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歷史地理環境有哪些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對文化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尤其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人類社會初期,它的影響甚至是具有決定性的,中國歷史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是如此。
一.中國歷史地理環境
⑴地形地貌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高原丘陵約佔全國土地面積65%。海拔500米以下的僅佔全國土地面的25、2%,而3000米以上的卻佔25、9%。全球超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國即有7座。我國地勢的總體走向是自西向東依次遞降,呈現落差顯著的、三級台階式的地形、地貌。中國的西北背靠歐亞大陸,東南面向太平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
⑵氣候環境
中國大陸以距海遠近形成了從東南到西北由濕潤、半乾旱到乾旱逐漸遞變的明顯趨勢。中國大陸由南而北,以山川河流為天然分界,呈現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的依次遞變。季風氣候明顯。主要表現為冬夏盛行風向有顯著的變化,隨季風的進退,降水量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大陸性氣候強。表現為冬夏兩季平均溫度與同緯度其他地區或國家有較大的差異,冬季低於同緯度地區,夏季則高於同緯度地區,氣溫年差較大。
⑶中國地理的多樣性特徵:幅員遼闊地形地貌無所不包;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中國地理的整體性特徵:首先是眾多的河流猶如血脈一樣,將大陸廣大地區聯系在一起。黃河、長江貫穿三大階梯之中,溝通中國大.陸的東西。而漢水、淮河則把這兩條大河聯系在一起。長江的支流湘江和贛江與屬於珠江水系的灕江、北江同發源於南嶺山,秦朝時開鑿靈渠,把湘江和灕江相溝通。西江則聯系著嶺南和雲貴。中國大陸遂成為一個整體。
其次是地理通道:中國大陸地形復雜,山脈眾多,但無論多麼險峻的地勢,大自然總留給人以交通的便利,實際上也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沒有發生過人群交流的。
二.歷史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⑴歷史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多樣化的影響
不同的地理環境,對不同的文化類型的生成及其發展趨向具有重大的影響。中國境內地理環境的多樣化,客觀上構成了多民族共居、多種經濟成分互立、多種文化類型並存的物質基礎。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使人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在衣食住行方面,各地歷來就存在很大差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
⑵歷史地理環境對「多元一體格局」的影響。
中國的地理環境,尤其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相對優越,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耕經濟基礎之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大量漢族(華夏族)人口不斷從黃河流域遷往南方、西北、東北各地,文化上的優勢和數量上的多數是這些移民最終成為遷入地區的主體人口,他們所傳帶的文化自然也成為遷入地的主體文化。當然,傳統文化也吸收牧業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因此,形成了各民族內聚,多文化類型融合的歷史趨勢,從而形成了中華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多元一體格局。
⑶歷史地理環境影響了中國傳統的「倫理政治型文化」的形成。
2.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有哪些基本特點
中國地理環境對於開放或封閉的影響
中國有較易於隔離的地理環境。東面臨海,西北橫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絕地帶,給予農業民族無法突破的限制。這種一面臨海,其它三面陸路交通極不便利,而內部迴旋餘地又相當開闊的環境,形成一種與外部世界半隔絕的狀態,使中國沒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養成了獨自經營,和平溫順的國民性格。加上中國發達的農業文明,中國人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不願意與外界打交道。
實例
1.明朝的海禁政策使其錯過的資本主義的萌芽,也就是從那時起漢民族開始走下坡路。間接導致明朝的滅亡。
2.清朝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致使中國很少接受外來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相對封閉性,導致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
地理環境對開放與封閉的影響
1、地理環境的開放與封閉是相對的,不存在絕對的開放或封閉。
2、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地理障礙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3、自然地理環境並不是決定開放與否的唯一條件,海洋也不是開放的唯一途徑。
3. 中國基本地理
1.宇宙的浩瀚超乎人們的想像。 天文學家計量宇宙的距離的單位是 A
A 天文單位 B 億公里 C 日地距離 D 光年
2.在平原地區我們用普通的鍋就可以將米煮熟。但是在高山上登山運動員用普通的鍋煮飯時,雖然水已經開了但卻很難將米煮熟,只有改用高壓鍋才能將米煮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D
A.高山上的溫度太低了 B.高壓鍋的技術含量高
C.高山上的氣壓較高 D.高山上的氣壓較低
3.開展環境保護,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郊遊中,我們應該做的是: B
A.攀折自己喜歡的花草樹枝 B.自己帶著飲水,不喝山裡的泉水
C.把包裝食品的塑料袋扔到低窪的地方 D.在草地上歡樂地追逐著玩耍
4.右圖中的山有雲海、怪石、奇松、溫泉,集天下奇景於一體,這座山是:D
A.峨眉山 B.泰 山 C.廬山 D.黃山
5.下面四幅圖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景觀圖。描述我國華北地區景觀的是:C
A B C D
