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節氣是什麼意思

地理節氣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3-23 15:36:24

⑴ 節氣是什麼意思

中國二十四節氣都是指什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飢野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丹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二十四節氣]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簡版]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節氣分別是什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因此二十四節氣又可以劃分為如下幾類: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極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爛握喊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皮搜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廠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有節氣是什麼意思 節氣是堅持正義,有所不為的操守.在命運的顛沛中,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氣節.指人的志氣和節操.堅持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現代漢語) 「朝聞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氣節的源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歸納的是氣節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卻似壯游時」,抽象的是氣節的升華.經過世代培育、弘揚、傳承的氣節和信念,是數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復強、衰而復興的靈魂和脊樑.
下面是解釋舉例:
1.志氣.
《史記・汲鄭列傳》:「z汲黯{好學,游俠,任氣節,內行e,好直諫.」 宋陸游《有所感》詩:「氣節陵夷誰獨立,文章衰壞正橫流.」 清唐甄《潛書・主進》:「世尚氣節,則為直士;世尚功業,則為才士.」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在這戰亂的年代,一個人的氣節很要緊.」
2.節氣;節令.
《後漢書・西域傳論》:「若其境俗性智之優薄,產載物類之區品,川河領障之基源,氣節涼暑之通隔……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 晉陶潛《勸農詩》:「氣節易過,和澤難久.」 金元好問《少林雨中》詩:「西堂三日雨,氣節變蕭森.」參見「 二十四節氣 」.
(註:氣節和節氣其實是不一樣的,節氣指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處暑、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個節氣,與中氣相對.)

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是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是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是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歷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揣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歷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歷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還不到最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先把24節氣的名稱按次序列下,分為四組,每組又分為前後兩半:
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這樣一擺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個立字後,緊跟著後半開始,又見「春夏秋冬」四個大字領頭。這什麼意思呢?不言而喻,這是說春夏秋冬四季從四個立立起來,立起來就是開始嘛。後半的「春夏秋冬」配上兩個「分」字,兩個「至」字。分是什麼意思?最簡單的「分」,就是「一分為二」了,可見這就表明,在這里把一季「一分為兩半」了。那另外兩個「至」字呢?容易誤解為「到頭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麼到頭了?不要當作是一季到頭了,而是太陽向北或向南走到頭了,要回頭走了。確切追究這個「至」字的本義的話,「至」是極的意思。比如我們說「至少」,就是說不能再少了,少到極點了。夏至就是說太陽向北走到`極點了,要回頭了,但夏季並沒有完,而是剛剛到中點。冬至也是類似,太陽剛剛到極南點,開始轉向北了,冬季過了一半了。
通常把這八個節氣稱為四季八節。實際是四始八中。它們是界定四季的。

節氣是什麼意思?.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由於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准。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因此二十四節氣又可以劃分為如下幾類: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極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⑵ 節氣是什麼意思

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廿四個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悶模、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節氣與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系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在歷史發展中廿四節氣被列入農歷,成為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

二十四節氣於2016年11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鎮罩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⑶ 24節氣蘊藏的地理知識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
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
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
通過觀察天體運行,
認知一歲中時候、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時候、氣候、物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
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

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
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
甚至是文化觀念。

⑷ 二十四節氣分別有什麼含義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褲含

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

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4個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培顫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配純敗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署、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立春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裡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省盆地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盆地繼冬干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墒,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川西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光陰易逝,季節催人,「一年之計在於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備耕都應抓緊進行,爭取今年勝過往年。……

字數太多
詳解
http://www.zshyqx.com/qxzl/jq.htm

⑸ 二十四節氣的地理知識

二十四節氣的地理知識: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
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谷類生長。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
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後,入暑,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獲季節。
處暑:
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
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
10月23日前後為「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
11月22日前後為「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後,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⑹ 節氣是指什麼意思

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廿四個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陪扮、小滿、芒種、夏蘆旅灶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氣中的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別為干支歷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鎮畢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在歷史發展中廿四節氣被列入農歷,成為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

⑺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麼各對應幾月幾號以及它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和日期分別如下:

一、春天

(1)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日期是農歷的正月十一。

(2)雨水就是每年降雨的開始,雨量漸增。日期是農歷的正月十五。

(3)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日期。日期是農歷的正月三十。

(4)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日期是農歷的二月十五。

(5)清明指天氣晴朗,草木繁茂。日期是農歷的三月初一。

(6)穀雨意為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日期是農歷的三月十六。

二、夏天

(1)立夏就是夏季的開始。日期是農歷的四月初二。

(2)小滿代表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日期是農歷的四月十七。

(3)芒種的意思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日期是農歷的五月初四。

(4)夏至代表夏天要開始熱了。日期是農歷的五月十九。

(5)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日期是農歷的六月初五。

(6)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日期是農歷的六月二十一。

三、秋天

(1)立秋就是秋季的開始。日期是農歷的七月初八。

(2)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日期是農歷的七月二十三。

(3)白露就是天氣轉涼,露凝而白。日期是農歷的八月初十。

(4)秋分代表晝夜平分。日期是農歷的八月二十五。

(5)寒露意為露水以寒,將要結冰了。日期是農歷的九月初十。

(6)霜降意思是天氣漸冷,開始有霜了。日期是農歷的九月二十六。

四、冬天

(1)立冬就是冬季的開始。日期是農歷的十月十二。

(2)小雪意味開始下雪。日期是農歷的十月二十六。

(3)大雪意味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日期是農歷的十一月十二。

(4)冬至就是寒冷的冬天要來臨了。日期是農歷的臘月初一。

(5)小寒代表氣候開始寒冷。日期是農歷的臘月十二。

(6)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日期是農歷的臘月二十六。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閱讀全文

與地理節氣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