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宏村選址考慮了哪些地理因素

宏村選址考慮了哪些地理因素

發布時間:2023-04-24 20:36:20

A. 我國民居的主要類型及其影響居住民俗地理的主要因素

民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環境。由於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樣式和風格也不相同。在中國的民居中,最有特點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和蒙古的蒙古包。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牆和臨街的房屋一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幾座四合院並列組成的。中間還有一道隔牆。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築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這種四合院,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的留下來的,而且現在仍然沿用著。這種院落,一般採用出入一個院門。平時,院門一關,處於一種完全封閉狀態。四合院的院門,大都採用木板大門。厚厚的木板製成的大門一端,上下都放在軸心裡,左右旋轉,可以關開閉合,安全、可靠。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廂房。東西廂房,一般都比較對稱,建築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與北房相對應。整個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採用對稱的辦法建築成。當然,在南北、東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這種耳房,有的用來儲存糧食,成為糧庫及其它庫房,也有的做廚房,還有一個角落,一般是西南角為廁所,而東南角,則大都是院子的大門,這種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縣城及其附近的農村是較為普遍的。也有一些地方的院落,大門是開在南向中央的。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牆。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徵吉祥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製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採用「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築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牆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院內,有用石板鋪設地面的,也有用磚鋪地的,還有用鵝卵石鋪地的,不盡相同。有的是院內地面全部鋪設的,也有把主要通道鋪設的,無論是怎樣鋪,院內總要留出幾塊地方種樹,栽花,作為庭院的點綴。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在建築上已經有很多變化。農村中,大都從原有的四合院基礎上發生大的演變。這就是,擴大正房的房間數,因為正房——北房採光好。因而,在蓋房時,盡可能地充分利用北邊的空間、地面,這就使院落成為不規則形,以北房為主的正房前面形成的一個方或長方形院落。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中國黃河中上游一帶,是世界聞名的黃土高原。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因為沒有房子,就利用那裡又深又厚、立體性能極好的黃土層,建造了一種獨特的住宅——窯洞。窯洞又分為土窯、石窯、磚窯等幾種。土窯是靠著山坡挖成的黃土窯洞,這種窯洞冬暖夏涼,保溫隔音效果最好。石窯和磚窯是先用石塊或磚砌成拱形洞,然後在上面蓋上厚厚的黃土,又堅固又美觀。由於建造窯洞不需要鋼材、水泥,所以造價比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窯洞的建造不斷改進,黃土高原上冬暖夏涼的窯洞越來越舒適美觀了。安徽的古民居安徽古民居安徽省的南部,保留著許多古代的民居。這些古民宅大都用磚木作建築材料,周圍建有高大的圍牆。圍牆內的房屋,一般是三開間或五開間的兩層小樓。比較大的住宅有兩個、三個或更多個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後種植著花草盆景,各處的樑柱和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座座小樓,深深庭院,就像一個個藝術的世界。建築學家們都稱贊那裡是「古民居建築藝術的寶庫」。平遙普通的居民住宅大都為清代修建的,這些住宅體形較大,用料講究,由於山西氣候乾燥,又未經戰爭破壞,所以大多數保存得相當完整。住宅平面布局多為嚴謹的四合院形式,有明顯的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沿中軸方向由幾套院組成,一般三進院呈「目「字型基本形式。院落之間多用矮牆和裝飾華麗的垂花門作為分隔,有的在院落一側或後面還建有花園.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的拱券式磚結構的窯洞,在窯洞房的前部一般都加築木結構的披檐、柱廊,上覆瓦頂。正房屋頂是平頂,一般在兩側砌磚梯可登上,在屋頂上有的還建有照壁式風水樓。也有的在窯洞上再建一層木結構雙坡頂的樓房。平遙民居的外牆都用磚砌,做成清水磚牆,高達七、八米,對外不開窗戶,外觀堅實雄壯,有的在牆頂做成城堞式,像一座座小城堡,在院子里也很少栽木,迷信觀念認為樹木會招致鬼怪,家宅不寧。院子里地面均用磚滿鋪,多壘起花壇,沒有泥土,便於清掃。平遙民居內外裝飾華麗,有木雕精細垂花門,正房梁下掛落子曲替都有花飾,有的刻有獅子滾綉球,有的是福祿壽三星,或琴棋書畫等,都有一定的樣式。門窗都是木樘木欞,大都花紋繁巧,且各不相同,有的門扇上還雕塑有唐堯虞舜禪位的故事。當時已普遍使用玻璃,有的富商用的刻花玻璃。為保暖防寒,門窗大多做成雙層,屋檐下椽木樑枋等都施有彩畫。沿街巷的宅門都特別講究,門頂形式多樣,有懸山卷蓬、懸山有脊兩坡、兩坡不等長和半坡及披檐等,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柱,有的做壁柱門墩等。大門門扇上有門匾,書有「修德」、「修齊」、「繁鰲」、「霞蔚」、「樂天倫」等,有的住宅門外還立有上馬石、栓馬柱,石雕精美,反映出當時這些人家住戶的富庶。全城保存得較完好的民居有四百餘座,其數量之多,保存完好的程度在國內實為罕見。客家民居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土樓是廣東東北、福建西南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從黃河中下游地區遷移到南方的漢族人。因為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客家先民為了防範盜匪騷擾,保護家族的安全,就創造了這種龐大的民居——土樓。一座土樓里可以住下整個家族的幾十戶人家,幾百口人。土樓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圓形土樓。圓樓由兩三圈組成,外圈十多米高,有一二百個房間。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其用途十分統一,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層、四層是卧室。第二圈兩層,有30到50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間是祖堂,能容下幾百人進行公共活動。土樓里還有水井、浴室、廁所等,就像一座小城市。客家土樓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國建築大師的稱贊。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的建築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遊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八卦布局圖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由於害怕有盜賊和當地人的排擠,才建成了營壘式住宅.蒙古包蒙古等游牧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為適應游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幾塊連接,圍成圓形,長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數百人。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游牧區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很容易拆裝,有利於放牧時搬遷流動。傣家竹樓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因此傣族竹樓都在平壩近水之處,小溪之畔大河兩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圍繞,綠樹成蔭的處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寨子集居二三百家人,小的村落只有十多家人。房子都是單幢,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騰龍沿邊的住宅,多土牆平房,每一家屋內亦間隔為三間,分卧室客堂,這顯見是受漢人影響,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思普沿邊則完全是竹樓木架,上以住人,下棲牲畜,式樣皆近似一大帳篷,這與《淮南子》所記「南越巢居」的情形完全符合,也正是史書所記古代僚人「依樹積木以居」的「干闌」住宅,這算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築。這類竹樓下層高約七八尺,四無遮欄,牛馬拴束於柱上。上層近梯處有一露台,轉進即為一長形之大房,用竹籬隔出一個角來做主人的卧室並兼重要錢物的存儲處;其餘便是一大敞間,屋頂不甚高,兩邊傾斜,屋檐及於樓板,故無窗。若屋檐稍高者,則兩側亦有小窗,後面亦開一門,樓的中央是一個火塘,無論冬夏,日夜燃燒不媳,煮飯烹茶,都在這火上,主客集談,也都圍爐而蹲或坐。屋頂用茅草鋪蓋,樑柱門窗樓板全部用竹製成。此種住宅的建築,極為便易,只須伐來大竹,約集鄰里相幫,數日間便可造成;但也極易腐毀,每年經雨季後,便須重加修補。土司頭人的住宅,多不用竹而以木建,式樣仍似竹樓,只略高大,不鋪茅草而改用瓦蓋頂。