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開展好區域地理教學

如何開展好區域地理教學

發布時間:2023-05-13 11:20:29

1. 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區域地理的一般學習和研究方法是結合地圖和有關資料,採用綜合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具體要掌握以下三種研究方法。 1. 圖表研究法。地理學的表述有別於其他學科,文字只能恰當地表達地理概念和觀念的一部分,而不能形象地表達空間的概念。有形的圖表既是地理學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識與信息的載體,同時也是地理思想的表達方式。文字與圖表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徵。 其中,地圖是地理學展示空間信息的傳統工具,是地理學習的工具。


地理學褲頃雀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全球、國家、地區間的地理特徵或區域綜合體的形成,均是各種自然、人文要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結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級別地理綜合體(區域內綜合體)內部的狀況及特徵,必須乎梁對地理綜合體各方面進行剖 析,認清各部門的特徵,並在分析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才能對該地區地理特徵或區域綜合體獲得正確、完整的認識。

2. 怎樣學好高中區域地理

我說些通俗的吧
1、多畫圖,熟悉區域位置和小地形區,分析區域的位置特點、描述區域特徵。一定要自己動手畫,才能全面掌握細節。另外可以注意一下幾條著名經緯線周圍地理事物,便於相對定位(如北回歸線)
2、掌握分析方法,比如地理分析氣候形成原因,所有的答案一定會從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四個方面分析。
又比如描述區域特徵,一定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氣候、地形、地質、資源、地勢、地貌、水文、工農等
掌握方法,多做題總結,你會發現分析類大題分可以拿得很高,甚至接近滿分。
3、對於樓上總結的知識點,《地理基礎知識手冊》上全都有,沒事翻著看看,掌握基本常識就行了。
4、關注熱點。高考從來不迴避熱點,比如最近你可以研究研究黑瞎子島,探究黑龍江里為什麼多島嶼以及黑瞎子島的區位重要性。

最後祝你成功

3. 學好區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初中

一、了解知識系統掌握內容結構
區域地理的知識系統一般都是從總論到分論。總論從宏觀上了解自然條件,如位置、地形、氣候、河湖、生物、資源等;還有人類活動如農業、工業、商業、旅遊業、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論按分區論述不同地區的自然特徵、發展狀況、人文景觀、人地協調發展等,以及地域之間的差異。掌握知識的層次、脈絡及相互關系,繪出知識系統圖或列出系統聯系表,是復習的重要環節。
結構是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概括。復習時一般先要了解其組成要素,然後再考慮其相互關系,繪出結構式或關系式。如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地形包括地勢、地形類型及分布、地形特徵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氣候包括氣候因素、氣候要素、氣候特徵、氣候類型、氣候分布、氣候資源、氣象災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況、水文特徵、各段劃分、利用與改造等;湖泊包括類型、特徵、演變、利用等;工業包括部門、布局、產品與市場、原料與能源、資金與技術等;農業包括類型、分布、作物或產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類型、路線、作用或意義、樞紐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職能、規模、位置特點、發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有因果關系、主次關系、並列關系、包含關系等。繪制圖表時可把組成要素列在方框內,然後根據它們的關系分別用箭頭、大括弧、破折號等聯系起來。
二、重視空間分布建立聯系線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及變化,都需要依存於一定的空間位置,在此基礎上才有空間聯系、空間結構,以及空間思維、空間想像的出現。這一切要密切結合有關圖像,以具體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為憑借,展開想像,拓寬思路,建立聯系線索,使知識多方聯系,形成網路,便於提取應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從名稱、位置、輪廓進行讀圖記憶,再了解界線及相互關系,最後還要從圖上掌握通過該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經緯線,或通過其中部的經緯線,以作為參照。
在掌握某項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的基礎上,即可進一步聯系記憶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聯系線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塊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帶一年輕的褶皺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氣候類型分布——世界自然帶分布。並由此可聯系植被類型的分布——農作物的分布——農業類型分布——土地利用類型等。
再如:把城市、交通線、區域三者聯系起來,按點、線、面結合,點連線,線穿點,點線帶面,來思考點的分布規律、線的延伸方向、面的區域特徵。這都需要以圖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為基礎,才能分析聯系、總結規律、綜合特徵、類比差異、了解發展變化,使地理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便於記憶、理解和應用。
三、掌握圖像要領熟悉判讀技能
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間概念和發展形象思維都需要以圖像作為主要媒介。運用地理圖像是地理學習的特色和優勢,也是復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學具。地理圖像類型很多,如各種地理事物分布圖可分綜合圖與專題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景觀圖單項或綜合、自然或人文、各種等值線圖、各種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模式圖成因、過程、分布、系統聯系框圖等。它們或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或說明了地理現象的形成原因、變化過程,或展現了地理事物的具體情況,或以數據圖表的形式反映它們的數量特徵,或從多個側面顯示它們的內部狀況、成因剖析、階段特徵、分布規律、結構關系等,以直觀形象的手段幫助我們理解、記憶、分析、比較,因此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主要圖像的組成要素、繪圖要領,並進而熟悉判讀技能。
在眾多圖像的判讀技能中,尤其要注意等值線圖的判讀。以等高線圖的判讀為例,先要閱讀等高線圖中的等高距數據,然後看高度遞增或遞減的方向,最關鍵的是觀察線間點和線上點高度的差異,如線間點高於線上點,則線間點的連線為分水線,地形為山脊;反之,如線間點低於線上點,則線間點的連線為集水線,地形為山谷。
由以上判讀要領可遷移到其他等值線的判讀上。如等高線圖中的分水線地形為山脊,可相當於等壓線圖中的脊線,因而可判斷為高壓脊;在等溫線圖上即表示氣溫比同緯度地區高;在等水溫線圖上則表示有暖流經過。同理,等高線圖中的集水線地形為山谷可相當於等壓線圖中的槽線,因而可判斷為低壓槽;在等溫線圖上即表示氣溫比同緯度地區低;在等水溫線圖上則表示有寒流經過。
此外,兩條等值線之間如有一閉合曲線,其數值的判定要領是:如閉合曲線上數值與低值相同,則表示其內部比周圍數值低;反之,如閉合曲線上數值與高值相同,則表示其內部比周圍數值高。據此可以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或說明該項等值線所顯示的特徵。
對於各種統計圖表的判讀,要掌握繪圖的要領,知道縱橫坐標的含義,了解不同形式的圖表所表現的內容和意義如柱狀、折線、曲線、餅狀、扇狀、三角形、金字塔形等,經過判讀,可說明特徵、比較差異、分析原因、預測趨勢、根據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結論。
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也是常用來分析氣候特徵或判斷氣候類型的圖表。要注意先根據氣溫曲線的走勢來判斷所在半球,波峰式為北半球7月氣溫高,波谷式為南半球1月氣溫高;再看月平均氣溫數值高低來判斷所在溫度帶,同時計算年較差來分析氣溫變化;根據降水的月份分配看雨季的長短和遲早,還可大致計算一下年降水總量;最後把氣溫和降水二者結合起來分析,得出氣候特徵如終年高溫多雨、雨熱同季、夏干冬雨、溫涼濕潤、降水均勻、炎熱干早等,從而判斷氣候類型。
四、綜合區域特徵類比區域差異
區域地理是多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機組合。復習區域地理,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區域特徵,了解區域差異,並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對中國區域地理不要局限於教材中的四大分區,還要外延至: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秦嶺一淮河以北與秦嶺一淮河以南、外流區與內流區、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經濟發展的三個地帶,以及工業區、農業區、旅遊區、高新技術產業區、經濟特區等。世界地理也不要局限於教材中出現的13個分區和8個國家,也應外延至:大洲、大洋、重要海域、世界氣候區、全球地形分布、自然帶、工業區、農業區等。
區域特徵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區域內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體現。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由於所處的位置、所具備的條件、影響的因素有別於其他地區,因此形成該地區所獨有的特徵。區域差異是不同地區因自然條件、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文化景觀、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異。了解認識並綜合區域特徵。分析比較區域差異,以便「因地制宜」地確定發展方向,制定國土開發整治或改造措施,並進而認識和理解我國地理國情、基本國策及有關政策法規。這是復習中國地理應該注意的。世界地理則應注意各大洲自然環境的差異性與整體性,並了解資源分布與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對當前世界中的地緣政治敏感區、民族矛盾尖銳區、自然災害多發區、經濟持續增長區、高科技產業集中區、戰略資源豐富區、海陸交通樞紐區、生態環境脆弱區等,應掌握一二案例進行分析。目的在於學會方法,切忌堆砌大量所謂熱點焦點,進行猜題押寶,那是與「以能力立意」的命題思想背道而馳的。

