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搞好鄉土地理教學

如何搞好鄉土地理教學

發布時間:2023-04-12 01:15:45

❶ 如何理解鄉土地理開展必要

鄉土地理開展的必要性如下: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地理教學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對所學地理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證教學的彈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

鄉土地理的學習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遠的意義,鄉罩帆土地理是區域地理中最小區域單元,是本鄉本土的地理,對於中學地理教學而言,應該以小區域為主,如市、縣、鄉、鎮等。

鄉土地理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要讓學生具有熱愛家鄉的那種思想情感和為家鄉建設做貢獻的志向,就得從初中鄉土地理教育開始,這是一種潛意識的形成過程,一種情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對於鄉土地理的學習不是局限於初中的某個年級,而應該貫穿到整個地理教學中,包括初中,高中。

在初中的學生的基礎知識,認識水平,生活經歷,觀察能力和整理資料的能力雖遠遠不及於高中生,所以他們在進行鄉土地理課題的研究的時候,對認識和了解家鄉的地理特徵和發展優勢,以及在指導老師的指導喜愛也能夠進行鄉土地理的研究和觀察以及分析評價。

❷ 如何指導學生開展鄉土地理調查

在鄉土地理調查活動開展前,要先做好准備工作,准備工作是否充分,對活動的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准備過程主要缺含由教師來進行。首先要了解學生,通過了解學生的組織能力、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則早力,以居住地為原則進行分組,組成鄉土地理調查小組,並由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其次,教師也要對本地的環境狀況、經濟孫扮雀發展、人口、資源分布與利用等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以便做到心裡有數,才能在指導學生進行調查時有的放矢。

❸ 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

對於地理老師來說,應該怎樣上好一堂課呢?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一)

一、設計開場白

好的開場白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節課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的開場白: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地理教師,“有緣千里來相會”,因為有緣,所以同學們相聚在一起,因為有緣,所以我與你們成為師徒,願同學們惜緣,珍惜時光,努力向前,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當好講完我的開場白後,我發現同學們情緒激動,有的同學眼裡還閃動著淚花。

二、創設問題

利用生動的地理課程資源,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講到“解開地理之謎”時,我提出了問題:我們這個地方一年經歷春、夏、秋、冬四季,那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發生火山、地震呢?為什麼全球的人們都在關注環境問題呢?為什麼中東地區戰火不斷呢?等。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認識到地理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強化學生地理學習動機。

三、聯系生活實際

在地理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例如,講到地理與日常生活時,我讓學生思考,本地的傳統民居,為什麼屋頂是斜的,房屋的朝向大都是朝南?讓學生聯系本地的氣候加以解答,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鼓勵積極探索,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

四、引入鄉土地理內容

鄉土地理中蘊藏著大量有價值的教學資源,與當地的生產生活關系更為密切,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更為感興趣,易被學生理解接受,運用鄉土地理知識的實例能讓地理課堂充滿活力。例如,講到“地理與生產建設”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為什麼我們浮梁的茶葉能深受青睞?”,有的說出我們這個地方降水多,氣溫適宜、土壤肥沃適合茶葉的生長,有的說茶葉歷史悠久,曾多次榮獲國際大獎,有的說我們這個地方生的茶葉出口國外,價錢高,市場廣闊等等,

這樣引入鄉土地理內容,將課堂活動置於逼真的社會背景之中,給學生以直觀的感性認識,更符合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地理課更具有鄉土性、實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學生更喜歡上地理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採用激勵性評價

一節課地理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在教學中採用激勵性評價,始終把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發展的主體來看待,通過各種外部誘因來滿足學生興趣、情感的需求,。學生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績或進步,都要給給予他們以鼓勵,以點燃他們的求知的火花,促進學生學生地理的主動性。

總之,上好初中第一節地理課,是學生學好地理的關鍵,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充分挖掘地

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二)

