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巫山」到底起源三峽,還是山西
「巫山」作為地理名,並非三峽地區獨有!中國至少八個省都有過「巫山」的記載,見於晉南、濟北、蘇南、浙東、淮北、三峽、湖北、湖南等地。一般認為這是早期部落遷徙地名搬家,隨「巫文化」的傳播而來。例攔昌如,漢代樂府曲名《巫山高》,原本是描寫江淮水深,無橋可渡,遊子思鄉,臨水遠望,不得東歸。其中的「巫山」是指淮北的「巫山」,並不是三峽地區「巫山縣的山」。
不過,總有一些人喜歡望文生義,見到「巫山」二字就會誤以為是今三峽地區的「巫山縣」,甚至直接把中國古代的「巫山文化」與今天三峽地區的「巫山縣」混為一談!比如,有人會因為無知或者故意出於其他目的,經常把湖北雲夢「巫山雲雨」、「巫山神女」有關的詩詞及民俗傳說,張冠李戴為今三峽地區「巫山縣的雲雨」、「巫山縣的神女」。
實際上,宋玉《高唐賦》:昔楚懷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漢書·文苑列傳》:「楚靈王既游雲夢之澤,息於荊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鋒滲。延目廣望,騁觀終日。」這里所指的「巫山」均是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台山!根本不是今三峽地區「巫山縣的巫山」。
《方輿勝覽》:「陽台山,在漢川縣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賦》處,有裴敬碑載其事。」《太平寰宇記·淮南道》:「陽台廟在縣南二十五里,有陽台山。山在漢水之陽,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遂有廟焉。今誤傳在巫峽中縣。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當代學者趙逵夫也認為:戰國時楚人所說的「巫山」在漢水以南的雲夢澤一帶,故登雲夢之台可以望見「巫山」的高唐觀。
中國長江三峽當地的「本土」人類文明,實際是起源於今三峽奉節縣白帝城一帶的「魚鳧」文明,而不是外來的「巫(咸)文化」。後來,才又融入了外來的「巫(咸)」文化,有了「巫咸山」,即「巫山」。
也就是說,長江三峽地區的「巫山」是因外來「巫文化」在三峽地區傳播才得名的,而且早在三峽那個「巫山縣」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了。所以說,「巫山」一詞的起源根本不可能是指三峽地區「巫山縣的山」!
今三峽地區的「巫山縣」原本只是當地古「魚國」(今奉節縣白帝城)的一個屬地,即三峽地區古奉節的一部分,三峽地區最早的「巫山文化」其實是奉節古魚國的「巫文化」。直到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原奉節「魚國」的一部分被楚國佔領,另置「巫郡」,這才有了後來的巫山縣。
中國唐宋時期,長江三峽地區隸屬奉節夔州都督府轄區,是當時中國南方最重要的繁忙交通要道,其夔州的山水及其巫文化(即夔巫文化)經唐宋眾多文人騷客三峽詩詞文章的傳播,才讓三峽傳說開始流傳天下。
正因唐宋文化對後世的影響,使得三峽地區的「巫山」成了今天中國最有名的「巫山」。但唐詩宋詞中的「巫山」大都是泛指方位地理,一般以「巫山」代稱整個「長江三峽」,喻指「文化巫山」,並非狹義指「巫山縣的山」。今中國地理也正是據此對「東北-西南走向」的「巫山」山脈作的通解釋義,大致包括今湖北省秭歸縣、興山縣、巴東縣、建始縣,以及重慶市巫山縣、奉節縣境內的山。所以,不能因現在的「巫山縣」與歷史上的「巫山文簡基扒化」同名,就隨便張冠李戴三峽地區的歷史和文化。
Ⅱ 巫山縣的地理環境
地質
巫山縣位於大巴山弧形構造、川東褶皺帶及川鄂湘黔隆褶帶三大構造體系結合部,長江橫貫東西,大寧河、抱龍河等七條支流呈南北向強烈下切,地貌上呈深谷和中低山相間形態,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谷底海拔高程多在300米以內,岸坡相頂多為1000米以上。區內出露地層為沉積岩地層,自寒武系至侏羅系均有出露,另有第四系零星分布,岩層軟硬相間,次級褶皺及斷裂構造十分發育,構造地質背景此敗復雜。
地貌
因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脈交匯於巫山縣境內,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拔僅73.1米,最高海拔2680米。大寧河小三峽位於巫山之側,長50公里,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 。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巫山縣常住人口為495072人(戶籍人口63萬人),占重慶市常住人口的1.72%。
性別中弊構成
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54793人,占總人口的51.46%;女性為240279人,占總人口的48.5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6.04。
年齡構成
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04843人,占總人口的21.18%;15-64歲的人口為337677人,占總人口的68.21%;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2552人,占總人口的10.61%。
教育程度
