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開展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如何開展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發布時間:2023-04-29 05:36:02

㈠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構建高效課堂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時間的80%都是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度過的,因此,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
如何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我們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
我認為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初中地理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它要求學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表達能力。在地理課上,要耐心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導、講解。學生如果一時犯錯,不要激動,給予其犯錯的機會,然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改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地理當中慢慢成長。
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加快,學生對平等的渴望遠遠甚於其它群體或組織,老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做學生可以信賴的朋友。作為學生,理解老師,尊重老師,要

虛心的學,取老師之長補己之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處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相信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率的。
二、協調學生關系,發展和諧課堂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於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地理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假如這種「不和諧」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將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同學積極地互助學習,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像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興趣貫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貫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怎麼做呢?
(1)靈活的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以地理課為例,課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使「課伊始,趣味生」;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範、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課的反饋階段:可用向他挑戰、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多樣的教學手段。
地理課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圖,我也經常和同學們說:「學會了看圖,你就學會了地理。」抽象的地圖,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猶如一道鴻溝,而長時間的讀圖,也會產生審圖疲勞。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轉、自轉;用橡皮泥或泥土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態示意圖;動手繪制七大洲的輪廓圖並剪下自己動手拼圖;充當天氣預報員,預報天氣;通過辯論,了解人口增長過快或出現負增長帶來的利與弊,從而認識看待事物需看到它的兩面性,這些都遠比讓學生對著那一張張呆板的平面圖來得形象、生動、有趣。
(3)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圖上的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發現學生總是把「東、西」說成「右、左」,把「南、北」說成「下、上」。有一次當學生說:「北京在益陽的上面,廣州在益陽的下面」時,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後回來跟同學們說:「老師剛才出去看了一下,發現我們這跟其他地方一樣,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鬨堂大笑。當下次再有學生說上面和下面時,全班竟然一起說: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這樣一來二去,終於使學生領悟到:上下左右與東西南北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4)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或閱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松。
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地理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就必須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地理課程這三個因素協調相處,使之和諧。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㈡ 如何在高中開展地理高效課堂的畢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教學質量再也不能靠擠時間、擰學生、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來提高了。新課程不再以知識體系為核心,而是以學生的認知為核心。新課堂教學應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樣,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改進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質課堂。那麼如何才能打造高效、優質的課堂呢?
一、從教師而言
(一)改變教學方式。
以前的地理課教學,教師在課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畫、背,純粹是灌輸式教學,課堂無滋無味,死氣沉沉。地理是一門常識課,應根據內容的需要適當選取自學式、引導點撥式、動手動腦操作式、學案導學式等方法進行教學。我平時用學案式較多。學案不同於教案,教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於教師講什麼和怎麼講,而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於開啟學生智慧,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學生知識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後者重在學;前者以教師為中心,後者以學生為中心;前者強調「給予」,後者強調「拿來」;前者側重「學會」,後者側重「會學」;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諄諄教誨,誨人不倦」,後者追求的目標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二者雖密切相連,最終目標一致,但在課堂角色、教育觀念、課堂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用學案進行教學時,我努力做到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課本讓學生自主閱讀,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讓學生概括。學生根據「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將學習成果在課堂上與教師探討,與同學交流,實現一種「探索,質疑,學習,應用」的這種層層推進。學案導學使學生自學目標步驟清晰,可避免學習的盲目性,他們可以根據「學案」,初步理清教材內容,記錄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二)熟練運用教具使課堂生機盎然。
地球儀、地圖等教具地理課必不可少,而新教具多媒體、展台的應用更能把課堂容量增大,同時使一些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再現,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知識的探索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製作合理化、便於操作的實用的多媒體課件,並適時引用,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強勁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高效課堂的生成。如:我在講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時,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我分別將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8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的區域依次進行閃爍,展示在學生面前,並將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加粗依次閃爍,等降水量線經過的主要地名依次閃現。而後我在課件中畫出一條帶箭頭的線,此線從沿海指向內陸。有的教師讓學生沿箭頭所指方向觀察降水的分布,學生們很快就說出了我國降水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規律。直觀、形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從教學而言
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思維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認為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思維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
學生盲目的學習,效率必然很低,學生知道學習的目標,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調節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好方法。每一節課教師要展示本節的學習目標,學生根據展示的學習目標,進行自學,研讀教材和地圖,尋求問題的答案。自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繼續尋求答案,仍然無法解決的,做好標記,教師巡視過程中提交,個性問題及時分析解答,共性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後分析講解。這樣堅持一貫,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教材的可讀性,增強自學的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受益一生。
(二)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創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
在利用學習小組學習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是:一是分好學習小組。在分學習小組時,要把學生按學習狀況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組,還應指定一個組織能力強,責任心強,學習較好的學生任組長。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讓學生無目的無頭緒地亂哄哄,必須使學生說有內容,議有目標,查有依據。此外,還要注意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小組活動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在活動中,教師要進行抽查,個別輔導等。
小組合作學習,既能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中,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積極思考,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積極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用激情影響學生,使學生課上處於主動學習的狀態。
「激情」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的表情、聲音和情緒等。這些因素將直接給學生以知覺刺激,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產生直接影響。它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高漲的學習熱情,能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能讓學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學習活動進入高效的快車道;相反,也會使學生情緒低落,學習被動,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或開小差,學習效率低下,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也根本談不上有效的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過程,同時也是師生和生生情感交流與合作的平台。這種交流只有使參與者精力充沛、擁有較高的興趣,才能使參與者產生不竭的動力,才能使交流合作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們在上課前只要稍加註意,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以飽滿的熱情走進教室,滿臉笑容走向講台,以積極向上的情緒感染學生,帶給學生陽光一樣的感覺。調整自己的講話的語氣,配合富有吸引力的肢體語言,將為課堂學習和交流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
(四)恰當運用激勵性評價,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就地理學科來說,很多學生存在不夠重視、厭學等現象,所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恰當運用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尋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學習更能深化、深入。
運用激勵性評價必須客觀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也才有益於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漫不經心地表揚或者沒有價值的表揚則往往被學生忽略或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無論過程、方法還是探究成果都要給予客觀的評價,做得好的及時肯定表揚;做得不好的及時指出,鼓勵他及時改進,並明確努力的方向,這樣使每一位學生都感覺自己在不斷前進,都有希望,學習的興趣才可能持久。
總之,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生命價值更主要地體現在課堂上,就讓我們抱著吸納革新的態度,將課堂改革真正落到實處,使課堂教學出現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場面,打造出更高效、優質的課堂。

