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是人口遷移地理

什麼是人口遷移地理

發布時間:2023-05-06 13:47:01

❶ 地理人口遷徙難點

高考地理《人口遷移》知識點
【什麼是人口遷移】 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這種移動通常 涉及人口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的永久性或長期性的改 變。
【人口遷移原因】 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地區的生存 環境有很大差異。
【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 ①氣候 ②淡水 ③土壤 ④礦產 ⑤自然災害 二、社會經濟因素 ①經濟因素: ②交通和通信的發展 ③文化教育事業 ④婚姻和家庭 三、政治因素 ①政策 ②戰爭 ③政治變革
【人口遷移的影響】對遷入地影響 ①獲取足夠的勞動力; ②有利於當地資源的開發; ③給城市環境造成影響。 對遷出地影響: ①加強與外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於增加收入, 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上海成為人口遷入地 原因:經濟發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 )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①人口流動給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為城市經濟發展創 造了條件; ②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發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為城市經濟結構體制改革深化發展 作出貢獻; ④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發展; ⑤促進城市周圍地區的農、牧、漁、副業的發展; 二、不利影響: ①大量流動人口的湧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壓力; ②加劇城市的環境污染; ③給城市的社會治安管理帶來問題; ④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人口遷移練習題】 1、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科院發布的 2019 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 示,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第三波移民高潮 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呈愈演愈烈之勢。 中國移民的主要 目的地為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 材料二:我國 「十二五 」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我國將推進人才 強國戰略,鼓勵和引導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 積極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
(1)分析材料 1 和材料 2,說明目前國際人口遷移流動的基本 方向是什麼? 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由經濟欠發達地區移向經濟發 達地區。
(2)為什麼歐洲、 北美和澳大利亞會成為目前我國移民的最主 要聚集地?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經濟相對落後,而歐洲、北 美和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工作、 生活環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口出生率 低,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日益成為其經濟增長的瓶頸,這客觀上形成了對移民的吸引力,因此這些地區成為我 國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國海外移民數量逐年增多, 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是什 么? 我國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國留學、工作為主,遷移 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的人才 流失,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4)我國為什麼要鼓勵和引導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 我國的海外留學人員是我國的高素質人才,鼓勵和引導其回 國工作會對我國的社會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有助於提 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❷ 地理:人口遷移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古代人口遷移的意義

�(1)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有利於國家統一,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2)有利於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各民族經濟的進步發展。

�(3)有利於江南的開發,推動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4)開發南洋,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貢獻。

�(5)人口分布日漸合理,人口資源得到開發和利用。

(6)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經濟文化的發展。

人口問題是當代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高考命題的熱點。每年的高考試卷都要涉及與人口有關的一些問題,如當你打開噴著油墨香的2001年廣東文理大綜合卷、全國文科綜合卷、上海高考卷時,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就是關於人口方面的問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佔有資源相對不足,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人力資源豐富,這固然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條件,但人口增長過快,又是我們一個沉重的負擔,它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影響著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質的提高。作為當代中國學生必須了解我國人口的歷史和現狀,增強人口意識,自覺宣傳黨的人口政策。

人口對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古代中國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人力是當時生產力的主體,是小農經濟的支撐。古代人口的遷移有利於民族融合,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和進步,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形成,同時也豐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

1、中國古代的人口總量的變化

�(1)秦朝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

�(2)西漢末年達到5059萬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5。

�(3)從秦代到清康熙元年,除兩宋和明代中期,我國人口曾達到1億左右外,一般都在6000萬徘徊。東漢和帝時期5300萬,隋唐4600萬,北宋1億,

�(4)從清康熙初年到鴉片戰爭爆發(1840年)的178年中,我國人口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在這期間,人口總數連闖四關:1684年達到了1億;1762年突破2億;1790年越過3億;1834年超過4億。

這組人口數據說明,

第一,人口總量的增長是中國人口發展史中最明顯的特徵;

第二,人口總量的變化為波浪型增長。可以說,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人口總量就會大幅度增長,如兩漢、隋唐、北宋、清前期等。反之,社會動盪,經濟凋敝,人口總量就會減少,如秦末、楚漢戰爭時期、兩漢之交、三國兩晉南北朝、明末清初等。因此,中國人口波浪型變化呈現出谷連著峰,峰連著谷的軌跡。

