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上的尺度是什麼意思

地理上的尺度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5-21 06:29:42

① 關於地理尺度問題:誰能告訴我地理的尺度是如何劃分的

首先 地理分區的標准不一樣,所得的地理范圍也不一樣,關於中國怎麼分區,地理學家間有不同的觀點,其實他們都是正確的。我們地理教科書只是選擇了其中一種較明了易懂的分法。

地理尺度是指在區域的范圍內進行的景觀規劃,是從區域的角度,區域的基本特徵和屬性出發,基於規劃地域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區域景觀規劃著眼於在更大范圍內,從普遍聯系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出發,研究某一點(譬如城市)與周圍的環境的關系,以及周圍環境條件對城市的影響,從而更加科學、嚴謹、系統地規劃區域景觀。區域景觀規劃概念的提出應該說是對區域規劃和景觀規劃的內容的有力補充,區域景觀規劃是區域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區域景觀規劃是更大范圍和尺度的景觀規劃,有價值的區域規劃應該從對人類的需求和景觀的理解開始。因此區域規劃,區域景觀規劃,景觀規劃是對土地利用和景觀的不同層次上的規劃。是指在區域的范圍內進行的景觀規劃,是從區域的角度,區域的基本特徵和屬性出發,基於規劃地域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連續

主要分區:

【地理地形單元分區】 指 一個比較獨立的地理地形區。比如:
華北平原區——他包括 海河平原、黃河平原、淮河平原,華北平原也叫做黃淮海平原。華北平原所涉及的省區就比我們所說的華北五省市(京津冀晉魯)的范圍大。這樣的還有很多,
再如,青藏高原區,要比青藏地區范圍大,青藏高原包括四川西部,而青藏區是行政上的,指西藏青海。等等很多。
【經濟地理分區】指 按照經濟發達程度、交流相對聯系密切程度 所劃分的區域
如 我國的 東中西部劃分
再如, 內蒙古 橫亘我國北部,在地理方位上,既處與西北、華北、東北、三個地理地區,經濟聯繫上。內蒙古東部與東北區聯系密切,屬於東北經濟區,但我們習慣上說得東三省就是行政上的,你不能說東北四省區吧,因為內蒙古只有一少部分位於東北。
同樣內蒙古中部與華北聯系密切,但行政上不能說內蒙古是華北省區,同上理由。
內蒙古西部與西北聯系密切。
等等……經濟地理分區是復雜的,現在說看到的很多什麼華東五省一市之類,既結合了經濟地理又聯系了區域地理(位置),所以版本就多了。
【四大地理分區】既樓上說的 北方區、南方區、西北區、青藏區,劃分較大,主要是按照自然界限劃分的,在經濟、旅遊地理處理上沒有太大意義。有的一省跨三區,跨兩區 。在行政上也沒有大意義,就是單單的 自然地理界線
【區域地理】華東地區(包括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上海)
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 、內蒙古 部分)
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內蒙古部分)
西南地區(【大西南】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傳統的西南】包括四川、雲南、貴州、重慶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部分)
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
東北地區:地理上包括內蒙古高東部,東北平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脈,三江平 原,黑龍江水系,松花江水系,烏蘇里江水系,遼河水系,鴨綠江水系。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 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金門縣)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 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烏海市)
江南: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西南部、福建北部
江淮:長江到淮河之間的區域:蘇皖中部、河南南部 黃淮:黃河到淮河之間的區域:山東南部、河南中南部、蘇皖北部
渭水流域: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
漢水流域:陝西南部、湖北的長江以北
西北東部:青海、甘肅、寧夏、陝西 西南東部:雲南、貴州、四川 四川盆地:四川東部、重慶
雲貴高原(雲南、貴州的高原部分) 青藏高原東部:青海東南部、川西高原、西藏東部 沿海:靠近海的陸地

按經濟概念劃分中東西部:

西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重慶內蒙古廣西12省區
東部:北京天津上海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11省區市
中部: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六省(本來東北的吉林黑龍江也屬於中部,因中央提出「振興東北」戰略,從中部劃出)

