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高中必修三知識框架怎麼做

地理高中必修三知識框架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3-05-25 21:00:04

⑴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 #高二# 導語】直到高二,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增強,獲取知識一方面從教師那裡接受,但這種接受也應該有別於以前的被動接受,它是在經過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礎上接受。另一方面通過自學主動獲取知識。能否順利實現轉變,是成績能否突破的關鍵。下面是 為大家帶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1、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典旁沒型地區:

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2)人飢彎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的措施:

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運肢納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

治理的意義:

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

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

態農業模式,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2、荒漠化問題

我國典型的地區:

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治理措施:

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

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發菜等

治理意義:

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

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

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3、乾旱缺水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

華北地區、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

華北地區:

產生原因:

(1)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2)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調;修建水庫;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利用率;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國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鹽鹼化

我國典型地區:

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產生原因:

(1)自然原因:頻繁的旱澇氣候(黃淮海平原);地形低窪;大氣降水少,以灌溉水源為主。

(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鹽;井排井灌;生物措施;農田覆蓋;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區鹽澤化

我國典型地區:

北方廣大地區和南方城市

產生的原因:

過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實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國典型地區:

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氣溫高;靜水;靜風;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排入海洋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多;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葯;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的污染了養殖水域。

2.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⑴商業中心形成的條件:

①周圍有穩定的商品來源區和銷售區;

②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便於商品集散。

⑵商業網點的組織形式:

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區(大城市)-----商業街和商業小區

人口稀少地區--------貨郎擔、大篷車等流動形式

⑶商業中心的布局原則和區位:

市場原則-----------城市的幾何中心

交通原則-----------市區環路邊緣或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

⑷上海成為全國的商業城市的原因:

①上海本身擁有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和商品經濟發達的腹地;

②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

⑸世界主要金融中心

①世界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倫敦、蘇黎世

②世界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巴黎、法蘭克福、東京、香港

3.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1、水迴圈:

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

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

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

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

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

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秘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

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4.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⑴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

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洲:

①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③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

①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

②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

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

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5.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氣候:

一、東亞:

1、東部沿海:季風氣候顯著;(XX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2、西部內陸:溫帶大陸乾旱、半乾旱氣候;

二、東南亞:

1、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大部分、菲律賓群島,北部夏季高溫多雨);

2、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常年高溫多雨);

三、南亞:

1、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印度半島大部分);

2、熱帶沙漠氣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熱帶沙漠為主);

四、中亞:

1、溫帶大陸乾旱、半乾旱氣候;

五、西亞和北非:

1、熱帶沙漠氣候為主;(770多萬平方千米);

2、小部分為地中海氣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熱帶草原氣候(世界第一);

2、熱帶雨林氣候;

3、熱帶沙漠氣候;

4、地中海氣候;

七、歐洲:

1、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註:生成原因:

①終年西風;

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濕增溫;

③地形因素;

④大陸輪廓破碎,利於西風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氣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氣候;

4、中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溫帶大陸性氣候(俄羅斯);

九、北美:

1、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2、狹窄的溫帶海洋性氣候(40°N-60°N);

3、狹窄的地中海氣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熱帶氣候,雨林、草原氣候為主;

十一、大洋洲:

1、熱帶為主,呈半環狀:大分水嶺(熱帶雨林、XX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註: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

①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壓;

②東南信風來自於暖流;

③地形因素:處在大分水嶺迎風坡;

2、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控制);

3、熱帶沙漠氣候(被南回歸線穿過;西澳大利亞寒潮);

4、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30゜-40゜);

十二、南極:

1、酷寒:

①緯度高,熱量小;

②海拔高,降溫幅度大;

③冰川對太陽的反射極強;

2、乾燥:

①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小;

②終年受極地高壓控制,下沉氣流;

③陸地面積大;

3、烈風:平均18m/s,達100m/s,一年中8級以上風天達300天以上;

十三、北極:

1、沒有南極寒冷(海洋面積大,大部分終年封凍);

2、降水比南極豐富(氣溫較高,海洋面積大),年降水量為100mm-150mm;

3、風速沒有南極大;

⑵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有質量的知識才是名校的真實力,每一所這樣的大學,至少都有十種左右高質知識儲備在教授門手中,儲備在這些學校與世界的多重聯系中,正是這高質量知識的儲備。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地理 必修三知識點 總結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1

第一節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的含義

⑴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 方法 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⑵特徵: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面積,其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總體影響: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特點、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異:⑴地理環境的差異:

地理位置差異:位於北緯30度附近,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48度,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三角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三角。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三角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三角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⑵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①對農業:長三角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 種植 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小麥等,一年一熟。

