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高中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8 14:40:56

⑴ 如何認識新課標基本理念下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1、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現狀
新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新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目的是要求我們「改變過於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成為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獲得發展。
傳統的課題教學中,我國中小學教育評價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評價指標單一,基本以書本知識為核心,忽視對實際能力、學習態度的綜合考查;評價方法多採用紙筆考試,過於注重量化;過於注重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強調統一標准,忽視個體差異;評價忽視學生的參與並發揮其主動性等。這種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嚴重地制約了素質教育的推進,也嚴重影響了億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這樣的評價方式下所培養出的人,是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
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學生地理學業評價作了新的要求。教師們普遍認識到:傳統的地理學業評價過多地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而新課程對學生的評價則要求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強調要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也就是說,此次新課程改革正在逐步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的學生地理學習評價的還存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評價的目的單一
目前的地理課程評價方式比較簡略,尤其缺乏對促進學生學業評價的明確指導和依據。新課程改革以後出台了相關的中考改革方案或說明,其中涉及一些地理學業評價的建議,但大體上還是籠統的,缺乏指導性研究和操作性研究。這種評價沒有把學生的發展作為主要的因素,因此,在這種評價體系下,關注的是評價的甄別功能,忽視的是學生的情感及態度,結果挫傷了許多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和自信心。只有研究開發出與地理課程標准相配套的學業評價方式,才可以從根本上擺脫學生地理學業評價的困境。從學生評價的需要出發,具體說明學生在不同關鍵階段應達到怎樣的目標以及如何證明學生達到了目標,說明如何測量到學生在地理學科知道什麼和能做什麼。
(2)、評價的方式、主體單一
評價的方式主要是筆紙測驗,關注的是終結性結果,對知識與能力的過程的形成不太關注;評價的主體是單向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能自己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
(3)、評價結果沒有很好的起到促進學生學習作用
評價時只看到學會的、沒有掌握的內容,而不關注已學會、已掌握的內容。評價的結果主要對學生進行分數排隊、比較,而對學生自身的發展關注不到。
(4)、評價結果呈現形式單一
評價的結果大多隻有單一的百分制的分數量化呈現形式,沒有指出不同差異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個性特點和不同的發展,不能切實反映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未能很好體現學習水平及能力。
2、有效促進初中地理學習的評價方式
新的國家地理課程標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帶有明確指向性的評價理念:「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檢查、甄別和選拔,而是通過評價促使學生改進學習,促進其發展。而建立的新的教學評價方式不是完全推翻過去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而是在過去基礎上的一種完善和提高。本研究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在理論與實踐上,提出了一套符合地區實際情況的課堂教學評價構想。
(1)、設計專門地理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地理課程目標明確指出:「通過7-9年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地理新課程標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第4頁]這與其他學科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要求、過程與方法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只有針對地理課堂的教學設計的評價標准才符合科學性、合理性的原則。
(2)、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的教師評價是自上而下的,評價者主要是:校領導、專家。這種評價的目的是把教師作為鑒定和管理的對象,不利於評價者與評價對象之間的雙向交流。地理學習發展性評價提倡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主體方式,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乃至學校及社區的相關人員也要參與到評價中來。將評價作為促進和激勵教師發展的手段,新的教學評價的主體應該力求多元化,既包括自上而下的校領導、專家的評價,也要包括自下而上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以及同行之間的評價、教師的自評等。
教師不再唱獨角戲似的評價學生,而應讓學生參與評價,是評價成為雙向甚至多項的活動。在教學中,可以積極創造評師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評價老師,勇於向老師提問題,發表獨特的見解。
(3)、評價方式多樣化
多主體的評價有利於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促進學生反思,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使學生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多主體參與還有助於調動和整合教育合力,使學生地理學習評價更全面、更客觀、更系統,有利於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我。