4. 新教師如何上好區域地理

如何進行區域地理的教學

要上好地理課,確實不容易的。我上地理課,多是按傳統的方法上。後來我上了一節地理公開課《黃河的治理》,用「綜合法」和「比較法」進行區域地理的教學,比較成功。同時有一些感想和收獲,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那是在去年的縣下校聽課,我接到學校的通知要我上一節地理公開課,通知還特別強調要製作課件,要用多媒體教學。那段時間,我除了自己大量的查找資料、上網、下載、製作課件外,還要求學生也查找一些資料和圖片,忙了半個月才做好准備工作。
那天上八年級的課,有二十幾位老師來聽課。聽課老師的陣容比較大,學生起初比較緊張,以至於我在進行導入新課的環節比較困難。具體情形是:我在音樂聲中提出第一個問題「人們在自己受了冤屈的時候喜歡說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這句話在我們的地理裡面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哪位同學明白這個道理?」問題提出來了,學生卻沒有反應,我只好鼓勵他們:同學們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出來,讓這么多的老師感受一下我們八(5)班的風采。地理科代表才站起來說:「那是因為黃河水本身就不清,所以無論怎樣洗都洗不清。」我及時的表揚了這位同學並鼓勵同學們積極發言,同學們的情緒才慢慢被調動起來。
趁熱打鐵,我點名要一位同學上來畫出黃河的簡圖,並指出課件上的閃爍動畫出現黃河的發源地、主要地形區、流入的海洋、以及顯示黃河流經的省區。此舉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表達能力,自我表現能力,更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了,接著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有的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有的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你的觀點呢?黃河是其中之一還是兩者兼有?」學生自由討論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歸納出以下幾點:一、黃河的奉獻包括:塑造平原、富蘊水能、提供水源;二、黃河的憂患包括:飽含泥沙、地上懸河、決口危險。再通過播放黃河上、中、下游的一些圖片和錄象讓學生比較,從而了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再討論出黃河的治理方法。最後,我播放了一些歷史上黃河泛濫時房屋倒塌,人民流離失所的凄慘情景錄象,讓學生感受洪水的危害,產生強烈需要解決水患問題的情感。
這節課獲得了聽課師生的一致好評,他們認為:課堂上學生的大腦始終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並且隨著教學內容的層層深入,學生的情感也隨著跌宕起伏,時而驚喜、時而憂思,真正達到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本人課後反思這堂課的成功,除了得益於學生課前大量收集相關資料圖片,教師整理並製作出精美課件外,課堂上採用形式多樣的教法和學法,特別是綜合法和比較法用得比較成功。通過反思,我發現:在區域地理教學中,綜合法和比較法是用的最普遍的兩種方法。
區域地理是探究不同范圍,不同層次的區域特徵和區域差異,一個地區區域特徵的形成不是由某一地理要素決定的,而是由多個因素共同影響而形成的。因此,我們在進行區域地理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運用綜合法,從整體認識分析該地區突出特徵,而區域特徵是各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聯系而形成的。所以我們不能將區域地理特徵割裂開來一個一個地講,那樣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知識要點,而是要通過全面,系統的分析,將教學變成學生「感知問題-分析問題-綜合探究-得出結論」的過程。上述課例里黃河的奉獻和憂患以及治理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其次,是要善用比較法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思維能力,比較法的種類可以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比同」和「比異」「比同」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區域地理特徵的一致性,「比異」能使學生理解區域地理的差異性。這兩種方法都能夠體現比較的層次性和鮮明性。在教學效果上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黃河的講述中通過黃河上、中、下游的植被、地形、水質的比較,學生就加深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對「地上河「的形成的理解。教師在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點構成知識網路,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體的思維方式,所以說有比較就要有綜合,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常常要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5. 高中新課程區域地理教學的思考:高中區域地理知識點總結

