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地理課堂有效提問
提問是地理dili.chazidian.com課堂教學中最為普遍的一種師生交流方式和教師使用最多的師生互動手段。更為重要的是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興趣,能使學生受到啟發,領會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既是「根據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結合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提問」,又是「由學生作出回答,進而得到教師的相應評價,以促進學生思考進步」的必要環節,也是學生獲得知識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課堂提問」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主動性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並對問題有所暗示,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於最佳的狀態,以便學生對地理事物、特徵、規律原理進行分析、比較、歸納與總結,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自主建構、能力得以提升、智力獲得發展。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問的好不好,問的巧不巧,往往會影響到一堂課的成敗。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注意有效教學的「提問藝術」。
一、有效課堂提問要明確與具體
課堂有效提問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與求知的廣度與深度,如果問題提得含糊籠統,就會使學生難於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得不出正確的答案,影響教學的進行。故提問時要緊扣教材,要把握好「明確、具體」的原則,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要點,把握探尋人地關系的度。
如在 「法國」一節教學時,針對法國領土的組成可先提問:法國領土是由幾部分組成,其位置關系如何;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地圖引導學生自主讀圖,再通過合作討論、分析得出結論:「法國的領土由歐洲西部大陸部分和科西嘉島組成,科西嘉島在大陸部分南邊的地中海上」;其次,可再提出:對比法國與英國、德國的面積大小,可得出法國是歐洲西部面積第幾大國;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對比,使學生明確得出「法國是歐洲西部面積第一大國」的結論,加深對於法國領土的認知。甚至,教師可以利用直接的提示,來通過「法國輪廓有什麼特點」、「法國領土的四至」等問題來深化學生對於法國領土的認識。
在地理課堂上,問題提得越明確,越具體,教學流程進行得也越流暢。這樣,既可以穩定學生情緒,增強學習信心,也為教師實施課堂有效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有效課堂提問要適度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基礎,教材內容的要求,提問要緊扣學情,恰到其分。問題提得太簡單,只需要回答「是、不是」或者「對、不對」之類的答案,就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反而會產生隨聲附和,不動腦筋的不好現象,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反之,如問題提得太難,過於超越學生學情,使學生失去了思考的基礎,當然也不利於課堂教學的進行。
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必須明白,課堂提問的「適度原則」。即:提出的問題既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這樣,在不斷進行的「提問——思考——回答——鼓勵」的模式下,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
當然,根據不同學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有淺到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進入角色,去尋求知識的真諦。對難度太大的問題,可以設計一些小步子的鋪墊性設問。設計語言要既具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答案的內涵和外延要清楚。
如講「南極」時,教師可以先展示景觀圖片「南極冰原與企鵝 」提問學生:請說出圖中的動物是什麼,圖中反映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觀,當地的地理環境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圖中的動物是南極的象徵——企鵝,圖片反映的是南極大陸氣候寒冷、冰雪覆蓋的自然景觀。接著進行簡單的「跳躍式提問」:哪位同學知道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礦產——煤是由什麼形成的。學生可以很快回答:古代的大片森林。教師再進一步聯系「南極」進行提問:大家想一想,南極大陸目前的自然條件能否形成大片的森林。學生自然回答:南極大陸現在被冰雪覆蓋,氣候寒冷,不可能形成大片的森林。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南極大陸煤碳資源分布圖」提出新的疑問:科學家在南極大陸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煤炭資源,這又證明什麼情況呢?這種現象的形成有幾種可能性?教師經過層層誘導,一直以容易思考的「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大問題」。對這個新的疑問,同學們表現的非常感興趣,有同學說:這種現象可以說明南極大陸過去曾經有過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還有同學站起來說:從南極大陸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來分析,它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大片的森林。
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然可以靈活採用「啟發式提問」,促使學生思考。「那麼,這大量的煤炭資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同學們還記得在七年級第一冊《海陸變遷》一節中,我們已經學過,世界上的海陸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天的海陸分布是陸地不斷漂移的結果。」於是,學生明確了這樣一個觀點:南極大陸也有可能曾經位於溫暖的地區,現在的煤正是由那個時期的森林資源形成的。
縱觀這樣的查字典地理課堂,教師的課堂提問張弛得體,疏密有致,起伏節奏有個合理的安排。師生交流互動,配合較好,課堂氣氛活躍,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對於地理學習的興趣。
