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實踐力設計方案怎麼弄

高中地理實踐力設計方案怎麼弄

發布時間:2023-05-12 02:57:12

Ⅰ 如何設計高中地理探究問題

一、運用理論指點迷津

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思想,它為地理問題的具體設置提供了前衛的理論指引。該思想認為教學過程必須建立在學生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上,使其產生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激情,推動教學由現有水平向潛在水平轉化。在具體操作中,必須注重層次性和針對性,將問題恰如其分地落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形成新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從已知的領域向未知的領域擴展和探究。它猶如一劑良方,為探究性教學活動指點了迷津。

二、依據現狀尋求對策

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下,「地理問題」的課堂探究之路仍舉步維艱。一是設置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往往只提出「知識呈現型」問題,這類問題的答案往往是現成的,只要「按圖索驥」就能獲得標准答案。沒有在知識的接合點、生長點、遷移點及應用點上,下功夫提出新穎的發現型問題和創造型問題,造成問題的設置量多卻質差。二是教學方式簡單粗放,採用「滿堂問」。一般只是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層層「誘惑」下沿教師設計的思路解答問題。有時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具體、不合理,甚至有歧義,讓學生無從下手,無從探究。有時提問時機不恰當,只是在枝節問題上小打小鬧,對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卻視而不見。而教師的評價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動輒批評學生答案不標准,而對閃爍其中的「亮點」「閃光點」卻視而不見。三是學生思維僵化,缺乏自主探究。學生很少會從已知條件出發,提出發現型問題,甚至是創造型問題。發現創新的意識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得不到應有的塑造和升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反思現狀,地理問題的探究任重道遠,需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方能沖破黑暗,迎來黎明的曙光。

三、科學設置確定方向

教師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地理問題的探究創造條件與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探究意識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地理問題探究教學成功的關鍵。為此,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身生成提問的智慧,努力提高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等個人綜合素養,使地理問題的探究性設置朝科學、巧妙、實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發展。

1、平等意識,心中有人。在教師眼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個性、有特色、有思想的鮮活個體。教師要樹立新型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發展傾向、特長、愛好,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高,和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待。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為;不反對猜測,特別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測;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有高度的寬容精神和理性對待;尊重學生,使學生在決定探究地理問題時有真正的發言權;不因為學生提出一個在教師看來是不切實際甚至荒誕的問題就反對嘲笑學生;教師充當「未知者」和學生一起探究問題。

2、情境意識,誘發思維。教師要確立「大教育」思想,結合時事以及區域和鄉土的客觀現實,充分重視校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和社會密切聯系的開放式教學體系,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創設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實用性的問題情境,學習只有發生在有意義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問題情境中,才能促使新舊知識發生沖突,產生困惑、疑問,有了疑問就能誘發學生積極思維、勤思好問。

如在「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一節教學中,在導入階段,筆者先通過屏幕提出以下兩個問題:(1)氟氯烴的生產與使用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因大量排放氟氯烴而產生的臭氧空洞為什麼會出現在南極上空?(2)(我國不同時期的衛星雲圖)我國大陸高空的雲為何總是自西向東運動?筆者通過生活化的情境設置,製造興奮點,激發學生探究慾望。在學生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歸納:這些現象都與全球性的大氣運動有關。至此,學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進入新課的學習。

3、激趣意識,培養情感。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可以從知識的結合點、生長點、遷移點、應用點上去尋找,使學生在這些「點」上,探究出某種新穎而出乎意料的結果。

如:在「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鋒面系統與天氣」教學中當學習了鋒面與天氣後,那日是11月6日筆者設置一個問題:國家氣象局預測「11月8日前後冷空氣將襲京城」預測未來8天北京的天氣趨勢:11月6日—13日?該問題探究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學到的知識得到了運用,這種成功的快樂激勵著學生不斷地探究與嘗試。

4、連續設問有台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由已知到未知,再由新的已知到新的未知的探究過程。設置問題的實質是將學生的已知和未知從矛盾沖突中揭示出來,並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給學生,驅使學生去研究和思考。教師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聯結點和關鍵點設問,組成邏輯關系緊密的實用性的台階式的問題組,或根據知識之間的因果遞進關系設置問題鏈,使學生思維的觸角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決中,由淺入深地觸及事物的本質和本質聯系。

