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地理名詞有哪些
經緯度、區時、地方時、氣候、地形、地勢、氣旋、洋流、暖流、岩層、地轉偏向力、南北極差………
㈡ 地理名詞彙編有哪些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的劃分。西漢以前,認為「九州」系禹治水後所劃分;東漢以後,有的認為九州是周制,有的認為九州是殷制。具體州名未有定說。《尚書》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呂氏春秋》有幽州而無梁州;《周禮》有幽、並州而無徐、梁州;《爾雅》有幽、營州而無青、梁州。各家所說各州境界,也有一些出入。
八荒八為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面方向;荒,荒遠之地。《說苑·辨物》:「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九州」指中原地帶,「八荒」指離中原極遠的地方。
郡縣我國古代的地方行政區域。春秋時「縣」大「郡」小,秦代郡大縣小。秦統一後分全國為36郡,後來又增加為40郡。漢高祖劉邦分為62郡,區域變小了。隋唐時改郡為為「州」。縣制始於春秋戰國,秦代縣屬郡,一個郡管轄幾個縣。漢代郡國並存,國以下也有縣。隋唐以後縣隸屬於州或府。
國周代分封諸侯,每個諸侯都建立一個「國」。秦代取消分封制,不存在國。西漢實行郡、國並置之制,國是漢代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區。國的區域與郡相當,所以常連稱「郡國」。
道地方一級行政單位。唐代將全國分為十「道」,後分為十五道,大略相當於漢代的州,隸屬於中央的監察區。北宋初沿襲唐制,分全國為十三道,不久即廢,改道為路。清代又恢復道,它的范圍較小,屬於省管轄,但比府、州為大。
路北宋廢道為「路」,初為徵收賦稅、轉運漕糧而設,後來逐漸帶有行政區劃和軍區的性質。最初分全國為十五路,後來分為十八路、二十三路。南宋失北方之地,仍以勢力所及分路十六,如福建路、廣東路、廣西路、湖南路等,和今天的省名相同,區域也大致相當。元代也有路,但比宋代小,相當於州、府。
省最初是指宮禁之地,魏晉時成為中央政府機關的名稱,金代開始有了「行省」,它是中央尚書省的臨時派出機關。元代省成為正式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2個大行政區,中央政府直轄的稱中書省(元時中央政府即是中書省,同時中書省在元及明初亦是政區名,指直隸中書省的地區),另外分設11個「行中書省」,也簡稱「行省」。明代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但一般習慣上仍稱「省」,而中央機關已不再用省的名稱,於是「省」就專指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清沿襲明代制度,分全國為十八省,「省」一直沿襲到現在,雖省的數量增加,但它作為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劃的性質沒有改變。
州相傳堯時,分天下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依《尚書》說)。冀州相當今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東南部一帶;兗州相當今河南省北部和山東省西南部一帶;青州相當今山東省東部和北部;徐州相當今河南省東南部、安徽省東北部、山東省南部和江蘇省北部地區;揚州相當今安徽省南部、江蘇省中南部以及江西省東部、浙江省和福建省部分地區;荊州相當今湖南、湖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部分地區;豫州相當今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一帶;梁州相當今陝西省南部、四川省東部地區;雍州相當今陝西省和甘肅、寧夏的部分地區。舜時為十二州,增加了幽、並、營三州。到了漢代,又增加交州、朔方。三國時,共十八州。晉初分為十九州,後又分為二十一州,從漢到南北朝,州基本上是監察區,有時也是行政區。從南北朝起,州的范圍逐漸縮小了,當時江南的州實際上與郡無異。在唐代,全國共有300多個州,是行政區,但大的州,也可稱為「府」。明清統一改州為府。
府依唐代制度,大州稱為「府」。唐代府隸屬於道,宋代府隸屬於路。元代的府,有的隸屬於路,有的直轄於中央。明清改州為府,一府管轄幾個縣。
軍「軍」是宋代的行政區域,一個軍等於一個州或府,隸轄於路。如宋代的平定軍即清代的平定州,宋代的南安軍即清代的南安府,可見軍和州府相當。
山東(1)戰國、秦、漢時代,通稱華山或崤山函谷關以東為「山東」,泛指戰國時秦以外的六國領土。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山東」,指在華山以東包括作者故鄉蒲地(今山西省永濟縣)一帶。(2)春秋時的晉國、建都平城時代的北魏、五代時的晉國,均地居太行山西,所以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3)金代開始,山東即指現山東半島一帶,成為行政區域名。
山西戰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西為「山西」,即「關中」(今陝西省一帶),後來指太行山以西的區域為山西。元代開始,山西成為行政區域名。
江東一名江左。長江在蕪湖、南京之間作西南偏南、東北偏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來主要渡口的所在。自此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即今蘇南、浙江及部分皖南地區),習慣上稱為「江東」。三國時這個地區是孫權的根據地,所以當時又稱孫吳統治區為江東。