㈢ 【淺談新課標下如何營造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高中地理難嗎

課堂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新課程改革的成敗。為了使地理課堂教學具有鮮明的地理學科特色,保證地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應盡快提高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地理課堂教學高效。這里淺談一下自己的拙見。
一、教師要重新審視教材的功能
傳統的教材觀是一種將教材神聖化、強調教師對其絕對服從的教材觀,它割斷了課程與豐富的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限制了學校的課堂生活空間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空間,限制了教師的創造性及其教學的個性化,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師乃至所有書本的盲目崇拜,扼殺了其自主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也使教師無法在教學中找到其生命的價值和工作的樂趣。
新的教材觀已從基礎知識的傳授轉移到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來,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使課堂教學社會化、開放化,並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二、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自主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課堂上要注意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各個學習小組明確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作用。讓學生根據目標滾坦衡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同學們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歷體驗、感知、探索、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動手活動和思維活動,啟發和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自主學習過程的基本程序是:設置情境→激發動機→組織教學→應用新知→檢測評價→鞏固練習→拓展與遷移。其基本要求是:學生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的動機是自我驅動的;學習的內容是自我選擇的;學習的策略是自我調節的;學習的時間是自我安排的。此外,學生也能夠主動地營造有利的學習條件,能夠對學習結果作出較為准確大做的自我判斷和評價。
在學校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實施自主學習時教師應做到:①創建積極良好的課堂環境;②使學生認同學習目標;③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包括學習內容選擇權、學習時間支配權;④多種學習方法的靈活運用;⑤學生參與學習結果評價,並優化學習方法;⑥讓學生參與課堂管理。
在地理教學中,合作學習一般是通過學生小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領是:提出學習課題→形成學習小組→分解學習任務→團結互助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小組學習成果→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評價。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因此需要教師轉變角色,由「教」變「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因時、因地、因人、因學習內容而異,教師應根據學校和自身的條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嘗試和探索小組合作學習。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
首先,自主學習不同於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於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高中地理中有關地理規律的內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分布規律,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日變化、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規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海水溫度和鹽度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陸地自然帶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地質演變規律,城市演變規律等。如果能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分布、時間分布或演變方面的規律提煉,則有助於學生歸納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其次,學生要善於對習題進行歸類分析,細心揣摩答題思路,精心總結解題規律,認真解剖思維障礙,從而能夠得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從中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超越。
例如,日照圖圖形變化多,情境變化大,知識范圍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其實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方法提煉和實際應用,則解讀日照圖也是不難的。因此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對能力立意型習題的解答和反思,讓學生思考和討論:自己所用的解題方法是否科學;與信扒其他同學的解法對比,誰的解法更靈活、更有創意,哪種解法更具有簡潔性和技巧性;如果習題的情境和解題條件變了,應該如何進行解答;日照圖的判讀是否有規律可循等。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後歸納出利用日照圖解題時應該抓住的規律。
總之,新課程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應當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並結合自身條件,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方式,力求在有創意的新課導入,活學活用教材,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以及巧妙的課堂收尾的 教學設計 中,努力營造一個始終充滿生機活力、富有激情的地理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課堂變得精彩紛呈,同時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成功感、滿足感及地理學的美感,從而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地理,人人都獲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作者單位:陝西省周至縣第三中學)