5、釋疑結果有創論。缺乏問題探究的教學不可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也不可能有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和相互溝通中的思維碰撞,更不會有創新思維火花的迸發。探究過程孕育著創新這一認知規律說明,探究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和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出獨到的見解、設想及做法,以成功去激勵學生不斷探究。探究性強的問題往往指向於此目的。它強化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產生創造性的結論,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探究性的地理問題設置作為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窗口」之一,是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基礎。只有問題的設置巧妙實用,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才能及時發現並檢測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准確地引導學生回憶具體的知識或信息。只有問題的設置科學高效,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信息活動;才能鼓勵學生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也才能較完美地實現課堂管理功能。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探究性教學的春天花團錦簇,瑰麗非凡!

Ⅱ 淺談怎樣加強地理課的實踐活動

一、轉變觀念,充分認識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
恩格斯說過「從事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地理實踐活動對正確理解地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踐活動可以為課堂和書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識提供極為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通過實踐活動實現課程目標,變學科的「封閉型」為活動的「開放型」,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地理觀察能力,使用地圖、圖表的能力及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信息時代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及應用地理信息手段進行交流、表達的能力;為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提供舞台。因此,地理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素質提高的配套工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巧妙設計,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
設計實踐活動方案,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取題,活動方式和目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能太難、太高,學生無法達到;也不能太簡單,學生沒有興趣。另外,實踐活動應以家庭、校園和社區為中心,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既與教學相關聯,又與生活聯系,只有這樣的方案才切實可行。
1.結合教材開展實踐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在進行《地球的運動》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准備好製作地球,月球,太陽的工具、材料,在上課時,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對這些材料進行觀察、按照課本步驟製作三球儀。藉助這一活動,學生對地球經緯線、月球,太陽的形狀以及大小,相互運動等抽象的知識不僅理解得深刻、透徹,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還親手製作了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等教學用具,在教學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又彌補了教具不足的現狀。這樣,不但能夠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2.結合其他學科開展實踐活動
地理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銜接,達到融會貫通。如與歷史相結合,開展「贊美家鄉」的班級討論會;與語文相結合,組織一次「地理知識」的辯論賽;與音樂相結合,探究「歌曲中的地理文化」等,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時還可以使不同的學科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提高學生素質。
3.貼近生活開展實踐活動
把課堂知識巧妙地與生活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知道地理就在身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可視、可觸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後,帶領學生參觀新鋼公司的污水處理設備,聽取廠領導的有關介紹,讓學生對工業「三廢」的治理過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既增加感性知識,也深化了理性知識的學習。
(2)結合春遊,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體會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如去濕地公園、仰天崗春遊時,我就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討論:濕地公園、仰天崗旅遊資源的美在哪裡,怎麼欣賞?如何理解中國山水畫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等美德意識;建造江西自然博物館的實際意義等等。
(3)結合環境節日深入環保意識。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得到關注,聯合國確定了一些重大的環境節日,如3月12日植樹節、4月7日「世界無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億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每一個節日來臨,我要求學生思考由來,搜集資料,從搜集資料的實踐活動中體味環境的重要作用。
三、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1.在實踐活動中有很多時候是要走出課堂的,要注意學生的安全,要學生能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
2.在整個實踐活動期間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
3.不能過多。頻繁的實踐活動容易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厭倦而失去興趣,甚至會喧賓奪主,動搖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產生負面作用。
4.注意實踐活動結束時的評價工作。要找出活動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樹立下次參與實踐活動的信心。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客觀地分析活動中的不足之處,以利於下次活動的開展。
由此可見,地理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方面,有著特殊重要性,它能幫助學生在思維、感觀、言行等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地理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Ⅲ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

