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地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
對於老師來說,有以下的內容可供參考:
初中地理課程要求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一、新授課
新授課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學重難點,充分採用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樹立科學態度。
1.恰當導入
新課引入通常可由與新課密切相關的情景及多種形式(如講故事、圖片觀察和資料分析、提出問題、復習舊知識等),使舊課與新課、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產生聯系,有激發學習興趣作用。
2.力求精煉
教師在問題的引入之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一是內容要精煉,二是不要滿堂灌。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安排要講的內容。學生通過看書或是合作學習可以弄清楚的知識,教師均可不講。要讓學生動起來,提倡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生討論交流要有序可控;涉及到地理原理和比較抽象的知識要結合實際,在講解中要恰當設計有質量的問題。
3.指導讀圖
通常每一堂課都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地圖和有關地理資料的分析和處理,既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相關學科間的知識聯系的教學,又要重視讀圖填圖、地圖繪制、地理觀察、地理統計與計算技能的培養。做到「知能結合」、「講練結合」。
4.教具運用
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恰當運用地圖和直觀教具,獲得感性知識,加強對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有條件的學校應合理使用電教設備和多媒體進行教學。
5.總結歸納,
根據教材內容可分別由教師、學生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理清脈絡,畫龍點睛。要使學生理清概念、原理,抓住知識的實質與內涵。
6.板書設計
每節課均要有板書,力求圖文並茂,布局合理,美觀工整,體現重點與難點,要有恰當的板圖等。
7. 鞏固訓練,
通常在新授課中安排兩組相關練習,一組是教材中的課後復習題,另一組是課堂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對基本題型,歸納出解題思路、抓住解題要領、明確解題的思維方法,以點帶面、總結規律,進而熟悉、掌握所學內容。
二、復習課
復習課是指新課進行到一定時段(節、章、單元)後,要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1.知識梳理與整合。
根據復習目標,合理設計復習提綱,可把有關知識點列出來,分清難點、重點、次重點,引領學生或是由學生自主梳理、歸納整理、分析類比,使知識條理化、網路化、系統化
2.復習方法要得當
一般可採取歸納比較的方法,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特徵和內在聯系及差異,把知識點進行重組、歸類,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對比,還可用專題、歸納、總結性的方法。同時,應有適當的板書。
3.試題類型要精煉
練習題要體現知識的系統性、知識點的多樣性、基礎性。反饋練習時,關注學生基本知識(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和鞏固。重點知識可採取變式訓練,舉一反三,保證課堂復習效果。易誤區的知識需強調。
三、講評課
講評課是在學生作業或檢測後根據學生知識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講評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在夯實知識、方法的基礎上,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歸納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因此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試卷統與計分析
要做好考點分布的統計、考查類型的統計、考試結果的統計,錯誤率的統計;要分析試卷的內容、結構和答案;要分析錯誤原因等。
2.知識聯系和加深
在講評時應有意識地把與試題有聯系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識網路,同時應針對某些知識點進行適當的拓寬和加深,以達到運用教材中的原理和思維解決較為復雜的地理現象的目的。要注重滲透試題變形、重組、分解和組合的出題思想,可適當地對原題進行加一點、減一點或換一點進行分析處理。
3.置疑引導促思考
講評課要避免對答案」或「一言堂」式的教學。可引導學生自主糾錯、探求正確的解題方法。講評貴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主動釋疑,以達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4.錯題類型要糾因
在分析錯題原因的基礎上,要分析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加強思維方法指導。要及時補充、完善答題內容。要教會學生審題,如對關鍵字眼、隱含條件如何分析。要學生認真總結,吸取教訓,培養良好的答題心理素質。從分析常出錯試題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分析問題數據要作為下一次備課的參考資料。
❷ 地理課對學生的要求
地理課對學生的要求: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5.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初中學習方法。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❸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後作業的有效性
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通過對西安市臨潼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實施進行了訪談以及問卷調查,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有關的有效教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筆者認為:一般情況下,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明確地理科目的社會價值
地理科目在中學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被稱為「副科」,在大學里被稱為「小科」,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普遍對地理科目不重視,導致地理科目地位不高,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阻礙了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所以,筆者認為,實施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對策就是要明確地理科目的社會價值。
1、向學生介紹地理科目的重要性
中學地理學科是中學課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是各學科中唯一以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為內容的一門學科。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從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理解和認識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通過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成為「活躍而負責任的公民」,從而使學生具有全球意識和參與國際交往、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具備迎接21世紀挑戰的素質。
2、通過媒體向社會各界宣傳地理
