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要的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現象與地理知識有關,你們都知道有哪些嗎?我在這里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重要的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01 災害中的黑與白•
「黑災居然不是黑色的,黑霜也不是黑色的,我們跟黑色沒太大關系。」
黑災:歌詞「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中那樣,我和黑霜確實跟黑色沒太大關系。我是我國北方草原冬季少雪或無雪,致使牲畜缺水、疫病流行、膘情下降,甚至造成大批牲畜死亡的現象。
白災
跟我組成「黑白雙煞」的是白災,也叫「白毛風」,常出現於冬春季節。他來的時候,大風呼嘯,雪花飛舞,到處是白茫茫一片,水平能見度一般小於10公里,有時小於1公里。他會使游牧的牧民和羊群迷失方向。同時,因天寒地凍,降雪量比較大且覆蓋了大部分牧草,常出現牲畜無法採食而餓死、凍死的現象。
白霜
再介紹一對孿生兄弟——哥哥白霜和弟弟黑霜,他們都是用來描述霜凍害的。當近地面溫度下降到0℃以下時,空氣中的水伏毀汽在地面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冰晶叫霜。作物表面溫度在0℃或以下時,植物組織中的液態水會凝結成冰晶,從而發生霜凍害。
白霜
但是,產生霜凍害時,空氣濕度有差異,若濕度大,近地面水汽在降溫過程中達到飽和,會在地面凝結成冰晶,就是通常所說的「白霜」;
黑霜
若濕度很小,地面水汽達不到飽和,不出現冰晶,被稱為「黑霜」。
表面上看哥哥似乎更厲害,但其實,水汽在形成冰晶時,需要釋放潛熱,加之其冰晶層有隔熱的作用,白霜降溫不那麼劇烈,凍害反而減輕。弟弟則在暗中作祟,容易使人產生麻痹情緒,往往致災更嚴重。
•02打在臉上疼的是雹•
「出門一趟,臉被‘啪啪’地打得生疼,是‘雹’還是‘霰’?有種站出來!」
地上的霰粒
霰:這個「黑鍋」我不背,能打疼你的恐怕只有冰雹了。其實我們很容易區分。我是白色或乳白色的,不透明,直徑通常在2-5毫米之間。我是形狀為圓錐形或近似球狀的顆粒,結構比較鬆散,容易碎,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有些地區叫雪子、雪糝等。
地上的雹
而冰雹通常是半透明的,直徑大於5毫米,質地較硬,常出現在對流活動較強的夏季。一般冰雹每次降雹的范圍都很小,寬度為幾米至幾千米,長度通常在20千米至30千米,所以民間有「雹打一條線」的說法。
還有人可能會把我和雨夾雪混淆。雨夾雪呈固液混合態,成因是近地面空氣溫度較高,雪在降落過程中半融化,從而與雨同時降落。
•03霧凇橘液、雪凇、雨凇形成不同•
「冬天一定要去東北觀賞一下著名的凇景,呃,等等,是霧凇、雪凇還是雨凇?」
霧凇,空氣中飽和水汽凝華而成
霧凇:吉林凇景主要指的是在下。我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華而成。我非冰非雪,而是由於霧中無數0℃以下,但尚未凝華的水蒸氣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結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相鄰冰粒之間的內聚力較差,易於從附著物上脫落。
我需要很低的氣溫,同時水汽十分充足才能形成,而同時具備這兩個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很是難得,所以我還是相當有觀賞價值的。
不僅如此,我還是「天然空氣加濕器」「負氧離子發生器」「天然消音器」。
我融化產生的水分,對北方越冬作物有利。
雪凇,雪落在上凍結或粘住而成
如果雪花飄落時氣溫較高,部分雪花落到地面或樹上就會融化成水。在雪花降落過程中,如果遭遇寒流,氣溫驟降,雪就不再融化,而被樹枝上的水珠粘住、凍結,越積越厚,形成白色沉積物,就叫雪凇。
雨凇,過冷的雨水遇到低於0℃的物體表面凍結形成
缺伍備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們凇家族裡的一位老大哥——雨凇。他是由超冷卻的降水碰到溫度等於或低於0℃的物體表面形成玻璃狀的、透明或無光澤的、表面粗糙的冰覆蓋層。雨凇與地表水的結冰有明顯不同,雨凇是邊降邊凍,能立即附著在物體上而不流失,形成越來越厚的堅實冰層,從而使被附著物負重加大,對附著物產生直接影響並引發間接危害。還記得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嗎?凍雨形成的雨凇使大量供電和通信線路中斷。
•04 冷害、凍害、寒害•
南方柑桔裹薄膜應對低溫冷害
「外邊這么冷,我是不是遭受冷害、寒害或者凍害了?」
冷害:你可不要胡攪蠻纏啊,我們可都是農業氣象災害。我是指在農作物生長季節,0℃以上的低溫對作物的損害,往往又稱我為低溫冷害。我會使作物生長發育機能受到影響,嚴重時某些組織會遭到破壞。作物受災後,外觀無明顯變化,故有「啞巴災」之稱。
我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稱謂,你不要認不出來。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稻抽穗開花期發生的冷害稱秋季低溫害,俗稱「翹穗頭」;發生在廣東、廣西地區時,通常正值寒露節氣,故稱寒露風;夏季我也會出現在東北地區,所以又叫東北地區夏季低溫冷害。
梨花遭遇低溫冷害
我介紹一下我跟寒害和凍害的區別:
從溫度條件看,凍害發生時,氣溫通常在0℃以下,寒害發生時在0℃至10℃,有時也會發生於0℃以下,而我冷害發生時經常在0℃以上,甚至高於10℃;
從發生的季節看,凍害發生在冬季嚴寒期,嚴寒低溫影響的時期較長,寒害發生在氣候較溫暖地區的低溫季節,夏秋季節較多,而我冷害通常發生在溫暖季節;