長三角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②對工商業:長三角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石油等資源發展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三、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1.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2

第二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1.地理信息技術

⑴概念: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的總稱。

⑵類型: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

⑶應用領域:資源調查、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防禦監測、導航等。

2.遙感(RS)

⑴概念:人們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術裝備懟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⑵應用: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防禦監測等

3.全球定位系統(GPS)

⑴概念: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統。

⑵作用: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

⑶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4.地理信息系統(GIS)

⑴概念: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

⑵應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

遙感(RS)獲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統(GPS)信息的空間定位;地理信息系統(GIS)處理信息,分析表達結果。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1.西北地區概況

⑴位置范圍: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徵:東部是遼闊坦盪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⑶主要景觀:乾旱是最顯著的自然特徵。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觀。

⑷內部分異:以賀蘭山為界,以東為半乾旱草原帶,以西為乾旱和極端乾旱地區。

2.荒漠化

⑴概念: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

⑵表現: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我國西北地區最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氣候乾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質沉積物;③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人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對環境的壓力;人類活動不當,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不注意環保。

3.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 措施

⑴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⑵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④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⑤控制人口增長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4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1.森林資源現狀

⑴屬性:既是自然資源又是環境資源。

⑵作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吸煙除塵、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

⑶森林分布: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熱帶雨林

⑴分布: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集中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②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⑶雨林生態

①優越性:全年高溫多雨,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⑷熱帶雨林破壞

①根本原因:當地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②直接原因:人類開發。

⑸熱帶雨林的開發(亞馬孫開發計劃)

①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⑹雨林的保護: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①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等;②加強環境 教育 ,提高公民環保意識;③森林選擇性採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④加強森林緩沖區建設。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5

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1.能源分類

⑴可再生能源(舉例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非可再生能源(舉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儲量豐富、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②市場廣闊:一是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二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③位置適中:輸煤輸電距離近。

④交通比較便利:北中南三條運煤鐵路分別是大秦線、神黃線、焦日線。

3.能源基地建設:

⑴面臨挑戰:①人均資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單位產值能耗高;④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⑵採取措施:①擴大煤炭開采量;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二是發展煉焦業。

4.能源的綜合利用

⑴變革原因: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⑵變革模式:結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構建三條產業鏈:煤電鋁、

煤鐵鋼、煤焦化。

⑶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①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②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③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5.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推動以潔凈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⑵調整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生態環境問題根源所在,①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②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旅遊業。

⑶「三廢」的治理:①廢渣:回收再利用;②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③廢水:沉澱凈化。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與復習要點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總結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 高三年級文科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識點解析自然災害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⑶ 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識點歸納

1.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識點歸納


1、我國主要的大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等。

2、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1)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是很不均勻的,存在著明顯的資源富集區和資源貧乏區,且自然資源在區域之間一般不具有流動性;

(2)區域間的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區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該區域所賦存的自然資源往往不匹配。拆激

3、西氣東輸工程:

(1)基礎:新疆天然氣資源;

(2)目標市場:長江三角洲;

(3)主幹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向東經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最終到達上海。管道工程採取干支結合、配套建設進行。

4、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①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貧乏;

②西部能源豐富,但因經濟水平的限製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2)我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的需要:

①煤炭一直是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主導能源,帶來眾多的環境問題,還因為北煤南運對我國的交通運輸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②天然氣具有清潔以及燃燒效率高等突出優勢。

(3)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我國天然氣分布總體特徵是西多東少、北多南少,陸地天然氣(四大氣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陝甘寧鄂爾多斯地區。我國東北、華北等地區的油氣田開采已到了中後期,西北則成為戰略接替區,因此我國採取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油氣發展戰略。

5、西氣東輸的影響:

(1)對西部地區的影響:推動中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推動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2)對東部地區的影響: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改善大氣環境,緩解交通壓力。

(3)加強區際聯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資源優勢和東部的經濟、技術優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

(4)對環境的影響: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沿線農村地區通過天然氣的推廣,減少植被破壞。

2.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識點歸納

1、城市等級劃分及依據:

城市等級一般分為:集鎮、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國的劃分:特大城市(100萬以上)、大城市(50~100萬)

中等城市(20~50萬)、小城市(20萬以下)

2、城市等級與服務范圍的關系

城市等級低,數目多,服務種類少,服務范圍比較小;

城市等級高,數目少,服務種類多,服務范圍比較大。

3.城市等級的提高和服務范圍擴大需要的基本條件:優越的地理位信陸置、發達的交通或豐富的資源條件支撐。

4、上海城市等級和服務范圍變化的影響因素

(1)上海位於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以及長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發達的鐵路網,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勞動力、農產品以及巨大的市場