向社會宣傳地理是依靠地理研究專業部門針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群按照社會分工的不同,通過各種媒體廣泛介紹地理,讓人們親身體驗地理。[1]地理研究專業部門可以通過各類地理刊物向社會各界宣傳地理,例如,美國的《大眾科學》、《國家地理雜志》、《地球》;日本的《牛頓》;澳大利亞的《國家地理》;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我國的《中國國家地理》、《人與自然》等地理雜志都是很好的宣傳地理的工具資料,只是有的雜志價格太高,目前只是被少數的高收入人群所接受。此外,我國的地理雜志,如《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地理教育》、《地理科學》等指導地理教育教學的刊物比較多,學術性太強,很難讓社會其他非地理教育工作者接受。所以,建議地理研究專業部門多辦一些有關地理趣味性比較強的,又價格比較合適的地理雜志,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地理知識的需求。
3、嘗試現有考試制度的改革
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都知道,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在初中只學習了兩年,初三沒有開設地理課,導致學生初中地理知識欠缺;高一沒有文理分科,所有的高中學生都學習地理,高二第一學期文理分科,只為理科學生開設一節地理課,到了第二學期,學業水平測試以後,只有文科學生學習地理,文科學生經過三年的地理學習,到了填報志願的時候卻不能報地理專業,地理專業在大學分屬於理科,只有理科學生才可以填報地理專業,這顯然可以看出我們現有的考試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雖然這次新課改提出了地理是唯一一門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課程,明確了地理學科的地位,但在課程安排、課時分配中並沒有真正的體現,和語文、數學、英語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地理學科無論是對文科學生還是對理科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所以筆者建議可以嘗試改革現有的考試制度,有效提升地理學科在高中學科中的地位。
4、加大對地理教學的財政投入
在臨潼區的初高中學校中,地理教具普遍很少,而且是老化嚴重,很多教具是破爛不堪,不能再用,有的教具只是學校為了應付有關部們的檢查,臨時添設的,有的根本就不能用。有的有責任心的高中地理教師為了搞好地理教學,自己花錢去買地圖、地球儀等教學用具,由此可見,學校對高中地理的投資很少,不能滿足地理教學的需求。所以,筆者建議,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學校要加大對地理學科的財政投入,比如,建設地理教室、建設地理園地、建設地理實驗室、配備地理實驗儀器、購買新的地理教學用具等,滿足高中地理教學的需求,為更好的實施高中地理有效教學做好硬體上的保證。
二、提升地理教師的專業素質
1、有效研讀課標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該熟讀課程標准、研究課程標准,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發展,關注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對於我們高中地理教師而言,如何研讀課程標准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前言」,把握課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在「前言」中提出了地理新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的思路。
(2) 注意「課程目標」,增強目標意識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提出課程目標首次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課程目標直接指導著高中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確保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進行,必須熟讀熟記,向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學習,經常翻看課程標准。
(3) 注意「實施建議」,提高操作能力
地理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分別從教學、評價、教科書的編寫、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這些建議對於我們高中地理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可以說是金玉良言,是我們教學行動的航標、教學的指南。
2、有效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師落實課程標准要求的最基礎的資料,是最根本的課程資源,是一個課程核心的教學材料,也是政策性很強的課程資源。[4]關於如何有效地熟悉教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有效地把握好各個模塊之間的關系
西安市高中地理課程設置為必修課3個模塊,每個模塊36課時,2學分,共108學時,6學分。選修模塊7選3,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必修3個模塊分別使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3(必修)》三本教材;選修選擇的是「旅遊地理」、 「自然災害與防治」、 「環境保護」這三個模塊,教材也採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關教材。
三個必修模塊之間是遞進的關系,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獨立性,三個選修模塊之間是相互並列的,而且各模塊自成體系,彼此之間沒有先後順序。三個選修模塊作為高中地理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和三個必修模塊一樣共同承擔著高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在課時的設置上,給出了相同的教學課時,每個模塊都是36課時,2學分,體現了共同的教學價值。
(2)有效合理重組、優化地理教材
「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教師要遵循這一理念就要對教材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模塊內容」重新進行組合,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選擇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與學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地理問題、選擇對學生的發展有幫助的內容進行模塊內的重新組合。另外,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應該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適時重組課時內容,改變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使教學內容更切近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的改組教材、拓展教材、為有效備課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3)有效呈現教材內容
教科書是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地理教科書具有所有教科書的普遍屬性——可讀性、直觀性、實用性。只有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才是有效地,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提倡高中地理教師使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要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地理案例引入教學內容;提倡多使用地圖;提倡在教學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地理教師只有有效地呈現地理教材內容,才能使有效的熟悉教材落到實處。
3、有效地備學生
備課時要備學生,就像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斯貝爾所說的,「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句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4]那麼教師在備課時,如何有效地了解、分析學生呢?