第三,人口增長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口達到1億用了幾千年,達到3.6億用了幾百年,達到5億多隻用一百多年。

2、中國人口分布格局的變化。

遠古以來相當長的時間里,黃河流域成為我國經濟、政治的重心,人口分布呈現北重南輕的格局。

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北方政局動盪長期戰亂,因此,中原人口多次大規模南遷,北重南輕的人口分布格局逐漸被打破。特別是西晉八王之亂,持續時間長,破壞嚴重,加劇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導致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流徙人口在耶90萬以上。

唐朝安史之亂後,北人再次大舉南遷。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混戰不已,北人繼續南遷。於是,南方逐漸成為全國經濟的先進地區,人口數量也隨之超過北方,南重北輕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終形成。

3、影響中國人口歷史變化的重要因素。

(1)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自然環境包括地理、氣候、水文、土壤等。只要有可能,人們總是尋求氣候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生存。中國歷史人口起源於兩河中下游地區,東南人口密度高於西北人口密度,這充分說明了自然環境對人口變化的重要影響。

(2)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影響人口的變化。

在農業生產力水平沒有明顯提高的情況下,擴大耕地面積,增加農作物品種和提高畝產量,都是增加糧食的重要途徑。我們雖然不能將人口變遷完全歸因於糧食的多少和農業生產的興衰,但農業發展和糧食豐收肯定有利於人口增殖。每個朝代前期社會安定,農業發展,糧食豐收,都伴隨著人口的興盛。北宋人口劇增,與南方農業發展,水稻品種增加不無關系。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長也與高產作物甘薯、玉米的廣泛種植有密切關系。

(3)社會環境與人口的變化休戚相關。

社會環境中戰爭、政策和人口統計制度等,對人口變化有較大影響。縱觀中國歷史上戰爭對人口的影響有三個方面,一是直接造成人口死亡和人口總量的減少。三國時期的「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就充分說明了戰爭的殘酷性以及對人口的摧殘。二是直接造成人口生存環境的破壞。翻開史書,屢有「室廬焚毀,田畝無主,荒棄不耕」。「人相食啖」的記載。三是造成在籍人口下降。長期戰亂,造成大量人口遷徙。遷徙人口脫離原籍,使國家在籍人口減少。反之,社會安定有利於人民休養生息,增殖人口。前面所講人口波浪型變化,就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戰爭與和平環境對人口興衰的影響。

就政策而言,對廣大農民來說土地政策和賦稅政策是最重要的。只要政府將農民與土地結合,輕徭薄賦,放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就有利於人口增殖。如均田制、租庸調制以及攤丁入畝的實施,對人口增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反之,土地兼並,賦稅苛重,人身依附加強,人口總量就會減少,其中有飢俄而死,也有人口逃散和隱匿人口現象。前面所講人口波浪型變化,又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政府經濟政策變化對人口興衰的影響。

中國很早就建立了人口登記和調查制度。人口統計制度經歷了歷代的發展,不斷完善,也成為影響歷史人口變化的重要因素。雖然歷代的人口統計或殘缺不全,或有可能失真,但它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人口資料,成為我們了解中國人口歷史變遷概貌的重要依據。

人口變動的途徑有兩條:

一條自然增加,另一條,則是遷移。

2、中國古代人口的流向(軌跡)

�(1)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人口稠密的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遷移。如東漢以後的五族內遷;元朝時女真、蒙古人的南下。

�(2)北方人民南遷,由人口眾多的黃河流域遷向人口稀少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如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南遷;五代十國時期中原人民流落江南。

�(3)內地人口向邊疆遷移,大多由政府組織軍民遷移,從事戍守、開發、屯田等。。如秦朝遷50萬中原人去越族地區;元統一後許多漢族人到邊疆去。

�(4)華人外流。我國古代有很多人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謀生、居住,形成華人外流。如唐朝時有人到南洋;鄭和下西洋後去南洋的人更多。

�(5)外族內流。在長期的中外經濟文化交往過程中,不少外國人來華經商定居,形成外族內流。如唐朝時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國一些地區居住;元朝時形成回族。

人口遷移的原因:

少數民族生產方式的落後和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文化吸引少數民族內遷;

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相對安定導致大量北人南遷;

統治階級出於政治、經濟、軍事目的組織軍民遷移;

統治階級專制統治、土地兼並等,也使農民流離失所,導致人口被迫遷移。

3、人口遷移的史實

第一、秦漢時期人口從東向西遷移,如秦始皇命令12萬戶富豪遷咸陽(60萬人),漢高祖遷大量人民到長安。秦始皇遷移內地人民去河套地區居住生活;遷移50萬中原人到越族雜居。

第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從北向南遷移,如少數民族內遷(西北部的匈奴、鮮卑、羯、氐、羌從東漢起陸續內遷。),黃河流域人民因戰亂南遷。

第三、五代十國宋元及明末清初因北方戰亂人口繼續向南遷移。

第四、明清人口從國內向海外遷移。如鄭和下西洋後,大量華僑到東南亞;大量華工向美洲的輸人。

第五、內地居民向邊疆遷移,如秦朝時漢族人民向河套地區和越族地區的遷移;唐朝時向藏族地區、南詔地區等地區遷移;五代十國兩宋時期,北方人民不堪金人統治紛紛南遷。元朝時期漢族向邊疆地區遷移;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遷入中原和江南。明清時期內地人口向西南、東北、西北的遷移 。從唐朝開始,我國就有很多人到東南亞一帶謀生。明朝鄭和下西洋後,我國人民移居東南亞的就更多了。

3、中國古代人口遷移的意義

�(1)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有利於國家統一,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2)有利於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各民族經濟的進步發展。

�(3)有利於江南的開發,推動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4)開發南洋,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貢獻。

�(5)人口分布日漸合理,人口資源得到開發和利用。

(6)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經濟文化的發展。

4、中國古代的人口政策及其經驗教訓:

勞動者和生產資料是生產力的構成因素。人類社會迄今已存在三代生產力:手工生產力、機器生產力和信息生產力。在第一次產業革命以前的漫長歷史中,人類所獲得的是第一代生產力,其基本特徵是:以簡陋的手工工具為整個生產力基礎。與此相聯系,人的體力成了操作工具的主要動力,勞動者為體力型。整個中國古代的生產力,基本上屬於這種第一代的生產力。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或勞動人手的增加,對於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此,中國古代國家往往採取鼓勵人口增殖的政策,眾多的人口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人既是生產者,又是征稅和服兵役的對象,因此人力資源倍受重視。國家鼓勵人口增殖的政策,具體表現在:(1)對生育子女者,免徵賦稅。(2)對晚婚子女,課以重稅。(3)對世代同居的大戶徵收重稅。

�中國古代,一般把人口和勞動力的增長當作發展社會經濟的先決條件。不僅如此,還往往把人口和勞動力的增長當作社會繁榮昌盛和國力強大的象徵。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在歷代封建王朝的前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一般說來是與人口和勞動力的增長相同步的。如漢初漢高祖為恢復經濟,一面號召流離的勞動力回到生產上,一面鼓勵生育,人口和勞動力開始有了增殖,此時社會經濟也開始得到初步恢復。惠帝、文帝、景帝時,人口增殖的速度也相應加快,並形成「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國家促進、鼓勵人口和勞動力增長的政策,在一定時期內直接促進了經濟的興盛。但人口的過多增長,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必將產生消極後果。如濫墾濫伐、盲目開荒、與水爭地等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反過來又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清代前期我國人口為什麼急劇增長?

從清康熙初年到鴉片戰爭爆發(1840年)的178年中,我國人口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在這期間,人口總數連闖四關:1684年達到了1億;1762年突破2億;1790年越過3億;1834年超過4億。為什麼清康熙以後,我國人口會這樣迅速增長呢?首先,是因為康熙即位後,社會安定,出現了一百多年「丁男不知兵革之患」的穩定局面;農業的精耕細作有了新的發展,糧食生產跨上了新的台階,平均畝產由兩宋時的100公斤提高到125公斤;而且,清朝最後奠定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系與交流,農業地區擴展到了雲南、內蒙、西北和東北,使全國耕地面積迅速擴大,為人口的快速增長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和較強的物質基礎。同時,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雍正又進一步實行「攤丁入畝」,將丁銀(人頭稅)平均攤入田畝中,全部按土地多少納稅,徹底廢除了自秦漢以來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人頭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勞動者的負擔,促進了人口的增長,並使長期隱瞞不報的戶口陸續報了上來。實行「攤丁入畝」的辦法後,還使城鎮居民全部免除了人頭稅,推動了手工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的繁榮,增加了人口的容量。再加上清政府比較重視醫葯衛生事業,從而提高了人們對疾病的防治能力,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6、建國後我國的人口遷移和流動:

