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初中地理長江如何導入

初中地理長江如何導入

發布時間:2023-04-18 20:00:37

❶ 七年級地理黃河、長江的知識

1
水土流失。地上舉廳河。堵塞。
2
由於中游水土嚴重,水力把沙土運到下游,在河冊蘆面變寬水流變正姿隱緩情況下,沙土沉積,逐漸堆高,堤壩也相應加高從而形成。
3
中游是農業區,工業區,用水量大,而且黃河在半乾旱區,蒸發大,降水少。
4
水土流失(黃土高原)。種樹植草。治沙。
希望能幫到你吧~

❷ 初中地理黃河長江知識點

  1. 它們的源流概況,包括發源地,流經的區域,流入海洋,上中下脊手游分段點,主要支流(這些要能夠在《中國地形/政區圖》上讀得出來);

  2. 它們各河段的水文特徵,包括流量流速含沙量,匯入的支流,流經的地區(地形區/省區/重要城市);

  3. 它們的水利利用和水患治理,包括水資源的利用,水力資源的利用,水景觀的利用,水道路櫻態嫌的利用,旱澇災害的治理,水道閉衡路的治理

    ----------具體,你必須識圖記圖(認地圖/記地名),知事物明道理(地理的敘事邏輯)。所以,你得認真讀圖,學會讀圖說明,認真讀書,體會課文對地理事物的邏輯概括。

❸ 地理教學中哪些諺語適宜導入新課

由「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納,無人知它始與終,也沒左右和上下」;「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導入「人類認識的宇宙」的學習,經過學生的討論,謎底是——宇宙和太陽。
如在教「地圖」時,可由「容納萬水千山,胸衡枝懷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渾身絢麗多彩」;「高山不見一寸土,平地不見半畝田,五湖四海沒有水,世界各國在眼前」;「不坐車船跑全國,不乘飛機觀四海,分文不花萬里游,請問奧妙何處來」導入。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咐春敏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是誰寫的?描寫了哪條河的景色?以此,導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 教學 。
諺語中有許多涉及到中學地理教學方面的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引入西北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學習。用「一山森陸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諺語來引入高山氣候的學習。 用「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來導出雲貴高原。

❹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八年級地理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國西部開發的重要邊疆地區,它是我國面積最大、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自然資源豐富;新疆的自然環境對人口、城市分布和農業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因此,選擇新疆作為案例有鮮明的代表性。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疆自然環境特點,能繪制新疆「三山夾兩盆」簡圖;

(2)會運用地圖描述新疆地區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並能分析得出其制約因素——水。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新疆地形與城市分布圖、新疆的荒漠及周圍環境和有關材料,師生一起繪指制新疆「三山夾兩盆」簡圖,讓學生理解新疆的自然條件及其發展經濟的制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明確我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協調觀念。

3、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三山夾兩盆」地形特點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難點:

(1)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新疆地區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點,並分析其影響因素,學會辯證分析問題的方法;

(2)明確我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逐樹立人地協調和哥持續發展觀念。

二、說教法

1、本課運用讀圖分析法、講解法、繪圖法、啟發式教學法。

2、教學突破:

(1)對於「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色:運用板圖使學生加深印象,借「疆」字巧記。

三、說學法

讀圖法、繪圖法、小組討論法等。

四、說教學過程

1、說導入:以「羊肉串」導入,直接明了。

2、說 小結:較簡潔,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說板書設計:一目瞭然,重點突出。

五、說教學反思

本人的設計思路:動腦筋 精心設計,盡量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從溫故知新中學習,減少學生負擔;想辦法突破教學重難點,另外還查找較多的資料,相比較而言,學生准備不是很充分,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和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學習」的任務,所以以後還要從放手讓學生積極查找資料,主動學習方面,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效果較好,教學目標完成的比較順利,學生在比較輕松愉悅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美中不足之處:學生膽子較小,回答問題沒有平時積極踴躍。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2

