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雲南地理情況怎麼填

雲南地理情況怎麼填

發布時間:2023-03-21 12:30:36

1. 雲南的地理位置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是截至2013年為止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
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面積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96萬(2010年),佔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2. 雲南省地理概況,高中地理

雲南省內東部地區古屬滇國疆域,故簡稱滇。省會昆明。
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地區。東經97°32'-106°12',北緯21°08'-29°15'。面積39.4萬平 方公里,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名(前7名分別是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黑龍江、四川、甘肅)。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省的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本省南部橫穿而過。
雲南地形極為復雜,大體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南部是雲貴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是河口縣的元江河谷,海拔僅有76.4米。 整個雲南西北高、東南低,有94%多的面積是山地,僅有不到6%是壩子、湖泊之類。個別縣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過了98%。
雲南氣候大致與地形相對應。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區為山地立體氣候區,從海拔幾百米上升至幾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謂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絲猴就出沒於此。而北回歸線以南的西雙版納、普洱南部等地則屬於熱帶季雨林氣候,即全年高溫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東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冷,雨熱同季。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屬於低緯高原氣候,「四季虧好春如春」是這里的真實寫照。影響雲南的季風來自孟加拉灣,叫做孟灣季風。這是一股帶著大量水汽的氣流,全國大部分季風氣候區的降水也來自於這股季風。(在中國的季風氣候區,太平洋季風的主要作用是推動雨帶北移,而降雨的水分來自於襪談印度洋季風。)
雲南的地貌,以雲南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的寬谷為界,雲南全省大致可以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雲南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稱雲南高原,屬雲貴高原的西部,雲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雲南這里主要是波狀起伏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雲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羅平多依河、宜良九鄉溶洞、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等風景旅遊區。雲南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與峽谷相間,雲南地勢雄奇險峻,銷耐其中以三江並流最為壯觀。一般來說,雲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雲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雲南靠邊境地區地勢漸趨和緩,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是雲南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之所在。
在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地勢較為平坦,有河流通過,土壤層較厚,多為經濟發達區。雲南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雲南陸良縣,面積為771.99平方公里。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平方公里)、洱海壩(601平方公里)、昭魯壩(524.76平方公里)、曲沾壩(435.82平方公里)、固東壩(432.79平方公里)、嵩明壩(414.6平方公里)、平遠街壩(406.88平方公里)、盈江壩(339.99平方公里)、蒙自壩(217平方公里)。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雲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四個水系屬於太平洋水系,兩個屬於印度洋水系),具體說明如下:
1、長江水系:金沙江、瀘沽湖、螳螂川、滇池、小江等水系均屬長江水系。
2、珠江水系,發源於雲南曲靖,在雲南境內的一段稱作南盤江,最終流向廣東、香港、澳門等地。雲南段流域中有撫仙湖等高原湖泊。
3、元江(紅河)水系,發源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出境後經越南河內注入北部灣。
4、瀾滄江(湄公河)水系,發源於青海玉樹,經西藏流入雲南,出境後經寮國、柬埔寨、 泰國、越南注入南海。雲南段的流域內有著名的洱海。
5、怒江(薩爾溫江)水系,發源於西藏流經雲南,出境後經緬甸注入印度洋東北部的安達曼海。
6、伊洛瓦底江流域,有數條微小的支流發源於德宏景頗族傣族自治州內(大盈江、瑞麗江等),發源不久後即出境進入緬甸。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九大高原湖泊從整體上看具有四大功能:一是支持大都市發展;二是支持農業,特別是現代農業的發展;三是支持旅遊業的發展;四是支持特色產品的開發。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的四大功能及其湖區經濟在雲南省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涉及昆明、大理、玉溪、麗江、紅河五個地(州、市)的17個縣(市、區)。
1、滇池曾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積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為10米,蓄水量為12.9億立方米。平均水資源量5.7億立方米,屬水資源缺少地區,且年際變化大,存在連續豐水、連續枯水長周期變化的特點,1999年滇池草海水質大於ⅴ類,滇池外海水質大於ⅴ類。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華、盤龍、官渡、西山、晉寧、呈貢、嵩明五個縣區的41個鄉鎮,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為活動最頻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2、洱海是我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積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條,1999年洱海水質ⅱ類。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和洱源縣18個鄉鎮。
3、撫仙湖是我國第二深水湖泊,是我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積212平方公里,流域面積674.6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7.3米,平均水深87.0米,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其中大的河道有27條,湖水經海口河流入南盤江,1999年撫仙湖水質ⅰ類。撫仙湖流域包括玉溪市的澄江、江川、華寧三縣七個鄉鎮。
4、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流域面積318.3平方公里,湖泊面積74.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7米,最大水深35米,蓄水量19.8億立方米。程海地處金沙江乾熱地帶,湖面蒸發量大約是流域降水量的3倍,水量長期入不敷出,導致湖泊水位持續下降,直至1994年「引水補海」工程完工後,湖泊水位趨於穩定,1999年程海水質為ⅳ類。
5、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我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1平方公里,其中雲南境內30.3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47.6平方公里,雲南部分10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億立方米,1999年瀘沽湖水質為ⅰ類。瀘沽湖雲南部分屬麗江地區寧蒗縣永寧鄉落水行政村,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
6、杞麓湖位於玉溪市通海縣,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三條,洪水年湖水經湖東南面的岳家營落水洞岩溶裂隙泄洪至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17億立方米,1999年杞麓湖水質為大於ⅴ類。
7、星雲湖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湖泊面積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十四條,多年平均水資源量768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流入撫仙湖水量約2400萬立方米/年,1999年星雲湖水質為ⅳ類。星雲湖流域包括江川縣10個鄉鎮。
8、陽宗海湖泊面積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 平方公里,蓄水量6.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1999年陽宗海水質為ⅲ類。湖泊分屬昆明市的宜良縣、呈貢縣和玉溪市的澄江縣。
9、異龍湖是九個湖泊中最小的湖泊,湖泊面積30.63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60.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5米,最大水深6.55米,蓄水量1.13億立方米,1999年異龍湖水質為大於ⅳ類。異龍湖流域包括紅河州石屏縣5個鄉鎮。 雲南省號稱「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全國162種自然礦產中雲南就有148種,其中銅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產產量居全國前列。人均水資源超過10,0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由於地形緣故,河流落差都很大,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雲南省參與的「西電東送」工程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環保的水能發電。 眾多的民族和絢麗的民族風情為本省突出特色。麗江地區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母系社會的特點,各民族的服飾、建築、歌舞千姿百態。自然旅遊資源則有旖旎的滇池、蒼山洱海、騰沖火山熱海、石林、土林、西雙版納的熱帶風光等。民族風情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特有的邊疆情調,格外誘人。此外,也有講武堂舊址、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等。