西雙版納境內,傣族自己能燒瓦,瓦如魚鱗,三寸見方,薄僅二三分,每瓦之一方有一鉤,先於屋頂椽子上橫釘竹條,每條間兩寸許,將瓦掛竹條上,如魚鱗狀,不再加灰固,故傣族屋頂是不能攀登的,若瓦破爛需要更換,只須在椽子下伸手將破瓦除下,再將新瓦勾上就可。凡住此類房屋的,便算是村中的大戶了,就是車里宣慰衙門,建築式樣也不過如此,只是面積較一般傣族民間的木樓大得多,全樓用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架成,長十餘文,闊七八丈,樓上隔為大小若干間屋,四周有走欄,但不開窗,故黑暗無光,樓下空無遮欄,只見整齊的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排列著,任牛馬豬雞自由地在其中活動,這就是傣族最局統治者的官衙兼住宅了。這種上面住人下面養牛馬的屋宇,在西南邊區中普遍可以見到,例如哈尼、景頗、傈僳以至苗、瑤、黎諸族,住屋建築也如此式,惟下層多用大石或泥土築為牆壁。傣族的竹樓,則是下層四面空曠,每晨當牛馬出欄時,便將糞便清除,使整日陽光照射,住位於上層的人,不致被穢氣熏蒸。土家族吊腳樓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土家族,全國現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湖北恩施。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陽、黔江等縣也有分布。土家族地區,山崗纏繞,物產豐饒。有著雄奇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著中外遊人。其中張家界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新興的旅遊勝地。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2000多年前,他們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宋代以後,土家族單獨被稱為「土丁」、「土民」等。新中國成立以後,根據土家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土家族。土家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大多數人由於長期與漢族雜居,很早就開始使用漢語、漢文。只有湘西的龍山、永順、古丈等縣的少部分地區仍通用土家語。土家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在經濟、文化的發展上受漢族影響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點。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壩漆」,都是飲譽中外的名產。皖南民居皖南民居以黟縣西遞、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宏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餘幢。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輝相映,動靜相宜,處處是景,步步入畫。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西遞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築風格的「三絕」(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青瓦、白牆是徽派建築的突出印象。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斷火災蔓延的實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這種以天井為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態,這與山西民居有異曲同工之妙。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大量古建築而馳名。新安為文化之鄉,歷史上多出官宦商賈,僅歙縣舉人以上的士官即達數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稱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們巨大的財富,營造了皖南這個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館。今存徽州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主要集中在黟縣、歙縣、績溪、休寧。黟縣今存古村落十餘處,要者如西遞、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築更多。全縣保留有價值的古建築數百處。僅西遞就有122幢。歙縣共有古建築365處,有價值的一百餘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潛口、棠樾、深渡等村。績溪今存古建築一百餘處,集中在磡頭、坑口、馮村、上庄等處。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組成,有的村落規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條,陌生人進去後往往會迷失方向。許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條,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頭依山築壩,村內水渠從街道兩側進入每戶,匯於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戶,流入南湖。每戶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滌和飲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兩層高度。中型、大型宅院採用多院落組合,建築全是粉牆黛瓦。舊時大戶人家的許多建築群,規模龐大,採用徽州三雕裝飾,布局精巧,錯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築鑲嵌在黃山、九華山、新安江廣闊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個無須妝點的世界級公園。皖南民居為兩層以上的樓房,中間圍合一個很小的天井,廳堂設在天井的北側。廳堂與天井之間不設牆壁與門窗,屬於開闊的空間。在廳堂的北側,也就是後部是木質的太師壁,太師壁的兩側為不裝門扇的門。太師壁的前面放置長幾、八仙桌等傢具。廳堂東西兩側,分別放置幾組靠背椅與茶幾,人們常常將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為裝飾。皖南古民居村落選址、布局和建築形態,都以周易風水理論為指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對大自然的嚮往與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築群與大自然緊密相融,創造出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環境,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精髓。村落獨特的水系是實用與美學相結合的水利工程典範,深刻體現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土家民居湘西地區除土家族以外還生活著苗、漢、侗等民族,其建築形制與風格各有千秋。土家族民居建築的形制風格和空間排列自有章法,其建築形制在大西南干欄民居建築中最為獨特。經研究人員實地考察和有關資料記載,土家建築該屬「井院式干欄」。井院來自黃土地區的井院窯洞,干欄則是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居住形式。「井院式干欄」的形成,與土家族文化的發展有關,在此不作深究。土家住宅正屋一般為一明兩暗三開間,以龕子(廂房)作為橫屋,形成干欄與井院相結合的建築形式。從最簡單的三開間吊一頭的「一字屋」、「一正一橫」的「鑰匙頭」,到較復雜的「三合水」、「四合水」。其正房中間為堂屋,後部設祖壇,位置與苗族民居無異。堂屋兩邊分別為火堂(長子結婚分家後形成兩個火塘),其等同於原始人的火坑,有煮烤食物、禦寒取暖和防衛照明之功能。由於家庭成員的增多,土家人一般在正屋一邊或兩邊各建一廂房,於是分別形成「鑰匙頭」或「三合水」住宅,而「四合水」庭院則由間或廊四面圍合而成。村寨「四合水」大門一般偏置一側,面對大門為廂房,進天井後轉折到達敞廳或敞廊,城鎮的「四合水」恰好相反。土家建築歷來聞名遐邇,尤以吊腳樓獨領風騷。它翼角飛,走欄周匝,騰空而起,輕盈纖巧,亭亭玉立。通常背倚山坡,面臨溪流或坪壩以形成群落,往後層層高起,現出縱深。層前層後竹樹參差,掩映建築輪廓,顯得十分優美。土家吊腳樓大多置於懸崖峭壁之上,因基地窄小,往往向外懸挑來擴大空間,下面用木柱支撐,不住人,同時為了行走方便,在懸挑處設欄桿檐廊(土家叫絲檐)。大部分吊腳橫屋與平房正屋相互聯接形成「吊腳樓」建築。湘西土家吊腳樓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建築形制也逐步得到改進,出現了不同形式美感的藝術風格。在此,筆者將根據其形體組合、外觀形式、比例尺度作深入分析。1. 挑廊式吊腳樓挑廊式吊腳樓因在二層向外挑出一廊而得名,是土家吊腳樓的最早形式和主要建造方式。一般樓設二三層,分別在一、二、三面設廊出挑,廊步寬在2.8尺左右,挑廊吊柱由挑枋承托,出檐深度一般以兩挑兩步或三挑兩步最為常見。這類吊腳樓空透輕靈、文靜雅緻,高高的翹角、精細的裝飾、輕巧的造型是它的主要特點。若從地形上看,吊腳樓往往占據地形不利之處,如坡地、陡坎、溪溝等,而主體部分則位於平整的基地上。若從吊腳樓與主體的結合方式看,分別有一側吊腳樓、左右不對稱吊腳樓、左右對稱吊腳樓三種,其中以一側吊腳樓最為常見。除此之外,土家族還有一種不做挑廊的吊腳樓,其正屋主體部分與廂房吊腳樓直角相連,似乎已形成約定俗成的「規矩」。通透的支柱、輕靈的翹角反而成為了視覺的焦點,如永順老司城、澤家、石堤有一部分吊腳樓便有類似的特點。2. 干欄式吊腳樓所謂「干欄式」吊腳樓,即底層架空,上層居住的一種建築形式。這種建築形式一般多在溪水河流兩岸,以群山為背景,河灘作襯托,成群連片,浩浩盪盪沿河岸展開,房與房之間常以馬頭牆相隔。 不過土家族的商業聚鎮,也有這種居住形式,如王村就是土家族聚居的商業古鎮。其特徵是檐口、腰檐、腰廊形成的水平線條與下邊縱橫交錯的垂直支撐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細長而大小不等的支柱,排列不整、東倒西歪,體現了殘垣斷壁似的原始美,對人們的視覺審美產生強大的沖擊力。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築藝術,無疑是中國建築中的瑰寶。希望更多有志於此的建築師和環境藝術設計家們能夠深入研究探討,將傳統居民建築與現代民居住宅科學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湖南西部地區傳統民居建築藝術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B. 皖南古村落的地理環境