【說教材 】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教材是《我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一章的第一節《日本》的第一課時,屬於世界地理中的國家地理,是學生在學習國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個國家。同學們學完亞洲後已有了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以後還會學習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等日本這一節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學習日本,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節不論在新教材還是老教材中,都是重點講解的國家,且對後面的國家教學,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2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a掌握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特點的方法,並會舉一反三。

b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災害:多火山和地震,並分析成因。

情感與價值觀:

a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及生活技能,使他們懂得地震時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b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說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 】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災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學難點 】

1日本的主要自然災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個國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說學情 】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一學生,經過前半學期的觀察,感覺學生的基礎較好,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另外,學生通過學習本冊書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也積累了一定的讀圖、識圖能力和活動探究能力,讓學生獨立或在合作中進行讀圖、識圖並分析相關問題,更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

【說教法 】

讀圖導學法、活動探究法、比較教學法

教法的選擇要根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和以學為法的原則,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 思想的體現。主要通過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課本所 提供的活動和資料,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分組討論,探究日本的自然環境特點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地理知識的判讀並進行歸納 總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多媒體, 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進行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 精神和探究問題的興趣,達到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

【說學法 】

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

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解決每一個活動探究的問題,由「現象」到「本質」,通過歸納 總結,不斷使自己的認知升華,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採取合作交流的方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於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生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方面滲透學法:創造多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提 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 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 提供多種原材料、能源、生產工具和技術裝備。本節是繼農業之後又一節密切聯系生產實際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教材。所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工業的基本狀況,既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應知道的基本常識。本節教材分三部分內容,彼此前後聯系,形成一個整體。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現狀、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一部分「工業及其重要性」,形象的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第二部分「我國工業的分布」,採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介紹我國分布大勢,然後以實例分析工業分布的類型及特點。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第三部分「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通過介紹概念、特點及分布等,讓學生認識到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滲透了 思想教育。

2、課程標准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3、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工業的分布,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讀圖分析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條件。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各類工業產品、工業基地、工業區和景觀圖片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抽象概括,形成工業的地理概念和工業的系統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通過學習我國工業的發展變化,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富民強,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愛國 精神。

4、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我國工業的分布;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教學難點:工業基地和工業地區的形成和發展條件5。課時安排本節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講「工業及其重要性」,第二課時講「我國工業的分布」,第三課時講「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

二、說教法

成功的教師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據於此,本課採取的教學法是:情境教學法——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過程探究化。

三、說學生

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交通和農業的內容,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知識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對這類內容來說,學生普遍感覺較為枯燥和遙遠。時代需要我們教師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本課學法為: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舉一反三,構建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從圖文資料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由於本課是三課時的內容,因而我的說課將會以塊狀知識為框架來展示我的設計思路。第一塊「工業及其重要性」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

對《生產過程和工業的概念》的處理:一提到工業,學生們普遍感覺枯燥、乏味和遙遠。為了讓學生輕松進入本課的學習,我採取了隱形導入課處理。

將所學問題以問題情境化來展示:要求學生們觀察教材圖4.23和投影片,讓學生歸納汽車的生產過程和工業的概念。對《工業的分類》的處理:結合圖4。23和教材110頁活動第二題,讓學生歸納。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的處理:這一部分,我採用了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將枯燥的說教式的內容變成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式的活動教學。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探討,合作交流,學會自覓知識,自得方法。

具體做法是:根據教材108—109頁四個角色,要求學生們任選一種身份,結合學生對該行業的了解,從各自的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系。通過學生自身參與活動探究來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對於《工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處理:我採用生活情境化來處理,讓學生結合教材109頁活動第一題,回憶自家有哪些工業產品並「追根尋源」,通過以上途徑來感受工業產品跟我們生活的密切。