江表泛指長江以南地區。在中原人看來,該地區在江外,故稱「江表」。赤壁之戰中魯肅所稱「江表英豪」,即指東吳的英雄豪傑。
江南泛指長江以南。古代一般指今湖南、江西及湖北的江南部分,近代專指今蘇南和浙江一帶。唐代「江南」又為十道之一,轄境相當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蘇皖二省的長江以南,湖北、四川省江南的一部分,以及貴州省東北部地區。宋代是十五路之一,轄境相當今江西及安徽省長江以南和江蘇省江南茅山以西地區。
河東戰國至漢時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以後泛指山西省。因黃河經河套後,流向由北向南,本區位於黃河以東而得名。秦代開始設河東郡,唐代設河東道,宋代設河東路,除唐代河東道包括今山西省及河北省西北部內外長城之間,其他轄境均在今山西省內。
關外(1)秦、漢、唐定都陝西的王朝,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為「關外」。(2)明清稱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為關外,因位於山海關以外得名。
關內(1)古代在陝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2)明清稱山海關以西地區為關內。另外,今四川省康定縣以東地區亦稱為關內。
關西漢、唐時泛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為「關西」。
西垂殷周時對西方邊地的泛稱,相當於今甘肅省東南部一帶。
中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區,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和中土、中州是同義詞。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中的「中原」,系指淮河以北淪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區。
關中相當今陝西中部平原(渭水流域)地區,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白居易《秦中吟》之秦中,即指陝西中部平原地區。
劍外四川省北部有劍門關,關南的蜀中地區稱「劍外」。唐代京都長安在劍門關東北,以長安為中心,稱此關以南地區為劍外。杜甫詩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劍外,即指劍門關南的蜀中地區。
塞外「塞」指長城要塞。「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指長城以北,今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和西部一帶。
西洋明代把今南海以西(約自東經110度起)的海洋及沿海各地(包括印度、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統稱為「西洋」。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七次遠航南海,通常稱為下西洋。明末清初以後,西洋泛指大西洋兩岸即歐、美各國。
南洋我國唐朝時候,由於歷史原因,不少人遠渡重洋,到現在的東南亞一帶謀生。聚居在東南亞各地的華僑越來越多,華僑就把東南亞稱做「南洋」。「南洋」包括11個國家。在中南半島上有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馬來群島上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帝汶、汶萊等。
東洋這名詞字面上的意思是東面的海洋。除了代表日本以外,還可以代表東亞地區。而東洋的說法,是相對南洋、西洋而有的說法。明朝初期以婆羅洲的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外,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不過,近代中國通常用它指稱日本,可作日本一詞的別稱。
華陽相當今陝西秦嶺以南,包括漢中和四川、雲南、貴州一帶。因這些地區均在華山之陽而得名。東晉常璩(qú)所著《華陽國志》即記載此地區的歷史。南朝時曾設華陽縣、華陽郡,轄境亦在此地區之內。
兩淮宋熙寧後分淮南路為淮南東、西二路,簡稱淮東、淮西,合稱「兩淮」。元代以後,指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淮南、淮北二鹽場。
三楚秦漢時分稱戰國楚地為西楚、東楚和南楚,即「三楚」。西楚在淮水以北,泗、沂水以西,當今豫東、皖北和江蘇省西北部一帶。秦亡後,項羽曾於西楚的彭城(今徐州)建都,國號亦為「西楚」。東楚約當今江蘇(除西北部以外)、安徽東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區。南楚約當今安徽西南部及江西、兩湖一帶。
三都、兩都東漢時的「三都」為東都雒(luò)陽(即洛陽,在今洛陽市東北)、西都長安(漢城在今西安市西北)、南都宛(yuàn,在今河南南陽市)。唐代的三都指東都洛陽(三國魏時改「雒」為「洛」)、北都晉陽(在今太原市)以及京都長安。左思《三都賦》所指三都,是三國時的蜀都成都、吳都建業(在今南京市)和魏都鄴(在今河北省臨漳縣附近,故城早已毀)。班固《兩都賦》所指「兩都」,是東都雒陽(東漢的國都)和西都長安(西漢舊都)。唐代的兩都指東都洛陽、西都長安;五代則指東都開封府和西都河南府。
