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一地理必修一逆溫的類型 成因 分布
逆溫現象(Temperature inversion)對流層中出現的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稱為逆溫。
逆溫是對流層中氣溫垂直分布的一種特殊現象。
1 、 輻射逆溫,
是地面長波輻射冷卻而形成的。在晴朗無風的夜晚,地面輻射減弱, 地面大氣迅速冷卻,上層大氣降溫較慢,形成逆溫。一天中逆溫層在黎明時最厚。逆溫層冬厚夏薄。易出現於中高緯地區,是最常見的逆溫類型。
2、 平流逆溫
當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卻的地面、水面或氣層之上時,底層空氣因受下墊面的影響迅速降溫,上層空氣因距離較遠,降溫較少,於是產生逆溫。逆溫的強弱主要由暖空氣和冷地表面的溫差決定。
3、 鋒面逆溫,
是暖空氣運移到冷 空氣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鋒面,如果鋒面上下暖冷空氣的溫度差較大,則形成逆溫。
4、 地形逆溫,
是局部地形條件引起的。在山谷和盆地中,由於山坡散熱快,晚上較重的冷空氣,沿山坡流 動,聚集在山谷手瞎底部,由此形成下部是冷氣層、上部是暖氣層。
5、 水庫的水面溫差原因,
也會產生逆溫,如長江三峽工程建成後的三峽水庫,會產生逆溫現象,使庫區的氣溫夏天降低、冬天升高各約2C,對庫區的工業排放污染物產生一定的襪手影響。
1952年12月5日~9日,英國發生了震驚全球的倫敦煙霧事件,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濃煙之中,釀成了10000多人死亡的「世紀悲劇」。告薯嫌 1955年美國的洛杉磯發生了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當地65歲以上的老人近400人因污染造成心肺衰竭死亡……科學家發現,這些重大污染事件的發生,除因污染嚴重外,還與一個重要現象——逆溫有關。
❷ 高一 地理 逆溫現象 請詳細解答,謝謝! (18 20:1:8)
一般來說,大氣的溫度從地面向高空是遞減的,所謂逆溫,顧名思義,就是溫度反了,越向高空溫度反而越高,這是一種特殊的地理現象
逆溫一般出現在對流層,分為三種:輻射逆溫,平流逆溫,地形逆溫
輻射逆溫:主要出現在冬季晴朗的世團皮夜晚,由於地面的輻射作用(即地面向大氣散發熱量)很強,地面降溫速度很快,從而導致地面溫度很低,於是靠近地面的大氣溫度就低於高空,當第二天太陽出來後,地面溫度逐漸升高,逆溫層就會逐漸消失
平流逆溫:由於冷空氣的密度比較大,如果冷空氣南下時往往貼近地面,而暖而輕的空氣被抬升,於是出現逆溫層(鋒面附近比較典型)
地形逆溫:在山谷地帶,冷空氣沿著山坡下沉堆積而成
此外,在現代城市中,由於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也會導致高空的溫度低於近地面,從而出現逆溫現象
因或嫌為空氣在有溫差的情況下才能對流,當對流層溫度由高向低變化時,近地面的污染大氣才會向高空擴散,當出現逆溫現象時,大氣對流受到阻礙,污染物不易擴散,所以會導致大氣污染
靜風現象我還真沒學過,可能是空氣比較穩定,不怎麼流動吧...