然後在展示我國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盛況的短暫視頻,燃起學生的熱情。最後出示一些設施、裝備、及特技效果,來讓學生感受到科技興國、工業興國的觀念。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第二塊「工業的分布」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對於《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的處理:[出示課件提問]對照「我國工業的分布」,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的大勢。(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學生搶答]——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地區。

關於《區域發展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的處理:指導學生讀圖4。26「遼中南地區」、圖4。27「滬寧杭地區」,先了解位置,然後根據圖例熟悉圖中的礦產資源分布、工業城市工業部門的構成、交通路線,最後根據活動1。2的要求組織學生討論,重點探究區域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學生對工業部門餅狀圖接觸不多,教師應讓學生在充分熟悉圖例的基礎上分析工業分布的特點;學生在了解了我國工業分布的大勢後,對於這部分區域工業分布的教學,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科學方法。)

[師生 小結](學會知識歸納的方法。)

其他影響條件如政策、環境、勞動力等。(結合教材112頁活動第3、4題並聯系汾湖開發區和吳江經濟開發區,解決問題,體驗進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關於《合理分布工業》的處理,我主要是利用課本112頁活動題第4題來完成,《發展鄉鎮企業的好處》(——工業分布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縮小城鄉差別;能使分布工業更加均衡;促進農業的發展,有利於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再結合汾湖開發區。第三塊「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結合課件和教材圖片「北京高新技術園區」,介紹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條件是什麼?什麼是高新技術產業?[學生回答]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通過觀看中關村的視頻材料,與傳統工業相比,高新技術產業有什麼特點呢?

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傳統工業科技人員比例產品增加值生產增長速度產品更新換代周期投入的研究開發費用(加深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對照教材圖4。30並結合本地開發區,說出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學生回答]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開發重點。沿海、沿邊、內地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的重點有什麼不同?要求學生教材115頁知識後回答——沿海地區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側重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以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開發以貿易導向型的`產業;——內地以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的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請學生閱讀P115活動1的三則短文,然後回答活動2的(1)(2)(3)小題。

五、談個人特色:

努力體現以「活」為宗旨的地理課堂。這個「活」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課程理念方面,既體現「回歸生活,關注生活」的理念。其次是活動建構方面,改變原有的死板的,表演的,老師為絕對主角的課堂環節設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現活動建構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利用活動組織實現智慧傳遞和生成。再次是課堂效果方面,「活」力四射,學生能夠心動大於行動。發散的、多維度的、積極的思維令學生們張揚個性,充滿靈性。將地理學習的空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客觀世界,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初步解決問題。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4

各位 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地勢和地形》,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勢》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認識過世界不同區域、國家,對所涉及的地區和國家的地形地勢已有所研究,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一般來講,我們在研究一個地區和國家時,都會先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為自然環境是人文環境形成的基礎,有什麼樣的自然環境,才會有與之相適應的人文環境。 中國地形和地勢知識不僅是組成 中國地理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認識和學習其它 中國地理知識的基礎。

可見, 中國的地形地勢這一內容在 中國地理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通過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研究,學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其它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地圖去認知地理環境。為其他學科和今後高中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內容

本節是 中國自然環境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勢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對氣候、河流以及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利於學生掌握 中國的地勢特徵,並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研究這種地勢特點對 中國氣候、河流及經濟發展的影響。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後,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心智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地圖,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的特點;能結合自己認知,談出我國地形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地形地勢的特徵;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地形地勢對我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 中國地形地勢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優越、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建立和諧的人地關系 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地勢、地形的特徵,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難點:三級地勢階梯分布的空間觀念的形成,地形地勢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2)確定教學方法——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准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後,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獲。

二、教法設計:

1、以問題情景為主線,豐富的學生活動為主體。這樣做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交流合作中學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 更多資料,使教學更生動直觀。

3、注重地圖教學。

三、學法指導:

因為初二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於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 總結出來。學生需要課前收集資料,課上有動手、思考、合作、競爭、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參與體驗學習過程的機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

