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區域地理如何講

地理區域地理如何講

發布時間:2022-03-02 20:12:34

A. 如何學好區域地理

文科學生如何學好區域地理

一、區域地理的高考考查方式
高考是通過概括區域特徵、比較區域差異、解決區域問題和分析區域發展條件來考查地
理學科特點之一區域性的。
二、復習目標:
當一個經緯度坐標給出的時候,學生的地理思維不僅能反映出這一區域的位置,而且關於這一區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徵會源源不斷地展現出來,甚至進一步深入的相關分析和預測也會形成,即要求學生頭腦中要有比較豐富的地球模型,要能出現立體化、數據化、結構化的數字地球。
三、復習原則及方法
解決區域「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
區域→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位置、事物分布、聯系與差異、環境與發展
區域特徵、人地關系、區域差異、可持續發展
具體復習時,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
①定位: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及相對位置。
②掌握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狀況,並以此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農業生產特點、城市、
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較區域差異,進行跨區域比較異同,如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與河西走廊農業生產的
區別。
④發現區域問題,做出合理評價,制定發展策略。如我國黃土高原和南方山區的水土流失問
題、中東的水資源問題、歐洲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等等。
⑤關注熱點地區
在哪裡(位置與范圍)---區域定位
1、絕對位置(經緯度定位)
2、相對位置:一個區域相對於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記憶一些主要的經緯度及主要的地理
事物,然後以它們為參照物進行定位。
3、政區的輪廓特徵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來定位
有什麼---通過圖掌握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等事物狀況,並以此推斷其它自然地理特徵及人文
地理特徵等。
其它自然地理特徵: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帶(土壤、植被等)、自然資源。
人文地理特徵:人口、民族、農業、工業、城市、交通、人文景觀等。
為什麼---地理事物的聯系和差異
通常要分析影響A區域的地理因素。如A與B的相互關系;B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A區
域的開發優勢;發展A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A與B地區發展的差異等問題。
怎麼辦---區域的環境與發展問題
黃土土質疏鬆 地形破碎,千溝萬壑
植被稀少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制約農業發展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生態環境脆弱 下游形成地上河
怎麼辦?
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整治
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
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植被;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再如長江中下游的洪澇整治:
營造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庫,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
河道;退耕還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區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黃淮海平原的鹽鹼化;西北地區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東北平原的黑土
肥力下降等等。
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如西北的荒漠化:
自然:氣候乾旱,多大風天氣;
人為:過度開墾、過度放牧,流域內水資源的不
合理利用,造成植被的破壞。
區域開發(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
如黃淮海平原的魚塘—台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南方低山丘陵、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
雲貴高原的特色農業;西北內陸的生態農業等等。
區域開發的意義(經濟、社會、環境)
如長江三峽水利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灌溉 、養殖、旅遊、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等(要
能分清對大壩的上、下游的意義)
關注熱點地區
綜合地說,某一區域(實體)的存在、或某一時間發生的演化,曾經或正在對世界產生著重
大的影響,這些都是「熱點」。
①如世界性交通要道:中東(蘇伊士運河,土耳其海峽,「五海三洲之地」)、中美洲(巴拿
馬運河)、東南亞(馬六甲海峽)等。
②油氣資源蘊藏區:中東、中亞(石油與天然氣)、中國油氣資源分布及調配等。
③民族矛盾尖銳區:印度半島(印、巴沖突)、巴勒斯坦地區、北愛爾蘭、朝鮮半島等。
④再如生態環境破壞區: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急劇消失)、主要海上航線(油輪石油泄漏)、極地(臭氧空洞產生與DDT等殘毒污染)、溫帶草原區(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
⑤自然災害高發區,地質災害高發區:環太平洋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帶(台灣、日本、東
南亞、土耳其)等。
氣象災害高發區:東亞、南亞(洪澇、乾旱、台風或颶風、寒潮及沙塵暴)、非洲(乾旱)、
美國南部(颶風、寒潮)等。
⑥經濟持續增長區,如:中國東部沿海、中國中部地區、中國泛珠三角地區、日本、東南亞、
美國西海岸、德國等。
在復習過程中,同學們要千方百計調動自己的思維,要注重知識的落實。專題圖訓練、
區域圖訓練、覆疊圖訓練、拆分圖訓練、局部圖訓練等都是很好的復習方法。要求:每日
10分鍾——地圖(經緯網、地區輪廓、若乾地理事物的綜合)(填—記—畫—想)
通過這一復習過程設計,使自己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區域差異有更深刻的
認識,從思路上更為開闊,從認識上更加宏觀,從方法上更加符合地理科學研究的要求。
從近幾年高考情況看,尤其要重視中國區域地理的復習。在熟練掌握中國行政區劃、地
形與氣候分布、河流、鐵路網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典型地區的區域輪廓特徵、區域自然、
人文特徵以及區域發展存在問題、發展策略。應該對西北、青藏、東北、黃土高原、華中地
區、江南丘陵、雲貴高原、我國沿海工業基地等地區的自然特徵或工農業生產現狀、發展前
景等進行分析比較。