皖南古村落分布在中國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
西遞村位於黃山市黟縣東南部的西遞鎮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2.96公頃,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
宏村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黟縣縣城東北11公里處,現為宏村鎮的駐地。整個村落坐北朝南,背靠黃山的余脈雷崗山,西面有邕溪河和羊棧河流淌而過,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全村面積約28萬平方米。 西遞是安徽省南部黟縣東南西遞鎮的一個村莊。西遞始建於公元汪漏薯11世紀的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由於河水向西流經這個村莊,原來稱為「西川」。因在村西古有驛站,稱「鋪遞所」,故而得名「西遞」,素困者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西遞屬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胡氏聚居村落。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在17世紀中葉,胡家中有人從經商轉向官場所產生的影響使村莊得到發展。18世紀到19世紀,西遞的繁榮達到最頂峰,當時村裡有大約600家民居。
西遞村中一條主道貫穿東西,與其兩側各一條與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過很多窄巷,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村中街巷大多沿溪而設均用青石鋪地。在敬愛堂、追慕堂、胡文光刺史牌坊等公共建築之前有小廣場。現今保留下的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徽派民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主要包括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等保護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大多數民居都對公眾開放。主要建築有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庭院園林代表桃李園、祠堂代表敬愛堂等。
其傳統古民居的基本單元一般為三開間、內向的方形或長方形,其平面雖方整卻不呆板,緊湊而不顯局促,經過精心組合的空間格局統一而又變化靈活,平面布局對稱,中間廳堂,兩側廂房,樓梯在廳堂前後或在左右兩側,入口處形成一內天井,作採光通風之用。在此基礎上建築縱橫發展,組合自由,形成有二進、三進、四合多種形式的住宅。 民居建築基本結構是採用抬梁或穿斗的人字形坡頂,外牆圍護結構,採用山牆隔離。底部用黟縣青條石做基礎,頂部做迭落形或凸孤形,用青 石鏤空雕成花卉和幾何圖案裝飾。大門均用黟縣青石做框,上部鑲嵌門罩,多磚石雕刻,以花鳥蟲魚或歷史場景為題,各有寓意。
西遞民居庭院大都置於前庭,也有的庭院置於樓兩側或房後。庭院設置靈活,小巧玲瓏,布局緊湊。巧妙運用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巧與因借,在即步可吟的庭園景中充滿詩情畫意。民居院落善於利用漏窗、門洞、隔扇、建築、花木等劃分、組合空間,創造出通透疏朗,層次錯迭、隱約迷離的效果,用以表達多重的意境,引發人們的想像和聯想,使之獲得多方面的感受和啟示。 宏村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的黃山腳下,是一座有著大量明清時期歷史建築的古村落。村中還構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頗搜跡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該村始建於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樂年間,汪氏族長請風水先生勘定環境,重新布局了建築,並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進行大規模的興建,並為避乾隆帝「弘歷」之諱,而更名為「宏村」。村內現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其中明代建築1幢,清代建築102幢,民國時期建築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著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統。村民們將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內,開鑿了一條近1米寬的水圳,九曲十彎,為各家各戶提供生活用水,同時也起到調節氣溫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構成了宏村獨特的風貌。
該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採用仿生學的「牛」形布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築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形狀惟妙惟肖,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
宏村的建築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建築組群比較完整。各類建築都注重雕飾,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布局。住宅多為二進院落,有些人家還將圳水引入宅內,形成水院,開辟了魚池。比較典型的建築有南湖書院、樂敘堂、承志堂、德義堂、松鶴堂、碧園等。

