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考地理喀斯特地貌怎麼形成

高考地理喀斯特地貌怎麼形成

發布時間:2023-04-27 19:15:03

❶ 喀斯特地貌是什麼原因形成的

我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面積有100多萬平方千米,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面積最大,西藏和北方地區也有分布。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什麼?來一起看看吧。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特點及分類

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銀慧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按出露條件,喀斯特地貌可劃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這三種。

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五種。

按岩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四種。

桂林喀斯特地貌

我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廣西桂林、陽朔一帶。桂林位於一個巨大的褶皺盆地中,這一地區石灰岩厚度大、質地純、降水豐沛,灕江穿盆地而過,流水對石灰岩的溶蝕作用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岩溶地貌景觀。衡手

在溶蝕的初級階段,流水在岩石的頂部只溶蝕形成淺淺的溝槽,凸起的部分稱為石芽,隨著溶蝕的加深,山峰逐漸顯見。當山峰之間的溝谷被溶蝕到1/3~1/2,峰與峰下半部相連時,被稱為峰叢;當山谷被溶蝕到底時,就成為典型的峰林;隨著流水繼續溶蝕,山峰之間有了距離, 這就是孤峰了,屬於溶蝕的後期階段。

當地殼抬升,地下水位下降時,流水侵蝕就會形成寬廣的溶洞,如桂林蘆笛岩、湖南索溪峪黃龍洞咐搏嫌、福建寧化天鵝洞,洞穴里還會有形態多樣的洞穴沉積形態——鍾乳石、石筍、石柱等。

在溶岩地區,地表河流流經洞穴發育的地區,水流通過垂直洞口進入地下,就形成落水洞,地表河流也可能因此而斷流。

不是有石灰岩的地方都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樣的地形地貌,而是需要有大面積、大厚度、質地純凈的石灰岩,還要求有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才有可能發育成如此完美的地貌,形成那樣美麗的自然風光。

我國亞熱帶地區岩溶地貌發育的還有四川興文石海、重慶武隆、 黔江小南海等地。長江三峽一帶也是石灰岩地區,三峽也是因石灰岩而成。在瞿塘峽以上,長江穿行在質地較軟的砂頁岩間,到了夔門,進入了質地比較堅硬的石灰岩地區,流水通過石灰岩的裂隙切入,河道驟然縮窄,形成岩壁陡直幽深的峽谷,造就了天下雄奇的夔門。

在長江三峽一帶,不僅幹流是穿行在石灰岩峽谷之中,許多支流也穿行在石灰岩的峽谷中,如大寧河、香溪、九畹溪等。

喀斯特不僅有獨特的山地形態,還有著形態各異的地下結構一天坑、溶洞及地下暗河。

石灰岩多裂隙,可滲水,又易溶於水,但容水量有限,當流水滲A- 石達到飽和時,地下水就開始水平流動,這就是地下水位。流水會沿j 岩層的水平層理溶蝕,形成洞穴,如果水位變化不大,洞穴逐漸擴大,就形成地下暗河。我國許多著名的地下洞穴暗河都屬於此,如廣西桂林, 星岩(古稱棲霞洞)、廣東肇慶七星岩、江蘇宜興善卷洞、江西彭澤龍宮洞等。

相關 文章 :

1. 必備地理知識: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區別

2. 重要地理規律地形地質、地域分異

3.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4. 2019年高考必記的100個地理高頻考點

5. 中國重要的地理概況

❷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我國華南為熱帶氣候鎮鋒,峰林開始發育;華北則為亞熱帶氣候,至今在晉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嶺地區還遺留有緩丘一窪地地貌。但當時長江南北卻為荒漠地帶,是喀斯特發育很弱的地區。新第三紀時,中國季風氣候形成,奠定了現今喀斯特地帶性的基礎。

華南保持了濕熱氣候,華中變得濕潤,喀斯特發育轉向強烈。尤其是第四紀以來,地殼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隨之迅速發育,類型復雜多樣。隨冰期與間冰期的交替,氣候帶頻繁變動,但在交替變動中氣候帶有逐步南移的特點,華南熱帶峰林的北界達南嶺、苗嶺一線。

我國喀斯特地貌地區

我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面積有100多萬平方千米,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面積最大,西藏和北方地區也有分布。廣西和廣東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喀斯特,貴州、雲南和西藏為高山和高原喀斯特。

桂林喀斯特地貌

我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廣西桂林、陽朔一帶。桂林位於一個巨大的褶皺盆地中,這一地區石灰岩厚度大、質地純、降水豐沛,灕江穿盆地而過,流水對石灰岩的溶蝕作用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岩溶地貌景觀。

高原喀斯特地貌

隨著海拔升高,氣候變得寒冷,石灰岩岩溶地貌會呈現不同的特徵。雲南路南石林是目前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石灰岩石林。

雲南路南石林

石林以岩溶峰叢地貌景觀為主。這里有厚層的石灰岩,在地殼運動的抬升過程中,多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進行溶蝕,最後形成了組合類型多樣的石林地貌景觀。最早一期石林形成於2億5干多萬年前的早二疊世晚期,而最新一期還正在形成中。其間經歷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積的覆蓋以及多蘆旅瞎次的抬升剝蝕。