Ⅳ 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

一、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基礎點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基於學生主體性需求及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並通過地理教學中一系列實踐活動所獲得,課程標准對地理課程教學有指導性作用。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
1.以課程標准為基礎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其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闡述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高中地理教材、指導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及高考命題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必須以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為基礎。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將地理實踐力素養作為地理課程理念之一,並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多個方面滲透了地理實踐力培養要求,即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搜集和處理各種地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備科學精神;能夠獨立或合作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方案和計劃;能夠設計不同的地理實踐活動目標,並選擇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2]。課程標准中學業質量標准進一步對地理實踐力學科素養水平劃分為五個等級,便於地理實踐力培養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層次性。
2.以學生需求為基礎
學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現自我的需求等深層次需求,也有希望輕松學習的淺層次需求。從需求本身看,有學生的內在實際發展需求,即在一個特定階段的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情感態度基礎上的最近發展區。還有課程總體目標、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能力發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實踐力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遵循學生的需求。
地理實踐力培養應從學生興趣出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體會到實踐活動的樂趣,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地理實踐能力。所以,地理實踐力培養宜從學生興趣出發。同時,地理實踐力培養還應注意學生年齡特徵,高中階段學生相比初中階段已達到更高發展水平。其一,感知覺目的性和系統性增強,觀察力大有提升,並且趨向精確;其二,注意力更加穩定,思維表現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實踐活動設計和實施應遵循學生年齡特徵,體現出彈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感受體驗,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觀察、行動、思考,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同時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二、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結合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還需更為真實的情景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操作、觀察、探究實驗等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其中充分結合校內外資源搭建實踐平台,是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結合點。
1.充分結合校內資源
依據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可將其劃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地理校內資源指學校范圍內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校內教材、設施、地理師生等。豐富多樣的地理校內資源,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提供充足的條件。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如模擬實驗、教具製作、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天文觀測等。
室內課程實施過程中,可通過儀器演示、音像圖片等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如在講授「晝夜交替和時差」時,視頻演示或地球儀演示,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地理知識,還有助於提升地理觀察能力。通過學校地理實驗室、地理活動室,充分利用相關設備也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如「模擬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在借鑒各版本教材優勢基礎上整合教材,為學生構建基礎性模擬實驗活動。充分利用地理園等地理場館或校內自然環境也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如結合氣象站觀測氣溫和降水,在地理園觀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地理觀測能力,還有利於提升問題探究能力。
2.積極結合校外資源
校外資源即學校范圍外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研究機構、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天文台、有關政府部門、工廠、農村等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3]。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外資源為學生的地理觀測、調查、考察等實踐活動提供廣闊平台,是培養學生實踐力的有效途徑。
利用課余時間到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研究機構參觀,如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參觀,可通過「山水都市」、「地球奧秘」、「生態家園」等場館線路,豐富學生地理知識同時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培養。利用國家地質公園、地方自然或人文資源環境供學生參觀學習,如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等考察,可彌補學校實踐場地不足,促使學生體驗學習、拓展思維、提升能力。利用到工業園區、農業園、科技園等參觀學習機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獨立行動、主動思考、自主認知。如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可到學校附近工廠實地考察,增強學生社會實踐體驗。學生將實踐中所獲得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個人發展所需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落腳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應充分結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具體還要落實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會調查和地理模擬實驗等各項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學生對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直接觀察,一般包括地質地貌、氣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專項觀察與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觀察;還包括農業、工業、環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綜合觀察[1]。通過地理野外考察,可促進學生地理觀察觀測能力提升,培養學生獲取地理信息的意識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學生能夠運用遙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術和其它地理工具,對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關現象,進行觀察、識別、描述、解釋;能夠觀察比較不同區域的特點,掌握歸納區域特點的方法;能夠在野外觀察、測量和分析地質地貌基本形態,推斷其形成過程。
2.提升社會調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會即學校」,突出體現地理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社會調查就是通過參觀、訪問、查閱資料、展開調查等多種方式,對學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等,進行直接的、有計劃的、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動。社會調查能力是地理實踐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三峽庫區移民」問題調查中,學生自主合作性設計方案,搜尋該區域統計信息及發展規劃,進而參與調查,並對相關問題及成因作出簡要解釋,有理有據提出可行性策略。調查結束後,撰寫調查報告並展開交流評價。
3.提升地理模擬實驗能力
地理模擬實驗即使用一定實驗器材及設備,人為地把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及其變化過程表現出來,以獲得和驗證地理知識的方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學生地理實驗能力的提升具體體現為能夠設計和實施地理模擬實驗並作出解釋;能夠解決高考地理試題中相關問題。如模擬實驗「模擬山前洪(沖)積扇的形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實驗,利用白紙和細沙等實驗材料進行模擬,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理解其中科學道理,獲得地理知識,還能夠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認知和情感等素養提升,發展地理實踐力。

