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中如何描述天氣變化過程

地理中如何描述天氣變化過程

發布時間:2023-04-22 08:06:56

1. 高一地理鋒面氣候的判讀方法

一、鋒面類型及其控制天氣

根據鋒面兩側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可把鋒面分為冷鋒、暖鋒和准靜止鋒。根據冷氣團的移動速度可將冷鋒分為快行冷鋒和慢行冷鋒。四種類型的鋒面,除快行冷鋒過境時會帶來狂風暴雨外,其它鋒面過境時會帶來連續性降水。

當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遇到地形阻擋,鋒面移動緩慢,或較長時間在一個地區擺動,造成陰雨連綿的天氣。這種移動幅度很小的鋒叫准靜止鋒。實例:①夏初(6月),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氣;②冬半年,南下的冷空氣遇到雲貴高原的阻擋,冷鋒面在昆明和貴陽之間准靜止下來,而形成昆明准靜止鋒。

二、冷、暖鋒面的判讀方法

1.根據冷暖鋒面的定義判斷:判斷冷暖空氣的運動誰的勢力強,誰佔主要地位。暖鋒是暖氣團主動爬升,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切入到暖氣團的下方。

2.根據鋒面的移動方向判斷:如右圖,若鋒面由A移向B,說明暖氣團戰勝了冷氣團,該鋒面是暖鋒;若鋒面由B移向A,說明冷氣團戰勝了暖氣團,該鋒面是冷鋒。

3.根據冷氣團的運動方向判斷:如圖知暖氣團都是向上爬升,而冷氣團的運動形式存在差異,暖鋒的冷氣團是被迫迴旋,冷鋒的冷氣團沒有迴旋。

4.根據鋒面的坡度陡緩判斷:冷鋒鋒面與地面的夾角比暖鋒鋒面與地面的夾角要大。

5.根據降雨相對鋒面的位置判斷:

如上圖可知:降雨主要出現在鋒面與地面夾角小的一側,或者說是冷氣團一側。降水是在鋒前還是在鋒後,是根據鋒面的移動方向確定的。如冷鋒圖,冷氣團戰勝暖氣團勢力強,冷鋒面將向東移動,相對於鋒面移動方向,降水在鋒後,有時在冷鋒的鋒前也有少量的降水,可能是由於風刮的原因(掃雨);同理,暖鋒降水只出現在鋒前。

6.根據冷、暖鋒的符號判斷:冷暖鋒都有固定的符號標志,冷鋒用尖狀三角,暖鋒用半圓形,符號向哪側凸出,即表示鋒面向哪一方向運動。

7.根據鋒面控制時的天氣特徵判斷:冷鋒過境時,會出現雨雪、降溫、升壓,暖鋒過境時,會出現陰雨,升溫、降壓,或者根據鋒面過境前後氣溫、氣壓變化來判斷鋒面的具體類型。

三、鋒面過境前後天氣變化的描述

高考對鋒面的考查主要體現在對天氣特徵的描述或根據天氣特徵進行鋒面類型的判斷。這類問題雖然不難,但學生實際答題表現出缺少嚴謹性和層次性。以例說明:

例:如右圖為上海氣溫、氣壓變化示意圖。試描述該天氣系統過境前後天氣情況。(11分)

答案:此天氣系統為冷鋒(2分)。①過境前:天氣晴朗,氣溫較高,氣壓較低(3分);②過境時:出現雨雪天氣,氣溫降低,氣壓升高(3分);③過境後,天氣轉晴,氣溫較低,氣壓較高(3分)。

解答此題需注意的問題:

1.明確該天氣系統是什麼,並在答案中表述出來。題目中雖然沒有直接問該天氣系統是什麼,但它卻是解題的關鍵,一旦判斷錯誤將會滿盤皆輸。從答案中可以看出,這一問題卻有明確的得分點,也就是說是佔分的,考查同學們答題習慣。這類問題被稱之為問題中的隱含問題。要引起注意!