四、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

首先在導課上,我採用的是過渡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 中國多民族、多人口),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用這樣一句話,從我國的人文環境學習導入到自然環境的學習上。引發學生思考 中國地形地勢到底有何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從而順利導入新課。

2、新課講授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使用 中國地形圖,分析不同顏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況, 總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

2、藉助三級階梯示意圖和教師的板圖,掌握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布和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藉助 中國地形圖,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討論我國的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水能資源開發和交通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地勢特點

2、三級階梯的特點及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影響:(1)氣候

(2)河流

(3)交通

3、課堂 小結

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 總結,加深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記憶,為後續的 中國氣候部分教學內容作好鋪墊,使教學活動得以延續。

4、作業布置

完成教材23頁活動題。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東南亞》是(魯教版)《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二節的內容。教材的內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

2本課地位:

它是新課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個地區之一,尤其是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題目較多。由於它是我們相鄰,為此容易與我國西南地區融合在一塊進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難度。

3教學目標:

(1)、能說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2)、能說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含義和重要性

(3)、能說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4)、能說出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以及山河分布規律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東南亞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

難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氣候與農業的關系;農作物的分布。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規律,採用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學案導學:提前發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可以做到重點和難點提前感知,有助於優生的培養。

自學討論法:通過教師提出的自學討論提綱,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取知識,變學會為會學。

圖導圖練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和動手繪圖等多項措施的訓練過程,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用圖習慣和發展地理智能。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或使用東南亞地形圖、世界地圖。

三、說學法

1讀;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圖文結合讀。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議:即討論,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❺ 初中地理長江教學片段

多媒體放:近幾年長江發生的洪水災害

一、查原因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長江褲橋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有哪些,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為原因。

1. 自然原因:

讀兩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中國氣候分布圖》,找出長江流域是什麼氣候,該氣候的降水量如何?

讀圖:《長江流域水系圖》,看長江的支流和流域面積有什麼特點?

小結:長江流域降水時間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支流多,流域面積廣,暴雨時各支流往往同時漲水,使長江水量暴漲,容易出現洪水災害。

2. 人為原因

結合課本及以圖,出長江洪澇災害頻繁的人為原因有哪些?

上游: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中游:圍湖造田,湖泊面積減小,對洪水的調蓄能力降低.

下游:水流流速變慢,泥沙淤積,河床抬高。

二、找措施

分組討論: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解決?

歸納總結:

河段
原因
措施

上游
上中游亂砍濫伐,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支流多,水量大
營造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攔純滲作,植樹造林;修建水庫

中游
河道彎曲,流水不暢,圍湖造田,湖泊面積縮小,對洪水的調蓄能力降低
重點整治荊江河段,裁彎取直,退耕還湖,興建水庫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流速變慢,泥沙淤積,河床抬高
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三、 提簡脊倡議

針對長江災害頻繁的原因,我們就應該從自己做起,並倡導大家,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減少長江水患的發生,共同營造一個美好的家園。

四、反思;

❻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1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學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說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

鑒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像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碰衫盯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小學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像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像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借學生們的空間想像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

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笑和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同。當我在演示時需要同學來當助手,他們都積極要求當助手,在演示時他們配合得相當好。

教學啟示:

在評價理念上,要由過去僅關注認知領域單唯目標的實現,而轉變到關注「三維」課程目標的整體落實上來;要把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由僅僅注重教師的行為表現,而轉變到充分關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上來。臂如,要關注學習者是否實現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學習者是否主動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立和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活動過程中去;師生之間是否進行了有效的合作與溝通;學習者是否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者的反思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是否塌沖獲得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等等。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2

地理學科對我這個外行來說,像霧像雨又像風。但個性使然,具有挑戰精神的我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准和教材,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我積極請教同行加上自己的潛心琢磨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後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 ,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台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3

初中畢業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是關系中小學教育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考試的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又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對中小學校教育有著重要的、直接的導向和影響。如何搞好新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和八年級的考前復習,認真落實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在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認真研究、透徹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內涵