C. 一道地理題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范圍內,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

皖南古村落

中文名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英文名稱:-XidiandHongcun

批准時間:1999年12月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准:西遞、宏村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局手槐。

皖南古村落-概況

村落區點陣圖

1999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安徽省黟縣西遞薯團、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後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遞、宏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皖南山區的黟縣是一個人口僅十來萬的小縣,西遞、宏村就坐落在這里。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贊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鄉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保存完好,風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象,如程朱理學的封建倫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設中的風水文化、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歷史文化內涵深厚。

西遞距黟縣縣城8公里,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現有居民300餘戶,人口1000餘人,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西遞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和建築的設計布局協調。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是中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

宏村位於黟縣縣城東北10公里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現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古建築137幢,由於這里地勢較高,因此常常被雲霧籠罩,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宏村的古建築均為粉牆青瓦,分列規整。承志堂是其中最為宏大、最為精美的代表作,被譽為「民間故宮」。它堪稱一所徽派木雕工藝陳列館,各種木雕層次豐富,繁復生動,經過百餘年時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輝煌。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卧山前溪邊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稱為「牛胃」,一條400餘米長的溪水盤繞在「牛腹」內,被稱作「牛腸」。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橋,作為「牛腳」,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調節了氣溫和環境。西遞、宏村的村落選址、布局和建築形態,都以周易風水理論為指導,體現了天桐友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對大自然的嚮往與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築群與大自然緊密相融,創造出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環境,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精髓。西遞、宏村獨特的水系是實用與美學相結合的水利工程典範,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體現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皖南古村落-建築價值

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皖南古村落與其他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古村落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而是保留和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梁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皖南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的是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質和精神是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皖南古村落——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是隨著明清時期徽商的興盛而發展起來的,能夠在有限地建築空間內最大程度地體現其構思的精巧以及工藝的高超,實為別具匠心的建築形式。後來徽商逐漸衰敗沒落,而這種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卻依附在古民居村落里保留下來,因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築價值。

D. 宏村的風水宏觀分析

宏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90—1194年),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綿延至今已有900餘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風水形勢絕佳。

定居雷崗山

宏村裡居住的主要是汪氏一族,相傳,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年),汪氏新安系第六十一世,名叫汪仁雅(字舜先,號慶堂)。祖居在新安唐模,合家都在金陵經商為生,家道殷富。但忽數遭火災洗劫,其萬貫家財均毀於一旦,舜先公搶救汪氏家譜和先主遺像後攜妻子歸返故里,途經羊棧古嶺,登高一望,只見雷崗山一帶林木森森,瑞氣昭昭,就決定留在雷崗山重新開基創業。

風水形勢

細看宏村形勢,黃山行度到此,外成一大紫薇垣,左右開帳而擁抱,中抽一支跑入龍江附近而結,而中抽一支與白虎又成一小紫葳垣局,中有特出一支,款款前行,龍有力而脈柔嫩,前有一金魚塞住水口,滴水不漏,整個局勢圓闊舒朗,緊密有秩,山有清而水有意,真一千古佳城。

定居山腳

舜先公後,旺氏就在此處定居下來,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是生活在現在宏村背後的巒頭上。但在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當地連續下了兩個晝夜的大暴雨,導致山洪暴發、西溪河水泛濫而改道,改繞村向南流去,因此巒頭下姻褥部分大為擴展,山上的汪氏族人才陸續開始到山下居住。因為祖先經歷數次火災的切膚之痛,同時也是生活取水躬耕灌溉的切實需要,他們需要離水源更近。其生存智慧的具體體現也加速催生了宏村這一風水陽宅典範的誕生。

風水構思

元代中葉,宏村汪氏74世祖汪玄卿(公元1298—1369),字元一,中年辭官隱居家鄉。因祖遺山業盡堪棟梁,木材生意相當紅火,平時多濟貧救困,樂施好義,是當時黟北著名巨商,也結交了不少文人墨客,社會賢達。一天,與幾位客人信步游雷崗山。有位老者仔細察看宏村地理村貌,對玄卿公建言:村之正中有天然一窟,冬夏泉涌不竭,水不絕源,表裡晶瑩,可以洗心。村中之甘泉乃雨露之精,其性柔,如果把它擴為池塘,蓄內陽水,鎖丙丁之火,陰陽和合萬物興旺,真是開拓村落水園的好地基,玄卿公認為很有道理,於是記入宗譜傳於後人。

風水整治

到了明初永樂年間,玄卿公的嫡孫汪辛(1374—1424),字思齊,號景齊。汪思齊在外為官,家政均由胡重娘老孺人打理,並主持族人建樂敘堂。

永樂初年,思齊公辭官返里,一日披閱宗譜,見祖父有"開拓村中天然一窟"之遺言,仔細實地堪查,泉眼果在樂敘堂前,不敢輕舉妄動。他聽說海陽有位號稱國師的何可達君,於是三次聘請,和族中高輩能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訂擴大宏村基址,以及擴建以村中窟泉為中心的村落水系藍圖。

並授筆立記:「以西溪以鑿圳繞村屋,其長川九曲,流經十灣,坎水橫注,丙地午曜前吐宦,自西自東,水滌肺腑,共誇錦銹蹁躚,乃左乃右,峰倒池塘,定主甲科延綿,萬億子孫,千家火煙,於茲肯構。」

