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遵循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的新型農業。它運用現代系統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生物之間的相生相剋關系,建立起一個在生態上能自我維持,低輸入、高產出的農業生態系統。
生態農業運用生態學中生物占據各自生態位的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間結構.使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陽能。生態農田的作物實行間作、套種,增加了溫度、陽光、水分和肥料的垂直利用程度。譬如,玉米稈兒高、葉片大,喜歡強光照,且根系發達,需要的水、肥較多;而大豆和花生莖低矮、葉片小,不需要太強的陽光,根系淺且能固氮。將它們間作,高矮相間,不但加大了土壤耕作層和地上空間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農田的通風透光程度,使不同的作物各取所需。
生態農業還促使生物之間進行互利互惠的「共生」,這樣,系統內每種生物的生長,會促進另一種生物的生長。例如,在「稻田養魚」的例子中,給稻田施肥後孳生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成了魚的餌料,而魚的糞便和食物殘渣,又成了水稻的有機肥料,這樣,稻和魚之間便互利互惠,互相促進生長。
生態農業還減少了化肥、農葯的使用量,使農業與環境協調發展。因此,生態農業是農業的發展方向。
生態農業是由美國土壤學家威廉·阿爾伯里奇首先提出的。他看到現代「石油農業」盡管使糧食增產了,物質豐富了,但給農田留下了說不完的災難和危害。要克服使用化肥、農葯帶來的弊病,同時又要保證農業的收獲,他認為,應該把農業放到自然生態循環之中,讓農業在能量、物質營養方面都進行良性的自然循環,據此提出了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要全面規劃、相互協調,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著眼於系統的整體功能中,而且生態農業考慮的標准有3條:一是經濟效益,即生產要發展,農民要富裕;二是社會效益,要滿足社會對農副產品的日益增長的需求;三是生態效益,即要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生態農業不局限於種植業,而是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全面發展。從生產實踐出發,一方面立足於耕地,努力提高土地單產;另一方面又把全部土地當做生產場所,發揮多種經營的優勢。
2. 什麼是循環農業其主要特點如何
(1)循環農業: 是把循環經濟理念應用於農業生產,並充分挖掘農業生產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效率潛力,延長和拓寬農業生產鏈條,促進各產橡中業間的共生耦合,以資源低消耗、污染中叢物低排放、資源利用高效率為特徵,在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保障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持續高效發展。 (2)循環農業的特點: 循環賣如櫻農業是一個把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高效利用融為一體的新型綜合農業體系,要求運用生態系統理論、生態經濟規律和系統科學方法,建立起不同區域尺度、不同生產層次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具有顯著的系統性和層次性特徵。 ①循環農業生產發展的層次性:包括農產品生產層次、農業產業內部層次和農業產業間層次。 ②循環農業區域發展的層次性:包括農戶層次、鄉村層次和區域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