Ⅳ 如何打造普通高中的地理高效課堂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一:學案設計
心理學認為,問題解決是思維最一般的形式。一方面,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和動力;另一方面,課堂學習本身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有效的問題就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有效催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而挖掘他們已有的地理知識,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自然,高效課堂的建構也離不開「問題」。所以我們在學案上重點設置問題。
我們的學案主要有三部分組成:(1)基礎知識問題化,以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2)知識拓展典例,把課堂需要討論的問題(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成問題,用以課堂探究,屬於課堂上需要解決的知識性問題與能力培養問題。搜集3道左右的典型例題用於課堂共同分析。(3)學案最後一部分精選習題,當堂達標測試,精心的挑選練習題。在挑練習題時,要有目的性、層次性、遞進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綜合性,而且練習方法要多樣化,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使學生在「精練」中提升學習效果。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二:檢查自學情況
上課前一天把學生預習學案收起來,老師認真批閱,總結哪些問題學生都已經學會,哪些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出現困難,並把把出現問題的原因歸類。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三:上課
第一步:檢查學生自學效果,對要求通過自學應該記住的、掌握的進行檢查。檢查形式多樣,可以是提問,也可以是課前小測。
第二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教,教師點撥,對本節重點、難點進行突破。本環節利用學案的第二部分內容,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互幫互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第三步:當堂檢測,鞏固落實。本環節就是對本節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當堂檢測,診斷反饋教學效果。主要操作環節包括測試、學生互相批閱、匯報批閱結果、優秀試卷和規范試卷評選等。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四:上課注意點
1、保護好學生的心靈。知識學不會可再學,自己學不會可討論,但如果學生的心靈因老師處理不當而受到傷害,可能導致學生一生的失敗或轉向。 傳授課這一環節中,特別要注意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要把鼓勵、把興趣、把競爭帶進課堂。同時,要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從而優化學科課堂。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用語言、眼神、表情、動作等方式,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關注著他,這樣學生就不容易「走思」,而且會更快更好的溶入到課堂,學習的專注性就會提高。美國某教育研究機構曾就老師的視野與學生成績的關系作過探究,結果表明,在老師扇形視野區里的學生成績往往優於這個區域之外的同學,這說明什麼呢?一句話——關注很重要。這種課堂上師生交流還可以拉近師生關系。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夠使學生一堂課都興奮起來。對於互動探究的內容,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認識,當一些學生回答的錯誤或者其他不同的見解時,千萬不要一笑了之,甚至譏諷,要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恰當地提出建議,保護好學生的心靈不受傷害。
2、把精講部分講的精彩
演員演戲需要進入角色,同樣,一位優秀的教師也要有角色意識,一旦站到講台上就要進入角色。賦予角色意識的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體驗學生當時所產生的感性,能在教學內容與學習主體之間建造一座溝通的橋梁,能使師生雙邊活動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贊可夫所說的:如果教師本身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獲取知識。
准、精、到、巧、實。「精講」就是指教師對基礎知識用少而精的語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徵。以講促思,以講解惑。通過「精講」可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動,即動腦、動手、動口等。不能出現科學性錯誤,不能出現模稜兩可的說法;不能啰嗦、重復的語言,不能畫蛇添足,而要畫龍點睛;對於知識、技能的各方面要到位,不能為了節省時間講不到,不能因為備課不充分講不到;處理要巧妙,既要引起學生興趣,又要滿足興趣,既要解決問題,又要能水到渠成;既能處理預設問題,又能處理生成問題;由「車道山前疑無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無論怎樣處理,能要以學習目標為目標,把達標落到實處。 要精講就要突出「重點」。所謂突出重點指: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分析,學懂重點;練習設計,緊扣重點;板書設計,標出重點;直觀演示,體現重點;課堂提問,問在重點;歸納小結,點出重點等。重點知識解決了,一堂課的任務基本完成。
3、把典題點在點子上
典題及處理的作用應是給學生的是對問題的疑惑—尋找「出路」的沖動—解決問題的驚喜—反思以後的頓悟。學生往往關注的是答案的對錯,答案是什麼,而不關注為什麼錯了,所以評析典題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提醒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毛病,這樣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梁,以免學生走彎路。一定點在「為什麼」上。
4、把當堂達標及反饋讓學生心動
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20分鍾左右,不得少於15分鍾,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既能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又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即時反饋准確的信息。有些學生眼高手低,看似會了,一做就錯,或者提筆卻不知道如何寫,或者丟三落四,課堂定時訓練,練後及時反饋,可能會使這部分同學認識自己的不足,端正態度,扎實學習。