一、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二、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藉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圖的閱讀 要運用地圖,首先必須會讀地圖。這也是考試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圖都會涉及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要素,讀圖時必須先看一下這些要素。 接下來要根據提供的圖表特點,判斷這是哪一類地圖,分布圖、原理圖、統計圖、景觀圖還是其他的圖。根據具體圖類,運用具體方法讀圖。如等高線圖,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讀:等高距為多少,何處為山峰,何處為山谷,何處為山脊線,何處為集水線,等等。究竟讀哪幾個方面要視題目要求而定。2、地圖運用 地圖的運用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 (1) 運用政區圖,記國家、省(區)、市的空間分布及彼此相對位置關系。 讀政區圖,要注意觀察國家、省(區)的輪廓特徵,境內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礎上多次重復閱讀,漸漸的在自己同形成有關國家與地區圖。這樣當時卷中出現某國家圖形時,頭腦中存儲有關國家的圖形會立刻浮現出來,經過聯系、核對,片刻即可判斷出該圖所示國家。 (2) 運用地形圖、記地勢變化、地形區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狀。 現行的圖冊中的地形圖均為分層設色法所繪制,給人的感官刺激強,印象深,反復運讀後,可在頭腦中形成立體感很強的地形圖,藉此科教容易地記注大洲、國家、地區的地勢起伏、地形區分布及受制於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狀。 (3) 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 在復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藉助於示意圖,寓文於圖,則十分簡單得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三、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四、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五、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❹ 鄉土地理教學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是怎麼樣的

一、鄉土地理教學的目的

鄉土地理是指本鄉本上的地理。課程標准把「鄉土地理」作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課程標准中所指出的:「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課程標准中的這段話包含有四層意思:

l.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雖然鄉土地理講的是學生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許是學生熟識的,但是,這並不等於學生已認識和理解了家鄉的地理環境,這中間還有一個將感知提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鄉土地理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以實踐和綜合學習為主要學習途徑,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2.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鄉土是學生觀察、了解祖國的「窗口」,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祖國有更深切的感受,從而有助於學生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因此,課程標准把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鄉土地理」的教學安排在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的最後部分,並作為綜合學習的載體是因為這肘學生通過學習「地域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有可能將所學得的地理方法運用於鄉土地理的學習;同時.由於"鄉土地理"所屬的范圍就在學生身邊,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踐,因而更利於學生好展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因此,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對於提高學生的國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

4.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課程標准中要求:「鄉土地理要結合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徵,體現太地關系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可持續發展觀念,是人們在反思人類改適利用自然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只通過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是難以真正確立的;而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結合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以及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等事件對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在理論聯系實際中才能逐步確立。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確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鄉土地理的學習只能較好地體現了這種實踐。因此,課程標准也把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二、鄉土地理教學的意義

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實現上述教學目標也就能充分體現學習鄉土地理的重大意義。

l.一般說來,鄉土是學生自幼生活並在這里成長的地方,因而也是學生所熟悉的地方通過鄉土地理學習,能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也就是說,鄉土地理具有更貼近學生生活的特點。因此象鄉的山山水水、家鄉人民的勤勞奮發的精神、家鄉的

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動的事實,其遠勝於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錄像等音像展現的事實因而也就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家鄉的故土情結,可以激發學生樹立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志向,這就有助於促進學生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付諸實踐。

2.鄉土地理的學習,因其可緊密聯系當地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實踐從而能有力地促進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中所涉及的諸如區域地理位置的評價、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分析影響區域農業或工業生產的地理因素、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

防災減災等地理基礎知識以及繪制地圖、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學生都可緊密結合鄉土地理的學習應用於地理實踐。

3.這樣的地理實踐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因為其打破了封閉式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在象鄉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通過自由選擇家鄉地理環境某幾個要素或某一要素開展綜合或專題的研究,這對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無疑是極為有益的。

4.通過這樣的地理實踐,不僅有助於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可在考察、調查等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❺ 如何有效挖掘鄉土教學資源,創新課堂教學