B. 區域地理如何復習

區域地理復習方法

一、區域特徵分析,重在比較區域差異

區域特徵分析是區域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點,是解決區域問題的關鍵。區域地理涉及的內容繁雜,區域之間又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難掌握。所以我們應運用正確的方法。我把我們的復習方法概括為「定樁、扯線、結網」六個字:

(1)定樁。即抓住主導因素,突出區域特徵。以期在學生大腦里形成該區域知識的牢固記憶節點。在區域的各個特徵中找出最具本質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徵,並以此尋找出主導因素。如歐洲西部地區,海洋性氣候特徵顯著是本區最突出的區域特徵,位於溫帶大陸西部是形成這一特徵的主導因素;氣候南北對稱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區域特徵,赤道橫貫大陸中部,氣壓帶、風帶在非洲大陸南北對稱分布是形成這一特徵的主導因素;乾旱是我國新疆最突出的區域特徵,深居大陸內部是形成這一特徵的主導因素;高寒的氣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徵,海拔高是形成這一特徵的主導因素。

(2)扯線。理清知識頭緒,抓住知識聯系,形成多條知識「鏈條」。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在復習中要弄清每一個區域各種自然要素之間、自然要素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制約關系。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整個區域特徵形成的前因後果,形成有利於記憶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網路。例如美國的氣候分布與東西高、中間低的地形之間的關系;地形、氣候與農業生產布局之間的關系;工業分布與自然資源、交通運輸之間的關系等等。又比如西亞和北非,有兩條主線:①緯度位置→副熱帶高氣壓帶→氣候特點(高溫乾旱)→農業生產特點→出口物資;②自然資源(石油)→石油生產→石油運輸線路→與石油有關的工業部門。

(3)結網。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識「節點」和「鏈條」的基礎上,點線相連,線線交織,形成知識網路。

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域比較。比較法是學習總結區域地理特徵的最常見、最省力的方法。比如:日本和英國的比較(從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氣候、農業生產、工業布局等);北緯60°緯線經過的亞歐大陸東、中、西部氣候的比較;南北美洲地形、氣候的比較;南美洲南端大陸兩岸氣候和生物的差異性的比較;南北緯30°--40°的大陸東西岸氣候及其特徵的比較;非洲氣候(乾旱地區面積廣大)與南美洲氣候(濕、熱)差異性的比較;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東岸氣候與澳大利亞西海岸氣候的差異性和成因的比較;緯度大致相同的西撒哈拉與我國東南沿海氣候成因的比較;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德國魯爾工業區、日本工業區以及中國四大工業區之間特徵和形成原因的比較等等。

二、區域問題研究

分析概括區域發展問題、提出區域發展對策是研究區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區域地理學習的高級階段。不同區域存在著相同或不同的區域問題,如南美洲熱帶雨林的破壞、中東的水資源問題、歐洲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草場退化和沙化、黃土高原和南方山區的水土流失問題等等。在復習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把區域發展問題作為重要知識點來掌握,同時引導學生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對區域發展作出合理評價,並提出正確的發展策略。

「區域問題研究,區域發展策略分析」,是今年高考區域地理試題中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們也將此內容作為平時教學的重點。

三、填空圖,地理知識落實圖中,提高學生圖文轉換能力

高二學生復習地理,其最大的弱項就是地理知識的空間概念差,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每一個區域地理知識復習後,可發給學生相關的填空地圖,指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文字知識盡量轉換成圖的形式。對於圖文轉換的練習,既要求學生把國家的名稱、河流、礦區、城市、鐵路等需要機械記憶的知識落實到填空圖上,更要落實大量形成理論和空間運動知識於圖中。這種復習方法不僅可以及時鞏固、訓練學生的空間分布知識和用圖、填圖、繪圖、圖文互換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利用填空圖進行單元知識總結的能力。

