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河的地理
黑河臨近冷空氣發源地——西伯利亞大草原,境內又有小興安嶺山脈縱貫南北,使全市呈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橫跨三、四、五、六4個積溫帶。春季氣溫不穩定,乾旱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舒適,冬季嚴寒、漫長而乾燥,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全市年均降雨量500——550毫米,有效積溫1950——2300℃,日照時數2560——2700小時,無霜期90——120天,年均氣溫-1.3——0.4℃,日最高氣溫38.2℃,最低氣溫零下40℃,平均風速2—3.5米/秒 。
寒冷是黑河地區氣候主要特徵之一,黑河年平均氣溫為零下1.3到零下0.4℃。一月最冷,平均氣溫為零下25.4到零下23.8℃。七月最熱,平均氣溫為19.4-21.3℃。年較差為44.2-46.7℃,國內其它地區少有。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全區日平均氣溫小於或等於0℃,長達183-195天;每年11月下旬到次年2月底,為日平均氣溫小於或等於-20℃的嚴寒時段,長達88-103天。一年中最低氣溫小於或等於-30℃的日數,平均可達25-54天,而且自11月下旬到次年3月都可出現。各地極端最低氣溫值均超過-40℃,大部分年份均能出現。1965年冬,最低氣溫小於或等於-30℃的天氣達91天,小於或等於-40℃的天氣達20天,1980年1月還觀測到-48.1℃的極端最低氣溫記錄。
黑河地區夏季氣候宜人,中午較熱,早晚涼爽。5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日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0℃時段,達80天以上。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0℃的日數,每年平均出現7-12天。德都縣1968年7月曾出現過38.2℃的最高氣溫記錄。5月中旬至9月中旬,黑河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日數,孫吳縣最少,為116天,其它縣(市)為123-128天;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在19.44℃~23.06℃之間,孫吳縣最少。形成小興安嶺腹地氣溫最低,積溫值最小,向山脈兩邊延伸,則氣溫逐漸增高,積溫逐漸增多的特點。 水資源充足,境內擁有黑龍江、嫩江兩大水系大小河流621條。全市人均佔有量是全國的3.5倍,是黑龍江省的2.6倍。
河流均屬山區性河流,落差大,適合修建水電站的壩址多,黑龍江幹流黑河段水能蘊藏量1500萬千瓦。內河裝機容量67萬千瓦,佔全省52%,已建成的10個水電站總裝機19.4萬千瓦 。 有各種礦藏93種,礦產地410餘處,已探明儲量的221處56種,其中金、銅、瑪瑙石、石灰石、礦泉水等15種礦藏儲量居全省之首。多寶山銅礦為全國第二大銅礦,五大連池礦泉水與法國維西礦泉、喬治亞、高加索礦泉並稱世界三大冷泉。
黑河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大興安嶺、黑河、伊春鐵多金屬產業帶穿越境內。市域內共發現黑色、有色、貴重、稀有等金屬礦產及能源、化工原料、冶金輔料、稀散元素等非金屬礦產,種類達95種,現已查明儲量的有37種,分別佔全省的72.5%和48%、全國的53.9%和 24.2%;發現礦產地600餘處,其中探明儲量73處,主要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約10000億元以上。現探明銅、鉬、鎢、沸石等16種資源儲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多寶山銅礦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銅礦,翠宏山鐵多金屬礦為全省第二大鐵礦。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9.6億噸。另外,鉑族金屬、硫鐵礦、珍珠岩等特色礦產資源儲量也相對較高,為省內其他地市少見。 黑河市有林地面積281.3萬公頃,木材蓄積量1.58億立米,是黑龍江省三大林區之一。
轄區內有馬鹿、駝鹿等野生動物467種,野生植物1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珍稀動物都有分布,是中國重要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圃和基因庫。境內已發現的中草葯材350多種,人參、鹿茸、林蛙油等名貴中葯材和刺五加、平貝、黃芪、五味子、赤芍、蒼術等道地葯材產量較大,野生葯材年蘊藏量大約在1700萬公斤左右。經多年的種植探索,掌握了成熟的栽培技術,先後成功種植了人參、五味子、水飛薊、板藍根、黃芪、甘草、刺五加、防風、平貝等13個品種,面積近10萬畝。在江河湖泊中,生長著18科87種魚,其中黑龍江特產的大馬哈及「三花五羅」等魚種尤為珍貴。
『貳』 黑河的地理位置
黑河市地處中國東北邊陲,黑龍江省西北部,小興安嶺北麓,位於北緯47°42′-51°03′,東經124°45′-129°18′之間
『叄』 黑河的地理位置怎麼樣
黑河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小興安嶺北麓,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為界,與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匯點。面積54390平方千米,市轄區面積約1.44萬平方千米,人口172萬。黑河是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是中國北方重要邊境貿易中心,是一個幅員遼闊、區位優越、資源富集、美麗神奇的邊境城市。
黑河既不處在地震帶上,又遠離海洋。黑龍江是中國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河流,這里水質優良。
地理位置當然非常好啦!98年松花江發大水,黑龍江竟然波瀾不驚,所以黑河市風水寶地啊!