隨著四川省新課程的全面實行,結好迅合對其他省區新課程高考的研究發現,地理櫻襪物學科實施新課程後命題同樣注重對區域地理的考查。在命題中,通常也是系統地將理和區域地理結合在一起考查,以區域地理為背景,考查區域地理特徵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所以區域地理在新課程高考中也佔有一定比例,不容忽視。
四川新課程地理高考包含五個模塊,必修的三個模塊和選修五、選修六在考查內容上,也會涉及區域地理。但由於課時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向以前一樣處理區域地理,所以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對新課程中區域地理的教學有以下思考。
一、高考中區域地理的考查方式
結合新課程理念和四川的選修模塊以及其他新課程省區的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區域地理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查:
1.考查區域空間定位,主要是區域經緯網、地形圖、區域海陸輪廓圖、景觀圖等,一般難度不大,但是往往要與等值線及其他地理知識相結合考查。
2.考查區域地理特徵,如對地形、氣候、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徵的描述。區域人文地理知識,主要體現在對某一地理事物的區位因素及變化的分析,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城市、旅遊等區位因素及變化的分析。
3.考查區域國土整治,包括對已學區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如生態環境問題、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產生的原因、危害及解決措施;還包括該區域中各種地理事物的開發利用,如河流的開發、旅遊資源的開發等。考查考生利用以上知識,評價和分析其他區域類似的地理問題的能力。
高考越來越重視時政熱點區域和省區周圍地區的考查,以這些區域為背景考查鄉土地理和高中地理中學過的知識。
二、教學實踐中轉變教學模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應有所變化。盡量多給予學生學法指導,課堂上讓學生的活動多一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探索和落實知識。比如在空間定位上,可以先讓學生明確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其他相關位置如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等的定位,然後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歸納。練習中要多一些歸類訓練、思維訓練;在答題語言上,多進行規范性指導。
三、關於區域地理的教學內容
1.讓學生明確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學習區域地理關鍵要解決區域「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哪裡」——區域空間定位,首先要讓學生頭腦中有空間概念,著重落實在圖上,可以製作 導學案 ,對教材中要求重點掌握的圖設置填圖訓練,並在填圖的過程中設置一兩個思維訓練。脊液同時,在空間定位時教師應教給學生多種空間定位方法,幫助學生有效定位。將圖落實,從讀圖、說圖、記圖、換圖、填圖和繪圖等方面來建立空間概念。
(2)「有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也就是事物的分布、區域特徵、人地關系、區域差異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在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以學生為主導,指導學生結合已學的地理知識,根據地理位置分析某個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分析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運用整體性思想和聯系的觀點,教會學生區域特徵的分析方法。
以非洲為例,大陸部分南緯34°到北緯37°,東臨印度洋,西瀕大西洋,使得該州主要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受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西風帶的控制,加上大陸東西兩岸的洋流,使得非洲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由於大陸以赤道為界南北對稱分布,所以氣候類型也南北對稱,在這樣的氣候對應一定的降水和氣溫,就形成了一定的植被和水文及土壤。同時,氣候與地形之間也存在聯系,一定的自然地理特徵就對農業、工業、城市和交通等有很大影響。
(3)在教學中更注重自然地理特徵的教學,在明確地理位置的情況下,自然地理特徵是一個區域發展的基礎。多種教學方法結合進行,在分區地理時,運用比較法學習各個區域的差異。首先根據「主題」的需要選定合適的比較要素。其次是選擇比較的方法——「橫比」或「縱比」。橫向比較大多適用於比較區域間的共同點與差異點;縱向比較多用於同一地理區域不同階段的變化分析。
2.系統運用地理知識,對區域地理特徵描述做以下方面建模:
(1)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等。
(2)自然地理特徵:包括地形、地質、氣候、河流、植被、土壤,在進行特徵描述時如地形——海拔高低及起伏、地形類型及分布。
(3)人文地理特徵:包括農業、工業、交通、城市、旅遊、商業,主要對區位因素進行分析,如分析氣候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從氣溫、降水、晝夜溫差、光照、氣象災害等角度去思考。
(4)區域發展問題:主要從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和資源開發利用的角度考慮。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區域地理教學更多的是在教學方式、情境設置以及問題設置上變化大一些,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