6.右圖中民居的建築特色,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特點,這個地區是:C
A.炎熱乾旱的沙漠
B.終年嚴寒的地區
C.炎熱多雨的氣候
D.地勢高峻的高原
7.城市裡的溫度比郊區要高,這就是所謂的「城市熱島效應」。例如,上海年平均氣溫要比近郊高1.1℃,柏林要高1.0℃,莫斯科要高0.7℃。 「城市熱島效應」產生原因的是:C
A.城市中的建築多是白色,反射太陽輻射熱量的能力強。
B.城市中有良好的排水設施,因而用於蒸發水量損耗的熱量很少。
C.城市建築密度大,吸收太陽輻射熱量的能力強。
D.城市中的人口密度遠遠大於郊區。
8.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台灣島四面環海,受海洋性季風調節,終年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樹木蔥籠。而在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上卻山頂終年積雪,形成這種反差的原因是:D
A.玉山位於北回歸線以北
B.氣溫隨著地勢的升高而降低(玉山海拔高3997米)
C.玉山處於群山環繞之中使得暖空氣不能進來
D.玉山地勢較高較易受到寒流的影響
9.當你坐車上山途時,有時會感到耳膜腫脹嗡嗡作響,可是下山之後,症狀就會自然消除。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D
A.汽車速度太快了,是風在耳邊作響。
B.乘客耳膜有病症需迅速到醫院就診。
C.乘客身體瘦弱的原因。
D.在上山過程中氣壓會逐漸變低,造成耳膜外面與裡面的氣壓不平衡因而產生不舒服和嗡嗡作響的現象。
10.2004年3月,美國「機遇號」火星車找到火星可能有過適合生命棲居環境的依據,其依據是:C
A.顯示生命起源與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星體撞擊的坑穴
C.曾被水浸潤過的跡象
D.適合生命呼吸的大氣
11.生態旅遊是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它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維持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下列不符合生態旅遊要求的是:D
A.追求環境資源和文化完整性展示和保護
B.有選擇地滿足遊客要求,有計劃的空間布局
C.開發商、遊客、當地社區和居民分享利益
D.以享樂為基礎,旅遊第一,有求必應
12.為了生產「綠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2
A.使用低毒農葯防治病蟲害 B.引進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
C.在麵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防腐劑 D.利用作物病蟲的天敵防止病蟲等
(1)A、C (2)B、D (3)B、C (4)C、D
13.氣象要素包括氣壓、氣溫、濕度、風、降水、蒸發、輻射、日照等。在收聽天氣預報時,我們通常最關注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直接影響的兩個要素,它們是:C
A.陽光和雨水 B.風和降水 C.氣溫和降水 D.雨水和雪
14.炎熱的夏季,小明一家去海邊度假。他發現中午海水比沙子的溫度低;到了晚間海水的溫度又比沙子的溫度高。能夠正確解釋上述現象的原因是:A
A.海水的比熱高於沙子,吸熱慢放熱也慢 B.海水的比熱高於沙子,吸熱快放熱也快
C.沙子的比熱高於海水,吸熱慢放熱也慢 D.沙子的比熱高於海水,吸熱快放熱也快
15.景觀是地球表面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綜合體,下列景觀與其對應的地區搭配,正確的是C
A.水鄉-華北平原 B.茶園-山東丘陵
C.林海雪原-大興安嶺 D.沙灘椰林-西雙版納
16.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特別是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人們劃出一定的區域加以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下列對自然保護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D
A.從某種意義上說,自然保護區是物種資源和生態系統的天然儲存庫
B.自然保護區是設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實驗室
C.自然保護區是向群眾進行環保宣傳教育的自然博物館和自然講壇
D.自然保護區可以為遊客提供盡情享受、盡情玩樂的天然景點
17.一次性消費品方便快捷,但也充當著把資源變成垃圾的「加速器」,對環境造成污染。對這類消費品我們應該採取的態度是:B
A.比較方便,提倡使用 B.自己不使用,也勸說別人不要使用
C.只要我不使用,別人使不使用我不管 D.無所謂
18.天氣是指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下面對天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C
A.今天風和日麗 B.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今後幾天將會有降溫現象
C.7月是全年最熱的月份 D.明天白天最高氣溫12℃,並伴有沙塵
19.漁民利用「GIS」技術尋找魚群,快速、准確,會增加魚的捕獲量。如果過度使用這個技術,可能出現:B
A.捕魚量持續增長
B.導致某些海區過度捕撈,使漁業資源逐漸枯竭
C.增加漁業的生產成本
D.只會促進漁業生產,加大對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漁民的生活水平
20.正確認識資源的構成有助於人們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產生活,下圖是關於自然資源、水資源、能源三者關系的圖示,其中能正確表達三者關系的是D
21.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從古至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發源於:A
A 中東地區 B 南歐 C 印度 D 西歐
22.漢中市、西安市都位於陝西省內,但漢中市位於秦嶺以南,西安位於秦嶺以北,這使得二者在自然景觀上產生了很大的差異,讀圖判斷下列關於二者差異描述不正確的是:C
A.漢中市的一月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上,西安的在0攝氏度以下
B.漢中地區以水田作物為主,西安以旱地作物為主
C.漢中植被以闊葉林為主,西安以灌叢為主
D.漢中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西安的在800毫米以下
23.手持火炬登珠穆拉瑪峰山,在登頂過程中,最有可能會導致火炬熄滅的因素:D
A.隨高度逐漸降低的溫度 B.隨高度逐漸增多的積雪
C.隨高度逐漸降低的氣壓 D.隨高度逐漸稀薄的空氣
24.為了保護宇航員的生命活動和工作能力,人們研製了各種宇航服。宇航服的貼身內衣中裝有很多塑料管,管內裝有一種液體,它能散發人體的熱量,使身體保宜適的體溫。如果宇航服的主要功能有了故障,安裝在宇航服中的顯示和控制裝置就會發出警報,並指示怎樣排除故障。下列宇航服的功能,不正確的是:
我國自行研製的神六艙內宇航服結構圖B
A.宇航服有調節溫度的功能 B.宇航服對人體有增壓的功能
C.宇航服有自我檢測和顯示排除故障的功能 D.宇航服可用以增重,以減輕失重的感覺
25.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C
A.將工業用水處理達標後排放 B.提倡居民使用節水龍頭和節水馬桶等
C.將生活用水排放至海里 D.用噴灌、滴灌的方法澆灌園林或農用
26.由於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面臨「滅頂之災」,該國政府已經正式宣布全國移民到紐西蘭。影響該國移民的環境問題是B:
A.地震頻繁 B.全球變暖 C.海洋污染 D.酸雨嚴重
27.在大氣圈的平流層中有一層臭氧含量較高的臭氧層,它可以吸收和濾掉太陽光中有害的紫外線,有效地保護地球生物的生存。因臭氧層耗損會B:
A.農作物因太陽輻射增加而增產 B.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的發病率增高
C.有利於喜陽動植物的健康 D.海洋中的生物種類變多
28.地球上的水雖然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不能被人直接利用的。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狹義上的水資源,是指能為人類生產、生活直接利用的,下列選項中能夠直接被人類利用的是C
A.東海的海水 B.青海湖的湖水 C.南極冰川 D.城市的地下水
29.傳統聚落是早先人類遺留給我們的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保護它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下列沒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一項是D
A.西班牙的古城托萊多 B.中國雲南麗江 C.義大利的威尼斯 D.印度的新德里
30.下列關於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中錯誤的是D
A.修築水庫 B.利用和淡化海水 C.廢水處理再利用 D.盡量多地開發地下水
31.當地震來臨時,我們要抓住一切機會逃生。下列避震措施中正確的是A
①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應抱頭、閉眼、蜷曲身體,迅速躲在課桌下
②在行駛的汽車內避震,應抓牢扶手,等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③在戶外避震時,應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
④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避震,應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隨身攜帶的物品擋在頭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2.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是為緩解中國北方地區嚴重缺水問題而實施的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工程,它的起點是:B
A.長江三峽 B.丹江口水庫 C.葛洲壩水利樞紐 D.三門峽水庫
33.1910年,有一個人發現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凹凸相吻合的現象,並進行實地考察。後來,它又從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等方面證明了非洲和南美洲兩塊大陸以前曾連在一起,提出「大陸漂移說」。這個人是C
A.哥白尼 B.哥倫布 C.魏格納 D.麥哲倫
34.某地區有一片速生林,該地林木的生長周期是15年。為了既滿足當地木材需求,又不破壞林業發展,你認為合理的做法是B
A.根據當地對木材的需求,砍伐林木
B.把林地劃分為15個區域,每年砍伐一個區域
C.根據市場需要,需要一顆就砍伐一棵,並補種一棵
D.適當採伐成熟林木,並隨後種植新的樹苗
35. 山羊絨是市場上價格很高的物品。山羊皮、山羊肉、山羊奶都是市場上比較走俏的商品。於是,我國不少地區開始大力發展山羊。有的農民因為養了幾只山羊可能解決了溫飽問題。可是,幾年以後,人們發現山羊有一個習性,在吃草的時候總是連同草根一起啃出來,從而使山羊「光臨」過的草地就變成了不毛之地。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在我國西部地區發展山羊養殖業,盡快讓農民脫貧致富
B.在我國南部地區發展山羊養殖業,盡快讓農民脫貧致富
C.抵制高消費,盡可能不購買山羊絨製品
D.各地政府嚴格限制山羊業發展,防止破壞生態
36.有人認為和諧社會有三個基本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第二個層次是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第三個層次是D
A.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和諧 B.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和諧
C.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和諧 D.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37.綠色消費是一種以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環境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徵的新型消費行為和過程。綠色消費觀比傳統消費觀多的觀念是C:
A.關心個人健康和安全 B.關心經濟利益
C.關心對環境的影響 D.關心社會公平
38.在飯店,你應該拒絕消費的是:D
A.免肉 B.雞肉 C.羊肉 D.青蛙肉
39.台風給廣大的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同時也帶來各種破壞。它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是世界上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遭遇台風時,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C:
A.經過狹窄的橋或高處時,伏下身爬行前進
B.在海邊和河口低窪地區旅遊時,應盡可能到遠離海岸的堅固賓館及台風庇護站躲避
C.若在野外躲避,強台風過後立即從避風地撤離
D.若台風期間不得不外出,應盡量將身體縮成一團,穿顏色鮮艷、緊身合體的衣褲
40.下圖是「某城市風向頻率圈」該城市計劃新建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廠,最合適的廠址應布局在城市的A
A.東北方 B.西南方
C.東南方 D.西北方
第二部分 科技論文寫作
家鄉的河怎麼變黑了?
論文要點:以家鄉的一條河為例
