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地理分區的名稱是什麼
世界地理不在按照「世界地理總論——各大洲(大洋)概述——大洲分區——國家(地區)」四個層次逐一講授13個分區和22個國家(地區),而是規定必學區域的下限,通過案例分析,掌握學習區域地理和描述區域特點的基本方法,重在培養學生收集相關資料,認知地理區域的能力。同時區域地理學習也不再按照「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湖泊」等自然要素——資源要素——工農業、交通、貿易、旅遊等經濟部門的方式展開,而是以要素「單列」和「與區域結合」等方式選擇內容,世界地理總論部分留單列的只有「海洋與陸地」和「氣候」,其餘要素均結合到具體地區或國家學習。
⑵ 什麼叫地理名稱
就是在地理中專用的名詞,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南回歸線,北回歸線,赤道,算地理名稱。
⑶ 什麼是地理名稱百度一下速戰速決
所有地理事物的名字統稱為地理名稱。
⑷ 我國四大地理名稱是什麼 劃分依據是什麼
劃分四大地理區域的主要依據是氣候和地形。
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居住在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本區的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漢族佔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這一地區國境線漫長,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4%,是地廣人稀的地區。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不足全國的1%。這里是中國藏族聚居的地區。西藏自治區同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相鄰。
⑸ 古代地理名稱
1、百越
「百越」是秦漢時期中原人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各種民族的泛稱。百越諸民族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種泛稱、一種地理稱呼。
先秦古籍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的民族,常統稱為「越」。實際上這些「越」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眾多族群的泛稱,各有種姓,互不所屬,或稱「吳越」(蘇南-浙北)、或稱「東甌越」(浙南-閩北)、或稱「閩越」(閩南)、或稱「揚越」(江西-湖南)、或稱「南越」(廣東)、或稱「西甌越」(廣西)、或稱「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故而又稱「百越」。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盡取吳越之地。從這個時候開始,文獻中便出現了「百越」這一個新的稱謂。
2、南疆
新疆的地理特徵是「三山夾兩盆」,新疆最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最南部為昆侖山系。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為准噶爾盆地,天山和昆侖山系之間為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昆侖山系以北,稱之為南疆。
南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維吾爾、塔吉克、漢、柯爾克孜等民族的藝術和絢麗多彩的風情,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在古絲綢之路的南、中兩條干線上留下的數以百計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跡昭示著歷史的悠長與滄桑。
3、風土人情
1)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生活、文化特點。百越語為黏著型,不同於漢語的單音成義,故百越語譯成漢語時一字常譯為兩字,如愛為「憐職」,熱為「煦蝦」。有人認為越語與今壯侗語系的語言十分接近。
百越族的生活、風俗習慣也有特點,主要是鑿齒; 斷發紋身;契臂為盟;多食海產;巢居;善使舟及水戰;以及善鑄銅器,如青銅劍、銅鐸(大鈴)等。
2)
在南疆,每一條公路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宛如飄帶鑲嵌在大漠戈壁和綠洲之間。
浩瀚的沙海是南疆最主要的元素。戈壁與大漠之上的公路不同於南國山嶽叢林之中的公路,行駛在萬里公路線上,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心曠神怡和視野的開闊。要知道,大漠胡楊「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不來南疆沙漠公路,也一定不相信公路交通人是何等的堅韌、何等的執著、何等的智慧,他們用雙手在茫茫沙海鋪築生命之路。這里的交通人與戈壁紅柳、大漠胡楊、綠洲白楊一起,保持著對祖國南疆最純粹的忠誠,那樣真實、那樣自然地以特有的形態、色彩,訴說著南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進程。
⑹ 地理事物名稱是指
地理事物名稱即泰山,黃河,上海市等,即自然地勢與人文地理事物
⑺ 誰能告訴下中國所有地區的地理名稱
北京市
京
湖南省
湘
天津市
津
湖北省
鄂
上海市
滬
廣東省
粵
重慶市
渝
海南省
瓊
河北省
冀
四川省
川或蜀
山西省搏乎
晉
貴州省
貴或黔
遼寧省
遼
雲南省
雲或滇
吉林省
吉
陝西省
陝或秦
黑龍江省
黑
甘肅省
甘或隴
江蘇省
蘇
青海省
青
浙江省
浙
台灣省
台
安徽省
皖
西藏自治區
藏
福建省
閩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江西省
贛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山東省
魯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河南省
豫
新仿銀洞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備枯
⑻ 求中國古代的地理名稱,如:郡,州,城,等。都等於現在的什麼
答:中國古代的地理名稱如郡、州、城、都,與現在的縣、市、鄉、鎮相當,特別以泉州府城〈古稱溫陵〉為例,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特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故而州比縣大。
一、地名或因改朝換代、時空環境變遷、城池建制大小不同、國防軍隊駐守布署、地理位置升格,社會經濟繁榮,故政府施政范圍經常采因地制宜、交通便利、地方建設需要、或地圖制定丈量、區域設置規劃等等原因,概因省、道、路、州、郡、縣、都、鎮、鄉、村、里名稱相同,或因稱呼相類似,容易令人混淆不清造成史料、志傳、府志、縣志、鄉鎮志、村裡志、家譜之撰寫困難模稜兩可,導致後代子孫無所適從,形成爭議紛擾得不償失。
