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二地理一個學期沒學怎麼辦

高二地理一個學期沒學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3-04-13 15:59:03

❶ 對於一個什麼都沒學的高二學生 地理 該怎麼學

如果你是地理專業,請上課認真聽講,地理不需要死記硬背,只要認真聽課,下課做幾道題,沒時間或者沒興趣就把正確答案抄上去,看一遍題目和正確答案,思考下為什麼。有人在討論題目就跑去圍觀,自己也跟著思考下,上課聽老師講解題目,記住世界板塊,洋流,風向,山脈河流大體走向,農作物分布,工業分布,和一些出名的地方特色。中國地理記住山脈,河流,湖泊,幾條南北分割線,鐵路,農作物分布,季風,礦產,工業分布,城市化。這些都是聽聽就記住了,不需要特別去背。看懂圖很重要。
如果你是非地理專業生,只是為了文綜考試,建議找個地理專業生放學後幫你講題,讓他教你一些小口訣和小手勢,可以方便你看懂圖。做老師給的練習題(即選擇題),然後,拿專業生平時的練習卷,只要看他的大題(即簡答題)記住和理解答案的內容,對於文綜上面的選擇題基本就沒問題了。

❷ 高二下文科生,地理從高一到現在沒有聽課,現在想學,怎麼辦,怎麼學

這個簡單,多記返返則多背,把之前的書拿出來,地理很多都只是背就可以的,一些需要理解的,可以找老師同學問,只需把課本知識記好,再弄幾套試卷,做錯就把答案背起來,高考沒問題的,當漏棚年,我世余文科的,都是靠多記,不懂也記,一樣高分;要的就是持之以恆的心態;

❸ 高一高二地理純粹沒學,高三能補上來嗎怎麼補

肯定能,但是你要閉譽花的時襲態間就轎禪段比較多了,因為自然地理還好,一輪復習重新講,很好跟,人文地理背的要多一些,多看地圖就好,很好跟,主要是把自然地理地球運動弄好就沒有難題了

❹ 高二文科生 高一地理幾乎沒學 寒假需不需要補補必修一和必修二 應該怎麼補

你好,如果語文數學英語肢伏蘆三大科成績也有不理想的地方,建議先補這些科目,因為地理必修一除了會考一般用不到,可以留到明年暑假的時候補習。
如果有條件建議找老師補課,如果家庭一般建歷帶議報個廳仔輔導班。

❺ 高二了地理不會怎麼辦

問題一:高中地理怎麼也學不會怎麼辦 可以自己買一本輔導資料重新自學,我就自己買了一本五三,然後又知識點也有習題,看了知識點再去做習題,認真做好每一題,相信你會對地理越來越感興趣的,ps:多去看看地圖冊

問題二:高中地理學的不好,怎麼辦啊? 如何學好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凳鎮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貳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棗臘粗征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問題三:高中地理完全搞不懂怎麼辦? 首先,學習的重點還是在於興趣,我覺得你應該先培養自己對地理的興趣。其次,就是學地理了。地理講求的是圖文結合,我以前看地理書都是一直看地圖。當然我很喜歡地理也是一個原因。閑暇的時候我都是看地理的,沒事翻翻地圖。看地圖也要有一定的順序。我就喜歡先看大的范圍,然後再一個一個小的方面去看。比如看俄羅斯,我會先看它的經緯范圍,然後再看他的氣候,在地形,再主要城市,等等。看圖時非常重要的。其次,就是看書。書局槐本上的知識雖然很淺顯,但實際上深入的時候會發現其深度。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記筆記,看書的時候結合上課的筆記,會發現很多有深度的問題。不懂得記下來問老師。另外可以買一些練習做一做。要有一定的層次,不要太簡單,和自身水平差不多的,或者比自身水平高的,有一定挑戰性,還會發現很多有深度的問題。重在態度,既然你有心學好它,那就一定能學好。加油哦~~

問題四:高中地理基礎不好怎麼辦 教材基礎知識得記,平時多看地圖,氣候類型圖,世界地圖,中國地形,政區圖,必修一是自然地理,學生都覺得難學,一定要下功夫,把高中的基礎打好!加油!