Ⅵ 如何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地理

1、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擇課題,通過課前調查、搜集,課上研究、討論,課後實踐、研究,使學生樂於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他們勤於思考的習慣,勇於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過設計各種課題方案,培養學生學會調查、實驗、參觀訪問、查找資料等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通過學生對自然現象的分析、研究,從而有所發現,體驗到與人分享的樂趣及成功的快樂,從而使學生關注社會,關心自然,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准備

師資准備: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小組,以及班主任、各班綜合實踐
活動時間安排:每周綜合實踐活動課及課外活動時間。

Ⅶ 地理教案高中教學範文5篇

在讀書、聽課、研習、 總結 這四個環節,高中學習比初中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案高中教學 範文 ,希望大家喜歡!

地理教案高中教學範文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一、說教材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第三章內容屬於自然地理部分,是對地球外部圈層結構的展開,而本節內容是本章內容的重點,《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是在學習了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和氣壓帶風帶的基礎上,對地球上最主要的水體----海水的運動進行更加具體、深入的學習。海水運動又對學習第五章自然地理壞境和人文地理的學習埋下伏筆,因此,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此階段的學生通過初中階段地理知識的學習,已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般 方法 ,能夠根據地圖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學的地理知識。但是,由於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間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不能自主歸納總結,找出規律;再加上學生的知識面有限,生活閱歷較淺、對重難點的地理知識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地理知識並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三、教學目標

本節《課程標准》的要求是「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據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提升讀圖、繪圖以及在圖上觀察、比較、歸納、分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2)運用案例分析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嚴謹、科學的 學習態度 ;

(2)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念,增強現代海洋意識;

(3)學習洋流形成的因果關系,培養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的辨證關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

難點:利用「全球風帶與洋流模式圖」,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依據:此部分知識難理解,難記憶,部分學生有知識缺陷

五、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和地理科教學特點以及有關的教學規律,即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由宏觀掌握到微觀掌握的規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相統一規律,主要採取了讀圖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和討論式教學法。

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必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必要的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情趣動機,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求索 反思 ,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採取如下的學習法:自主學習法、看圖分析法、討論式學習法、圖文轉化法以及知識遷移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講解 故事 「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風暴,船被毀後幾個海員被吹到了一個小島上。他們失去了大船,沒有辦法離開小島,一個聰明的海員現出了一個辦法,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塞入瓶子里然後蓋上蓋子,密封後扔到海中讓流動的海水帶著他們的信飄到大陸邊通知人來營救他們,結果他們勝利的離開了小島。

依據:利用故事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製作Flash動畫)

地理教案高中教學範文二

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理解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及其成因

(2) 掌握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內容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判斷、推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文明習慣、公德意識及利用資源、保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重點:

旅遊資源開發評價條件

教學難點:

1.游覽價值

2.市場距離

3.旅遊的環境承載量

教學方法 :

案例法、討論比較法

教學手段:

電化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略

[講授新課]

[板書]4.5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 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

[點擊課件]展示圖片:旅遊交通工具,旅客隨便丟廢棄物

提問:這幅圖片反映出旅遊活動會產生什麼問題?產生什麼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1、環境污染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1、材料2

提問:上述兩材料,反映旅遊活動中存在什麼問題?後果如何?