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1358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4078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4177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228331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2013年,巫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8748萬元,比2012年增長4.9%,其中:農業產值131332萬元,增長5.3%;林業產值24741萬元,增長6.0%;牧業產值107972萬元,增長4.3%;漁業產值1086萬元,增長4.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617萬元,增長1.0%。農作物播種面積92192公頃,增長1.3%。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1797公頃,增長0.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2104公頃,增長4.8%;棉花播種面積136公頃,下降4.6%;麻類播種面積19公頃,下降3.3%;煙葉播種面積5364公頃,增長5.8%;葯材播種面積2338公頃,增長2.8%;瓜果類播種面積304公頃,增長2.3%;蔬菜播種面積9100公頃,增長3.4%;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1029公頃,下降7.8%。 2013年,巫山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92847萬元,增長10.1%;實現工業增加值120496萬元,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2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96874萬元,增長8.7%。其中:輕工業9187萬元,下降28.8%;重工業187687萬元,增長11.6%。從經濟性質劃分看:國有控股企業33148萬元,增長8.3%;非公有制企業156601萬元,增長7.2%。
2013年,巫山縣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02160萬元,增長45.9 %,其中:15家三級以上本地建築企業實現產值94291萬元,增長37.7%。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25023萬元,增長20.2%。 國內貿易
2013年,巫山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504萬元,增長14.0%。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52382萬元,增長20.4%;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11738萬元,增長6.4%。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64120萬元,增長14.0%;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9384萬元,增長13.7%。全縣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和個體戶61家,住宿餐飲企業和個體戶31家。
交通運輸
2013年,巫山縣完成貨運量806萬噸,增長1.9%。其中:水運388萬噸,增長11.8%;公路418萬噸,下降5.9%。完成客運量1865萬人次,增長4.6%。其中:水運234萬人次,與上年持平;公路1631萬人次,增長5.3 %。客貨運總周轉量537234萬噸公里,增長10.7%。
郵電業務
2013年,巫山縣實現郵電業務收入26917萬元,增長13.2%。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56444戶,下降0.6%;行動電話用戶378669戶,增長9.3%;互聯網用戶38888戶,增長28.7%。
旅遊
2013年,巫森培顫山縣小三峽(小小三峽)景區接待旅遊者244萬人次,大昌古鎮接待20萬人次,神女溪、神女峰景區接待40萬人次,移民新城游121萬人次,小小三峽環漂、梨子坪森林公園、大廟龍骨坡巫山人遺址、鄉村農家樂等接待164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5.2億元,增長30.0%,創社會綜合經濟效益23.2億元,同比增長26.1%。
金融
2013年末,巫山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144160萬元,較年初增長9.3%。其中:單位存款余額397903萬元,較年初增長13.8%;儲蓄存款余額691466萬元,較年初增長9.4%。各項貸款余額562024萬元,較年初增長41.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89958萬元,較年初增長55.4%;中長期貸款余額368589萬元,較年初增長34.7%。全年現金凈投放3.47億元,存貸比為49.1%。
Ⅲ 巫山算地形區嗎
巫山友毀不算地形區,巫山是一座山脈。
巫山,作為地理名詞,歷史上曾出現在中國各地。現在主要指橫貫湖北、重慶、湖南交界一帶,「東北-西南」走向的連綿群峰。
主峰為重慶奉節縣境內烏雲頂,海拔2400米,是中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北與大巴山相連,南面深入武陵山地,東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為四川盆地。現在也指重慶市巫山縣。
巫山神女是中國歷史上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最早見於《山海經》,屈原的《九歌·山鬼》和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中都有描述。而在當地傳說中,她是一個幫助大禹治水、造福生靈的女神。
因唐宋文化對後世的巨大影響,使得三峽地區的「巫山」拆告嘩成了今天中國最有名的「巫山」。但唐詩宋詞中的「巫山」大都是泛指方位地理,一般慣以「巫山」代稱整個「長江三峽」,喻指「文化巫山」,並非狹義指「巫山旅行縣的山」。
今中國地理正是據此對「東北-西南」走向的「巫山山脈」作的通解釋義,范圍包括鄂渝交界處長江三峽及其周邊一帶的所有群山,而不僅僅只是巫山縣境內「東西走向」的巫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