6. 區域地理:教什麼 怎麼教

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基本特徵之一,地理區域是地理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可以說一切地理事像都是在一定的區域空間內、一定的時期里存在著和發展著的。因此,關於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內容是地理學的基礎性知識,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區域占據著重要地位,高中地理人地關系、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可持續發展都需要落實在區域上,這是我塵改掘們地理教師都有的基本認識。然而,我們對高中區域地理的教學一直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困惑,特別是針對高考地理復習,老師們問得最多是如何把握區域地理知識內容的深度、廣度、難度問題。因此,區域地理教什麼、怎麼教成為地理高考復習中的疑難問題之一。本人認為老師們之所以在區域地理教學上有此困惑,可能由於以下兩個因素:(1)《高考說明》中對區域地理的具體內容沒有明示,只籠統一句「不同尺度區域(大洲、地區、國家)的主要地理特徵」,中國「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理單元的主要特徵;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確實讓人難以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2)新課程高考試題中,沒有發現直接考查區域地理知識的試題內容,區域僅僅作為試題素材或問題背景出現在試題中。「教什麼」和「怎麼教」涉及了教學的兩個核心問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教育原理上分析,「教什麼」關涉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屬於課程范疇;「怎麼教」關涉教學方法和教學效率,屬於教學問題。教什麼和怎麼教兩者哪個更重要?取決於不同的考量。從課程設置的角度看,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些,因為,屬於課程內容和目標的「教什麼」具有「價值引導」作用。從教學效率角度看,怎麼教顯得更重要些,因為,涉及教學方法和效率的「怎麼教」具有「效率優先」的意義。對教師而言,通常會更多的注重和考慮怎麼教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的課程是由國家統一設置和學校規定的,特別是在統一高考這樣的制度下,中國教師對課程的自主權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們頭腦中的課程意識比較淡薄,甚至是缺失的。我相信這是中國大多數教師的現狀,因為不需要、也沒必要、更沒可能自主地創編課程——選擇教學內容,留給我們唯一值得和需要研究的就是怎麼教的問題。所以,在我們的頭腦中,所謂教學研究一般就是指教法研究或研究教法,如此一來,我們的教育科研視野就「降格為一種技術」,我們的教學行為就淪為一種「狹隘和膚淺」技術性操作,這就是我們現今的一種教學生態。回到區域地理教學。你會發現,所謂的困惑其實就是我們需要同時面對「教什麼」和「怎麼教」這兩個問題,而且「教什麼」的問題成為更迫切的現實擺在了我們面前。面對大量龐雜的區域地理知識內容患得患失、莫衷如一:如何選擇、怎樣取捨?面臨時間緊、要求高、考試難的現實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如何教、怎樣學?這就是我們面對區域地理教學的心理困境和教學迷罔。怎麼辦?問題就是研究的向導。區域地理的高考復習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需要我們作出認真的思考和艱辛的探究。對此,我曾經提出過本人的兩個基本觀點,這就是「以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看區域,從高考試題的能力導向教區域」。前一句重在「看」,殲喊是給區域地理一個確當的定位,明確應當給學生哪些區域地理知識,即明白區域應該「教什麼」的問題。後一句重在「教」,是給區域地理一個教學方法論的導向,知道高中學生「復習」初中區域地理的路徑和方向,即解決一個「怎麼教」的問題。這兩句話是原則性的提示,不具有操作性,做起來還是不好把握,借今天的話題稍作展開,以期引起討論。「以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看區域」。讓我們先看看高中地理知識體系中關於「區域」的內容,教材《必修III》是圍繞區域環境與人類活動這個主題來組織的,其核心思想是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下面我們對《必修III》中有關區域的內容進行梳理如下:地理區域區域特徵區域差異區域聯系區域發展區域發展階段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結構空間結構 產業結構 從上面的結構體派核系中,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內,關於「區域」的地理主要不是關於區域的基本地理事實和知識,而是區域的特徵、結構、差異、聯系和發展,尤其關注區域的發展問題(區域發展是與區域問題緊密相關,是針對區域問題解決而發生的,這里的「發展」意味著對環境的改造和治理,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前景),這給我們區域地理教學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向度和一個合理的內容參照。那麼區域地理的基本的事實性知識還要不要?當然要,而且很必要。但這里有兩點要強調:(1)區域的事實性知識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所以不是區域地理復習的重點,區域地理教學內容要超越教材、教學立意要高於教材,因此區域復習不能停留在對事實性知識的低層次重復,要與高中地理知識發生聯系,初高中地理知識整合成緊密相連的整體;(2)對區域地理的事實性知識有所選擇,即恰當取、舍、增、減。因為沒有可能也沒必要要求學生都去掌握,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上面的分析能讓我們大致明白「教什麼」的問題。「從高考試題的能力導向教區域」。掌握知識是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但不是唯一的任務,通過知識的學習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是更重要的目標。就應對高考而言,學會知識信息的解讀和處理、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學會問題的論述和表述,是一種學力表現,也是應試要求。這就涉及「怎麼教」——如何有效復習的問題。怎麼教,不只是一個技術性的操作形式或教學形式問題,在我看來首先是一個教學的指導思想問題。它與教學內容和目標密切相關,不能撇開教學目標和內容,單純地談論教學方法。根據區域地理的教材編排體系,一般採用「總——分——總」結構形式。基於高中學生復習區域是直接為高考服務這樣的基本實情,應當與一般意義上的區域地理教學形式有所不同。根據我的課堂觀察和實踐經驗,區域復習中以下幾種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可供參考。第一種,區域模塊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地理事實+區域」,這是目前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一種形式,特別是在第一輪復習,多採用這種模式。因為,它與教材的結構基本相似,教與學都顯得相對容易,教師對教材的處理也較為順手,教學進度和內容呈現,基本與教材的知識體系相一致,易於把握,各類輔導資料也容易找到,省力省心。這種結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從突出某一區域的主要地理事實知識入手,展開課堂敘述,教學體現區域整體性原理,以掌握區域基本事實知識和地理特徵為主要目標。第二種,知識要素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為「地理要素+區域」。這種模式是區域地理教材的總論部分採用的形式,因為沒有在分區中採用,分區仍以區域模塊結構方式。教學中,老師們按照教材的編排體例,區域總論與分區採用不同模式,在有些內容上難免重復。如果我們大膽一點,能否設想對整個初中區域地理進行整體設計,分要素按區域進行「一次性」集成,用要素貫穿整個區域教學。如:用「位置」要素認識各區域的空間分布,按「氣候」要素認識各區域氣候分布、特點和氣候成因分析,按「地形」要素對不同區域進行地形地勢分析比較,就「經濟活動」、「產業結構」、「環境問題」。。。。等按知識要素對各區域進行系統掃描、知識梳理和特徵概括,不再按各分區進行模塊學習。第三種,教學主題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為「教學主題+區域」。這種模式不再系統地講區域知識,而是以主題帶區域背景知識的形式展開。區域的地理事實性知識作為主題背景被提示和發現,這里區域知識不是目的,問題分析和解決才是目的,主題才是關鍵。每一個區域設計一個(最多兩個)教學主題,以此為紐帶將區域地理基礎知識(自然和人文歷史)整合起來,綜合性強,要求高。這種教學結構雖更符合高考的要求,但執行起來的難度較大,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如果有第二論復習安排的話,對大多數普通中學而言,適宜於第二論復習。關於主題的確定,可以結合高中地理《必修III》,採用類似區域案例的方式,以區域為案例作主題解剖。以上提供的三種教學模式,是在實踐中老師們摸索和創造出來的。「模式沒有好壞,教學沒有模式」,模式只提供一種結構框架,一種教學意向,把模式固化就會走向僵死,靈活運用,因時因人而宜才是唯一正道。教什麼、怎麼教是教學永恆的研究主題,對它的探究沒有終結。