1.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准,進一步轉變觀念。

中學教師尤其是過去經驗豐富的、具有嫻熟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的教師,一定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與目的,不能局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創新」兩字上狠下功夫。

2.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決不是簡單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分析,而是教師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手段。改革後的教材內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體知識。地理教師更要精心地去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 在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中,更要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導學生多探討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爭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

3.注重地理「三基」教學,不拘泥於教科書。

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有把課程標准融入課堂的願望和傾向,但具體怎樣做能更好,心裡沒有底,畢竟這是個新事物,沒有任何成形的經驗可參考,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熱熱鬧鬧就是成功的課。我覺得地理課應有自己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發展的基石,是實現學習過程的載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中心,以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活化、優化課堂的途徑。只有在夯實「三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去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

4.充分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來豐富地理課程內容。

我們所說的地理課程資源,並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學校、社區、家庭)校內外的信息技術和網路資源等等,都可以是課程的范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教師,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本身就是最有潛力的課程資源。

新標准強調課程的開放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的傾向。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教材」不局限於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匯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載體,掌握知識點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材只是教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要恰當選擇和組合多種課程資源和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教學重、難點及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線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多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

二。進一步明確、落實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

1.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學生不單純是抽象的學習者,更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接觸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環

境里的學生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我們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

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於學習創造的人。當然,我們絕對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而是在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克服不足,從而促進學生有機和諧地發展和進步。

2.教師要隨時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

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藉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3.樹立正確的教師角色意識

傳統教育造成了師生關系事實上的不平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其課堂氣氛追求的是「靜」。我們說課堂確需要紀律,但同紀律相比,課堂氣氛更加重要。新課程下的教學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倡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地學習,創造性地思考和行動。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定位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協作者;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現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合作與交往的關系。教師要實現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顧問、朋友、夥伴的轉變,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廣泛合作,積極溝通,使學生之間在共同學習中共享學習經驗,達到「雙贏」、雙受益。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4

當初因為參加講課比賽,感覺課堂上的學生離我那麼遙遠,感覺課堂好像是我一個人的舞台,學生只不過是我為了證得一張證書的工具,於是,從講課比賽舞台退出來之後,自己悄悄地進行了課堂的教學改革,試著把課堂還給學生,嘗試著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於是,在那以後的日子裡,我的課堂上學生激情飛揚了,被壓抑,被奴役的性靈得到了釋放,課堂上有了學生燦爛的笑容,我也曾享受著這樣的快樂而幸福的生活著。有見地的領導也被這樣的課堂感染著,於是喜歡上了這獨屬於我的課堂。這只是因為我們對青春生命的尊重和對未來年輕生命的擔當。

日子就這樣如小河流水一樣,慢慢地往前。天高雲淡的生活,石中清流滴滴,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翩,疏林如畫。但風,但雨耐不住這樣的寂寞,於是心生醋意,一陣風來,一陣雨來,讓雲兒暫時找不到了自己的歸宿,也沖昏了自己的頭腦,度過了一陣渾渾噩噩的日子,但,風和雨是經受不住歲月的推敲,天高雲淡才是生命的常態,飽經風霜讓天更高,讓雲更淡,更成熟,刪繁就簡,才頓悟了生命的真意,才了悟生命的真實!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混合色調才是通融的人生。嚴嵩不一定就是壞蛋,海潤不一定就是好人,「知行合一」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又是一次講課比賽,雖然幾經曲折,但還是站在了講課比賽的舞台上,不同評委的口味,不同的教學理念,迥異的教學思想,沖撞著我這只屬於學生激情飛揚的課堂,於是,在幾分清醒,幾分醉中,我又茫然了,回來思索了良久,甚至一小段時間內對這屬於學生的課堂缺乏了興致,我要提煉屬於自己精彩的課堂,反復觀看全國名師的視頻,反復鑽研教材,不厭其煩的向我的同事請教我不懂得地方,對一個問題的處理都要思索再三,這一切,讓我在一段時間內,感覺課堂上的我激情飛揚,自信滿滿,天下英雄舍我取誰!學生間或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也有時和我一起隨聲附和著講課的話語,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原來屬於學生探究的快樂沒有了,學生互相討論問題的熱情沒有了,學生對知識頓悟的眼神沒有了,課堂又回到了灌輸知識的藩籬中,午夜夢魂,心生愧意,耳畔總會想起領導多次對我的話語「學生精彩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不要在乎其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子。」在黑暗前的黎明到來之前,又出發了!或許我會笑,或許我會哭,但這一切都不重要,有觀眾的舞台是精彩的,有喝彩聲的舞台是喧鬧的,但沒有觀眾的舞台確實真實的!