(1)有效地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生對學科的認識特點
地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只有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生對學科的認識特點,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尊重學生的特點,才能做到有效備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對提高備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備課時,教師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見圖2)
問題
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預習,學生是否已經了解了有關新的知識結構
哪些知識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重點點撥
哪些內容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成為課堂的興奮點
圖2 教師思考的問題[4]
對於上面幾個問題,教師在上課前就應該及時了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組織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教師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才能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才能使有效的備課落到實處。
(2)有效地把握學生的經驗、思想和生活關注點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具有不同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以及學生對社會不同的認識觀點,都對學生的高中地理課程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地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分析、比較,並不為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資源、環境、人口與發展的觀念。
(3)有效地把握學生的能力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採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多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情況,例如,可以考慮教材中什麼內容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達到教學目標的,對於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理解、分析、歸納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少講或者是不講,給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而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不會分析的問題可以進行點撥並細細的講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有效地為學困生提供特殊的服務
地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考慮到少部分的學困生,要為學困生的發展提供服務。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考慮以下的問題:[4](見圖3)
教師都要在備課的時候進行思考、設計。只有這樣,學困生才會逐漸地增強學習的信心,不斷地取得進步。
① 對於相同的一篇課文,學困生應該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內容、掌握到什麼樣的程度、教師要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問題
② 對於同樣的練習,教師應該給予學困生怎樣的指導;
③ 課堂提問,哪些是針對學困生而提的問題;
④ 課堂教學,哪些時間是為學困生安排的。
圖3 備課時思考的問題
四、靈活實施課堂教學
1、有效地進行提問
曾有位教育家說:「教學的藝術全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教師通過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知識,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那麼,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提問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提問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
提問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教師必須提前做好心理准備。提問有很多的目的,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5](見圖4):
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
提問的目的
引導學生深入掌握新知識
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檢查、評價學生的學習
圖4 提問的目的
(2)問題設計要難易適度
課堂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問題設計的難易要適度,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問題如果設計得太容易,那麼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而不用去認真的思考,這樣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惰性,從而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問題如果設計得太難,學生就會不知道怎樣去解答,這樣會極大地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造成對地理科目恐懼害怕的心理,制約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進行。
(3)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問題的設計不宜過於簡單,要給學生留有可以思考的空間,問題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設計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要能使學生通過思考得出正確的答案,才能培養學生積極好學的思維品質。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盡可能的避免單純判斷性的提問,多用疑問性的提問,注意運用開拓性的提問,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思考,自己去探究。
(4)設計提問角度要新穎,要具有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問題,如果教師這樣問,就會出現「一石激起千重浪」,如果那樣問,則會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設計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教師在進行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出發,切記問題設計的太過於平淡,老調重彈。高中地理教師要想方設法使自己設計的問題精巧、新穎,可以不妨試著採用一些曲問、逆問等方式,使學生頓時有了一種新鮮感,繼而會對本節課的地理學習產生很大的興趣,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5)提問要注意適當的停頓