從發生的地區看,凍害發生地區以北方溫帶地區為主,南方亞熱帶地區有些年份出現凍害,寒害主要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而我可發生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在東北地區、西北地區和南方初秋季節出現頻率較高;
從作物受害機理看,凍害是作物組織脫水結冰,造成植株組織傷害,寒害是造成作物生理機能障礙,從而使植株遭受傷害,而我冷害會造成作物生長發育機能障礙,往往引起作物延遲型和障礙型受害,導致作物減產。
•05 雨雪分界線、霜凍線與0℃等溫線•
「小時候學過,溫度低於0℃時,水凝結成冰,水汽會凝華成霜。但為何在中央氣象台發布的天氣圖中,雨雪分界線、霜凍線與0℃等溫線並不重合?難道高於0℃也會出現霜凍或降雪?」
圖中紅色呈鋸齒狀為霜凍線
霜凍線:首先,霜凍是在地表發生的,降雪是在大氣中產生的,因此分別與地表溫度和整個大氣層結的溫度狀況有關。你可能誤把氣溫是否低於0℃作為產生降雪和霜凍的條件了,而通常,氣溫是指距離地面1.5米處的空氣溫度。
其實,0℃等溫線的家族十分龐大,有0℃旬平均等溫線、0℃月平均等溫線和多年平均0℃等溫線等,除此之外,還包括地表0℃等溫線。
如果水汽充足,地表溫度低於0℃就會結霜。因此,我與地表0℃等溫線是直接相關的。出現霜凍時,近地層的氣溫可以在0℃以下,也可以在0℃至5℃之間,但通常情況下,我與地表0℃等溫線是基本一致的。
雨雪分界線是降水相態的分界,確定雨雪分界線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就是氣溫。但是,由於降水過程的復雜性,判斷是否產生降雪不僅要看近地面溫度,還要看整個大氣層結的溫度狀況。比如,850百帕等壓面的溫度是否低於-4℃,地面溫度是否在0℃附近,都會產生影響。
而且,水凝結成雪,不但需要低溫,還需要凝結核。如果空氣中沒有足夠的凝結核,水甚至在低至-20℃時都會以液態存在。
另外,在雨雪分界線之間的混合區域,雨夾雪、雨轉雪、雪轉雨乃至更加復雜的變化都有可能發生,公眾需要格外注意天氣的變化情況。
•06 冷空氣大風與雷暴大風•
「冬季常說‘冷空氣帶來大風降溫天氣’,而夏季常說雷暴大風,同樣是大風,兩者有何區別?」
雷暴大風:我與冷空氣大風是「兩路人」,它通常由北方或西北方冷空氣入侵帶來,造成大范圍降溫天氣,而我(雷暴大風)是強對流天氣的一種,常出現在強風暴或與颮線強鋒面有關的帶狀對流中,是氣流下沉形成輻散性的陣風。
進入冬季,冷空氣勢力很強盛,冷空氣可以經華南地區進入我國南海甚至更南的區域。
通常,冷空氣大風天氣持續時間較長。冷空氣前鋒剛剛到達時,會與較溫暖的空氣相遇,並產生激烈碰撞。這時,空氣會出現快速攪動,從而瞬時風力較大;而隨著冷空氣的持續推進,平均風力會較大,但瞬時風力不如之前。
而我雷暴大風作為強對流天氣中的一種,持續時間較短,但我的瞬時風力會很大,有時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較為嚴重的財產損失。
而縱觀全年,我出現的季節時段非常集中,以夏季(即6月至8月)最為活躍。在北方地區,我主要出現在5月至9月;在南方地區,則主要出現在春季和夏季。另外,我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活躍程度要明顯強於南方地區。華北和西北地區東部是我多發的區域;相比之下,我光顧華南、江南地區以及西北地區西部的頻率則低得多。
北大清華保送生談經驗 興趣化學習成效最大
興趣化學習成效最大
汪世英(師大附中高三學生,曾獲物理競賽國家級二等獎,保送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培養學習興趣是高效學習的一個准則。
主次分明——教材里關鍵的內容、核心的概念往往是小部分,通過嚴格的訓練從而真正學到手,就能掌握其精髓,因此應該花大量時間仔細吃透教材。勤做練習——在大量的練習中要勤於思考,注意歸納總結。學會質疑——對書中不懂的地方,首先應該獨立思考,從已獲知識出發,藉助聯想,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只有在不斷生疑和解疑的過程中,才能有效培養能力。
王思齊(雅禮中學高三學生,曾在全國高中物理聯賽中獲獎,保送清華大學。)
不同的人適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再好的人用的方法對你也只能是一個參考。
在平時的學習和應對高考過程中,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想一下子把能找到的題目全部做完後水平就會突飛猛進,因為每天做太多的題會使人厭煩並僵化思維。而且由於老師出題也來自有限的資料,如果提前都做過,回回考試打滿分,給自己造成一種「天才」的假象,等真正碰到新題就會不知所措。去年物理復賽第6題乍一看是道舊題,十分簡單,大家按著套路走下去,結果中了陷阱,甚至有一位看書最多的同學因此痛失一等獎,無奈只得參加高考。事後大家作了個總結:題目做得太多了。
每天都要有好心情,不要總是憂心忡忡,想一些「如果……,就……」。每當有人問起我「萬一……」,我總是說「到時候再說吧」,這就是我的樂觀態度。此外,在學習時不要打疲勞戰,這樣才能吃得下睡得著,考試不怯場,面試不緊張,「是金子自然會放光」。
姚金宇(雅禮中學高三學生,曾在信息學全國聯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保送北京大學。)
要清晰地探討「如何學習」這個話題,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我覺得還是要從學習態度說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調了興趣在「學」的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我們一旦對所學知識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地、積極地甚至是充滿熱情地去學,這樣才能學好。
