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學是什麼意思

地理教學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5-19 12:23:27

1. 什麼是地理教學設計

是指在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之前進行計劃,把寬泛的教學目的陳述為具體的教學目標,根據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組織和處理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選擇教學媒體,形成詳細的教學計劃,實施課堂主要教學行為等。

2. 地理教學因子劃分

地理教學因子劃分:

1、獨立區分:各種地理因子只能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調節,而不可代替或極小代替;

2、最小限制區分:在構成地理環境的總體質量中,對貢獻最小的那個因子,具有限製作用;

3、等值區分:任何一個地理因子,在規模或數量上盡管不相同,但在對地理質量施加限制的作用上,並無本質差異。

性質分析

構成地理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但應服從整體演化規律的基本物質組分和能量組分。人的認識過程建立在感知的基礎之上,是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近及遠,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

地理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加強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直觀性,使學生將直接感受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發展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3. 結合地理說課的基本含義,說明地理說課與其他地理教學行為的區別和聯系

地理說課是概述國內外相關地理教育和地理說課蔽行譽的研究現狀帶廳及研究成果,簡要說明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內容,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1、通過教學設計原理的講述,讓學生樹立正宏段確的地理教育思想觀念;
2、通過地理教學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地理教學技能,具備初步的地理教學能力;
3、通過大量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地理教學的應變能力和技巧。

4. 「初中地理」怎麼下定義

初中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它既與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相聯系,又與歷史、思品等社會學科密切聯系,是唯一一門跨文理兩大科學部類的學科。地圖是地理知識點的載體,所謂以圖導讀,就是以圖畫為中介,把抽象的語言和具體的圖畫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詞、句、段的意思,建立詞句段的概念,滲透篇的知識,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那麼怎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學好地理,怎樣以圖導讀呢?
一、首先必須認識地圖的重要性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顯性和隱性地理知識,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以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記憶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圖文結合,以圖導讀,引導學生學會讀圖,學會對地圖信息加以分析運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引發學生的地理知識聯想,開拓思路,啟發思維,發展智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
二、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不能局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藉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三、重視課本和地圖冊上地圖的使用
地理課本地圖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顯性和隱性地理知識,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以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記憶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圖文結合,以圖導學,引導學生學會讀圖,學會對地圖信息加以分析運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引發學生的地理知識聯想,開拓思路,啟發思維,發展智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地理教學。
四、講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造想像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五、 注重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交流與溝通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六、利用地圖來活躍課堂上的氣氛
課堂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地圖形象生動的特點,以地圖為重要媒介,設計有情趣的課堂學習活動,容易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周期時,就讓一個同學來扮演太陽,另一個同學來扮演地球並圍繞太陽公轉,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地球轉的是否正確。在講到等高線時,就仿照軍事中的沙盤的製作,通過等高線圖來製作沙盤,通過沙盤來劃等高線圖等。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聯系史實和時事,增加地理的趣味性
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對我們生產、生活、軍事等很重要。在課堂上我經常聯系一些史實。比如在第二次世紀大戰中,英國丘吉爾率兵利用英吉利海峽水流運動奪得了時間;前蘇聯利用他們的氣候戰勝了德國;還有我們膾炙人口的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人們認為諸葛亮會神機妙算,事實上他是對我們地理與軍事很好的結合並利用,當然他還懂心理學。從很多的事實說明,地理是一門對我們很有幫助的學科,學習每一門功課的知識都有用。比如我在教學北京這一節內容時,就給同學們分析為什麼北京被統治者定為都城,從封建統治者迷信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北(背)有靠山,前有大海,從此可以江山永固,萬壽無疆。 2003年,美國伊拉克戰爭爆發,為什麼要發動這次戰爭,用地理知識解釋就是爭奪石油的戰爭。2004年,印度洋發生巨大的海嘯,用我們板塊學說的知識解釋就是板塊運動的結果。通過這些聯系,學生認為學地理,蠻有趣的,還可以聽到這些奇聞趣事。甚至有些學生認為我知識也很淵博,事實上,我懂得也不過是點皮毛,這也要求我以後應多多學習其他知識,做到既專又博。

八、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在地理教學新形勢下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以圖導學就是引導學生通過看圖、讀圖在地圖上尋找相關的地理信息,讓學生在看圖的過程中學習地理。

5. 地理學科屬於一門什麼學科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5)地理教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世界地理

隸屬於區域地理學,是人們科學地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兩者相結合的角度,運用地理學一般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區域對比等方法,展示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概貌及其內部差異,並闡明世界主要城市和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點。

中國地理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1260萬平方千米,包括約960萬平方千米領土和約300萬平方千米領海。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6. 地理課程的含義是什麼當前我國地理課程具有哪些類型

