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歷史和地理有什麼關系

歷史和地理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3-04-01 05:52:59

㈠ 地理學和歷史有什麼分別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歷史,一是指過去事實的記載;二是指已過去的事實;三是指經歷,底細;四是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沿革,來歷;五是指以過去的經歷和事跡的痕跡;六是指歷史學科。

㈡ 地理和歷史本身就是相輔相成,嚴重些可謂肌膚之痛,為何分而教之,師者,貫穿其中為上!

一是內容太多,而是學生接受不了,三是這樣的中和老是不夠,沒這樣的老師。你說的非常對啊,所以有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啊,但是每一門課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地理相對更加客觀,歷史存在一定的人為干預因素,更加能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你說的非常對啊,所以有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啊,但是每一門課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地理相對更加客觀,歷史存在一定的人為干預因素,更加能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你說的非常對啊,所以有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啊,但是每一門課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地理相對更加客觀,歷史存在一定的人為干預因素,更加能體現統治階級的你說的非常對啊,所以有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啊,但是每一門課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地理相對更加客觀,歷史存在一定的人為干預因素,更加能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你說的非常對啊,所以有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啊,但是每一門課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地理相對更加客觀,歷史存在一定的人為干預因素

㈢ 什麼是歷史地理

就學科的性質而言,歷史地理學並不屬於歷史學,而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文。但是中國歷史地理卻一直是中國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它的研究成果始終是其他各個分支所不可或缺的。這一方而是由於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因為盡管它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現象,卻都是發生在過去的,所以離不開歷史文獻資料和對歷史本身的認識。

實際上,歷史地理是一門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的變遷及其規律的學科。它研究的對象和現代地理學沒什麼兩樣,只是個別要素因材料短缺而無法研究。兩者的區別主要是時間不同,現代地理學是研究現在的環境變化,而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的。

歷史地理學與現代地理學一樣,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分支。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自然環境如河流、湖泊、沙漠等等,人文地理主要是研究如人口、經濟、城市、風俗、文化等,前者屬自然科學,後者屬社會科學。中國傳統歷史上有沿革地理學,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了。沿革地理研究的范圍比較狹窄,基本上分兩部分內容,一是地名建置沿革,即這個地名最初叫什麼名宇,後來叫什麼名字,它原在哪,後移到哪,這個朝代屬哪個府哪個州,以後又有什麼變化等等。二是河流的沿革,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我們中國河流變化太大,如黃河改道過好多次。但過去沿革地理,只研究變化過程,不太研究變化的規律,就事論事。沿革地理學的產生就是為歷史學服務的,是早期歷史學的一個分支,搞的人往往是歷史學家,如杜預注《左傳》,胡三省注《通鑒》,宋朝王應麟寫了一本《通鑒地理通釋》,目的就是專為研究歷史的人搞的,這是過去的風氣,一直到清朝。清朝出現了著名的乾嘉考據學派,主要是考經學,輿地學也是當時最重要的學問之一,搞的人大多是歷史學家,當時也出現了一批考據地理沿革的大家,如錢大聽、楊守敬等。這一情況到清末未有本質變化。

㈣ 地理跟歷史有聯系嗎

有啊。比如那個小日本把伍或我們版圖想像成公雞,而它是雞下的一條蟲,所以造成的悲哀耐卜。因為它的地理局限,資源匱乏,所以就侵略中腔畝伍國,獲得更多的資源等等

㈤ 地理環境對於歷史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中國得天獨厚的地理特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

中華民族從夏商周到秦漢魏晉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一共20個朝代,五千多年的歷史。據歷史學家統計,中國大一統的時間遠遠長於分裂的時間。這正與中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系。

山脈河流起到屏障作用

文化:地理上的特點,形成了一個保護圈,中華民族一直在這個圈子裡繁衍生息,所以也形成了不同於世界各族的文化基礎。也就是說,中國這幾千年的人口基礎和文化基礎,也起到了一層保護膜,一個少數民族真正的統治了中原地區,如果兩者的文化格格不入,那麼少數民族的統治也必定會被顛覆,像元朝,沒有很好的解決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關系,所以,起義不斷,只維持了97年的統治,便被完全顛覆了。

這就是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帶給我們的歷史變化。長期的大一統,造就了非凡的民族文化,這非凡的民族文化使中華民族一直高高聳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並生生不息,熠熠生輝!