其次,要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和如何合作學習這兩種重要的「戰術手段」。在學習特別是競賽學習中,要學會從各種途徑獲取知識,「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兼容並包」能夠最大限度拓寬知識面。此外,在學習過程中,好的學習氛圍也很重要,這樣就可以充分地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大家在一起,遇到新問題一起討論、及時總結,交流學習成果,不但可以鞏固已有的知識,還能夠激發創新靈感,獲得更大的進步。
重視功課的溫習。背過英語單詞的人都知道,不管你用多麼巧妙的記憶法,如果長時間不接觸,還是會忘記。這並非倡導死記硬背,而是強調時常溫習的重要性。
精選書籍搞好自學
封格(師大附中高三學生,曾在化學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保送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B. 十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泥石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颶風: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地區將強大而深厚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也泛指狂風和任何熱帶氣旋以及風力達12級的任何大風。火山:火山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組成的地貌景觀,通常火山形狀為錐形,主要由火山錐、火山口和噴出口組成。
1、泥石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
2、颶風:颶風,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地區將強大而深厚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也泛指狂風和任何熱帶氣旋以及風力達12級的任何大風。
3、火山:火山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組成的地貌景觀,通常火山形狀為錐形,主要由火山錐、火山口和噴出口組成。
4、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5、洪水:洪水是由暴雨、急驟融冰化雪、風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漲的水流現象。
6、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暖流,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
7、龍卷風:龍卷風是發生於直展雲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是一類局地尺度的劇烈天氣現象。
8、凌汛:凌汛,俗稱“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水面結冰的河道,上遊河冰先融,下遊河道尚未解凍,易出現“凌汛”。
9、海嘯: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
10、冰雹:冰雹也叫“雹”,俗稱雹子,“霸子”,有的地區叫“冷子”(如甘肅等地),是一種天氣現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
C. 三個關於地理的生活現象
三個關於地理的生活現象有以下:
服飾與地理:
1、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碰孫滑境有密切的關系。
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
2、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凱逗。
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地理笑臘影響簡介: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服飾的材料、樣式、飲食習慣和方式,住房的式樣與特點等,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D.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有:
一、降水
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並降落到地表的現象,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稱為垂直降水。但是單純的霜、露、霧和霧淞等,不作降水量處理。
二、台風
台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台風。
三、龍卷風
龍卷風是發生於直展雲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是一類局地尺度的劇烈天氣現象 。龍卷風可見於熱帶和溫帶地區,包括美洲內陸、澳洲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常見的發生時間是春季和夏季。