② 地理中什麼是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的區域名稱

從物理學觀點看地理問題,我們從受「干擾」的可忽視性,可以把地理學的不同尺度劃分。王錚在《地理科學導論》中寫道:在地理學分析中,尺度選擇並非是任意的。我們認為可以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球觀的,如地球表層系統、地緣問題、全球環境演變等。球觀問題是唯一的,一般講它的時間尺度≥102年,空間尺度≥103公里。球觀問題一般只能發展學說,因為沒有第二個例證來檢驗『模型」或「理論」。第二級是宏觀的,如區位現象、景觀生態現象,這一級現象是大量的可重復的.因此盡管個體之間有差異,但可以有統計規律,可以忽視細節。它的時間尺度約為10^-1~10^2年,空間尺度為10~10^2公里。地理學的理論,如區位論、景觀生態學說主要是針對這一層次的。局地觀的時間尺度約為旬到年,空間尺度約為10^1一10^3米,但也不盡然,其主要特徵是認為對象既有統計性也有唯一性,如土地問題,景觀系統分帶現象、河道演變、海岸的年周期性侵蝕進退。它的系統性特別是巨系統性(復雜類型大量單元構成)顯著地突出,因此,系統分析最適合於這一層次的現象。微觀的地理分析本質上已經不針對或不完全針對地理現象,如大氣湍流及其產生的污染擴散、地氣系統熱交換、人口增長與就業問題,但這類現象又是局地地理現象的基礎,同時正確的局地系統模型必須藉助微觀分析才能科學地建立。因此,地理學家不得不朝前跨出一步,注意純物理、純化學、純生物、純經濟性質的現象。誠然,這種注意更多地是從地理系統性或綜合性的角度去抽取特性和動力機理,識別局地觀的模式。沒有微觀的觀念,可能給其它層次的地理學分析帶來不可越逾的障礙。微觀觀念帶來了地理學理論的開放性,因為微觀分析的理論或定則,幾乎全部來自其它專門的學科,地理學者僅在應用它們時起到了綜合提純的作用。出書的1993年我還沒有認識求出中觀問題,另外球觀問題認識也不足。希望新版中改進。於球觀問題,是科學發展從地理學角度提出的經濟學問題和自然科學問題。人類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點,就是人類可以干擾世界了,人的經濟行為已經改變這地球。在經濟學領域,這時人類發現資源的有限性,資源有限性是地理學為經濟思想帶來的新貢獻。有人說,經濟學不是已經說資源是「稀缺的」嗎?稀缺性不是有限性嗎?我說不是的或者准確的講不完全是。Samuelson的《經濟學》(16版)對它的理解是」不能無限量生產出各種物品「使」人們擁有一切想要的東西「,因為這個生產企業要花費成本支付職工的健康保健。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說法,稀缺是有價值的根源,叫」勞動創造價值「。凱恩斯懂不懂稀缺性,當然懂,正是懂他才提倡刺激消費來解決就業問題,刺激經濟增長。因為消費就會刺激生產,稀缺性決定生產需要勞動,需要資源,於是就業就解決了,資源開發活動興起了,經濟增長了。可是在全球尺度下,消費越多,資源耗損越多,增長就越接近極限。凱恩斯在宏觀經濟學學中,沒有考慮有限性。可見球觀的資源有限性概念沒有出現在宏觀經濟學中。地理學在長期的發展中清晰地認識到了資源的有限性,這就為地理學豐富經濟學提供了科學概念。球觀問題,不僅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表現出來,而且在經濟地理中表現出來,就是一個一個國家、一個一個區域的獨特性,在經濟沖擊下各自有自己的響應行為,因為區域的結構不一樣,演化的路徑依賴不一樣。新經濟地理學或者地理經濟學的做法,想抽象統一模式,象氣象學一樣,不可能解決全球問題。從地理學分離出去氣象學最後從她的母體學科地理學吸收了新概念,發展出了更全面的大氣科學或者說地球系統科學,地理學與經濟學結合也要發展出一個新的學科,至少在廣義的區域科學內部孕育著這樣的學科。由於可持續發展問題揭發了資源有限性的作用,經濟地理學正在面臨著一場創新,自己創新,學科發展,讓其他學科創新,自己毀滅。參考網頁: http://www.plansky.net/bbs/archiver/?tid-5198.html