7. 如何學好區域地理

問題一:如何快速學好區域地理 首先學好分區地理,把每個位置中國的世界的分土地生氣水,市政交勞科幾個要素弄清楚,記明白,之後背地圖每個地方的經緯度要張嘴就來,之後多練題,先模擬題,再高考題,應該就沒問題啦。

問題二:區域地理該怎麼學好 1、 要對區域地理產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最重要。如多沒有學習的興趣,那麼一切免談!
【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愛因斯坦】
2、有了興趣還要付出行動,學好區域地理一定要經常拿起筆和紙,對著地圖經常去畫圖(要努力畫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記憶,才能將其學好。
3、 畫圖時不要將圖畫死,要學會找竅門,如:義大利就像一個馬靴,它的西西里島就像個足球,如果你要是愛看足球的話就很容能記住義大利了;中國像雄雞;日本像蟲子等。
4、中國地圖也是一樣的,很多省都很好記,山東像烏龜,山西是平行四邊形,雲南像孔雀,陝西像秦兵馬俑,甘肅像啞鈴,青海像兔子,黑龍江像菜刀,湖北像警察的帽子等。
5、 畫圖時要學會用腦,你的大腦像個照相機,那麼眼睛就是鏡頭,這樣將你畫的圖進行拍照存進大腦。這樣當老師說的時候你就會很快的反映出這是哪。
6、還要經常的做題,(尤其是高考題)並多向老師問題。這樣會把你本已很堅固的城牆變得更加堅固。

問題三:高中怎麼學好區域地理? 一、抓輪廓的特徵,強化讀圖訓練與空間定位 「無圖不成題」成為近年來高考地理的一大特色。地圖是地理學科獨有的知識載體,是地理的第二語言,而區域地圖又是高考地理的重點考查內容之一。只有掌握地圖,才能把握地理脈絡。所以備考復習中不妨把《考試大綱》中所有與地圖有關的內容均落實在地圖上,成為「大腦中的圖」,在大腦中始終有地球儀、世界地圖、中國地圖,隨時可以從中進行知識提取。
二、抓知識體系的重組、構建,強調分析區域特徵、比較區域差異區域地理的內容不僅涉及初中的中國地理、世界地理,而且還涉及到高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必修一)、區域可持續發展(新課標必修三),所以備考復習中一定要整合初中、高中地理內容,用高中地理知識(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和方法分析區域特徵、比較區域差異,形成區域綜合分析和空間思維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應對突出主題(中心問題)的文科綜合考試。
三、抓「有用的地理」,與生產、生活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要立足於地理學科,分析熱點問題,學會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將熱點落實在發生的區域上,明確信息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系以及解答問題的思路,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四、抓科學訓練,講求實效 地理高考命題已從「以知識立意」轉向「以能力立意」,因此區域地理備考復習中要重視學科思維能力的提高,學會多角度遷移和轉化知識。注意精選能體現知識重點的有思維價值的典型習題,例如近年閥特別是課改區的高考試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少一些機械重復,多一些解題方法和應試技巧的訓練。做題時要多聯系,多琢磨,尋思路,找規律;在思考、領會、反思、總結上下功夫,增強答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提高答題的准確率,促進智力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問題四:高中區域地理怎麼學好? 呵 介紹一下我的經驗給你吧 蠻簡單的 你可以剪下兩張地圖貼在課桌的桌面上 推薦是世界行政圖和世界地形圖這兩張 這樣你會慢慢的熟悉這兩張圖 能記住很多的輪廓 對很多的看圖題來說 你很容易一眼就看出來是在哪裡 還有一個好玩的游戲 我很喜歡和我同學玩的 就是一個人在地圖上說一個名稱什麼的 然後看誰在最快的時間里可以找到 這是一種趣味性很足的學習方法 而且效果很好 中學的時候 我的地圖冊都被我翻爛掉 每一頁我都可以在30秒之內找到任意一個名詞 當然有一些地圖是屬於數據型的 這樣的圖要多多聯系書上的內容 再有就是書上的一些理論知識 其實你只要分好項目 把每個方面都聯系起來 就有很多答案了 再根據具體的情況 選擇性的挑出一些針對性的答案作答就可以了 比如說到某一個地區 無非考究的就是地形 氣候 人種 語言 習俗 特產 交通這些東西 像書上一些總結歸納性的表格 要背下來 你只要記住一兩頁 就基本掌握整本書的這一類知識了 然後再把表格中的每一項的一些細節內容在心裡考究一下自己 不會的就看一下 上課的時候多配合老師的講課 老師說上半句你就接下半句 這樣既可以增加對知識的記憶又可以緊跟老師的思路 上課不容易開小差 我自己就是這樣子學的 課堂外我幾乎從來都不看地理書 作業也不寫 因為有點丟三落四 所以從沒考過一百 但是從初一到高三都90+ 相信你能比我做的更好 希望對你有幫助