問題五:從初中開始地理就完全不會,現在高二地理就要會考了,怕過不了怎麼辦? 不用擔心,會考知識點很簡單。
畢竟不是升學考試,是為了讓絕大部分人拿畢業證。

問題六:初中地理都不會上高中怎麼辦 高中和初中地理差別很大的,高中還會教到初中的知識,

問題七:高中地理知識點都會了,就是不會做題,該怎麼辦? 掌握解題技巧,加強知識的遷移與聯系,多結合生活具體分析生活中的地理

❻ 高中地理怎麼學 現在高二 從初中到高二地理都沒聽過 想好好學 基礎差該怎麼學

高二地理棗燃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地圖和背課本主要知識點,當然要先理解了再背,牢記是必須的。凡是要用到地名和地形區的地方一定要在地圖上查到,然後好好看看喚孫地圖的這個地方。
這樣的方法對你高二和高三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加油和岩鏈!你會進步的。

❼ 高二一學期沒聽地理課,還有20天期末考試,來得及嗎

可以,現在才高二裂陵,你還有一年多的時候去准備高考,高考前還有一輪復習二輪復習等等一堆復習的時間,況且高二下學習的部分已經屬於選修了,高考占的比重不是很大,我覺著,只滾芹要不是高考,那麼你什麼時候努力都來得及,人,只要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並為之努力,一定會實現,就算哪怕最後結果不好,但是你努力了,你大源畢看到那個結果的時候不會覺著有愧自己,這就是你努力的意義,不要迷茫,除了高考以外的考試都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重要,放平心態,努力往前沖

❽ 高二的孩子,地理學科一直不開竅,求好方法指教。

高二的孩子,地理學科一直不開竅。好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背,多記,一則簡遍沒記住就讀兩遍,兩遍沒記住就讀三遍,反反搜雀復復的去學習世盯早,總會有收獲的 。

❾ 現在高二下期有半學期了,上半期一點沒學,怎樣才能把沒學的課程(歷史、政治、地理)補起來

背書不是難事,只要有方法下面我就提幾個建議供你參考。
首先你要對他們的內容感興趣,比如你可以設一個題目就以你姓什麼,為什麼有這個姓,這個姓的出自哪裡,為什麼會出現,出現過哪些名人?這裡面就滑液能彌概歷史和地理中的一些內容,從興趣出發查閱一些資料一些書籍,再回過頭來閱讀歷史書鎮讓改和地理書,你就會發現原來背書就是這么簡單。又比如說最近比較熱的美劇《太平洋戰爭》好看,那就試著查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
不管什麼方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習,歷史是有規律的只是時間略有不同,地理呢誰不曾有游遍天下的想法呢?其實呢學習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只要你能從你自己的興趣出發,或者建立一個興趣就能學好用好。讀書的時候不妨聽著自己喜御判歡的音樂,學習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事情,娛樂中學習更是事半功倍。