(1)家鄉的河變黑之後對生活帶來哪些危害
(2)推測家鄉的河變黑的原因有哪些?通過哪些辦法可以證明。
(3)試提出幾點你力所能及的解決辦法讓家鄉的河重新清澈
4.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是什麼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影響因素: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和400mm年等降水量線;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降水)。
界線C: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即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4)中國傳統地理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5. 中國的基本地理知識
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
1.受經濟制度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塊土地可以活一輩子,文化比較內向。而且中國的古代文明,發源於大河流域,屬於農業文明,「農業文明性格」造就了東方人注重倫理道德,求同求穩,以「和為貴,忍為高」為處世原則。
西方的古希臘文明,發源於愛琴海沿岸,屬於海洋文明,況且歐洲的農耕遠不像中國的農耕在古代社會那樣重要,所以歐洲人喜歡向外探索,文化比較外向。而且西方國家經過工業革命很早就進入了工業經濟時代,「工業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
6. 中國地理分區有哪些
東北: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區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東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華北。
西北: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區」是指「中國西北內陸乾旱半乾旱區」,是中國三大自然地理區劃之一。
華北:一般指中國北部2省2市1區所在的區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個地形帶。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華北地圖氣候。地理意義的現代華北指的是和黃土高原,南起秦嶺—淮河,北至長城—燕山。
華中,自然地理上狹義指中國秦嶺、淮河西部,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的長江流域地區。行政上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廣義華中還包括陝西、山西、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南部、四川東部、重慶、貴州等在中國版圖中部的地方。
華東:按照地理區域劃分一般狹義指中國東部6省1市(包括台灣省為7省1市)所在的區域,包括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上海市、台灣省。廣義華北包括狹義華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東北三省。1950~1954年曾為一級行政區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華南:自然地理廣義上指中國淮河、秦嶺以南地區,而根據現在的行政區劃,最狹義的華南僅包括廣東(包括東沙群島)、廣西、海南(包括南海諸島)、香港和澳門五省區。華南地區位於我國最南部。北與華中地區相接,南麵包括遼闊的南海和南海諸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隔海相望。西南界線是我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邊界。
西南:自然地理區劃上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以及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廣西北部。西南地區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形成發散狀的分布。
東南: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華東)的南部,包括浙江、福建、台灣三省。
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廣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十二個省、市和自治區。"10+2+2"是西部地區的最新定義.中國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市(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
希望這些能幫助到你。
7. 中國的地理常識有哪些
分自然和人文兩部分。自然包括氣候 地形土壤植被河流礦產等 人文包括社會經濟交通等 抱歉我只能說個大概,望lz見諒
8. 中國地理概況有哪些
地理位置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背陸面海,海陸兼備。中國幅員遼闊,北起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北緯550多),南至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北緯400附近),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東起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1350多),西至新疆帕米爾高原(東經730附近),東西相距約5000公里。