《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二)》要求:教師要善於發掘和利用本地特有的鄉土教育資源。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在實際中發現問題,並綜合地運用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提高對社會的認知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因此,老師應充分利用鄉土資源。擷取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引發學生的直覺體驗,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激活課堂教學。
鄉土知識的涵蓋面和涉及面是十分廣泛的,它包括自然地理資源,人文歷史資源和社會發展資源等。具體而言,就是指我們的出生,成長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地名沿革、歷史跡遷、社會發展以及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名人物事、語言文化等。那麼,在教學實踐中,怎樣將鄉土資源有機地融進課堂中呢?在這里,筆者對自己近幾來的教學試作些粗糙整理,以便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巧取鄉土生活,搭建問題探究平台
1、所謂「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問題情境的支持下,師生從提供背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幾個方面來組織和實施教學的一類教學范型。該教學模式的實質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參與和體驗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從而達到對知識真正理解的黨學習產目標。《歷史課程標准》特別強調,在歷史課程內容的改革方面,必須要「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增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以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由此可見,我們在歷史教學中,尤其在初中階段,就應降低理論強度,充分開發利用富有生活氣息的豐富的鄉土,甚至家族的歷史課程資源。
例如我在執教西周的「禮樂文明制度的確定「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宗法制,我給學生一個表格材料:
問:如果這家主人要自己的地位與權力傳下去,誰最有可能繼承?並說明理由。結果沒有幾個學生回答。在課後反思時我也作了調查,主要原因出在學生對這個材料不理解,超出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其實就是沒有搭建好給學生探究的平台。那麼,我在另外一個班級執教時就選取了學校附近幾個村居的宗詞照片,學生很快就認到了自己的宗詞,然後我就進一步解釋嫡長子世襲制的原則,最後出示上述探究的表格材料,學生回答的正確率就很高了。又如九年級教材中的「改革與開放的時代」中有一個專探究,它他為三個內容:有感於深圳速度和浦東巨變、有感於生活用品的變化、有感於休閑方式的變化。如果教材內容而探究,我想教學效果如何很難說好。因為教材所選取的例子雖然典型都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脫離學生的感性認識。所以我對這一專題探究稍作改動,將課題命名為「戲說生活,漫畫經濟」。課前我先發給學生這樣的一個學習提綱:第一自我衡量調查家鄉的生活看經濟發展水平;第二縱向比較,調查三十年前長輩們中學時代的生活並與你自己生活作比較看經濟發展水平;第三橫向比較,通過上網,比較去年蒼南縣城、你所在的鄉村、五鳳鄉三個區域人均收入看經濟發展水平,這個學習提綱基於學生實際和對長輩們的調查所得,在課堂學生異常活躍,你言我語。這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用實例說明改革開放的成果,又聯系了思想品德課中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所以適當地選取鄉土資源,為探究搭建平台,學生既有內容可講,又能探究出一個所以然來。
二、巧借地域景觀,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課的目的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綜合多種知識探究社會問題,提高參與社會、實踐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使探究課達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綜合性」、「探究性」、「活動性」和「社會性「,實現課堂從」歷史「到」社會「的回歸,這樣要求我們的課堂和活動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生活的體驗和社會的回歸。鄉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為發展學生的能力提供良好的條件。以七年級上冊為例,該冊教材中的綜合探究課都是圍繞人類是生產與生活環境探究設計的,加上整個課程的設計基於生活、基於案例、基於問題的呈現方式,綜合活動課的探究自然成為了學生鄉土自然資源的探究。那麼怎樣在七年級上冊的綜合探究課中開發家鄉的自然環境資源呢?
第一課「生活在社區「和綜合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的教學中,我便引導學生在學會繪制平面圖的基礎上,繪制社區圖,明確自己家在本村中社區中的位置,然後按社區分組,讓同一社區的同學一起繪制自己社區所在鄉鎮版圖中的位置,然後進行輔導糾正。全班同學一起繪制家鄉鄉鎮的行政平面圖,最後查找鄉鎮在溫州市的位置和溫州市在全國的位置。用四幅圖呈現了四級家鄉——社區、鄉鎮、溫州、中國。在講七下「我是社會小主人」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調查題目《橫陽支江污染狀況調查》(橫陽支江是蒼南縣的母親河),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是本地學生,讓他們回家向長輩們了解這條河過去的狀況,並收集有關的資料,另一組是外省縣的學生,讓他們進行戶外考察活動,沿著這條河兩岸進行觀察、訪問。然後結合兩組同學的精華,寫調查報告及整理治療,最後進行團隊活動,組織志願者課余時間撿垃圾。