牛形格局

宏村人按照風水理論的指點,將村落布局設計為牛形,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牛腿,屋為身;為使這頭牛活起來,他們按照牛的消化系統,鑿造一條近千米長的水渠作為牛腸,牛腸引來山泉水從家家門前流過;繼而將村中一古泉擴掘成一個千餘平方米的池塘作為牛胃,又在村邊掘了一個數千平方米的南湖作為牛肚;宏村巧奪天工的水系不僅改善了生存環境,而且為牛形村落增添了靈氣。

E. 宏村鎮的地理環境

宏村始建於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宏村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徽文化的一個重要展示窗口。宏村現存明清古民居137幢,擁有舉世無雙的古水系——水圳、月沼、南湖,被稱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培德堂」,徽商故里的「三立堂、樂敘堂」,保存完整的古代書院「南湖書院」等重要文物。盧村有由志誠堂、思齊堂、思濟堂、思成堂、玻璃廳等保持較為完好民居組成的木雕樓群。屏山有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還保存有三姑廟、紅廟、長寧湖、舒綉文故居、葫蘆井、小綉樓等名勝古跡。宏村、盧村和屏山的古村落的徽派建築風格、空間布局、內部裝飾和環境營造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代表著唐宋以來建築和人居環境的最高水平,特別是「木雕、石雕、磚雕」三雕裝飾藝術特色鮮明,技藝精湛。2000年11月30日,擁有876年人文歷史的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已成為全人類的瑰寶。
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3]從整個外觀上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閑庭興步其間,悠然之情濃烈得讓人心醉。
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著名景點還有:南湖春曉,書院誦讀,月沼風荷,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古樹,雷崗夕照等。樹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義堂、碧園等一大批獨具匠心、精雕細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
整個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後以青山為屏障,地勢高爽,可擋北面來風,既無山洪暴發沖擊之危機,又有仰視山色泉聲之樂。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後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樣的靈性,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築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明永樂年間,宏村76世祖三次聘請風水先生「何可達」進行查審。何認為宏村的地理風水形勢乃一卧牛,必須按照「牛型村落」進行規劃和開發。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擴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為「牛胃」;然後,在村西吉陽河上橫築一座石壩,用石塊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寬400餘米長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莊,南轉東出,繞著一幢幢古老的樓舍,並貫穿「牛胃」,這就是「牛腸」。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園之用。「牛腸」兩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種著花木果樹的庭院和磚石雕鏤的漏窗矮牆,曲折通幽的水榭長廊,小巧玲瓏的盆景假山。彎彎曲曲「牛腸」,穿庭入院,長年流水不腐。
然後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橋,作為「牛腳」。從而形成「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的牛形村落。據說開挖月塘時,很多人主張挖成一個圓月型,而當時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卻堅決不同意。她認為「花開則落,月盈則虧」,只能挖成半月形。最終,月塘成為「半個月亮爬上來」。後來的風水先生認為,根據牛有兩個胃才能「反芻」的說法,從風水學角度來看,月塘作為「內陽水」,還需與一「外陽水」相合,村莊才能真正發達。明朝萬曆年間,又將村南百畝良田開掘成南湖,作為另一個「牛胃」,歷時130餘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設計與建造告成。
「牛形村落」科學的水系設計,為宏村解決了消防用水,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妨溪路連,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引而不發的羽箭」,南湖(牛胃)效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樣式,整個湖面呈大「弓」形,「弓背」為兩層湖堤,上層寬達4米;貫穿湖心的長堤如箭在弦上,一座拱橋如同羽族。南湖湖面浮光倒影,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歷史上南湖曾經有三次整修。
南湖四時景色不同,日夜風光各異。清人有詩「夾岸桃李花,濃英殊窈窕」「入夏菱荷香,鏡面凈為掃」「最是夜闌風浪靜,樓台燈火半模糊」。宏村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村內外人工水系的規劃設計相當精緻巧妙,專家評價宏村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詳細規劃之村落」。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中國傳統的一顆明珠」、「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宏村的纏繞全村的水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水系是按照牛的形象設計,引清泉為「牛腸」,從一家一戶門前流過,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遠,家家門巷有清泉」。「牛腸」再流入村中的「牛胃」月塘後,經過過濾,復又繞屋穿戶,流向村外被稱為「牛肚」的南湖。再次過濾後,流入河流。如此水系,堪稱中國古代村落建築藝術一絕。 宏村賽鳥最早可以上溯到清朝,是一項傳統的春節民俗活動,近幾年影響越來越大,每年都會吸引不少外地人來參加賽鳥。鳥友交流養鳥經驗和心得,場面十分熱烈。所有參加賽鳥活動的鳥都是雄性畫眉,通過抓鬮劃分比賽場次,參賽的畫眉通過比歌聲、比氣勢和「武」,戰勝對手獲得名次。
此外,宏村還舉辦中國(黃山)鄉村國際旅遊節、國際山地自行車節、中國黟縣攝影節等活動。 新安醫學博大精深,宏村名醫自宋至今代代相承,略記數例。汪四七(1225-1296):字從先宋太學士,精於醫學,治病施葯數十年不輟。有年大疫,他不惜傾家財,自製「辟瘟丹」救治病人,求醫者最多時日以千計,吃了他的葯,當時鄉人稱他為「天醫星群」。
汪佳一(1319-1403):字明道,元順帝元統2年(1334年),旱疫並作,死屍啟遍野,佳一依先祖四七公祖傳秘方「方辟瘟丹」施葯救人,並輸倉米壹百石煮賑災。
汪榮貴:字公義,清中葉人。自少學醫,壯年到京都以醫為業,醫術卓然,名聲籍甚,任太醫院吏。
汪荃:字香谷,清末人。世代為醫,汪荃尤精,對疑難病症時有奇方醫治。常州名醫法冠卿治水腫屢不驗,持葯方問荃,荃認真看葯方後說,葯方對症但缺活蛤蟆作葯引,昭荃方服後腫全消。法冠卿說汪荃醫術果神效。汪荃醫術卓然但處事謹慎,治病夜必檢書辨同異慮謬誤。
汪香:字藝書,清代人醫太精湛,尤精婦科,診者盈庭,甚至不遠千里來宏村求醫。安徽張巡撫夫人病危,名醫束手無策,汪下葯數劑而愈;後又治癒朱台夫人病。張、朱相繼贈「藝苑精華」、「先聖可林」匾額。
汪濟甫(1914-):16歲隨父學醫,21歲至浙江省常山縣行醫7年;後回黟縣在縣城費家弄行醫。194年在際村開辦中西醫聯合診所,1956年改為鄉衛生院。多治疑難病症,醫術精良,處事穩健。處處為病家著想,曾任數屆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72歲退休,為宏村德高望重之高輩。
濟甫先祖汪可華、汪國平、汪永生、汪龍翔均為宏村名醫。祖父汪永生,又名汪興昱,清末人,精中醫,咸豐年間應湘營禮聘為官醫,病理研究重實踐,不拘成法;父親汪龍翔醫術亦精。為六代中醫之家。