㈣ 如何讓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課堂教學過程是高中地理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高中生實際情況,運用專用教育教學知識和手段,調動高中生學習積極性,引導高中生發揮主體作用,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良好的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創造和表現形式。其中教師就是掌握這門藝術的藝術家,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課堂教學實際效果和藝術性發揮。優秀的高中地理教師使地理課堂充滿生機,帶給高中生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考驗著教師處理知識和課堂應變能力。考驗著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和實現高中生知識學習和能力成長的程度。高中地理教師作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實施者,直接決定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特別是處於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教師更應該主動參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培訓,積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理念中與教學目標要求不一致的內容,積極實踐新的課程標准。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教學作用,促進高中生主體地位體現,以興趣為手段,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讓高中生學會自主探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此,我們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調整,以適應新課程教學改革對教育教學和教師的要求。那麼,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呢?下面我結合多年來高中地理教學實際經驗,談談這方面的認識。
一、開展興趣教學,提高高中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新課程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中生的學習有好惡之分,對於高中生來說,年齡特點決定了高中生學習知識時出於自己的喜好表現出對不同學科的學習積極性有所差異。高中生對自己喜歡的課堂表現出學習興趣,對自己不喜歡的課程表現出消極和討厭情緒,甚至嚴重影響高中生的學習成績。究其原因,高中生對不同學科表現出不同的學習積極性,主要是由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決定的。所以,教師要想提高高中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就要想辦法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要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開展興趣教學。興趣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把培養和激發高中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作為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每節課教育教學目標的設定首要就是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其他知識和能力培養目標作為次要目標對待。這就要求教師發揮藝術表現力,結合教學內容和高中生實際情況,採用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讓高中生感到學習地理新奇而有趣。從而產生想要進一步學習的沖動,激發高中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有效提高高中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二、創設高中地理教學情境,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讓人產生愉快的學習感受,激發大腦活力,提高思考效率,使學生產生較為持久而穩定的興趣。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高中生思考,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和動力。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和高中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對教學知識進行重新包裝,讓地理知識在高中生熟悉又感興趣的情境中體現出來,發揮高中生的想像力,引發思考,從而產生一探究竟的沖動。教學實踐證明,教師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貼近高中生生活的教學情境有效引起高中生的思考。高中生面對新問題和已有知識之間的矛盾,必然會想要學習新知識,以解開心中疑問,進而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發揮高中生的主體作用,引導高中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注重發揮高中生的主體作用,引導高中生自主學習。因為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絕對權威,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地位不容撼動。於是,教師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不讓高中生質疑,高中生有不同意見和建議,也不會被教師重視,因為教師的答案才是標准答案。高中生在傳統課堂上處於被動接受地位,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單方面傳授的知識,沒有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即使偶爾提出也會讓教師以各種理由搪塞而最終不了了之,這就導致高中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和高中生之間只是單向的教學傳授,缺乏教學交流,課堂教學陷入低效的尷尬地步。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教師發揮高中生的主體作用,引導高中生自主學習。教師才是課堂的主導,高中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把課堂主動權還給高中生,教師的教學要圍繞高中生展開。重視高中生的質疑和疑問,對高中生的質疑和疑問做出回應,並且鼓勵高中生質疑,加強教師和高中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樣才能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高中生自主意識覺醒,引導高中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總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與高中生進行無話不談的交流,主動親近高中生,拉近與高中生的距離,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增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㈤ 淺談如何構建地理高效課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地理課

高效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構建的課堂。著名教育家斯卡納金曾說過:「如果孩子沒有學習願望的話,我們的一切想法、方案、沒想都將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可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重視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我們要努力縮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地理課。因此,我們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意識佔領學生的大腦。如每學期開始,我都對學生宣傳口號:「愛學習,愛地理,我愛地理;愛生活,愛地理,愛的就是你!」學生感覺這個老師有點意思,由此對地理課產生興趣。在教學中,每當遇到課本中可以聯系實際的內容,我都盡量用地理原理去解釋生活現象,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地理是有用的。我還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他們的思維與想像力。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知識並掌握技能