③ ,地理課本上的不同尺度是什麼意思不同尺度

尺度有時間和空間,時間上,有古代、現代等,有幾千年前,有100年來等,空間上全球,有全國等

④ 地理學中的 尺度是什麼意思

尺度——學習進度、海拔高度、比例尺、掌握課本知識的力度...都是學科中的「尺度」。

⑤ ,地理課本上的不同尺度是什麼意思不同尺度

尺度是我國古時候的數理術語,相當於「尺寸」「尺碼」。中學地理課本上所說的【不同尺度】,是指地區的等級差別(有數理上的大洲和大洋,也有文化上的地區和國家,還有政治上的省市區,還有自然意義的地形氣候區。地理的許多概念都有一些相對應有區別的輔助性概念,這些概念上的區別,往往反映了【尺度】的不同。
例如:【大陸-島-嶼-礁】;【國家-省-區-市-縣-鄉-村】;【亞洲-東亞-日本-九州島】它們都是【不同尺度】的【地理區域】。

⑥ 什麼是中小尺度地形區和大尺度地形區

一般說來,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陸尺度等屬於大尺度范圍,而局部地區則屬於小尺度范圍。對於地形區來說,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均為大尺度地形區;而一個小山丘為小尺度地形。

⑦ 自然和社會科學中的尺度問題

在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以及其他自然和社會科學研究中,研究人員常常首先需要回答以下問題:①研究在多大空間范圍或多大空間解析度(空間尺度)上進行?②在某一空間解析度(空間尺度)上的研究結果是否能推廣到其他空間尺度?這兩個問題所關心的核心概念是研究的尺度問題,因此尺度問題是許多科學研究中的核心問題之一。

一般來說,尺度是指觀測和描述實體、結構和過程的空間維(Marceau,1999)。生態學家定義的尺度具有兩種含義:粒徑(grain)和范圍(extent)。前者對應於觀測的最小空間采樣單元,後者則指觀測所覆蓋的總面積(O'Neill and King,1998)。Lam等(1992)從地理學的角度,定義了三個意義上的尺度。Cao and Lam(1997)將此發展為四個意義上的尺度:①制圖尺度或地圖尺度,即地圖比例尺,它是地圖上的距離與相應的地面實際距離的比,大比例尺的地圖一般提供更詳細的信息;②地理或觀測尺度,即研究區域的空間范圍,它相應於生態學中的范圍,大尺度的研究覆蓋較大的研究區域;③運行尺度,指特定地學過程運行的尺度。一些研究者將其稱為「作用尺度(action scale)」,運行尺度是由所研究的地學現象或過程本身決定的,而觀測尺度的決定則常常具有很大主觀性;④測量尺度或解析度,空間解析度是指研究對象的最小可分辨部分的大小,它相當於生態學中的粒徑(grain)。不同尺度定義的意義如圖3-1所示(Cao and Lam,1997)。在本書中,我們所討論的尺度主要是測量尺度。

尺度轉換(Scaling)是將數據或信息從一個尺度轉換到另一個尺度的過程。尺度轉換可以是向上尺度轉換(Up-scaling),也可以是向下尺度轉換(Down-scaling)。向上尺度轉換也稱尺度擴展,是從較小尺度觀測中獲得較大尺度上信息的過程,而向下尺度轉換又稱尺度收縮,則是將大尺度上的信息分解到更小的尺度上的過程(Jarvis,1995)。

在自然和社會科學中,尺度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例如,在物理學中,經典的牛頓力學只適用於宏觀物質世界而不適用於微觀世界便是一個典型的尺度問題。地理學家、生態學家、水文學家等也很早就認識到了尺度問題的重要性,並在各自的領域對尺度問題做了大量深入研究。特別在生態學中,尺度問題得到廣泛重視和非常深入的研究。

圖3-1 不同尺度定義的意義

在生態學中,早在20世紀50年代,Robinson(1950)就提出了「生態謬論(ecological fallacy)」的概念以解釋聚集關繫到個體關系的統計推理中的誤差問題。此後,尺度問題成為生態學中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M.J.Crawley and J.E.Harral(2001)在11個尺度上探討了植物多樣性的尺度依賴性,發現植物的生物多樣性統計隨尺度不同而變化;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植物多樣性有不同的生態過程決定。Carsten Rahbek and Gary R.Graves(2001)對鳥類的種群豐度進行了多尺度評價。周紅章等(2000)研究了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格局與時空尺度的關系。Qi and Wu(1996)利用空間自相關指數研究了尺度變化對景觀結構分析結果的影響,其結果表明,隨著分析尺度的變化,空間自相關指數也隨著變化。Wu and Gao et al.(1997)分析了景觀數據統計分析結果隨空間尺度的變化。生態學中尺度問題研究的核心之一是選擇合適的尺度分析生態學現象,如檢測植物群落的空間結構等。他們認為,生態學的研究尺度決定可以檢測到的結構和過程,應該確定對於所研究的現象或過程的最合適的尺度。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生態學家提出了尺度域(Scale domain)和尺度門限(Scale threshold)的概念。尺度域是指隨著尺度變化,特定的現象或結構不變或單調變化的區域;尺度域由尺度門限分割開。尺度門限是連續的空間尺度上一些劇烈變化的過渡區或一些重要的點。在尺度門限附近一些變數的變化會影響這個生態過程的發生。