2.描述天氣變化過程要分為三個層面:過境前、過程時、過境後。表述時不能顛倒其位置,具有時間的遞進性。在具體表述時,一般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天氣陰晴、氣壓高低、氣溫高低,這里的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是由於熱力原因引起的,故氣溫與氣壓呈反比。而且過境前後的氣溫氣壓表現為狀態值,即氣溫較高、氣壓較低,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在過境時則表現為變化性,如「過境時,氣溫降低,氣壓升高」。關於天氣陰晴,只有在過境時,會出現雨、雪天氣,而過境前後,無論被冷氣團還是暖氣團控制都是晴天。

小結: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考查方式,題目雖然不難,但做起來容易失分,注重學生答題思維的考查,以及答題習慣的培養。只要掌握一般的答題思路,注意表述上層次性和遞進性,就能夠做好這類題目。

四、鋒面氣旋

鋒面氣旋是鋒面和氣旋相結合的產物。只要存在氣旋,就要聯想到鋒面會與之結合。如下圖:分別在槽線和脊線上任取兩點,畫其風向知槽線附近是冷暖氣團交匯區域,會形成鋒面,脊線附近氣流輻散,冷暖氣團不會相遇形成鋒面。槽線附近,由北方來的冷空氣推南方來的暖空氣,形成冷鋒面。

1.鋒面產生的位置在低壓槽(氣體輻合),鋒面氣旋的主體是氣旋,是鋒面隨氣旋旋轉。

2.在鋒面氣旋中判斷冷暖鋒的方法:北半球的氣旋逆時針方向旋轉指向低壓中心,因此當氣流經過槽線甲時,自然是北方冷空氣推南方暖空氣而形成冷鋒;當氣流經槽線乙時,自然是南方暖空氣推北方冷空氣而形成暖鋒。同樣道理,南半球丙處形成冷鋒,丁處形成暖鋒,如上圖。

3.鋒面氣旋中降水區分布規律:降水均分布在冷氣團一側,氣旋旋轉向內的方向即為

冷暖鋒面運動的方向,故冷鋒在鋒鋒後形成狹窄的冷鋒雲系,暖鋒在鋒前形成寬闊的暖鋒雲系。(在冷鋒的鋒前也有少量降水的原因可能是風的作用)

鋒面氣旋的判讀方法:

1.首先要判斷是否存在鋒面氣旋。根據是否存在鋒面,是否有低壓中心,明確出題者意圖,將圖像信息和文字信息完全解讀。

2.判斷該鋒面氣旋所在半球。根據風向相對於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看是向左偏還是向右偏。

3.判斷槽線附近鋒面類型:畫出所在半球氣旋旋轉的時針方向,根據冷暖氣流勢力的強弱。若冷氣團戰勝暖氣團形成冷鋒,若暖氣團戰勝冷氣團形成暖鋒。

4.鋒面降水位置的確定:按照氣旋的旋轉方向確定鋒面運動方向,按照鋒面運動方向確定鋒前和鋒後,冷鋒降水在鋒後,暖鋒降水在鋒前。

5.任意點風向的確定:在等壓線圖中,任意點風向的確定採用簡圖法,首先作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然後根據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即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來確定風向。

2. 尋求地理方面:天氣與氣候有關的知識。

天氣——

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所以可以理解為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統稱。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
天氣是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干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天氣系統通常是指引起天氣變化和分布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等具有典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
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因而一個地區的天氣和天氣變化是同天氣系統及其發展階段相聯系的,是大氣的動力過程和熱力過程的綜合結果。
各類天氣系統都是在一定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中形成、發展和演變著,都反映著一定地區的環境特性。比如極區及其周圍終年覆蓋著冰雪,空氣嚴寒、乾燥,這一特有的地理環境成為極區低空冷高壓和高空極渦、低槽形成、發展的背景條件。赤道和低緯地區終年高溫、潮濕,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是對流性天氣系統產生、發展的必要條件。中高緯度是冷、暖氣流經常交綏地帶,不僅冷暖氣團你來我往交替頻繁,而且其斜壓不穩定,是鋒面、氣旋系統得以形成、發展的重要基礎。天氣系統的形成和活動反過來又會給地理環境的結構和演變以深刻影響。因而認識和掌握天氣系統的形成、結構、運動變化規律以及同地理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對於了解天氣、氣候的形成、特徵、變化和預測地理環境的演變都是十分重要的。
天氣預報是人類預報天氣的發展的科學。
從諺語開始到今天使用計算機進行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式等等的運算,數值預報這門科學的歷史長久。
今天的天氣預報可以對一星期內的天氣做比較准確的預報。
現在氣預報大都播報最高、最低氣溫,降雨機率,晴天、陰天,紫外線指數