說來,講課比賽與同事相比我很失敗,我羨慕同事的成功,但我不嫉妒,因為做好自己永遠比嫉妒別人更重要。上帝賦予每個人的都是均等的,做好自己才是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執著了六次講課比賽,卻沒有一次自己滿意的成績,省講課比賽的舞台或許對我永遠是遙不可及的夢,但我依然會走好屬於我的每一步,或許僅僅只是相夫教子,夫唱婦隨,僅僅是和同事之間平平淡淡的生活著,嬉笑著,但我依然快樂著!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5

每節課的到來,我都莫名其妙的感到一絲敬畏,害怕?擔心?期盼?都有之吧!害怕不能夠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因為只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才能夠確保自主學習的效果,如果只是蜻蜓點水的裝模作樣的給學生自主的假象,是起不到自主學習的實際,所以這一環節,應該確保時間的充裕,但是,也往往對授課的任務目標的完成有一定的影響,對於新課程所提倡的課堂改革就是讓學生掌握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變老師「教」為「不教」,而這不教的實現很大部分也依靠這自主學習階段完成的效果如何,所以這一環節很重要,不可或缺。把握得當,方能從容!但,每節課,我又都充滿了期待,期待每一節課都有新的發現和新的驚喜,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只能腐蝕掉一顆追求的靈魂,學生如此,我亦如此,一個向來不愛學習的調皮孩子,竟然主動大方毫無顧忌的爭先恐後跑到講台前,據圖講解我授意的學習任務,在台下同學驚詫甚至有點不可思議的目光中,自信滿滿的走下講台,我為之欣喜。課堂上對於每個環節的有效處理,以及為了學生培養起一種合作學習的熱情,而有創意的語言點評,對組長組織學習方式以及細節處理的點評,從而讓每個小組長更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所應該擔負的責任,以及,為了這份責任如何去擔當,指明了方向,我竊喜,我覺得自己又長進了一點點!這一切都是我所期望的!課堂如人生,但又超過了我們獨立個體的人生,因為她是由眾多生命而締結的生命體驗!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6

1、多講學生感興趣的地理。

一般的學生對風景名勝、風俗人情比較感興趣。在講一些枯燥無味的自然地理的時候,可以適當穿插這些人文地理。如在講《長江》一節時,可以介紹長江上游的一個城市——鬼城豐都的相關內容,相信95%的學生的注意力會被吸引過來。

2、講最新的地理。

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地理是一整個世界為研究對象的,所以地理是一門處於不斷發展和變化之中的學科。這就要我們地理教師密切關注新聞、時事,將最新鮮的地理知識傳達給學生。前不久看了一位前輩寫的文章,她說她從教以來,一直保持著剪報的習慣,並且也要求她的學生如此,所以她的課堂總是與時俱進的。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比如,冥王星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還是學生告訴我的。從現在開始,我要密切關注最新的地理。

