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初中地理世界宗教課件怎麼導入

初中地理世界宗教課件怎麼導入

發布時間:2023-03-30 14:51:40

① 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 七年級地理 教師教學思想、整合知識的產物,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一、 背景與意義分析

人教版義務 教育 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1、2、3章是從自然地理的角度讓學生認識世界。第四章開始講述人文地理。語言和宗教是認識世界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節教材,居《居民與聚落》的第二節,講述世界主要語言及主要語言的地域分布。世界宗教的形成及三大宗教的地區分布,代表建築,通過本節教材的教學,讓學生對世界語言和宗教及其地域分布有一個大致了解。為後面學習世界分區,進一步認識世界打下基礎。

為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本課在教學中將採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圖討論、相互交流,再歸納的 教學 方法 ,改變過去教師教教材的傳統教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二、 學習與導學目標

1、 知識積累與疏導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為世界六大主要語言及其地域分布情況。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地域分布、代表建築。認知率達100%。

2、 技能掌握與指導

學會閱讀「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能從中獲得世界主要語言分布的信息。運用世界政區圖,說出三大宗教的地區分布,學會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 文化 傳統,利用率達100%。

3、 智能提高與訓導

通過讀圖分析、討論歸納,師生之間相互答題解疑,加強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互動率達100%。

4、 情感修煉與開導

了解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及其分布在華人聚集的地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了解英語是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激發學生 學習英語 的積極性。了解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等 法律知識 。投入率達95%。

5、 觀念確認與引導

通過對世界語言的教學,學生認識漢語和英語是當今世界使用人數最多、使用最廣泛的兩種語言。學好漢語和英語利於今後的生活和工作,通過對宗教形成和分布的教學,讓學生能形成正確的宗教觀,學會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認同率達100%。

三、 障礙與生成關注

學生對世界大洲和國家的地域分布掌握不是很全面透徹,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世界主要語言和三大宗教的地區分布時不易准確到位,影響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四、 學程與導程活動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准備:收集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築圖片、創始人、節日及禁忌等資料。我國佛教的一些代表性建築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課件1、展示:三大宗教不同建築風格的畫面,不同風格的音樂,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營造一種有宗教特色的氛圍,以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新課導言:同學們,前一節我們學習了世界的人口和人種,知道了在1999年10月12日時,世界人口已達到了多少億?(60億)。隨著我國經濟的改革開放,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日益增多,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碰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來看兩個即興表演。

表演一:一個同學扮演來通旅遊的外國人,一個同學扮演不懂外文的出租司機,扮演外國人的同學把想去的地方寫在小板上,然後擦掉。表演開始(略)。

師: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語言不通,給人們的交往帶來困難,甚至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表演二:一個同學扮演阿拉泊人去一個中國人家裡做客,一個同學扮演接待這位客人的中國人,看看這位中國人怎樣接待這位客人。表演開始(略)。

師:當今世界有很多人是信仰宗教的,如果你對宗教一無所知,就會好心辦壞事,所以了解和掌握世界上的語言、宗教等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世界的語言和宗教這兩方面的知識。

一、 世界的語言

1、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73頁第一自然段和閱讀材料,獨立完成下列問題——課件2展示問題:

1)、世界上大約有多少種語言?你知道有哪些種類的語言?

2)、哪幾種語言是世界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3)、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為什麼?

4)、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也是國際上最通用的語言?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就上述問題以及他們所知道的其他語言,自由發言、相互交流,並將問題答案用課件顯示。

師:漢語不僅使用的人數最多,而且漢語和漢字還是世界上最科學、最優美的語言和文字之一。漢語書法是高雅的藝術品,每一位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都應為之驕傲和自豪。因此,科學規范地使用漢語,寫好漢字是我們中學生的重要任務之一。

2、 師:現在全球旅遊業發展很快,假如你說漢語或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去哪些國家和地區會沒有語言障礙?

課件3展示「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及問題、表格。

問題:漢語除了在我國使用之外,還在哪些國家和地區使用,為什麼?

表格:(先呈現空表)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國家

英語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和獨聯體的其他許多國家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許多國家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西亞和北非的許多國家

問題和空表呈現後,學生分組討論完成。

生:答案交流、相互補充。

將答案一一歸納,課件呈現。

承轉:在世界上除各國的語言有別外,同樣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許多不同,有的國家還以某種宗教作為國教。我們出去旅遊時,除了要了解各國的語言外,還必須要尊重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世界的宗教及其分布。

二、 世界的宗教

1、 課件4展示「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圖及問題和表格

問題:1)、宗教是怎樣形成的?

2)、我國唐朝高僧玄奘西域取經取的是哪一種宗教的經書?

3)、除了佛教外,還有哪些宗教?

4)、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宗教是哪些宗教?

表格:(先呈現空表)

宗教

產生地點

主要分布區


____
亞洲的西部

歐洲、美洲、大洋州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

古印度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6內容,結合「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圖,討論完成上述問題和表格。

生:發言(略) 答案、整理。課件呈現。

師:上節課,我布置了同學們課後收集三大宗教方面的有關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來相互交流。

生:發言(略)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知道了三大宗教的起源、創始人、節日、禁忌等有關知識。三大宗教流傳至今,不僅影響了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音樂風格和服飾首飾。

2、 課件5展示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築A、B、C圖

學生看圖說出A、B、C分別是哪種宗教的代表性建築、特色。

問題:本地有哪些典型的宗教建築物?在哪裡?

生:自由發言(略)

師:宗教信仰是一種社會現象。在我國除一些少數民族居民信教外,多數人是不信教的。但信教與不信教是每個人的自由。你可以不信教,但你不能不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對於象這樣的邪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覺抵制。

全課 總結 (略) 提出預習下一課的要求。

五、 筆記與板書提綱

(一)、世界的語言

1、 世界主要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2、 六大語言的地區分布

(二)、世界的宗教

1、 宗教的產生

2、 三大宗教及其分布

3、 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築

六、 練習與拓展選題

1、 世界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的主要有哪幾種?

2、 什麼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什麼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

3、 漢語除了在我國使用外,還在哪些國家和地區使用?

4、 宗教是怎樣產生的?下列宗教建築各是哪種宗教的建築?

5、 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媒體,廣泛收集關於三大宗教圖書、文字報導等,每人自編一份小報,在班上展出讓大家了解宗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七、 個別與重點輔導

學生姓名略。
初中地理教學微課應用
摘要:

微課教學嚴重沖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被應用於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有利於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通過具體論述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並列舉典型案例進行強調,有利於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

微課;初中;地理

1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1藉助微課解釋重點難點,啟發學生思維: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講解抽象的重難點知識時,如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增加學生理解生澀知識點的難度,導致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因此,如果老師合理的將微課應用到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微課的色、形、光和聲等功能,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能夠讓學生在極具感染力的地理課堂中學習,讓學生深入感受抽象知識的連續性,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例如:在學習《四大地理區域》這節內容時,由於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在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時具有一定的難度性,所以便可以利用微課錄制Flash,以視頻的形式展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徵。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詳細的告知學生[2]。這樣通過微課視頻的動態演示,又有老師的詳細講解,有利於讓學生更加生動、更形象的學習地理課堂教學內容,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生動有趣的地理課堂中學習,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深入掌握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地理意義。

1.2選擇合適的微課程素材,提高課堂效率:

在應用微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微課程教學素材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微課程的教學效果,也是靈活應用微課程教學理念的關鍵所在。其中,作為初中地理老師,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選擇微課程教學素材時應注意下列兩個原則:

1.2.1堅持科學性的原則。

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所應用的教科書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原則,而地理學科自身的知識點也需要講究科學性,這則要求初中老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科學性的原則,廣泛搜集科學合理的微課程教學素材,並將其通過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植入到微課程視頻教學過程中,這樣有利於保障初中地理學科教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避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產生誤導現象[3]。例如:在《工業、城市與交通》一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老師便可以利用視頻播放「神州」發射的視頻資料,以此導入新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老師再引導學生回顧西部地區的礦產分布情況,了解西部的工業主要是在豐富的礦產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掌握西部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4]。

1.2.2堅持典型性原則。

微課程在應用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掌握地理知識,就應該選擇典型性的教學素材。例如:以《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內容為微課案例,其微課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全面了解兩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差異,並能夠通過讀圖准確確定范圍和概括所謂位置的特點,老師在微課的教學過程中則可以借鑒《是真的嗎》電視節目,提出「看三分流水,纖流細細,珠穆郎瑪,唯我獨尊」和「北風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飛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個地理案例,充分利用地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來進行分析,了解青藏地區氣溫低,多雪山、冰川,而西北地區降水少、氣候乾旱,出現了沙漠,並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通過採取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掌握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位置特點和氣候條件。