F. 中國最美的1大民居建築


中國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築,每個地方獨具特色的風俗人情形成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築,讓人贊嘆不已!
NO.1福建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逗純但建築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岩、漳州等地區。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參見董斌《現代風水精鑒》),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
NO.2開平碉樓
廣東開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歐式古典風格的小樓與中國南方農村的傳統土屋。
交錯,形成中國絕無僅有的鄉間景色。碉樓中西合璧,融會了各種建築風格的精髓。開平境內最多的時候共有3000多座碉樓,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開平15個鎮、辦事處。這些碉樓是上世紀開平華僑與村民主動把外國建築文化與當地建築文化相結合的結晶。其數量之多,建築之精美,風格之多樣,堪稱世界最大的「碉樓博物館」。
雕樓類型及藝術特點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牆樓(用灰沙、糖滾辯、鹽、蜆殼、蚝殼等混合逐層錘打夯成),中期的青磚樓(用一般的青磚加厚建成),到最後的鋼筋水泥樓(用鋼筋混凝土按現代建築用料建成)。
類型上,約分三大類:一是更樓或燈樓,這種樓一般建在村頭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團及更夫使用,裡面有探照燈及報警器,一旦發現匪賊立即報警,讓村民准備。二是眾樓,由十多戶或幾戶人家合資興建,這種碉樓有3~6層,每層設有2~4間房。
NO.3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宏大,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館」開放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能齊全,設計考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
NO.4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於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並集中體現了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佔地10642(約十六畝)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米有餘,上層是女牆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山備咐。大門以里,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牆有護牆圍台,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檐大門,暗欞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餘,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
NO.5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築群。「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地理環境
皇城相府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北留鎮境內,東與河南省焦作市毗鄰,南與古都洛陽接壤,西與山西省的臨汾市、侯馬市相交,北與山西省長治市緊連,目前亞洲最大的坑口火力發電站——陽城電廠近在咫尺,通訊網路覆蓋全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晉陽高速公路擦肩而過,交通條件便利。
皇城村居住著234戶,680餘口人家,耕種著480畝土地,全村總面積1.7平方公里。
NO.6大邑劉氏庄園博物館
建於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9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之一。該館建立四十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藏品,內涵豐富。現有文物,藏品2萬余件,規模寵大,保存完好的庄園建築群,及庄園遺存的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加上獨具特色的庄園陳列,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文化建築及中國四川軍閥史、民俗學的重要場所和實物現場,是舊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
1965年,在原庄園主劉文彩的收租現場,雕塑家們將中國的傳統雕塑技法和西方的現代雕塑藝術結合起來,運用典型化的創作手法,創作出了中外聞名,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超級現實主義雕塑傑作《收租院》,對外展出後,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和廣泛的影響。
該館內的川西民俗博物館,新開的「小姐樓」等內容豐富多彩,建築風格獨特,是認識舊中國國情和民風民俗的重要場所。
NO.7宏村
地理位置:黟縣東北部,距黟縣縣城11km
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
面積:9.17公頃(300多畝)
宏村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村內外人工水系的規劃設計相當精緻巧妙,專家評價宏村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詳細規劃之村落」。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中國傳統的一顆明珠」、「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聯合國專家稱贊它為「舉世無雙的小城鎮水街景觀」。因為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雲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四周山色與粉牆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NO.8西遞村
西遞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遊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綉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NO.9姜氏庄園
姜氏庄園位於米脂縣城東南16公里橋河岔鄉,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姜氏庄園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前後用時十三年。姜氏庄園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布局緊湊,由上而下,渾然一體。對外嚴於防患,院內互相通聯,是陝北罕見的庄園建築。
庄園佔地40餘畝,主體建築為陝西地區最高等級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庄園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牆高聳,對內相互通聯,對外嚴於防患,整個建築設計奇妙,工藝精湛,布局合理,渾然一體,是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庄園,也是漢民族建築的瑰寶之一。
整個庄園由山腳至山頂分3部分:第一層是下院,前以塊石壘砌高達9.5米的寨牆,上部築女牆,猶若城垣。沿第一層西南側道路穿洞門達二層,即中院。院西南又聳立高約8米,長10餘米的寨牆,將庄園圍住,並留有通後山的門洞,正中建門樓。沿石級踏步到第三層上院,是全建築的主宅,座東北向西南,正面一線5孔石窯,兩側分置對稱雙院,東西兩端分設拱形小門洞,西去廁所,東側下書院。整個莊院後設寨城一道,中有寨門可通後山。
NO.10康百萬庄園
康百萬庄園位於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3公里,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三大庄園(劉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國家AAAA旅遊景區。所謂「康百萬」是由於當時的庄園主康應魁兩次懸掛「良田千頃」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鋪遍及山東、陝西、河南三省八縣,而被稱為「百萬富翁」。後來,慈禧太後逃難西安,回鑾北京時,路過康店,康家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花費了100多萬兩銀子,又向清延捐贈白銀100萬兩,慈禧說不知此地還有一個康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皇封就廣泛地傳開了。
康百萬庄園臨街建樓房,靠崖築窯洞,四周修寨牆,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風格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

G. 求黃山宏村歷史背景、人文、藝術、風俗詳解

宏村[1],古取宏廣發達之意,稱為弘村,位於安徽省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距今約有900年的歷史。

宏村最早稱為「弘村」,據《汪氏族譜》記載,當時因「擴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間更為宏村。

整個村落佔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稱。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紹興 宏村導游圖友敏年間,古宏村人為防火灌田,獨運匠心開仿生學之先河,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圍繞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九曲十彎的水圳是「牛腸」,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腸」兩旁民居為「牛身」。