我國北方石灰岩地貌

我國北方也有大面積石灰岩,由於水少,水質呈偏鹼性,難以形成南方那樣的清秀地貌,北方石灰岩山地稜角突出,洞穴沉積也另有風采。在有河流的地區,石灰岩岩溶地陪空貌多呈峽谷,谷底寬闊而平坦,崖壁高而陡峻,如北京、河北一帶的拒馬河上游、北京白河上游的龍慶峽、山東棗庄的熊耳山等。

❸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沉積岩曾經受到過擠壓力形成了褶皺;後經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蝕作用,初期形成峰叢,由於石灰岩容易受流水的溶蝕作業,被侵蝕明顯,隨著侵蝕作用的不斷進行,峰叢被溶蝕成為峰林,隨著溶蝕作用的持續,形成孤峰或平地。

機制原理

❹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什麼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英語: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喀斯特(Kar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岩高原的名稱,當地稱謂,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賀指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我國雲貴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

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戚春理現象。

喀斯特地貌分類

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米深後形成高拍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里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按出露條件,喀斯特地貌可劃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這三種。

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五種。

按岩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四種。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

1、成因原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2、形成條件

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岩、硫酸鹽岩和鹵化鹽岩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

喀斯特景觀。從溶解度上看,鹵化鹽岩>硫酸鹽岩>碳酸鹽岩;由於碳酸鹽岩種類較多,其各類岩石溶解度隨著難溶性雜質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白雲岩>泥灰岩。從岩石結構分析,結晶質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❺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地名,當地稱為Kras,意為岩石 *** 的地方。喀斯特研究在理論和生產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喀斯特地區有許多不利於生產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預防,也有大量有利於生產的因素可以開發利用。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有醫療價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喀斯特地區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條件:相關資料表明喀斯特地貌有三個必不可少的發育條件:

a、地表附近有節理發育的緻密石灰岩;

b、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

c、地下水循環通暢。

石灰岩是一種比較堅硬的岩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這種岩石對於機械侵蝕和物理風化的抵抗力較強,但卻容易被含有酸性的水所溶解,因為酸性溶液可以和石灰岩發生化學作用,使岩石受到溶蝕。如果我們把鹽酸滴到石灰石上,立即會有許多白色泡沫不斷冒出,好像沸騰一樣。待一會兒。用水沖去泡沫,石灰石上便留下了明顯的溶痕。用化學式表示: CaCO3+CO2+H2O=Ca(HCO3)2,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廣西桂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 10分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Kra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為,意為岩石 *** 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睜磨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地名,當地稱為Kras,意為岩石裸奔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區.[1]

可溶性岩石有3類:1.碳酸鹽類岩石(石灰岩、白雲岩、泥灰岩等).2.硫酸鹽類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3.鹵鹽類岩石(鉀、鈉、鎂鹽岩石等),總面積佔地球總面積的10%.從熱帶到寒帶、由大陸到海島都有喀斯特地貌發育.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巖出露地區,面積約91萬~13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雲南和四川青海(即雲貴高原)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 *** 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

按出露條件,喀斯特地貌可劃分為: *** 型喀斯特、覆蓋型喀並早顫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按巖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此外,還有按海拔高度、發育程度、水文特徵、形成時期等不同的劃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產生形態上類似喀斯特的現象,統稱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黃土和粘土喀斯特、熱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區的熔岩喀斯特等.它們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構成,在本質上不同於喀斯特.

按發育演化,喀斯特地貌可分出以下6種:

1、地表水沿灰巖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巖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米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絕敗下河等被擡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里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擡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溶岩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成因原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形成條件:

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鹵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

喀斯特景觀。從溶解度上看,鹵化鹽巖>硫酸鹽巖> 碳酸鹽巖;由於碳酸鹽巖種類較多,其各類岩石溶解度隨著難溶性雜質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雲岩> 泥灰岩。從岩石結構分析,結晶質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巖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流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強,岩溶作用越顯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強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發育越完整,並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環網。

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蝕作用

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流動、有機物在水中的腐蝕和礦物風化。因為溫度,氣壓,生物,土壤等許多自然條件制約著反應的進行,並且這些反應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應向右進行,就有利於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進行比較容易,反之則不利於岩溶作用。

2.流水的流動作用

流動的水溶蝕性更強烈一些,這是為什麼?因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時的補充,水的溶蝕作用才能順利進行,水的溶蝕能力才得以鞏固加強。同時,流動的水帶動河底砂礫對岩石進行機械侵蝕,這樣更有利於岩溶作用的深入。

氣候影響:

比如我國西南地區氣候溼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並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續進行。
喀斯特地貌形成條件
主要是流水侵蝕 科斯特地貌 的山體 有多種岩石混合而成 其中一部分巖禒質地堅硬不容易被流水腐蝕,另一部分比較鬆散容易被腐蝕(主要是碳酸鹽 如碳酸鈣)這樣時間久了 鬆散的岩石被腐蝕掉 剩下的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什麼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溶岩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成因原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碳酸鈣+二氧化碳+水→碳酸氫鈣---CaCO3+CO2+H2O=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2007年6月27日,正在此間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經過審議,同意將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捆綁」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形成原理】

