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地理的認識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我對地理的一些思考
1、地理是一種理念,了解地球與地球和諧共存的理念。地球孕育了無數的生命,也孕育了我們人類,她是我們的母親,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了解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與它和諧共存,讓我們與地球和諧共存,能夠讓我們未來變得更加美好。在這個理念中,我們可以明白我們人類雖然很偉大,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文明,但是我們也十分的弱小,面對殘酷的宇宙環境,我們只能夠在地球這個溫室之中,做溫室里的花朵, 如果我們無法保護好地球這一個溫室,那麼我們將無家可歸,難以生存。
2、地理是一個世界,一個充滿著無窮奧妙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可以了解我們的地球到底是多麼的美麗,穿越時空看到我們地球那滄海桑田。
3、地理是一個工具,一個幫助我們認識地球,在地球上更好生存的工具。人類的生存與生活離不開整個自然環境,而地理是我們人類主要研究自然環境的學科,更加了解自然環境,我們才能夠更加清晰的明白環境的好壞決定了我們人類的健康,現在的環境也影響了我們人類的經濟發展。首先是環境的好壞上,青山綠水中的人類自然健康長壽,霧霾遍布不光令人難受也會傷害人類的身體健康,讓人產生一些嚴重的疾病。其次就是環境的地形上,如果是平原,那麼肯定較為容易發展成大城市,經濟突飛猛進;如果是崇山峻嶺,那麼交通建設困難,經濟自然也難以得到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發現了某種珍貴的礦藏,那麼附近的人或者找到的人就可以通過這個礦藏獲得大量的金錢改善自身的生活。地理是個十分好的工具,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去,但是請注意我們人類與環境息息相關,不要肆意的破壞環境,否則吃虧的終究是我們。
㈡ 對初中地理的印象及對高中地理的感想(500字以上)
高中地理課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門科學,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 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培育著我們建設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地理知識給我們揭示了地球上的許多奧秘,啟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激勵學生愛科學的情操。也是我們生活的向導。 但是初中考高中不考地理,所以許多學生還有領導都把地理學科看成是副科。剛上初一的學生也就普遍認為地理學科是副科,學不學都可以,甚至認為教地理的老師也是次等教師。針對學生的這種思想,我認為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必須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引導他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打心眼裡愛上這一科,地理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地進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沒有興趣,也就沒有發現和發明。」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從小都對科學感興趣,所以長大後都成了科學家。學習興趣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達到預期目的。沒有興趣,學生就產生苦學,厭學,棄學的可能,教師也就完不成教學任務。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要上好第一節課,讓學生知道地理學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剛上初一的學生雖然在小學已經學習過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並不陌生,但是對於為什麼要學習地理及學習內容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在上第一節課時,首先讓學生觀看課本前頁的彩色圖片和彩色地圖冊,讓他們看到各色各樣的地理事物,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再舉例說明:「日月星辰為什麼每天都東升西落?為什麼冬天冷,夏天熱?為什麼有的地方是高原,有的地方是平原?為什麼有的地方人少,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經濟發達,有的地方經濟落後?等等。要想懂得這些地理內容和人地關系,就要好好學地理知識。 - 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然環境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條件,而人類活動又無時無刻不在作用於環境,利用不當時,就會出現生態平衡失調的現狀。所以學好地理知識是新時代對每個公民的最起碼的要求,它能使我們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開闊我們的胸懷。 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有一股恆心和毅力,這個力量來源於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目的和動機是以需要為基礎的,過去只用升學來誘發學習目的和動機,這是很片面的。要對學生說:「將來大多數學生都要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中,無論干哪一行,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廣博。那麼我們現代人更應把它重視起來,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不盲目地生存,將來經商的時候才能知道哪裡出產什麼,有利於商業活動。只有了解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掌握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將來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地發展,自然界才能不給人們帶來災難。」三.