(3)上海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開闊。

3.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識點歸納

丘陵:一般海拔200到500米,地形有起伏,但是海拔較低,坡度有比較和緩。

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渾圓,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丘陵在陸地上的分布很廣,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在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帶。

我國的丘陵約有10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自北至南主要有遼西丘陵,淮陽丘陵和江南丘陵等。

陸地五大基本地形

陸地五大基本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五大地形的特徵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員遼闊,地面坦盪(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較大,邊緣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員遼闊,地面坦盪或旅坦襪起伏不大,一望無際。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對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頭,延綿的山峰形成的帶狀山脈。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頭,相對高度不大,坡度較緩,山間多有平壩河谷相間。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環繞,中間低。

4.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識點歸納


黃河的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黃河水文特徵: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結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中上游流速較快,下游流速較慢。

黃河水系特徵:河流長度較大,是我國第二長的河流;流域面積較小;支流較少,下游幾乎無支流,河網密度小;水能豐富。

黃河的特點

1、大麴大折的黃河在上游形成「幾」字狀,是世界上惟一的一條呈矩形的河流,其特有的曲線美當屬世界大河之首。大約在50萬年以前,黃河流經的地方並沒有大河,只是一些湖泊和小河,像星星一樣密密分布。

2、黃河不但以「地上懸河」聞名世界,而且,黃河水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說法,它的年輸沙量可達43.9億噸,平均年輸沙量也可達16億噸。這16億噸泥沙中有4億噸沉積在河道中,12億噸被帶到入海口。

3、上游落差大、水能豐、凌汛;中游含沙量大;下游多地上河、凌汛。

5.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識點歸納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7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溫度、液態水。

10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11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12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17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月相變化規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星期的由來朔望兩弦四相。

21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23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2003年神州5號

24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5保護宇宙環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28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

29經線和經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30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⑷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知識的寬度、厚度和精度決定人的成熟度。每一個人比別人成功,只不過是多學了一點知識,多用了一點心而已。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1

1.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條件

⑴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①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②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⑵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最先改革開放的地區,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於其他地區吸引外資。

⑶良好的區位條件:位於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 渠道 ,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國的僑鄉之一。

2.工業化城市化推進的階段

⑴工業化的推進:

①第一階段:1979—199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

②第二階段:1990年以後,高技術產業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成為主導產業。

3.問題與對策

⑴產業升級面臨困境(與長三角相比產業基礎、科技實力、人才隊伍和市場腹地都處於劣勢)——產業結構調整:重工業和機械製造業不發達,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發展汽車、鋼鐵、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業與裝備製造業,以此推動產業升級。

⑵城市建設相對落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落後,缺少分工合作)——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以廣州、深圳、香港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酸雨、水質型缺水、雜訊等)——加強規劃與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區出現的已經轉變為以從事工商業為主的村落。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2

1.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德國魯爾區)

1)魯爾區興起的區位條件:①煤炭資源豐富;②水陸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場廣闊等。

2)魯爾區衰落的原因:

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

②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③環境污染嚴重;

④工業結構單一。

3)魯爾區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主要 措施 :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

②對原有企業進行集中化改造;

③治理環境污染;

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⑤發展科技和高等 教育 。

2.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發展的區位因素:

①優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

②水陸交通便利;

③對外開放政策

④海外僑胞眾多,便於引進資金和技術;

⑤地勢低平,水源充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3

傳統稻作農業

分布: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氣候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特點:小農經營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農業地域類型分布地區區位因素生產特點

原始遷移農業熱帶雨林地區某些原始部落①人口稀少

②生產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種;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產技術低下,無固定土地。

隨人口數量增加,生態破壞愈加嚴重

稻作農業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的熱帶雨林區

①高溫多雨的氣候

②平坦的土地

③勞動力豐富

④ 種植 歷史悠久①小農經濟

②單產量高,商品率低

③機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傳統旱作穀物農業溫帶大陸的東岸以及-帶乾旱的山地①氣候乾旱,降水不穩定②生產歷史悠久, 經驗 豐富③勞動力豐富④灌溉是保證產量的重要條件自給自足,精耕細作;

採用各種 方法 恢復土壤肥力,有 飼養 家畜的傳統。

商品穀物農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代表:美國中部平原的商品農業區位優勢:

①優越的自然條件

②便利的交通運輸

③地廣人稀高度發達的工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主要種植作物:小麥、玉米

大牧場放牧業美國、阿根廷以牧牛為主;

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以牧羊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區位優勢:

①優良的天然草場

②地廣人稀,地租低交通運輸便捷

混合

農業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主要是飼養牲畜和穀物生產的混合農業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特點:①農場是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②農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③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4