多主體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及家長評價。①學生自評,生自評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自我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其目的在於使學生能客觀真實地反映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及存在問題,在反思、教育、發展中,讓學生學有所獲。②學生互評,學生互評就是在不忽略教師的作用下,讓學生對對方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可以是同桌互評、小組評價、組與組之間評價、班與班之間評價等等,其目的在於讓學生發現同學中的閃光點,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鑒別、判斷能力,以此相互認識。相互激勵。相互提高。在學生之間互評階段,教師並不是完全置身於外,教師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教師應引導學生彼此多進行鼓勵性評價,用贊賞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同學,多給對方贊美—即使有時同學提出的觀點是錯誤的,也不能一味諷刺和挖苦,而是要對其積極參與予以肯定,真正幫助對方認識到錯誤而不傷害其積極性。③家長評價,家長評價也是評價體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為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緊密相連的,如請家長在學生的作業上寫上評語。吸收家長參與評價,一方面可以加強學校和家庭教育的聯系與合作;另一方面,家長通過參與評價,能更清楚學校的教育目標和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有利於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所以必須把家長和與學生地理學習相關的人員也吸收到評價中來。
(4)、重視評價的激勵性、發展性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特別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學評價要求:淡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建立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多元,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提高。地理新課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即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長期不斷進行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也是一個長期不斷積累的過程,因此,要達到教學相長,就必須使教學評價貫穿在教學的過程中,成為教學中的一個基本的反饋環節,使教師了解教學過程,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鑒別教學上可能存在的缺陷,調控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和提高,評價功能就必須落實在激勵性方面,而不是甄別性、選拔性方面。
(5)、建立評價記錄檔案袋
「檔案袋」評價是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中小學評價改革運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質性評價方式。它是指教師和學生有意識地將各種有關學生表現的材料收集起來,並進行合理的分析與解釋,以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努力、進步的狀況或成就。評價只有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才能對教師和學生及時提供有效的改進意見和措施,否則只能更多的起到甄別的功能。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及時性和延時性,應注重過程而不是注重結果。因此,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自主發展、主動發展、可持續發展、主體發展,改變過去單一的以分數定優劣的評價體制,建立了以「成長檔案袋」為主體的全方位、全過程的評價體制。
3、新課標下初中地理學習有效評價方式的實踐體會
根據新課程標准,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相關作品及其他有關證據收集起來,通過合理的分析和解釋,反映學生在學習和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通過學生的反思和改進取得更高的成就,促進學生最大程度的發展。本研究以南沙區黃閣中學7-9年級初中地理課題教學為例,對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進行應用。
在附錄問卷結果中,「你校地理課的考查方式是」中的選項「既考試也採用其它方式考查」佔81.2%,「其他方式」主要包括開放性作品評價成績和平時表現評價,學業考試成績、開放性作品評價成績及平時表現評價的比例由原先的8:1:1上升至6:2:2。在教學評價上,改變了過去重視結果,重視基本知識,忽視過程、忽視方法的評價方式,對教學過程中的「過程與方法」評價進行積極的探索,加強了學生課堂教學表現性評價,加大了開放性考試的力度,重視學生作品、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的評價。學生對「學生成長記錄袋」的了解度佔到87.4%,有49.7%的學生對「學生成長記錄袋」重視並認真完成。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評價機制對教師行為都有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必須在突出導向功能,在評價教師「教」的同時,更要重視評價學生的「學」,還要統籌考慮響課堂教學的各種因素。從評價的維度上來看,從關注知識的本位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生成。
4、結語
廣州市南沙區黃閣中學是一所公立初級完全中學,現有來在校學生2000人左右。近幾年來,我校在市、區教育局及教科所領導的全力幫助和指導下,在教育科研方面有長足進展,是南沙區一所真正開展起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校。但是,由於該校地處城鄉結合地帶,學生基礎等方面與城區重點中學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必須緊緊跟上教育發展的時代步伐,徹底轉變觀念,加強對課程改革方面的更多有益的探索,建立一套適合該校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方式。