我把知道的全告訴你了,希望搜差能幫到你~
❸ 高中地理氣象與氣候知識點
知識是人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因為有知識,我們知道我們從哪裡來,也知道我們將要到哪裡去。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氣象與氣候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氣象與氣候知識點
大氣的垂直分層與大氣的熱狀況
1.大氣的垂直分層
(1)分層依據:溫度隨海拔高度的變化。
(2)對流層特點
①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對流現象顯著,天氣復雜多變。
②地面是低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③逆溫現象
A.對流層氣溫隨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 ℃,出現逆溫現象。
B.輻射逆溫的生消過程
無逆溫→逆溫生長→逆溫層最厚→逆溫減弱→逆溫消失
C.逆溫現象,風力小,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污染更加嚴重。
④霧形成條件:空氣中水汽充足;水汽遇冷凝結成水滴;凝結核充足;逆溫現象,風力小。
(3)平流層特點
①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天氣晴朗。
②大氣平穩,天氣晴朗,能見度高,適合飛機飛行。
③分布有臭氧層,強烈吸收太陽輻射的紫外線而增溫。
(4)高層大氣特點
①氣溫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後升高,此層存在若干電離層,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分布有氧原子,強烈吸收太陽輻射的紫外線而增溫。
2.大氣的熱狀況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反射作用: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白天陰天氣溫低。
②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有選擇性,水汽和CO2吸收紅外線,O3、O吸收紫外線。
③散射作用:散射作用既有選擇性有無選擇性,可見光中的藍光、紫光最易被散射,天空呈現為藍色。空氣質量較差時,可見光都易被散射,天空呈現灰白色。
(2)大氣對地面輻射的保溫作用
①一半以上的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太陽是地面的直接熱源。
②地面受熱後,向外輻射,除少數透過大氣射向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CO2吸收,低層大氣因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地面是低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③大氣受熱後,向外輻射,除少數透過大氣射向宇宙空間外,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夜晚陰天氣溫高。
④全天晴,日較差大,全天陰,日較差小。
⑤效率低和成本高:比常規能源在利用中效率低、成本高。
(3)大氣熱狀況應用
①溫室氣體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氣候變暖: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強,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增強,保溫作用增強,氣溫升高,全球氣候變暖。
②深秋利用煙霧防霜凍;深秋露水、霜、霧多出現在晴天的夜晚。
(4)影響到達地面太陽輻射的因素
①緯度因素:緯度低,正午太陽高角大,光照集中,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路徑短,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多。反之的話,夏季晝長,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多。
②地形因素: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大氣中塵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多。反之,相反。
③天氣狀況:晴天多,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多。
④下墊面:地面反射率等。
氣象與氣候知識點2
大氣環流
1.熱力環流
(1)最簡單的一種大氣環流。
①形成過程: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垂直方向的大氣運動,從而在同一高度面上產生氣壓差異,進而形成空氣的水平運動。
②天氣狀況:A受熱,氣流上升,易形成陰雨天氣。B冷卻,氣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氣。
③熱力環流的應用
A.海陸風: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白天濱海地區易形成陰雨天氣,夜晚海洋易形成陰雨、多霧天氣。
B.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山坡、山頂易形成陰雨天氣,夜晚吹山風,山谷和盆地氣流上升,易形成霧、陰雨天氣,而且山谷和盆地內多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污染。
C.城市風:城市由於人口密集,生活、交通、工業等排放大量廢熱使城市形成熱島、雨島、混濁島。
2.大氣的水平運動
(1)近地面風的畫法
①風向與等壓線垂直,並指向高壓,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轉30?~45?。
②風的受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
③三力的特點: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與等壓線垂直並指向高壓,是形成豐的源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快,它還影響風向。地轉偏向力始終與風向垂直,不影響風速,隻影響風向。摩擦力始終與風向相反,降低風速,影響風向。
(2)高空風(一般1500米以上)的畫法
①風向與等壓線垂直,並指向高壓,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轉90?。
②風的受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
3.三圈環流(氣壓帶、風帶)
(1)三圈環流的形成因素:赤道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是熱力因素;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是動力因素。
(2)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北半球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3)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①受低氣壓控制,氣流上升,降水較多。赤道低氣壓帶——熱帶雨林氣候。
②受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降水較少。副熱帶高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極地氣候——冰原氣候。
③受西風帶控制,風從較低緯度吹向較高緯度,降水較多;風由海吹向陸地,降水較多。溫帶海洋性氣候。
④受信風帶、極地東風帶控制,風從較高緯度吹向較低緯度,降水較少;信風帶——熱帶沙漠氣候;極地東風帶——苔原氣候。
