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粉砂岩、泥岩和頁岩
粉砂岩分布較廣,在陸地上的湖泊和泛濫平原、海洋中的潮坪、海灣及盆地環境均有分布,但含量較低。形成於陸地上的粉砂岩呈灰色—深灰色,薄層狀,具小型砂紋層理、水平層理和單向交錯層理,常含鐵質結核。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還有少量泥質、岩屑和重礦物。植物化石碎片豐富。這類岩石主要形成於低能的環境中。形成於海洋中的粉砂陪鎮岩含海洋動物化石、具水平紋層理、潮汐層理和與海相岩共生,以此區別於陸相粉砂岩。譽讓
泥岩和頁岩主要形成於水動力條件弱的安靜環境,從淺水到深水,從陸地到海洋均有分布。因此要確定其沉積環境,必須根據其岩性、化石、沉積構造和沉積層序綜合判斷。如宣城王胡村組的頁岩,呈灰黑色,水平層理發育,夾多層粉蘆虛粗砂細砂岩透鏡體,含腕足類化石,反映了潮下低能環境;而高驪山組的粉砂質頁岩和泥岩,呈灰紫色、紫紅色,常見水平層理、透鏡狀層理,有時見植物化石碎片和腕足類雙殼類化石,這反映其主要形成於低能的潮汐泥坪環境中。而欽州板城石夾組和南丹六寨巴定組中的泥岩和頁岩,多呈灰黑色,水平紋層理發育(圖版Ⅸ—3),含菊石、雙殼類等化石,並與層狀硅岩呈互層狀,顯然是在深水盆地環境中形成的。
2. 全風化粉砂岩,強風化粉砂岩,中風化粉砂岩岩層描述
全風化粉砂岩:結構基本破壞,但尚可辨認,有殘余結構強度,可用鎬挖,干鑽可鑽進。
強風化察明粉砂岩:結構大部分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干鑽不易鑽進。
中風化粉砂岩:結構部分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有風化裂隙發育,岩體被切割成岩塊。用鎬難挖,干鑽不易鑽進。
粉砂碎屑的粒徑大小在0.0625~0.0039mm。比粉砂更細者稱為泥。主要由粉砂碎屑組成的沉積岩是粉砂岩。粉砂岩的碎屑組分一般比較簡單,以石英為主,長石和岩屑晌卜少見,有時含較多的白雲母。填隙物有鈣質、鐵質及粘土質等。
粉砂岩中常具有薄的水平層理,沉積物含水時易受液化產生變形層理及其它滑動構造。粉砂岩按粒度分為:粗粉砂岩(0.0625~0.0312mm)宴沒穗和細粉砂岩(0.0312~0.0039mm);按混入物成分分為:泥質粉砂岩、鐵質粉砂岩、鈣質粉砂岩等 。
(2)什麼是粉砂岩地理構造是什麼有多硬擴展閱讀
粉砂岩的抗高溫高壓能力較低,其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易發生變質的現象,如粉砂岩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會蛻變成片岩或片麻岩,且粉砂岩的蛻變是不可逆的。粉砂岩的形成過程較為的緩慢,且其對於成形的條件要求較高。粉砂岩的是由細小的沙石碎屑的組成的,其的硬質相對於其他的石材較低。
作為一種天然形成的岩石,其內不含任何的膠粘劑,非常的綠色環保。粉砂岩在用於居室裝修時,其具有防潮、隔音、無輻射、冬暖夏涼等優點。其與木質的裝修建材相比,具有不易開裂、褪色等優勢。粉砂岩的色澤種類多種多樣,能夠適應居室中各部分的裝飾裝修,其常用於居室建築的外牆裝修中,但現在許多的人們亦把其用在居室的內牆裝飾中。
3. 粉砂岩(Siltstone)
一、概述
粉砂級陸源碎屑超過50%的沉積岩稱粉砂岩。在歐美國家,粉砂岩屬於泥質岩類。在我國,粉砂岩與泥岩是不分開的,地位與泥質岩並列。一般粉砂碎屑的粒徑大小在0.0625~0.0039mm之間。
二、礦物性質
粉純悉砂岩的碎屑組分一般比較簡單,以石英為主,長石和岩屑少見,有時含較多的白雲母。填隙物有鈣質、鐵質、粘土質等。粉砂岩中常具有薄的水平層理,沉積物含水時易受液化產生變形層理及其他滑動構造。粉砂岩按粒度分為粗粉砂岩(0.0625~0.0312mm)和細粉砂岩(0.0312~0.0039mm);按混入物成分大培分為泥質粉砂岩、鐵質粉砂岩、鈣質粉砂岩等。
粉砂岩的顏色多種多樣,隨混入物的成分不同而變。
三、用途
粉砂岩是一種具有無放射性、無污染的天然環保石材。主要用於室內外裝飾和廣場地面鋪裝。另外還可以作為水泥配料。
四、地質特徵
粉砂岩是在經過了長距離搬運、水動力條件比較安靜、沉積速度緩慢的環境下形成的。在橫向上和縱向上可漸變成砂岩或粘土岩,並構成韻律性層理。從沉積環境看,粉砂岩多分布於河漫灘、三角洲、潟湖、沼澤和海湖的較深水部位。其形成時代從元古宙至第四紀都有。
五、礦床分布
粉砂岩大多分布在砂做仿乎岩和泥質岩之間的過渡地帶,在有砂岩分布的地方幾乎都有粉砂岩,且分布范圍比砂岩更廣。其礦床主要為淺海相沉積,呈層狀,形態簡單,厚度和質量穩定。
六、可供資源
中國粉砂岩資源豐富,但很少進行過系統地質工作。許多地方用材是就近或就地採挖,沒有科學規劃。
4. 細碎屑岩——粉砂岩
(一)標本描述及薄片觀察
粉砂岩的研究方法和描述內容與砂岩略同。但由於粉砂岩顆粒細小,碎屑顆粒和填隙物的成分不易鑒定。在標本和薄片觀察中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①顏色;②結構(包括粒度和圓度);③碎屑顆粒成分及含量;④填隙物的成分、含量及膠結類型;⑤生物化石;⑥構造;⑦次生變化。
(二)描述實例
B—012粉行兄肆砂岩,陝西南鄭志留系
1.標本描述
岩石呈灰綠色。粉砂質結構,由於顆粒細小,僅能見到星散分布的細小的白雲母片,其他成檔轎分辨認不清。岩石緻密堅硬,具微細水平層理,塊狀構造。
2.薄片觀察
碎屑顆粒的成分主要為石英,其次為白雲母,長石及重礦物含量甚少,岩屑偶見。粒度一塵彎般為0.04~0.05 mm,0.06 mm的含量較少,個別顆粒最大可達0.07 mm。分選較好,圓度很差,多為次稜角—稜角狀。
石英約占碎屑顆粒的95%左右,無色透明,干涉色可達Ⅰ級黃白,全為單晶石英,部分具波狀消光。白雲母為葉片狀,常發生彎曲變形,無色-淺黃綠色,弱多色性,具鮮艷的Ⅲ級干涉色,近於平行消光。長石無色,常常由於高嶺土化而呈雲霧狀,有的可見聚片雙晶。重礦物有鋯石、磷灰石、電氣石及石榴子石等。
填隙物約佔30%,有伊利石黏土、綠泥石黏土及其他黏土礦物,氧化鐵等雜質零星分布。膠結類型為基底式。
3.岩石定名
灰綠色粗粉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