五京、兩京唐代的「五京」,指東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北京太原府(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南京成都府(在今成都市)、西京鳳翔府(在今陝西省鳳翔縣)、中京京兆府(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漢的「兩京」,指首都雒陽和西漢舊都長安。宋代則以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西京河南府(洛陽)為兩京。明代永樂以後,兩京指京師順天府(在今北京市)和南京應天府(在今南京市)。
五嶺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和大庾五嶺的總稱(一說有揭陽嶺而無都龐嶺),綿亘於湘、贛、桂、粵邊境地區,為長江、珠江分水嶺,又名南嶺。其中以越城嶺(2118米)最高。大庾嶺古稱梅嶺。毛澤東《七律·長征》「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所指「五嶺」,即此。
函谷關故址在今河南靈寶縣東北,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匣子)而得名。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衛合縱攻秦,至函谷關敗還,當時該關亦為秦國與關東六國的分界。崤山東自河南新安縣境,西迄潼關,高峰凌絕,形勢險要。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崤函之固」,即指此。
易水在河北省西部,有中、北、南3條支流。源出易縣境,流人南拒馬河,最後注入大清河。荊軻所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即指此水。
陽關西漢置,故址在今甘肅孰隍縣西南古董灘附近,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即指此。
㈢ 地理專業術語浪漫有哪些
地理專業術語浪漫有:
1、你在北極,我在南極,相隔一萬九百九十八千米,我一路向北,只為走到你心裡。
2、地轉偏向力是地球自轉而產生作用於運用物體的力。通俗點說,就是我不由自主靠近你。
3、你是類地星球,我是定軌衛星,只環繞你左右。
4、天山南坡沒有樹,東非大草原夏盛冬枯,北冰洋沒有大陸,大洋洲找不到鹹水湖,你就是唯一,沒有替補。
5、順著同一條緯線,我們遲早會相見。
地理知識含義
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
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
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
㈣ 兩個字的地理名詞有哪些
海拔,高原,平原,山地,海洋,垂直氣候,丘陵,地勢,山峰,山脈,山脊,山頂,山谷賀洞隱,鞍部,大陸顫宴架,沙漠,半島,大陸,島嶼,地震帶,盆地,海峽,禪廳寒流,暖流,海灣,海溝,珊瑚礁,山系,火山,窪地,三角洲,峽谷,內流河,外流河,湖泊,運河,淡水湖,鹹水湖,瀑布,降水,人口密度,海岸線,河流,群島,洞穴,熱極,冷極,雨極,旱極,流域。
㈤ 兩個字的地理名詞有哪些
白霜、斑晶、斑岩、板根、板岩、北極、崩堤、比熱、表皮、表土、冰斗、冰磧、冰緣、剝蝕、播雲、殘隱鄭丘
層理、層雲、塵暴、赤道、沖溝、除草、春分、瓷土、代謝、導線、底盤、底灶返頌磧、地槽、地層、地盾、地塹
地勢、地勢、地峽、地陷、地衣、地誌、地軸、電離、冬至、陡坡、對數、多雨、伐木、焚風、糞肥、風眼
浮石、浮石、浮土、浮塢、腐質、腹地、感熱、高地、高崗、高原、根莖、共生、溝灌、谷風、灌木、硅化
軌道、海堤、海角、海峽、海嘯、寒帶、旱谷、涸峽、褐煤、紅潮、洪患、洪水、化石、環礁、緩洪、黃土
灰壤、灰土、回春、混凝、積溫、基質、急流、脊線、甲烷、價值、鹼化、鹼土、膠凝、焦油、角皮、結構
結核、解凍、近郊、經度、經線、徑流、卷須、決堤、絕育、礦化、礦脈、礦脈、潰壩、歷日、粒雪、烈風
獵物、裂谷、流域、露點、陸界、綠化、卵石、亂流、略圖、落葉、梅雨、煤層、磨耗、磨蝕、磨損、內地
內磧、南極、能源、泥炭、溺谷、凝固、農葯、農庄、暖區、片流、片岩、漂石、氣孔、氣門、潛熱、淺灘
強度、強風、青苔、傾角、穹丘、秋分、壤土、熱帶、溶斗、熔漿、熔岩、融水、沙暴、砂礫、砂岩、山弧
山脊、上涌、上游、上游、射流、滲流、滲漏、升華、生鐵、石膏、石筍、石英、試劑、收益、熟土、飼料
酸雨、碎石、塌坡、台地、台風、苔原、梯田、條植、同類、突岩、圖例、土表、土鏈、土蠕、土體、土著
湍流、推移、脫水、脫鹽、天坑、外插、溫泉、沃土、污泥、污水、下游、夏世遲至、陷落、向斜、象限、消洪、形谷
形谷、休眠、需氧、畜養、絮凝、蓄洪、旋風、旋渦、雪崩、雪崩、崖壁、煙煤、淹灌、淹灌、岩床、岩蓋
岩基、岩漿、岩漠、岩山、岩屑、岩鹽、岩株、鹽化、鹽土、鹽土、養分、樣方、頁岩、異類、役畜、易位
銀河、硬磐、游牧、原料、原位、源頭、雲母、雜種、造林、漲潮、沼氣、沼澤、沼澤、陣風、震央、震源
蒸散、正北、植林、質地、中礫、中磧、中游、重心、驟雨、鑽塔
㈥ 請問地理專有名詞有哪些,詳細點的,求解釋。 例如凈變化之類的,
1.infiltrate v.滲透
2.aquifer n.含水土層, 蓄水層
3.unconfined aquifer 非承如祥壓含水層 無壓含水層
4.confined aquifer 自流含水層 承壓含水層
5.recharge area 補給區
6.water table n. 地下水渣租搏面(門窗瀉水台型早)
7.vadose zone 滲流區
8.aquitard 半透水層 弱含水層
9.aquiclude n.含水土層
10.porosity n.多孔性, 有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