新課程標准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有利於師生在互動中學習,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
師生互動應該做到「七動」,即動情、動腦、動耳、動眼、動手、動口、動身,師生圍繞著教學目標,一起動腦思考。教師要採取各種手段設置懸念,刺激學生的大腦,為學生提供多種材料,讓學生動耳傾聽、動手演示、動眼觀察、動口討論、動情地思考。並動身到野外去調查、觀察、實踐,以培養學生應用各種資料聯系生活、生產,獲得知識的能力。「七動」中第一要素是動情,教師要與學生平等交流,要以親切的語言、和藹的目光、慈愛的表情,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思考,認真對待學生所提的問題並引導學生加以討論;要與學生交換位置進行換位教學;要讓學生的思想如脫韁的野馬從課內奔到課外,從書本奔到實踐,從現在奔到未來,從而在快樂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鍛煉能力。
如在教學「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的內容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由於目標定位在「合作交流」上,課堂教學因此從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變成了師生的互動式學習,課堂教學因而顯得富有生氣和活力。在課堂活動中,學生就地圖的種類和怎樣從地圖上有效地獲取信息,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在互動中豐富了自己,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根本的意義上講,就是要讓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學會」有被動的成分,「會學」往往具有一定的主動性。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其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其地理學習的能力,鼓勵其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要使學生會學,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利用各種教學形式讓他們自主學習。
如我在教學「我們需要純凈的空氣」的內容時,設計的活動是「綠色法庭」:原告――大氣;被告――人類。通過模擬法庭辯論,使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學習到了地理知識,進而達到通過體驗形成自覺保護大自然的行為態度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廣泛搜集資料-查閱書籍、調查訪問的基礎上去探究問題的實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四、強調體驗,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地理教學中,有豐富的現實教育內容,如愛國主義、國情教育、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等。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師生多交流,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中去體驗、感悟,從而將這些思想觀點化為自覺的行動。
在「國際合作」內容的學習中,我讓學生模擬舉行聯合國會議,全班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扮演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代表、發展中國家代表、發達國家代表、世界一些重要國際組織代表,在實際模擬的聯合國會議上,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角色,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出現的流血沖突」、「全球石油價格」兩個話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他們認識到了聯合國的重要作用,體驗到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這對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全球觀無疑有著重要作用,這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是自然而成的,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和追求的精髓。
總之,高效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理念。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學習地理,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目的。

㈥ 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在「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地理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通過其主導作用,讓學生意識到主體作用,並自主發揮主體作用,使學生的素質和潛力得以開發和發展。新課程標准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擁有嚴謹的邏輯和清楚的層次,綜合運用原理、方法論證和探討事物,在探討的過程中表現出創新的意圖、體現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案例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典型的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其基本思想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和主動學習的能力,養成獨立的判斷和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能力;目的是通過有限的精選過的地理案例,通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概念並用於解決新問題的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實質就是貫徹「地理教學不只是傳授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地理,同時向學生傳授地理學習方法」的教育理念。
一、教學案例的選擇和加工策略
在教學中,案例的使用經常會被泛化,只要是用於教學的實例,如教案、教學體會、教學實錄等,都可能被稱為「案例」。為了區別教師經常使用的各種例子,本文將「案例」界定為用於學生探索學慣用的專門實例,是一種獨特的文體。
1.案例「情境化」策略
地理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引用一些鮮活、真實的實例,但這些實例往往不具備情境性,如在講「人口遷移」問題時,可以使用從我國溫州地區到法國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來越多,在巴黎逐漸形成了一個「溫州城」的事例。一般教師會把這個實例作為「舉例」講述給學生,而且不可能講述得比較詳細。如果把「溫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為一個有遷移背景、具體時間、地點及移民生存狀況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徵。
2.案例「探究性」策略
一個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個真實的問題、矛盾和困境,存在著從各個側面分析解釋的可能性,豐富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內容豐富、相對完整地理教學案例從一開始背景的交代到問題情境的描述是相對完整的,有比較豐富的信息使學生對一個點、一個具體區域、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能設身處地地把自己置於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決策。

㈦ 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如何打造地理 高效課堂 是老師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下面是我整理的 ,希望對您有用。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一

