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亞洲的自然地理特徵
亞洲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徵明顯,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亞洲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亞洲大河大部發源於中部高山地帶,順地勢呈輻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亞洲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徵明顯,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其中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2、亞洲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
3、亞洲大河大部發源於中部高山地帶,順地勢呈輻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4、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大洲。海岸類型復雜。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
⑵ 亞洲的地理特徵:1.自然地理特徵:氣候 河流 湖泊 山脈 2.人文地理特徵:人口 民族 經濟
亞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徵,表現為自然地理諸要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第一,圍繞亞洲大陸的海域復雜多樣。亞洲大陸東臨太平洋,南瀕印度洋,北為北冰洋,海疆發達,多邊緣海。由於地理位置、構造基礎、氣候條件和洋流動態等不同,各邊緣海具有不同的特點,它們對大陸的影響也各不相同。
北冰洋的邊緣海,每年大部分時間冰封。喀拉海的始冰期,北部為九月,南部十月、十一月;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的結冰期始於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楚科奇海由於冬季受阿留申低壓的影響(氣旋中常有暖氣團侵入)以及經白令海峽注入此海的太平洋暖流的影響,冬季較為暖和,是個冰情較輕的邊緣海,冬季一般從九月末開始結冰,十月末到十一月初整個海域都封凍。夏季絕大部分岸冰和浮冰融化,喀拉海從五月末到六月初,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從六月末到七月初解凍,楚科奇海五、六月海冰開始融化。由此看來,亞洲北冰洋的冰期較長,喀拉海有七個月,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可達九個月,而楚科奇海也有八個月。夏季的通航期很短,在短暫的通航期內,冰塊也給航運造成困難。當冰塊漂向北邊時,航道暢通,航行便利,如果冰塊南移,航道受阻,必須由大功率破冰船導航才能通過。
印度洋北部是全球最暖海域之一,它是夏季西南季風必經之地,南亞、東南亞雨季降水量的多寡與西南季風的盛衰有密切的聯系。
太平洋沿岸,在構造上正處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分界線上。海底地形復雜崎嶇,亞洲大陸東側形成一系列弧形列島、海底山脈和深海溝帶,且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海域是季風氣候主宰因素之一,西太平洋洋流系統(如日本暖流,千島寒流等),它們對附近島嶼和大陸的氣候都有明顯的影響。
第二,亞洲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的多樣性。亞洲地形十分復雜,在各大洲中不僅地勢最高,而且起伏很大,地形分異變化明顯,既有龐大高聳的高原和高山,也有廣闊而平坦的低地。亞洲氣候也十分復雜,不僅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而且氣候帶齊全,氣候類型多樣。亞洲不僅長河眾多,而且內陸流域面積廣大,同時河流、湖泊的類型俱全。亞洲幾乎包括其它大洲所有土壤類型和植被類型,其動物也屬於典型的大陸型。
由於亞洲面積廣大,構造復雜並具有各種自然環境,所以亞洲有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和熱量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及海洋資源。亞洲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亞洲地理環境結構的復雜性。亞洲既有東西延伸、南北循序更替的比較明顯的緯向自然帶,如北亞的冰原帶→苔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東亞的溫帶闊葉林帶→亞熱帶森林帶,東南亞和南亞的熱帶稀樹草原→熱帶雨林帶等;也有受海陸分布、地形結構、距海遠近等非緯向地帶性因素的制約,而使緯向自然帶的排列發生不同的區域變異。如中亞溫帶荒漠帶即深居大陸中部,其外圍,尤其是向北和向東,由於水熱條件發生變化,使之具有從溫帶荒漠帶到溫帶草原帶以至溫帶闊葉林帶的半環狀結構。此外,亞洲還具有各種不同的垂直自然帶結構。
⑶ 亞洲的地理分區及特徵是什麼
一、自然環境
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大洲。海岸類型復雜。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
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匯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全洲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
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面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
二、人文特徵
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第二是印度。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達4400多人,是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僅1人多;沙烏地阿拉伯、阿曼等國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
亞洲的種族、民族構成非常復雜,尤以南亞液衡為甚。黃種人(又稱蒙古利亞人種)為主要人種。其餘為白種人、棕色人及人種的混合類型。
全洲大小民族、種族共有約一千個,約佔世界民族、種族總數的80%。其中有十幾億人口的漢族,也有人數僅幾百的民族或部族。
(3)亞洲三大半島共同的地理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名稱由來
亞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同時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亂仿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
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
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范圍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已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二、地形地勢
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
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鬧陪做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
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
⑷ 亞洲三大半島是哪些
亞洲三大半島分別是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
一、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半島,為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中南半島位於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海,為東亞大陸與群島之間的橋梁。
中南半島氣候濕熱,植被繁茂,半島的主要河流及山脈為中國所延伸過來,故有「山同脈,水同源」之說,中南半島文明歷史悠久,語言極其多樣化。
⑸ 亞洲三方面地理位置特徵和兩方面進行特徵
亞洲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南鄰大洋洲,北鄰中國,印度大陸 相對位置:位於亞洲東南部,是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經度位置:亞洲最東端白令海峽,地處西經170°,最西端地中海海濱,地處東經25°,東西跨度165°左右。
緯度位置:亞洲最北端的北地群島,地處北緯80°;最南端努沙登加拉群島,地處南緯10°,南北跨緯度約90°。
亞洲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極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由於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的流向特點是呈放射狀由中部流向周邊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