C. 這是關於高中地理,如何自學區域地理

區域地理是「地理」的具體化,在學習中應該注意一些緘默知識:運用地圖,把地理知識的系統性落實在一些具體的地理區域,在具體的區域上感受地理系統在區域上的相關性(綜合性),在不同區域的認識中,比較區域之間的地理差異,在差異比較中尋找區域社會生產建設的合理性和問題所在。
系統性的學習活動總是在點滴知識的認識中積累與重建的,你可能偏重於積累,荒廢了重建:初中階段的七年級下冊地理其實就是「世界區域地理」,八年級下冊就是「中國的區域地理」,它們與其上冊一樣,都是你學習高中區域地理的基礎,過去沒有要求記住的地圖,你必須記住並且豐富之:地圖注記的地名(國家,地區,地形區,氣候區,水系流域,城市區位,可能都是「高中的區域地理」中的區域范疇)你可以記不住,但你在學習中必須在「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中給予定位,這就是區域地理學習中的第一步:認識區域的位置,這也是你知識重建的開始:那裡地形有什麼,氣候有什麼,河流有什麼,居民是誰,他們做什麼,做得如何,等等相關不相乾的知識,就這樣通過地名(或者地圖)聯系起來,給自己一個直觀的感覺(特徵評價)。
地理系統在區域上綜合成四個方面:自然地理系統(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生物礦產資源和原住民特徵)居民社會系統(居民構成,居民歷史與現狀,經濟文化活動,)人地關系的歷史與現狀,可持續發展道路(區域的未來)。在學習中,要注意系統內部的聯系和對外部的影響(這是地理中的「理之所在」)。
因此,我們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必須注意的是兩個點:一個是「地」(回答什麼地方,在哪裡,有什麼,是什麼等等問題),另一個是「理」(回答為什麼,怎麼樣,怎麼辦等等問題)。
------------你的問題很大,需要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去領悟上述說法。

D. 怎麼學習中國區域地理

首先我覺得是應該對中國的區域有大概的了解,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高原地區,西北地區,然後了解他們之間的分界線,自然地理環境包括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還有這些區域 的經濟社會環境包括經濟發展狀況,人文旅遊資源等,當然最重要 的是要有一定的輔助工具和資料那就是地圖還有一定的歷史政治這些綜合知識

E. 區域地理怎樣學

我一直覺得學習地理就是骨架和血肉。
地圖是骨架,都有哪些大洲,哪些國家,哪些城市,在心裡要有一個框架。
某個國家有什麼特點,是發達還是發展中,是農業國還是工業國,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這些就是它的血肉。
要首先確立骨架,平時多看地圖,在心中理順它們的關系。
然後往裡面補充血肉,不僅是上課時,平時在看書、看電視時,遇到與地理有關的東西都可以成為血肉補進去。
最終形成完整的人,也就是完整的體系。