❿ 地理高二期末該怎麼復習 我整個高二都沒認真學過

高二 人文地理 。建議你把各種農業和工業的區域位置的優越性搞懂。把答題模式背下來
第一單元 人口與環境
[主要考點]
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知識掃描】
一、 人口增長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特點
1.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相減得數
2. 比較人口增長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特點
人口增長模式 出現的社會階段 主要特點 形成原因
高—高—低 工業社會以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社會初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長率。 生產力水平低,糧食產量低,醫療衛生水平低,人口死亡率高
高—低—高 18世紀中期以後到到19世紀末出現在歐洲。20世紀50年代起,廣泛的存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長率 生產力水平明顯提供,醫療衛生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顯著下降。
低—低—低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已經步入這種人口增長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春者自然增長率 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類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們的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也發生較大的變化。人口出生率開始呈下降的趨勢。
二、 結合實例,說明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主要特點
目前發達國家大部分已屬於現代型人口增長模式,從20世紀50年代起,「高—低—高」增長模式普遍存在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目前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比較嚴重的人口問題。由於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計劃生育工作,採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長。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過渡。全世界人口增長模式也處於由傳統向現代型過渡階段。
三、 區別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1. 環境承載力是環境能夠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2. 環境人口容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環境能夠供養最大人口數量,可以用環境承載力來表示。
3. 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影響因素是資源(正比),還包括科技水平(正比),地區生活和消費水平(反比)。
4.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所以環境人口容量大於人口合理容量。
四、 結合實例,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1. 國際人口遷移:19世紀以前,國際人口遷移的總特點是以集團性,大批移民為主。例如15-16世紀,歐洲進行殖民主義擴張,引發了7000萬歐洲人遷移到美洲和大洋洲的國家和地區。二戰以後,國際人口遷移表現出新的特點: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的人口增多。歐洲由人口遷出地變為人口遷入地,主要是西歐經濟發展較快,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遷人地變為人口遷出地,大量的人口流向美國、加拿大和歐洲,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亞和北非石油輸出國從境外招募大批的外籍工人。
國內人口遷移:解放初到改革開發,國內人口遷移主要是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得。例如60年代移民支援扒森旦邊疆省份,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此時我國人口遷移的風向多為從東向中部、西北、東北、西南方向遷移。20世紀80年代以後大量中西部農民向東部沿海就業。為了改善物質生活條件,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

第二單元 城市與環境
第一節 城市空間結構
[主要考點]
 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形成原因
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知識掃描]
一、 結合實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區的分布特點,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主要功能區的分布特點
城市主要功能區 分布特點
商業區 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區、街角、交通幹道兩側等交通便利的地區
住宅區 住宅是城市中最廣泛土地利用方式
工業區 工業區分布在城市的生產中心,一般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方。
中心商務區位置范圍的變化,對城市的用地結構,功能分區,商業網點的布局和房地產的價格都具有顯著的影響。
2、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城市功能區在空間分布和組合形成了不同地域結構模式,具有代表性城市地域結構模式有三種: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形成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經濟因素,即各種活動願意付的地租水平
(3)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因素還包括交通線路分布,歷史文化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等。
(4)為了保護春擾城市環境和降低成本,城市工業區向城市外圍遷移;為了方便運輸,工業區向外圍的主要交通線附近遷移。
二、城市服務功能
理解城市規模與其服務功能的關系,比較不同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1)一個地區城鎮的規模大小和數量成反比,規模小的城鎮數量多,規模大的城鎮數量少。
(2)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城鎮)的服務范圍表現為以中心地為核心的正六邊形
(3)高級中心地服務范圍大,彼此相距遠,正六邊形數量少;低級中心地服務范圍小,彼此距離近,六邊形數量多
(4) 就區域總體來看,高級中心地包含低級中心地,高級中心地范圍覆蓋低級中心地,從而形成層層嵌套空間網路系統