㈥ 地理和歷史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古以來都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淵博,但因為地理學科不是中考科目,地理學科被搞得最沒有文化味。

不管是學校,還是師生都認為地理學好學差無所謂,與其學地理,不如把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正因為這種偏見,部分地理教師帶著學校不重視,學生沒興起,敷衍塞責,上完了事的態度。

地理學科也不安排正規考試,任課教師隨意為之。

地理教育在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中無形之中被淡化和漠視。

地理是講述人類的生產生活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

地理這一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既派生出許多新學科,又綜合了其他許多學科的內容,使其成為兼容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的綜合性學科。

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它和文、理兩類的各個學科存在著密切關系。

弄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系,有助於同學們端正各學科的學習態度,,既促進地理學科的學習,也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1、地理與語文。

自然界千姿百態的地理事物或現象為語文學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既有源於地理方面的成語,如「涇渭分明」,又有描繪地理景觀的詩詞,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等等。

可見地理知識解詩意。

反之,語文水平的提高,會使同學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地理事物或現象。

2、地理與政治。

地理課所揭示的內容,有相當一部分也是政治學科用以論證的素材。

僅以地球本身的位置而言,它只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這就從根本上糾正了種種唯心主義的認識,反過來,政治課的理論不僅指導人們認識和理解地理事物或現象,而且政治課的內容也大量出現在地理課中,既有顯露的成分,也有潛在的內容。

如影響工業布局的主要因素有社會生產方式,試想,我們若不了解什麼是社會生產方式,又怎麼能認識它對工業布局的影響呢?

3、 地理與歷史

在地理課中有大量的地名知識和分布知識。

這些知識對學習歷史有很大幫助,如歷史事件的產生和發展,都具有一定的空間性,需與歷史地圖相配合。

反之,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對學習地理也有積極的作用。

如掌握我國一些省區的簡稱,可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國名或地名;認識一些發展中國家單一產品經濟及我國天津、青島、上海棉紡工業的分布,都要考慮歷史發展這一極為重要的因素。

4、地理與數學、物理。

地理學科涉及天體系統、地球運動、大氣運動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地理知識,又有物理知識,也有數學知識,對啟發我們學習物理、數學有積極的作用。

反之,掌握了萬有引力、曲線運動等知識,對學習地理也是一個有利條件。

5、地理與化學。

化學知識在地理學科中亦較為常見,如岩石的風化、石灰岩地形的形成、土壤的酸鹼性以及各種有用礦物等。

因此,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對學習地理大有好處。

反之,掌握這些地理知識,對學習化學也是一個有利因素。

6、地理與生物。

地理課要經常學到某一地區的地理環境,這種環境知識,對於學習生物甚為重要。

反之,掌握了各種植物和作物的生長條件後,對學習地理也是一個有利條件。

如了解了植物的生理機制,就會更深刻地認識營造防護林對地理環境的作用。

由此可見,地理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相促進的整體。

㈦ 歷史和地理兩門課有什麼關聯嗎為什麼

史地不分家,歷史和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背,上課認真聽講是最重要的,好好整理筆記,聯系生活實際復習內容,比如你在看書時想到如何形成視覺[思路分析]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介紹一下方法,共參考,每個人學習習慣不同,還要注重自己的學習規律。[解題過程]1、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4、善於地理想像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5、要善於動腦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解題過程]1、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4、善於地理想像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5、要善於動腦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㈧ 歷史和地理的關系