龍卷風的產生條件包括近地面的風切變和顯著的垂直運動/不穩定能量,雷暴是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理想環境,也是引發龍卷風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級單體引發的龍卷被稱為超級單體龍卷,其它情形被稱為非超級單體龍卷 。超級單體龍卷強度的強度和規模通常大於非超級單體龍卷。
四、沙塵暴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 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志。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五、霜
霜是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以下, 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種天氣現象, 屬於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內容。
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汽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0℃時,才會結霜。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降水
網路—台風
網路—龍卷風
網路—沙塵暴
網路—霜
E.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有哪些
如下:
1、雨後晴朗的早晨會出現大霧。
2、山谷里白天和晚上風向會不一樣,海邊也是。
3、南北半球廁所或者洗手池沖水水的旋轉方向不一樣。
4、城市裡氣溫普遍高於郊區。
5、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時候在排水口處往往會形成逆時針的漩渦,從而了解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知識源於生活,地理知識更是與生活密切相關, 因此提倡聯系生活實際,這個觀點非常實際,也具有指導意義。
地理現象是指地理事物在發生、發展和變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徵。 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現象都可稱為地理現象。地理現象又可分為自然地理現象和人文地理現象。由於受傳統地理學的影響許多地理現象被排除在地理學家的研究范圍之外(主要是指諸多自然地理現象)。
總之與生活有關的地理現象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識,而是缺少發現,人低頭思考的多了,抬頭看路的少了,近視眼多了,對周圍的環境觀察觀察的少了,因此多聯系一下生活實際,用地理的規律和原理來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F. 如何列舉10個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
10個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有:
1、晝夜交替現象。地球時刻都在進行著自轉運動,因為地球的自轉才有了晝夜之分。
2、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重霧系指大霧,大霧維持三天,說明暖濕氣流特別強盛。暖濕氣流越強盛,等冷空氣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這條諺語預測天氣,不論哪個季節,准確性都比較高。
3、重慶一帶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區氣候潮濕,辣椒可以去潮。
4、赤潮現象並不是血液覆蓋了海洋,而是由藻類和浮游生物,數量眾多以至於充滿了水域。在某些情況下,聚集的微小生物將水域染成了鮮艷的紅色,有些赤潮是無害的,但有些,比如中國海的有毒物質,就會危害到海洋生物。
5、虹和霓含七種色光的太陽光線,射入大氣中的水滴(雨滴或霧滴),各種色光經歷折射和反射後,可在雨幕或霧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環。
6、「冷得早,回暖早」。如果最冷時段明顯提前,則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現同樣量級的嚴寒,也表明季節會相應提前,春天可能早來。
7、在炎熱的夏季,綠化狀況好的綠地中的氣溫比沒有綠化地區的氣溫要低3-5度,如我們測定居住區綠地與非綠地氣溫差異為4.8度。
8、冰雹常見於暖季,它是在旺盛的積雨雲中孕育形成的。形成積雨雲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原因是夏季有強烈的空氣對流作用。
9、在炎熱的夏季,森林可以幫助降低氣溫。森林猶如一把龐大的「遮陽傘」,在樹冠層的遮蔽下,林地得到的太陽直接輻射很少,地面增溫也很小。同時,林地含水量多,比較潮濕,土壤的比熱容大,地面的增溫也比曠野要小。
10、重霧系指大霧。大霧維持三天,說明暖濕氣流特別強盛。暖濕氣流越強盛,等冷空氣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霧三日必有大雨這條諺語預測天氣,不論哪個季節,准確性都比較高。
G.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地理現象
(一)我國霜凍為什麼多出現在晴朗的夜裡?