第二、三節 城市化
1. 城市化概念: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又稱城鎮化。
2、城市化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規模擴大。其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中的百分比是最重要的指標。
3、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不同進程:
發達國家特點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後期達到了70%);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出現的原因:70年代後期,由於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表現: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迴流,大城市中心區萎縮,中小城鎮發展迅速,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發展中國家特點 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只有33%);城市發展不合理(主要是由於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以及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造成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不適應)
4、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環境質量下降 大氣污染 城市居民燃燒產生的煙塵,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各類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危害人們健康
水污染 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危害人體健康
噪音污染 妨礙人們休息、工作、學習和交談,甚至損害人體健康
固體廢棄物 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交通堵塞,導致時間、能源浪費;住宅表現為住房缺少、質量低劣
增加就業難度,失業人數增多 影響社會治安,還會帶來貧困、內城衰落等問題。
5、城市化問題解決途徑:(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措施)
a.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c. 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6、中國的城市化(課本40頁)
第三單元 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農業
1、農業的概述
①農業生產的特點:地域性、季節性和周期性。
②農業的投入:自然條件:光照、熱量、水分、土壤
社會經濟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③農業的分類: 按生產對象分類:種植業和畜牧業
按投入的多少分類: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
按產品的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
④農業區位因素:氣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場、交通、政策等
⑤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區位因素 農業發展
氣候 熱量、光照、降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光熱條件與農作物的分布、復種制度和產量關系最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的乾旱地區,灌溉水源是決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區(坡度、高度),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地適宜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
土壤 不同的土壤種類,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如東南丘陵地區分布廣泛酸性土壤,適合種植茶樹
市場需求 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運輸 主要影響商品農業的區位,園藝、乳畜業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國家政策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幹預手段的影響。如我國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商品糧基地
科學技術 是影響農業區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過影響其它因素而影響農業區位。
工業、城市的發展 在城市郊區及工礦區周圍,往往形成以生產蔬菜、肉、乳、禽、蛋為重點的農業生產基地。

⑥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社會經濟因素 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市場區位 新興工礦區的出現,城市的發展,城區和工礦區周圍將重點生產蔬菜、肉、蛋、奶等,並發展園藝業
市場需求量 供不應求時,刺激生產,供過於求時,壓縮生產,如我國90年代初蘋果種植
交通條件和保鮮、冷藏技術 交通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例如美國東南部地區利用光照優勢發展蔬菜、花卉,供應東北地區,我國北方冬季從南方的廣東、四川等省大量調運蔬菜;使農業區域專業化生產成為可能,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等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食生產基地,荷蘭、丹麥、紐西蘭等為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2、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
農業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其他概況 典型案例
水稻種植業 集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區位條件:
①高溫多雨的氣候
②平坦的地形
③勞動力豐富
④有悠久的歷史,稻米是傳統的食糧 小農經營;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場放牧業 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地, 美國、阿根廷以牧牛為主,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以牧羊為主。
潘帕斯草原區位條件:①優良天然草場;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海港近 採取的措施(以阿根廷為例):培育良種牛,加強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開辟水源;種植飼料。
商品穀物農業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 基本特徵: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是商品穀物農業的基本特徵。
作物:小麥、玉米 美國中部平原的商品農業的區位優勢: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交通運輸,地廣人稀,
高度發達的工業
混合農業 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主要是飼養牲畜和穀物生產的混合農業 墨累-達令盆地的優點: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3、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農業生產強度過大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

農業生產發展引起植被、地表環境、地表輻射特性、碳循環等發生改變
3、農業生產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 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對環境的影響:過牧、不合理
農業生產技術改進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化肥、農葯的過量使用

第二節 工業生產
【知識掃描】
一、 結合實例,說明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工廠建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地方建設工業區和工業城市,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例如要考慮從哪裡獲得原料、燃料和勞動力,市場在哪裡,交通是否方便,對環境影響的大小等因素。(工業區位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
1. 不同類型工業部門,其生產過程和生產特點不同,區位選擇時考慮的主導因素各不相同。