1.3通過微課復習知識,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結束之後,採取微課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自覺進行校正和練習,從而達到鞏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首都———北京」一章內容的《祖國的心臟》內容時,由於課堂只有40分鍾的時間,而要想學生能夠深入掌握北京的簡稱、全稱、輪廓和位置等知識點,具有一定的難度性。因此,當這節地理課堂教學結束之後,老師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輔助採用Flash進行教學,以拼圖的形式組合北京的具體地理知識點,讓學生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不斷進行復習,從而達到鞏固課堂教學知識點的目的。再例如:在學習《黃土高原的治理與開發》的內容復習過程中,老師便可以緊密聯系教學內容,製作《黃土高原的治理試題講解》《黃土高原的開發重難點》等微課。然而,由於學生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節內容的基礎知識,所以老師便可以組織觀看關於黃土高原當前的實際情況,並在學生觀看微視頻結束之後,幫助學生整理學案,並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糾正策略,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難點基礎知識的目的。

2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生態保護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微課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首先老師展示以往美麗新疆的微視頻,這時引起了學生的質疑,為什麼圖片中的新疆這么美呢?而當前大部分關於新疆地區的圖片都是戈壁、沙漠和荒涼的景象,從而導出「生態保護」這節內容;其次,以多媒體設備將土地荒漠化、草場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等現象融入微課中,讓學生思考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部分學生提出應實施一系列的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多個自然保護區;再次,老師可播放《可可西里》中的片段,讓學生思考他們是因為什麼殺害藏羚羊呢[5]?原本他們僅僅只是普通牧民,但因為草原退化,土地變成了沙子,迫於生計,他們成了偷獵者的幫凶。通過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和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護區中的保護資源,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效率。

3結論

總而言之,微課程是初中地理老師突破傳統教學方法,拓展教學思維的一種創新性教學方法。將微課合理應用到初中地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利於創新地理課程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水平,滿足中學地理課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因此,為了最大限度提升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率,便需要學校老師深入探究微課的應用策略,借鑒成功的實踐 經驗 ,讓微課程教學技術越來越成熟。

作者:王艷梅 單位:棗庄市第十五中學

參考文獻

[1]周玉貞.巧用微課,提升初中地理課堂質量[J].新課程(中學),2016,03:197-198.

[2]林柳楊.基於微課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讀書文摘,2016,14:296.

看了「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設計」的人還看了:

1. 七年級地理世界的語言與宗教教學反思

2. 初一世界的語言與宗教教學反思

3. 初一上學期地理《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檢測試卷

4. 初一地理上冊說課稿

5. 七年級上冊地理書教學設計

② 初中地理說課稿課件

初中地理說課稿課件

引導語:初中地理說課稿課件如何設計?下面由我告訴你們吧,歡迎閱讀!

初中地理說課稿課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遼闊的疆域》是八年級第一章的內容,它是中國地理的基礎章節。僅從教材內容看,它既是學習中國地理的起點,又是聯系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橋梁。就本節課而言是學生認識中國位置特點的延續和深入。教材通過大量的讀圖活動讓學生獨立獲取知識,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對學生今後的學習,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瀕臨的海洋、領海、內海、島嶼、半島及鄰國,知道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能力目標

通過閱讀,查找地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圖用圖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中國遼闊的疆域及優越的地理位置,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難點和重點

1、重點:要求學生理解我國地理位置及優越性是本節的重點。

2、難點:要求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和課後活動是本節的難點。 (沒有難以理解的知識,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圖」中查找我國陸上疆界找出14個鄰國,沿我國海上疆界找出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2、討論比較法:在學習我國的優越時,設置課本P3的活動,對比我國與俄羅斯等國位置的比較,從而使學生對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地圖,記憶地理事物空間分布方法。

2、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地理空間概念。

3、開展謎語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四、新課講述:

導入:用謎語導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藍色星球浮太空,一隻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它在北,東西二分它居東,頭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謎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現象(中國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優越

1、半球位置

我國位於北半球、東半球。

2、緯度位置

我國領土,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沒有寒帶。

3、海陸位置

我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活動:評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1、與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國的緯度位置有什麼不同?所說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 (圖)

答:中國大部分在中緯度,溫帶面積廣大,有少部分在熱帶,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2、與蒙古、日本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麼不同?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圖)

答:我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帶來豐沛的降水,使我國東部氣候濕潤,又有利於海上的對外交往。

(二)、國土遼闊

1、國土:是指主權國家管轄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的總稱,通常涉及領土和領海。

(附圖)我國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135°),那裡是祖國每天最先迎接太陽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約在凌晨2點20分。

我國最西端:新疆烏恰縣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過國境線不遠處是塔吉克的喀拉湖。

我國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緯4°)這里是一個隱沒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點距離海面還有17.5米。我國漁民歷來在這里捕撈作業,海軍與科學考察船經常在這里巡行和調查。

我國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北緯53°)夏至日白晝長達17小時,東至日白晝短至7小時,是全國白晝最長與最短的地方,有「北極村」之稱。

2、中國的陸地領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羅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國的疆域綿長: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

4、東臨「四海一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太平洋。

5、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分布著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

活動:

1、閱讀世界政治地圖,按逆時針方向沿我國陸上疆界找出14個鄰國,沿我國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閱讀下圖,說說我國東西端的晨昏差異和南北的季節差異,並解釋原因。

(三)補充:我國的領海與內海

領海

1、領海是指毗連某一國家海岸的水域,這個國家對這些水域實行專有管轄權。世界所有國家領海寬度都是由各國自行確定的,從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國確定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

2、我國瀕臨的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域。

3、我國領海及內水的面積為37萬平方千米,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海洋大國之一。

4、我國有美麗多樣的海洋環境,有富饒多樣的海洋資源。(參看教材上的閱讀材料)

自然地理學上:內海是伸入大陸內部的海,面積不大,僅有狹窄的水道與大洋或邊緣海相通(如渤海)。

內海

政治地理學上:內海是指國家內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領海基線以內的海域,以及為陸地所包圍但是入口較狹的海灣和通向海洋的海峽(瓊州海峽是政治地理上的內海)。

五、練習鞏固

1 我國南北跨______很廣,約_____度,大部分位於____緯度地區,屬於____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_____帶,沒有____帶.

2 我國西部深入_______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_______洋,有眾多的_______和______,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1 下列關於我國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東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2 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 )

A 赤道 B 北回歸線 C 南回歸線 D 本初子午線

3 我國東臨哪個洋( )

;

③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地區,並能夠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

2.閱讀材料,說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及他們的建築特色。

3.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 文化 傳統。

情感目標

培養唯物主義觀念,理解並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別。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為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語言和宗教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新課。

新授:

一、世界的語言

教師啟發: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是什麼語言?除了我們使用的語言外,你能說出世界上還有其他什麼語言嗎?

學生活動:自由發言列舉出知道的語言。

設計意圖: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 經驗 ,激發學習興趣。

活動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1自然段,P74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和閱讀材料「世界語言知多少」.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①世界大約有多少種語言?

②哪6種語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③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④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較廣的語言,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就上述問題以及他們所知道的其他語言,自由發言,相互交流。使學生拓寬和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了解。

過渡:這些語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請在圖上找到。

活動二:

學生分組讀「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完成課後活動題表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師:前面我們了解了世界六種主要語言,那麼世界上不同語言的人們的宗教信仰有何差異呢?下面我們學習世界三大宗教。

活動一:交流自己搜集的關於宗教的各種資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關知識。

教師通過課件提供有關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補充。

教師: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響。我們對信徒們都應該十分尊重。你能說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嗎?你信仰宗教嗎?你周圍有信仰宗教的人嗎?

學生看資料後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了解宗教的產生、影響及區別,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築。

活動二:組織學生讀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圖找到其分布地區。

小結: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民俗、經濟、哲理等諸多要素。所以,宗教發展到今天,不能簡單地視為迷信,而應該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對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視反對,而應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護宗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宗教信仰。

結束:讓學生 總結 學習的主要內容,並談談感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始至終做課堂的主人。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了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點。

2、過程與 方法 :課上通過小組合作,課下通過多種 渠道 收集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風土人情和文化的圖文資料,然後進行整理,開拓視野,了解我們祖國豐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樹立各少數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我國的民族構成和分布特點及民族政策。

難點: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引入(視頻內容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暉》),請大家看一段錄。

(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的特點,剛才大家也看了視頻,我們知道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不僅生活著漢族同胞,還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們漢族一起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書: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構成與數量

【承轉】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呢?生(56個)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內容回答屏幕上的問題.請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師總結:相對於漢族而言,其他的55個民族在人口數量上處於少數,因此,稱除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

3人口超過四百萬的少數民族有哪些?4人口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圖片歸納知識。

三、民族文化

【承轉】師:同學們請你觀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幣,除了漢字,還有其他文字嗎?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對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幣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學生活動:對照文字。蒙古 維吾爾 藏族 壯族。

【承轉】由於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節日風俗等生產和生活方面獨具特色。讓我走進民族村去領略他們的風采。

播放圖片

思考:為什麼有的民族喜愛-,有的喜歡賽龍舟?師:出示答案。騎馬是北方草原牧區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所需,當地具有良好的-條件,同時,通過-活動能鍛煉提高騎馬的技能因此盛行-。南方地區氣候暖濕,多河湖海灣水域,舟船是當地重要的傳統交通工具,因而人們喜歡賽龍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轉】了解完我國56個民族的人口構成和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民族的分布情況又如何呢?