1、我國自然災害多發自然背景:

(1)氣候背景:

①我國東部瀕臨太平洋,面對世界上的台風源區(西北太平洋台風區)。

②位於的季風氣候區,受強大的季風環流控制,降水時空分布極為不均。

③氣候復雜多變,氣候不穩定性強。

(2)地形地質背景:

①地形復雜多樣,西高東低,起伏較大,以山地丘陵為主。

②太平洋板塊俯沖,印度洋板塊碰撞,地殼運動活躍。

③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之間。

(3)生物背景:

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土壤和植被類型多樣,滋生和繁殖了多種有害生物。

2、我國自然災害多發人文背景:

(1)過度利用,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長期積累的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態環境。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效應往往以各種災害的形式表現出來。

(2)承受能力和抵禦能力差:

社會經濟系統對自然災害的承受能力和防禦能力低下。

(3)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和災害多發區重合:

人口和經濟密度高度集中在災害多發、易損的東部地區,這種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自然災害的嚴重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與復習要點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最全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識點解析自然災害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與歸納

★ 高中地理必修三思維導圖

⑸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識點總結

【一】

1.西北地區概況

⑴位置范圍: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徵:東部是遼闊坦盪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⑶主要景觀:乾旱是最顯著的自然特徵。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觀。

⑷內部分異:以賀蘭山為界,以東為半乾旱草原帶,以西為乾旱和極端乾旱地區。

2.荒漠化

⑴概念: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

⑵表現: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我國西北地區最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氣候乾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質沉積物;③大風日數多且集中。人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對滾仿環境的壓力;人類活動不當,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不注意環保。

3.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⑴內容:

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

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⑵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⑶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資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

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

④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⑤控制人口增長

【二】

1.森林資源現狀

⑴屬性:既是自然資源又是環境資源。

⑵作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吸煙除塵、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

⑶森林分布: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熱帶雨林

⑴分布: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集中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②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⑶雨林生態

①優越性:全年高溫多雨,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⑷熱帶雨林破壞

①根本原因:當地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類開發。

⑸熱帶雨林的開發(亞馬孫開發計劃)

①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猛橋⑹雨林的保護: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①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等;②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③森林選擇性採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④加強森林緩沖區建設。

森林受到危害,也會影響著我們人類的社會生活,所以保護森林實現可持續發展人人有責。

【三】

1.區域的含義

⑴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⑵特徵: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面積,其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枝備猛。(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

2.總體影響: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特點、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

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異:

⑴地理環境的差異:

①地理位置差異:位於北緯30度附近,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48度,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三角在*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三角。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三角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三角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⑵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①對農業:長三角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小麥等,一年一熟。長三角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②對工商業:長三角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石油等資源發展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⑹ 高三地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 #高三# 導語】仰望天空時,什麼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麼都比你低,你會自負;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泛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須自卑,不要自負,堅持自信。 高三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三地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歡迎閱讀,祝願天下所有的學子們都能取得的成績!

1.高三地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一.形成原因

1、遺傳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遺傳多豎兆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總和。

2、物種多樣性。

這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物種是蘆纖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3、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態系統是各種生物與其周圍環境所構成的自然綜陪和合體。所有的物種都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在生態系統之中,不僅各個物種之間相互依賴,彼此制約,而且生物與其周圍的各種環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二.價值

1、直接價值

直接價值表現在當地消費使用價值(如食物,消費等)和生產使用價值(野外收獲進入貿易市場)

2、間接價值

它的間接使用價值一般表現為涵養水源、凈化水質、鞏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蝕、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氣候、吸收污染物,並作為二氧化碳匯集在調節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等等。

3、選擇價值

選擇價值也是潛在價值。今天,沒有人敢確定現在還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種在將來也不會有利用的價值。栽培植物的野生親緣種究竟能提供多少對農林業發展有用的遺傳材料也很難確定。

三.意義

1、生物遺傳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資源。

2、生物多樣性在大氣層成分、地球表面溫度、地表沉積層氧化還原電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調控發揮著重要作用。

3、生物多樣性還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證水質以及調節氣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遺傳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構成的生態環境。它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3個組成部分。正是由於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命活動,才構成了自然界這個絢麗多彩、生機盎然的大千世界。

四.實質

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細胞內有成千上萬個基因。由於不同的基因有差別,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是不同,因此,可以說每個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主要的內涵,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兔和小麥)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生物的性狀千差萬別,表明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萬,同種生物如兔之間(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種類的多樣性,不同種類的生物與環境又構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統,因此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

2.高三地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3.高三地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1.晨昏線的概念