⑵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一、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在第2頁的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創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特點,科學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二、地理課程的核心素養

在第3頁的學科核心素養中提到「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在第4頁提到「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考察、實驗、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三、地理課程的結構設計

在第5頁課程結構的設計依據中提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將地理學科核心培養貫穿在地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在地理學科內容方面,要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獨特視角;……在學生發展方面,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學習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四、地理課程的教學評價

第34頁教學與評價建議中提到「加強地理實踐。地理實踐是支持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應將實踐活動作為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宗旨,與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相結合,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去觀察、行動和思考,並在對真實世界的感受和體驗中進一步提升理性認識,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識之間的關聯 。……地理實踐活動因其特殊性,還會在客觀上強化學生與真實聯系引發其感悟、欣賞、價值判斷等方面的變化。同時,也會出現跨學科的教育機會」。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什麼

一、課程性質和理念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高中地理課程是與初中地理課程相銜接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課程。

開設高中地理課程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備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自然與人文環境,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二、課程結構

基於核心素養的提出,新版課程標准對課程結構也做了較大的調整。高中地理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

三、課程內容

圍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地理課程內容選擇上變化幅度較大。總體而言,在設計思路上,必修內容「寬而淺」,不追求地理學科特定的系統性,在原有內容基礎上增加土壤地理、自然災害、地域文化、國家戰略、海洋權益等內容,但普遍降低了要求。

四、學業質量

地理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學業質量標準是地理學科核心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

課程設計思路

1、高中地理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

2、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的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支撐,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從而全面體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課程由共同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課程共6學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學分,36課時)三個模塊組成,涵蓋了現代地理學的基本內容,體現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聯系與融合。

⑷ 你對中學地理新課標的認識

中學地理新課標,我覺得就是指導我們如何去上好中學地理這門課程。中學地理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到地理,對其教學知識與教學理念等都不甚了解,這就需要中學教師對學生們進行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所以我們應該知道怎樣才能教育好學生。中學地理新課標指明了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實施教學,包括過程中學生的領會、地理知識的掌握、地理學科能力、地理技能的掌握等。
從中學地理新課標中知道中學地理課程包括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等,課程就要圍繞著這些教學內容來開展。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是按照知識線索、活動軌跡、高潮鋪設來建構教學結構,而且在教學中要有提問與討論等細節。
中學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學習有用的地理,這樣有利於凸現地理學科的價值;有利於提高地理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有利於增強生活能力。還是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構建新型的地理課程包括開放式的與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形態、課程實施和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中學地理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比較嚴格,需要教師在角色上進行反思,教師要把地理學科專業知識、教學法知識、普通文化知識和實踐知識學得徹底,這樣才能有基礎把學生教育好。中學地理新課標的學習讓我們知道學好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這對於以後作為教師的路程有很大的幫助,這也要求我們把中學地理新課標這門課程學好。
總之,中學地理新課標對於中學地理教師是一項重要指標,對作為教師有比較高的要求,當我們學習中學地理新課標時要認真對待,這對以後教學有很大幫助,這就是對於中學地理新課標的認識。

⑸ 《新課標》怎樣闡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

在「地理課程標准」中,第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這就要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提供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一、可以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可以說,自然地理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作用和影響。衣著方面。在講述到氣候或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給同學提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夏天多數人穿淺色衣服,而冬天穿深色衣服?」討論總結之後,同學們則能舉一反三地舉出其他一些例子來,如:阿拉伯地區的居民服飾為什麼以白色長袍為主,我國藏族牧民則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藏袍等等。行的方面。除了書本上學生掌握的「南船北馬」外,針對現在機動車(摩托車、家用汽車)越來越多的現象,在課堂中,講到交通規則中的「紅燈停,綠燈行」之後,再適時給學生提出「為什麼機動車的尾燈都是紅色的?」這個問題,盡管當時只有一部分同學能知道「因為散射的紅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還有的同學能在課堂中舉一反三地把「上個世紀圍困在極地冰原地區輪船上的船員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來。至於食、住方面,同學們可以從氣候知識中了解「南稻北麥」、「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在教材中了解漢族節慶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有的同學則把自己集郵收藏的「民居」郵票在教室里進行展覽:有陝北的窯洞、雲南的吊腳竹樓,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圍屋」則能引起同學們更大的興趣。教室里貼的校歷表及一個學期變動幾次的作息時間表,其實也是很好的教材,從變動的作息時間表來理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的變化」等內容。例如,當學校更換作息時間表的時候,我在課堂中問學生:「上個學期18∶30上晚自習,天已暗下來了,而現在為什麼19∶30上晚自習,天仍大亮呢?」身邊的事物與書上的知識有意識地聯結在一起,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而且無意中也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二、要依據經濟發展策略,講解經濟中的地理地理與生產的聯系十分密切。農業在地區間、部門間雖然差別很大,但都離不開當地一定的地理環境,而農業類型的選擇及農業發展方針與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說是對地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體會地理對於生產建設的巨大作用,也是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體體現。保護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是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如引導學生知道「退耕還林」政策,目的是減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減少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山變綠、水變清了,這一切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提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在他們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政策時充分認識到生活離不開地理,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需要,消除學生對學習地理的畏難情緒。三、引導閱讀和收看新聞,了解生活中的地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生,很難適應當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把報紙、電視的重要新聞有選擇地納入到地理教學中,這對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開發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都有積極意義。因為新聞中的許多事,與一定的地理環境相聯系。更因為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它貴在「新」,時效性強,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普遍關注。「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給教學內容的分析組織以及教學設計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性要求,必將對未來的基礎地理教育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積極研究探索體現的途徑,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盡心盡力。

