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遙感技術可以運用到哪些方面
遙感可以分為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多譜段遙感、紫外遙感和微波遙感。
1、可見光遙感: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遙感方式。對波長為0.4~0.7微米的可見光的遙感一般採用感光膠片(圖像遙感)或光電探測器作為感測元件。可見光攝影遙感具有較高的地面解析度,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晝使用。
2、紅外遙感:又分為近紅外或攝影紅外遙感,波長為0.7~1.5微米,用感光膠片直接感測;中紅外遙感,波長為1.5~5.5微米;遠紅外遙感,波長為5.5~1000微米。中、遠紅外遙感通常用於遙感物體的輻射,具有晝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紅外遙感器是光學機械掃描儀。
3、多譜段遙感:利用幾個不同的譜段同時對同一地物(或地區)進行遙感,從而獲得與各譜段相對應的各種信息。將不同譜段的遙感信息加以組合,可以獲取更多的有關物體的信息,有利於判釋和識別。常用的多譜段遙感器有多譜段相機和多光譜掃描儀。
4、紫外遙感:對波長0.3~0.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遙感方法是紫外攝影。
5、微波遙感:對波長1~1000毫米的電磁波(即微波)的遙感。微波遙感具有晝夜工作能力,但空間解析度低。雷達是典型的主動微波系統,常採用合成孔徑雷達作為微波遙感器。
這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感測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並最後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通過遙感技術,可查詢到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資源三號等國產高解析度遙感影像。
遙感技術是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或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技術。例如航空攝影就是一種遙感技術。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大大推動了遙 感技術的發展。
現代遙感技術主要包括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和處理等環節。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統稱為遙感系統,其核心組成部分是獲取信息的遙感器。遙感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照相機、電視攝像機、多光譜掃描儀、成像光譜儀、微波輻射計、合成孔徑雷達等。傳輸設備用於將遙感信息從遠距離平台(如衛星)傳回地面站。信息處理設備包括彩色合成儀、圖像判讀儀和數字圖像處理機等。
任何物體都有不同的電磁波反射或輻射特徵。航空航天遙感就是利用安裝在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感測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特徵,並將特徵記錄下來,供識別和判斷。把遙感器放在高空氣球、飛機等航空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空遙感。
Ⅱ 遙感(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 )分別運用在哪個領域,起到什麼作用,它們的作用主要有什麼區別
遙感(RS)通過人造地球衛星上的遙測儀器把對地球表面實施感應遙測和資源管理的監視(如樹木、草地、土壤、水、礦物、農家作物、魚類和野生動物等的資源管理)結合起來的一種新技術。
使用空間運載工具和現代化的電子、光學儀器,探測和識別遠距離研究對象的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GIS) 是一種具有信息系統空間專業形式的數據管理系統。在嚴格的意義上, 這是一個具有集中、存儲、操作、和顯示地理參考信息的計算機系統。例如,根據在資料庫中的位置對數據進行識別。實習者通常也認為整個GIS系統包括操作人員以及輸入系統的數據。
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能夠應用於科學調查、資源管理、財產管理、發展規劃、繪圖和路線規劃。例如,一個地理信息系統(GIS)能使應急計劃者在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較易地計算出應急反應時間,或利用GIS系統來發現那些需要保護不受污染的濕地。
Ⅲ 地理信息系統一般用於哪些方面那遙感呢
地理信息系統是指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能夠應用於科學調查、資源管理、財產管理、發展規劃、繪圖和路線規劃
遙感,從字面上來看,可以簡單理解為遙遠的感知,泛指一切無接觸的遠距離的探測;從現代技術層面來看,「遙感」是一種應用探測儀器。[2]
根據遙感的定義,遙感系統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組成:
1、信息源 2、信息獲取3、信息處理4、信息應用
由於遙感具有動態、多時相採集空間信息的能力,遙感信息已經成為GIS的主要信息源。
Ⅳ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搏培
一、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①資源普查:礦產、水、土地、森林草場、野生動物資源等;
②災情監測:旱情、水災、滑坡、泥石流、地震、農林病蟲害、正團森林火災等;
③環境監測:荒漠化、土壤鹽漬化、環境污染、海洋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植被變化、海上冰山漂流。
三、地理信息系統(GIS)
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決策應用等,能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地物空間分布及位置分析、趨勢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擬結果等。
Ⅳ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人教版
【 #高二# 導語】世界一流潛能大師博恩•崔西說:「潛意識的力量比表意識大三萬倍」。追逐高考,我們嚮往成功,我們希望激發潛能,我們就需要在心中鑄造一座高高矗立的、堅固無比的燈塔,它的名核銷字叫信念。 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人教版》,助你一路向前!