除了尺度效應研究以及合適尺度的選擇研究以外,尺度轉換問題也在生態學研究中得到重視。如O'Neill 等(1986)將層次理論(Hierarchy theory)作為生態學中聯系空間尺度和信息的理論框架。根據這個理論,景觀被理解為一個具有連續層次組織結構的集聚實體。層次理論被廣泛用於尺度轉換研究中。如Pasotr and Post(1988)用層次理論評價北美北方森林對氣候變化的多尺度響應;Haton and Wu(1995)利用層次理論將單個樹的水分利用外推到立地的水分利用;Asner and Wessman(1997)利用層次理論檢驗葉子,植冠和景觀水平上主動光合作用輻射吸收的控制因子。在景觀生態學中,結合斑塊動力學理論和層次理論,發展了層次斑塊動力學理論(Hierarchical patch dynamics paradigm,HPDP)(Wu and Loucks,1995;Wu and Levin,1998)。斑塊是在本質或表象上與其周圍不同的空間單元,是景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斑塊是景觀生態學中的核心概念。層次理論注重於研究由一定數量層次水平組成的景觀的垂直結構,斑塊動力學則注重研究水平方向上景觀的空間異質性和斑塊間的相互作用。層次斑塊動力學理論通過結合層次理論和斑塊動力學理論,提供了一個研究時空異質性、尺度和層次組織如何影響生態系統結構和動態的理論框架(Wu and Loucks,1995)。

在地理學,特別是人文地理學中,尺度效應問題也早已經得到廣泛關注。20世紀50年代,McCarthy et al.(1956)在研究產業關聯時就認識到:「在地理研究中,不能期望在某一尺度上的研究得出的結論能適用於其他尺度上,尺度的每一個變化都會引出新的問題,沒有理由假設在某一尺度上的關聯在其他尺度上仍然存在」。Openshaw(1977,1978,1979,1981,1984a,1994b)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系統研究了地理學中的尺度效應問題,提出了著名的「可變面元問題(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MAUP)」,成為空間尺度效應分析的經典理論。可變面元問題源於一個事實,即存在許多不同的方式將地理研究區劃分為互不重疊的面元以進行空間分析。一般情況下,定義這些面元的標準是劃分面元的可操作性。其結果是,這些劃分的空間面狀單元常常缺少本質的地理學意義。所以,如果這些面元的劃分是人為的和可變的,那麼以這些面元為單元的分析結果是依賴於面元劃分方式和面元大小的。人文地理學中許多統計分析,如空間分配模型、投入產出分析、空間相互作用模型以及傳統的多變數統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中也揭示了可變面元問題。例如,Fortheringham 等(1991)指出:「可變面元問題給多元回歸分析中的參數估計帶來嚴重問題…對面元數據進行多變數分析的結果顯然非常不可靠」。Arbia(1989)系統的研究了空間數據中尺度和聚集問題以及對數據統計特性、參數估計和顯著性檢驗的影響。到目前為止,Openshaw關於可變面元問題的研究是對尺度問題的最系統的研究,對地理學研究方法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水文、氣象等學科中,尺度問題也被作為一個核心問題受到重視。例如,劉蘇峽和劉昌明(1993)在流域水文研究子單元劃分問題上,提出了「代表單元尺度」的概念。他們認為,在劃分子單元規模時,大於代表單元尺度的子區域之間相互獨立,而小於代表單元尺度的子區域之間則彼此空間結構相關。因此,在小於代表單元的尺度上研究問題時,必須考慮區域內各量的空間結構,不能用簡單的平均方法以點代面。無獨有偶,Wood等(1990)提出了代表單元面積(Representative Element Area,REA)的概念。他們發現,當子流域面積小於REA時,降雨徑流關系明顯受地形、土壤及雨強的空間變異的影響;而當子流域面積大於REA時,可以只對空間變異予以古典統計研究,而不用考慮其結構,對流域響應可以用簡化模型模擬。同時,水文學參數的尺度轉換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結合遙感信息進行水文學參數尺度轉換的方法取得很大進展(Beven and Fisher,1996)。