湖光山色與層樓疊院和諧共處,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敗中涵交相輝映,是宏村區別於其他民居建築布局的特色,成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一大奇跡。

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麗堂皇,被譽 為「民間故宮」。

著名景點還有:南湖風光、南湖書院、月沼春曉、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大樹、雷崗夕照、樹人堂、明代祠堂樂敘堂等。

村周有聞名遐邇的雉山木雕樓、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萬村明祠「愛敬堂」等景觀。

宏村,經過前代人的辛勤勞作和後代人合理保護,現已得到世人的公認。

我們將繼續努力保護這份珍貴的遺產,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宏村的旅遊資源,讓更多的人了解宏村,了解古徽州文化深刻的內涵。

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好枯枝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型結構布局,更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

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

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匯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

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鵒稱牛肚。

接著,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

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

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

從整個外觀上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譽。

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

閑庭興步其間,悠然之情濃烈得讓人心醉。

[編輯本段]【建築特色】 宏村的建築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建築組群比較完整。

各類建築都注重雕飾,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布局。

住宅多為二進院落,有些人家還將圳水引入宅內,形成水院,開辟了魚池。

比較典型的建築有南湖書院、樂敘堂、承志堂、德義堂、松鶴堂、碧園等。

南湖書院位於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興建的六座私塾,稱「倚湖六院」,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合並重建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書院」。

重建後的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和祗園等六部分組成,粉牆黛瓦,碧水藍天,環境十分優雅。

樂敘堂是汪氏的宗祠,位於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現存唯一的明代建築,木雕雕飾非常精美。

承志堂建於清末咸豐五年(1855年),是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

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築群,佔地約2100平方米,內部有房屋60餘間,圍繞著九個天井分別布置。

正廳和後廳均為三間迴廊式建築,兩側是家塾廳和魚塘廳,後院是一座花園。

院落內還設有供吸食鴉片煙的「吞雲軒」和供打麻將的「排山閣」等。

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額枋間均有雕刻,造型富麗,工藝精湛,題材有「漁樵耕讀」、「三國演義戲文」、「百子鬧元宵」、「郭子儀拜壽」、「唐肅宗宴客圖」等。

宏村周圍為青山綠水環抱,環境秀麗宜人,電影《卧虎藏龍》曾在此拍攝。

西遞、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戶,數百幢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靜靜佇立。

高大奇偉的馬頭牆有驕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竅飛揚的韻致;灰白的屋壁被時間塗劃出斑駁的線條,更有了凝重、沉靜的效果;還有宗族祠堂、書院、牌坊和宗譜。

走進民居,美輪美奐的磚雕、石雕、木雕裝飾入眼皆是,門罩、天井、花園、漏窗、房梁、屏風、傢具,都在無聲地展示著精心的設計與精美的手藝。

西遞、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現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為世所罕見。

[編輯本段]【歷史】宏村始建於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為汪姓聚居之地。

村中數百幢古民居鱗次櫛比,其間的「承志堂」是黟縣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廳橫梁、斗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工藝精細、層次繁復、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稱徽派「四雕」藝術中的木雕精品。

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

數百戶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氣度恢宏、西朴寬敞的東賢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盪漾的南湖,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雷崗上參天古木和探過民居庭院牆頭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93歲翰林侍講梁同書親題「以文家塾」匾額的南湖書院等等,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了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

至清代宏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至今仍為宏村鎮人民 *** 所在地。

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村內,以正街為中心,層樓疊院,街巷婉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鋪成。

兩旁民居大多二進單元,前有庭院,辟有魚池、花園,池邊多設有欄桿,「牛腸」水滋潤得游魚肥壯,花木濃香馥郁。

馬頭牆層層跌落,額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態各異,形象生動。

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書院,建築頗為壯觀。

據說民國初期的國務總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曾在這里讀過書。

現為南湖中心小學校址。

1999年,國家建設部、文物管理局等有關單位組成專家評委會對宏村進行實地考察,全面通過了《宏村保護與發展規劃》。

宏村已於2000年11月30日在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正式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又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2003年3月加入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 2003年7月,被正式評為國家級4A景區,2003年12月被評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國家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

宏村景區多次出色地完成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的接待,並於2001年5月20日成功地接待了原 *** 中央江總書記。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宏村,也迎來了世界各地的友人,尤其是影視藝術界的朋友。

除了《卧虎藏龍》和《蘇乞兒》之類的經典古裝動作片,這里也拍攝了大量的其他優秀影片和電視劇。

著名的學生畫家段冰潔,攝影名家達達R也於2008年趕到這里寫生采風,並滿載而歸。

雖然著名的未來導演、E動漫名譽主席駱巍因故沒能到達宏村,但是他向媒體表示今後有時間一定會來參觀訪問。

一襲煙雨罩江南,兩袖清風論古今。

宏村,挾著他的祝願也必將以它卓越的風姿迎來更多的朋友。

宏村,經過前代人的辛勤勞作和後代人合理保護,現已得到世人的公認。

我們將繼續努力保護這份珍貴的遺產,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宏村的旅遊資源,讓更多的人了解宏村,了解古徽州文化深刻的內涵。

[編輯本段]【宏村風水】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擴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為「牛胃」;然後,在村西吉陽河上橫築一座石壩,用石塊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寬400餘米長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莊,南轉東出,繞著一幢幢古老的樓舍,並貫穿「牛胃」,這就是「牛腸」。

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園之用。

「牛腸」兩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種著花木果樹的庭院和磚石雕鏤的漏窗矮牆,曲折通幽的水榭長廊,小巧玲瓏的盆景假山。

彎彎曲曲「牛腸」,穿庭入院,長年流水不腐。

然後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橋,作為「牛腳」。

從而形成「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的牛形村落。

後來的風水先生認為,從風水學角度來看,月塘作為「內陽水」,還需與一「外陽水」相合,村莊才能真正發達。

明朝萬曆年間,又將村南百畝良田開掘成南湖,作為另一個「牛胃」,歷時130餘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設計與建造告成。