『肆』 黑河位於哪
黑河,是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地處中國東北邊陲,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為界,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隔江相望,是一個幅員遼闊、區位優越、資源富集、美麗神奇的邊境地區。黑河轄2市3縣1區(北安市、五大連池市、嫩江縣、遜克縣、孫吳縣、愛輝區),幅員68726平方公里,人口172.9萬。有漢、滿、回、蒙古、鄂倫春、達斡爾等31個少數民族冊扒。黑河市的氣候為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冬季氣溫-10°C—-30°C,夏季氣溫5°C-32°C,畝沖年降雨量450-650毫米。
黑河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華北地區古人類的一支就到這里生息繁衍,本世紀初,隨著卡座貿易的不斷擴大,德、日、美、法、朝等國家的客商紛紛湧入黑河,黑河被稱為「萬國商埠」。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黑河道,1934年偽滿洲國在此成立黑河省,1945年解放,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人民民主政權--黑河地區行政辦事處,1946年迅姿殲改為黑河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80年建立黑河市(原黑河市),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沿邊對外開放城市,1993年初實行了"兩撤兩建",撤消原黑河市建璦琿區,撤消原黑河行署,建立現在的黑河市。現城區內居住著滿、回、朝、蒙、達翰爾、鄂倫春等33個民族。
黑河是別具北國特色的綠色凈土觀光帶,擁有世界三大旅遊資源中的冰雪、森林兩大資源。世界罕見的五大連池天然火山地質博物館,聞名遐爾的愛輝古城,民族風情濃厚的鄂倫春、達斡爾少數民族聚居地,驚險奇特的沾河漂流,茫茫的小興安嶺林海,兩岸文明迥異的中俄大界河--黑龍江,為黑河旅遊增添了無窮魅力。
『伍』 請問黑河市屬於大興安嶺嗎謝謝!
黑河市北部與大興安嶺地區相連。
黑河市地處中國東北邊陲,黑龍侍孝江省北部,位於北緯47゚42′~51°03′,東經124°45′~129°18′之間。
東南和伊春市、綏化市接壤,西南同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隔嫩江相望,北部與大興安嶺地區相連,東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相對,全市總面積68726平方千米。
(5)黑河在什麼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黑河市地處大興安嶺東端,小興安嶺北部。境內群山連綿起伏,溝谷縱橫,地勢西北部高,向東南逐漸降低。由於地質構造變動早談山和物理風化作用,形成了剝蝕地形、侵蝕堆積地表、堆積地形和火山岩地形,並構成低山、丘陵、火山熔岩台地、盆地、平原和河谷地貌特徵。
全市地貌呈北西至陸中南東走向。由於受松遼斷陷,遜克至烏雲結雅斷陷和孫吳地塹影響,地勢中間隆起,兩側坳陷。
中部低山丘陵區主要分布在嫩江縣的多寶山、霍龍門、白雲、麥海和愛輝區的西峰山、新生、罕達汽、北師河、二站與五大連池市的朝陽、興安鄉及孫吳縣的正陽山、清溪、辰清、群山、奮斗等鄉鎮和遜克縣的遜河鎮以南地區。
『陸』 黑河的地理位置怎麼樣
黑河市是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黑龍江省邊貿城市,是中國北方重要邊境貿易中心,是一個幅員遼闊、區位優越、資源富集、美麗神奇的邊境濱江城市。