⑤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雨旱兩季。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熱帶草原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西風帶——地中海氣候。
4.季風環流
(1)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
①1月份亞洲(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使低壓帶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阿留申低壓,大西洋——冰島低壓。
②7月份亞洲(印度)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氣壓帶,使高壓帶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夏威夷高壓,大西洋——亞速爾高壓。
(2)季風環流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①1月份
②7月份
氣象與氣候知識點3
氣候
1.氣溫
(1)氣溫的時間分布規律
①一天中,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後兩點,氣溫最低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南)半球陸地均溫最高出現在7(1)月,海洋8(2)月。北(南)半球陸地均溫最低出現在1(7)月,海洋2(8)月。
③氣溫的日(年)較差變化:大陸大於同緯度的海洋;內陸大於同緯度的沿海;海拔低的地方大於海拔高的地方;緯度較高的地區大於緯度較低的地區;晴天大於陰天。
(2)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
①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氣溫由低緯向兩極遞減。
②等溫線北(南)半球較曲折(平直):1月份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海洋上則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3)氣溫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
①緯度因素(太陽輻射):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等溫線基本與緯線平行。
②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1月陸地等溫線向南凸,7月向北凸。
③洋流(暖流增溫,寒流降溫):洋流流向與等溫線凸向一致。
④海拔(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等溫線與等高線幾乎平行;海拔高的地區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海拔低的地區等溫線向高緯彎曲。
⑤坡向(太陽輻射、焚風效應):相同海拔,陽坡的氣溫高於陰坡;背風坡的氣溫高於迎風坡。
⑥阻擋作用:同緯度地區,有地形阻擋作用地區的冬季氣溫高於無地形阻擋地區。
⑦大氣環流: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大。
⑧人類活動(城市熱島效應):城市(工業區)出現閉合等溫線。
2.降水
(1)降水的形成條件:飽和水汽上升遇冷;充足的凝結核;水滴增大到足夠掉落地面。
(2)常見類型:地形雨、鋒面雨、台風雨、對流雨和氣旋雨等。
(3)分布規律: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和內陸降水少。
(4)影響降水的因素
①大氣環流:受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多;受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風由較低緯吹向較高,降水多;風由海洋吹向陸地,降水多;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季風影響,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海陸位置:深居內陸,大陸性強,降水少;位於沿海,受海洋影響,降水豐富。
③洋流:暖流增濕,降水較多;寒流減濕,降水較少。
④地形:迎風坡,降水多(隨高度增加,降水呈現少—多—少的變化規律);背風坡,降水少(隨著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現出由多到少的變化規律);高大地形阻擋水汽進入,降水少;地勢高,對流減弱,降水少。
⑤水文:水域廣,降水多,反之少。
⑥植被:植被覆蓋率高,降水多,反之少。
⑦人類活動:城市氣溫高多上升氣流,形成雨島效應;植被破壞,地面缺乏保護,氣候乾旱;興修水庫,降水增多;圍湖造田,降水減少。
3.氣候的影響因素
(1)緯度因素(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決定了氣候的熱量帶和氣溫的高低分布。
①熱帶:最冷月均溫在15 ℃以上。
②亞熱帶: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上。
③溫帶: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下(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④亞寒帶:最熱月均溫略高於10 ℃。
⑤寒帶:最熱月均溫在10 ℃以下。
(2)大氣環流
(3)海陸位置
(4)地形、地勢:高大的山地由於海拔的影響,形成水熱的垂直分異,從而形成氣候的垂直變化。
(5)人類活動
4.氣候類型的判斷
(1)根據冷/熱月確定南北半球
(2)根據氣溫確定氣候帶
(3)根據降水(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進入雨季)的季節分配確定氣候類型
5.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主要位於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和亞洲印度尼西亞等。
②成因: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對流旺盛,降水量大於2000mm。
③特點:終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等地。
②成因:處於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地區。
③特點:終年高溫,干濕旱明顯交替,5~10月是雨季,11~次年4月是乾季,降水量在750~1000mm。
(3)熱帶季風氣候
①分布:大致在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最為顯著。只有亞洲存在這種氣候。
②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③特點:終年高溫,明顯分雨旱兩季,6~9月是雨季,10~次年5月是旱季,降水量在大於1600mm。
(4)熱帶沙漠氣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區、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大沙漠區。
②成因: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全年降水少,降水量小於125mm。
③特點:終年高溫,乾旱少雨。日照強烈,氣溫日較差大。
(5)亞熱帶季風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南北回歸線~35°之間的大陸東岸,如我國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等地。
②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③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降水量800~1600mm。