回答,總結:略

[板書]2、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提問:這段材料反映出旅遊活動中的什麼問題?有何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3、對背景環境的破壞

[點擊課件]展示圖片

提問:上述幾幅圖片反映旅遊活動中的什麼現象?會有何負面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4、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承接]除了以上問題,旅遊活動還會對正常社會秩序產生沖擊。

[板書]5、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提問]誰能說一下,旅遊活動會怎樣沖擊正常社會秩序?

回答,總結:略

[過渡承轉]略

[板書]二、旅遊資源開發評價

1、游覽價值

[提問]從游覽價值角度考慮,旅遊資源開發要考慮哪些條件?

回答,總結:(1)資源的質量。舉例①萬里長城,秦兵馬俑

②杭州西湖,蘇州園林

(2)集群狀況。 舉例①北京景區

②楊村小世界

(3)地域組合狀況。舉例①天津水上公園

②北京雍和宮

[承轉]旅遊地的資源價值越高,其經濟價值也就越高嗎?(不是)

講解:與其他產業一樣,旅遊業也必須考慮市場因素。

[板書]2、市場距離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為什麼到杭州的遊客以上海、江蘇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

師總結:略。提出經濟距離的概念。

[點擊課件]展示「經濟距離」動畫

[承轉]經濟距離越長,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見,旅遊地的吸引半徑是有限的。

[點擊課件] 展示「吸引半徑」動畫

舉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陽

[板書]3、交通位置及通達性。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兩地中哪一個旅遊資源的開發速度快一些?為什麼?

[板書]4、地區接待能力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自學

[板書]5、旅遊的環境承載量

[提問]請同學讀一下旅遊環境承載量的概念,且說出它是用什麼來衡量的呢?

師講解:旅遊環境承載量包含著景區資源、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等對遊人數量的適應能力,有的景區大,有的景區小。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兩地在旅遊的地區接待能力,旅遊的環境承載量方面有什麼差異?

回答,總結:略

[板書]「旅遊環境的保護」

(讓同學課下自學)

[課堂小結]

[課堂反饋]

[課下作業]

地理教案高中教學範文三

太陽、月球與地球的關系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太陽能量的來源,理解太陽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陽活動(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3.理解月相變化的規律。

二、能力目標

1.能通過閱讀太陽黑子與降水量的相關圖分析太陽黑子變化的周期及太陽黑子對降水的影響。

2.能通過展示的圖片理解太陽活動增強時會使地球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干擾及產生磁暴現象的原因。

3.能通過計算機的演示分析月相產生的原因和規律。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科學的宇宙觀,和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關於太陽輻射的教學建議

太陽輻射這部分內容屬於常識性的介紹,重點在於讓學生了解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讓學生看教材的兩張圖,了解太陽常數的概念,以及由於緯度、地形和氣象條件的不同,太陽輻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這里介紹一個小實驗可以讓學生更生動的了解太陽輻射。

實驗是這樣的:拿兩個瓶子,一個塗成白色,一個塗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個小氣球,氣球沒有充氣。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陽下照射,觀察結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氣球沒有太大變化,而黑色瓶子的氣球開始膨脹。通過實驗比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陽輻射。從而讓學生明白太陽輻射的能量巨大,對地球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關於月相的教學建議

由於本節主要是要講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將月相這部分內容作為了必講內容。關於月相,重點有三個:

一、要說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對位置在發生改變。地球在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公轉,如果同時考慮兩者地球和月球的運動,學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著頭腦。其實,由於空間兩點是決定一條直線,地球雖繞太陽一周,而地球和太陽總是能連成一條直線。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讓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不動,而僅僅考慮月球的公轉。

我們可以從地球、太陽、月球成直線開始考慮(注意,嚴格地講大部分時間它們不在一條直線上,否則,每個月都會發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繞地球一周回到相對位置繼續成直線,所需要的時間是一個朔望月的時間(29.53天),而不時恆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轉周期27.32天)的時間。月相形狀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發光的,只能反射太陽光。月球總是半個球發光,半個球不發光。而觀測者的角度不同,發光的部分對於觀測者來說就有了不同的形狀。