黑河市歲純滑是黑龍江省13個地級市之一,素有「北國明珠」、「歐亞之窗」之稱,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小乎臘興安嶺北麓,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為界,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州褲高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最近距離750米,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匯點。
『柒』 黑河的地理位置
名稱黑河,發源於沽源縣老掌溝內和本縣東猴頂山麓,於黑龍山村匯合,由北向南流經三道川、白草、東萬口、茨營子、東卯五個御模數鄉,從東卯鄉四道甸村南出境,入北京市延慶縣,南流與白河匯合,注入密雲水庫。全長92.5公里,寬17.3米,深0.25米,流域面積1633.6平方公里,比降為5~15%,碼燃為常年河。年平均流量3. 26立方米/秒,洪水量為648立鎮首方米/秒。沿途有二道川河、白草河、桃陽河、頭道川河、瓦房溝河、道德溝河、東青羊溝河、東、西長梁河等支流注入。
『捌』 黑河流域地質概況
(一)自然地理概況
黑河是我國西北地區較大的內陸河,地處河西走廊和祁連山中段,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自治區)。地理位置位於東經97°37′~102°06′,北緯37°44′~42°40′,流域范圍南以祁連山為界,北止居延海,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東以大黃山與石羊河接壤,西與黑山、疏勒河為界。東西長400餘千米,南北長800多千米,流域面積約13萬平方千米。
黑河流域所處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古絲綢之路和今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在這里,有我國的衛星發射基地,有漫長的與蒙古國接壤的邊界線。這里歷史上曾繁華一時,滄桑巨變,黑水古國、樓蘭古國消失了,變成了今天的戈壁沙灘,這一切都與水系相關。因此,建立黑河流域地下水三維地質結構模型,摸清其地質結構,對於流域內乾旱區找水、流域內生態環境建設、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氣象
黑河流域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在夏季,東南太平洋暖濕氣流可途經我國大陸,翻越秦嶺和黃土高原,影響本區;西南氣流因受青藏高原影響,可把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等南亞洋面的水汽帶入區內的東部;西部大西洋和北部北冰洋氣流,遠途跋涉歐亞大陸,經中亞、黑海,翻越准格爾界山、天山,到本區西部已是尾翼,變得水汽缺少、空氣乾燥,影響較弱。在冬季,本區受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控制,顯得格外寒冷和乾燥。總體來說,本區南部山區降水量最大,中部與北部平原區降水量最少,東部比西部降水量大;蒸發量則相反,北、西部蒸發量大,東、南部蒸發量小。
據1957—1983年的氣象資料統計,區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2mm,年內降水量60%~70%集中在7~9月,一次降水量在10mm以上者甚少;年平均蒸發度為3755mm,是降水量的89倍左右,蒸發最強烈的季節出現在5~8月,約佔全年蒸發量的50%左右。降水和蒸發隨地勢的升降而變化,一般地勢越高降水量越大,蒸發量越小,地面標高每增加1000m降水量增加3.5~4.8mm,蒸發量減少25~32mm;多年平均氣溫8.04℃,最高為41.8℃,最低為-36.4℃,日溫差一般為14~17℃,最高達34.2℃;年日照時數3325.6~3432.4t;年均絕對濕度4.2mb,相對濕度32%~35%,濕潤系數低於0.009%~0.012%,盛行西北風,年均風速4.2m/s,最大風速15.0m/s,8級和8級以上的大風日數年均54天,沙塵暴日數年均29天,大風多在春季和夏初。
2.水文