歷史是在一定的地理位置發生的
所以你學歷史的時侯可能遇到很多的地理問題

㈨ 我想知道地理和歷史究竟淵源有多深

地理與歷史的淵源足以成為一門學問的(可能已經有了)。
先說地理對歷史的影響:
1. 地理條件影響了不同文明的誕生和發展,例如最早的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邊產生的。相對平坦的地域往往容易形成集權化的國家,而海洋則適合產生商業文明。高山大川沙漠,影響了文明之間的溝通和相互之間的碰撞,例如華夏文明由於西域的惡劣條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與歐洲與中東的文明產生足夠的碰撞(這點可以參照十字軍東征對中東的影響),所以華夏文明的發展,形成了相對獨立的體系。
2. 地理條件對技術發展(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影響,例如海洋條件的適合發展出航海技術,而大陸條件的在種植技術上有所建樹。而這些衍生出來的各種技術,往往會形成不同的科技樹。此外,由於礦產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技術,例如中國的冶金技術,就由於礦產的局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與中東有差距。
3. 氣候條件(也屬於地理范疇)對文明和歷史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例如宋朝的滅亡,就和當時的小冰河期有相當大的關系,同理的還有明朝,都是由於冰河期造成降水線南移,所以北方游牧部落不得不南下
4. 其他的影響還有很多,例如地理產生人種融合問題、經濟作物問題、經濟路線問題、城市的發展問題、戰略地理條件問題等等,都對歷史產生巨大影響。
然後是歷史對地理的影響:
1. 人類歷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地理開發的歷史,例如中國南方,經歷了從瘴癘蠻荒、叢林惡水到魚米之鄉的歷史變化(湖南、江西尤為經典)。原來沒有人居住的地方,後來有人居住了。而也有些地方,則是由於採伐過度,造成地力耗盡,例如關中平原。
2. 歷史事件有時也會造成地理的變化,例如戰爭常常帶來許多人工溝渠、道路(中國的靈渠、馳道等),還有黃河最後一次改道,就是因為抗戰時候炸開花園口造成的。
3. 人類活動也會造成許多地理上的突變,例如開鑿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例如三峽水庫等等。
4. 當然,還有其他人類歷史對地理構成的影響。
以上只是很粗略地沾了點邊,所有學歷史的,一定需要看地圖,不僅是今天的地圖,還要過去的地圖,不僅看地圖,還要看出產的變化、氣候的變化等等。地理和歷史密不可分。