請大家讀課本19頁中國民族分布示意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我國各民族的地區分布狀況是:漢族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在這些地區,漢族與各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我國幾乎沒有一個縣或市的居民是單一民族的。這充分印證了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板書)

五、中國的民族政策

【承轉】我國的少數民族多分布在邊疆地區,那麼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我國是如何管理的呢?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問題。請學生讀課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3

一、說教材

1.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中重點介紹的一個國家,它的經濟發展過程、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過程和社會現狀,了解認識巴西就等於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縮影。

2. 編者的意圖:力求以貼近生活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1)本節教材以人種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世界人種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膚色又不同於世界三大人種,從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爐的縮影的內容。 教材在舉例中採取"引而不發"的方法,讓學生來總結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礎知識。

(2)在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後,教材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巴西的自然條件、人口分布、歷史背景、經濟發展等因素對巴西農業和工業布局進行分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聯系實際能力。

(3)在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的內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閱讀資料及圖片,培養學生從直觀的角度來認識巴西。

4.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巴西過去與現在經濟結構差異的對比,了解巴西經濟的發展歷程。讓學生認識到殖民主義統治對巴西的影響及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健全獨立經濟體系的必要性。

難點: a.使學生懂得保護熱帶雨林的重要意義。

b.熱帶雨林的成因及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人口最多的國家b.能說出熱帶雨林對巴西的環境效益、開發目的及生產的環境問題。

c.能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區劃及主要氣候特徵。

d.能說出巴西工農業生產的特徵。

e.能讀圖說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區。

(2)能力目標:

a.分析獨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認識到殖民統治對巴西種族的構成及政治、經濟、文化的深遠影響。

c.學會分析巴西熱帶雨林的成因及,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增強環保意識。

二、說學生

巴西是 足球 王國,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並不很陌生,現代媒體手段先進,同學們可以通過上網、報紙、雜志查找各種資料進一步認識巴西。

初一年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彩,樂於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因此,在講授巴西時,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舉例,多要以實圖展示,增強學生印象。

三、說教法

1. 教學方法 的組合

a.本節課運用談話、閱讀、討論、學習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學習競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本節又採用了知識結構圖法,使學生的地理思維隨著教師的講解而步步深入,且激發了學生的 想像力 。

b.整節課主要貫穿"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思練結合"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獨立自主親身參與、體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師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恰當引導,學生從不斷演示中觀察問題,探究現象,解決問題。

2.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將一些靜態信息加工成聲、情、形的動態信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喚起強烈的求知慾,強調重點,攻破難點。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3.教具選擇

多媒體課件。

四、說學法

1.依據教學目標,快讀課文,整體把握,明確重點。

2.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理解和記憶。

3.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積極思考,培養能力。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p.89—92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和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兩節。

教學目標:1、了解巴西的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2、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

3、了解巴西的人種文化、工業農業。

教學重點:巴西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狀況

教學。難點: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

②巴西的經濟、文化、人種與殖民主義的關系。

1、引課設計

根據世界盃足球賽主題音樂,引出課題:第九章 第二節 巴西(版書),之後,介紹胡-出訪巴西,讓學生認識到巴西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2、學生自學,整體感知,重點把握。

自學3分鍾,學習方式自由,要求學生盡量多的發現問題,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找出答案,准備競答與競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地理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等。

3、教師主持,問題競答與競提。

這一活動由教師主持,學生比賽提問題,教師從量和質兩方面為學生所提問題打分,分組比賽,決出勝負。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對地理及對地理課學習的興趣。活動中,教師可尋機插入點撥講解,在學生興趣盎然的氛圍中,教師盡情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強調重點,突破難點。

4、總結鞏固,隨堂練習。

總結重在綜合概括,使知識條理系統。隨堂練習意在鞏固本課所學知識與技能。

七、設計的理論依託:地理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方式地理課程""學習結果與過程並重""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書設計:

粉筆板書與電子板書相結合。粉筆板書採用詞語式板書;電子板書採用結構式。粉筆板書如下圖。"咖啡之國""文明古國""足球王國""狂歡之國"四個關鍵性詞語,基本反映本課的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4

《天氣》

【課題】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天氣

【課型】新授課

【課標要求】

●區分「天氣」概念,並能正確運用。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並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初步認識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天氣現象,並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學會根據提供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天氣與氣候的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類活動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保護大氣的重要性分析,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逐步養成關心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教學模式】

目標導學

【教學方法】

講授法、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備】

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准備】

收看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

【教學 反思 】

第四單元天氣與氣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佔有重要地位。天氣與生活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包括天氣與生活、看圖識天氣、讓天空更藍三部分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特點,如何描述天氣、常用的天氣符號,簡單分析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後面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的氣候類型、影響天氣的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初一學生位於認知發展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具備一定依賴於具體事物或形象的 邏輯思維 能力,是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感受著天氣的變化及天氣對其生活的影響,亦在小學階段通過其他學科了解到一些天氣 諺語 。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講授法、活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考慮到地理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

程中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聯系實際生產、生活,設計多處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了一個教學課件。多媒體直觀性和交互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地理問題,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依據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內容,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體驗獲得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書設計】

簡單天氣符號、衛星雲圖

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與區別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5

《自然環境》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總結歸納兩大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亞洲、北美洲地形特點

難點: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展示「亞洲地形圖」。

2、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圖下顏色各代表什麼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它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活躍氣氛。

3、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方面考慮,得出亞洲地形特點

板書:地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北緯40度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東西高中間低。

河流是構成自熱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長河眾多,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板書: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於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北美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北美洲地勢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幹呈自北向南流,東西部地勢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發源於兩側高原山地。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

學生看圖回答:說出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認識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特點。

為什麼亞洲氣候復雜多樣?

引導學生從位置、范圍、地形等方面說明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

分析亞洲氣候特點的成因,亞洲季風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造成的影響

成因: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夏季風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過多,就可能形成水災。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2、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得出另一特點—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距海洋遠,深入大洲大陸內部)

3、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類型且分布廣,得出亞洲氣候的又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

分析得出結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麼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育 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結合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北美洲的氣候類型圖」認識北美洲的氣候分布,主要氣候類型。與亞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緯度范圍稍小些,高山高原貫穿兩部,因山地也呈現出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狹長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

課後小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2020相關 文章 :

★ 最新2020初中地理教師工作總結五篇

★ 2020初三地理教學的工作計劃5篇

★ 2020初中地理知識點整理

★ 2020初一地理教學的工作計劃5篇

★ 2020初中地理老師的工作計劃5篇

★ 初中地理教學計劃合集大全5篇

★ 2020初一地理的教學工作計劃5篇

★ 2020初一地理老師的教學工作計劃5篇

★ 2020年初二第二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5篇

★ 2020年初一第二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

④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八年級地理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國西部開發的重要邊疆地區,它是我國面積最大、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自然資源豐富;新疆的自然環境對人口、城市分布和農業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因此,選擇新疆作為案例有鮮明的代表性。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疆自然環境特點,能繪制新疆「三山夾兩盆」簡圖;

(2)會運用地圖描述新疆地區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並能分析得出其制約因素——水。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新疆地形與城市分布圖、新疆的荒漠及周圍環境和有關材料,師生一起繪指制新疆「三山夾兩盆」簡圖,讓學生理解新疆的自然條件及其發展經濟的制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明確我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協調觀念。

3、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三山夾兩盆」地形特點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難點:

(1)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新疆地區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點,並分析其影響因素,學會辯證分析問題的方法;

(2)明確我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逐樹立人地協調和哥持續發展觀念。

二、說教法

1、本課運用讀圖分析法、講解法、繪圖法、啟發式教學法。

2、教學突破:

(1)對於「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色:運用板圖使學生加深印象,借「疆」字巧記。