建國初期,我國省區之間的人口遷移,一是國家有組織地從東部地區城市,調出各種人員支援西部內地和邊疆地區建設;二是東部農村大量人口自發移向廣大地廣人稀的東北、西北等地。農村人口在省區之間的遷移主流是人口自發的流動。我國的人口遷移主要是由於經濟原因引起的。我國東南部人多地少,勞動力剩餘,西部、北部地廣人稀,勞動力不足。所以解放前河北、山東的貧苦農民就向東北遷移,山西向內蒙古遷移,甘肅向新疆遷移。建國後,全國人口主要移出地區是黃河、長河下游地區。這種人口的遷移,對於調整全國人口的分布,開發荒地和礦產資源,發展落後地區經濟、文化,建設邊疆地區都有積極作用。

7、當前民工流動的成因、特點和利弊:

1)成因:

①農村剩餘勞動力多,經濟收入低。

②農村生態環境壓力大。

③農村勞動艱辛,文化落後。

④農村體制改革。

⑤城市的吸引力。

(2)特點:

①流動據經濟定向:

主要從山區流向平原,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貧困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四川、江西、安徽、貴州、湖南等農業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輸出地,上海、北京、廣東等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民工的主要輸入地。

②季節性流動以成年民工為主,「外籍工人」以年青人居多。

③流動不穩定。

④文化素質偏低。

(3)利弊:

民工的流動有效調整了我國各地區勞動力的餘缺,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許多外來民工承擔了城市建築、環衛、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工作,對城市的發展和繁榮起了積極作用。民工的勞務收入、文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改善農村經濟,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利」是主要的。

但民工盲目無序流動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最為突出的是城鎮民工的違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對社會治安和當地居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其他社會問題還有:違反計劃生育,城市人口急劇增多,住房緊張,交通擁擠,增加了城市就業壓力,損害環境等。

8、人口的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對社會發展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的發展要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同資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因為當人類自身的生產同物質資料生產互成比例協調發展時,人口的增長就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反之,則出現嚴重的人口問題,人口偏多或偏少,對社會的發展都起延緩作用。

9、我國的人口問題:

人口問題是指人口增長速度和人口數量與物質資料的生產不相適應,並且阻礙了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

(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人均國民收入低。

(2)人口增長快,使得人均國民收入增長率低。

(3)我國資料的擁有的絕對量大,但人均相對量小。

(4)勞動力過剩,勞動就業問題相當嚴重。

(5)增加勞動就業與提高勞動生產率之間的矛盾突出。

(6)國家用於建設的資金積累困難,影響經濟的發展。

(7)學齡人口比重大,教育經費增長緩慢,從而影響教育的發展,人口素質的提高。

(8)人口的消費水平增長緩慢。

(9)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10、我國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人口政策的基本內容。我國人口政策的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優育。少生是控制人口的關鍵,優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先決條件。計劃生育已使我國人口再生產狀況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轉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類型。

11、認識:

1、一般說來,人口遷移最基本的動因在於不同地區的人口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而人口遷移正是調節這兩者關系的重要杠桿之一。

2、北方人口的南移(包括兩方面:A由北方草原遷入黃河流域,B、由黃河流域遷入長江流域,珠江流域)軌跡明晰而有力,歷時長久,為中國古代人口遷移的主流,其動力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策馬南下逐中原,促使黃河流域人口遷移到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從而使三大流域人口得到均勻分布,推動區域經濟向前發展,也推動了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北方人民南遷有三次高潮:(1)三國兩晉南北朝。(2)五代十國(3)南宋。

3、中國古代內地居民向邊疆地區遷移往往發生在統一王朝;遷移有由政府組織和老百姓自發進行兩種方式;通過遷移,把內地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傳到邊疆地區,促進了邊疆地區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鞏固了邊防。