這樣既落實了教學內容,靈活的適用開發了鄉土資源,又讓學生嘗試了如何行便監督權,真正體會到「 是社會小主人」的感覺,使鄉土資源教材想到補充,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同使也增強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三、巧挖民風民俗,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里創造一個觀樂和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把學生帶入思維的興趣之門,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中引入鄉土資源,能夠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也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豐富與親切。例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課,為了更加清晰的闡明南北自然差異和人文差異,我有意識地讓學生課前收集家鄉的氣質、土壤、河流水文特點、典型動植物、農作物耕作制度、房屋結構、水陸交通、飲食及過年習俗等,並將其製成表格,我在備課時也製作好了一張關於北方自然環境和人文特點的表格,並且收集了幾組圖片和flash。在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觀察幻燈片再填寫表格,然後將「北方的表格」與課前製作好的表格進行比對,最後我與學生一起歸類總結。在課堂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從學生的信息反饋來分析,這樣的設計到達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又如在九年級《世界遺產在中國》一目中涉及到「非特文化遺產」。在教學時,我給學生播放了「溫州鼓詞」和「賣技」的視頻,還給學生展示了溫州米塑藝術和窗花紙幾組圖片。課堂中學生時不時地發出了「哇」驚嘆聲和指指點點聲,在課後我給學生布置了向長輩的了解關於「賣技」和「米塑」這兩種文化。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有個學生拿了一本手抄的賣技書給我,還說他父親曾經唱過多年賣技,發現書中有許多錯別字,要求我給予更改。在教學中,巧妙地挖掘鄉土資源,不僅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信感親切,還促進了學生對溫州曲藝和藝術所蘊含的意義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巧引名人偉績,提升綜合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即人文方面的素質與修養,亦稱人文素質。一般把人文素養定位於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一是指掌握語言、文學、歷史、哲學『音樂、美術等社會科學基礎知識的程度,二是指依靠社會學科的基礎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內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由、自覺、批判及超越精神,對人生意義與價值判斷和思考。第二層次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識性的東西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層次價值才能復活。由此可見,人文素養為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兩個方面,人文知識體現在具體的學科知識之中,而人文精神則蘊涵在人文知識之中,需要我們在學習人文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思維、概括、提煉出人文的精神。人文素養關鍵在於塑造人文精神。
鄉土知識在塑造公民修養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功能。一個人在認識上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鄉,再逐步擴大到了解國家。正如蘇霍姆林斯斟說的:「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是從愛家庭、愛學校、愛集體農庄、愛工廠、愛法國語言開始的。他從直接表達愛家庭、愛學校、愛家鄉的感情,逐漸過渡到認識吏加深刻的社會關系。從理性上認知祖國的概念。」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基普郎格曾經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在教學中引用本鄉土的名人秩事,能使學生認識自己的先輩對家鄉、對祖國的貢獻,能隱妥到家鄉人民辛勤勞動和英勇斗爭的業績,進一步體會到家鄉的可愛和祖國的偉大。八年級教材中涉及的「盛世文化」,我就給學生補充了東晉謝靈運的作品,在執教「文人的世界」我也給學生補充了南宋時的永嘉學派和王十朋的相關史實以及他那幅寫在溫州甌江江心寺的絕妙對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水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樣,讓學生了解到了我們溫州家鄉的歷史文化。在歷史的不同時期曾現過燦爛的歷史,也留給了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學生感悟家鄉古老的文化同時也感受到了祖國那博大精深和光輝燦爛的古典文化。還有八年級下冊有一題目「從此伐戰爭到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我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雲岩鄉革命老根據地紀念館——仰英亭參觀,要求生向紀念館的負責人訪問有關革命烈士的事跡,以便在課堂內作發言交流。在課內,有些學生講述林平海的事跡,有些學生講述王屏周的事跡。這樣就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時代,也對當時毛澤東同志創建農村根據地的進一步理解。通過引用家鄉的名人偉績,讓學生體會到革命先驅的生存艱難,意識到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好好珍惜和把握。從而激發了學生戰勝困難,度過逆境的勇氣和力量,培養自己奮發進取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對家鄉的驕傲感。這難道不比那些以空泛的「政治化」或「祖國化」為口號,以古才能的民族英雄,偉人事跡為教材,蒼白無力的愛國主義教育顯得更加豐厚有力。由此可見,鄉土資源不僅是樹立學生健康向上人生觀的催化劑,還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化石」。
綜上所述,將鄉土資源適當地運用,整合到歷史與社會課教學中,幫助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能讓學生探究歷史與社會的興趣,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達到傳道、授業,解惑之功效。當然,將鄉土資源整合到教學中,要盡量避免濫選濫用,避免將與社會教學演變成了地方課程教學。