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晝半球),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晨昏線(圈)。它是由晨線和昏線組成。

2.晨昏線的判讀

在日照圖上,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一是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二是根據晝夜半球判斷:位於晝半球西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位於晝半球東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的是晨線,18時是昏線。

3.晨昏線的特點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個正球體,同時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散射作用,那麼,地球上晝半球與夜半球的面積應相等,時間管理,即晨昏圈是一個過球心的大圓,且平分地球。

(2)晨昏線平面與太陽光垂直。晨昏線上的各點太陽高度為0,晝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小於0。

(3)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

(4)晨昏線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與經線圈重合。

(5)晨昏線在夏至、冬至時與極圈相切。

(6)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15°/小時,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4.晨昏線的移動

一般地,如果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晨昏線在如圖1~3范圍內移動。1、2、3分別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時晨昏線的位置。即3月21日與9月23日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導致全球晝夜平分;6月22日擺動幅度,導致北半球晝最長,南半球夜最長;12月22日擺動幅度也,導致南半球晝最長,北半球夜最長。

4.高三地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一、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為沖積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開闊或地勢低平

土地:土地面積廣闊、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氣候: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光熱水組合好、晝夜溫差大

水源:靠近水庫、河流、冰川融水區或地下水豐富區,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較肥沃

2.人文(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該區人口稠密、工礦業發達、城市較多、靠近大城市,市場廣闊(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交通:臨近河、湖、海,水陸交通便利,河流交匯處,內河航運發達(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政策:國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勵)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發達,冷藏保鮮技術高

習俗:生產歷史悠久、飲食偏好

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勞動力工資低

工業基礎:工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能提供技術支持

3.自然對農業的不利的區位因素

洪澇、乾旱、台風、春季低溫、寒潮等氣象災害;熱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鹼度偏高

二、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開闊,利於建廠,土地租金低

水源:臨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質好

環境: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利於高科技工業的布局

2.經濟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產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業

能源:靠近能源產地(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能源充足──動力指向型

市場: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於或靠近大城市,市場廣闊(對市場指向工業更明顯)

交通:臨海港、河湖或河流交匯處、臨鐵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訊便利

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密集型工業;勞動力質優價廉,生產成本低

技術:科教發達或臨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勞動力素質高──技術密集型

工農業基礎:臨近商品農業基地或農業發達,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費市場;當地工業發達,生產協作條件好

3.社會因素

國家政策:國家政策的扶持、鼓勵;國家政策的變化(解決就業的工廠設在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經濟差距進行的西部大開發)

國防安全:某時期國防需要(多在山區、邊區)

個人行為(或偏好):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工業慣性:考慮搬遷費用或政府的影響或出於對當地經濟的考慮等

4.環境因素

風向:嚴重污染大氣的工廠,應該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口地帶,或者在主導風向的垂直兩側選擇廠址,季風區布置在當地最小風頻的風向的上風地帶

水源:有廢水排放的工廠應布局在遠離水源地或遠離河流上游區;自來水廠布局在居民區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區

距離居民區、農田的遠近:佔地面積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用地規模較大、污染較輕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的邊緣或近郊地區;嚴重污染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布局在遠離市區的遠郊或郊外

生態環境:工業布局應遠離生態環境脆弱地區

5.高三地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地球運動規律

(1)注意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義等方面比較自轉與公轉的差異,側重理解太陽日與恆星日的差異、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等難點內容。

(2)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極星的地點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極星的仰角等於當地緯度。

(3)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雖然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時針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東。

(4)注意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1月初)與冬至日(12月22日)、遠日點(7月初)與夏至日(6月22日)的區別。

正午太陽高度

(5)注意區別正午太陽高度和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是特殊時刻(地方時為12時)的太陽高度。太陽高度與物影長度的關系:太陽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長。

(6)任意一天,與太陽直射點緯度差相等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相等;正午太陽高度數值相同的兩條緯線關於直射點所在緯線對稱。

(7)注意極晝區極點的太陽高度的日變化特徵:太陽高度無日變化,其數值等於當日太陽直射點緯度。

(8)判讀光照圖和統計圖時,要注意利用圖中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如光照圖中的晨線和昏線、太陽直射的緯線、晝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統計圖中的橫坐標名稱和縱坐標名稱、數值的正負、線條的升降等。

時間計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時刻、日落時刻、正午時刻、晝長、夜長等則為地方時的計算;凡沒有特別說明的都為計算區時。