如果教師在提問之前作適當的停頓,並配以適當的引導語,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請注意,下面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停頓)……」,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做好回答問題的心理准備。如果教師在提問之前,沒有作任何的引導,也沒有任何的停頓,就有可能使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聽清楚教師所提得問題,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2、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導入
課堂導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一個經過地理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導入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導入是地理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
那麼,地理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課堂教學導入呢?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導入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巧用歌曲進行導入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恰當地將歌曲運用於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地理科學的情感。
例如,在講《大氣環境》一節中「大氣的水平運動」這個內容的時候,可以通過師生合唱《歌唱祖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的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來導入「大氣的水平運動」這個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對這節課學習的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巧用詩詞進行導入
我國文學寶庫中擁有很多豐富的、優秀的詩詞,其中有很多詩詞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上恰當地引用詩詞,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培養學生的地理審美能力、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講到《地球的運動》這節課的時候,可以恰當地引用毛主席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詩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巧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導入
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導入,就是要求地理教師平時要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地理現象,和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地理知識,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設計課堂教學導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例如,在講「大氣的溫室效應」時,可這樣導入:「冬季,我們西安地區氣溫低,熱量不足,滿足不了花卉、蔬菜等作物生長對熱量的需求,當地很多農民採用了塑料大棚、玻璃溫室種植花卉、蔬菜,這是利用了什麼原理?」
(4)巧用地理新聞進行導入
現代社會,報刊、電視、網路等傳媒高度發達,能很快將國內、國際的各種新聞在第一時間傳播到人們生活的每個地方。新聞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對地理教學有用的新聞資料或新聞視頻導入新課,這樣做不僅能夠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對學生學習新的地理知識有利,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培養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社會責任感。巧用地理新聞進行地理課堂教學導入,這不僅是地理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講必修一《大氣環境》中「常見的天氣系統」這個內容的時候,地理教師可以採用播放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導入新課的學習。
(5)巧用謎語進行導入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新學知識的興趣」。謎語是中國古代人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如果能巧借謎語來導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例如, 在講必修一《大氣環境》第一課時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個謎語:「看不見來摸不到,不香不臭沒味道,動物植物全靠它,人沒有它就活不了」,打一自然物是什麼呢?學生回答:大氣。很自然就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6)巧用多媒體進行導入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所採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課件具有色彩鮮明、動態視覺效果很強的特點。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把教學材料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能夠使高中地理教學能在學生愉快的視覺享受中學習,使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變成輕松愉快的試聽過程,使學生快樂的學習。
3、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效率的源泉。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實施中,作為地理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試著從下面幾點去做:
(1)有效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課堂導入就像一個故事的開端,如果一開始就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那麼學生很快就會對這節課產生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新課的導入上,地理教師可以採用歌曲、詩詞、生活實例、地理新聞、謎語、多媒體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有效利用地理圖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地理教師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就需要將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地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地理圖畫表示出來,盡量使抽象難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直觀化,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地理圖畫教學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地理教師利用地理圖畫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形象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機。