三、說學法

讀圖法、繪圖法、小組討論法等。

四、說教學過程

1、說導入:以「羊肉串」導入,直接明了。

2、說 小結:較簡潔,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說板書設計:一目瞭然,重點突出。

五、說教學反思

本人的設計思路:動腦筋 精心設計,盡量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從溫故知新中學習,減少學生負擔;想辦法突破教學重難點,另外還查找較多的資料,相比較而言,學生准備不是很充分,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和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學習」的任務,所以以後還要從放手讓學生積極查找資料,主動學習方面,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效果較好,教學目標完成的比較順利,學生在比較輕松愉悅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美中不足之處:學生膽子較小,回答問題沒有平時積極踴躍。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2

【說教材 】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教材是《我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一章的第一節《日本》的第一課時,屬於世界地理中的國家地理,是學生在學習國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個國家。同學們學完亞洲後已有了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以後還會學習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等日本這一節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學習日本,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節不論在新教材還是老教材中,都是重點講解的國家,且對後面的國家教學,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2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a掌握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特點的方法,並會舉一反三。

b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災害:多火山和地震,並分析成因。

情感與價值觀:

a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及生活技能,使他們懂得地震時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b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說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 】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災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學難點 】

1日本的主要自然災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個國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說學情 】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一學生,經過前半學期的觀察,感覺學生的基礎較好,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另外,學生通過學習本冊書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也積累了一定的讀圖、識圖能力和活動探究能力,讓學生獨立或在合作中進行讀圖、識圖並分析相關問題,更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

【說教法 】

讀圖導學法、活動探究法、比較教學法

教法的選擇要根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和以學為法的原則,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 思想的體現。主要通過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課本所 提供的活動和資料,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分組討論,探究日本的自然環境特點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地理知識的判讀並進行歸納 總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多媒體, 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進行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 精神和探究問題的興趣,達到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

【說學法 】

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

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解決每一個活動探究的問題,由「現象」到「本質」,通過歸納 總結,不斷使自己的認知升華,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採取合作交流的方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於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生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方面滲透學法:創造多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提 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 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 提供多種原材料、能源、生產工具和技術裝備。本節是繼農業之後又一節密切聯系生產實際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教材。所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工業的基本狀況,既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應知道的基本常識。本節教材分三部分內容,彼此前後聯系,形成一個整體。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現狀、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一部分「工業及其重要性」,形象的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第二部分「我國工業的分布」,採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介紹我國分布大勢,然後以實例分析工業分布的類型及特點。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第三部分「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通過介紹概念、特點及分布等,讓學生認識到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滲透了 思想教育。

2、課程標准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3、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工業的分布,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讀圖分析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條件。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各類工業產品、工業基地、工業區和景觀圖片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抽象概括,形成工業的地理概念和工業的系統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通過學習我國工業的發展變化,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富民強,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愛國 精神。

4、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我國工業的分布;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教學難點:工業基地和工業地區的形成和發展條件5。課時安排本節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講「工業及其重要性」,第二課時講「我國工業的分布」,第三課時講「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

二、說教法

成功的教師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據於此,本課採取的教學法是:情境教學法——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過程探究化。

三、說學生

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交通和農業的內容,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知識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對這類內容來說,學生普遍感覺較為枯燥和遙遠。時代需要我們教師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本課學法為: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舉一反三,構建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從圖文資料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由於本課是三課時的內容,因而我的說課將會以塊狀知識為框架來展示我的設計思路。第一塊「工業及其重要性」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

對《生產過程和工業的概念》的處理:一提到工業,學生們普遍感覺枯燥、乏味和遙遠。為了讓學生輕松進入本課的學習,我採取了隱形導入課處理。

將所學問題以問題情境化來展示:要求學生們觀察教材圖4.23和投影片,讓學生歸納汽車的生產過程和工業的概念。對《工業的分類》的處理:結合圖4。23和教材110頁活動第二題,讓學生歸納。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的處理:這一部分,我採用了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將枯燥的說教式的內容變成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式的活動教學。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探討,合作交流,學會自覓知識,自得方法。

具體做法是:根據教材108—109頁四個角色,要求學生們任選一種身份,結合學生對該行業的了解,從各自的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系。通過學生自身參與活動探究來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對於《工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處理:我採用生活情境化來處理,讓學生結合教材109頁活動第一題,回憶自家有哪些工業產品並「追根尋源」,通過以上途徑來感受工業產品跟我們生活的密切。

然後在展示我國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盛況的短暫視頻,燃起學生的熱情。最後出示一些設施、裝備、及特技效果,來讓學生感受到科技興國、工業興國的觀念。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第二塊「工業的分布」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對於《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的處理:[出示課件提問]對照「我國工業的分布」,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的大勢。(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學生搶答]——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地區。

關於《區域發展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的處理:指導學生讀圖4。26「遼中南地區」、圖4。27「滬寧杭地區」,先了解位置,然後根據圖例熟悉圖中的礦產資源分布、工業城市工業部門的構成、交通路線,最後根據活動1。2的要求組織學生討論,重點探究區域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學生對工業部門餅狀圖接觸不多,教師應讓學生在充分熟悉圖例的基礎上分析工業分布的特點;學生在了解了我國工業分布的大勢後,對於這部分區域工業分布的教學,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科學方法。)

[師生 小結](學會知識歸納的方法。)

其他影響條件如政策、環境、勞動力等。(結合教材112頁活動第3、4題並聯系汾湖開發區和吳江經濟開發區,解決問題,體驗進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關於《合理分布工業》的處理,我主要是利用課本112頁活動題第4題來完成,《發展鄉鎮企業的好處》(——工業分布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縮小城鄉差別;能使分布工業更加均衡;促進農業的發展,有利於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再結合汾湖開發區。第三塊「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結合課件和教材圖片「北京高新技術園區」,介紹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條件是什麼?什麼是高新技術產業?[學生回答]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通過觀看中關村的視頻材料,與傳統工業相比,高新技術產業有什麼特點呢?

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傳統工業科技人員比例產品增加值生產增長速度產品更新換代周期投入的研究開發費用(加深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對照教材圖4。30並結合本地開發區,說出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學生回答]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開發重點。沿海、沿邊、內地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的重點有什麼不同?要求學生教材115頁知識後回答——沿海地區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側重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以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開發以貿易導向型的`產業;——內地以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的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請學生閱讀P115活動1的三則短文,然後回答活動2的(1)(2)(3)小題。

五、談個人特色:

努力體現以「活」為宗旨的地理課堂。這個「活」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課程理念方面,既體現「回歸生活,關注生活」的理念。其次是活動建構方面,改變原有的死板的,表演的,老師為絕對主角的課堂環節設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現活動建構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利用活動組織實現智慧傳遞和生成。再次是課堂效果方面,「活」力四射,學生能夠心動大於行動。發散的、多維度的、積極的思維令學生們張揚個性,充滿靈性。將地理學習的空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客觀世界,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初步解決問題。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4

各位 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地勢和地形》,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勢》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認識過世界不同區域、國家,對所涉及的地區和國家的地形地勢已有所研究,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一般來講,我們在研究一個地區和國家時,都會先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為自然環境是人文環境形成的基礎,有什麼樣的自然環境,才會有與之相適應的人文環境。 中國地形和地勢知識不僅是組成 中國地理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認識和學習其它 中國地理知識的基礎。

可見, 中國的地形地勢這一內容在 中國地理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通過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研究,學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其它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地圖去認知地理環境。為其他學科和今後高中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內容

本節是 中國自然環境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勢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對氣候、河流以及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利於學生掌握 中國的地勢特徵,並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研究這種地勢特點對 中國氣候、河流及經濟發展的影響。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後,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心智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地圖,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的特點;能結合自己認知,談出我國地形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地形地勢的特徵;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地形地勢對我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 中國地形地勢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優越、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建立和諧的人地關系 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地勢、地形的特徵,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難點:三級地勢階梯分布的空間觀念的形成,地形地勢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2)確定教學方法——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准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後,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獲。

二、教法設計:

1、以問題情景為主線,豐富的學生活動為主體。這樣做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交流合作中學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 更多資料,使教學更生動直觀。

3、注重地圖教學。

三、學法指導:

因為初二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於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 總結出來。學生需要課前收集資料,課上有動手、思考、合作、競爭、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參與體驗學習過程的機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

四、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

首先在導課上,我採用的是過渡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 中國多民族、多人口),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用這樣一句話,從我國的人文環境學習導入到自然環境的學習上。引發學生思考 中國地形地勢到底有何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從而順利導入新課。

2、新課講授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使用 中國地形圖,分析不同顏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況, 總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

2、藉助三級階梯示意圖和教師的板圖,掌握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布和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藉助 中國地形圖,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討論我國的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水能資源開發和交通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地勢特點