(10)北京所在的時區(東八區)、倫敦所在的時區(零時區或中時區)要當常數記憶。

(11)北京時間是我國全國通用的時間標准。北京時間=東八區的區時=120°E的地方時,所以北京時間不等於北京(116°E)的地方時。

(12)地方時計算中的時間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時間早晚區分開。日常生活中的時間早晚往往是針對同一地點來說的,因而時刻數值越小時間越早;而地方時計算中的時間早晚是針對不同的地點來說的,一般來說是根據同一緯線上看到日出的早晚來區分的,因而時刻數值越大地方時越早。

(13)在進行新舊一天的計算時,新舊一天可結合地方時的早晚來判斷,建議畫出極點俯視圖來輔助計算,以避免混亂。在計算區時時,直接按照區時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即可,不需要考慮日界線。

晝夜長短與時間判斷

(14)要明確季節與節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球的季節永遠相反,但是節氣是相同的,審題和答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15)在利用晝弧和夜弧所跨經度計算晝夜長短時,一定要注意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間隔是多少,不能習慣性地以為是30°或者45°。

(16)掌握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北半球,夏半年時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夏至日時晝最長夜最短,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半年時相反。南半球反之。兩分日時全球晝夜平分;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17)晝夜長短與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動密切相關,所以,要理解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基本規律以及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空間分布規律。

(18)任意地點,其一年中的最長晝長與最短晝長之和恆為24小時;任意一天,分別位於南北半球且緯度相同的甲、乙兩地,甲地晝長=乙地夜長。

(19)由於地球自轉和公轉而帶來的季節變化是地球最重要的變化規律,許多自然現象以及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也因此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所以要注意總結具有季節變化規律的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及其形成原因。

⑺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 #高一# 導語】生命,需要我們去努力。年輕時,我們要努力鍛煉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會經驗。機會,需要我們去尋找。讓我們鼓起勇氣,運用智慧,把握我們生命的每一分鍾,創造出一個更加精彩的人生。 無 高一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梳理》,希望可以幫到你!

1.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交通運輸布局

1、主要區位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災害等);技術因素。

2、區位因素變化:過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因素越來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

①水域條件(航行條件,停泊條件),

②陸域條件(築港條件,腹地條件,以城市為依託)。

4、機場建設:

①要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

③要避開低濕地區;

④與城市保持適當距離:用地廣、城市有煙幕等凳慶。

5、鐵路建設:

①區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地區穩定繁榮;先進科技是保障。

②意義:促進工業生產;加速區域開發;加強工農業城鄉聯系;促進文化科技交流;促進民族融合棗悉握與交流;有利於政治統一、國家安全,鞏固邊防等。

6、公路的選線原則:

①平原地區:少佔好地,避開沼澤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和城鎮發展的關系。

②山區: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彎曲,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2.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工業區位指向類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業特點:原料不便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高。

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原料產地。

③主要工業部門:採掘工業、製糖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加工業等。

(2)動力指向型:

①工業特點:需消耗大量能源。

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能源基地。

③主要工業部門:有色金屬冶煉廠。

(3)市場指向型:

①工業特點:產品不便遠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高。

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產品的消費市場。

③主要工業部門:瓶裝飲料業、傢具製造業、印刷、石油加工業等。

(4)勞動力指向型:

①工業特點:需投入大量勞動力。

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

③主要工業部門:普通的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工業等。

(5)技術指向型:

①工業特點:技術要求高。

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③主要工業部門:集成電路(微電子)、精密儀器等。

3.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生物的影響:

①開墾耕地、砍伐森林等;

②人工培育良種;

③過渡放牧導致草場破壞,出現荒漠化;

④施用農葯會使農產品遭到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

2、對土壤的影響:

①大水漫灌導致土壤鹽漬化;

②長期施用化肥會使土壤板結,變酸變硬。

3、對氣候的影響: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修建水庫與引水灌溉都改變了下墊面性質,改變了大氣的熱源和水源條件。

4、對水文特徵的影響:

①修建水庫和引水灌溉:改變了河流徑流的流量過程;

②開墾梯田、砍伐森林、植樹造林:影響河流含沙量。

4.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1、晨昏線的概念

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晝半球),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晨昏線(圈)。它是由晨線和昏線組成。

2.晨昏線的判陸坦讀在日照圖上

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

一是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

二是根據晝夜半球判斷:位於晝半球西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位於晝半球東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的是晨線,18時是昏線。

3.晨昏線的特點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個正球體,同時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散射作用,那麼,地球上晝半球與夜半球的面積應相等,即晨昏圈是一個過球心的大圓,且平分地球。

(2)晨昏線平面與太陽光垂直。晨昏線上的各點太陽高度為0,晝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小於0。

(3)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

(4)晨昏線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與經線圈重合。

(5)晨昏線在夏至、冬至時與極圈相切。

(6)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15°/小時,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5.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1.大氣受熱