(3)有效地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地理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地理教師可以有效地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例如,可以採用談話法、辯論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游戲法、實踐活動法、直觀演示法、比較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積極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方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地理學習動機。
(4)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採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變得形象、化不可見為可見、化靜為動、由小變大、化遠為近、化慢為快[7],這樣全方位、多感官調動學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既加強了教師的講授效果,強化了課本知識,又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作用。
4、有效地布置作業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背景下,傳統單一的、封閉的作業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新的課程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的作業。地理作業的布置也應該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滿足學生的不同地理需求。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作業布置:地理探究性作業、地理繪圖作業、分層次的地理作業(見表2)、適量的地理作業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作業不僅能夠起到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而且還能起到舉一反三、促進知識遷移的作用。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過程和結束,同時又是新的活動設計的開始。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教學的經驗,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斷進步,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效地教師、優秀的教師。
❹ 地理作業怎麼做
1、最重要的一點是仔細審題
不管是做什麼科目的題,首先做到的就是要認真的、仔細的審題,清楚題目要求,然後再分析題目信息。不仔細審題就很容易掉進題目的陷阱里,這也是很多同學經常把會做的題做錯的原因。
2、善於挖掘題干信息
做題的時候主要的信息都來源於題干,有些信息比較直觀,解起來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一些,而有些題的的信息則是隱藏起來的,這就需要你去挖掘了。在地理考試中,題干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3、通過知識之間的聯系建立知識橋梁
如果從高考的角度分析,學習地理並不需要學生掌握多麼深奧的地理知識,而是通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所學內容都串起來,解題的時候也利用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來分析和解解答。
❺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有效備課、有效上課的基本理念已經被大多數老師所熟悉和認可,並在此基礎上涌現了大批優秀的教學設計和優秀教學案例,然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卻被不少教師所忽略,那就是有效作業設計。有效的作業是有效課堂的延續與補充,它將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無效的作業將給學生增加負擔,疲於應付,養成「抄襲」作業的惡習,甚至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精心設計作業是整個有效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筆者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有效作業設計的共同特點,供各位同仁共同研究、探討,以期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 針對性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動物園里的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領導指示員工加高圍欄,從10米加高到15米,第二天,袋鼠又跑出來了。動物園領導大發雷霆,要求員工將圍欄從15米加高到30米。這時,旁邊籠舍里的長頸鹿哈哈大笑,對夥伴們說:「我敢打賭,如果這幫蠢人不關好籠門,圍欄加到100米也沒有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解決問題沒有針對性,不會完美解決問題。同樣道理,作業設計也必須要有針對性。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學情,教學內容靈活設計作業,為學生「量身打造」作業,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都能夠進步,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 興趣性
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一定的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建設性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途徑,用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作業,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這需要我們多聯系身邊的事物,將有趣的事物與作業有機的結合起來,便可提高學生對待學習的興趣。例如:通過讓學生利用一個熟雞蛋來當做地球,從中畫出」全球氣壓帶與風帶」。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掌握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還能強化記憶。毋庸置疑,讓學生對著課本死記硬背效果難免差強人意。而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來合理有效地布置作業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層次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5分是他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3分就是他了不解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所能達到的程度,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快樂。」因此,如果我們讓能力較差的學生去完成難度較高的作業,不僅不能讓他們體驗腦力勞動中成功的快樂,反而會深受打擊,甚至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而讓能力好的學生去完成一些基礎性的作業,不僅難以提高他們的能力,更會因「任務太簡單」而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長此以往,這類學生也慢慢失去了對作業的興趣。因此,這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就需要我們進行有層次的作業布置。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作業任務。這樣既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又考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還能讓每一位學生都體驗到完成任務後的快樂,是真正有效的作業。否則,學生只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在無效作業上而無法真正的提高自身能力。