國土面積中國領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約占亞洲陸地面積的1/4,約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1/15,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地貌中國地形多樣,類型齊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無不典型壯觀。地形分布的規律是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自西而東,逐級下降。中國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約占總面積的66%,平地約佔34%。全國近70%的縣區分布於山區。山地和高原多集中於西部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僅佔全國面積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達65%。全球高於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國就有7座。中國和尼泊爾接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國陸地正負比差超過9000米,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是中國西高東低三級階梯地勢的最高台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許多高山峻嶺,號稱「世界屋脊」。最高台階邊緣是昆侖山-祁連山-龍門山-大涼山。越過邊緣即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中級台階,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組成。越過中級台階的東緣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降到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級台階,由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閩粵丘陵組成。低級台階的東南邊緣多屬水深小於200米的淺海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中國地形格局多以山脈為基線,走向及成因不同的山脈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全國可分為三大自然區:①以流水作用為主的東部季風濕潤地貌區;②以風蝕、冰蝕與流水作用混營的西北乾旱地貌區;③以冰凍、風蝕作用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地貌區。
疆界與四鄰中國陸地邊界長約2.28萬公里,中國陸上疆界長2萬多公里,東有朝鮮,東北有俄羅斯,北有蒙古,西北有俄羅斯、哈薩克,西有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南有緬甸、寮國、越南。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環繞大陸邊緣的海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島嶼與海峽中國遼闊的海域上分布著5000多個島嶼,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海南島次之,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島各為中國的一個省。崇明島位居第三,面積為1083平方公里。此外如長山列島、廟島群島、舟山群島、澎湖列島、釣魚島列島以及南海中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都是中國的重要島嶼。這些島嶼及其所屬各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的海峽自北起有渤海海峽、台灣海峽、巴士海峽、瓊州海峽。
沿海海域中國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以東太平洋海區等5大海區。其中,渤海是中國內海。台灣以東太平洋海區的位置,北起日本琉球群島西南部的先島群島,南至巴士海峽。這片海區劃分為北中南三段,自北向南水深從600米增至5000米以上。海底地形起伏大,地貌單元完整齊備。
中國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12海里。領海基線採用直線基線法劃定,由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組成;領海外部界限為一條其每一點與領海基線的最近點相距12海里的線。
中國的毗連海域為領海以外鄰接領海的一帶海域,毗連區的寬度為12海里。毗連海域的外部界限為一條其每一點與領海基線的最近點相距24海里的線。
中國大地的地勢象四級階梯,自西向東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最高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許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侖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
第二級階梯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構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海岸,地勢下降到海拔500~1000米以下。這里自北而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這些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
第四級階梯就是再向東的中國大陸架淺海區。這里水深大都不超過200米,堆積著河流入海帶來的大量泥沙。
中國河流的總長度約22萬公里,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多條。全國徑流總量達27115億立方米,幾乎與歐洲的徑流總量相等。主要河流多發源於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中國的水力資源非常豐富,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的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9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內河運輸的大動脈。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為75.2萬平方公里。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地上地下有著許許多多的古跡文物。
中國還有一條著名的人工河,那就是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最早開鑿於公元前五世紀的秦代,後來經過多次開鑿疏通,成為歷朝歷代的漕運要道。在古代,南方的物資經由這條河被運往北方。而生活在北方的皇帝,也是通過這條河去美麗的江南遊覽。現在南方河段仍可通航。
中國有眾多的湖泊,多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是江南的鄱陽湖,面積3583平方公里;最大的鹹水湖是西部的青海湖,面積4583平方公里。
9. 中國地理
1、大力利用外資,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2、帶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合理化3、適慶科技發展趨勢,促進產業高技術化 4、提供發展新空間,促進上海工業布局趨向合理5、發揮調整新優勢,推動企業改革和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