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溫冷島現象是什麼意思
低溫冷島即冷島效應。由於沙漠較綠洲的比熱小,在太陽輻射影響下沙漠地面增溫比綠洲快得多。沙漠上空空氣受熱上升,通過熱力環流作用輸送到綠洲上空並下沉,使下層冷空氣以保持穩定,於是形成了一個比較涼爽的小氣候。這種效應,稱為「冷島效應」。
高中地理中,曾經學習過「熱島效應」。又叫做「城郊熱力環流」。其與「冷島效應」是相對的。不過「冷島效應」在沙漠綠洲地區更為顯著。
2. 地理:寒潮是什麼
寒潮是指大規模冷空氣(在氣壓場上為冷高壓)由亞洲大陸西部或西北部侵襲中國時的強降溫天氣過程。在天氣預報中規定,因北方冷空氣入侵造成24小時內降溫10℃,並且過程最低氣溫達5℃以下時定義為寒潮天氣過程。有時北方冷空氣的入侵雖達不到這個標准,但降溫也很顯著,則一般稱為強冷空氣。在寒潮或冷空氣前鋒經過的地區常不僅有強烈的降溫,還時常伴有大風和降水(雨、雪)天氣現象。寒潮的形成是由於冬季冷氣團在西伯利亞不斷堆積加強,當成為強大的冷高壓後,在高空低壓大槽後部西北氣流的引導下,便大舉南侵,於是在我國南嶺以北的廣大地區形成寒潮或強降溫天氣過程。入侵我國的寒潮主要有三條路徑:①西路:從西伯利亞西部進入我國新疆,經河西走廊向東南推進;②中路:從西伯利亞中部和蒙古進入我國後,經河套地區和華中南下;③從西伯利亞東部或蒙古東部進入我國東北地區,經華北地區南下。
寒潮:功大於過
寒潮,即大規模的強冷空氣南下,其勢如潮水,造成沿途的劇烈降溫和大風。
寒潮的「過」,給人們印象最深,似乎一談起它就會與災害性天氣聯系在一起。
可是寒潮對人類的益處,似乎很少有人提起。地理學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於地球表面熱量交換。隨著緯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陽輻射能量逐漸減弱,因此地球形成熱帶、溫帶和寒帶。寒潮攜帶大量冷空氣向熱帶傾瀉,使地面熱量進行大規模交換,這非常有助於自然界的生態保持平衡,保持物種的繁茂。
氣象學家認為,寒潮是風調雨順的保障。我國受季風影響,冬天氣候乾旱,為枯水期。但每當寒潮南侵時,常會帶來大范圍的雨雪天氣,緩解了冬天的旱情,使農作物受益。「瑞雪兆豐年」這句農諺為什麼能在民間千古流傳?這是因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還能加速土壤有機物質分解,從而增加土中有機肥料。大雪覆蓋在越冬農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樣起到抗寒保溫作用。
有道是「寒冬不寒,來年不豐」,這同樣有其科學道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專家認為,寒潮帶來的低溫,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殺蟲劑」,可大量殺死潛伏在土中過冬的害蟲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減輕來年的病蟲害。據各地農技站調查數據顯示,凡大雪封冬之年,農葯可節省60%以上。
寒潮還可帶來風資源。科學家認為,風是一種無污染的寶貴動力資源。舉世矚目的日本宮古島風能發電站,寒潮期的發電效率是平時的1.5倍。
3. 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所以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叫做沃爾克環流,當沃爾克環流變弱時,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東部海水變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但當沃爾克環流變得異常強烈,就會產生拉尼娜現象。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
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系,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面風的牽制,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的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致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得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加劇,有利於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了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從而引發拉尼娜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