F. 區域地理:教什麼 怎麼教

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基本特徵之一,地理區域是地理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可以說一切地理事像都是在一定的區域空間內、一定的時期里存在著和發展著的。因此,關於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內容是地理學的基礎性知識,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區域占據著重要地位,高中地理人地關系、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可持續發展都需要落實在區域上,這是我們地理教師都有的基本認識。然而,我們對高中區域地理的教學一直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困惑,特別是針對高考地理復習,老師們問得最多是如何把握區域地理知識內容的深度、廣度、難度問題。因此,區域地理教什麼、怎麼教成為地理高考復習中的疑難問題之一。本人認為老師們之所以在區域地理教學上有此困惑,可能由於以下兩個因素:(1)《高考說明》中對區域地理的具體內容沒有明示,只籠統一句「不同尺度區域(大洲、地區、國家)的主要地理特徵」,中國「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理單元的主要特徵;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確實讓人難以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2)新課程高考試題中,沒有發現直接考查區域地理知識的試題內容,區域僅僅作為試題素材或問題背景出現在試題中。「教什麼」和「怎麼教」涉及了教學的兩個核心問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教育原理上分析,「教什麼」關涉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屬於課程范疇;「怎麼教」關涉教學方法和教學效率,屬於教學問題。教什麼和怎麼教兩者哪個更重要?取決於不同的考量。從課程設置的角度看,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些,因為,屬於課程內容和目標的「教什麼」具有「價值引導」作用。從教學效率角度看,怎麼教顯得更重要些,因為,涉及教學方法和效率的「怎麼教」具有「效率優先」的意義。對教師而言,通常會更多的注重和考慮怎麼教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的課程是由國家統一設置和學校規定的,特別是在統一高考這樣的制度下,中國教師對課程的自主權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們頭腦中的課程意識比較淡薄,甚至是缺失的。我相信這是中國大多數教師的現狀,因為不需要、也沒必要、更沒可能自主地創編課程——選擇教學內容,留給我們唯一值得和需要研究的就是怎麼教的問題。所以,在我們的頭腦中,所謂教學研究一般就是指教法研究或研究教法,如此一來,我們的教育科研視野就「降格為一種技術」,我們的教學行為就淪為一種「狹隘和膚淺」技術性操作,這就是我們現今的一種教學生態。回到區域地理教學。你會發現,所謂的困惑其實就是我們需要同時面對「教什麼」和「怎麼教」這兩個問題,而且「教什麼」的問題成為更迫切的現實擺在了我們面前。面對大量龐雜的區域地理知識內容患得患失、莫衷如一:如何選擇、怎樣取捨?面臨時間緊、要求高、考試難的現實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如何教、怎樣學?這就是我們面對區域地理教學的心理困境和教學迷罔。怎麼辦?問題就是研究的向導。區域地理的高考復習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需要我們作出認真的思考和艱辛的探究。對此,我曾經提出過本人的兩個基本觀點,這就是「以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看區域,從高考試題的能力導向教區域」。前一句重在「看」,是給區域地理一個確當的定位,明確應當給學生哪些區域地理知識,即明白區域應該「教什麼」的問題。後一句重在「教」,是給區域地理一個教學方法論的導向,知道高中學生「復習」初中區域地理的路徑和方向,即解決一個「怎麼教」的問題。這兩句話是原則性的提示,不具有操作性,做起來還是不好把握,借今天的話題稍作展開,以期引起討論。「以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看區域」。讓我們先看看高中地理知識體系中關於「區域」的內容,教材《必修III》是圍繞區域環境與人類活動這個主題來組織的,其核心思想是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下面我們對《必修III》中有關區域的內容進行梳理如下:地理區域區域特徵區域差異區域聯系區域發展區域發展階段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結構空間結構 產業結構 從上面的結構體系中,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內,關於「區域」的地理主要不是關於區域的基本地理事實和知識,而是區域的特徵、結構、差異、聯系和發展,尤其關注區域的發展問題(區域發展是與區域問題緊密相關,是針對區域問題解決而發生的,這里的「發展」意味著對環境的改造和治理,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前景),這給我們區域地理教學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向度和一個合理的內容參照。那麼區域地理的基本的事實性知識還要不要?當然要,而且很必要。但這里有兩點要強調:(1)區域的事實性知識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所以不是區域地理復習的重點,區域地理教學內容要超越教材、教學立意要高於教材,因此區域復習不能停留在對事實性知識的低層次重復,要與高中地理知識發生聯系,初高中地理知識整合成緊密相連的整體;(2)對區域地理的事實性知識有所選擇,即恰當取、舍、增、減。因為沒有可能也沒必要要求學生都去掌握,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上面的分析能讓我們大致明白「教什麼」的問題。「從高考試題的能力導向教區域」。掌握知識是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但不是唯一的任務,通過知識的學習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是更重要的目標。就應對高考而言,學會知識信息的解讀和處理、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學會問題的論述和表述,是一種學力表現,也是應試要求。這就涉及「怎麼教」——如何有效復習的問題。怎麼教,不只是一個技術性的操作形式或教學形式問題,在我看來首先是一個教學的指導思想問題。它與教學內容和目標密切相關,不能撇開教學目標和內容,單純地談論教學方法。根據區域地理的教材編排體系,一般採用「總——分——總」結構形式。基於高中學生復習區域是直接為高考服務這樣的基本實情,應當與一般意義上的區域地理教學形式有所不同。根據我的課堂觀察和實踐經驗,區域復習中以下幾種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可供參考。第一種,區域模塊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地理事實+區域」,這是目前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一種形式,特別是在第一輪復習,多採用這種模式。因為,它與教材的結構基本相似,教與學都顯得相對容易,教師對教材的處理也較為順手,教學進度和內容呈現,基本與教材的知識體系相一致,易於把握,各類輔導資料也容易找到,省力省心。這種結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從突出某一區域的主要地理事實知識入手,展開課堂敘述,教學體現區域整體性原理,以掌握區域基本事實知識和地理特徵為主要目標。第二種,知識要素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為「地理要素+區域」。這種模式是區域地理教材的總論部分採用的形式,因為沒有在分區中採用,分區仍以區域模塊結構方式。教學中,老師們按照教材的編排體例,區域總論與分區採用不同模式,在有些內容上難免重復。如果我們大膽一點,能否設想對整個初中區域地理進行整體設計,分要素按區域進行「一次性」集成,用要素貫穿整個區域教學。如:用「位置」要素認識各區域的空間分布,按「氣候」要素認識各區域氣候分布、特點和氣候成因分析,按「地形」要素對不同區域進行地形地勢分析比較,就「經濟活動」、「產業結構」、「環境問題」。。。。等按知識要素對各區域進行系統掃描、知識梳理和特徵概括,不再按各分區進行模塊學習。第三種,教學主題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為「教學主題+區域」。這種模式不再系統地講區域知識,而是以主題帶區域背景知識的形式展開。區域的地理事實性知識作為主題背景被提示和發現,這里區域知識不是目的,問題分析和解決才是目的,主題才是關鍵。每一個區域設計一個(最多兩個)教學主題,以此為紐帶將區域地理基礎知識(自然和人文歷史)整合起來,綜合性強,要求高。這種教學結構雖更符合高考的要求,但執行起來的難度較大,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如果有第二論復習安排的話,對大多數普通中學而言,適宜於第二論復習。關於主題的確定,可以結合高中地理《必修III》,採用類似區域案例的方式,以區域為案例作主題解剖。以上提供的三種教學模式,是在實踐中老師們摸索和創造出來的。「模式沒有好壞,教學沒有模式」,模式只提供一種結構框架,一種教學意向,把模式固化就會走向僵死,靈活運用,因時因人而宜才是唯一正道。教什麼、怎麼教是教學永恆的研究主題,對它的探究沒有終結。