二、古時福建是個後開發區,相對於戰亂頻仍的中原地區,政局穩定,偏安一隅,而泉南一帶更為安定。「南疆安定」是當時人們公認的歷史事實,因而梁天監中析晉安郡地置南安郡時,即以「南安」名之。而靠近南安郡治(今豐州鎮)的江流即以郡名名之。
先秦及秦漢時南安歷史沿革
夏商兩代地理區劃屬古揚州之域,西周時為七閩屬地;春秋末期為越國屬地;戰國中期為楚國屬地;秦朝時屬閩中郡地;西漢時屬閩越國地;東漢時屬南部都尉的侯官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南安歷史沿革
三國孫吳永安三年(二六○年),析侯官縣地置東安縣;晉武帝太康三年(二八二年)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隸屬晉安郡;南朝劉宗改晉安郡、晉安縣為晉平郡、晉平縣;蕭齊復稱晉安郡、晉安縣;南朝梁初(五○二~五一九年)析晉安郡置南安郡,下領晉安等三縣。
唐朝武德五年(六二二年),在南安縣分置豐州,州治在今南安豐州鎮,並析南安縣置莆田縣。豐州下轄莆田、南安尤溪三縣。貞觀元年(六二七年),豐州撤銷,所轄南安、莆田、龍溪三縣並入泉州(治設今福州)。
唐朝嗣聖初年(六八四年),析泉州(州治在今福州)的南安、莆田、龍溪三縣地設武榮州,州治設在今南安豐州鎮。不久,武榮州廢,三縣復屬泉州。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七○○年),又於南安縣置武榮州,州治遷往縣東南十五里處(今鯉城),下轄南安、莆田、龍溪、清流四縣。唐景雲二年(公元七一一年),泉州改為閩州(治設今福州),武榮州改稱泉州(治設今福州)。晉江、同安、永春、安溪、長泰等五地脫離南安而設置。
唐朝開元六年(七一八年),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貞元十九年(八○三年),析南安西南四鄉置大同場。長慶二年(八二二年),析南安西北二鄉置桃林場。咸通五年(八六四年),析南安西二鄉置小溪場。干符三年(八七六年)析南安縣武德鄉置武德場(後改武勝場、武安場)。上述四場為立縣之雛形,仍屬南安縣管轄。後唐長興四年(九三三年),升桃林場為桃源縣(九三八年改為永春縣)。後晉天福四年(九三九年),升大同場為同安縣。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年),升小溪場為清溪縣(一一二一年改為安溪縣);升武安場為長泰縣。
五代時南安建制
唐末光啟二年(八八六年)八月,王潮據泉州,南安屬焉。五代後梁開平二年(九○八年),封王審知為琅琊王。翌年四月,梁封王審知為閩王,泉州為閩王國地。後晉開運二年(九四五年)九月,王繼勛以泉州降南唐,後漢干佑二年(九四九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年),清源軍因有場升縣增至轄有九縣:南安、晉江、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長泰。
宋朝時南安建制
宋干德二年(九六四年),隸屬由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年),陳洪進占據閩南,乃復為泉州,屬威武軍。雍熙二年(九八五年),泉州改屬福建路,南安隸焉。
元明兩朝時南安建制
元朝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年),置泉州路總管府,下轄南安等七個縣。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年)改福建行省為平海行中書省。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年)設立泉州分省,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南安仍隸泉州。
清朝時南安建制
清初仍置泉州府,仍領有南安等七個縣。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永春縣升為直隸州,轄有德化、大田二縣。南安仍與晉江、惠安、同安、安溪等縣合為泉州。
三、如永春縣古稱桃林場,建場時間,史志所載共有三說:一謂隋開皇九年(五八九年),一謂唐長慶二年(八二二年),一謂唐寶歷年間(八二五至八二七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九三三年)升為桃源縣,後晉天福三年(九三八年)改為永春縣。以「眾水會於桃溪一源」,故名桃源;「四時多燠」,故稱永春。宋元明均隸屬泉州,至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升為直隸州,轄德化、大田二縣。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廢州,復改為縣,一直至今。〈永春州古為桃源縣又下轄大田縣又有桃源鎮。不足為哉也。〉
四、泉州古稱清源郡,仙游叫清源縣。泉州市區叫鯉城區,仙游縣城叫鯉城鎮。乃天下第一難題非也,易是無足為奇之談。依據從歷朝歷代環境變遷、歷史沿革、人民遷移、文化傳承、時空背景、語言不同〈泉州屬閩南語系〉、〈仙游屬莆仙語系〉,故只能說是「民族融合」之下的產物及「時代環境變遷」的一種情鏡。
⑼ 中國的地理名稱
下面這些是中國幾大分區的名稱和所代表的位置,至於你說的關中什麼的都是籠統的分區,是不規范而且劃分也並不嚴格的,每一個省就有好幾個方向說,說不過來
1.東北:東北三省和內蒙古一部分,包括遼寧,吉林,黑龍,大興安嶺東部地區
2.西北 :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
3.華北 :指中國北部2省2市1區所在的區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
4.華中 :在自然地理上指中國秦嶺、淮河以南,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長江流域。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和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部分地區。
5.華東 :一般指中國東部6省1市所在的區域,包括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上海市
6.西南 :一般指西南部1市3省1區,包括重慶市,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和西藏自治區
7.華南 :指中國南嶺以南及武夷山以東地區,包括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⑽ 誰能告訴下中國所有地區的地理名稱
你好!
我國有23個省:
河北省 山西省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台灣省
4個直轄市: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5個自治區:
新疆爾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2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願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