「牛形村落」科學的水系設計,為宏村解決了消防用水,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妨溪路連,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編輯本段]【宏村水系】《桃花源記》完成於1958年後,香港攝影師陳復禮帶著照相機來到黟縣。

他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這樣一些景象,回去後發表在《旅行家》雜志上。

[編輯本段]【南湖】南湖位於宏村南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末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

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干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像臨鏡梳妝的少女,把秀發灑向湖面水中。

湖面綠荷搖曳,鴨群戲水,另有一番景緻。

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

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畫橋"可東西劃舟,情趣無窮。

清嘉慶甲戊年秋,浙江錢塘(今杭州)名士吳錫麟游南湖後,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跡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黃山腳下小西湖"之稱。

古今許多詩人畫家游南湖後作了不少詩篇、畫圖。

"無邊細雨濕春泥,隔霧時聞小鳥啼;楊柳含顰桃帶笑,一邊吟過畫橋西"。

隨著詩篇的偉頌,更增添了南湖風光情景交融的氛圍。

[編輯本段]【月沼】月沼,老百姓稱月塘,就是所謂"牛小肚"。

月沼,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當時宏村出了個汪思齊,他發現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齊,三次聘請海陽縣(今休寧)的風水先生何可達,並族內高輩能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訂擴大宏村基址及進行村落全面規劃牛形水系藍圖,引西溪水繞村屋,其牛腸水圳九曲十彎,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月沼池塘,以蓄條內陽水,供防火、飲用等。

後裔汪昇平等人投資萬余金。

繼續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這就是月塘,月塘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嘻戲。

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風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發地聚會期間。

塘中鵝舞紅掌,鴨戲清波,空中炊煙氤氳,徽風柔波。

這不正是一幅美麗的皖南民俗畫圖嗎?所以有人稱這是"中國畫里的鄉村"。

[編輯本段]【承志堂】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

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佔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

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門窗六十個。

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

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

另有保鏢房、男、女傭人房。

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廳是整幢房子中最精華的部分,大門後面聳立著一幅威儀的中門,據說,汪定貴在經商發財之後曾捐了個「五品同知「的官銜,有了這個榮譽之後,汪定貴便覺得自己已跳出了原屬的那個階層,於是便增設了一道具有官家威嚴的中門(中門又稱儀門,原為官署而設),一般只有在重大喜慶日子或達官貴人光臨時才大開中門以示歡迎,而普通客人只能從中門兩側的邊門入內。

儀門的兩個側門上方都別出心裁地雕了一個「商」字形圖案(又似倒掛的元寶,意為財源滾滾的意思),汪定貴雖然經商發了財,而且捐了官,但經商在古代仍是一種劃分在九流之外的賤業,這使得主人心裡忿忿不平,於是想出此策,意思是說從邊門出入的人,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到我家來,都要從我「商人」的腳下過,此舉或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罷了。

但在中門的上方,主人是不敢打任何主意的,而是高掛一個「福」字,因為在他看來,為官的畢竟要比經商的地位高,這就是為什麼眾多徽商在發財之後,仍不惜花費重金捐官的原因。

在中門「福」字的上方,鑲有一幅木雕「百子鬧元宵」圖,圖上雕刻著100個小男孩過元宵鬧花燈時的情景,有劃旱船的、舞龍燈的,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傳統觀念的生動寫照,「百子鬧元宵」圖兩邊的「商」字斗拱上則分別雕有四齣《三國演義》的戲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財神,「南、北」財神的上方是閣樓護板,在此,汪定貴設計了「漁、樵、耕、讀」四根木雕立柱,分別代表了古代的四種職業。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價值】宏 宏村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90—1194年),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綿延至今已有800餘年。

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經常雲蒸霞蔚,有時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因此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古宏村人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

引清泉為「牛腸」,經村流入被稱為「牛胃」的月塘後,經過濾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

人們還在繞村的河溪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

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古樸典雅,意趣橫生。

「承志堂」富麗堂皇,精雕細刻,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書院的亭台樓閣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深具傳統徽派建築風格;敬修堂、東賢堂、三立堂、敘仁堂,或氣度恢弘,或朴實端莊,再加上村中的參天古木、民居牆頭的青藤老樹,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了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 [編輯本段]【門票價格】旺季80元(含導游),淡季65元。

如果在景區內住宿,還可以再打折扣。

[編輯本段]【交通概況】在黟縣乘坐開往宏村的公交車,2元/人,15分鍾即可到達。

從湯口到宏村的交通也是很方便的 乘車路線:在黃山風景區南大門有班車直達到宏村,上午7:20 9:40 下午1:20 3:40分,每天有四班班車,其中9:40和3:40是到黟縣,到達黟縣後再轉乘2元公交(黟縣-宏村)就可以到達宏村了,湯口到宏村在直達車的車票是13一人,車程約40分鍾;湯口口到黟縣的班車車票是15元/人.車程約 1小時20分鍾。

屯溪火車站到宏村沒有直達的班車,可以先從汽車站坐2、8、9、10路公交,或者打的(打表在7塊多錢/車)到汽車站,再從站內坐「屯溪--黟縣--宏村」的班車到宏村,整個車程在1個半小時左右,不包括你等車的時間,宏村夏天的景色還是非常不錯的,翠綠田野和徽州特有黑白鄉間的馬頭牆相襯映。

自駕車:從黃山風景區南大門出發,,沿S103,一直向黃山市方向開,約15分鍾左右到達一個中國石化加油站,這時你會看到一個路標到宏村向右轉,進入宏儒公路,20分鍾後到達宏村景區停車站。

H. 宏村在哪裡

宏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北部。

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地處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8′,北緯30°11′,村域面積19.11公頃。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卧山前溪邊的青牛。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民居為牛軀,水圳為牛腸,月沼為牛胃橡或,南湖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橋梁作為牛腿。宏村三面環山,布局基本上保纖敏持坐北朝南狀,基址處於山水環抱的中央。

宏村的特點

宏村的古建築為徽式建築,粉牆青瓦梁豎伍分列規整,檐角起墊飛翹,整個村落選址、布局和建築形態,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體輪廓與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和諧統一。

宏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主要景點有:月沼、南湖、南湖書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樹、樹人堂、明代祠堂、樂敘堂等。

閱讀全文

與宏村選址考慮了哪些地理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