地理課程就是地理課業及其進程。通常來說,具體表現為地理課程標准(或地理教學大綱)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書、地圖冊、音像教材等)。
我國的地理課程類型:
我國中學地理學科內部的課程分類是混合型的,既不是純粹的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也不是單純的分科課程與活動課程或者核心課程與外圍課程。從發展歷史來看,我國地理課程有向「綜合型」、「活動型」、「自主型」發展的趨勢。具體表現: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結合、部門地理與分區地理的綜合、活動課程的發展。
以上內容引自陳澄主編的《新編地理課程教學論》中的「地理課程論」部分,僅供參考。

7. 地理對幼兒教育的意義,誰知道

地理:兒童道德發展的空間線索
──淺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教學的必要性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李曉菲
新世紀初,我國進入了新一輪的教育改革,特別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更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為此,國家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新的課程標准(實驗稿),各套以新標准為依據所編制的新教材也開始在全國各實驗區試用。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是打破了原有的教學體系,把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與「社會」整合成新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生們在學做人的同時,還要學習一些地理、歷史的基本常識。這種做法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歡迎,但同時也引起一些學校和部分家長的擔心:孩子們學的東西還不夠多嗎?為什麼要在品德課中加入地理和歷史的內容呢?地理教學真的有必要嗎?

一、地理是兒童真實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兒童形成與世界聯系的重要智力紐帶

生活是兒童品德發生的起點和源泉,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是一種經歷和體驗生活的過程。品德絕不是孤立的,我們不能把品德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剝離開來,把它作為一種孤立的現象來對待,而應該用開放的態度吸取學生生活中的各種教育資源,把這些教育資源納入到學生的品德培養中,為品德尋找一條通向生活的生長道路,使學生置身於他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自然的、社會的、文化的因素中,從而在各種環境因素、社會關系、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與發展各種良好的品質。其中,地理就是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之一,它從人類發展的空間角度來看待人類事務,是兒童品德發展的空間線索。

地理是兒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兒童通過地理知識來建立自身的空間感。人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中的,兒童也不例外。從根本上說,學習地理是為了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的同時,協調環境與「我」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地理教學中引入的一系列地理符號、地理概念以及地理規律都是對真實生活的抽象和概括,兒童通過由淺入深地接觸這一系列的知識,逐漸建立起自身的空間感和存在感,從而在空間維度上還原和體驗真實的生活。

地理打開了兒童接觸世界的窗口,極大地拓展了兒童的生活空間,在兒童和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智力的橋梁。在地理教學中,兒童通過對地理符號的認知、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規律的掌握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拓展自身的生活空間。比如說,比例尺的引入讓兒童掌握了讀圖的基本技能,他們可以利用一張小小的地圖迅速算出世界上任意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也可以通過比例尺的運用大體確認校園整體的長寬比例,等等。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進行地理教育,是一種順應生命、連接生命的教育,更是一種源於生活、面向生活的教育,它能夠引導兒童更好地認識現在、把握現在,從而更好地走向未來、適應未來。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從生活中學習地理,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系,讓地理知識服務於生活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實驗稿)》中基本理念的第四點是這樣表述的:「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中建構課程的意義。」[1]即「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重視課程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讓課程變得對兒童有意義,這將有利於他們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2]可見,包括地理在內的真實的生活世界是兒童道德品質發展永不枯竭的理想沃土。

近幾十年來,全球生態環境日趨惡化,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地理對於人類的生活更是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們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需要了解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地理素質將成為未來人才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時代要求我們從小學好地理、用好地理,特別是與生活相關、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必須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只有從生活中汲取養分,才能煥發應有的生命力。

二、地理教學對於培養兒童熱愛家鄉、熱愛國家的美好情感有著天然的、不可替代的優勢

愛家鄉、愛祖國是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一個人情感發展的重要方面。「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3]其中,在「情感與態度」這個維度的分目標中明確提出,兒童要「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4]家鄉和國家,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體系,它包括了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特徵、民族素質、人口狀況、教育現狀、風俗習慣以及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基礎等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教育因素。正因為如此,學校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由地理、歷史、語文等各學科協助品德課來共同承擔。而在聯系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地理學科無疑具有天然的優勢。

地理教育是通過地理這個直觀的窗口讓學生對家鄉、對祖國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進而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國情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識家鄉、認識祖國是愛家鄉、愛祖國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對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了解得越全面,認識得越深刻,他隨後產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便越深厚。在這個階段,地理知識的教育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突出家鄉和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培養起學生深厚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家鄉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喚起他們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實事求是地認清家鄉和祖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激發學生對關注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鼓勵他們從小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這樣,我們便實現了從單純的地理知識教育到復雜的情感體驗再到態度的正確引導的教育目標。