1 充分了解學生需要,科學運用 教學 方法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學生由於每個個體的不同,他們的 思維方式 和思維能力也大不一樣,他們的行為是不以教師的意識而轉移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對症下葯,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當前,地理教師一般都需要同時教學幾個班,每一個班級都有每一個班級的特點,每一個學生間也都存在著差異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這種差異,只是單純的按照教案在每個教學班重復教學,那麼地理課堂就會逐漸成為“一潭死水”,不僅教師的教學失去了激情,學生也慢慢失去了聽課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學生需要,科學運用教學方法。

例如,在講授“多民族的家庭”這一課之前,筆者就針對不同的班級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對於所教的一個總體成績較好、學生較活躍的班級,筆者利用課下的一點時間,直接與學生展開對話,了解學生們對少數民族的熟悉程度,從而根據交流情況了解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有哪些額外的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准備。而對於所任教的另一個班級,由於這個班的學生在上課時較為沉悶,於是筆者採取了問卷調查的方式,設計了諸如你所屬的民族是哪個?你對你所屬的民族有哪些認識?你還對哪些少數民族有了解等問題。通過學生的反饋筆者很好地掌握了學生的情況,從而為有效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合理整合教材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認識的深化

初中地理教材沒有採用傳統的面面俱到的敘述方法,而採用的是專題式的表述,突出了區域特徵,這種編排方式有一定的優點,但同時又讓知識點顯得有些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性,並不利於學生形成學科知識體系。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既要突出專題所體現的區域特徵,又要能挖掘出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緊密的學科知識體系。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現有的教材內容作一定的取捨,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並不是教師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整合課程資源,使其更好地為己所用,並為學生所理解接受。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二

一、充分的課前准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首要前提

構建高效中學地理課堂,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鍾,充分的課前准備是至關重要的。這包含了兩層含義:老師的課前准備和學生的課前准備。

(一)教師課前准備

就老師而言,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制定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能面面俱到。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要廣泛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地理文獻、地理現象視頻、影視劇、圖片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並精心設計導學案。

(二)學生課前准備

學生的課前准備主要是各個學習小組根據學案導學預習課本知識,形成對課本知識的基本認識,同時結合導學案,通過小組內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問,以便在課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課堂。

二、最佳的課堂環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

創設情境,可以理解為導入新課。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導入時間一般應控制在5分鍾之內。同時,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能讓學生引起興趣、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吻合的情境,並為本節課的研究課題服務。導入要目標明確,激發學生興趣。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課堂上要注意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各個學習小組明確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作用。讓學生根據導學案或在

教師的指導下,在和同學們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歷體驗、感知、探索、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況等動手操作活動和思維操作活動,啟發和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學校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實施自主學習時教師應做到:①創建積極良好的課堂環境;②使學生認同學習目標;③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包括學習內容選擇權、學習時間支配權;④多種 學習方法 的靈活運用;⑤學生參與學習結果評價,並優化學習方法;⑥讓學生參與課堂管理。

在地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一般是通過學生小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領是:提出問題→形成學習小組→分解學習任務→團結互助、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小組學習成果→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評價。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因此需要教師角色轉變,由“教”變“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因時、因地、因人、因學習內容而宜,教師應根據學校和自身的條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嘗試和探索小組合作學習。

四、精講細撥,指點迷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自主學習探究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課堂點撥、答疑解難則是體現老師教學智慧的有效教學之舉,更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老師精講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學生疑難問題能否解決,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就是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這要求老師從學生做的教學案題目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從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入手,重點講解;老師要授生以“漁”,給學生講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科學指導,全面評價──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補充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當學生展示問題時,為了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不能一味的鼓勵,要針對問題在鼓勵優點的同時,適當指明不足,在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基於以上情況,在課堂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卡殼時,給予啟發式指導

2.問題偏向時,給予規范性指導

3.問題錯誤時,給予科學性指導

4.問題混亂時,給予點撥性指導

5.問題深入時,給予遞進式、發展性指導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三

1.一個主題:“先學後教,自主合作。”“先學後教,自主合作”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謂“先學”,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自己學習教材內容並嘗試回答有關的問題。所謂“後教”,是指教師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整理,評價並進行必要的補充。所謂“自主合作”,是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將遇到的疑難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這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

2.四個板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釋疑點撥、歸納 總結 。(1)自主學習:包括 課前預習 和課中自學。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依據導學案進行有效預習;在課堂中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2)合作探究:包括師生合作探究和生生合作探究。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對問題進行探究。(3)釋疑點撥:包括答疑解惑和方法指導。重點講解學生的疑難點和易錯點,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4)歸納總結:包括階段性總結和整體性總結。根據課型和內容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做好整堂課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3.七個步驟