1、天氣形勢:在一張特製的地圖上,填上世界各地氣象台站在同一時間內所觀測到的氣壓、風、溫度、濕度、雲、天氣現象等要素,經過繪圖分析,可以看到在某一天、某一時間,整個地球是或者某一地區的空氣運動狀態和天氣分布情況,就好像給地面上的空氣和天氣照了一張大「像片」,從這張「像片」上可分析出冷和暖,氣壓高低,空氣流動方向、速度、刮風下雨等,這就叫做天氣形勢。這張圖收天氣形勢圖。對於未來天氣形勢會有什麼變化,將可能出現某種其他的天氣形勢,這種分析判斷,稱為天氣形勢預報。
2、高壓和高壓脊: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中心氣壓高於毗鄰四周氣壓的區域稱為高壓。高壓區氣流自中心向外圍流散,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北半球向右偏,並作順時針方向流動。如某一區域的氣壓高於毗鄰三面,而低於另一面時,則該區稱為高壓脊,常是高壓凸出的部分,猶如高山延伸的山脊。在高壓和高壓脊控制的地方,空氣有下沉運動,天氣晴朗,雲雨和大風少見。
3、低壓和低壓槽:和高壓含義正好相反的稱為低壓。即中心氣壓值低於毗鄰四周氣壓的區域,氣流自外圍向低壓中心流動,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作反時鍾方向流動。若某一區域氣壓低於毗鄰三面,而高於另一面時,則該區稱為低壓槽,猶如大湖延伸出去的一年河溝。在低壓和低壓槽控制的地方,空氣有上升運動,天氣較復雜,常有雲雨、大風出現。
4、槽線:在低壓槽內,把氣壓最低值的點連接起來成一條線,叫「槽線」。槽線的兩側有明顯的溫度濕度差別和風向的突變。在一般情況下,槽前多偏南風的暖濕空氣,多上升運動,如果水汽充沛,易產生降水。槽後多為偏北風的乾冷空氣,為下沉氣流,雲雨少風,雖有時產生少量雲系,也會消散。槽線自西向東移動,我們稱之為「西來槽」。
5、切變線:在某一區域,由於空氣流動的方向,速度有明顯的差異,形成較大的不連續或突然的轉變,如夏季在濟南和山東半島附近,經常有副熱帶高壓的後部會出現東南風和西南風的切變,這個東西向的橫切變,如果北上時將影響河北省自南往北的較大雷雨天氣。有時在北京稍北的區域也易生成橫切變而後南壓,影響河北局地降水天氣。
6、低渦:低渦是高空等壓面上中心高度較低的空氣渦旋。低渦內的氣流成反時鍾方向流動,有上升運動,如水汽充沛,常造成陰雨天氣。在華北的西南部四川、甘肅、青海一帶生成的低渦叫西南渦,當其東北移動到我省上空時會產生較大的降雷雨天氣,有時伴有冰雹和大風,群眾說「雷雨三後晌」,常是這種冷低渦所引起的。
7、冷鋒:地球表面由於凹凸不平,海陸分布不勻,吸收太陽熱能差別就很大,因而低層空氣就有冷暖之分。冷暖空氣的交界處就是鋒。當冷空氣推著暖空氣向前移動,叫冷鋒,這是華北常風的一種。在冷鋒前天氣暖和,濕度大,雲系較多。冷鋒過時,常有惡劣天氣產生,有時雷雨交加,伴有冰雹大風。冷鋒過後,在一般情況下是北風呼嘯,氣溫下降,天氣逐漸轉晴。當冷鋒從西北方向移來的叫西北冷鋒,由西向東移的是西來冷鋒,從北邊南壓的叫偏北冷鋒。在主要冷鋒的後邊有時會再生成一條冷鋒,這叫副冷鋒。
8、台風:台風是發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熱帶氣旋」,是一種極猛烈的風暴。台風剛形成時,只不過是熱帶低氣壓,隨著向西移動,逐漸加深,使洋面上局部濕熱空氣大規模上升至高空,周圍低層空氣向低壓中心流動,形成一個反時鍾旋轉的大旋渦,直徑一般為200-1000km,中心是「台風眼」,半徑多為 5-30km,氣壓極低,風小浪高,雲層裂開變薄,有時可見日月星光,其四周則是高聳的雲壁,狂風暴雨均發生在台風眼之外。台風對華北影響機會較少,有時在7-8月受台風倒槽或邊緣影響,可產生較大的暴雨和強烈的東北大風。
9、颮線:具有強烈對流,且風向風速有劇烈變動的天氣變化帶,常發生在春夏季移動很快的冷鋒前方,和台風的邊緣。颮線過境時,氣壓猛升風向急轉,風速猛增,一般情況下都有較大的雷陣雨,有時還伴有冰雹。雹線生成時間暫短,其生命史也很短,但對生產和人民生活影響極大。
10、氣象要素:表明大氣物理狀態,物理現象的各項要素。主要有:氣溫、氣壓、風、濕度、雲、降水以及各種天氣現象。氣象要素及其變化的資料常應用在天氣預報,氣候分析和有關科學研究等方面。
11、天氣現象:大氣中的各種物理現象。例如雲霧、降水雷暴、大氣中的虹霓日耳等光的現象。其綜合變化常能表現大氣變化的特徵。
12、毫巴:氣象上常用的氣壓單位。毫巴是壓強的單位,它是巴的千分之一,一毫巴等於3/4毫米,一個標准大氣壓為760毫米,也等於1013.3毫巴。
13、等壓線:氣壓數值相同各點的聯線。可顯示空間氣壓高低的分布狀況,看清高壓,低壓的位置,范圍與強弱。
14、位勢米:位勢高度的單位之一。在緯度45度的海平面處,一位勢米與一米相等,但隨著緯度的改變也稍有差異,但其差值不超過0.02米。
15、天氣諺語: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積累著豐富的看天經驗,總結並歸納成氣象諺語,流傳至今。我國的天氣諺語,極其豐富、廣泛,有闡述天氣現象,天氣變化和反映氣候特點等多種,例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東北風雨太公」、「春風喚秋雨」、「九里風,伏里雨」等等。天氣諺語往往受地區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故需加以仔細的研究分析,去假存真,去粗取精,使用中應從當地具體條件出發,在反復驗證的基礎上靈活運用。