能量來源:太陽輻射

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大氣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保溫)

2.熱力環流(最簡單的大氣運動)

海陸熱力環流:

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

因為白天陸地升溫比海洋快,陸地形成低壓,海洋是高壓;晚上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形成高壓,海洋是低壓。

3.大氣水平運動:

水平氣壓梯度力:它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方向與等壓線垂直;由高壓指向低壓。

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壓線。影響風速,摩擦力越大,風速越小;還會影響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

風向:高壓低壓

風力(風速):等壓線密(氣壓梯度大),風力(速)大

⑻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提綱

初中地理能夠幫助同學們更好的認知世界,而且地理是一門綜合學科。那麼你知道地理提綱怎麼寫嗎?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提綱

一、能源的分類

1、按照能源的性質分類

(1)常規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熱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來源分類

(1)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現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由太陽能轉化的能量——風能、水能。

(2)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球內部的熱能——地熱能、溫泉;核能——鈾、釷等放射性元素的聚變能和裂變能。

(3)來自天體間的引力能——月球、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二、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分析

1、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①儲量豐富②分布范圍廣③煤種齊全④煤質優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的特點⑤開采條件好,煤田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適於露天開采和大規模機械化開采。

2、市場廣闊

3、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三、我國與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有哪些不同?

我國的煤炭資源占絕對優勢,石油的比重較大,天然氣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資源占絕對優勢,煤炭、天然氣資源比重都較大,核電比重也佔一定比重。

四、能源基地建設

1、擴大煤炭開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魯)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東等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神黃鐵路、大秦鐵路、焦——兗——日鐵路。

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方面,建設坑口電站,使電力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變輸出煤為輸出電力;另一方面,發展煉焦業,為冶金工業發展提供能源,並向外輸出焦炭(圖3.5)。

五、能源的綜合利用:

1、結合本區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圍繞能源開發,構建了煤一電一鋁、煤一焦一化、煤一鐵一鋼三條產業鏈。

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中心的多元結構。

六.環境保護與治理的 方法 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

①推動以潔凈煤技術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②加強煉焦、電力、化工等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改造及環境保護。

2、調整產業結構

①對原有的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其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②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業,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

3、「三廢」的治理

①對於佔地面積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氣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於發電、供熱和充填露天礦坑及塌陷區;

②對於選煤廠產生的煤泥,經乾燥後再利用。

③對於廢水主要採取沉澱凈化的辦法。

④空氣污染防治 措施 主要是:A.做好消煙除塵工作;B.營造防風林帶,開展復墾綠化造林。

地理 學習方法

1、要熟悉地理課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學地理知識,必須要從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麼是地勢、什麼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麼能了解後續所講的知識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學好地理。

2、理清知識脈絡

其實,地理難就難在不同地方的氣候、環境、人文都不一樣,需要同學們區別對待;而這也恰恰是地理簡單的一面,只要我們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就能理清知識脈絡,進而形成知識網。

3、學會歸納 總結

①找出知識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

②將差異性較大的地理知識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例如:北方和南方因為維度不同,造成哪些差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地理提高成績的方法

預習課本,將課本中的內容粗粗的閱上一遍,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去理解(有些東西不必死扣字眼,老師和課本怎麼說,你就怎麼理解),有意識的去背(肯定一遍背不過,但是下一遍感覺就和書上的這些東西熟悉了)。然後,用一支筆,按你自己的理解將課本上的重點畫出來。

要用聯系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有密切的關系,礦產和工業有密切的關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環境有關系。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系,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提綱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與復習要點

★ 高中必修三地理知識點2021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學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盤點

★ 高中地理必修三2020知識點總結

★ 最全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⑼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 #高二# 導語】生活豈能百般如意,正因有了遺漏和缺憾,咱們才會有所追尋。功成莫自得,或許下一步就是陷阱;敗後勿卑微,沒有誰一向緊鎖冬寒。哪怕再平凡平常平庸,都不能讓夢想之地荒蕪無論是否能夠抵達終點,只要不停地走,就算錯過春華,亦可收獲秋實。 無 高二頻道為你准備了《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

1.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2.大致可以分為哪兩類。

一個地區適合發展什麼樣的農業,要根據區位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等來確定。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系統,實現前晌區域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承轉)在這方面,東北地區農業的發展比較突出,讓我們一起去東北看看。

1.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區。

總結: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緯度高、跨度大。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些特點在氣候上的表現(CAI出示圖4.1、中國季風區干濕區地圖)。

結論:緯度高──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溫暖。

跨度大──跨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無霜期180天~80天。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我們只有遵循自然條件,發展與之相適應的農業生產。因為氣候是農業生產中最難改造的自然條件。此處可以叫學生對比地形和土壤等條件來說明。