㈩ 人文地理學與歷史學有什麼關系

人文地理學(Human Geography)
發展簡史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歷經知識的積累、學科的形成和理論的演變、學科的分化以及理論和方法上的革新等過程。按其發展順序,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3個階段。
古代階段
這是地理知識積累的時期,以片斷記述為主,出現了各種關於人地關系的論述。在中國地理古籍和其他古籍中,載有許多關於人地關系的論述,其中既有《禮記·王制》篇中人文地理學
「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的帶有地理環境決定論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孫丑下》中主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勝天的思想,還有東漢時期王充的《論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隨行而應人」的主張人、地各有規律,反對人地關系絕對化的思想。從公元前5~前3世紀成書的《尚書·禹貢》開始,在許多地理古籍中還記述了大量的人文地理現象,明末清初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則討論了人地關系的若干問題。但是在中國古代未產生系統的人文地理著作來表述人地關系思想。在西方,地理學一直是把地球作為人類的家鄉來研究,古希臘、羅馬學者如希羅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對各地的人文地理現象作過論述。中世紀的西歐形成人文地理
一些相互隔離、閉關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經濟、文化處於衰落狀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相應處於停滯狀態。與此同時,阿拉伯國家的地理學獲得較大發展,伊德里西等學者在著作中記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現象。
地理大發現開始後
歐洲各國陸續出版了各種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關於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於種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對於人文地理學的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
編輯本段近代階段
綜述
19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地理學進入出現不同人文地理學相關書籍
學派、學說紛出、各種學科建立並形成體系的時期。19世紀里,地理學開始形成自然和人文兩大分支,近代科學地理學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爾分別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創立了早期理論。從此,人文地理學出現一系列理論,各分支學科陸續建立並形成了體系。
理論的形成和演變。
李特爾用經驗法和比較法,研究世界各地區各種地理現象的因果關系。在他的《地理學——地理對人類素質和歷史的關系》(1822~1859,第2版)一書中,探討了自然現象與人文現象的相互關系,把自然作為人文的基本原因,強調自然界對人類歷史的影響。在他去世後,人地關系理論在各國有不同的發展。 德國地理學家F.拉采爾在 1882年和 1891年出版的《人類地理學》一書中,論述了人類作為環境的產物,其活動、發展和分布受到環境的嚴格限制。以後他的學生美國地理學者E.C.森普爾和E.亨廷頓等人更加強調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決定性作用,他們的觀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形成系統的環境決定論。 幾乎與此同時,法國的地理學家P.維達爾-白蘭士不同意環境決定論的觀點,提出另一派人地關系論的觀點,後人稱之為可能論或或然論。他認為地理學的特殊任務是闡述自然條件與人文條件在空間上的相互關系。自然環境提供一定范圍的可能性,而人類在創造居住地時,按照自己的需要、願望和能力來利用這種可能性。他的這一觀點在其學生J.白呂納1910年發表的《人地學原理》(曾譯《人文地理學》)一書中得到進一步發揮,白呂納認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無定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常隨時代而變化。維達爾-白蘭士和白呂納等人的觀點對法國地理學影響很深,從而形成法國學派。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P.M.羅士培教授受法國學派的影響,1930年創用了「調節」一詞,創立「適應論」。他認為調節包含兩重含義,即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限制,以及人類社會對環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羅士培認為人文地理學研究人-地之間雙向的相互關系,主要探討人類社會活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美國地理學家 H. H.巴羅斯1923年發表「人類生態學」一文,則提出生態調節論。他主張人文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的生態的觀點,在人地關系中人是中心論題,其他現象只是當它們涉及人及其對它們的反應時,才有必要說明。他還認為歷史學研究人類在時間上的關系,地理學則側重於分析人類在空間上的關系。
20世紀初
德國學者O.施呂特爾提出文化景觀的概念,認為探討原始景觀轉變為文化景觀的過程是地理學的主要任務。以後美國地理學家C.O.索爾又提出,人人文地理學相關書籍
類按其文化的標准,對天然環境的自然現象和生物現象施加影響,將它們改變為文化景觀。與此同時,另一美國學者D.S.惠特爾西提出「相繼佔用」學說,認為地理學不應研究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而是研究人類社會在一地佔用的歷史過程。他們都強調文化在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中的作用,形成有關人地關系的文化景觀論,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決定論」。它強調一個地區居民在其態度、目標或技術上如有任何重大改變,則需要重新估價自然資源基礎對於他們的意義。 在人文地理學發展過程中起過一定作用的還有地理學上的「二元論」。同洪堡主張地理學應在復雜性中理解統一性一樣,李特爾認為統一性正是地理學的特點。但是,德國的O.佩舍爾等人卻反對李特爾的人文方向,認為地理學只能是對地球表面形態的研究,人類活動則不在其研究范疇之內。從而產生了地理學的二元論。佩舍爾主張的二元論在西歐實際支持者人數並不多。 蘇聯地理學界從20世紀30年代起,批判了人文地理學,突出發展經濟地理學,實際上以經濟地理學代替了人文地理學。同時,蘇聯把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當做互不相關的兩門科學,理由是統治物質世界的規律和統治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是完全不同的,認為這兩門學科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在實際上都不能合成為一門學科,經濟地理學是純粹的經濟學科,應當徹底摒棄地理觀點。直到1960年,..阿努欽'" class=link>..阿努欽批判了30年代以來蘇聯地理學界分裂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的二元論,主張區域研究應謀求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之間的聯系和平衡,得到許多學者如..紹什金和..馬爾科夫等人的熱烈支持,開始在蘇聯逐步強調地理學的統一性(見蘇聯地理學史)。
學科體系的形成。