氣候——

氣候是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氣候以冷、暖、干、濕這些特徵來衡量,通常由某一時期的平均值和離差值表徵。
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 ,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氣象要素(溫度、降水、風等)的各種統計量(均值、極值 、概率等)是表述氣候的基本依據。氣候與人類社會有密切關系,許多國家很早就有關於氣候現象的記載。中國春秋時代用圭表測日影以確定季節,秦漢時期就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完整記載。氣候一詞源自古希臘文,意為傾斜,指各地氣候的冷暖同太陽光線的傾斜程度有關。
由於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異,以及海洋、陸、山脈、森林等不同性質的下墊面在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物理過程不同,使氣候除具有溫度大致按緯度分布的特徵外,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按水平尺度大小,氣候可分為大氣候、中氣候與小氣候。大氣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區域的氣候,如: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型氣候、極地氣候、高原氣候等;中氣候是指較小自然區域的氣候,如:森林氣候、城市氣候、山地氣候以及湖泊氣候等;小氣候是指更小范圍的氣候,如:貼地氣層和小范圍特殊地形下的氣候(如一個山頭或一個谷地)。
在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大氣環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響下,世界氣候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旱濕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涼熱雨三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濕潤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亞熱帶沙漠氣候:基本與熱帶沙漠氣候相似,但冬季氣溫稍比熱帶沙漠氣候低;
亞熱帶草原氣候:基本與熱帶草原氣候相似,但分布在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年溫差小,年降水量季節分布均勻;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冬季嚴寒,夏季酷暑,年溫差大;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闊葉林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草原氣候:夏暖冬寒;
溫帶沙漠氣候:極端乾旱,溫差較大;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夏季溫和,冬季寒冷;
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垂直變化;
極地苔原氣候:冬長而冷,夏短而涼;
極地冰原氣候:全年嚴寒。