3. 雲南地理特點

一、位置和面積
雲南簡稱滇,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北緯 21°8'32 - 29°15'8 ,東經 97°31'39 - 106°11'47 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全省東西最大橫距 864.9 公里 ,南北最大縱距 990 公里 ,總面積 39.4 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 4.1 %,居全國第 8 位。 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與緬甸接壤,南部與越南、寮國毗鄰,東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相連,北部同四川省為鄰,西北部緊倚西藏自治區。國境線長 4061 公里 ,是我國毗鄰周邊國家最多、邊境線最長的省區之一。雲南有 8 個邊境地州, 26 個邊境縣,已開通 11 個國家級口岸、 9 個省級口岸和近百條邊境通道,與周邊國家乃至東南亞、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交往便捷,是中國溝通東南亞、南亞地區的主要陸上通道,沿邊開放條件極其優越。 二、人口、民族及行政區劃 2001 年末,雲南省總人口 4287.4 萬人。除漢族外,人口在 5000 萬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 25 種,其中 15 個為雲南獨有,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 1/3 。雲南不但少數民族人口眾多,而且少數民族種類在全國最多。此外,雲南還是國內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25 個少數民族中,有 13 個民族分別跨越中越、中老、中緬邊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寮國北部和緬甸北部的廣大地區,有些民族還延伸到泰國、柬埔寨和印度。跨境民族多,與周邊國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種親戚關系,對雲南擴大對外開放很有好處。 雲南省轄 16 個地、州、市,其中 8 個民族自治州, 5 個省轄市, 3 個地區,共有縣級行政單位 128 個,其中 29 個民族自治縣。省會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個舊、大理、楚雄、 保山、麗江、思茅、景洪、瑞麗等。 三、地形和地貌 雲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差異常懸殊。最高點為滇藏交界的德欽縣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 ;最低點在與越南交界的河口縣境內南溪河與元江交匯處,海拔僅 76.4 米 。兩地直線距離為 900 公里 ,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雲南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狀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 左右,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地形。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深谷相間,相對高差較大,地勢險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 2200 米 ,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邊境地區,地勢才漸趨和緩,這里河谷開闊,一般海拔在 800 — 1000 米 ,個別地區下降至 500 米 以下,形成雲南的主要熱帶、亞熱帶地區。 雲南地貌有五個特徵:

一是高原波狀起伏。相對平緩的山區只佔總面積 10% ,大面積土地高低差參,縱橫起伏,一定范圍又有和緩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峽谷相間。滇西北有著名的滇西縱谷區,高黎貢山為伊洛瓦底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為怒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雲嶺為瀾滄江與金沙江的分水嶺,各江強烈下切,形成極其雄偉壯觀的地貌形態。怒江峽谷、瀾滄江峽谷和金沙江峽谷,氣勢磅礴,山嶺和峽谷相對高差超過 1000 米 ,其中怒江峽谷南北長 300 余公里,人稱「東方大峽谷」。在 5000 米 以上的高山頂部,常有永久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澗」峽谷,與兩側山嶺相對高差達 3000 余米,為世界著名峽谷之一。瀾滄江的西當鐵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頂,直線距離約 12 公里 ,高差竟然達到 4760 米 ,在 10 余公里的狹小范圍內,呈現出亞熱帶乾熱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異景觀,自然景色相當於廣東至黑龍江跨過的緯度,這全國所罕見。三是地勢 階梯遞降。全省分三個梯層,滇西北徳欽、香格里拉縣一帶為第一梯層,滇中高原為第二梯層,南部、東南和西南部為第三梯層,平均沒公里遞降 6 米 。四是斷陷盆地錯落。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區俗稱「壩子」,這種地貌雲南隨處可見。雲南有面積在 1 平方公里的大小壩子 1442 個,面積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 49 個,最大的壩子是陸良壩子,其次是昆明壩子。五是江河縱橫、湖泊棋布。雲南不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構成了山嶺縱橫、水系交織、湖泊棋布的特色、山系主要有烏蒙山、橫斷山、哀牢山、無量山等。雲南有大小河流 600 多條,分別屬於伊洛瓦底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長江)、元江(紅河)和南盤江(珠江)六大水系。這些河流分別注入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多數具有落差大、水流急的特點,水能資源極其豐富。其中伊洛瓦底江、怒江、瀾滄江、元江為國際河流。雲南有 40 多個高原湖泊,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撫仙湖、星雲湖、陽宗海、程海、瀘沽湖等。天然湖泊像顆顆明珠,點綴在群山之間,顯得格外瑰麗晶瑩。 四、氣候類型及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氣候主要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由於地形復雜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體氣候特點顯著。最突出的特點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氣候垂直變化差異明顯。夏季,陰雨天氣多,太陽光被雲層遮蔽,溫度不夠高,最熱天一般在 19 - 22 攝氏度 之間。冬季,受乾暖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溫度較高,最冷月均溫度在 6 - 8 攝氏度 以上,年溫差一般只有 10 - 12 攝氏度 ,但陰雨天氣溫較低。從一天的溫度變化看,早晚較涼,中午教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 12 - 20 攝氏度 。全省大部分地區水量在 1000 毫米 以上,但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分配極 不均勻。 85 %的雨量集中在 5 - 10 月的雨季,尤其以 6 、 7 、 8 三個月最多。 11 月至次年 4 月為旱季,降水只佔全年 15 %。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勻,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達 2200 - 2700 毫米 ,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 580 毫米 。由於水平方向緯度增加與海拔增加相吻合,全省 8 個緯度間呈現出寒、溫、熱三帶氣候。一般來說,高度每上升 100 米 ,溫度即降低 0. 6 ℃ 左右。因此,「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成為雲南氣候多樣性的生動寫照。 雲南無霜期長。南部邊境全年無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及臨滄、德宏等地無霜期為 300 - 330 天,中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 250 天,比較冷的昭通和麗江也可達 210 - 220 天。此外,雲南光照條件好,每年每平方厘米為 90 - 150 千卡,僅次於西藏、青海、內蒙古等省區。 雲南的上述氣候特點,適宜多種生物生長,為全省創新農業,開發生物資源和生產特色產品奠定了良好基礎

4. 雲南省的自然地理概況

雲南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33.1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84%;高原面積3.9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0%;盆地面積2.4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0%。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山嶺和峽谷相對高差超過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頂部常年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點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處德欽縣境內怒山山脈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點海拔76.4米,在河口縣境內南溪河與紅河交匯的中越界河處,兩地直線距離約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全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從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線距離,海拔平均降低6米。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等巨大山系和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間排列,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南部為橫斷山脈,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等,地勢向南和西南緩降,河谷逐漸寬廣;在南部、西南部邊境,地勢漸趨和緩,山勢較矮、寬谷盆地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熱帶、亞熱帶地區。

5. 雲南的 地理位置 氣候環境 經濟怎麼樣,詳細說下

雲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何以雲南地高而天不寒?何以雲南冬特暖?
造成雲南冬暖,有地和天方面的原因。首先,雲南東有烏蒙山等高大山脈堵住從北方南下然後西進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但這並不夠,雲南上空冬季盛行從西南亞來的乾暖偏西氣流。這種氣流愈高愈強(高空還有西風急流)。因此,山脈下堵,西風氣流上阻,天地合力,終於把冷空氣拒於雲南高原之東。雲南冬季中既經常沐浴於溫暖的西風氣流之中,自然就溫暖如春了。而桂林等我國東部地區,由於經常「浸泡」在頻頻南下的冷空氣海洋之中,自然就比較寒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緯度上我國東部地區都是亞熱帶氣候,而雲南河谷中卻有熱帶氣候的原因所在。冬季到雲南,東部地區北風呼嘯南下,大片地區劇烈降溫時,雲南卻仍然風和日麗,宛如生活在另一個洞天福地世界之中。