2、三級階梯的特點及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影響:(1)氣候

(2)河流

(3)交通

3、課堂 小結

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 總結,加深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記憶,為後續的 中國氣候部分教學內容作好鋪墊,使教學活動得以延續。

4、作業布置

完成教材23頁活動題。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東南亞》是(魯教版)《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二節的內容。教材的內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

2本課地位:

它是新課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個地區之一,尤其是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題目較多。由於它是我們相鄰,為此容易與我國西南地區融合在一塊進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難度。

3教學目標:

(1)、能說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2)、能說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含義和重要性

(3)、能說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4)、能說出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以及山河分布規律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東南亞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

難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氣候與農業的關系;農作物的分布。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規律,採用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學案導學:提前發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可以做到重點和難點提前感知,有助於優生的培養。

自學討論法:通過教師提出的自學討論提綱,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取知識,變學會為會學。

圖導圖練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和動手繪圖等多項措施的訓練過程,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用圖習慣和發展地理智能。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或使用東南亞地形圖、世界地圖。

三、說學法

1讀;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圖文結合讀。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議:即討論,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⑤ 初中地理老師教學計劃

初中地理老師教學計劃5篇

時間似箭,新的學期,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獲成長,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准備做教學計劃吧。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老師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地理老師教學計劃篇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消喚學地理」。

二、教材內容與章節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4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氣與氣候》,第九章《居民與聚落》,第十章《發展與合作》。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認識地球形狀及大小,會使用地球儀,了解經緯線和經緯度,能使用經緯線判別方向,能使用經緯度確定位置。

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和意義,知道天文五帶劃分及各帶特徵。

3.學會使用地圖,能讀懂等高線地形圖,能繪地形剖面圖。

4.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認識海陸變遷,了解板塊學說。

5.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了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氣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種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劃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知道世界上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共計六個教學班,每班40餘人。任六個教學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量是很大的。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七年級學生將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並橋飢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准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五、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絕返。

4.做到地理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用資料,密切與時代的聯系。

5.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初中地理老師教學計劃篇2

一、指導思想

1、遵循學校、科教科和教務科的指示和安排,認真學習鑽研《課程標准》和《考試說明》,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夯實基礎,提高成效。

2、教學過程中適當提高難度,復習過程中要合理安排時間,既要重抓基礎,又要突出重點,適當補充難點,向45分鍾要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3、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特別是根據學科特點,注意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地理文字的表達,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地理知識。

4、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教學班3個,3個班學生基礎都較差,在高二年級也非常特殊,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好的不多.總的來說,經過高一一學年的地理學習,高二文科班學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學習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復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高二第一學期,文科班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中選修教材第一冊全部內容和區域地理的復習,學習地圖,經緯網等工具,分析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學習任務重。區域地理著重講空間分布和區域差異,用高中學習的原理來分析初中的知識,加深難度。

四、教學任務及要求

1、學習高中地理選修教材掌握人口與環境,城市地域結構與規劃、文化與文化景觀、旅遊活動和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使學生拓寬人文地理基礎知識。

2、圖文結合學習地理基礎知識,經緯網,地圖,等值線等知識,地形,世界氣候等知識,用於分析區域地理(世界和中國地理)。

3、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五、教學主要措施

1、精心備課,充分挖掘教材,進一步處理好重點和難點,充分提高課堂45分鍾的效益,抓好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基礎上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強化對初中的地理教學一一落實知識重點及難點的解決途徑,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2、充分利用現有電教媒體進行教學,活躍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加強學科內和學科間的滲透,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的教學內容,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形象直觀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指導學生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4、精講精練,適量的訓練,以鞏固和強化重難點知識,熟悉各種高考題型,以適應綜合考試的要求;布置適量的課堂或課後練習,並及時批改和輔導,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便於老師有針對性教學與命題以期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課時計劃和安排

按照大綱中規定的高中課程計劃,每周授課3課時。12周之前講完高中選修教材第一冊全部內容12周之後進入區域地理的復習。

初中地理老師教學計劃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新學期面臨的形勢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生命化課堂基本理念,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地理組教師認真圍繞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開展的活動,結合學校工作目標,對本學期教研作如下計劃:

二、工作目標:

1.以培養學生的素質為根本任務,啟發和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方法和能力,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加強教學研究,全面提高課堂的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2.加強本教研組的檔案和資料建設,對本組教研、教學的活動情況進行整理,為今後工作提供一定的積累。

3.加強教研組的團結合作,形成合力,使全組成員都有進步,在一種比較和諧的氛圍中成長工作。全組所有成員努力將工作做到最優,能成為學校放心的教學骨幹。

4.整體構建教研組,進一步規范教研組活動制度,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每次活動有主題、有針對性,通過一系列活動將地理教師凝結為一個整體,強化整體意識,發揮整體作用,實現智慧互滲。

5.堅持集體備課制度。

6.加強組內聽課制度的管理。本學期在組內進行每位教師公開課堂教學,為了真正促進組內教研,加強聽課是最好最有效的措施。

7.為了減負增效,本學期教研組將在學生的作業量、教師教案、學生考試成績、課外活動輔導等方面對組內教師有一定的要求,並在學期結束對教師進行評價。

8.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帶來了觀念的更新。每個教師會運用多媒體,會製作課件。當然這是順應課改所需,課改過程中,課程與課時的矛盾非常突出,傳統的地理教學無法滿足。而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能彌足很多不足。可以增大容量,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變抽象為具體,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這學期會加強課件資源的共享,進一步增強濃厚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氛圍。

9.在提高教師的學科素養方面,組內教研時會自覺關心當前國際國內重大社會、政治、經濟問題,及時與教材進行有機的結合,使教學理論聯系實際。並及時總結經驗,力爭到學期結束寫1篇有份量的教研論文。

10.教研組工作要突出「研究」。要研究課程改革中探索性問題,研究教學常規中普遍性的問題,重點是要研究課堂。圍繞本期課堂主攻方向,地理教師要上一堂對外公開課。

三、教學措施:

1、大力開展集體備課,探討教學方法,選擇最佳教學模式。

2、開展備課組內、年級之間的聽、講、評課活動,教學相長,及時解決或探討教學中的易混點等問題。

3、初中一、二年級的課改學習,按既定方案、時間穩步實施並取得新進展。

4、各教師要加強教學經驗的總結並撰寫出一定價值的經驗總結或論文,力爭獲獎或發表。

5、各教師要積極參加校、縣、市組織的公開或研究或觀摩課的競賽活動,爭取獲獎,為學校贏得榮譽。

初中地理老師教學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新課程理念,實施新課程標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充分發展師生的潛力,鼓勵師生創新。積極開展教研教改,使每位老師的業務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二、工作重點

1、加強集體教研和集體備課。

隨著高效課堂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這就更需要我們加強教研,加強集體備課。通過集體教研,我們可以交流經驗,提高認識,達成共識,可以提高每一位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處理和運用能力,更加主動地落實新課程標准及高效課堂的推進。通過集體備課,研究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難點、教法、學法、能力培養、練習測試,研究新課如何導入,「活動」如何處理,知識如何落實,能力如何培養,課標如何實現,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備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課。發揮集體智慧,共同協力,並和教學反思活動緊密結合,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具體任務是初一重點培養學生興趣,規范學生課堂行為,抓好教學常規;初二重點落實基礎知識,為會考結業做好准備,並且做好老帶新工作,以促進新教師成長進而帶動整個教研組的提升。

2、認真作好聽課評課活動。

本學期,學校更加重視聽課評課活動,並分別給予不同年齡段教師聽課任務量,細化到了多少節,可以真正有效起到監督促進作用。我們初中教研組新教師比較多,需要重點培養和打磨。本學期鄔官虎有一堂錄像課參加重慶市及全國比賽。所以我們教研組會群策群力,予以支持,魏校長表示也將蒞臨給予指導。初一就是鄒沐喬的打磨和培養,讓她盡快成長為骨幹力量。平時我們初一初二之間相互聽課評課,課後及時組織教師評課,指出其教學過程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坦率而真誠地交流意見,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此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我們也鼓勵教師跨頭聽課,跨科聽課,借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推陳出新,組員之間要形成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力爭形成一個高素質的教研組。

3、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教育質量的提高也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來完成。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優化課堂教學,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求知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使學生獲得分析、綜合、評價、概括、比較等各種能力。教師應致力於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體驗,讓學生掌握接受、探究、質疑、討論、體驗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的地理素養、能力與創新精神。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興奮、活躍狀態。除此之外,我們還將組織有才能有興趣的同學,參加由中國地理學會組織的「地球小博士」全國科技大賽,已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4、繼續重點抓好地理社團工作。