促使喀斯特發育的條件是:

1、地表附近有節理發育的緻密石灰岩;

2、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環通暢。

石灰岩(碳酸鈣)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發生溶解,而這種水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縫滲透到石灰岩中,將石灰岩溶解並帶走。由於地表物質也被流水帶走,還沒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節理發育的垂直裂縫逐漸加寬、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當雨水沿地下裂縫流動時,就不斷使裂縫加寬加深,直到終於形成洞穴系統或地下河道。

狹窄的垂直縱向豎井與這些河道聯通,使地表水得已順暢地經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數都是喀斯特區。我們在照片中常見到的巖溝、天生橋、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區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夠大且頂部接近地表面,則洞頂會發生坍塌。這樣就會產生名叫落水洞的窪地。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種最有代表性的特徵,常常合並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稱「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並由石灰岩中不溶殘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蓋。

有些地區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來的物質形成可以耕種的土壤。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區,所有降水都完全滲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區連生活用水都難以找到。另一些地方,地表則可能會出現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過地表面,然後再次消失於地底下。
我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促使喀斯特發育的條件是:

1、地表附近有節理發育的緻密石灰岩;

2、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環通暢.

❻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什麼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石灰岩地區被地下水長期溶蠢孫碰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凱雀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帶談逐步擴大。
地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且漫長的過程,用年代無法全部涵蓋其形成過程,反正自現在人類有史以來就已經是卡斯特地貌了,所以應該是大陸版塊形成以後逐步形成的,估計在地球第四紀冰期,上萬年之前了。

❼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什麼

喀斯特就是岩溶,很多人對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很好奇,今天就為各位分析一下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什麼導致的。

1、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於岩石的可溶性。這種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

2、 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的石灰質含量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高叢陸因此其被溶解分割後的形狀也不同,於是便形成了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喀斯特地貌。

3、 氣候對喀斯特地貌的影響也較為明顯。如我國西南部地區氣候濕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因此岩溶作用才能延續進行。

4、 當流水徹底溶蝕山與山戚頃之間的基座。峰叢就會演變為散落的峰林。貴州興義市的萬峰林,以萬座奇美的山巒組成了中國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

5、 並且根據峰林的形態。分為列陣峰林、寶劍峰林、群龍峰林、羅漢峰林、疊帽峰林等五鄭粗大類型,景觀各異。明代徐霞客游歷至此時,不由贊嘆:「叢立之峰,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奇勝。"

以上的就是關於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什麼的內容介紹了。

❽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成因

地貌的成因主要由內力和悉猛叢外力作用共同形成:

(一)內力作用:

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將地表岩石圈變得凹凸知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風力作用

風力作用分為兩種:風力堆積作用,通過風力搬運一些碎石砂礫然後堆積在一些地區就形成了風力堆積地貌,比如沙丘等。

❾ 喀斯特地貌形成條件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條件需要大量的碳酸鹽岩、硫酸鹽岩和鹵化鹽岩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

資料拓展: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裡有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詞即為岩溶地貌的代稱。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大此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記》中的記述最為詳盡。

❿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什麼

不容易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渣掘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以斯洛維尼亞的喀斯特高原命名,我國亦稱之為岩溶地貌,為我國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兩大類,地表有石芽與溶溝,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蝕窪地,喀斯特盆地與喀斯特平原,峰叢、峰林與孤峰;地下有溶洞與地下河,暗湖。

碳酸鹽類岩石包括石灰岩、白雲岩和泥灰岩等;硫酸鹽類岩石如石膏、硬石膏;鹵化物鹽類如岩鹽與鉀鹽,均屬於可溶性鹽類。按溶解度排序,鹵化物鹽類最大,硫酸鹽居中,碳酸鹽類最小,但喀斯特地貌卻主要發育在碳酸鹽類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區,這與其分布極廣且長露出地表有關。

石灰岩的礦物成分主要為方解石,泥灰岩兼有大量不溶解黏土,白雲岩則以白雲石為主。按溶解度從大到小排序為:石灰岩、白雲岩、泥灰岩。因此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尤其是節理發育、層厚、質純和位於區域性斷裂帶的石灰岩,喀斯特作用最強。


喀斯特地貌因其具有多種多樣的造型地貌,美學價值較高,許多喀斯特景觀地被開發成旅遊景點。

喀斯特溶洞是屏蔽放射性輻射的安全場所。

眾多古老動植物的避難所。又喀斯特地貌區地貌復雜,生境多樣,因此長期以來地區人類對環境的干擾較小,得以物種遺存完好。

此外,喀斯特地貌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埋藏著大量的古生物和古人類化石,或成為儲存鋁土礦、砂礦及油氣的良好場所,因此喀斯特地貌具有重大的科研意義與生產價值 。

閱讀全文

與高考地理喀斯特地貌怎麼形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