(6)地中海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陸西部沿海,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
②成因:處於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區。
③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降水量300~1000mm(靠近30°緯度地區降水較少,靠近40°緯度地區降水較多)。
(7)溫帶季風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北緯35°~55°之間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的華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只有亞洲存在這種氣候。
②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③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降水量400~800mm。
(8)溫帶大陸性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溫帶大陸內部。如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
②成因:深居內陸,距海遠。
③特點:冬寒冷夏炎熱,日較差、年較差大,降水少,降水量小於400mm。
(9)溫帶海洋性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南北緯40°~60°之間的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岸狹長地帶。
②成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③特點:終年溫和多雨,日較差、年較差小,降水量750mm。
(10)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北緯60°~70°之間的大陸。如亞歐大陸、北美大陸北部。
②成因:終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③特點: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涼爽短促,降水較少。
(11)苔原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北極附近的沿海。如亞歐大陸、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
②成因: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
③特點:全年嚴寒,降水少。
(12)冰原氣候
①分布: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如南極大陸、格陵蘭島。
②成因: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
③特點:酷寒、烈風、乾燥。
(13)高原和高山氣候
①分布:高大的山地、高原。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脈。
②成因:地勢高,地形起伏大。
③特點: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6.非地帶性氣候
(1)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東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側等地、幾內亞灣沿岸。(來自海洋的信風、地形迎風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大約在5°N~10°S之間、38°E以東的東非高原,地勢高,對流運動弱,降水少於雨林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南亞的熱帶沙漠氣候:塔爾(印度)荒漠,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沉氣流,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風勢力無法到達;歷史上人類對植被的破壞。
(4)西風帶內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風帶受山脈阻擋,背風坡降水少;沿岸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種氣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種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在沿岸地區的狹長地帶,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點。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側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氣候帶不能向東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南半球55°~65°的緯度地帶內大部分是海洋。
高中地理氣象與氣候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2017高中地理氣候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梳理:大氣與天氣、氣候
★ 高中地理氣候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氣候知識點
★ 高中地理中國氣候知識點
★ 高中地理氣候有關知識點
★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知識點
★ 區域地理世界氣候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氣候分布知識點
★ 高中地理氣象災害知識點
❹ 高中地理中的"逆溫"是什麼意思
逆溫
一般情況下,在對流層中,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氣象學上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逆溫一般按照成因的不同分類,如下::
輻射逆溫:經常發生在晴朗無雲的夜空,由於地面有效輻射很強,近地面層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少,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這種逆溫黎明前最強,日出後自上而下消失。
2.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氣層上,由於暖空氣的下層受到冷地面或氣層的影響而迅速降溫,上層受影響較少,降溫較慢,從而形成逆溫。主要出現在中緯度沿海地區。
3.地形逆溫: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則鏈谷地中。由於山坡散熱快,冷空氣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較暖空氣被冷空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氣溫的倒置現象。
4.下沉逆溫:在高壓控制區,高空存在著大規模的下沉氣流,由於氣流下沉的絕熱增溫作用,致使下沉運動的終止高度出現逆溫。這種逆溫多見於副熱帶反氣旋區。它嫌盯稿的特點是范圍大,不接地而出現在某一高度上。這種逆溫因為有時像蓋子一樣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擴散,如果延續時間較長,對污染物的擴散會造成很不利芹孝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