3、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

一般,地理課本上的知識容易太泛,有點不著邊際,給學生的誤解就是:地理與現實生活太遙遠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意將理論與現實相聯系。如,在講解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從房屋的採光入手,讓學生知道,掌握了這一知識以後,買房時你就能夠知道你要買的房子是不是四季都有足夠的光線,而不會被房產公司牽著鼻子走。

4、講與本地密切相關的地理。

在授課的過程中,若需舉例,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舉學校所在地的例子;若需比較,也盡量與學校所在地比較。因為,中學生一般閱歷較少,僅對自己的家鄉較熟悉,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出發,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更能讓學生感知到,地理就在自己的身邊。

❼ 初中地理長江黃河重點集合

二、 黃河
1.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分段點(河口、舊孟津)
2.憂患及治理
(1)上游:荒漠化嚴重,
原因:氣候乾旱、過度放牧
措施:植樹好岩種草、節約用水差襪粗、跨流域調水
(2)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原因: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破壞嚴重;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措施:退耕還林、還草;修建梯田;攔壩虛鎮淤地
(3)下游:地上河,
原因:黃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措施:加固大堤,疏通河道
(4)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河段易發生凌汛,措施:炸冰,季節:初春及初冬
三、長江
1.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2.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
3.發源於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分段點(宜昌、湖口)
4.上遊河段水能豐富,宜賓以下四季通航。

❽ 七年級地理 長江的發源地 注入地 流向 流經地區 流經國家

中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的西南側。幹流自青藏高原蜿蜒東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10個省、區、市,在上海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的1/5。

河源 長江的源頭,自古以來有不同說法。近代在一些地理著作中有關長江河源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江河同源於一山」,長江和黃河都發源於巴顏喀拉山,長江發源於南麓,黃河發源於北麓。另一種是長江發源於可可西里山。源流有兩支:南支木魯烏蘇河,北支楚瑪爾河。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先後兩次組織江源調查隊,深入江源地區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考察,查清了江源水系和源頭情況。長江上源位於昆侖山和唐古拉山之間,這里河流眾多,較大的有楚瑪爾河、沱沱河和當曲3條。其中無論做鎮流域面積或水量都是當曲最大,根據「河源唯遠」的原則,確定了沱沱河為正源。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江源地區,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40多座。氣溫低,四季如冬。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且以降雪為主。7月份的平均氣溫低於0℃,只有白天在太陽的強烈輻射之下,氣溫才能達到0℃以上,冰雪融水形成的涓涓細流就成為長江的最初水源。
幹流 長江由河源到河口橫跨中國地形上的三級巨大階梯,穿過不同的地質構造和岩層,沿途接納支流的匯入,對長江的河谷形態和水流特性產生不同的影響。按水文、地貌特點把幹流劃分為上、中、下游3段:從河源至宜昌市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為中游段,湖口以下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遊河段橫跨兩個地形階梯。長4529千米,占長江長度72.0%。流域面積100.6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從囊極巴隴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於第一階梯——青藏高原腹地內。因在高原頂部,河谷開闊,河槽寬淺,一般河寬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緩慢散亂,汊流很多。從巴塘河口到宜賓稱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階梯的過渡地段,這里地形突變,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為寬谷外,河流穿行於峽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雲南石鼓以下,突然轉向東北流,著名的虎跳峽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峽長16千米,最窄處僅30米。出虎跳峽後、穿越雲貴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鎮以下進入第二級階梯,在宜賓附近匯集了岷江之後,才稱長江。自宜賓以下至宜昌之間長1030千米,習慣上稱川江。河道蜿蜒於四川盆地之內,河床平緩,沿途接納沱江、嘉陵江和烏江等眾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寬。過川東奉節白帝城,長江穿行在第二階梯至第三階梯的過渡地段,切過七岳、巫山和黃陵3個背斜,並胡胡兩個向斜,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長約200千米,峽谷與寬谷相間排列。
★②中游段。長江出三峽從宜昌以下,進入第三級階梯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寬,水流緩慢,河道彎曲。長927千米,占長江長度14.7%。流域面積67.9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37.6%。其中,從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長約420千米,因古代為荊州地區,所以取名為荊江。荊江又分為上荊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荊江(藕池口至城陵磯)兩段。下荊江河彎發育,素有「九曲回腸」之稱。中游兩岸湖泊眾多,江湖相通,構成龐大的洞庭湖和鄱絕攔陽湖兩大水系。長江接納兩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來水後,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進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寬,從湖口到入海口,長844千米,占長江長度13.3%。流域面積12.3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6.8%。江蘇省揚州、鎮江一帶的長江幹流又稱揚子江。得名於這一帶古代有揚子津和揚子縣,現在外國人常用揚子江這一名稱泛指整個長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響,進入長江口的平均潮流量達26.6萬立方米/秒,是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況下,一次進潮總量約為32.5億立方米,大潮時可達45億立方米。由於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減緩,所攜帶的泥沙便在下遊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積下來,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島。
徑流資源和水力資源流 域處北緯24°27′~35°54′,東經90°33′~122°19′。位於東亞季風區內,除小部分屬高原寒冷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流域平均降水量達1057毫米。除青藏高原江源地區降雪較多外,大都以降雨為主,雨水成為大部分河流的主要補給源。徑流量主要來自上游和中游,分別占徑流量的47.1%和47.2%,下游僅佔5.7%。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9755億立方米。可能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約可裝機1.97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萬億千瓦,佔全國可能開發水能資源的53.4%。水力資源主要集中在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區,占流域的81.5%。
長江幹流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全年不凍,干支流通航里程7萬千米,約有3萬千米航道可以通行機動船,宜昌以下3000千米的幹流可通行輪船,萬噸海輪可直達南京。同時,幹流與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內部與沿海各地的聯系,而且,也可以與國外進行經濟貿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黃金水道之稱。