雲南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也是我國地方氣候特色豐富的省份。
滇南西雙版納地區因為冬季十分溫暖,冬夏溫差大大減小,而雨、旱季節卻非常鮮明,因此當地和南鄰中南半島一樣,全年不分春夏秋冬,而是分為乾季(11-3月),熱季(4-5月)和雨季(6-9月),即變為一年三季了。

雲南絕大部分地區植物繁茂,可是橫斷山北部因為山脈最高,多重高山造成的焚風效應使金沙江竟然出現局部乾旱河谷。例如德欽縣境內的奔子欄年雨量只有336毫米(西南僅85公里的貢山年雨量1667毫米)。雲南省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的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僅1998年到2007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雲南經濟發展迅速,2007年底雲南省GDP達到4260.48億元人民幣,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36.33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14.19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08.96億元,增長10.7%。人均GDP達到7582元,提前二年實現人均1000美元的階段性目標。

一、地級城市經濟實力日顯突出�
進入「十五」以來,緊緊圍繞加快發展的主題,雲南地級城市,特別是其市轄區為主體的城市化功能不斷增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也日顯突出。�

(一)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建制結構不斷完善。1995年末,全省共有建制城市16個,但地級市只有昆明市和東川市兩個,到2000年末,原東川市撤制劃歸昆明後,增至曲靖、玉溪和保山四個市。此後的「十五」期間,國務院先後批准昭通、麗江、思茅和臨滄撤地建市,到2003年末,全省地級市共增至8個。�

根據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不含市轄縣,下同)顯示,到2003年底,全省地級市市轄區總人口達到518.44萬人,占同期全省總人口的11.85%,比「九五」初期地級市的比重提高了7個百分點;市區非農業人口236.65萬人,在全省非農業人口中已近三分之一,其比重為33.18%,比1995年末提高8.77個百分點。隨著地級市規模的擴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和結構變化,表明全省城市體系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

(二)城市經濟穩步發展,綜合實力舉足輕重。從區域功能上看,地級市市轄區作為生產力發展要素的主要載體,以及工業化的主導力量,隨著其經濟的增長及經濟規模的壯大,在全省國民經濟中已顯現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總量已佔到全省的四成。根據對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的計算,2003年末全省8個地級市生產總值突破千元,達到1034.07億元,佔到全省生產總值的42.06%。經濟增長速度及貢獻率居高。按可比價格測算,2003年全省8個地級市生產總值與2002年相比,平均增長9.08%,高於同期全省增長8.4%的平均水平。根據生產總值的結構比例及增長率測算,其中由地級市拉動增長3.82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的增長貢獻率達到45.48%。�

30%左右的投資和積累源於地級市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城市對生產要素的聚集和創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按市轄區在地口徑測算,2003年全省地級市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12.0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為85.82億元,分別佔到全省同期水平的 30.49% 和29.71%,規模聚集效應較為明顯。�

(三)工業經濟成為主導,產業結構優勢明顯。城市發展最直接的功能,就是通過對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生產要素的聚集和創新,引導產業的升級和調整,並帶動社會勞動結構的城市化轉變。從全省地級市的總體情況看,其發展現狀已顯見成效。�

工業增加值已超過全省的一半。全省地級城市經濟的主導地位,主要得益於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結構支撐。根據對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的分析表明:2003年地級市的工業增加值達到450.94億元,已超過同期全省工業增加值總量的一半,其比重為52.05%,從生產總值的構成看,地級市工業增加值已佔到其生產總值的43.61%。這一比例也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出8.3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聚集效應較高。根據對2003年地級市三次產業增加值的分析測算,其產業結構已調整為4.77:52.98:42.25,包括二、三產業在內的非農產業成為城市經濟的主體,其增加值佔到了全省的50.25%。�

從生產總值的構成看,地級市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5.23% ,較全省非農業產業平均水平高出15.52個百分點。�

再從同期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構成考察,產業之比為 52.27:17.06:30.67 。其中,從事非農產業勞動的比例為47.73%。以產業的產出結構對其勞動投入的構成關系分析,非農產業單位產出的相對投入承載系數為0.5012,已遠高於0.3387的全省平均水平。�

二、地級城市間發展不平衡差距懸殊較大�
全省地級城市經濟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實力不斷壯大,作用日趨增強。但將其納入到盡快帶動區域發展,繼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的要求和背景中考察,城市間市情市力仍存在較明顯的差距,影響著地級市綜合功能的充分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城市體系以小為主,城市化水平滯後。進入新世紀的近幾年,是我省地級建制城市設置和建設最快的時期,但按大中小城市規模劃分,以市轄區非農業人口的標准看。八個城市中的中小城市佔了六個,即全省地級市城市體系呈「頭大身小」的「倒金字塔」型結構。�

另一方面,由於我省邊疆、民族和山區的自然特徵,城市分布密度大多較低。以每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的密度,即城市發達指數看,2003年全省地級市平均為110.61人,而在同期超萬人的只有昆明、曲靖和玉溪市;其餘依次為昭通市53.58人、麗江市48.61人、保山23.51人、思茅21.61人、臨滄19.01人。從以上兩方面看,全省地級市中非農業人口少,城市人口承載能力不高的初級城市化格局尚存。�
(二)城市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發展水平層次懸殊。城市經濟實力普遍較弱。以2003年的情況為例,全省八個地級市生產總值超過百億元的只有昆明和玉溪兩市;接近百億元的僅有曲靖市,為98.69億元;昭通市和保山市分別為42.96和34.98億元;15億元以下的依次為麗江、思茅和臨滄市。�

人均水平差距較大。從當前我省地級市經濟的發展水平比較,城市間的差距也尤顯突出。以人均GDP水平為例分析,人均生產總值超過萬元的依次為玉溪市、昆明市和曲靖市;略高於全省平均5619.34元的依次為麗江、思茅和昭通市,而保山市和臨滄市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產業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導。根據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資料分析,一方面全省地級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大多佔到各地生產總值的四成以上。但另一方面,其產業結構層次不高。以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及軟體、金融、房地產、科研技術服務等新興行業測算,全省幾個地級市中,只有昆明市的增加值超過第三產業的三成,其它城市的比重均不到四分之一 。�

(三)二元結構制約影響尚存,產業轉換能力普遍較小。全省地級市間經濟總量及發展水平的較大差距,除歷史的和客觀的因素外,其主要的影響在於相當部分城市自身二元經濟構的制約。從社會結構層面上看,導致非農業人口比重偏低。但從根本上分析,則表現為產業產出結構的變化,對其相應勞動要素投入的轉換聚集影響力不高。�
一是半數城市工業化程度較低。從工業增加值的份額看,以2003年為例,全省地級市中的半數都達不到其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其中思茅市的比重為16.29%、保山市為13.4%、麗江市佔13.24%,而臨滄僅有7.22%。昭通市雖然達到34.19%,但人均值較低,工業發展水平仍然
較弱。�

從人均水平來看,全省地級市工業增加值人均為8709.98元。八個地級市中人均水平超過萬元的只有昆明和玉溪兩市,其餘均低於地級市的平均水平。其中,曲靖市為8133.69元,為平均水平的93.38%,其它市均在30%以下,差距較大,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按平均離差測算,全省地級市的工業化發展水平的不均衡程度高達136.21%。�

二是產業投入結構大多以偏重農業為主。由於全省地級市間工業化程度及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約,使得其生產要素在產業間的聚集轉換的城市功能尚不能充分發揮。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中,工業化需求與勞動投入偏農業化的產業調整效應的結構性矛盾並存。�

根據對2003年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分析,按三次產業分類測算,從八個地級市的總體上看,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勞動力投入佔到從業人員總數的52.27%。其中,昆明市和玉溪市的比例均不到三分之一,而其它城市都超過了四成。�

再從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比率關系看,以第一產業為1,全省地級市非農產業從業人員的比率為0.91。其中,昆明市和玉溪市農業和非農業從業人員的比率分別為1:2.5和1:2.11,即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均超過了第一產業的1 倍;超過三分之一的為麗江市;曲靖市基本是50%;其餘城市的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均低於第一產業。可見,非農業產業的產業轉換和承載功能均乏力,以農為主的產業投入結構特徵較為明顯。�

以上分析表明,全省地級城市總體經濟現狀是好的,發展速度也較快,具有了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實力和作用。但以城市間的市情市力看,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大多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成長初期,城市功能還不完善,發展水平仍處於城市化初期工業化初期,城市功能和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城市帶動力和幅射影響力還較弱。因此,大力提高和進一步增強地級市的經濟實力及發展水平,突出各地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城市核心功能,推動區域及全省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

6. 雲南的地理位置是什麼樣子的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界於北緯21°8′-29°15′,東經97°31′-106°11′之間,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