編寫學案—據案自學—交流討論—釋疑點撥—當堂檢測—反饋矯正—鞏固遷移。每個班級將學生經過優化組合,分成6~8個小組,每小組由學習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成,各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具體來說,重點抓好如下環節:

1.自學前的指導。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麼內容,怎樣進行自學,達到什麼要求等。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2.學生自學。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並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其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教”的針對性,不致重復學生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

3.釋疑點撥。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該階段要做到三個“明確”:一是要明確點撥的內容。點撥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內容;二是要明確點撥的方式;三是要明確點撥的要求。

4.當堂檢測。當堂檢測就是指教師課堂上要留出不少於1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當堂檢測題。其目的是檢測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通過檢測把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這對於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是極為有利的。

5.反饋矯正。反饋矯正就是學生完成檢測後,教師公布答案,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後,將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所反饋的問題並結合巡堂時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糾正。其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㈧ 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課堂

一、高效地理課堂應注重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是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一個手勢,一句話,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揚,甚至一個微笑,都能給學生一個奇跡。學生的心理世界是豐富的,是可以開發的,我們教師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是必要的,但要讓學生體會到成功,要不斷傳遞滲透地理思想,要讓學生自己體驗和感受地理思想的微妙,不斷開發思維潛能。這中間老師是支持者,是引導者,是夥伴,是地理思維火花的點燃者。教師也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地理場景。所以教師在講地理課時,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去滲透地理思想,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和地理思維,不斷挖掘和開發各種資源,為學生學好地理打下一劑強心針。
成功的地理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靈活選用故事、做游戲、猜謎語、舉實例、編口訣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2008年我國汶川大地震後,我及時組織學生結合在學校討論如何避震,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中國水資源」這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查家鄉的水資源利用情況:(1)當地用水資源有哪幾種類型?(2)當地用水分為幾類?等等。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各組指定一名學生作為課題負責人,各小組帶著自己的課題進行探究活動,最後全班匯總。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知道家鄉水資源利用的類型,並提出一些節水的建議和措施。如果每個地理老師都能巧設問題情境,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多彩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追求導入新課的有效性、問題探究的有效性、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激發興趣的有效性,那麼教學效果的「立竿見影」,高效課堂就打造成功了。
教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問題情境設計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設計的問題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二是提出的問題要注意難易適中,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三是對於難度大的問題,設計上要呈現梯度,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解決問題,感受在探究中獲取知識的喜悅。例如在學習《世界人口》這節課時,我設計了「世界人口增長的快慢對當今社會有何影響?」「正確的人口政策是怎樣的?」等問題,讓學生小組進行討論,互相啟發,集思廣益,開闊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關鍵,全班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通過對問題的引領,使學生理解人口增長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在這個環節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爭論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教師的適時引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地理課堂中多媒體的使用必不可少。
地理課程標准提出:「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通過製作PPT課件、瀏覽互聯網網頁、建設專題學習網站、觀看錄像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學素材,使教學更手段富有實效。
近幾年來,我校電子白板和一體機的配置後,突然間課堂教學變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關圖片插入、動畫、聲音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不僅使同學們學習地理數學的興趣提高了,而且有些地理知識更加容易掌握了。課堂既能展示大量的地理信息,又能進行大量課堂反饋練習,還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問題。很多地理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自然完成,多媒體為高效課堂提供了平台,學習、探索、歸納、總結、結果展示一氣呵成,再加上圖文並茂的效果,使學生多方位、立體型感知,教學效果很好,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在閱讀「我國東部雨帶的移動示意圖」和「鋒面雨形成示意圖」時,如果讓學生看這些靜態的地圖,學生很難掌握雨帶移動的規律和鋒面雨的形成過程。但用Flash 軟體把它們設置為動態,即在不同的時間顯示雨帶移動的地區,動態顯示冷暖氣流相遇交鋒的過程,即使教師不再說明,學生也可以明白圖的意思,並且在其頭腦中留下雨帶移動和鋒面雨形成的情境。這樣,就把一個比較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了,從而有了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師的情緒會時刻影響高效的地理課堂。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精神飽滿,情緒控制適當,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來,眼睛、微笑,一個手勢有時能給學生以無窮的力量,幫他們樹立信心。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生。一次偶然的失誤回答,如遭到大聲呵斥,可能會給剛剛起步的人生,畫上句號。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台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學拉回到課堂中。整個課堂學生能看到,能被無形地感染。學生的回答、積極思索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出來,能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學生的自信心在不斷增強,並且思維更加積極,學習成為一個自發主動的過程,從而引導大部分學生也積極參與進來,學習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是地理高效課堂的一部分。
