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地關系協調表現在哪些方面
人地關系指人類社會和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人地關系協調表現在:
1,人-地意識 人活動在自老襪頃然地理環境中,人的求生本能行為,促成其個體和群體產生環境資源意識,並主動去侍陸達到其生存需要與環境產出相適應;
2、自然環境的的組成成分(組分)在環境的形成過程中,具有自然的協調統一性,生物個體之間的超補償功能是其系統協調的表現,人類屬於自然環境的一部分;
3、人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同自然進行物質交好襪換的過程中,認識到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利用,會從危害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開始,演化到危及自身的生存;
4、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使環境有限的資源更高效,更持續的支持人類社會發展,不僅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思潮,而且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於生產布局.
㈡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是什麼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是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
學生建立人地協調觀,就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後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地理核心素養的價值
地理學的四個傳統是對千百年來人類地理工作一種概括,有其巧妙的地方,對於把握高三備考時的知識主幹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它們兩者並不矛盾沖突,而是相互依存。通過一些地理核心素養在高中課程中的應用案例,以及對地理核心素養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和要求進行討論。
有利於教學一線的中學地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借鑒應用,有利於高三地理教師和學生的備考工作,明確努力的方向。作為教學一線的地理教師,緊扣地理學四個傳統所體現出來的地理主幹知識,圍繞地理學科的四個核心素養,將高三備考的策略更好地貫徹到地理教學實際中。
㈢ 什麼是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以下幾點:
1、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
學生建立人地協調觀,就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後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2、 綜合思維: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與能力。
學生運用綜合思維方法,就能夠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並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其發生、發展和演化的過程,從而較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不同地方或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並且能夠辯證地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3、區域認知:是地理學基本的認知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對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特點、問題進行分析、解釋、預測的方法和能力。
學生掌握區域認知方法,就能夠形成從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意識與習慣,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等方式,來認識區域特徵和區域人地關系問題,形成因地制宜進行區域開發的觀念。
4、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地理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
學生具備地理實踐力,就能夠運 用適當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實踐活動,對地理探究活動充滿興趣與 *** ,並會用地理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
(3)什麼是地理人地協調擴展閱讀: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律介紹:
1、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 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
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
② 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對這類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時空分布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
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制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制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⑷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2、怎樣高效地掌握上述學習重點內容
⑴用理科思維的方法學習自然地理。
① 充分運用圖解法,從三維空間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
② 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⑵注重各類地理圖表的表達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關系。
⑶用文科思維方法學習人文地理。
所謂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冊的內容。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自然地理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它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生產活動,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沿著這樣的軌跡發展。
人類目前面臨的怎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經濟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布局的合理性、科學性,這部分可能與政治課的內容有較多的聯系,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地理學習上來。
㈣ 什麼是人地協調理論它對土地利用規劃的指導意義是什麼
土地數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構成土地資源持續利用的特殊矛盾唯則,協調土地供給和需求是土地資源持續利用的永恆主題,是土地利用規劃的重要內容。土地數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之間的矛盾,從地理學人地關系理論角度來看,屬於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衡謹矛盾。從人地關系理論對土地持續利用規劃進行反思,分析現有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基於人地關系協調共生的土地持續利用規劃對策措施,對土地持續利用規劃的進一步指攔棚完善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㈤ 高中地理難嗎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什麼
想要了解高中地理難不難的小夥伴,趕緊來瞧瞧吧!下面由我為你精心准備了「高中地理難嗎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什麼」,本文僅供參考,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資訊!