我國幼兒教育專家盧樂珍教授認為,兒童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兒童思維的發展水平、認知規律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邏輯思維逐漸萌芽的階段,兒童往往只對通過直觀感知掌握的東西才能理解得比較深刻,而對離他們生活經驗較遠的事物或抽象的觀念難以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難以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因此,培養兒童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需要一定的知識教學,需要從兒童可以感知的事物人手,一步步地進行。

兒童認知世界的方式是感性的、直觀的,他們通過充分的感性認識,用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說一說甚至做一做等方式來建立起與世界的情感聯系,進而自覺地生發情感、表達情感。地理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兒童的感性經驗,激發兒童的情感體驗,通過認識、了解家鄉和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富饒物產等。激發兒童認同家鄉、認同祖國的內在感受,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培養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積極的、牢固的情感。

三、地理在生態教育和環境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但同時,由於人類對自然的過度掠奪和肆意破壞,環境問題已經日趨凸顯。資源浪費甚至瀕臨枯竭,環境污染遍及全世界,珍稀物種大量滅絕等等,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也嚴重影響到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生存。為此,有識之士紛紛呼籲,人類必須樹立新的生態倫理觀和價值觀。進而調整整個人類的行為模式,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生態共生共存、和諧相處,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重大課題,成為新一代公民必備的重要素質,也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新的時代課題為我們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從小著力培養和增強新一代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提高未來公民的整體素質。

眾所周知,環境問題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它涉及到生態學、生物學、地理學、化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各學科,因此,培養生態觀念和環境意識不可避免地具有跨學科性,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其中,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由於地理學科本身的性質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學品德課中的地理教學是滲透在品德培養中的,也是為品德發展這個主旨服務的。而小學品德課的內容標准中有很多直接與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相聯系的部分。如《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實驗稿)》「內容標准」中的第四部分「我與家鄉(社區)」有一段是這樣表述的:「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5]又如第六部分「走進世界」中的一段:「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6]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知識把學生們帶人了無限廣闊的生存空間,學生們陶醉於祖國的大好河山。流連於世界文明古國的歷史遺產;通過一組組鮮活的數字,他們了解了我國目前的水資源狀況,認識了塑料製品等工業文明成果帶給環境的巨大危害。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情境的感染,他們意識到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重要性,初步學會了如何辯證地看待工業文明,養成了珍惜和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等。地理知識的教學與形成學生相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緊密相連,突出了地理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更呼應了培養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的主題。

由此可見,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對培養新一代具備生態觀念和環境意識的公民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兒童學習動力永不枯竭的源泉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和學習對象的一種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是形成學生個體學習需要的帶有較強主觀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皮亞傑認為:「興趣是一個價值系統,它與行動目標相聯系,能支配內在的心理動力,促使目標的實現。」[7]很多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無法形成比較強烈的學習動機,即使是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習慣比較好的學生也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上進行一定的地理教學,主要目的不在於掌握具體的地理知識,而在於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為今後中學、大學甚至工作打好興趣層面的鋪墊。適當的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增長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熱愛地理、學習地理、探究世界的濃厚興趣,從而為將來的學習生活甚至是一生的事業發展埋下可喜的伏筆。因此,任課教師首先要明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教學的目標不是機械地記住一些地理名詞和地理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進而產生熱愛地理、學習地理的積極動機。

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教材中,編者將地理部分與歷史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精選了大量的信息,試圖從多角度調動兒童的興趣。例如,學生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的第八課《金字塔下留個影》時,對古埃及金字塔的神秘與雄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都想知道金字塔是誰建造的,用什麼方法建造的,為什麼到現在還那麼堅固等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他們會自己通過書籍、網路等途徑去收集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種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思考、討論、探究,興趣引領著他們愉快、健康地成長,興趣成為兒童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永不枯竭的源泉。

參考文獻:

[l][2][3][4][5][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實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陳勝慶.鄉土地理教育新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40.

(摘自《思想理論教育》新德育)

2006-10-18

8. 地理教學的可視效應研究是什麼意思

主要就是將地理教學的結果以地圖、圖表等形式變現出來,就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碼好的一些效果,而不是用一些題目來說明是不是學到了地理知遲旁鉛識。學生把一些結果用地圖表現說明他有了極深的地啟培理思維,這樣地理教學就成功了。

9. 地理教育學什麼

地理教育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能在中小學從事地理教學的教師和教育管理人才。相關專業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等。

10. 地理課程的含義是什麼當前我國地理課程具有哪些類型

地理課程即地理課業以及進程,包括地理課程標准和地理教材(教科書,地圖冊,包含地理信息的影像資料等)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學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