問題五:怎樣學好高中區域地理 我說些通俗的吧
1、多畫圖,熟悉區域位置和小地形區,分析區域的位置特點、描述區域特徵。一定要自己動手畫,才能全面掌握細節。另外可以注意一下幾條著名經緯線周圍地理事物,便於相對定位(如北回歸線)
2、掌握分析方法,比如地理分析氣候形成原因,所有的答案一定會從太陽輻射\大氣穿流\下墊面\人類活動四個方面分析。
又比如描述區域特徵,一定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氣候、地形、地質、資源、地勢、地貌、水文、工農等
掌握方法,多做題總結,你會發現分析類大題分可以拿得很高,甚至接近滿分。
3、對於樓上總結的知識點,《地理基礎知識手冊》上全都有,沒事翻著看看,掌握基本常識就行了。
4、關注熱點。高考從來不迴避熱點,比如最近你可以研究研究黑瞎子島,探究黑龍江里為什麼多島嶼以及黑瞎子島的區位重要性。
最後祝你成功

問題六:如何學好高中區域地理? 10分 剛開始都這樣的,你得要去理解他為何這樣,然後套用,多看答案的解釋

問題七:怎麼學好高中區域地理?好難啊! 1.報出經緯度,要馬上說出國家:其實不是很難做到的。只要大致位置熟悉就好了啊,老師不可能考你那些偏僻的國家,連她都不見得知道呢2.如何記憶經緯度:先把幾個典型國家記住大致的范圍即可呀。比如中國的一定要知道吧??考試要求的哪幾個重要國家記住,然後大致周圍有什麼國家。老師一說,先想到典型國家,再考慮周圍看看。3.典型國家:中國、日本(30-35N 130-135E)、新加坡在赤道附近、0°經線穿過英國、德法、美國、澳大利亞,足夠了!4.地理雜志沒什麼用啦!5.看圖不要光盯著呀,自己做填圖題玩。把幾個典型國家的大致位置把在紙上,開始默寫經緯度。6.還有不要太著急,關於國家位置判斷的題高考不會出很多。2道題最多了。不是非常重要的。都是我的獨家秘訣心得。要珍惜呀

問題八:如何指導學生學好區域地理求解答 一、首先應教會學生分析區域地理的方法:
二、在具體區域教學中,把區域定位放在首位
地理小區域辨識、定位幾乎已成為近幾年來高考的必考題,因此對空間定位技能的訓練切莫大意。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准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
在某一區域教學中,我最善於板圖法。首先都在黑板上畫出這個區域的輪廓圖,特別用色筆描粗最有區域識別價值的經緯線,然後用另一種色筆描繪出該經緯線所穿過的重要地理事物,如某一島嶼或某一山脈等。目的是便於教學,也讓學生在整堂課中形成深刻的視覺記憶。當老師的最清楚自己經常畫,水平會提高,記憶深刻,原因就是「動手」了。所以,在我畫的同時,學生也在下面畫,但要告訴學生畫的技巧。比如,復雜輪廓可以直接用白紙蒙在地圖冊上描下來,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然後自己畫出經緯線,同樣的用色筆描出最重要的地理事物。此外,在教學或作業講評中,時時提醒學生找到地圖中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狀進行定位,如河流、湖泊、山脈和特別的一些輪廓等等,要求學生對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狀要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如長江和黃河就是很重要的定位要素:長江的「W」形幹流是纏繞在北緯30度線上的,黃河「幾」字形的中遊河段貼近東經110度的東側,接著拐向東貼近北緯35度線。再如,義大利輪廓圖形似一隻漂亮的長筒靴,構成這只「靴子」的骨架山脈:北為阿爾卑斯山脈,南為東北―西南走向的亞平寧山脈。這只「靴子」是歐洲的一個大半島――亞平寧半島伸進了地中海。
四、善於運用比較法學習區域地理特徵.
比較法是我復習區域地理最經常採用的方法。比較法是將各種類型的知識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徵。由於比較法應用簡便,適用范圍廣,並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較強的邏輯性,不但教師樂於運用,而且學生也容易接受。掌握區域地理特徵,主要是掌握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各大要素及其影響下的社會經濟特徵,各個區域大致都從這些方面來表述。因此,比較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例如,復習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可從自然地理(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和人文地理(農業、工業、交通、城市)兩大方面進行整體比較,明確各個分區的整體特徵,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和縱向深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當然,在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由於區域地理涉及內容相當廣泛,知識點多而零散,加上學生對初中區域地理掌握的基礎較差,故在教學課堂中很難展開,影響到課堂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平時勤於積累,才能在分析區域時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成績。