G. 高中區域地理怎麼學好

1、 要對區域地理產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最重要。如多沒有學習的興趣,那麼一切免談!

【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愛因斯坦】
2、有了興趣還要付出行動,學好區域地理一定要經常拿起筆和紙,對著地圖經常去畫圖(要努力畫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記憶,才能將其學好。
3、 畫圖時不要將圖畫死,要學會找竅門,如:義大利就像一個馬靴,它的西西里島就像個足球,如果你要是愛看足球的話就很容能記住義大利了;中國像雄雞;日本像蟲子等。
4、中國地圖也是一樣的,很多省都很好記,山東像烏龜,山西是平行四邊形,雲南像孔雀,陝西像秦兵馬俑,甘肅像啞鈴,青海像兔子,黑龍江像菜刀,湖北像警察的帽子等。
5、 畫圖時要學會用腦,你的大腦像個照相機,那麼眼睛就是鏡頭,這樣將你畫的圖進行拍照存進大腦。這樣當老師說的時候你就會很快的反映出這是哪。
6、還要經常的做題,(尤其是高考題)並多向老師問題。這樣會把你本已很堅固的城牆變得更加堅固。

H. 如何上好地理區域地理

1.區域的認定
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准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
2.區域的比較與分析
試題以地圖、示意圖、圖表、資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產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題目要求考生對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回答相關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看出:區域比較、分析,是運用題目提供的信息或「條件」,針對題目的設問,進行信息組合、明確正確選項進行認定的過程;是針對設問,進行知識整合、組織答案的復雜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的內容多為區域要素的比較、分析;區域特徵的比較、分析;特徵成因的比較、分析;區域差異的認定、比較與分析。在區域比較、分析過程中,往往要運用高中地理學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關的理論。
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構建鬧鍾的地圖,記住地圖,才是學好區域地理的根本。

I. 區域地理怎麼學好

對於區域地理,第一是上課做筆記,這個很重要,老師有系統的知識,以後方便自己復習。
第二,大量的記憶,區域地理強調更多的是記憶,不比自然地理,這個更注重背誦,識記。
第三,多看地圖,學會讀圖,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叫你們做什麼,一定要跟著老師的思路來,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第四,知道如何學,我現在上課的時候都是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去學區域地理,一般先是知道這個區域大概的經緯度,國家,海陸位置,然後是復習自然地理特徵,從地形,氣候,河流,資源復習,人文地理特徵從人口及分布,人種,宗教,農業和工業,每一節都是這樣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地理區域地理如何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