要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架起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對好中差不同的學生也要保持平等的關系,不能對學生有親疏厚薄之分,要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教師只有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 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美好的口才,自然的教態,和腦子里豐富的知識,以及和藹可親的口語來換得學生的尊重,每當上課時,都讓學生以笑臉相迎,把對老師的愛轉化成學習的動力。 四.教師要用恰當的教法,上好每一節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也是一門科學,地理教師應該具有恰當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還要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在講新課時,應該用教學掛圖,把它掛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思維閱讀課本上的文字,邊看書上圖,再對照前邊教師的大掛圖對比著學習,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來記憶,這樣很直觀,很有空間想像力,和地理事物的真實性。 其次,在講完新課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草圖變相出題型,讓學生把知識學活,如果畫圖的水平不高,不太象也沒關系,只要能把關鍵的地理事物和名稱表現出來就行。比如畫中國地圖時,必須畫出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黃河入海口),長江入海口,杭州灣,珠江口,雷州半島,台灣島,海南島等,我以前看有的老師上課不拿地圖,也不畫版圖,畫圖了也太簡單過分了,那樣會讓學生有錯覺,記不住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識點。比如講中國的主要鐵路,不畫出珠江口,就定不了廣州的位置。 再次,教師要多閱讀課外書籍,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講解知識,會拓展知識面,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懂得理論知識的科學性。不要死記硬背地理知識,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問學生:「為什麼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不是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問題不是背就能解決的問題。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由於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氣溫較低,改變了那裡的氣溫和降水狀況。這是受地形因素影響的結果。地理科也是理性知識,有很多學生和老師以及校長都認為地理是屬於死記硬背的,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五.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經常開展地理課外活動,不僅能加強對地理知識的掌握,還能把知識變成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報導,觀看電視節目,和收聽廣播等,舉行基礎知識競賽,填圖競賽等都能豐富同學們的地理知識和才智,啟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和社會現象的興趣。 - 總之,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我們地理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
㈢ 初中地理哪個知識點你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地球的海陸分布情況(三分陸地七分洋),學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還有各大洲之間的界線(例如: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等等)。
㈣ 有沒有哪堂地理課讓你印象十分深刻,為什麼
我高中缺陸的時候有一次地理老師生病了,然後另一個老師給我們代課,那個代課老伏納頃師講的非常茄雹好,所以我印象深刻。
㈤ 地理讀後感
我饒有興趣地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這是一本是關於中國的地理的地理、科學雜志。我被這本書中的自然景觀和許多的地理知識所吸引其中有寫梯田、冰川、千島湖、雪山、各種顏色的湖、新疆的紅土、各個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2011.9第611期的「特別策劃 世界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實力」。 這個篇章從巴黎講起。在完備的下水道系統建立之前巴黎野參飽受內澇、骯臟與惡臭的困擾。直到一場瘟疫後拿破崙三世才注意到了下水道的建設。此外全世界罕見的「城市下水道博物館」也橫空出世。中國的直徑1米左右的下水道與之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啊 日本的巨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戶川工程。盡管東京的台風、暴雨平凡地勢低窪可是城市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街上的一層薄薄的水河水的流位也不溫不火。書上寫「這哪裡是下水道實際上我正身處於一座巨大的殿堂中面積有一個半主球場那麼大高度則有幾十層樓那麼高即使根巨大的混凝土立柱如通天巨塔巍然聳立„„」 而中國的下水道落後於城市的發展。中國的下水道遠遠落後於城市的發展。夏季在一場場暴雨的洗禮下武漢、杭州、北京相繼變成了「水城」。 其實消失的湖泊才是真正的原因——沒有地方去水依然會泛濫。為了城市的建設人們往往會填湖現在的武漢的主城區的水面面積與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主城區的水面面積相比縮減了一般多。 我認為應該多挖出一些湖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資源合理設計借鑒古人及其他的國家的方法保護環境人一定要與自然相協調才能使自然災害對人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通過閱讀《中國國家地理》我懂得了許多地理的知識學到了徐霞客和各位探險者不斷探索的精神。保護環境與自然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