地理課堂要注意設置一些有助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題目。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部分,創造性思維的實質就是求新、求異、求變,創新是教與學的靈魂,是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善於從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在反饋中多問幾個能不能這樣想,或者那樣做,有沒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讓學生不僅僅只把題目做完,而且去考慮這個題之外更多的東西,培養學生全方位立體性思維。一堂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運用本課內容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讓地理課堂真正鍛煉學生的地理思維,達到高效課堂。
在教學《地圖》這節課的「不同的山體形態」知識點時,我請同學們伸出自己的一隻手,拇指放於掌內握成拳,假設它是一個山體模型,然後找出山體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關節突起的部位相當於山頂,關節間的部位相當於鞍部,而4個手指從根部起的第一節的背部相當於山脊,手指間縫相當於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順著指縫向下流,說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為河流的發源地。手的小指的外側相當於陡崖,即平時人們所說的懸崖。在進行形象演示的同時,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展開討論,發揮學生的思考和想像能力。
五、高效課堂應注重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
我在地理教學中時常發現一些學生,教師布置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沒有自主去看書學習的習慣,依賴性很強。一遇到難題,不專心思考,總想問別人。結果時間一長,養成不能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習質量自然上不去。這種學生平常學習可能給老師的感覺還可以,可是到了考試的時候,很多題不能獨立完成。地理有效教學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利於地理有效教學活動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從始至終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1)選題的自主性:地理有效教學尊重學生對研究課題或項目的自由選擇,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所熟悉的社會生活中去選擇課題或項目的內容並做出最後的決定。只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的內容,才能使學生傾注全部熱情,認真地進行學習,有效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2)課題組成員組合的自由性:興趣相同的學生自由組合成課題組,有利於全員參與和開展學習研究。(3)學習過程的自覺性:因為有效教學不是教師強迫學生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提高,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嘗試,去謀求個體創造潛能的充分發揮,使學生能主動接觸社會生活實際,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
六、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
自主學習不同於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於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高中地理有關地理規律的內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分布規律、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日變化、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規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海水溫度和鹽度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陸地自然帶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地質演變規律、城市演變規律等。如果能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分布、時間分布或演變方面的規律提煉,則有助於學生歸納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善於對習題進行歸類分析,細心揣摩答題思路,精心總結解題規律,認真解剖思維障礙,從而能夠得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從中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超越。
例如,日照圖圖形變化多,情境變化大,知識跨度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其實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方法提煉和實際應用,則日照圖也是不難的。因此在課堂中可以通過能力立意型習題的解答和反思,讓學生思考和討論:自己所用的解題方法是否科學,與其他同學的解法對比,誰的解法更靈活和更有創意,哪種解法更具有簡潔性和技巧性;如果習題的情境和解題條件變了,應該如何進行解答;日照圖的判讀是否有規律可尋等。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後歸納出日照圖解題時應該抓住的規律。
七、教師應了解一些學生的認知規律
上好一節地理課不容易,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竭盡全力,而且要堅持不懈,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我們是教會學生去學會學習,我們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有時不能一下子進行溝通,這是正常的。我們要沉住氣,給學生一個寬松的時間,我們的方法和做法應該是合理的,不要動不動說學生真笨,這么容易就不會做等之類的話,這樣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一句話,不要把我們的思維強加到學生的身上,而時刻為學生著想,使我們的課堂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八、師生和諧互動,獲得生成性知識。
芝加哥大學教授萊恩·艾斯奎斯認為,教學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邊活動,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課堂教學要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這樣學生就會在滿意、愉快、合作、互動和互助的積極情感狀態中學習。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學生的聲音就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例如,在教學「青藏高原的湖泊」時,教材里只說到青藏高原的湖泊是以鹹水湖為主,為什麼是鹹水湖卻沒有涉及,於是我鼓勵學生探討這個問題。有的學生說是因為當地氣候問題;有的說是因為青藏高原有豐富的鉀鹽,所以湖水咸了;有的認為是當地雨水少,蒸發量大的緣故。對學生提出的每個答案大家都可以爭論,發表不同的見解,同時我都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學生受到鼓舞,士氣很高。