❻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鄉土地理資源

鄉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對鄉土地理學習有以下幾點要求和 建議:

  1. 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

  2. 鄉土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 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❼ 如何巧用鄉土地理激活地理課堂

在實際地理課堂中,很多地理教師還是以自己為主講,充當課堂的主角,很少顧及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學習效果,將學生始終置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造成這樣的原因:第一、地理學科入門難,學生從小學剛進入初中還沒來得及轉變思維方式,就要動用抽象空間思維學習經緯網、等高線地形圖等,造成學生對地理科畏難情緒普遍存在,嚴重打擊學習地理自信心,導致地理基礎知識難以掌握,成為學習地理的一大障礙;第二、很多地區地理還不作為中考課程,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對地理科不夠重視,缺乏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課堂上不願參與,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在課程改革後,雖然有些教師課堂上安排大量的活動,流於形式上熱鬧,過於注重取悅學生,學生間沒有實質性的交流,對地理事物的認識仍然是膚淺,學習效率不高,教學效果非常低效。
《義務教育地理新課程標准》提出地理課程應該是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並「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就是要創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內發揮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到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那麼應該如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每個初中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嘗試,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轉變觀念,為高效課堂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轉變教學觀念,「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改革突出「以生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重構原有教學模式的師生關系,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來;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的角色轉變成教學的合作者、知識體系的建構者,主要起「導」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注意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的經歷和體驗。
《綱要》還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平時多給學生傳達高效課堂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培養學生再創造能力。總之,師生觀念真正改變了,才有利於形成高效課堂。
二、合理整合教材,促進探究學習的開展
正如前面提及,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開放式的教材觀,從「教教材」轉變為「造教材」,要對教材進行優化和創生。各種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案例,但並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們可以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課程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對原有教材進行取捨,按照課堂的思路理清前後順序,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如當地各地的經濟、社會文化、風上人情,或者聯系當地的實際舉出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活實例。教材並不是教師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整合課程資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式、進行探究學習的必要條件,使其更好地為己所用,並為學生所理解接受。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經濟」的教學中,貫穿於整個教學內容的主線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區的產業轉移,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獨特生產模式。由於在這與之前學習過的特別行政區課文中的「與內地的密切聯系」內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學習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時,可由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更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三、創設課堂情境,活化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也是初中地理教學中一種極其重要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理念下,高效的地理課,從新課的導入到核心問題的解決乃至課堂的延伸都離不開情境的作用。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傳統的講授容易形成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因此,我們應該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關於教學情境的創設,主要有以下方面:
1.精彩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課開始環節時能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一堂課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導語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開始,起著「聚焦」注意力、滲透主題的作用。所以教學導語一定要注意興趣的激發,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使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要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探究的狀態之中並把這種狀態很快融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歌曲導課、謎語導課、情境導課、故事導課、廣告導課、圖片導課、時事新聞導課、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課、鄉土地理導課、動畫、視頻導課、詩歌導課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導課方法,比如在導入「俄羅斯」一課中,我播放了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視頻,俄羅斯基本地理概況通過LED光影和立體效果等形式生動向學生展現,使學生對俄羅斯基本概況有了感性的認識,引起了探究俄羅斯的強烈興趣從而為整節課的學習帶動了動力。