本學期初一初二都開設有地理社團,通過搞好搞活地理社團這種第二課堂可以更好地為常規課堂教學服務,有效提高大家的地理學習興趣,開拓視野,學習更多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5、創建切實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能高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地理組全體任課教師積極努力,繼續探索有關地理教學各種課型的有效教學模式。

其一般程序如下:

1、情景導入、認定目標。

通過情景導入,抓住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再根據教學內容,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把三維目標呈現給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在對教材充分研究和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感性和理性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生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簡單的問題學生獨立完成,難一點的問題小組內交流完成,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供到班上共同探討。

3、交流展示、拓展目標。

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展示交流情況,適時講解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講解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問題,以達到拓展知識,培養能力,升華情感的教學目標。

4、小結提升、訓練達標。

根據學校要求,本學期把學案作為重點研究。

初中地理老師教學計劃篇5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深化創新教育,優化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1、使由「學會」向「會學」轉變。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通過網路資源自主學習。

三、教學設想

1、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制定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教學計劃。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主人,加強基礎,培養能力,實行啟發式,探究式,培養學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面向體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主的體驗探究過程的樂趣,以次來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4、要爭取把多媒體應用到地理教學中,優化教學過程,創設情景、解剖難點。

5、做好教後記,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積累。

四、深入備課

1、備學生

⑴幫助學生完成八年級地理學習的過渡。我們要切實作好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在教學進度上不能急於結束課程,提早復習,而要在教學中時刻向學生滲透地理學習的方法和規律。

⑵幫助學生養成看教材的好習慣。根據以往八年級的學生的學習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心氣浮躁、眼高手低,平時不重視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甚至不屑於做課後題,相反,卻一心撲在做各種習題冊和難題上,結果一些人連最基本的知識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學期將注重這方面的指導。

2、備教材

對一些暫時拿不準的問題,要進行廣泛的討論,以期在教學中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3、備教法

嘗試將「研究性」的教學思想滲透到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備課中搜集和參考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材料,把一些平淡無奇的知識轉變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創設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境道德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

⑥ 如何實現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

一、精彩導入,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台灣省」 》
同一課題,三節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台灣省」時,採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鼓浪嶼之波》,展示鼓浪嶼日光岩圖片。)
教師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思鄉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鼓浪嶼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這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於哪裡呢?
學生回答:台灣省
教師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祖國寶島——台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台灣》導入,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教師3:以《反分賀宏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它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備。「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的課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當然,課堂導入的用時要恰當,一般是3~5分鍾,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師課堂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優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節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台,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拋出後的「後續處理」。
(一)問題設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界線,用藍筆描出印度半島的海岸線,再用紅筆描出北回歸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後,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於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餘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於什麼山脈和什麼大洋之間?」那麼學生選擇回答的內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於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
(二)問題提出後,要學會等待、善禪橘冊於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台灣省」 》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台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伍陸。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台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台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並已做出要站上來發言的准備。可惜這位教師並沒有給他發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台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後,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三、不可或缺的教學承轉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講授: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那麼,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概括總結: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區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這樣的教學承轉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聯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講授: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麼,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回答:印度河和恆河。
教師講授: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南亞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南亞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一個個發現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節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終究不是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四、合理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一些學習任務或活動,也是課堂教學落實基本知識點、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是對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教師分發布置的課堂練習材料應該是在「活動」模塊里的題目順利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切忌喧賓奪主。
(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從標題到內容,都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新穎有趣、富於變化而又難度適中。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的「填空題」改為 「這些知識你記住了嗎?」,「單選題」 改為「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連線題」改為「找搭檔」,「讀圖題」改為「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嗎?」,僅僅幾個字的變化有時能於無形中激發學生做練習的興趣,並通過練習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除了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外,還可布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發揮空間的題目。
(三)先小結後練習: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育成長期,接受知識容量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更別說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獨立做練習前,教師對作業做適當的解釋並先復習幾個和課堂練習里相關的例子;學生開始做練習後,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講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在專業實踐歷練中不斷加以鍛造;樹立「開放性」課堂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究舞台,用創造性的「教」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⑦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設計

教案是 七年級地理 課堂教學設計的載體,是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設計,大家快來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下地理教學設計
中 東(第一課時)

一、課程標准

1、 能在地圖上找出中東地區的位置和范圍,讀圖說出其地理位置的特點。

2、 能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中東地區石油資源的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二、教學重點

1、 認識中東地區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了解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生產和輸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

三、講授 方法 和教學前准備

1、學生收集有關中東地區的資料,准備課上發言。

2、有關2003年美伊戰爭的錄象。

3、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展示課件,談談同學們印象中的“中東”。

[講述、提問]:中東,我們對它的熟悉主要來自於電視、報紙等媒體的頻繁報道,這里已成為最受世界關注的地區。請同學說一說你所了解的中東是什麼樣?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發言,說一說中東地區的資源情況、政治局勢、宗教問題、領土問題等。

[教師]:播放一段錄象,內容有關美伊戰爭的簡單介紹,讓學生對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有感性的認識。

[教師]:從同學們對中東的介紹和我們看的錄象,我們想到一個詞,與中東地區最相關,那就是“戰爭”。為什麼中東地區戰亂如此頻繁?我們主要從地理位置、資源及 文化 來分析其根源。

[一灣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教師]:戰爭並沒有解決中東問題,能不能用非戰爭的方式解決中東 熱點 問題?今日我們用地理的角度來探究“中東”。

首先從“中東”名稱由來說起。

[學生]:展示課件,學生回答

[教師]:顯示中東地圖

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中東”,對比“亞洲地理分區圖“所包括的國家和地區與什麼分區有類似之處。

[教師]:中東究竟有哪些國家呢?

展示課件

[學生]:讀圖

[學生]:配合學生回答,進行“三洲兩洋空間位置分布”課件演示

[教師]:請同學們讀中東地區圖,找到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展示課件:

[學生]:土耳其海峽是歐洲和亞洲的分界限,蘇伊士運河連接著紅海和地中海,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中東處在亞、非、歐三洲交界處。

[教師]:設問:如何評價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使中東備受關注,成為熱點地區。

[轉折]看來地理位置確實給中東地區帶來深遠影響,可是,“獨木難成林”,還有沒有別的原因使中東成為熱點地區?下面我們繼續來學習。剛才我們談到“美伊戰爭”,美國插手中東問題的關鍵性原因?

[豐富的石油資源]

[教師]:石油用途廣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別在現代化工業發展中,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展示課件

而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學生]:讀53頁圖8。5,通過圖表了解中東石油的儲量、產量、出口量佔世界總量的比重。

[教師]:中東地區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裡?主要產油國家有哪些?

學生:展示課件,中東石油集中分布地和主要產油國的位置。

[教師]:中東出產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國家用嗎?當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東地區石油公司的老闆,你會把石油賣到哪些地方?選擇什麼樣的運輸路線效益最好?

[學生]:小組討論後寫下自己認為最理想的貿易國家和地區,並設計石油運輸路線,邊指圖邊闡述觀點:如為什麼選擇這些國家和地區做貿易,自己設計的運輸路線有什麼好處等。討論發言後完成53頁活動3,填出三條主要石油輸出路線。

[教師]:中東的這些國家靠出口石油賺了很多錢,石油出口成為它們的經濟支柱。請同學思考:這樣的經濟發展特點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學生]:從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國力綜合發展來討論單純依靠石油出口對國家經濟的不利影響。

[小結]

中東地區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這里的石油資源豐富,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給中東帶來更加財富,同時也使得中東地區局勢動盪,戰亂不斷,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成為一個長期“熱點地區”。中東地區的和平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

課堂小結圖表:

[教師]:我們的解讀“中東”活動沒有結束,下節課我們再繼續。

活動

1、學生看錄像,讀圖培養學生地理讀圖能力

2、利用學生熟悉的時事熱點出發,引起學生興趣

二洋三洲五海是本節重點

採用填圖、添色等形式識記最基本的地理知識

了解中東戰略地理位置

讓學生學會利用圖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

學生思考(知識的遷移)

學生活動

問題升級

六、板書設計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

一、長期的熱點地區

長期熱點地區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圍

2、二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三、豐富的石油資源

1、石油儲存、生產、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東石油的分布及主要產油國

3、石油輸出路線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第二課時)

一、課程標准

1、通過讀圖分析,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水資源貧乏這一特徵,以有造成這一特徵的根本原因 ――氣候乾旱

2、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由於多種文化的匯聚而產生的沖擊,從而進一步了解中東地區成為世界焦點的原因

3、通過了解阿拉伯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性;通過了解以色列的乾旱農業,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境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重點

1、 中東地區乾旱的氣候

2、 中東地區的文化差異

三、講授方法和教學前准備

4、教學課件

5、查找一些資料和照片,內容包括以色列的乾旱農業以及中東地區的各宗教和民族

6、查找中東地區的新聞資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中東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現在請大家看看這幅圖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學生:沙漠面積廣大

講述:阿拉伯半島上竟然一條河流也沒有。想一想,為什麼這里沙漠廣布,河流稀少?