㈨ 如何打造普通高中的地理高效課堂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一:學案設計
心理學認為,問題解決是思維最一般的形式。一方面,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和動力;另一方面,課堂學習本身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有效的問題就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有效催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而挖掘他們已有的地理知識,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自然,高效課堂的建構也離不開「問題」。所以我們在學案上重點設置問題。
我們的學案主要有三部分組成:(1)基礎知識問題化,以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2)知識拓展典例,把課堂需要討論的問題(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成問題,用以課堂探究,屬於課堂上需要解決的知識性問題與能力培養問題。搜集3道左右的典型例題用於課堂共同分析。(3)學案最後一部分精選習題,當堂達標測試,精心的挑選練習題。在挑練習題時,要有目的性、層次性、遞進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綜合性,而且練習方法要多樣化,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使學生在「精練」中提升學習效果。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二:檢查自學情況
上課前一天把學生預習學案收起來,老師認真批閱,總結哪些問題學生都已經學會,哪些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出現困難,並把把出現問題的原因歸類。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三:上課
第一步:檢查學生自學效果,對要求通過自學應該記住的、掌握的進行檢查。檢查形式多樣,可以是提問,也可以是課前小測。
第二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教,教師點撥,對本節重點、難點進行突破。本環節利用學案的第二部分內容,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互幫互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第三步:當堂檢測,鞏固落實。本環節就是對本節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當堂檢測,診斷反饋教學效果。主要操作環節包括測試、學生互相批閱、匯報批閱結果、優秀試卷和規范試卷評選等。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四:上課注意點
1、保護好學生的心靈。知識學不會可再學,自己學不會可討論,但如果學生的心靈因老師處理不當而受到傷害,可能導致學生一生的失敗或轉向。 傳授課這一環節中,特別要注意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要把鼓勵、把興趣、把競爭帶進課堂。同時,要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從而優化學科課堂。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用語言、眼神、表情、動作等方式,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關注著他,這樣學生就不容易「走思」,而且會更快更好的溶入到課堂,學習的專注性就會提高。美國某教育研究機構曾就老師的視野與學生成績的關系作過探究,結果表明,在老師扇形視野區里的學生成績往往優於這個區域之外的同學,這說明什麼呢?一句話——關注很重要。這種課堂上師生交流還可以拉近師生關系。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夠使學生一堂課都興奮起來。對於互動探究的內容,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認識,當一些學生回答的錯誤或者其他不同的見解時,千萬不要一笑了之,甚至譏諷,要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恰當地提出建議,保護好學生的心靈不受傷害。
2、把精講部分講的精彩
演員演戲需要進入角色,同樣,一位優秀的教師也要有角色意識,一旦站到講台上就要進入角色。賦予角色意識的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體驗學生當時所產生的感性,能在教學內容與學習主體之間建造一座溝通的橋梁,能使師生雙邊活動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贊可夫所說的:如果教師本身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獲取知識。
准、精、到、巧、實。「精講」就是指教師對基礎知識用少而精的語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徵。以講促思,以講解惑。通過「精講」可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動,即動腦、動手、動口等。不能出現科學性錯誤,不能出現模稜兩可的說法;不能啰嗦、重復的語言,不能畫蛇添足,而要畫龍點睛;對於知識、技能的各方面要到位,不能為了節省時間講不到,不能因為備課不充分講不到;處理要巧妙,既要引起學生興趣,又要滿足興趣,既要解決問題,又要能水到渠成;既能處理預設問題,又能處理生成問題;由「車道山前疑無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無論怎樣處理,能要以學習目標為目標,把達標落到實處。 要精講就要突出「重點」。所謂突出重點指: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分析,學懂重點;練習設計,緊扣重點;板書設計,標出重點;直觀演示,體現重點;課堂提問,問在重點;歸納小結,點出重點等。重點知識解決了,一堂課的任務基本完成。
3、把典題點在點子上
典題及處理的作用應是給學生的是對問題的疑惑—尋找「出路」的沖動—解決問題的驚喜—反思以後的頓悟。學生往往關注的是答案的對錯,答案是什麼,而不關注為什麼錯了,所以評析典題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提醒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毛病,這樣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梁,以免學生走彎路。一定點在「為什麼」上。
4、把當堂達標及反饋讓學生心動
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20分鍾左右,不得少於15分鍾,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既能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又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即時反饋准確的信息。有些學生眼高手低,看似會了,一做就錯,或者提筆卻不知道如何寫,或者丟三落四,課堂定時訓練,練後及時反饋,可能會使這部分同學認識自己的不足,端正態度,扎實學習。

㈩ 如何建立高中地理的高效課堂

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高中地理課堂實現高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這里推薦一個教學形式——學生小組討論,自主學習。

  1. 確定小組成員,任務分解(教師依據學生的特點分成3-4組,選出小組長,分配各小組學習任務)

  2. 小組長組織組內討論、交流,通過組內合作交流,初步解決問題,確定疑難點。各組再討論交流自己的不懂之處,再次解決問題

  3.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確定課堂講解重點,基礎知識已多媒體展示為主,詳略分明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展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