天氣和氣候有什麼區別——

天氣是指相對快速的冷熱改變或是暫時的冷熱條件。氣候則是指一般情況下具有的天氣狀況或長期存在的主要天氣狀況。區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們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其次,在研究天氣對人的影響時,控制一些文化和社會因素要比研究氣候對人的影響時更難以控制。

希望對你有幫助!

個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誠實的國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縮寫,切記切記……

3. 如何描述一個地區的氣溫年變化特點

大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 [<<] [>>]
--------------------------------------------------------------------------------

(一)氣溫的日變化大氣邊界層的溫度主要受地表面增熱與冷卻作用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例如白天當地表面吸收了太陽輻射能而逐漸增熱,通過輻射、分子運動、湍流及對流運動和潛熱輸送等方式將熱量傳遞給邊界層大氣,使大氣溫度隨之升高;夜間地表面因放射長波輻射而冷卻,使邊界層大氣溫度也隨之降低。

因而引起邊界層大氣溫度的日變化。而地表面對大氣邊界層溫度的影響是與地表面的性質(森林、草原、沙漠、不同類型的土壤等)有關的。廣闊洋面上的冷暖洋流也影響洋面上空的大氣。此外,大氣中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都會引起局地氣溫的變化。例如暖平流移來時,會使局地上空的氣溫升高。冷平流移來時則會使局地上空的氣溫下降。大氣中的垂直運動使得垂直方向上熱量分布趨於一致。當地表面受熱時,垂直交換作用使地表面增熱現象減弱。當地表面冷卻時,交換作用使降溫現象減小。近地層氣溫日變化的特徵是:在一日內有一個最高值,一般出現在午後 14 時左右,一個最低值,一般出現在日出前後(圖2 ·30 )。

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稱為氣溫日較差,其大小反映氣溫日變化的程度。一天中正午太陽輻射最強,但最高氣溫卻出現在午後兩點鍾左右。這是因為大氣的熱量主要來源於地面。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陽的短波輻射而得熱,一方面又向大氣輸送熱量而失熱。若凈得熱量,則溫度升高。若凈失熱量,則溫度降低。這就是說地溫的高低並不直接決定於地面當時吸收太陽輻射的多少,而決定於地面儲存熱量的多少。從圖2 ·30 中看出,早晨日出以後隨著太陽輻射的增強,地面凈得熱量,溫度升高。此時地面放出的熱量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強,大氣吸收了地面放出的熱量,氣溫也跟著上升。到了正午太陽輻射達到最強。正午以後,地面太陽輻射強度雖然開始減弱,但得到的熱量比失去的熱量還是多些,地面儲存的熱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溫繼續升高,長波輻射繼續加強,氣溫也隨著不斷升高。

到午後一定時間,地面得到的熱量因太陽輻射的進一步減弱而少於失去的熱量,這時地溫開始下降。地溫的最高值就出現在地面熱量由儲存轉為損失,地溫由上升轉為下降的時刻。這個時刻通常在午後13 時左右。由於地面的熱量傳遞給空氣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14 時左右。隨後氣溫便逐漸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儲存的熱量減至最少為止。所以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後,而不是在半夜。氣溫日變化的另一特徵是日較差的大小與緯度、季節和其它自然地理條件有關。日較差最大的地區在副熱帶,向兩極減小。熱帶地區的平均日較差約為 12 ℃,溫帶約為 8 —9 ℃,極圈內為 3 —4 ℃。