在我國四季分明的中緯度地區,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節,正是冬季開始前和結束後的時間,夜間的氣溫一般能降低0℃以下。在晴朗的夜間,因為無雲,地面熱量散發很快,在前半夜由於地面白天儲存熱量較多,氣溫一般不易降到0℃以下。特別是到了後半夜和黎明前,地面散發的熱量已很多,而獲得大氣輻射補償的熱量很少,氣溫下降很快,當氣溫下降到0℃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附著在地面的土塊、石塊、樹葉、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體上,就凝結成了冰晶的白霜。因此我國有「霜凍見晴天」的農諺。如果氣溫降到了0℃以下,而近地面缺少水汽,就凝結不成白霜了,但農作物仍受到了凍害,農民稱此為「黑霜」。如夜間陰天多雲,雲的逆輻射作用能較多的不斷補償地面熱量的損失,氣溫則不易降到0℃以下,因此就不會出現霜凍。所以霜凍一般都出現在晴朗的夜裡。
(二)什麼樣的天氣看煙花最妙
每到「國慶節」、「五一」這樣盛大的節日,人們總希望別下雨,碧空無雲最好。因為這一天的晚上,往往有大家翹首以待的煙花盛會。其實,碧空無雲並非最好的施放煙花的氣象條件,無雲的天空好比一個黑洞,很難襯托出強烈的煙花效果。 看煙花最妙的氣象條件是:有較多的分散性的低雲、碎積雲,雲底高度在1000米左右,相對溼度70%以上,有較多的水汽,風力小於3級,能見度6公里以上。有毛毛雨、有薄霧也無礙。
在上述的氣象背景下燃放煙花,通過雲中小水滴微粒散射和折射作用,能烘托出意想不到的燦爛背景,達到夢幻般朦朧境界。加上雲層對聲波的多次反射,延長交混響時間,天地共鳴,更有氣吞山河之勢。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相當廣泛。
如:地形、氣候、水、土壤、生物(植物、動物)
工業、農業、等產業及城市的布局。
很多,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晝夜長短變化、四季變化、雨雪冰雹、物體影子長短變化、日食、月食、氣溫,很多的
雨,雪,霜,霧凇等。
生活中最普遍的自然現象就是降水,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是大氣固態降水中的一種最廣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大氣固態降水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美麗的雪花以外,還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還有我們不經常見到的雪霰和冰粒。
大氣固態降水分為十種: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為雪。為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說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
霰:夏天,在高山地區,天空里經常有許多過冷水滴圍繞著結晶核凍結,形成了一種白色的沒有光澤的圓團形顆粒,氣象學上把這種東西叫做霰,許多地方口語稱它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徑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間,性質鬆脆,很容易壓碎。霰不屬於雪的范疇,但它也是一種大氣固態降水。
冰粒和冰雹,夏天,在北方平原地區,常常會遇到另外兩種大氣固態降水,這就是冰粒和雹。冰粒和雹是比較大的能夠流淌的水滴圍繞著凝結核一層又一層地凍結而形成的半透明的冰珠。氣象學上把粒徑不超過5毫米的叫做冰粒,把粒徑超過5毫米的叫做冰雹。冰雹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危害。據記載,世界上最大的冰雹,比拳頭還大,直徑超過十厘米,重量超過一公斤。
霜、雨淞和霧淞,除了大氣固態降水之外,地面上還經常出現另一種所渭「地表生長型」的固態降水,這就是霜、雨淞和霧淞。這些固態降水,雖不屬於大氣固態降水,僅僅是水汽在地表凝華結晶和凍結而形成的。但這些固態降水,對人類的生產活動也影響較大。
霜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它經常讓農業減產。為了避免霜害,人們付出了艱鉅的勞動。雨淞和霧淞對人類也並不是很友好的,它們一般在高山地帶出現。在過冷天氣里,微小的雨滴或霧滴碰到劇烈冷卻的物體表面時,便在上面形成雨淞和霧淞。
地形:由於地殼運動,造成了地表的特徑各異,像有高山,平原,峽谷,斷裂帶。。。
氣候:由南太平洋吹來的季風給我國太部分地區帶來降雨。如果遇到西伯利亞的寒流則成高壓副熱帶氣候。
天氣:強對流天氣造成大面積降雨。
河流:造就三角洲地帶。。
水往低處流
潮起潮落
日升日落
陰晴圓缺
成人的褲子,二十塊錢一條。棉襪,十塊錢8雙。皮鞋、運動鞋、旅遊鞋,各種鞋一律二十三塊錢一雙。羽絨服,更別說,一律三十五一件。那次,我和弟弟去買羽絨服,發現三十五一件,弟弟想把人家的全買下。我對他說:「不要,便宜沒好貨。」結果一人買了一件。嘿!還別說,穿著還真暖和,就是有點肥,讓人看著有點兒像小老頭兒。確實,便宜沒好貨。
還有很多,比如電子產品
膝上型電腦,八百塊錢一台。台式二十五寸液晶電腦,一千塊錢一台……
嗯,是一種氣象災害。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所謂寒潮,是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並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稱為寒潮。(取自網路)
常見地理現象:沙塵暴、干早、暴雪、滑坡、泥石流、台風、洪澇等。
望採納。
心理學效應一: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准備捐款。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這種 *** 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學效應二: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學效應三: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
心理學效應四: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心理學效應五: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鈕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效應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
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母親,要盡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並且在談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