總的來說,在生態學、地理學以及水文學等許多領域,尺度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並得到深入的研究。概括起來,對尺度的研究主要注重:生態、地理和水文模型的尺度效應問題;進行生態或地理等現象或過程觀測、模擬的合適尺度選擇問題;不同尺度間信息的轉換問題。由於上述領域是遙感信息的主要應用領域,因此這些領域中對尺度問題的研究,為遙感信息尺度問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⑧ 地理/地質/空間數據尺度

空間尺度是指在觀察或研究某一地理現象時所採用的空間尺度限定,通常指地理現象在空間上所涉及的范圍,同時也包括空間的間隔、頻率、解析度。空間尺度與觀測的地理現象或地理目標無關,由於多種地理現象和過程的尺度行為並非按比例線性或均勻變化,因此,研究地理實體的空間形態和過程隨尺度變化的規律,是地理信息尺度變換研究的重點。

時間尺度是指在觀察或研究某一地理現象時所採用的時間尺度限定,通常指地理現象在時間上所涉及的范圍,同時也包括與時間的間隔、頻率、解析度。時間尺度主要刻畫地理現象的時間長度和變化的粗略與詳細程度。

語義尺度是指地理信息所表達的地理實體、地理現象組織層次大小及區分組織層次的分類體系在地理信息語義上的界定,體現了對於地理實體類的概括程度。
語義尺度用於描繪事務過程或屬性。

現象尺度是指地理目標、空間結構和地理現象自身存在的尺度,它是對地理現象理解的本質尺度,是空間目標和現象的「真」的尺度,是不以人們的分析和表達為轉移的。

數據尺度是指根據用戶需要對空間現象的抽象描述,數據尺度的大小與區域大小和數據使用要求有關,與介質無關。對於空間數據本身而言,尺度則表現為解析度或精度,大尺度數據意味著空間和時間解析度和屬性精度較低。

分析尺度是指對地理現象和地理目標進行度量和數據採集時的尺寸大小,主要包括空間廣度、空間粒度、空間精確度以及研究尺度。其中空間粒度可以看作空間數據采樣的像素多少、地理目標的解析度、空間數據的認知層次等。

幅度是指地理信息所表徵的地理現象的廣度和范圍,所以也稱廣度或區域大小。空間幅度就是指空間的范圍和面積,時間幅度指時間所持續的長度。

粒度也稱顆粒度在物理學中指微粒或顆粒大小的平均度量,即構成物質或圖案的微粒的相對尺寸。對空間尺度來就,粒度是指地理信息中最小的可辨識單元所代表的特徵長度、面積或體積。對語義尺度來說,粒度是指地理信息中最小單元所表示的意義以及層次,粒度越小,所能表達的語義層次越多,解析度越高。對時間尺度而言,粒度是指在獲得地理信息時采樣計量的時間精度或者單位,即單位時間采樣點的數量。

解析度是和圖像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圖像內數據量多少,衡量圖像細節表現力的一個參數。例如影像數據通常用解析度來度量圖像內數據量;數字高程模型通常用柵格數據格網的大小來衡量數據細節表現力。

時間解析度是指在同一區域進行的相鄰兩次遙感觀測的最小時間間隔。對軌道衛星,亦稱覆蓋周期。時間間隔大,時間解析度低,反之時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是評價遙感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多日攝影」系列遙感資料在多時相分析中應用能力的重要指標。
根據地球資源與環境動態信息變化的快慢,可選擇適當的時間解析度范圍。按研究對象的自然歷史演變和社會生產過程的周期劃分為5種類型:①超短期的。如台風、寒潮、海況、魚情、城市熱島等,需以小時計;②短期的。如洪水、冰凌、旱澇、森林火災或蟲害、作物長勢、綠被指數等,要求有以日數計;③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產、生物量統計等,一般需要以月或季度計;④長期的。如水土保持、自然保護、冰川進退、湖泊消長、海岸變遷、沙化與綠化等,則以年計;⑤超長期的。如新構造運動、火山噴發等地質現象,可長達數十年以上。

光譜解析度指成像的波段范圍,分得愈細,波段愈多,光譜解析度就愈高,現在的技術可以達到5~6nm(納米)量級,400多個波段。細分光譜可以提高自動區分和識別目標性質和組成成分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地理上的尺度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