活動:“麥地那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圖”,請學生描敘熱帶沙漠氣候的氣候特徵。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提問:上面的說明這里常出現很多國家爭奪一條河流的情況,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提示:由於乾旱氣候,才使水資源在這里顯得尤為珍貴

講述:

這樣的氣候特徵對當地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呢?(閱讀材料課本56頁)

轉接:

既然這里水資源如此缺乏,那麼這里能不能發展農業?

(可以發展節水農業)

展示圖片:(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噴灌、滴灌)

解釋:

以色列國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個月無雨。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學用水,建成了現代農業,令世界驚嘆。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達90%,同時防止了土壤鹽鹼化。

小結:

我們中國西部也有與以色列相類似的情況,在農業生產上,也應該向他們學習。

轉接:

我們已經了解了中東地區戰爭頻繁的自然原因,有沒有人文原因?你們已經查找了中東地區沖突的相關資料,誰能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種族、宗教、領土、歷史等方面)

總結 :

學習了這一節內容,你們應該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請大家回去寫一篇小論文,對中東戰爭根源從地理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

六、板書設計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

四、貧乏的水資源

水資源分布特徵:分布不均、多國共用

解決辦法:

(1)淡化海水(沙烏地阿拉伯)

(2)節水農業(以色列)

(3)從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異
初中地理多媒體課堂教學優化
摘要:

社會的發展讓人們步入信息化時代,電子產品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就教學領域而言,多媒體已經廣泛運用於大部分學校,使教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本文就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方面進行了分析,以便對多媒體課堂教學有更直觀的了解。

關鍵詞:

多媒體課堂;初中地理;含義;現狀;有效性

多媒體給教學工作帶來的直觀效果最為明顯。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和問題,打破以文本解析、圖片展示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能從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方面來促進學生學習,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尤其像地理學科,需要用到的地圖、圖片多,多媒體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大量標準的資源。學生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後復習、拓展、考試等,滿足學生學習要求。多媒體教學是課程改革的產物,體現了教學的與時俱進。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含義

多媒體課堂教學是指 教育 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制定好的教學目標和所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應用現代電子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以多感官全方位的形式刺激學生學習神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常用的多媒體教學基本上都是藉助於多媒體計算機和先前制定好的教學軟體來進行教學活動,因此現階段的多媒體教學又被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是利用計算機、網路、通訊等技術來實現對教學、教研等活動的規范管理,將信息進行歸類整理、集成,數字化,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資源管理和許可權控制。

二、多媒體課堂教學現狀

1.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學校教學對多媒體的利用在逐年增加。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有目共睹,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提出今年將實現全國中小學生互聯網接入率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要求,基本實現全國中小學生都有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超過半數的普通教室要配備多媒體設備,加大對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村和偏遠山區的扶持力度,盡可能讓這部分學校盡快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學習。

2.就目前初中地理課堂來看,多媒體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直觀便利。我作為初中地理老師中的一員,對此深有體會:多媒體節省了上課作圖、板書和知識鏈接的時間,並且通過多媒體作圖和板書比傳統在黑板上板書要准確、工整得多,更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記憶。多媒體超大容量的存儲功能減少了傳統紙質資料的浪費,降低了資源的消耗,能將相關知識和需要拓展的知識點進行鏈接,將其快速、准確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滿足學生課外拓展知識的學習。

3.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相應問題。教育者把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能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若教育者沒有把握好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度”也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多媒體在節省老師板書、作圖時間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相應地加快了課程進度,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記筆記和消化課堂內容,不利於學生課後的鞏固和復習;網路教學常常會在課堂教學進行中彈出與教學無關的信息和畫面,分散學生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結合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在利用多媒體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保證教學質量,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三、多媒體課堂優化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1.有利於提高初中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地理教學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過程中,初中地理老師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將知識點以圖、文、聲、像的具體形象方式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刺激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多種感官,使得學生思緒處於較為興奮的狀態,手腦並用,集中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教學是現代教學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多媒體能很好地發揮情景教學優勢,其豐富的色彩、真實的畫面、精準的地圖和數據,能讓學生融入一種較為真實的學習場景,親身體現和感受所學地理知識的真實場景,加深印象。情景教學能大大提高初中學生對地理的關注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有利於鞏固理論知識並有效把握重難點。多媒體可以鞏固理論知識,並有效把握重難點。初中地理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經常需要學生在腦海里呈現地圖、地貌,分析地理信息。有時候單靠老師一人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若藉助多媒體的形象展示,能將地理知識無形化有形,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信息圖和信息網,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3.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初中地理概念的學習需要學生“有感而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前的傳統 教學方法 ,基本都是老師一遍遍解釋文本,再配合例子讓學生理解。但地理本身就是一門空間性和立體感強的學科,全靠老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也無法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概念。而巧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地球的內、外部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也能幫助學生構建地理的空間概念, 發散思維 ,從而更好地掌握地理運動規律和分析地理現象。

4.有利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健全學生的道德品質。多媒體通過圖、文、聲、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地理知識,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白電子白板豐富的色彩和真實的聲音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健全學生的道德品質。多媒體更多的是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絢麗的色彩和整齊規則的排版格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科技進步給課堂帶來的審美改變。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育領域革命性的改變,它給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陷,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內容,使課堂教學充滿樂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教育者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做到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有機結合,形成互補,使教學優勢發揮到最佳狀態。

作者:付飛飛 史波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樹聲:《中學地理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家清:《中學地理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2。

[3]劉瑩:《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4]施良方:《學習理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⑧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學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地理老師

1、趣味導課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可以運用一些風趣幽默的謎語導入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可以用「紅麵粉」猜謎底「丹麥」來導入,使學生們在測謎語過程中,學習到地理知識,從而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興趣。

2、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

眾所周知,圖畫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而且學生們也更加喜歡去研究圖畫,而不是去讀文字,因此,教師根據學生們這一心理特點,結合多媒體技術,將一些課本上的圖畫通過多媒體技術放映出來,這樣可以使課堂顯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們也會覺得好像身在其中一樣,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比如,教師在將兵馬俑時,可以將一些有關的圖片和視頻播放出來,教師可以在講台上以便播放以便講課,這對吸引學生們上課注意力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地理知識,這對培養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起著重要作用。

3、利用互助合作激發興趣

對於大多數初中生來說,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們的這些特點,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學習地理知識,在相互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能夠親切感受到同學們身上的優點,這對很多學生們來說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對提高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師在講「我們臨近的國家」這一章中的「日本」這個國家時,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然後讓這幾個小組去准備有關的材料,在這個准備的過程中,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才華的發揮,使學生們在相互鼓勵、合作的氛圍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地理知識尋找的過程中,使學生們對這個學習過程中充滿興趣,並且能夠促使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這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採用游戲化教學模式

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離開游戲的陪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顯得是非常快樂,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徵,使學生們可以通過以游戲的方式來認識地理,學到地理知識,這樣將會使學生們對學習地理充滿興趣,心理對上地理課堂也是充滿希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兩組之間進行猜地理知識游戲,其中一個組的成員來描述,讓另一個組的所有成員來猜,學生們在這個游戲過程中,一方面會使學生們學到更多地地理知識,另一方面還能開闊學生們的眼見、發散思維,不斷進行思考,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們在輕松、愉快氛圍中學到更多地地理知識,這對學生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使學生們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興趣。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滲透,有助於學生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有效地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的學習,並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和諧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應積極研究符合實際環境情況和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鄉土地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積極自主的學習地理知識。

1、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意義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中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師在講解一些抽象知識時,可結合鄉土地理知識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存在的事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意識到地理學習聯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學習水平。雖然我國近年來,經濟不斷進步和發展,但是我國很多地方還屬於貧困落地區,面對當下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家鄉的現狀、所存在問題,進而使學生思考、分析當前家鄉發展前景,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策略

2.1.教師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師要對當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質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鄉土地理教學。一些學校中很多教師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鄉土地理,就必須熟悉當地環境,收集本地地貌特點、風景名勝等地理資料,還有一些鄉土文學、鄉土歷史等方面的資料。不僅拓展教師的視野,加深對當地地理環境的認識,也能夠在進行鄉土教學時,對學生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用自身的知識和對本地環境的感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2.2指導學生進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將地理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

