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說一說我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以及在地理方面的主要成就
1、沈括
沈括分析出華北平原過去曾是海濱,今已東距大海已千餘里,而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沖積形成的。這是對華北平原成因(沖積平原)最早的科學解釋。沈括根據峭拔險峻的雁盪諸峰頂部在同一平面上的現象,推斷雁盪山是由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
沈括還詳細記錄了各地發現的化石、並根據化石來推究古代氣候的變遷,解釋虹的大氣折射現象,科學地描述了龍卷風生成的原因、形態和破壞威力,用月亮的盈虧來論證日、月的形狀及海潮與月球的關系等等。沈括對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許多方面都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
沈括完成了奉旨編繪的《天下州縣圖》,圖幅之大,內容之詳,前所罕見。全套地圖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國總圖和各地區分圖,比例為九十萬分之一。沈括還首創了用「飛鳥圖」來繪制地圖,以代替傳統的循路步法制圖。
2、徐霞客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
3、郭守敬
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為基準,比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開封)兩地地形高下之差,這是地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海拔」的創始。
郭守敬在西夏水利工程結束後曾溯黃河之流而上,探尋黃河的發源地。由此他成為以科學考察本身為目的,專程探求黃河河源的先驅者。
4、酈道元
酈道元寫成地理著作《水經注》。《水經注》是六世紀前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共四十卷,是當時一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此書不僅開創了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歷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5、賈耽
是中國地理地圖史上一位人物,他繼承並發展了科學制圖的方法,在書籍中的地理記述是中國對外宣示領土和海權的重要依據。利用掌管接待外國使節的工作便利,向外國使節打聽各國的山川形勢、地理沿革和風土人情,然後再分門別類加以整理
賈耽用裴秀的制圖六原則繪制「關中隴右及山南九州圖」一軸,主要表現隴右兼及關中等毗鄰邊州一些地方的山川關隘、道路橋梁、軍鎮設置等內容。他用文字注記詳加說明,然後匯編成冊,故名《關中隴右山南九州別錄》、 《吐蕃黃河錄》。
B. 沈括對地理學有哪些貢獻
沈括是我國北宋中期的傑出科學家,他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沈括對地理學的貢獻在自然科學界獨樹一幟,他在測量與繪圖、地質學研究等方面頗多建樹,他還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記錄氣候變化,在世界上率先給「石油」命名。可以沈括說是個多才多藝的偉大科學家。
北宋末年,與遼國之間戰爭不斷,簽訂「澶淵之盟」後雙方罷兵休戰。遼國垂涎中原地區的繁華,仗著驍勇的騎兵,不斷提出領土要求。
1075年,遼國派大臣蕭禧來到東京,要求重悉辯新劃定邊界,他提出的邊界是山西北部的黃嵬山,黃嵬山以北為遼國所有,以南為大宋朝所有。大宋如同意他的要求等於將遼國的領土向南推進了15千米。
黃嵬山是一座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山脈,北宋大臣幾乎是一無所知,朝廷上上下下亂作一團。這時,朝廷想起了熟識地理的沈括,命他出任談判特使,要他既不能輕開戰事,也不能向敵示弱而接受無理要求。
沈括不卑不亢,胸有成竹,他所帶的武器就是他的地理學說和《天下郡守圖》。
他向蕭禧指出,兩國按「澶淵之盟」劃分邊界,邊界是白溝河,白溝河以北為遼國領土,以南為大宋領土,而黃嵬山在白溝河以南,是大宋的領土,而不是遼國的領土睜納缺。
蕭禧沒有一張茄肆自己的地圖,更不知道黃嵬山的准確方位,在地圖面前,他感到理虧三分,氣焰不知不覺地矮了一截。爭論了幾天後,雙方無功而返,但沒有將爭論推向極端。
不久,沈括又受命出使遼國,在遼國首都上京再談兩國邊界。這時遼國的談判代表升了級,改成了遼國宰相楊益戒。
在談判時,沈括再次以「澶淵之盟」為基礎,以《天下郡守圖》為依據,有理有節,寸步不讓,而遼國宰相找不到重劃邊界的理由。這時,沈括又出示大宋的木製地形模型,這使得遼國宰相大為驚奇,深感大宋確有奇才能人。
沈括終於使得遼國放棄了對宋的領土要求,他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與地圖學家,運用智慧捍衛了大宋的尊嚴,是大宋的領土得以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