2.巧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如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錄音、幻燈、投影等),把抽象的教材轉化為形聲影像,讓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器官同時動起來,讓學生有如親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課堂效果不但能事半功倍,而且強化了課本知識,更能使學習效果提高、升華。例如:在講述「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課文提及通過月食現象能推斷地球是球形。這是課文的難點,對於剛上初中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極少機會了解天文現象,更別說理解月食的成因了;如果課堂上光靠老師的講解也很難將月食的情景解釋清楚。怎樣才能攻克這一課文難點呢?恰巧任教其時出現月食的天文現象,我除了布置學生課前觀看天象外,課堂上也播放了月食的視頻短片和FLASH動畫,讓學生了解月食的成因和形成,從而得出從月偏食中可以看到地球自身的陰影是圓形,進而可以推斷出地球是球體。接下來我繼續提問,月全食時月亮是不是完全看不見呢,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紅月亮的有關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籍以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輕松掌握課文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3.精設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新課程改革提出「課堂以活動為中心」,初中階段的學生活躍、好動,作為地理教師每節地理課應以一個或多個課堂活動貫穿於其中,我們應該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置課堂活動。初中地理課堂活動類型多樣,主要有辯論活動、討論活動、演示操作活動、游戲競賽活動、圖上作業活動、閱讀活動、練習活動等形式。
在講授「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內容時,一節課內要求學生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全稱以及相應的位置,難度不少,怎麼能讓學生攻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呢?我的教學設計分三步:第一步,向全班同學介紹易錯、難讀、難寫的省區;第二步,通過「讀圖活動」分小組討論,請大家說一下自己認為最有效、最快的記憶方法,並邀請學生上台展示。其實,記憶省區的方法有很多,課堂開始我並沒有向學生將34個省區一一灌輸,而是讓學生創造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對於學生來說具有開放性而富有趣味性,學習效果顯著;第三步是課堂反饋環節,結合我自己改編過的題為「全世界都笑了」的網帖,請學生上台指圖出所提及的省區。網帖用生動詼諧的語言介紹了我國多個省區的地理人文風情,讓學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況的同時,也體會到國家的地大物博,增強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總之,形式豐富、不拘一格的課堂活動不僅能寓教於樂,更是課堂的助燃劑,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
4.安排小組合作,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地理課堂應該是多維、互動、活動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為載體,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獲得地理知識和掌握地理學習方法。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利用橡皮泥模型自製沙盤來認識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地表形態和等高線,使學生在自製沙盤過程中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知識。部分的課堂活動安排如下:(1)課前布置各學習小組製作橡皮泥模型。(2)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製作的模型,畫出等高線地形圖。(3)教師引導同學們對照等高線和模型中山頂、陡坡、緩坡,小組討論並總結出等高線特點在班內進行展示。(4)教師小結歸納。(5)繼續小組討論如何判別山脊、山谷、鞍部和緩坡的等高線地形圖,並全班展示。(6)小組展示期間,可以是各小組互相質疑、提問、回答的過程,通過小組間的互動得出結論。(7)教師總結歸納。
地理課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積極發揮學生主動性,更能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隨後的各小組在全班展示合作成果,能讓學生經歷體驗、感知、分析等思維活動,啟發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小組間的質疑、提問、回答環節,教師不需要過多講授,只需作出適當的引導,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爭論,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取長補短,他們的互動能產生不少有價值的知識,使課堂效果得到升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使他們掌握知識點,還能從中領悟學習方法,學會怎樣去思考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選擇與判斷什麼是正確的觀點與做法。
四、建立合理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更好更快成長
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讓他們更明智、理性地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用合理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正確的評價中得到全面發展。評價的形式可以分為: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幫助學生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改進自我。通過組內互評或者組間互評,小組之間的竟爭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組員之間互幫互學,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長足提高。教師評價可分為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課內評價,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能及時給予引導和正面的語言鼓勵,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課外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作業、資料等,進行打分,給予定量評價。因此,合理的評價機制,可以促進學生全面進步,也是保證地理教學高效的重要因素。
五、重視教學反思,提升高效課堂質量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地理教學效果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對客觀因素的全面考慮,如:沒有考慮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學生突發情況、也有可能因為教師經驗尚淺所致等等。因此,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過程等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構建地理高效課堂小可缺少的環節。