日較差夏季大於冬季,但最大值並不出現在夏至日。這是因為氣溫日較差不僅與白天的最高溫度值有關,還取決於夜間的最低溫度值。夏至日,中午太陽高度角雖最高,但夜間持續時間短,地表面來不及劇烈降溫而冷卻,最低溫度不夠低。所以,中緯度地區日較差最大值出現在初夏,最小值出現在冬季。海洋上日較差小於大陸。盆地和谷地由於坡度及空氣很少流動之故,白天增熱與夜間冷卻都較大,日較差大。而小山峰等凸出地形區,地表面對氣溫影響不大,日較差小。氣溫日較差還與地面的特性和天氣情況等有關。例如沙漠地區日較差很大。潮濕地區日較差較小。

就天氣情況來說,如果有雲層存在,則白天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少,最高氣溫比晴天低。而在夜間,雲層覆蓋又不易使地面熱量散失,最低氣溫反而比晴天高。所以陰天的氣溫日較差比晴天小(圖2 ·31 )。由此可見,在任何地點,每一天的氣溫日變化,既有一定的規律性,又不是前一天氣溫日變化的簡單重復,而是要考慮上述諸因素的綜合影響。氣溫日變化的極值出現時間隨離地面的高度增大而後延,振幅隨離地高度的增大而減小。冬季約在0.5km 高度處日振動已不明顯,但夏季日振動可擴展到1.5km 到2km 高度處。

(二)氣溫的年變化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在某些方面有著共同的特點,如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在一年中月平均氣溫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由於地面儲存熱量的原因,使氣溫最高和最低值出現的時間,不是在太陽輻射最強和最弱的一天 (北半球夏至和冬至),也不是在太陽輻射最強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 (北半球6 月和12 月),而是比這一時段要落後1 —2 個月。大體而論,海洋上落後較多,陸地上落後較少。沿海落後較多,內陸落後較少。就北半球來說,中、高緯度內陸的氣溫以7月為最高,1月為最低。海洋上的氣溫以 8月為最高,2 月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稱為氣溫年較差。

氣溫年較差的大小與緯度、海陸分布等因素有關。赤道附近,晝夜長短幾乎相等,最熱月和最冷月熱量收支相差不大,氣溫年較差很小;愈到高緯度地區,冬夏區分明顯,氣溫的年較差就很大。例如我國的西沙群島(16 °50 』N )氣溫年較差只有 6 ℃,上海(31 °N )為 25 ℃,海拉爾(49 °13 』N )達到 46.7 ℃。圖2 ·32 給出了不同緯度氣溫年變化的情況。低緯度地區氣溫年較差很小,高緯度地區氣溫年較差可達40 —50 ℃。如以同一緯度的海陸相比,大陸區域冬夏兩季熱量收支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陸上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得多。在一般情況下,溫帶海洋上年較差為11 ℃,大陸上年較差可達到20 —60 ℃。

根據溫度年較差的大小及最高、最低值出現的時間,可將氣溫的年變化按緯度分為四種類型。 1. 赤道型它的特徵是一年中有兩個最高值,分別出現在春分和秋分以後,因赤道地區春秋分時中午太陽位於天頂。兩個最低值出現在冬至與夏至以後,此時中午太陽高度角是一年中的最小值。這里的年較差很小,在海洋上只有 1 ℃ 左右,大陸上也只有 5 —10 ℃左右。這是因為該地區一年內太陽輻射能的收入量變化很小之故。 2. 熱帶型其特徵是一年中有一個最高(在夏至以後)和一個最低(在冬至以後),年較差不大(但大於赤道型),海洋上一般為5 ℃,在陸地上約為20 ℃左右。 3. 溫帶型一年中也有一個最高值,出現在夏至後的7 月。

一個最低值出現在冬至以後的1 月。其年較差較大,並且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大。海洋上年較差為10 —15 ℃,內陸一般達40 —50 ℃,最大可達60 ℃。另外,海洋上極值出現的時間比大陸延後,最高值出現在8 月,最低值出現在2 月。 4. 極地型一年中也是一次最高值和一次最低值,冬季長而冷,夏季短而暖,年較差很大是其特徵。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隨著緯度的增高,氣溫日較差減小而年較差卻增大。這主要是由於高緯度地區,太陽輻射強度的日變化比低緯度地區小,即緯度高的地區,在一天內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比緯度低的地區小,而太陽輻射的年變化在高緯地區比低緯地區大的緣故。

閱讀全文

與地理中如何描述天氣變化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