高中地理難嗎
1、內容較為抽象。高中地理雖然不像數學公式那樣復雜,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很容易變得迷糊起來。知識點一旦多起來,學生記憶起來就容易亂。不僅如此,山峰究竟有多高、河流究竟有多長、水域究竟有多深,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
2、符號公式繁多。如果遇到難的符合和公式,學生們就會計算出錯,加上公式之間相似度高,很容易把題都做錯。
3、地理地圖要熟記於心。地理地圖在考試作答中非常重要,很多學生之所以地理不好,就是因為地理地圖過於復雜繁瑣。確實地理地圖記憶很難,而且還有那麼多地圖。
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什麼
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實踐力。
人地協調觀: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
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綜合思維: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怎麼學好高中地理
學會看地圖,構建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地理的知識大都是立體的,地理知識的30%-50%都與地圖有關。勤動手,經常用筆寫、畫或動手製作學具,活躍思維。適當的做題,檢查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制定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基礎的知識點與地圖相結合起來記憶,靈活運用,切勿死記硬背。
一、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鍾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識聯系,融會貫通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於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以人地關系為主線。
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系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系較多。對於我們面臨的高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重大。
4.注重初中和高中知識的銜接。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1、難題先跳過,手熱好得分
說到去年的高考數學和理科綜合,周潔嫻仍心有餘悸。數學開考時不順,她幾道選擇題拿不準,在十幾分鍾後越做越慌。她決定跳過這幾題往後面做,沒想到思路打開了,答題很順利,之前拿不準的題也比較好上手了。「我感覺腦袋也像機器,需要預熱!」
2、開頭最易錯,回頭可救分
「基礎題得分和丟分都很容易。」去年畢業於武漢三中的黑馬陳野介紹,越容易的題越要仔細。
陳野說,自己能夠超常發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考試時基礎題得分高,特別是理科綜合和數學兩門。做選填題時,無論題目多簡單,都會保證做完後再檢查一遍,確保能做的題目不出錯。「既然得不到難題分,一定要保證簡單題不錯。」
周潔嫻回憶,考數學時,離交卷還剩10分鍾,她開始回頭檢查。結果重新算了算看上去不對勁的答案,發現真有錯誤,救回10多分。
3、時間很寶貴,掐表做綜合
對於綜合考試的時間,受訪學生均認為,一定要學會合理的分配時間。
周潔嫻回憶,做綜合試卷的物理部分時,最後一題有點難。當時她做前面部分花的時間已超出預算,結果越做越急,無奈之下只得放棄物理最後一題。好在自己做化學時擠出了一些時間,最後回頭才完成物理這道壓軸題。
畢業於武漢一中的黑馬梁巾認為,綜合科目的答題沒必要刻意按照統一的答題模式,但最好分科進行,不交叉答題。答題時,應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4、審題別偷懶,用時別吝嗇
「不集中精力仔細審題,一不留神就丟分。」去年全市理科狀元,武漢三中學生徐懋祺以685分考入北大。他建議考生,不要小看題干中的每個隱含條件和細節,審題一定要非常仔細。
「要留意題目的所有條件。」畢業於武漢四中的黑馬劉戀念說,物理題有時會給出很多物理量。這時不妨把已知的物理量都圈起來,做題時如發現所給物理量沒用,肯定是答題思路有問題,一定要重新思考。
「文科綜合更是重在審題。」畢業於武漢十二中的黑馬佘曄介紹,文科綜合里的選擇題干擾項特別多。高三階段做了太多訓練,高考時會遇到似曾相識的題,如不仔細看題就會按往日做過題的答案填寫。高考答題就算遇到再熟悉的題目,也要把題目審完。
5、相信第一感改動需謹慎
畢業於武鋼三中的田鈺笙,去年高考以667分考入清華大學。「做聽力的第一感覺很重要。」田鈺笙說,英語聽力一般是一步到位,很難有機會檢查,除非是自己完全瞎猜,否則不要輕易改動第一感覺選出的答案。
現已是北大數學學院大一學生的王靜姝也認為,第一感覺答卷確實很重要,尤其是語文、英語兩科。沒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輕易改動。作文寫作時,應該打草稿,一旦確定了基本框架和思路,就一路寫下去,不要做大段修改。
6、步驟寫清楚分分要計較
「寫好步驟讓我得了便宜。」去年畢業於武漢三中的黑馬黃超介紹,自己高考結果好是因為物理大題得了不少步驟分。
黃超說,高考時理綜物理部分最後兩道大題都很難,他做得並不順利。但按老師的要求,將自己能想到的解題思路和步驟都寫了上去,雖然沒有得出最後結果,但也得了總分的一半以上。
7、答題看規則草稿要規范
劉戀念介紹,理科綜合是自己的強項,高考考了260多分。她提醒,理綜科目做物理部分時一定要注意多選題部分。物理多選題的規則是錯選不得分,選不全得部分分。因此,考生答題時一定要注意,選擇的每個選項一定要自己有充分把握,否則寧可保一半的分,也不要強行冒險。
「打草稿也應注意技巧。」秦逸說,特別是理科考生打草稿千萬不要馬虎。最好也排好順序並在草稿邊寫上題號,同時也要簡單寫下計算式和計算結果。這樣檢查時,考生能更快速檢查答題思路。
8、心態放平和字跡要工整
秦逸說,去年語文的現代文閱讀,文章有點奇特,通讀後不太明白,有點著急。穩定情緒後又反復讀了兩遍,才想出解題眉目。「現代文閱讀再懂也不要急。」特別是文科考生,遇到難題不妨從出題角度去思考,穩定情緒仔細推敲,只要復習到位肯定能夠判斷出來。
「因為書寫丟分最可惜。」佘曄介紹,除了心態,書寫也是最容易導致非智力失分的因素。特別是文科考生,答題書寫量很大,有時字跡潦草不清,如果涉及到得分點,很可能因此而扣分。
9、積極暗示多發揮易超常
秦逸說,如果考生進入考場無法平靜,一定要多做點放鬆式的心理暗示。高考時自己擔心考英語會困,於是在考前喝了一杯咖啡,「喝了咖啡,等會一定精神超級好」,結果考試果然精神抖擻。對於緊張時愛上廁所的考生,可暗示自己,「其他事都處理好了,惟一的事就是細心答卷」。
「遇到難題就告訴自己做過。」王靜姝介紹,考數學時,自己最後一道選擇題做錯了。事後她才知道,這題和平時訓練過的一道題很類似。對此她提醒,經過平時的訓練,考生已對各種類型的題目做過反復准備。碰到難題時,先深呼吸三秒,可回憶平時有關的訓練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㈥ 什麼是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6)什麼是地理人地協調擴展閱讀:
培養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方法
1.課前教學設計培養意識的滲透
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地理教師樹立地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師是地理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是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進程的主力軍,也是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師,這個課前的設計對於整個地理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的了整個課堂的培養方向和重點。
因此在課前的地理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有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意識,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
在設計教學時,可以滲透培養學生空間視角這一核心素養的意識,通過設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運動規律這樣的活動以達到這一培養目的。
2.課中培養方式和學科教學內容和邏輯的結合
核心素養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等多個方面,教材中的各個地理知識點都有其側重的方向,一個地理知識點往往不能兼顧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知識自身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
例如,在學習各類地圖時,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識圖、繪圖、用圖的地圖技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三要素區分各類不同的地圖類型、能夠繪制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通過對圖的分析正確的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等。