總之,高效課堂是一個長期動態的、不斷深化且探索永無止境的命題,地理教師要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關注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探究問題,讓地理學習真正成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❽ 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地理素質

那麼在地理課的教學中,特別是在農村的地理教學中怎樣才能貫徹素質教育,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呢?隨著課改在農村中學順利推廣,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發生了可喜變化。然而農村地理教學信息量少, 教學硬體差, 教學效率低的現狀,是導致農村中學地理教學落後的客觀原因。農村中學地理教學要改革,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針對,結合教學過程,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一、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 需要同人的活動聯系著,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個性積極性之源,它促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對象,以行動求得自身的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在當前的情況下,只有中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掌握地理知識,對於他們現在和將來的學習、生活中具有意義,這樣才能產生學習地理學科的求知慾,形成強烈的求知畝團動機。地理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關於周圍和社會上所關心的地理問題的講解,並進行分析,使他們覺得學習地理知識確實有用。這就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地理知識的需要,引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例如:結合同學們的生活實際:天上怎麼會下雨呢?我們國家為什麼有的地方的作物是一年一熟,有的地方卻是一年三熟的呢?就以上同學看到的、生活中體驗到的地理現象指導學生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而啟發學生的思考;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並要求學生針對上面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等。大家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是一種迫切的個體和社會的需要,因而群體性的學習氣氛空前高漲。
二、激發地理學習的參與、競爭意識 農村學生受環境的限制, 往往缺乏參與實踐的意識。因此,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學、好勝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性」心理。在教學中, 教師可以將主要內容設計成一系列的活動過程, 如操作演示、讀圖分析、統計量算等, 特別是通過教材中的「讀一讀」、「做一做」、「賽一賽」等欄目, 使學生親自參與到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中去。有時, 可以將學生的實踐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 如鄉土調查, 地理小製作, 觀察星座、知識競賽等。讓學生親自實踐, 感受地理知識的奧妙和參與實踐的樂趣, 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良好心理。 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我們應該建構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目前,中學課堂普遍出現活躍、多問多答、多表揚、多活動等現象,課堂頗為熱鬧,這首先應該說是新課改給地理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可喜的。但是經過冷靜地思考,這是不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呢?我在實踐中,感到單憑這些表面現象還不能真正體現出學生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如果只停留在這表面上、這水平上,與新課改理念相差還有較大距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一般熱衷於師生問答一些地理名稱,有沒有?是不是?(如:中東地區有沒有包括阿富汗,埃及是不是屬於中東地區)等等諸如此類的簡單問題,尤其是齊答太多,時常課堂熱熱鬧鬧,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也開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這好像是無可非議的。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只是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地理課堂改革不能為活動而活動。例如,提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要把事先准備好的問題和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整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與關鍵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與研究,對有價值的東西要引導學生深隱耐孫入討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如:我國西北地區為什麼屬乾旱地區呢?同學之間討論,小組整合,再與老師的答案比較、交流。三、靈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灶鏈。 語言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表達准確,精練通俗的語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適當運用一些趣味語言,那麼就可以使地理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滿堂生輝。
1、諺語的妙用:
諺語是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觀察體會的智慧結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學中運用諺語,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如我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2、巧借古詩文教學 把古詩名句中優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設聽課的最佳境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來描述內蒙古高原的遼闊富饒。這些詩歌猶如「味精」,使學生回味無窮,也使地理課增添了一番風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歌曲的借用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如:在學習長江前,讓學生學唱《長江之歌》,上課是學生就會從歌詞中找到河流的源頭和河口了。在講季風之前,讓學生聽一首田震的《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著我就問:「黃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盛行於哪個季節?為什麼會有這些風?」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風引進來講了。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創新意識是個人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表現出來的創造的意向、願望和動機。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形成創新素質的起點。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素質,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誰會多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實踐性、時代性強,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探究,想像和創造的慾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超越自我、勇於創新的品格。五、結合鄉土地理,滲透德育思想 地理教育擔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地理教育除了細心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要「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二合一」的思想引領,不唯書,不唯本,做到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奉自然為宗師,以社會為大課堂,也就是把課堂、書本、學校延伸到大社會、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會、大自然引進學校、課堂,加強社會實踐環節,滲透德育。應該結合實際,進行鄉土地理的研究。研究家鄉的行政區劃,地理位置。了解家鄉的地形地貌,天氣和氣候。熟知家鄉的物產,家鄉的工農業概況及交通的區位優勢。這些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同他們的家庭、親屬有緊密地聯系,學生「生於斯,長於斯」,看得見,摸得著。因而,在調查了解的過程中,很容易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立志為建設家鄉,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而努力學習。
綜上所述,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要求愈來愈高。