工業部門類屬名稱 區位選擇的基本原則 代表部門
原料指向型工業 運輸原料成本較高(原料到產品重量大大減輕)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易變質等) 甜菜、甘蔗製糖等水果、水產品加工
市場指向型工業 運輸原料成本較高(重量、體積減少不多或有增加)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易變質、破碎等) 傢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動力指向型工業 消耗大量電能的工業 煉鋁廠、冶金及化工等重工業
廉價勞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應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力的地區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製鞋等
技術指向型工業 技術要求高,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
2.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區位因素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斷變化。例如隨著高科技企業不斷涌現,知識和人才因素對企業布局影響逐步加大。又如隨著交通運輸業發展,一些原料導向型企業可以遠離原料產地,接近市場分布(寶鋼和鞍鋼區位選擇差異)。再如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環境因素對工業布局影響越來越大。
二、 結合實例說明工業地域形成條件和發展特點
1. 工業地域:工業集聚形成地域,稱為工業地域。
2. 工業聯系
(1) 生產協作聯系:工業生產的過程復雜,工序繁多,玩玩需要許多工廠共同 協作才能完成一項產品,這些工廠之間就存在生產協作關系
(2) 地理空間聯系:有些工廠雖然不存在生產工序上的聯系,但布局在同一個工業區內,共同使用這里的基礎設施。例如我國許多地方的經濟開發區內工廠就屬於這種聯系。我們稱之為地理空間聯系。
3. 工業地域的形成:具有工業聯系的一些工廠往往會近距離聚集,形成工業集聚。工業集聚可以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工業集聚形成的地域,稱為工業地域
按成因分: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和規劃形成的工業地域
按發育程度分:發育程度低的工業地域(如食品工業),發育程度高工業地域(例如鋼鐵工業、石化工業、汽車工業等,其內部工業聯系比較復雜,形成工業地域面積大,協作企業多,生產規模大,往往發育形成重要工業區,進一步演變成工業城市,例如攀枝花市、鞍山市、大慶市、十堰汽車城)
5. 工業分散和工業的地域聯系
為了充分發揮不同地區區位優勢,一些具有生產協作關系工廠並不一定集聚在一起,而是分散分布到各地,我們稱之為工業分散。例如許多跨國企業工廠分布。
三、 結合實例說明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影響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環境質量異成為重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1. 對大氣有污染的工業(化工廠、水泥廠、發電廠、鋼鐵廠等)
分布規律:工廠分布在居住區常年盛行風下風向,或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2. 對水源有污染的工業(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化工廠、煉油廠)
分布規律:工廠分布在城市河流下游
3. 既有大氣污染又有水源污染的工業(化工廠和煉油廠)
分布規律:既要考慮風向又要考慮河流
污染工業分布規律
工業部門 污染類型 區位選擇
水泥廠,釀造廠 污染空氣 工廠設置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常年盛行風的下風向,季風區的垂直郊外
印染長,造紙廠,電鍍廠,皮革廠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要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廠,煉油廠 污染大氣,污染水源 綜合以上兩條
發電廠,鋼鐵廠 污染空氣,固體廢棄物污染 污染空氣綜合以上的,固體廢棄物污染要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四、工業分類