隨著人文地理學的理論發展,研究內容和范圍也不斷擴大,同自然地理學一樣開始分化,陸續出現了一些分支學科,並形成人文地理學的學科體系。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商業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工業地理學、農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等,都是在此階段形成並發展的。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歐洲各大學地理課有許多是由歷史學者講授的,許多學者強調地理學研究,特別是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與歷史學關系十分密切,而且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也長期囿於歷史人文地理的內容。因此,歷史地理學曾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學者H.C.達比等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開始研究歷史自然地理,使歷史地理學不僅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現象的變化,也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現象的變遷,從而成為地理學的一門獨立分支。
編輯本段現代階段
綜述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文地理學在理論、方法以及研究內容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
人地關系理論的新發展。
由過去的環境決定論、可能論以及適應論轉變為和諧論。這是由於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人口膨脹、工業增長、城市化過程加速,世界不少地區出現生態平衡破壞、環境污染、資源匱乏以及社會問題嚴重的現象,過去的人地關系理論已無法反映現實和指導人類的合理行動了。在生態學和人文地理學
環境科學發展的影響下,人文地理學者主張以和諧論分析人與環境的關系。70年代以來,分析並和諧人與環境的關系已成為人文地理學的新課題。1980年 8月底在東京召開的第24屆國際地理大會上,大會主席英國倫敦大學教授M.J.懷斯在開幕詞中指出:「在今天世界人口日增,環境變化急劇,資源匱乏和自然災害頻繁的處境中,如何去和諧自然環境和人類文化生活的關系,已成為國際地理學界所面臨的主要研究任務。」
觀察和分析方法的革新。
195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地理系教授W.L.加里森開設研究班,用數學統計方法培養了一批地理學者。其中的英國學者R.J.喬利和P.哈格特在1960年以後把數量方法引進劍橋大學和布里斯託大學地理系,使得這種革新很快在各國地理學者中傳播開來,對地理現象分布差異的表述開始從定性向定量階段發展。航空測量技術和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使地理學在資料收集和制圖工作上有很大改進,對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也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使地理學者能夠處理多種變數的復雜計算,對一些空間規律的研究採用新的統計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精確的度量,並用數字形式表達人地關系,說明區域差異及其變化。
系統論的引進和模型的運用。
50年代系統論創立以後,迅速成為各學科的基本方法論。美國地理學家E.A.阿克曼於1965年提出地理學者應當探索許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賴的變數的一種系統的概念,從時-空角度人文地理
處理人與環境的系統。60年代開始,不少學者已在研究生態系統、政治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以及地域系統方面作出貢獻。定量計算和系統論思想的引進,使地理學開始採用模型來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現象。瑞典地理學家T.哈格斯特朗用歸納模型說明新事物浪潮特徵,用隨機模型來預測新事物擴散概率,引起廣泛注意。英國學者喬利和哈格特合著的《地理學的模型》(1967)和D.W.哈維《地理學的解釋》(1969),對地理學採用模型探討實際問題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行為地理、旅遊地理學等學科和領域的出現
以及社會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地位的提高。60年代行為科學興起後,出現了行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為研究在地理學中十分盛行,通過研究不同人類社會集團、階層、階級對不同環境的反應和行為決策這一過程,使地理學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可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旅遊收入對於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遊地理學發展很快,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新分支。人類以各種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形式存在,各集團的不同文化既是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又是人們行為制約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研究空間中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差異的社會文化地理學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時,許多國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的趨勢,促使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居住、就業、交通、環境等一系列城市問題,使城市地理學在人文地理學中逐漸居於重要的地位。
研究目的結合實際的關聯運動。
傳統的人文地理學以小區域研究、經濟區劃和文化景觀類型為其主要論題,現在則轉向分析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為主,涉及國土整治、環境保護、貧窮和飢餓、種族歧視、資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問題。人文地理學論題的這種方向性轉變,即所謂關聯運動。傳統的人文地理學研究是將復雜現象的組合分裂開來,以便分別研究整個復雜環境中的各個成分,從而導致學科分化階段。20世紀中期以來,人文地理學開始面向社會問題,從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學科人為界線,出現新的人文地理
綜合。 此外,70年代以來還出現了兩種人文地理學主張:一為人本主義地理學派,認為數量運動的機械模型壓抑了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主觀性,提出以人為中心的地理學,致力於觀察具有特殊空間概念的社會結構,研究它們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一為激進地理學派,由於60年代後美國經濟衰退,階級、民族矛盾突出,一部分地理學者認為首先應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抨擊,並為革命性的變化提出建議。他們創辦了刊物《對立面》,宣傳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果。此外,部分學者提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武裝地理學,提出新的綜合論方向,反對學科分裂和專業化傾向。
編輯本段主要分支學科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3個大的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主要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閱讀全文

與歷史和地理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