⑹ 解釋地理新課程改革的背景與意義

本人去年暑假參加了省新課程骨幹培訓,而這次網路培訓,又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感觸頗多,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通過這次學習,收獲很大,下面談談切身體會。

一、對於地理課程標准應本著以下基本理念: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以上兩條理念是根據高中地理課程的性質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來的,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高中地理課程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從兼顧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出發,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互相統一和滲透整合,並力圖將這一課程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框架設計、目標制訂、內容選擇、標准擬定、活動安排以及課堂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課程最核心的理念。而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上。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幾乎所有學科——經濟學、政治學、法律、技術或其他學科,都受到國際性和環境方面的影響。因此學習這些學科的學生必須具備地理素養。」地理素養是一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機綜合體與反映。地理素養既內化為隱性的素質,又外顯為具體的行為。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其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知識與技能——便於學生溝通橫向學科領域,促進相鄰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正在構建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為學生深入學習地理和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知識技能不僅關繫到學生平時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而且關繫到日後從事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學習能力是學生不斷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鑰匙」,並且只有當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地理了,他們才會把地理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與終身發展的需要。地理實踐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則是初中階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續。

地理意識——包括空間意識、環境意識、全球意識等。地理意識是在地理認知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然感悟與意念流露。判斷空間方位,確定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及結構,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質組成之一。環境意識和全球意識則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地理思維活動、影響地理判斷能力、支配地理活動的精神支柱,它表現在學習興趣、文化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和諧統一的高中地理課程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其中,「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旅遊地理」、「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7門選修模塊的開設以及採用學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說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的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種學習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可以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第二、實踐體驗階段;

第三、表達和交流階段。

以往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說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結合。

探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分為兩種: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繪制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地理學習的自主性應注意體現:選題的自主性,課題組成員組合的自由性,指導教師的可選擇性,學習過程的自覺性,時空的不固定性等等。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探索學習課題研究之成敗,也往往取決於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五條是「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以往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甄別輕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准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都對地理學習評價提出了建議:評價目標追求多元化、評價內容力求全面化、評價方法倡導多樣化、評價主體注重多元化、著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標准注重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行為的變化;提倡多種評價手段、評價方式和多元評價目標;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並且強調地理學習評價的三個「相結合」,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三、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路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以上是我的一點兒體會,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任重道遠,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吧!

⑺ 21世紀初我國初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新理念具體是指什麼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1.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2. 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 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4. 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5. 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基本理念:
1. 學習公民必備的地理。建立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2. 滿足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3. 注重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4. 注重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5. 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⑻ 地理課教學怎樣把握新課標理念

一、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這就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確立,師生關系角色的扮演。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講者,教師在講台把知識點說得頭頭是道,學生在課堂聽得津津有味,一動也不動,學生不能有提問或發表見解的機會。在新課標理念下,學生的個性越來越突出,舊的師生關系就越來越不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要求。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要沖破師生之間「管理--服從」的單向關系,變為雙向關系。如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是嚴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該是醫生,為學生開良方;學生碰到挫折而垂頭喪氣時,教師應該是他們的朋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轉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突出地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徵。
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由教學的管理者變為指導者
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的課堂氣氛,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出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課「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一節課上,我就設計了:①什麼是臨空型工業布局?②臨空型工業布局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它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地區有哪些?我國的高科技園區中關村與臨空型工業布局有什麼關系?③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就上述某個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④學習小組代表上台發言,分析小組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虛心傾聽,並可與之進行辯論。⑤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得出科學結論。由於這些問題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又貼近現實生活,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既學到了新的知識,又使師生關系在交流中更加融洽,教師的角色也由管理者轉變為指導者了。
三、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地理課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要把握其在社會地理生活中的規律,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親身實踐,體驗生活,用自己的經歷去領略社會生活的內涵。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表現欲,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得到發現的樂趣。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