問題九:怎麼學好區域地理啊,感覺好難每次大題總感覺沒學過那個地方它又老不問課內學的然後就寫不來怎麼回事啊 學生經驗之談: 1地理有理科的成分,所以你做題一定要有邏輯思維,尤其是時間計算 2區域地理題和時間計算題,一定要圖題結合。 方法:先把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按經線緯線,大致輪廓,地形區(如山地,高原,盆地,河流)畫一遍。――在往上填詳細信息(重要城市,氣候類型,植被,工業,農作物) 3以上是基本的。能力培養――首先書上的知識一定得懂,必要時要背,最好能理解.做題從基礎起,在自己總結大體規律,如(問氣溫降水,就要考慮地形,氣候,海陸位置,是迎風還是背風呢?!,洋流性質;所以一定要積累和聯想。再做能力題,開放題。一道題想出不同的解釋。 4讀圖,看地圖,分析。很重要 5聽課不懂,一定要先思考。想不明白再問。――這樣你才能印象深刻! 落實學習常規 就地理科的學習而言,學習常規應包括預習、上課、作業、復習、考試、課外學習等六個方面: 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准備。預習要做到: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並做好記載,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課前准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並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鑽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對於地理筆記,我認為有些最好是記在地圖冊上,以便在看地圖時復習。 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作業必須做到: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作業經老師批改後,要仔細看一遍,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知道,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作業要規范,書寫要工整,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 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同時還要通過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鏈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復習包括: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單元復習;期中復習;期末復習等。 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明確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確對待考試,重視考後分析,將每一次考試作為檢查自己學習效果、調整學習狀態、改進學習方法的機會。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尤其是地理學科與社會方方面面的話題聯系密切,所以適當進行課外學習,既可以開闊自己的知識領域,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對課內學習也會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2、重視地理圖像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圖像,地理圖像包括了地......>>

問題十:如何學好區域地理,我對區域地理一竅不通 我以前也苦惱過啊
有次終於受不了去看醫生,他叫我塗下紅黴素眼膏就好了,就在發紅的地方抹
不過我不知道這對你有沒有用
我想你去問下醫生吧

8. 如何學習區域地理

區域性是地理環境三大本質特徵之一。區域地理特徵是我們認識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了解不同地理區域相互聯系及區別的主要依據。在各區域,不論地理事物多麼繁多、內部聯系多麼復雜,但都離不開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類活動的結構體系。初中地理教學要利用地理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引導、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地關系。以下是我對學生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幾種看法。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任何高效課堂的構建,都是建立在學生有著充沛學習熱情的基礎上的。因此,在學習區域地理時,選取一些該區域內的實效性強、意義重大、社會關注的地理材料,營造貼近學生生活實踐又滿足學生「慾望」的情境氛圍,以激發地理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態度。二、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內在規律 區域地理的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其內在規律。地理位置是一個區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的基礎。以北京為例,要認識北京,就要先知道他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這些位置基本決定了一個地方的氣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環境特徵,而這些特徵從歷史到現代都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在通過北京的學習後,讓學生試著自己去歸納出台灣的地理位置,進而知道台灣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只有教會了學生學習方法,再給予必要的學法指導,學生才能夠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三、區域比較學習自然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和差異性,任意兩個區域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區別存在。對比學習,能夠發現兩者之間的相同之處以及他們產生的原因;也能比較兩者的差異,引起學生探索不同產生原因。例如,在講我國四大地理區域是時,先找出四大地理區域的差異性,每一個區域的氣候特徵不一樣嗎,如西北地區的乾旱、青藏地區的高寒。不同的氣候可以發展不同的農業,不同的自然環境造就不同的生活習性,形成不同的地方文化。通過比較學習,既能引起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興趣,也能完成課標要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四、緊扣「人—地」關系這條主線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區域特徵,例如西北的乾旱,青藏高原的高寒。這些差異性就是這些區域的典型特徵,而這些差異性往往是由該區域所處的位置和范圍造成的。「人—地」關系也就是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之間的關系。自然要素主要是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人文要素主要是經濟與文化,經濟包括農業、工業、第三產業;文化包括民居、習俗、藝術、服飾、建築、宗教等。「人—地」發展關系的結構使區域地理的教學上升到要求學生辯證地分析人類生產、生活等活動,而不是停留在掌握區域特徵的水平上。所以我們在地理教學中不僅要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組織教學,更要突出「人文」與「自然」相互影響的關系。良好的學習方法既能夠增強學生持久的學習能力,因此老師首先應幫助學生領悟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學生能主動分析、綜合並進行信息加工與處理,然後進行適當的表達。