❾ 如何利用鄉土地理知識加強高中地理教學

利用鄉土地理開展研究性學習。地理研究性學習是將「研究性學習」方式引入地理教學實踐的產物,是地理新課程改槐扮肆革的亮點之一。它強調利用地理知識在解鉛轎決現實問題中的缺搏優勢,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的能力

❿ 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德育工作

1、鑽研教材內容,挖掘德育因素 

地理教材包含著及其豐富的德育內容。要結合教學充分發掘其本身的德育因素,寓德育於地理教學之中。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能脫離實際,也不應是隨心所欲,而是要有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如通過學習祖國歷史、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等內容,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這種感情表現在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愛好;對祖國前途的高度關心和堅定信念;為了祖國人民甘願犧牲一切的獻身精神。

2、加強鄉土地理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家鄉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它是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摸得著的熟悉地方。地理學科中的鄉土地理是指本鄉本土上的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可使學生深刻地了解家鄉、深切地熱愛家鄉,自然會萌發建設家鄉的強烈願望,而愛國之心與愛家鄉之情是息息相通的,進而升華為熱愛和建設偉大祖國的崇高理想。

3、適當運用比較法的有效途徑滲透德育教育

地理教學中的大量事實材料,對從中比較所得的結論,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學生易於接受,迅速改變觀念,教育效果自然明顯。但要注意,對比的事物要具有類比性。

4、適時運用地理課外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地理課外教學指由地理教師組織安排的,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地理課外教學活動。地理學是科學的、系統的、現實存在的,所以說地理課外活動能取得課堂教學所無法想像的德育滲透效果。例如,在講解土地荒漠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親身體驗談一談身邊是否有此類現象,然後讓他們自己先發表一下對於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的看法,讓他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後教師再進行總結,這樣就很好地進行了這方面的德育教育。

5、通過作業訓練、試題測驗等來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和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編選作業題、練習題和考試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育人功能。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教育,要愛護環境,保護資源。

閱讀全文

與如何搞好鄉土地理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