1.討論東北大米與氣候的關系。引導學生從日照、光照、低溫等方面考慮問題。

提示:東北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作物生長期長,加之氣候寒冷,農作物病蟲害少,幾乎不需要使用農葯,天然具有綠色大米的稱號。

2.針對現代生活,考慮東北農村農業生產情況。

提示:季節性強,有利於農忙時節集中人力物力投入農業生產,在農閑時節發展副業,增加農業收入,還可以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利建設。

3.從優勢和劣勢兩個方面舉例,教師參與討論。

提示:劣勢有熱量要求、一年一熟、長冬無法放牧等。優勢有光照、溫差、土壤肥力、積雪融化緩解春旱等。討論不局限於以上幾點。

由以上討論可以直接引出下一個知識點──地形和土壤條件。

由學生指出東北地區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稱,以及可以從事的農業生產類型。

老師講解並出示「黑土地圖片」:東北地區的黑土地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初墾時,黑土層厚度60~80厘米,最深處可達1米。有人形容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來。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起黑龍江右岸南至遼寧的昌圖,西界直接與松遼平原的草原和鹽漬化草甸草原接壤,東界延伸到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山區的部分山間谷地及三江平原的邊緣。黑土總面積734.8公頃,其中黑龍江和吉林的黑土約占黑土總面積的80%。

總結:這里有中國的平原、的天然林區和的草原。

【二】

一、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

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是我國21世紀液悔賣三大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工程實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資源區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區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該區所賦存的自然資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主要是因為我國南方和北方水資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區耕地面積廣大,水資源短缺;南方地區耕地面積相對較少,水資源卻非常豐富。西電東送和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都是因為我國中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但由於經濟欠發達,能源需求量少鬧逗,供過於求;而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能源不足,供不應求。

二、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對區域的影響

(一)西氣東輸

1.路線

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田——管道——上海

2.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實施西氣東輸,有利於調配能源資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狀況,優化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改善沿線主要城市的大氣質量,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

(三)西電東送

1.線路

北線:山西、內蒙古、黃河上游——火電、水電——華北(京津唐)

中線:三峽、長江上游——水電——華東(滬寧杭)

南線:珠江上中游、貴族、雲南——水電、火電——華南(珠三角)

2.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對西部的影響

將西部的能源資源轉化成電能,推動西部電力工業的發展;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有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產業的發展。

【三】

一、產業轉移

概念: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

分類:(1)區域產業轉移:國內的產業轉移。(2)國際產業轉移:跨國的產業轉移,其中東亞是國際產業轉移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二、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是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三個重要因素。

1、勞動力因素

勞動力在國際范圍的流動性很小。不同國家或地區,勞動力的數量、質量和價格差異較大,使得產品生產的成本差異較大。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價格較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在當今世界的產業轉移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尤其在企業進行產業轉移的初期。因此,勞動密集型工業在全世界的產業轉移比較典型。

2、內部交易成本因素

(1)概念:企業生產需要與有工業聯系的其他企業打交道,還需要與地方服務行業(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產組織、職工培訓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企業的這些投入,統稱為內部交易成本。

(2)對企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及措施

①總原則:企業家總希望在內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區位投資建廠。

②發達國家社會內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動企業家向國外轉移產業

發展中國家通過改善投資環境以減少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吸引發達國家的投資

(3)吸引產業轉移的典型地區——東亞的出口加工區

3、市場因素

企業發展的初期一般都在當地生產,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和實力,當地市場滿足不了企業再發展的需求,於是就以投資、建廠等形式向具有市場優勢的地區或國家進行產業轉移。例如,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汽車製造企業到我國興辦汽車廠,主要是因為我國擁有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的產業轉移方向也會隨之而變化。

4、其他因素

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調整,原生產地用地緊張、地價昂貴,環境污染嚴重等,都會促使企業進行產業的國際轉移。

⑽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框架圖

地理必修三的內容分為五章,但核心內容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和諧的人地關系,即可持續發展問題。無論是生態建設、區域經濟還是資源開發,都是圍繞著可持續發展觀來闡述的。因此,深入理解可持續發鋒昌展的內涵和原則,對於學習必修三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下是高中地理銀穗扒必修三知識框架圖,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特別提示: 手機版保存圖片或電腦版在點擊並拖動圖片至新窗口,均為高清大圖,方便閱讀。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框架圖的全部內容,供廣大文科考生復習做參考。更多關於高考地理的相關知識族橘請查看高考地理頻道,該頻道為廣大考生提供了地理知識點等內容。

閱讀全文

與地理高中必修三知識框架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