流域內的主要河流為黑河,又稱弱水(或稱額濟納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分東西兩支,東支稱黑河,為幹流;西支稱北大河,匯流於鼎新南,經雙城子流入額濟納旗境內,至狼心山西麓的巴彥博古都分為東、西兩河。東河向北分8個支流呈扇形匯入東居延海(索果淖爾),西河向北分4個支流匯入西居延海(嘎順淖爾)。河流全長821km,流域面積1.28萬km2。出山口鶯落峽以上為上游,河長303km,流域面積1.0萬km2;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游;正義峽以下為下游。
流域內天然湖泊很少,只在黑河幹流的尾閭有東居延海(索果淖爾)和西居延海(嘎順淖爾),由地表水和地下水補給,系淡水湖。歷史上西居延海湖水面積350km2;1961年乾涸,東居延海1958年湖水面積35.5km2,現有水面20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m,蓄水量約2000萬m3。
流域內的大小冰川428條,分布在河流源頭,覆蓋面積129.79km2,估計冰儲量3.3km3左右,年補給河流的冰川融水量約3.65億m3,占流域地表徑流量的9.8%。
(二)區域地形地貌
黑河流域內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南部祁連山脈海拔高,山峰高程大多在3000~5000m之間,最高峰為5564m;中部海拔多為1500~2500m,以青龍山海拔為最高,達3600m;北部海拔多在1000~1500m左右,高程變化相對平緩一些。
黑河流域南部為祁連山山脈,山勢高聳陡峻,溝谷切割劇烈,峭壁橫生,主要是水流刻蝕及冰川剝蝕景觀。流域中部多為低山地形,有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現代地貌景觀雖與高山區大體相似,但受乾燥氣候影響,風化地形較為發育,部分區域半荒漠、荒漠化景觀較為明顯。北部平原處於黑河下游沖洪積平原,地勢較低,相對高程較小,由於受近代強烈的風力及剝蝕作用,在平原上形成了廣大的沙漠、風蝕窪地、堆積地形、丘陵及波狀準平原地貌特徵,同時,北部山體山勢大多寬廣低矮,山頂平緩,溝谷不發育。
區域內地貌形態比較豐富,依據地貌的基本成因及形態,可將本區地貌劃分為山地、平原、戈壁、沙漠幾種類型,對每種類型可分為若干亞類型。如山地有褶皺斷塊高山、褶皺斷塊中山、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剝蝕堆積壟崗狀丘陵。平原有陡傾斜的洪積扇形平原、洪積平原、沖積-洪積平原、沖積平原。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類型地貌單元:構造剝蝕地形、主要是一些褶皺狀的高中低山及丘陵地帶;剝蝕堆積地形,主要是一些山間平原、溝谷平原;堆積、沖洪積、湖積平原及風積地形;戈壁;沙漠。
(三)區域地質構造
1.構造概況
區域內構造復雜,包括了較多地質單元。各構造單元的邊緣,基本都有大的斷裂所控制,如在祁連山山麓,有一系列逆沖斷層組成疊瓦式斷裂,控制著盆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另外,還有許多隆起帶和凹陷帶的分布,與斷裂一起,把流域平原切割為幾個大的盆地。
構造運動表現為在南部山地上升,走廊盆地相對下降,為第四系沉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如酒泉東盆地和張掖盆地。中部山地和北部山地相對穩定,上升幅度小,盆地的第四系鬆散層沉積物主要來自南盆地,因此厚度較薄,沉積顆粒較細。
在流域內第四紀地層出露較為齊全,而各盆地的基底可分為下古生界以前的變質岩和火成岩組,侏羅系至上古生界碎屑岩組,第三系、白堊系以泥岩為主的細粒岩組。還有部分的Q1岩組。
2.構造運動
區域內構造運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升降運動:主要表現為山地一直處於上升狀態,盆地則處於下沉過程中,如南北山體的處於上升運動,平原區則處於沉降運動過程。山地以祁連山、大黃山上升為劇,盆地以大馬營、永昌盆地沉降幅度最大。
褶曲變動:在第三系下及第四系下、中更新統廣泛形成褶曲構造,證實了第四系早期新構造運動是十分強烈的。