⑨ 初中地理的教案有哪些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亞洲及歐洲》是世界區域地理的第一節,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節。學習內容較多。因此,教學中注重教會學生利用地圖、數據、圖片等資料分析問題,並掌握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徵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思。本節教材安排的特點是「學習亞洲,練習歐洲」,關於歐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作為練習題,本節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關於「西歐氣候的成因」,作為練習題,本節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通過標准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學生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能力。

3.通過分析亞洲氣候特徵,使學生掌握氣候特徵的分析方法,並在閱讀地圖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出歐洲氣候的特點。

4.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徵,並找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徵,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5.讀「亞歐人口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學會閱讀亞歐政區圖。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讓學生結合已學的氣候隱空知識,分析並解答出有關歐洲氣候的思考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歸納、對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對國家和人口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 教學重難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某地區的地理位置。

2.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3.亞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二)教學難點

1.學會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

2.亞洲和歐洲的氣候及成因。

3.亞洲及歐洲河流特點的成因。

● 教學方法 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 教學媒體 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 課時安排 4課時。

⑩ 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

寫好教學設計是 七年級地理 教師的職責。我整理了關於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中七年級地理上教學設計
海陸的變遷

一、 學習和導學目標

1、知識積累與疏導: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2、技能掌握與指導:運用地圖說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

3、 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教材的組圖和資料補充,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

究思路和 方法 。

4、情意修煉與開導:通過課堂活動,用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的探究興趣。

5、觀念確認與引導:通過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得到一次科學史 教育 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二、 障礙與生成關注

學生對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觀點,和對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認識不多,教者應通過引導或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三、 學程與導程活動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准備:收集有關海陸變遷的資料。

(一)、創設場景 引出問題

用南通由海成陸的實例引出問題。

(從當地由海成陸的實例引出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到好奇,也為今後學習 平原的形成和鄉土地理埋下伏筆。學生通過思考產生疑問,進而引出「滄海桑田」海陸變遷的話題。這就形成了教學的問題場。)

(二)、閱讀教材 自主學習

1、「滄海桑田」原為什麼意思?

原意為海陸的變更,後人用此 成語 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2、學生活動1: 看教材圖2.10——圖2.12 分別反映了哪些地理現象?

從閱讀材料和圖2.18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的 故事 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啟示?

對學生的科學史和科學觀教育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應在教學中給予充重視。

(圖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學資源,也是教學媒體。利用好這些資源進行教學活動,這是教學情景場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合作學習 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陸輪廓是怎麼形成的?

學生活動2:參考教材和課外知識分小組討論,找出(1)科學依據(2)科學理論,用自己的語言敘述。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海陸變遷的發現過程,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認識科學成果的形成是科學家們不斷進行科學探究的結果,形成教學問題場與教學情景場的疊加)

(四)、看圖釋文 形成概念

學生活動3:看圖2.19——圖2.24 說出六大板塊的分布、板塊運動、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師進一步引導,深化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教學的情境場。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強化,形成個體意境場,這為下面的探究活動創設了因人而宜的個體意向,形成了個體意向場。)

四、筆記與板書提綱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不變的(錯誤)

1. 地殼的變動

一、海陸的分布

2. 海面的升降

變化的——「滄海桑田 」 海陸變遷

3. 人類的活動

4. 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發現 偉大的假說

1、 大陸漂移——板塊運動

2、 六大板塊與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五 、練習與拓展選題

單項選擇題

1. 喜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 ( )

A. 喜馬拉雅山原來是海洋島嶼上的山脈

B. 喜馬拉雅山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汪洋

C. 海洋生物原來生活在山上

D. 有人將海洋生物帶到了山上

2. 幾乎全部位於海洋中的板塊是 ( )

A. 印度洋板塊 B. 太平洋板塊

C. 南極洲板塊 D 美洲板塊

.3.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亞歐板塊與( )板塊擠壓而成的 ( )

A. 印度洋板塊 B. 太平洋板塊

C. 非洲板塊 D. 亞歐板塊

4. 板塊張裂的地方常形成 ( )

A. 裂谷 B. 島弧 C. 海溝 D. 海岸山脈

5. 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這說明 ( )

A.南極地區好久以前,氣候非常暖濕

B.南極大陸原來處在暖濕的低緯,並形成了煤,大陸漂移帶到今天的位置 C.該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變而成的

D.南極大陸總體上向低緯漂移了

6.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 )引起的 ( )

A. 地球公轉 B. 地球自轉 C. 板塊運動 D. 海水運動

探究活動: 除了今天課堂上了解到的海陸變遷實例舉證外,課外還能找到哪些海陸變遷、地形變化的例證?請整理好有關資料後,在班上討論交流。

(學生通過對地球表面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學習,初步建立起了個體意向場,其中包括解決問題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態度方法、解決問題的情感和價值判斷,可以實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

六、 個別與重點輔導

學生名單略

七、 反思 與點評記錄

本課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海陸變遷的科學依據和科學理論的基本觀點,使學生初步懂得了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對學生的科學史和科學觀教育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具有很高的價值。

整個學教過程注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習慣,同時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於此。
初中地理課堂提問問題及對策
摘要:

課堂提問是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通過師生間的相互作用,達到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和鞏固知識等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課堂提問是滲透在教學之中的,是有技巧的。但是,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種種不合理的、不科學的課堂提問。 文章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俄羅斯》一節為例,指出初中地理課堂提問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

初中地理;課堂提問;問題;對策

一、課堂提問表面熱鬧,華而不實

在《俄羅斯》一課的教學中,出現了一些這樣的提問:「是不是啊?對不對啊?會了嗎?」等淺層次的、可問可不問的問題。這一類問題主要集中在 畢業 不久的教師身上。這些問題思維含量低、沒有深度,設置太過簡單,更像是為了提問而提問,把課堂提問當作了「完成任務」,根本沒有達到課堂提問的目的。課堂提問要科學合理,要在研究學生、教材和教法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通常情況下,要在一節課開始處設疑,以便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要在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處設問,這樣有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識;要在結尾處提問,師生共同 總結 歸納知識點,同時檢驗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課堂提問問題缺乏層次性

在《俄羅斯》一節課中,教師共提出14個問題,其中學生回答不完整、不全面的有7個問題,需要教師引導、其他學生補充完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有的問題設置太難,學生理解不了;有的問題設置缺少鋪墊,教師急於求成。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有層次性地提出問題,尤其對於難點內容的提問,需要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循序漸進地解決,最終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針對不同的知識,課堂提問可分為低級與高級兩大類。低級提問針對的是不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判斷較容易的知識;而高級提問則針對的是需要學生深入思考,把「舊知」遷移轉換到「新知」,進而做出判斷的知識。據此,教師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提問,把不同難度的問題對應地提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展示自我的機會,都能得到發展。

三、課堂提問的方法不當

在《俄羅斯》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共提出14個問題,其中有4個問題提問方法不夠合理,導致學生不知如何作答。針對這類問題,要求教師課堂提問的方法要得當。一方面,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另一方面,提出的問題不能過於復雜,避免學生不知道究竟在問什麼,更不知道怎麼回答。當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可以將其分解為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推進,最終得出正確答案。

四、課堂提問的時機選擇不當

在《俄羅斯》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然後,教師針對視頻內容向學生提出了問題。教學設計得很好,可就是教師提問的時機選擇不當,在學生看完視頻後才提出問題,導致學生看視頻沒有針對性。類似的問題在其他的課堂上也出現過。有的教師課堂提問時,先點學生名字再提出問題,好像問題是為某學生「量身定製」的,和其他學生無關;還有的教師課堂提問時,剛一拋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和討論就讓學生作答。這些都體現出課堂提問的時機選擇不當,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一定要選擇好時機,要避免隨意性。課堂上「什麼時候問」「問什麼」「向誰提問」必須建立在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

五、課堂提問過分依賴教案而缺乏隨機應變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一個教案走遍天下」,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時期的學生,都用同一個教案,並且過分依賴教案,缺乏隨機應變。學生是有差異的,我們教學不可能「一個教案走遍天下」。所以,課堂提問環節,教師要對學生傾注更多關注,並盡量走下講台,深入學生中間,關注學生的反饋,這是教學的契機,是進一步深化教學的出發點。滿意的反饋是進一步深入教學的基礎,不全面的反饋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錯誤的反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找出問題的症結。教學中的「生成」是鮮活、寶貴的資源,是不容忽視的。

六、結語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有技巧的,它是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的認知和教學目標的達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改進課堂提問,以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打造優質高效的課堂。

作者:劉江波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一中學

看了「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的人還看了:

1. 初一地理教案設計

2. 初中七年級地理優秀教案

3.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5.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免費下載

閱讀全文

與初中地理世界宗教課件怎麼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