三、有效課堂提問要學會「用心傾聽」
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如果用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領著學生朝同一方向邁進,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佔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答案。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用心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引導。善於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用心傾聽,要求教師在提問之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這其中最關鍵的策略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樂於傾聽學生的見解。
四、有效課堂提問應關注三時段的針對性
課堂提問按其所起的作用和提問的時間,可分為課前提問,課間提問,課後提問三類。作為課堂有效教學的組成,「課前提問和課間提問」這兩種提問形式,也有一些應當注意的事項。
1、課前提問應起到承前啟後,導入新課的作用。
課前提問用於復習上節課所學知識,並檢查學生掌握情況,起到承上啟下,引入新課的作用。課前提問應注意如下幾點:1)突出重點。設計的問題,應是上節課所學內容的重點知識。 2)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雖然有些知識不可能避免的需要記憶,但需要教師引導記憶方法。3)承前啟後,導入新課。設計的提問,在復習完舊知識後,應讓其自然地轉移到新知識上來,這樣就要求最後一個提問設計的巧妙,讓它起到承前啟後,導入新課的作用。
2、課間提問應起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作用。
課間提問目的在於放慢一下學習過程,讓學生進行消化吸收,並檢查學生學習的情況,同時也可以起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作用。課間提問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簡單。設計這類提問要注意學生於有的知識水平,要讓學生感到老師所提問題與已有知識有內在聯系,又不能從自己的記憶信息中直接取出答案,需要一番苦心思索才能發現隱蔽著的結論。當他經過思索得出正確答案時,會興奮、激動,感到老師教的知識有用,進而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萌生好好聽下去的激情。2)問題應是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不能簡單的重復。如講完法國後問「法國的首都是什麼?首都的職能又是什麼?學習念念課本就可以了,沒有什麼意思,反而浪費時間。如果設計從下面的形式,效果會好些:法國首都巴黎為什麼被稱為藝術之都?學生需要真正理解藝術之都,細心閱讀地圖,才能得出正確答案。這樣,既對剛學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又把知識進行了深化、延伸,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感受到了學習後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實踐表明,有效的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理解問題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能夠掌握好「明確、具體」的提問原則,把握好課堂提問的「適度原則」,以「用心傾聽」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就能夠在一堂地理課中,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2. 要采訪地理老師可以提的問題
多結合實際問題,如:
1、對汶川大地震的看法,談談原因及預震防震的措施,自然地理科學對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意義!
2、我國氣候方面的變化趨勢是什麼?主要有哪些影響?
3、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這一路線如何走下去?
4、地理教學在當今社會的教育所處的地位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5、我國地理教師隊伍整如何?是否跟得上社會前進的腳步?
6、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國家對地理科學應該有什麼新的政策?
7、從地理的角度來看,目前的農村建設對國家的重要性有哪些?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
8、對神州7號的意義表示個人看法?
3. 我要一些能難倒地理老師的一些地理問題
可問一下你的地理教師。
「西藏江南」是指西藏的什麼地方?它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植被分布,現在還屬於我國領土嗎?
4. 采訪地理老師可以提什麼問題,急!
1、在您的教學史上,最另您感到驕傲或失望的是什麼?
2、您認為教師現在在學生的心中或是社會中是怎樣一個地位?
3、您曾經是否有過特別偏好或是討厭某個學生?
4、學生做什麼會令您特別高興或是失望?
5、您覺得在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上有什麼優點或不足?
6、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7、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一般來講,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8、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
9、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
5. 難倒幾位老師的初一地理題
難道的一定是些數學教師 或者就是地理盲 我也不曉得 前來回答的 最好能有個地理方面的專家 教師(地理)亦不一定是什麼都會的
6. 誰有能難住地理老師的題
出語文題唄!
嘻嘻,開個玩笑!
1.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2.氣溫的的變化有什麼變化和什麼?
3.我國的三大林區是哪些?
4.山區的土地是不是難以利用的土地?
5."兩個黃鸝......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哪個盆地?
6."孤帆遠景......天際流''是指長江的哪一部分?
答案: 溫度和降水
2. 日 年
3. 東北林區、南方林區、西南橫斷山區和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林區
4. 不是。(最難利用的是乾旱、沙化、貧瘠的土地)
5.四川盆地
6.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