7. 雲南地理條件 最好從地形,氣候,人文環境等方面答,

雲南的地理位置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在我國,每個省的名稱,都有獨特的歷史地理淵源.雲南之名雖然出現得早,始於西漢,是全國省名中最早的一個, 但其最初為縣名,後為郡名,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詔王為「雲南王」,「雲南」一詞才成為較大地域的名稱,元代正式設立了雲南行省後,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名稱.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在今祥雲雲南驛設雲南縣,屬益州郡.縣名來歷有二:一因山得名,即縣西北百數里有終日與雲氣相連的雲山,縣在其南,故名雲南;二因祥瑞徵兆得名.傳說漢武帝夢見吉祥彩雲現於白岩(今彌渡紅岩),縣在其南,故名雲南.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降孟獲,會師滇池」,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雲郡,治所在雲南縣(今祥雲雲南驛),以今祥雲一帶為中心,轄青嶺(今大姚)、弄棟(今姚安)、邪龍(今巍山)、葉榆(今大理)、遂久(今麗江)、姑復(今永勝).西晉時又合並了永寧(今寧蒗)和雲平(今賓川)兩縣.在300年裡,雲南縣一直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937年,南詔亡,段思平建大理早乎國後設雲南瞼、品甸瞼.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省,改雲南瞼為雲南州,屬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雲南州為雲南縣,在今祥雲米甸一帶設土司世職12關長官司, 隸大理府.1914年, 因雲南縣名與雲南省名相重,借「彩雲南現,人以為祥」之意,改雲南縣燃悄名為「祥雲」. 雖然從「雲南」改稱「祥雲」已有80年,民間仍稱祥雲為「小雲南」,以有別於作為雲南省的「陸段悉大雲南」. 歷史學家有充分理由稱今天的祥雲一帶為 「古雲南」.這不僅因為從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這片土地以雲南稱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1964年在祥雲大波那出土的世界聞名的木槨銅棺說明,早在戰國時代,這里的人們就過著定居生活、使用銅器且冶煉和鑄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縣城23公里的禾甸先後出土了銅鉞、矛、釒尊、鋤、雞形杖頭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遺物200餘件,為研究雲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還從距祥雲縣城3公里的清華古洞內發掘出了新石器時期古人類使用的石刀、石斧.這更說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這里就有了 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雲南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除在滇池周圍的昆明、晉寧、安寧、 祿豐等地較為集中外,范圍更廣地集中在祥雲、彌渡、賓川、大姚、大理、洱源、劍川、永勝、寧蒗等歷史上雲南縣境內或相鄰地區(史家與「滇池地區」相對應,稱其為「洱海地區」).這說明,歷史上的雲南縣和雲南郡在雲南歷史上舉足輕重. 從前109年漢武帝設雲南縣到1382年明太祖降雲南州為雲南縣的1491年間,歷史學家稱為「古雲南」和民間說的「小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雲城15公里的雲南驛.今祥雲城舊稱雲南城.《蠻書》記載:「今雲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瞼,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驛,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國主段思平雖設品甸瞼,但與其同「級」並存的雲南瞼仍以今雲南驛為中心. 縱觀祥雲雲南驛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其2000多年的歷史中,其政治經濟地位是越來越下降,但它的名稱卻越來越受重視,包容性越來越廣,最終發展成為省級行政區的名稱.這一發展過程和演變現象,在整個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二、人口狀況
1.人口規模與分布
據統計,1997年底雲南省戶籍人口為4158.9萬人.雲南省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徵是東密西疏.中部緯向帶密集,南部、北部稀疏;壩區密集,山區、半山區稀疏.區域人口以及各縣人口分布也不平衡,城鎮密集,鄉村稀疏.
各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類型也多種多樣.造成以上特點的原因除了雲南特有的地形地貌外,還有其農業生產條件和社會經濟水平以及人口因素.此外,雲南省還是一個多民族省份,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雲南境內共有51個少數民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千萬的三個省(區)之一.
2.人口發展歷史回顧
建國以來,雲南省的人口過程既與全國有一致性,又具有山區、邊疆、多民族特徵,同時,不發達經濟條件下的人口特徵在雲南表現得十分明顯.從1949-1990年,除個別年份外,雲南的人口總量一直處於遞增狀態,凈增人口的絕對量逐年加大,到80年代初達到頂點.40多年間,其升降起伏的階段性十分清晰,以人口總量增長速度描述,可概括為「高速-停滯-超速-高速-平穩」這樣五個階段.與全國人口發展變化趨勢相比較,雲南人口過程則相對遲緩.其人口過程發生實質性的、有計劃地發展是從1979年開始的.
此後,人口增長速度的升降跳躍隨年代推移逐漸平緩,顯示出政策的逐步穩定和人口發展的逐步適應,「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穩定型人口再生產格局已經確立.
3.人口性別與年齡構成
從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四次人口普查,雲南省的人口性別比一直呈逐漸升高之勢,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已超過100,以後一直在100以上並逐步上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雲南省總人口性別比為105.67,其構成仍在正常范圍內.但不同年齡組、地區之間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性別構成存在一定差異.1997年,雲南省4158.9萬人口中,0-14歲組人口有1133.8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7.26%;15-64歲組人口有2767.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6.55%;65歲及以上人口為257.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19%.總負擔系數為50.26%;少兒負擔系數為40.96%;老年負擔系數為9.29%.
4.人口生育水平及變動趨勢
雲南省自80年代以來婦女生育模式發生了很大轉變,低齡組生育比重增大,分年齡組的峰值生育率從1981年的262.96‰下降為1989年的234.21‰,生育年齡相對集中.1997年,雲南省人口出生率為20.8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91‰.根據四種方案預測,雲南省育齡婦女未來總和生育率還會下降,但下降速度將慢於80年代.由於60-70年代末長達17年的生育高峰的影響,未來出生人口還將受到育齡婦女人口群的極大沖擊.但不論哪個方案,從90年代中期起,未來一個時期之後出生率也將呈下降走向.預計到2000年,雲南省總人口將達到4240萬人;2010和2020年將分別達到4613.08和4874.43萬人,到2040年以後才逐步趨降.
5.人口死亡水平和預期壽命