另外地理的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載體,在運用學科知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時候也需要符合學科的邏輯性,使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相應的學科邏輯相結合,有效培養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養。
3.課後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學的大方向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評價上就要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側重點,而不僅僅是以往的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或是對三維目標的評價。
在設計時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的記憶,要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及其在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的應對能力,如在設計對地理必修一「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這一章內容的評價量表時,不能單純地設計「請繪制出熱力環流模式圖」而應該設計成「請根據熱力環流模式圖,繪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陸間的熱力環路模式圖」,這樣就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測量到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及人地觀念的核心素養。由於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其內隱性,在評價時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和開發出信效度高的測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測量工具,對教學活動中地理核心素養進行測量才能精確的把握住培養的動態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中的相應的策略。
㈦ 地理學科四個素養解釋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秉持的正確的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面對不斷出現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人類社會要更好地發展,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協調好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人地協調觀」素養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分析、認識和解決人地關系問題,成為和諧世界的建設者。
2.綜合思維 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在不同時空組合條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綜合決定著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綜合思維」素養有助於人們從整體的角度,全面、系統、動態地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3.區域認知
指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多種多樣,將其劃分成不同尺度、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區域加以認識,是人們認識地理環境復雜性的基本方法。「區域認知」素養有助於人們從區域的角度,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4.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戶外考察、實驗、社會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個核心素養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地協調觀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它包含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等。綜合性和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兩大突出特點,由此形成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應具備的分析和理解地理過程、地理規律、人地關系系統等重要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感悟、體驗現實世界中人地關系的重要途徑。
㈧ 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是什麼
地理核心素養應由地圖技、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四大方面構成。
詳細介紹:
(—)人地協調觀
1、人地協調觀的內涵包括: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
2、人地協調觀要貫穿於教學情境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核心線索;教學情境和教學設計要實現人地協調觀的教育。
3、自然地理教學中要以「了解自然地理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為線索,同時要使學生明確人地相互影響的方式、強度、後果、原因。
(二)綜合思維
1、綜合思維是認識地理事象時的思維方式以及解決地理問題時的思維能力。
2、認識地理演化(運動、過程)時,主要應用「動態」的思維(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維方式),即用動態的眼光認識地理要素、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
3、認識地理成因(區位)時,主要應用「全面」的思維(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維方式),即全面分析地理成因(包括: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地理成因)。
(三)區域認知
1、區域認知是把地理環境組織為區域加以認識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2、把握區域認知需做到:將地理要素組織在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區域中認識(學習),並能察覺和分析區域中地理活動的特徵、區位條件及二者關系;能從整體性、差異性、開放性的角度入手認識區域地理問題(區域發展)。
3、區域認知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能在(生活化的)區域情境中,認識(學習)地理要素、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問題,謀求區域發展。
(四)地理實踐力
1、地理實踐力是在信息技術和地理工具支撐的環境下的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行動能力。
2、常見的地理實踐活動有:觀察景觀圖片、視頻,實物標本;實地觀察;製作實體模型、虛擬模型;進行地理實驗;野外觀察地貌、岩石、星空實踐;人口、城市等社會調研。在此過程中要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要對人地關系有感悟和體驗。
3、地理實踐活動中的行動能力是指:掌握行動的信息和策略(知識和工具)的能力、具有行動的動機和興趣、採取相關行動的意願和反思行動的能力。同時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獨立(自覺)、果斷、自製、堅持的意志品質。
㈨ 人地協調對建設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的意義
人地協調指的是在地理環境建設中,人類與虧豎自然相互協調和諧發展的一種理念和行動。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進程中,人地協調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通過人地協調,可以保護和維護環境,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和污染,從而建設更加健康、宜居的城市和社會。其次,逗謹人地協調可以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創造更加穩定和長遠山空基的發展基礎。最後,人地協調也能夠增強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和推廣,促進人的自我完善和社會的和諧進步。因此,人地協調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路徑和手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