孩子在「說」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松、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心理學效應七: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復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心理學效應八: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能「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比如,許多銷售員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稱貨給顧客時總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稱盤里再一點點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稱盤里再一點點地拿出。
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難免將他的缺點和優點都要訴說一番,並常常採用「先褒後貶」的方法。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運用「增減效應」,比如先說孩子一些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後再恰如其分地給予贊揚……
心理學效應九: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從而使孩子樂於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心理學效應十:貼標簽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於是,美國軍方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里的犯人上前線戰斗。為此,美國軍方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斗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簽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這一心理學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麼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所以,媽媽們是不是要考慮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簽
H. 生活中與地理有關的現象(10個)越多越好哦
雨,雪,霜,霧凇等。
生活中最普遍的自然現象就是降水,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是大氣固態降水中的一種最廣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大氣固態降水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美麗的雪花以外,還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還有我們不經常見到的雪霰和冰粒。
大氣固態降水分為十種: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為雪。為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說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
霰:夏天,在高山地區,天空里經常有許多過冷水滴圍繞著結晶核凍結,形成了一種白色的沒有光澤的圓團形顆粒,氣象學上把這種東西叫做霰,許多地方口語稱它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徑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間,性質鬆脆,很容易壓碎。霰不屬於雪的范疇,但它也是一種大氣固態降水。
冰粒和冰雹,夏天,在北方平原地區,常常會遇到另外兩種大氣固態降水,這就是冰粒和雹。冰粒和雹是比較大的能夠流淌的水滴圍繞著凝結核一層又一層地凍結而形成的半透明的冰珠。氣象學上把粒徑不超過5毫米的叫做冰粒,把粒徑超過5毫米的叫做冰雹。冰雹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危害。據記載,世界上最大的冰雹,比拳頭還大,直徑超過十厘米,重量超過一公斤。
霜、雨淞和霧淞,除了大氣固態降水之外,地面上還經常出現另一種所渭「地表生長型」的固態降水,這就是霜、雨淞和霧淞。這些固態降水,雖不屬於大氣固態降水,僅僅是水汽在地表凝華結晶和凍結而形成的。但這些固態降水,對人類的生產活動也影響較大。
霜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它經常讓農業減產。為了避免霜害,人們付出了艱巨的勞動。雨淞和霧淞對人類也並不是很友好的,它們一般在高山地帶出現。在過冷天氣里,微小的雨滴或霧滴碰到劇烈冷卻的物體表面時,便在上面形成雨淞和霧淞。
I. 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動與地理知識有關系
日常生活中與地理知識有關系的有:旅遊活動、地震、海嘯、泥石流、天氣預報、地理上面的洋流、氣流活動等。
1、旅遊活動
旅遊活動是人們出於休閑、商務以及其他目的,短期(歷史不超過一年)離開自己的慣常環境,前往他鄉的旅行活動以及在該地的停留訪問活動。
2、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3、海嘯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
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4、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
5、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就中國而言,氣象台准確預報寒潮、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服務。
J.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有哪些
日出日落、晝夜長短、陰晴雨雪、四季變換、草木枯榮、動物南遷北回、貓狗冬天長毛春夏脫毛等自然現象。這都是由於地理因素影響造成的。還有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商業布局、交通形勢以及走向、農業生產的分布、自然景區的形成、人文景點的地理環境限制等,這些都是地理現象。
日出日落、晝夜長短、陰晴雨雪、四季變換、草木枯榮、動物南遷北回、貓狗冬天長毛春夏脫毛等自然現象。這都是由於地理因素影響造成的。還有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商業布局、交通形勢以及走向、農業生產的分布、自然景區的形成、人文景點的地理環境限制等,這些都是地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