從1953年起,雲南省人口死亡水平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死亡率曲線的變化趨勢則與全國是一致的.1990年,雲南省人口死亡率為7.92‰,1997年為7.91‰,可見近年來雲南人口死亡率處於穩定中稍有波動.其特點是,死亡人口的年齡分布重心向高年齡組移動,嬰幼兒死亡率迅速下降,分年齡死亡率曲線從「U」型向「J」型轉變.但全省死亡率存在著地區、城鄉、民族、性別等差異.其原因在於雲南人口年齡構成以及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1990年,雲南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4.55歲,比1981年的61.62歲提高了2.93歲,主要是由於少兒死亡率下降引起的.但平均預期壽命同樣存在著地區、城鄉、民族以及性別差異.
6.人口婚姻狀況及家庭規模與類型 從80年代以來,雲南省15歲及以上人口的早婚現象已普遍減少,20歲以前未婚率普遍提高,分年齡的男女未婚狀況變化不均衡,且男性未婚率明顯高於女性,各年齡組未婚人口均呈現男多女少,未婚人口性別比為兩頭低中間高,終生未婚率較低,且男性高於女性,全省總人口的未婚率有所下降.1997年,雲南省3025.1萬15歲及以上人口中,男性為1522.3萬人,女性為1502.7萬人,其中未婚男性為377.5萬人,未婚女性為251.7萬人;初婚有配偶男性為1024.8萬人,女性為1055.6萬人;再婚有配偶男性為46.7萬人,女性為45.6萬人,;離婚男性為16.4萬人,女性為14.5萬人;喪偶男性為57.0萬人,女性為135.3萬人.
從家庭規模和類型來看,近20年來,雲南省總人口的增長得到了有效控制,而總戶數卻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而迅速分化並增長,因而家庭戶戶均人口規模也日趨縮小.但家庭戶平均規模的存在城鄉、地區、民族差異,少數民族家庭比漢族家庭規模大.隨著經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城鄉家庭平均規模和構成也將日趨接近.從家庭戶類型來看,全省家庭以二代戶居多,三代及以上崐戶家庭仍佔一定比重,且家庭戶類型城鄉差異顯著.總之,家庭結構小型化,核心家庭逐漸增加.1997年,雲南省家庭戶規模為戶均3.95人.
7.人口老齡化狀況
1990年中國第四次人口普查,雲南省的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達到成年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67%,此後逐步向老年型邁進.隨著人口控制的繼續及長壽水平的提高,雲南省老年人數量和比重還將增大,預計到2008年左右,全省老年人口將達到477.0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0.42%,屆時雲南省將進入老年型社會.
8.人口文化素質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表明,全省人口總體文化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與1964年人口文化程度相比,26年來全省人口文化程度發展了巨大變化.每10萬人口中擁有各種文化程度的人數都有所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各種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均有所提高,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有了較大發展.
1997年統計,雲南省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達46.5萬人,高中文化的達220.9萬人,初中文化的達799.0萬人,小學文化的達1844.0萬人.但是,雲南省人口的文化素質還遠不能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還應切實抓好15-44歲青壯年的掃盲工作以及提高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和在校生的鞏固率,杜絕新文盲的產生.
9.人口遷移與流動
1990年普查結果,1985-1990年5年間,雲南省際人口遷移量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按由多到少排列,僅占第20位,而雲南省總人口排第14位,遷移人口量明顯偏低.在全部遷移人口中,省際遷移為53.18萬人,占總遷移量的42.07%,屬於省際遷移比重較高的省區之一.其中外省遷入25.43萬人,遷往省外27.74萬人,遷出大於遷入,凈遷出人口2.31萬人.在省際遷移中,各個大的地區之間差別很大.西南地區是遷入雲南人口最多的地區,其次是中南和華東,遷入人口最少的是東北地區.省內遷移仍是人口遷移的主體部分.人口遷移的最重要原因是經濟活動,男性更傾向於經濟型遷移,而女性則更傾向於社會型遷移.1990年人口普查結果,雲南省流動人口為90.79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61%.雲南省人口的遷移與流動表現出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許多特徵,與東南沿海及內地省區有較大差距.隨著西部地區開放步伐的加快,與周邊國家邊境貿易的擴大,雲南省的人口遷移與流動必將加快擴展並表現出新的特徵.
10.人口與資源環境
從耕地狀況來看,雲南省已成為一個人多地少的省份.盡管水資源豐富,但由於時空分布不均和水土資源組合不合理等關系,不少地區仍有「水荒」之患,加之近年來水資源污染范圍擴大程度加重,進一步減少了水資源的可利用量.草場退化,牧場日益縮小,自然生態環境不斷遭受破壞,人為亂捕濫殺,許多珍稀動物瀕臨滅絕.此外,盡管糧食總產持續上升,但人均佔有量卻徘徊不前,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糧矛盾十分尖銳.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植被和土地資源遭破壞,能源供應緊張,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許多地方水質、大氣污染嚴重,生態平衡趨於失調,各類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程度、受害面積都有增大趨勢.
11.少數民族人口
雲南省少數民族人口數居中國第二位,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千萬的三個省(區、市)之一.1990年普查結果,全省少數民族共52種,人口達1235.81萬人.由於民族種類繁多,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文化、宗教派別等也種類繁多.婚姻家庭形式多樣,人口發展和人口類型的基礎也迥然不同.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具有多樣性和變化發展,其格局越來越向散居和交錯雜居的方向發展.少數民族出生率和婦女生育率高於全省漢族以及全國平均水平,而整體文化素質卻低於全省以及全國水平.家庭類型以二代戶和三代戶占絕大部分.少數民族的職業構成較漢族落後,但其向現代經濟要求方向的轉變則比漢族快. 雲南氣候特點 雲南氣候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具有低緯氣候、高原氣候季風氣候的特徵.省內各地由於地形復雜、海拔高度差異懸殊,致使各地氣候千差萬別.省內從南到北出現北熱帶、南亞熱帶北亞熱帶、高原氣候區(北溫帶) 等七種氣候帶類型.雲南有濕潤、豐濕潤、半乾旱三種水份類型區.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受季風氣候的制約,形成了雲南四季溫差小、干濕季分明,垂直差異顯著的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溫年較差小.冬干夏雨,雨熱同季.冬干夏雨,雨熱同季.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雲南省氣候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地區差異懸殊,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幅較大,氣象災害頻繁.光能資源豐富,光合生產潛力大.熱量資源充裕,作物生長季節長.雨量充沛,年內季節變化大.雲南氣候資源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多樣性、有效性、多宜性等幾個方面.雲南氣候類型復雜多宜性等幾個方面.雲南氣候類型復雜多彩,氣候資源豐富多樣,為雲南工農業生產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環境.