斷裂運動:區域內斷裂構造屢見不鮮,有的出露於地表,有的隱伏於地下,這些構造多見於山麓地帶,丘陵區和平原區,斷層線長度從幾千米到數十千米的均有。性質上多屬壓性或壓扭性逆斷層、平推斷層。出露地表的斷層比較明顯,一般有斷層構造破碎帶存在。隱伏斷層多分布於山麓地帶及平原區,如祁連山北麓大斷層等。這些斷層對盆地地下水的形成和運移起著不同程度的控製作用,可以作為盆地的分界線。
地震作用:據史料記載,區域內地震活動頻繁,有的地震震級高,破壞性嚴重,這也是現代地殼運動活躍的反映,是新構造運動的又一佐證。
(四)區域地層
流域內的出露地層較為齊全,新老地層都有出現,在山區古生、中生界較多一些,如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都在建模剖面上有所展現。本次建模主要涉及平原區的盆地,在山區由於勘探資料少,在此不予考慮。
在地層中還有許多侵入岩存在,如花崗岩、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及超基性岩,它們岩枝或岩脈的形式侵入到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在盆地第四系中也時有出現。
區域內各個盆地廣泛發育著第四系,這也是我們建模的主要對象。下面具體就各個時代不同成因類型的第四系進行說明。
全新統(Qh):此地層廣泛分布於區域內地表,但沉積厚度較薄,成因類型比較復雜,有洪積、沖積、淤積、湖積、風積類型。洪積代表岩性有砂碎石層,含泥質成分較高,碎石分選性差。沖積分布於沖積平原溝谷古河道地帶,以砂、砂礫石居多,砂礫分選及磨圓性均好,砂以細砂和中細砂為主,水平層理發育,鬆散,局部夾薄層粘土。淤積分布於剝蝕窪地,為現代溝谷洪水攜帶物質最終沉積的場所,以粘土亞粘土為主,夾粉細砂。湖積主要分布於湖盆地帶,岩性為粘土夾薄砂層。風積主要在沙丘形式出現,岩性以粉細砂為主。沖積、湖積和湖沼沉積分布於黑河流域中下遊河床兩側與河流的古河道內,分布范圍較為狹長。
上更新統(Q3):分布廣大平原上。上更新統一般以含礫砂和砂為主。洪積類型成因的地層分布於山前傾斜平原,以砂礫石層為主,成分因地而異。洪積扇岩性以礫卵石為主,細土平原由亞砂土、砂和亞粘土組成,厚度數十米至百餘米。
中更新統(Q2):岩性主要為礫卵石、亞粘土、亞砂土、粘土與砂互層,上層多被上更新統砂礫石層覆蓋,由於強烈的剝蝕作用,在窪地的周邊可見露頭,以灰黃色粘土夾薄層粉細砂為主。中更新統的堆積物是在繼承了下更新統的沉積環境上接受沉積的,故岩性及厚度在縱橫方向的變化規律與下更新統是基本一致的。
下更新統(Q1):在流域平原內分布較廣,岩性主要由粘土夾砂土組成,沉積厚度與岩性變化較大。局部為厚層狀礫岩、砂礫岩夾砂岩,泥鈣質膠結,在南盆地的北部和北盆地中,形成以泥岩為主的第四系鬆散層的基底。
(五)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由於第四系沉積物岩相的差異和地下水補給和排泄條件的不同,並且受基底起伏形態的變化影響,區域內水文地質條件有明顯的差別。
祁連山前的盆地第四系鬆散層厚度大,疏鬆多孔,是賦存地下水的有利場所,潛水水位埋深較大,一般為100~300m。由南向北,至中部地帶,基底抬升,地下水水位埋深變淺,許多地方地下水甚至以泉的形式溢出地表。在北部盆地,主要為細土平原帶,地下水類型為多層結構的潛水-承壓水結構。
斷層對地下水水位的影響很大,往往伴隨著地下水的跌水和溢出現象的發生。斷層兩側水位埋深相差很大。
『玖』 黑河地圖上的位置
從地圖上看應該黑河在佳木斯的西北方向。
黑河地處中國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北部,東南與伊春市,綏化市接壤,磨告遲西南與友拆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隔瞎李嫩江相望,北部與大興安嶺地區相連。
佳木斯地處中國東北地區,黑龍江省東北部,祖國東北邊陲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龍江,東隔烏蘇里江與俄羅斯城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