工業類型 舉例 分布地區
資源密集型工業 採掘工業,製糖工業 受自然資源分布的制約
勞動密集型工業 紡織工業,服裝工業 分布在勞動力豐富的地區
資金密集型工業 鋼鐵工業,化學工業 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原料的依賴性仍然比較大
技術密集型工業 電子工業,航天工業,核工業,激光工業 分布在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發達的地區
五、歷史上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的影響
歷次技術革命 年代 主要標志 新出現的工業部門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 蒸氣機的發明 棉紡織、鋼鐵
第二次 19世紀70年代 電氣化 電力、化學、石油、汽車、飛機
第三次 20世紀50年代 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電子技術 微電子,核工業,航天,激光
六、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
著名工業區 發展條件 發展特點
傳統工業區 德國魯爾區
(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豐富的煤炭、離鐵礦區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陸交通、廣闊的市場 衰落的原因:生產結構單一,由於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鋼鐵過剩、新技術革命的沖擊。綜合整治: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②調整工業布局、拓展交通;③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④繁榮經濟;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新興工業區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大批廉價勞力、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經濟高度開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中小企業為主;輕工業為主;生產過程分散;資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鎮或農村
美國「矽谷」
(高技術工業) 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軍事訂貨。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第三節 人類生產活動的地域聯系和交通運輸
【知識掃描】
一、 結合實例,說明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
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間進行,資源分布的地域差異,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促使不同地區之間的物質、能量、資金和信息,通過運輸、通信、商業、貿易等方式進行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和相互促進、從而導致地域聯系。
二、 了解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
主要方式:交通、通信、商業和貿易。
了解現代交通運輸系統主要方式特點比較圖表。(沖A59頁)
影響現代交通運輸線路選擇最主要的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可以通過科技發展克服不利的自然條件
三、 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於開展商貿活動,通常形成較大的居民點,如河流幹流與支流的匯合處常發展為城市(例如武漢市,重慶市),在河流入海口,因擁有發達的水運條件和頻繁的商貿活動,有利形成比較大的城市。(例如上海,廣州等)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分布
古代交通工具 現代主要交通方式 聚落分布 聚落形式
北方 馬 陸路 陸路幹道附近 團塊狀
南方 船 水運 臨水分布 帶狀
3.交通運輸與城鎮分布:沿河設城是我國南方的一般規律。(交通便利,取水方便)
4.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例如:隨著鐵路的修建,在鐵路沿線和鐵路樞紐形成一些新興城市(石家莊、鄭州、株洲)
又如:一個地區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會給這個地區城市的布局和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以揚州市為例,見課本80頁)
四、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1.山區交通不便,商業網點密度小,平原地區交通便利,商業網點密度大
2.城市中心區,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常形成中心商業區。(以市場最優為原則)
市區環線的邊緣,市區外圍的高速公路兩側常形成大型批發型商業區(是以交通最優為原則,而且地價便宜)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和環境問題
【知識掃描】
一、 了解人地關系思想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
人地關系思想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二、 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 環境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於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越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越了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而產生。
2、 環境問題的表現包括:
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還包括由環境污染演化而來的問題例如酸雨、全球變暖、臭氧破壞)
生態破壞(水土流失、亂砍濫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自然資源衰竭(森林、草原、礦產等資源的減少和破壞)
三、 結合實例,說明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 部分資源趨於枯竭,人均擁有量減少(原因見課本87頁)
2. 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受損(原因見課本88頁)
3. 環境污染,人類生存環境質量下降(原因見91頁)
二、 可持續發展
【知識掃描】
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了解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1)控制人口規模:世界各國協調人地關系,大多是從控制人口規模這項根本措施著手,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限定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在此基礎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2)轉變發展模式:(詳見課本103頁)
(3)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可持續發展強調環境承載力和土地、水、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3.理解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性
( 1).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趨嚴重的人口增長,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使人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地球提供自然資源的能力和環境的自凈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人類不有效控制人口增長,繼續肆意開發、破壞有限的自然資源,仍然維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那麼人類最終將因資源枯竭、生態失調、環境惡化而陷入絕境。
(2).中國走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1)中國面臨巨大的人口壓力(2)中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短缺
(3)由於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致深刻的環境危機
4.認識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個人應具備的態度和責任
作為社會公眾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生態平衡,珍惜自然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使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獲得滿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補充內容)
1、環境問題
①環境問題及其發展:
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納和清除能力(環境自凈能力)。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當今世界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態破壞(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鹼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壞、資源的枯竭、生物物種的減少)兩大類。城市地區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鄉村地區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較發達地區嚴重(其原因是:環境承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經濟、技術水平落後;發達國家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
②環境問題的防治:
從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可見:環境問題是伴隨著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發展問題而產生的,這四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從總體上講,環境問題的本質就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防治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控制人口增長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搞好國土整治工作;參加國際協作,保護世界環境。
2、可持續發展
①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發展:
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可持續發展: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內涵概括為: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
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③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這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中國的環境問題:龐大的人口壓力(我國以佔世界約7%的耕地、3.4%的GDP供養21%的人口);資源短缺(缺水問題突出);深刻的環境危機(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仍在發展,並迅速向農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徵的生態破壞的范圍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所採取的主要措施:調整產業機構,開展綜合利用,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

閱讀全文

與高二地理一個學期沒學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