4、清代人口比明代人口成倍增長,近代中國大門被西方打開,這為國內過剩人口移居海外提供了條件(如東南亞美洲),但由於中國向海外大量移民的機會已經錯過,故內地貧困人民只好向邊遠地區移動(西北、西北等 )。

5.影響我國人口正常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戰亂,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天災人禍。

❸ 人口遷移定義

謂「人口遷移」(Populationmigration),是人口移動的一種形式,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間位置上的變動。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這種移動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的永久性或長期轎中性的改變。由於各自研究角度的不同,學術派帆告界對人口遷移的概念存在多種界定。聯合國《多種語言人口學辭典》給人口遷移下了一個為人們普遍接受的定義,即:「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地理流動或者空間流動,這種流動通常會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的變化。這種遷移被稱為永久性遷移,它不同於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變化的人口移動。」這一概念引申出人口遷移的兩個重要屬性:

(1)人口遷移的時間屬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發生「永久性」變化的運動才能稱為人口遷移,而日常通勤活動造成的居住地暫時變動則排除在外。

(2)人口遷移的空間屬性。即人口遷移必須遷出原居住地一定距離,一般以跨越行政界線為依據,從而排除了在同一行政區域內改變居住地的人口。

環境關系
環境對人口遷移的影響
時期 主要環境條件 遷移的原因

採集和狩獵時期 生存發展受環境的直接影響,特別是植物果實和獵物分布 尋找食物

農業文明社會 農業生產對象主要是土地,土地不可移動性使農業人口相對穩定; 尋找新的土地

人口增長,土地相對不足,使人口遷移。

工業文明社會 根本上改變了把勞動力束縛在土地上的狀況。 工業生產條件的不斷變化

工業生產要求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力及

市場之間形成塵明良好的配合。此時人口遷移規模前所未有。

❹ 人口遷移的概念是什麼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北方人民向南方遷宴散移,關中居民向華北、遼東遷移。西晉末年至東晉時期,北方人民大舉南遷至江南和巴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中原人口大量向南遷移,它所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是促進南方經濟發展。

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這種移動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的永久性或長期性的改變。由於各自研究角度的不同,學術界對人口遷移的概念存在多種界定。



(4)什麼是人口遷移地理擴展閱讀:

多數情況下,人口遷移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收入,從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觀上看,經運知濟布局的改變也會造成大量人口的遷移。如我國經濟特區的設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遷入。

交通和通信的發展,相對縮小了地區之間的距離,減少了妨礙晌悄氏人口遷移的各種困難,促進了人口的遷移。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越來越大規模、大范圍、大跨度的遷移就與此有關。

❺ 人口遷移可以劃分為什麼人口遷移和什麼人口遷移

按地理范困哪圍分為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人口遷移。按遷移方向劃分①邊疆墾殖遷移。因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汪攜碼衡,資源枯竭地區人口相隱坦對過剩,人口遷移伴隨新土地的開發而產生。②鄉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❻ 地理里的人口遷移問題

凈遷移率=遷入率—遷出率;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即由增長數減去減少數

高中地理中的什麼人算人口遷入

不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人口自然增長率僅僅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有關,與人口遷移無關。這里涉及到兩個概念: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的機械增長。人口的自然增長取決於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的機械增長即人口遷移。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自然變化即人口的自然增長;人口的數量變化取決於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兩個方面。

❽ 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和特點是什麼

人口遷移大致可分為以下六種類型:1.工作學習歷蘆型; 2.參軍復員型。3.親屬隨遷型。4.政策影響型。5.人才流動型6.庫區移民型
【特點】
古代:由自然條件差的地方遷往自然吵晌條件好的地方,大批遷移;
現代:建國到肢碰帶80年代中期,由東部遷往西北和東北部分有計劃、有組織;
80年代後:由西部遷往東部,由農村遷往城市,自發遷徙,量大。

❾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識點什麼是人口遷移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人口遷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改變.
人口遷移三要素:居住地變更、時間上長期性(1年以上)、市空間位置變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
——經濟因素、生態環境、政治因素、社會變仔扮握革、宗教、個人動機念慶和需求
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缺乎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人口遷移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