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地理中,降水量達到什麼程度算多雨或乾燥
多雨與少雨
「多雨」「少雨」是相對的度量,在對氣候的描述中,就【氣候統計圖】而言,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月份稱為「多雨」,如果降水的季節性變化明顯,一般把降水較多的幾個月稱為「雨季」,從雨季的角度看【多雨的界定】,它的數值就很模糊,(多數情況是:接近50mm的月份就視為進入了「多雨的季節」.
就年降水量來說,在熱帶1500mm以上稱為多雨,1000mm以下稱為少雨,在亞熱帶1000mm以上是多雨,500mm以下算少雨,在溫帶600mm以上是多雨,400mm以下就是少雨了,在亞寒帶,200mm就很多雨了.
濕潤與乾燥
「濕潤」和「乾燥」與「多雨」和「少雨」有【正比例關系】,它們除了【降水量】,還有【蒸發量】的原因.蒸發量與氣溫是密切相關的,(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稱為【濕潤】,小於蒸發量則稱為【乾燥】)所以,以年降水量800mm來看,在溫帶和亞熱帶的氣候類型中,它是「濕潤」的,在熱帶,它就很「乾燥」,在寒帶,因為【蒸發量】更小,它就表現為「多雨」了.
由上所述,在進行多雨,少雨,濕潤和乾燥區分的時候,至少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降水的數值(降水量):全球性的年降水量超過1500mm稱為多雨。
(2)這種數量的降水在什麼時間(季節或月份)出現。
(3)出現在什麼地方(緯度地帶或溫度帶)等。
㈡ 地理世界的氣候:超過多少毫升才算是多雨 為什麼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冬冷夏熱,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多雨只是相對概念,沒有明確的標准,按我理解,大概以每年800-1000mm降水量為標准比較接近現實。
溫帶大陸性氣候,雖然主要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總降水量與亞熱帶、熱帶、地中海氣候相比還是顯得太少。
㈢ 地理中形容氣候和降水的詞如溫暖濕潤等在多少氣溫和降水的形容詞請說的完整
炎熱乾燥,寒冷乾燥,降水稀少,高溫多雨,要看是什麼氣候
㈣ 地理氣候的濕潤,溫和,炎熱,乾燥,多雨,少雨,高溫,是指氣候或溫度多少具體的!要季節的!
降雨量(單位為mm):
0~50mm為乾燥,51~99mm為濕潤(少雨介於乾燥和濕潤之間,很難分得清,大概是35~65mm吧,不準確),100mm及以上為多雨。
氣溫(單位為℃)
0℃以下為寒冷,以上至22℃為溫和,23℃以上為高溫、炎熱。
季節受氣候的影響,但大多數為:春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溫和少雨,冬季寒冷乾燥。
但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
各氣候的季節都不一樣,很難說得清。
親,望採納!
㈤ 北京中考地理少雨的標准
400mm以內為少雨 。
低溫一般指0度到零下15度之間,高溫指30到35度,寒冷指零下15度以下,炎熱指35度以上,溫和指零10到20度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為乾燥
400mm以為為少雨
400~800MM為濕潤
800MM以上為多雨
在地理書上,這些詞都是專用於氣候上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發現「多雨 其實就是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少雨 一般是指年降水量在150毫米左右,再低的話就是「乾燥 ;而「高溫 和「低溫 一鉛仔般都是指代褲激漏季節,以北半球為例:「高溫 就是7月份的平均氣溫達到20℃以上,「低溫 就是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0℃胡爛左右,如果再低的話就是「寒冷 了。
㈥ 在地理學中,降水量多少可以稱之為多雨
大於100毫米就是多雨,小於100但大於50就是濕潤,很少就是少雨。
㈦ 地理:氣候:多少度到多少度為寒冷、溫和、高溫、炎熱多少毫升降水到多少毫升降水為乾燥、少雨、多雨...
氣候兩大指標,氣溫和降水。描述氣候的格式「:季節+溫度+降水。季節:夏季,冬季,全年;溫度:高溫(》20),溫和(0~20),寒冷(《0);降水多雨(》50)和少雨(《50)。
㈧ 初一地理,有關於氣溫的,怎樣形容某地的降雨和溫度,就是說,多雨,乾燥等怎樣形容,標準是什麼
我國干濕地區劃分的依據是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
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是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降水量小於蒸發量的是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一般濕潤地區降水量在800mm以上,半濕潤地區降水量在400-800mm,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在200-400mm,乾旱地區降水量在200mm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