9. 如何有效地進行地理教學

如何有效地進行地理教學

一、教學目標精確恰當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精確恰當,全面貫穿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激勵、控制、評價等功能,有效的教學始於認清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充分發揮目標的各種功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課堂的40分鍾里要教什麼內容?哪些知識點是重點和難點?通過課堂的學習,要實現怎樣的目標要求?因此,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前,我們要注重對課程標準的分析,以此來明確教學目標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時,課標要求為「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了解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湘教版教材選擇了「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作為例子,如果教師只把課堂重點放在田納西河,那是絕對不能「達標」的。通過解讀課標可知,課標並沒有明確要求具體掌握哪一條河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在學習田納西河流域後,總結出流域開發的一般思路。然後,讓學生利用分析流域的思路,對伏爾加河流域以及我國長江、黃河、珠江等流域開發的異同進行分析,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選擇有效且高效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我們不可能把全部的內容教給學生,必須選擇有效並且高效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得出規律,掌握方法。教學內容組織得精確得當與否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決定了教學是否有效。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具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要緊密圍繞新課程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把知識結構變成教學結構,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有效。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標多本」的情況。在統一的課程標准下,各地分別使用人教版、湘教版等四個版本的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增加、刪減和替換,來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上面提到,在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時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掌握流域開發的總體分析思路。在時間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可能讓學生把每一條河流都詳細進行學習和探討。因此,我們要選擇一個有效且高效的案例進行詳細的分析。由於學生的世界區域地理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對美國的田納西河較為陌生,我在實際教學中就曾用長江這一學生較為熟悉的案例替換田納西河的案例。學生通過分析長江各河段的地理特徵,得出河流各河段開發利用的一般規律。

10. 淺析在區域地理教學中如何開展能力培養

區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考試題命題的背景和基礎,也是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效結合的綜合體現,因此,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在歷年高考中,也成為失分較嚴重的部分。其中,區域定位是區域地理學習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但又是學生昀薄弱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很難將試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和地圖與某一具體區域准確的聯系起來。因此,筆者就這一問題,在教學中嘗試了一些幫助學生有效定位的方法,大致概括為以下三方面,這些方面在實際教學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增強識圖能力,構建心理地圖
所謂心理地圖就是包含著各種地理信息的地圖在人腦中形成的表象。復習區域地理,昀重要的是建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各區域的空間觀念。把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要運用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聯系和空間差異。
地圖知識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曾經學過的內容,但因為中間間隔的時間較長,大多數學生已經遺忘,因此,每屆學生在復習區域地理之前,我都會先復習地圖知識,尤其是經緯網地圖,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扎實的地圖基礎。
例如:在講到中國地理概況時,我先將自己設計好的空白的經緯網地圖發給學生,通常情況下,我將經緯線以 5°為間隔,畫出經緯網網格,特別注意經線間的間距要大於緯線間的間距,這樣畫出的中國輪廓與平時看到的更接近。讓學生自己在圖中畫出中國輪廓,以及各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同時讓學生自己將北回歸線這條緯線畫出,這樣,學生對我國的范圍以及各省的位置清楚掌握。在接下來的地形區帶運的學習中,讓學生在這張圖的基礎上完成各地形區和重要山脈的繪制;在學習中國氣候類型,還在這張圖上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我國氣候類型分布,河湖等地理要素也是如此。這樣,在一張圖中就完成了中國基本地理要素的繪制,學生因此也腦中生成了自己建構的中國地圖。學生印象深刻,長久不忘!
二、提供有效資料,根據信息定位
「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是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之一,然而這項能力也成為學生的軟肋,大多數學生很難將提供的信息有效提取,甚至與某一具體區域相聯系。建構主義學習觀還主張:學習是個人通過同其他社會成員(教師、同學、家庭成員、朋友等)相互作用獲得關於世界的全面解釋。因而,學習不僅是學生個人的建構活動,也是學習共同體合作建構的過程。互動交流是知識建構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講到區域地理時,不再常規性按順序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講,而是提供一些素材,讓學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進而對這個區域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在講中國的雲貴高原時,蠢做梁先出示一段「雲南十八怪」的材料,讓學生根據資料分析這里指的地區是哪裡?並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通過討論自主總結出這一區域的基本特徵,並根據這些信息將區域特徵與本區域緊密聯系在一起,構建出自己知識體系,進而達到能夠根據信息有效定位的目的。
三、學生自主命題,「競賽」鞏固「定位」
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是由行為主義學派的心理學家提出來的。他們認為,任何學習行為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報償。因此,在學習活動中,對學生出現的學習行為可以採取獎賞、贊揚、評分、競賽等各種強化手段,鼓勵學生相應學習行為的出現,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胡顫。學生面對單一的考試形式,只是機械被動的應考,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每屆學生復習到區域地理時,我都會採用「地理知識競賽」的形式來督促學生自主學習。開學初我都會先布置一項作業給學生,即搜集地理區域定位競賽試題,要求聯系所學和生活實際,以及熱點事件,每人准備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各五道試題,作為競賽題庫,但不能抄襲原題,必須自創。學生們絞盡腦汁,出的題五花八門,其中很多還非常有深度。
例如:某個學生在世界盃舉行期間,截取了一段當時展現義大利球星巴洛特利的視頻,出了下面一組題:
視頻中所介紹人物,在世界盃開幕前一周在本國參加集訓,他在訓練中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是
A.訓練因暴雨而中斷
B.訓練場上鋪滿落葉
C.因高溫而出現中暑症狀
D.氣溫較低,訓練中應增加衣服以適應比賽
這道題立足於世界盃中義大利球星巴洛特利熱點人物為背景,將區域定位在義大利——地中海沿岸,進而對其位置、氣候和自然帶進行考核。雖然題目稍顯稚嫩,例如迦納的位置並不在高考要求的范圍內,但立意新穎,考點明確,被收為比賽題目。
學生通過自主命題,加強了他們對知識的認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競賽的形式,培養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更好。
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的核心能力,良好的識圖能力是建立在對各區域的准確認識上,因此在高中區域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對區域定位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而言,「興趣永遠是昀好的老師」,通過以上幾種不同形式的區域定位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濃厚,課堂氣氛也生動起來,隨著區域定位練習的逐步深入,學生的應試能力不僅有了一個質地飛躍,在日常生活及外出旅遊時,更能主動將課本上學到的知識轉化、應用到自己的所見所聞中來。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展好區域地理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