❾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概念的教學

我有教案,需要私我

❿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

一、精彩導入,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台灣省」 》
同一課題,三節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台灣省」時,採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鼓浪嶼之波》,展示鼓浪嶼日光岩圖片。)
教師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思鄉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鼓浪嶼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這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於哪裡呢?
學生回答:台灣省
教師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祖國寶島——台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台灣》導入,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教師3:以《反分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它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備。「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的課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當然,課堂導入的用時要恰當,一般是3~5分鍾,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師課堂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優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節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台,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拋出後的「後續處理」。
(一)問題設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界線,用藍筆描出印度半島的海岸線,再用紅筆描出北回歸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後,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於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餘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於什麼山脈和什麼大洋之間?」那麼學生選擇回答的內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於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
(二)問題提出後,要學會等待、善於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台灣省」 》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台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台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台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並已做出要站上來發言的准備。可惜這位教師並沒有給他發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台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後,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三、不可或缺的教學承轉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講授: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那麼,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概括總結: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區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這樣的教學承轉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聯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講授: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麼,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回答:印度河和恆河。
教師講授: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南亞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南亞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一個個發現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節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終究不是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四、合理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一些學習任務或活動,也是課堂教學落實基本知識點、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是對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教師分發布置的課堂練習材料應該是在「活動」模塊里的題目順利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切忌喧賓奪主。
(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從標題到內容,都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新穎有趣、富於變化而又難度適中。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的「填空題」改為 「這些知識你記住了嗎?」,「單選題」 改為「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連線題」改為「找搭檔」,「讀圖題」改為「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嗎?」,僅僅幾個字的變化有時能於無形中激發學生做練習的興趣,並通過練習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除了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外,還可布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發揮空間的題目。
(三)先小結後練習: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育成長期,接受知識容量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更別說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獨立做練習前,教師對作業做適當的解釋並先復習幾個和課堂練習里相關的例子;學生開始做練習後,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講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在專業實踐歷練中不斷加以鍛造;樹立「開放性」課堂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究舞台,用創造性的「教」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閱讀全文

與初中地理長江如何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