二、觀測不同月相的時間

對於幾個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滿月、下限月)的月相,應該是什麼時候觀測呢?關於這個問題,重點在於掌握地球的運動規律。對於某一個月相而言,地球上總是只有半個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當然,也只有半個地球能看到太陽。初一新月的時候,太陽和月球是一起在東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對於太陽向東邊移動12°,這樣,整個朔望月周期內,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時間和日出日落的時間才有了變化。有一點必需強調,不論太陽還是月亮,對於地球上的觀察者來說,都是東升西落的(因為地球的自轉),白天並不是沒有月亮,只不過由於太陽光太強,月亮根本顯現不出來。

三、關於月相的方位

教材中提到了觀察者觀測不同月相的時間不同,觀看的方位也不一樣。既然新月時月球和太陽是同升同落,那麼隨著月球的東移,月相出現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漸遠離太陽落下的方位。教師在介紹這部分內容時,能藉助多媒體軟體。如果條件不允許,也應該盡量使用教具(如地球儀、三球儀)等。

太陽、月球與地球的關系

【教學重點】①知道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②知道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教學手段】多媒體資料庫

【教學過程】

(引課)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有哪些方面?(板書)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的概念

2.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3.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多媒體資料展示,並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7圖1。5)通過資料、地圖及同學日常生活 經驗 說明太陽輻射在哪些方面對地球產生影響?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7圖1。6)太陽外部大氣結構由幾部分組成?

(板書)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外部大氣結構:由內到外,光球層——色球層——日冕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查找資料、閱讀教材P7—8相關圖像思考解答)太陽大氣各層中,有哪些太陽活動?其表現形式?其活動周期有多長?這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什麼?

(板書)2.太陽活動及主要類型

①太陽活動

②主要類型

黑子——發生在光球層,周期11年,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耀斑——發生在色球層,周期11年,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3.對地球的影響:干擾電離層—使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對地球磁場的影響—產生「磁暴」;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三、月相及其變化

1.月相變化的周期規律

(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資料庫和教材中相關圖像,思考討論)為什麼有月相的變化?月相變化的周期有多長?不同時間應在天空的什麼方位觀測到哪種月相?教材P9圖1.10和P10圖1.11兩副圖像應該如何判讀?月相的變化對地球有什麼意義?

(教師總結)月相變化是由於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運動關系產生的,教材P9圖1.10閱讀時應注意觀測者是站在圖像中心,因此上弦月時,是觀測者右邊的月面明亮,下弦月時,是觀測者左邊的月面明亮。教材P10圖1.11閱讀時,應注意,觀測者位於北半球,月球在南部天空,觀測時間和方位:上圖是以太陽落山時,不同時間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圖表現的是上半個月的月相狀況;下圖是以太陽升起時,不同時間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圖表現的時下半個月的月相狀況。

(板書)2.月相變化對地球的意義

【設計思想】本節教材主要由兩個重點知識,一個是太陽輻射及其對地球的影響;另一個是太陽活動類型及其對地球的影響。對於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注意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難點知識是月相的變化,通過多媒體手段的輔助,創建學生的學習過程,完成由形象思維想向 抽象思維 的過渡。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太陽、月球與地球的關系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的概念

2.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3.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外部大氣結構

由內到外:光球層——色球層——日冕

2.太陽活動及其主要類型

①太陽活動的概念

②主要類型

黑子——發生在光球層,周期11年,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耀斑——發生在色球層,周期11年,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3.對地球的影響

干擾電離層——使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

對地球磁場的影響——產生「磁暴」

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三、月相及其變化

1.月相變化的周期規律

2.月相變化對地球的意義



地理教案高中教學範文5篇相關 文章 :

★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心得總結最新範文5篇

★ 2020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範文最新5篇

★ 2019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範文【五篇】

★ 地理教學計劃總結集錦5篇

★ 地理教學工作心得總結最新範文5篇

★ 地理教師工作心得總結範文5篇

★ 地理老師教學工作心得總結最新範文5篇

★ 關於地理教師心得體會5篇優秀範本1200字大全

★ 地理計劃5篇範文合集大全

★ 高一地理老師教學反思範文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實踐力設計方案怎麼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