8. 雲南的地理環境

雲南西雙版納,同廣州雷州半島一樣,都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夏季降水豐沛,由於橫斷山脈阻擋且緯度低,所以受冬季風影響較小,四季溫暖濕潤,四季如春。聽說環境灰常優美,旅遊盛地,有機會我一定會去那裡逛逛的!

9. 雲南地理特徵是怎麼樣的

雲南省是一個以高原山地為主的省份,地形的類型極為多樣化,包括高原、山原、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盆地、河谷等。其中大約山地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盆地、河谷約佔6%。

雲南省的地勢跟中國整體的地勢差不多,西北高而東南低。全省最高峰是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最低點是河口縣的紅河河谷,海拔76.4米。

雲南的地形大體上可以以元江河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雲南省的東半部稱為雲南高原,是雲貴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總體上地形呈波濤狀起伏,高原上廣泛呈現的是低山、丘陵景觀,在小范圍內可以表現為起伏較為和緩的高原面,這類地形相對平緩的地區約佔全省總面積的10%左右。

雲南省的西半部是著名的橫斷山脈或稱滇西縱谷區,特徵是高山、峽谷相間。

全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從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線距離,海拔平均降低6米。

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等巨大山系和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間排列,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

西北部為橫斷山脈,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等,地勢向南和西南緩降,河谷逐漸寬廣;

在南部、西南部邊境,地勢漸趨和緩,山勢較矮、寬谷盆地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熱帶、亞熱帶地區。

江河水系

雲南境內河網密布,集水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08條,主要河流達到180多條,為入海河流的上游,分屬伊洛瓦底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紅河和珠江六大水系,其集水面積覆蓋全省。

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長江上游幹流)、瀾滄江(湄公河上游幹流)、元江(紅河上游)、南盤江(珠江正源)、怒江(薩爾溫江上游)、伊洛瓦底江(瑞麗江和大盈江),七大河流集水總面積達到323,953平方千米,占雲南總面積的82.22%。

其中金沙江幹流雲南境內河段1,560公里,集水面積105,614平方千米;瀾滄江1,227公里,集水面積88,574公里。

雲南處雲貴高原地理位置,境內均系高原湖泊,其中水面面積3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滇池、洱海、撫仙湖、程海、瀘沽湖、異龍湖、杞麓湖、陽宗海等九大湖泊。

閱讀全文

與雲南地理情況怎麼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