【一】
1、地理信息技術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
2、遙感:(RS)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感測器(關鍵裝置)→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和財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和定位的系統。
(1)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2)特點: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4、地理信息系統:(GIS)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信息源→數據處理→資料庫→空間分析→表達
優點: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5、遙感、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即互為獨立又相互促進。遙感主要用於地理信息數據的獲取,全球定位系統主要用於地理信息的空間定位,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於對地理信息進行管理、查詢、更新、空間分析和應用評價。
6、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將各種地理信息按地理坐唯亮標,從區域到全球進行整合,並進行的立體、動態的顯示。
【篇二】
一、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1、區域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區域的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不同:
①地理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在*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3、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早期:長江三角洲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
緩慢。
農業社會時期:
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改山游使用,長江三角洲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江三角洲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③隨著我國歷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長江三角洲人口越來越稠密。
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農業社會後期:
①工商業的發展使長江三角洲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長江三角洲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x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1、遙感(RS)
主要是獲取信息,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工作過程: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感測器→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財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統(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如,可以精確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維坐標(經度,緯度和海拔),還可為飛機、船舶、汽車導航。
由三大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共24顆,其中21顆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3、地理信息系統(GIS)
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優點: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4、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
Ⅵ 地理與遙感
籠統的來說:在地理遙感中(英文簡稱GRS),遙感技術主要是一種為地理信息系統的收集更新數據的手段。具體來說,通常是由相應的遙感技術來採集有關的空間環境數據,並對其進行簡單的分類,再通過地理信息系統來對所採集的空間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用白話來說就是:地理是空間的位置關系,遙感是採集數據的技術,通過對空間數據的分析來處理確定地理位置關系。通常用mapgis, arcgis等軟體進行處理。
Ⅶ 請問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的特點和實用范圍是什麼
遙感技術
特點:大面積同步觀測,時效性強,數據的綜合性與可比性,較高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實用范圍:基礎地理數據重要獲取手段,獲取地球資源信息的最佳手段,為應急災害提供第一手資料,成為GIS系統核心組成。
地理信息系統(GIS)
特點:GIS工程具有一定的廣泛性,相對的針對性,涵蓋范圍很廣,涉及因素眾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硬體、軟體、數據及人。操作對象是空間數據,技術優勢在於它的空間分析能力,與地理學、測繪學聯系緊密。
實用范圍:用於數據的採集、檢驗與編輯,數據的轉換與處理。用於全球環境變化動態監測,用於自然資源調查與管理,用於監測、預測,用於城市、區域規劃和地籍管理,用於輔助決策,以及軍事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
特點:全球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觀測時間短
,測站間無需通視,儀器操作簡便
,可提供全球統一的三維地心坐標,應用廣泛。
實用范圍:空間位置服務和時間服務。
Ⅷ 遙感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遙感(remote sensing)是指非接觸的,遠距離的探測技術。一般指運用感測器/遙感器對物體的電磁波的輻射、反射特性的探測。是通過遙感器這類對電磁波敏感的儀器,在遠離目標和非接觸目標物體條件下探測目標地物。
可用來獲取其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並進行提取、判定、加工處理、分析與應用的一門科學和技術。
是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在20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開始為航空遙感,自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陸地衛星後,這就標志著航天遙感時代的開始。
(8)遙感主要用於地理信息的什麼擴展閱讀
遙感通過人造地球衛星、航空等平台上的遙測儀器把對地球表面實施感應遙測和資源管理的監視(如樹木、草地、土壤、水、礦物、農家作物、魚類和野生動物等的資源管理)結合起來的一種新技術。
遙感探測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空中乃至宇宙空間對大范圍地區進行對地觀測,並從中獲取有價值的遙感數據。
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
Ⅸ 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有什麼區別嗎 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
一、特點不同
1、遙感
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例如,陸地衛星4、5,每16天可覆蓋地球一遍,NOAA氣象衛星每天能收到兩次圖像。Meteosat每30分鍾獲得同一地區的圖像。
2、地理信息系統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二、分類不同
1、遙感
根據工作平台層面區分:地面遙感、航空遙感(氣球、飛機)、航天遙感(人造衛星、飛船、空間站、火箭)。
根據記錄方式層面區分:成像遙感、非成像遙感。
根據應用領域區分:環境遙感、大氣遙感、資源遙感、海洋遙感、地質遙感、農業遙感、林業遙感等。
2、地理信息系統
按功能分類:專題地理信息系統(Thematic GIS)、區域地理信息系統(Regional GIS)、地理信息系統工具(GIS Tools)
按內容分類:城市信息系統、自然資源查詢信息系統、規劃與評估信息系統、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等、GIS中使用的技術
三、應用不同
1、遙感
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地質、海洋、氣象、水文、軍事、環保等領域。在未來的十年中,預計遙感技術將步入一個能快速,及時提供多種對地觀測數據的新階段。
遙感圖像的空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其應用領域隨著空間技術發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發展及相互滲透,將會越來越廣泛。
2、地理信息系統
在科學、政府、企業和產業等方面更廣泛的應用,應用包括房地產、公共衛生、犯罪地圖、國防、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景觀建築、考古學、社區規劃、運輸和物流。地理信息系統也分化出定位服務(L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