四、 探索性
學生完成作業也是一種學習活動,而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更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地理知識、技能和地理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地理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自身情況,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完成地理作業過程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像觀察類作業與調查類作業就很容易使學生達到這樣的目的。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在旅遊的時候,觀察當地典型的植被,有助於自然帶的學習。
(2) 調查作業。調查活動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身邊的一些事物,從中收集一些信息,從收集的信息中發現問題,從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人文地理中工農業以及人口方面的信息,可以通過調查來更好的理解掌握。
總之,地理作業過程是一個有機的、復雜的系統,從習題的選擇、布置的形式、作業的批改、反饋等,每一個環節都值得我們去研究、推敲,只有盡可能地優化每一個環節,才能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才能促進學生健康良性發展。
❻ 地理作業怎麼布置
作為一名地理老師,給學生們布置地理作業,一定要緊扣今天上課的內容或者以前講過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做家庭作業,對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復習。
如果沒有練習冊,作為老師,可以在書店找一些卷子,印給學生們做。
如果有練習冊,可以讓學生們做練習冊相應的章節。
以上是我的建議,僅供參考。
❼ 淺談如何提升地理學科課後作業的有效性
一、精心設計,精選精練
拓展課後作業的來源,嘗試自行設計地理課後作業。比如針對學生易錯的知識點,教師適當編題,讓學生強化練習。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地理課後作業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地理理性思維,讓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例如,為學生提供對某個地區發展問題的不同觀點;為某些有爭議的地理問題保留開放式結果,不給出唯一答案;設計一些運用地理原理進行分析判斷的、有一定深度的地理問題等。課後作業精選精練,防止機械重復、陷入「題海」,力求取得較高的效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的學生希望作業精選精練、同一類型不重復。針對學生發展需要精心地編制練習題。要有明確的訓練目的,練習內容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要整體規劃,分步實現,逐步提高。練習題要具有典型性、思考性、開放性和趣味性,聯系實際,層次齊全,難度適當,數量適宜,要努力減少重復練習,注意維護、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來自於《新課程導學》雜志。《新課程導學》雜志簡介詳見。)
二、嘗試分層,科學設置
新課改提出要構建滿足不同需要的地理課程,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情況的學生分層設置不同難度的作業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滿足學習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例如,基礎年級和學業水平測試班級的地理作業布置以基礎題為主,盡量同一類型的題目不重復。選修地理的班級課後作業設置應注意分層,每節課後留一兩道高考真題讓學有餘力的同學選練,適當提高難度,與高考接軌。嚴格要求學生在課後作業中圈點關鍵詞,獲取關鍵信息,規范答題。
三、創新形式,提升興趣
嘗試創新作業的形式,比如,教師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的方式,可以是書寫的,也可以是繪制圖表、圖畫的,還可以與教師面談等。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地理課後作業應相應注重實踐性、探索性,注重對地理問題的探索。案例1:要求學生在球(方便書寫的球類實物)上繪制經緯線:0°、30°E、60°E、90°E、120°E、150°E、180°、30°W、60°W、90°W、120°W、150°W,並畫出七大洲、四大洋輪廓圖。學生對這種類型的作業非常感興趣,學生的做法也多種多樣、別出心裁:有在乒乓球上繪制的,有在皮球上繪制的,有在氣球上繪制的,有在用布縫制的球上繪制的。通過此作業,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經緯線形狀,經緯度變化規律,各大洲大洋輪廓及其相對位置。學生交作業時臉上洋溢著創造的自豪,期待著老師的肯定和點評。案例2:選修課程「旅遊地理」中講旅遊規劃部分時,我們讓學生課後研讀旅遊規劃的文章,最後研讀狼山旅遊規劃、濠河景區旅遊規劃案例,自己總結規劃過程。通過身邊熟悉的例子真切感受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四、聯系現實,強化應用
《地理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地理的實用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地理教師轉變作業方式,把機械單調的作業轉變成學生自己有聲有色的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例如在講「時區和日界線」時,我先講了一個小故事:7月8日9點多,一位女士憑著一張10000美元的彩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銀行要求兌現,遭到拒絕。因為領獎日期是7月7日,這位女士懊悔不已。這時,一位中年人說:「這張票2000元賣給我吧」。女士心想,反正這票也沒有用,就同意了。中年人馬上乘飛機飛往檀香山,到達時當地時間是7月7日11時。中年人以2000元買的彩票一下飛機就到當地銀行領取了10000美元。死票又復活了,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時光可以逆轉?在這節課結束時我布置幾道有關時區和日界線的題目,學生的練習熱情非常的高漲,有的還專門到辦公室里和老師進行探討呢。這樣的作業布置其效果可想而知。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平時要做有心人,善於聯系現實,多布置一些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題目。以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五、注重評價,有針對性
地理課後作業的評價應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面向終結性評價——學業水平測試或高考,堅持傳統做法,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繼續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面向形成性評價——堅持課程標准中要求的學習公民必備的地理的理念。地理作業的講評應堅持集中點評和個別點評相結合。地理課後作業要根據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來設計、布置,相應地,地理課後作業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也具有現實意義。
總之,科學而有效的地理作業,既是培養學生地理思維、創新能力的媒介,也是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們正值新課程改革時期,作為當代的地理教師,應該更加主動地探索、實踐,讓每一次地理作業都成為師生交流的平台,讓每一次作業都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