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思路分析]
地貌的一般特點是:山地高,平地低;山頂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腳低。識別出地貌的各種基本形態,結合具體運動路線,地形起伏則一目瞭然。
[解題過程]
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頂。山頂依其形狀可分為尖頂、圓頂和平頂。圖上表示山頂的等高線是一個小環圈,環圈外通常繪有示坡線。
山頂與凹地
比周圍地面低下,且經常無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積的低地稱盆地,小面積的低地稱凹(窪)地。圖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線是用一個或數個小環圈,並在環圈內繪有示坡線。
②山背、山谷
山背,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凸起部分。圖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線以山頂為准,等高線向外凸出,各等高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分水線。
山背和山谷
山谷,是相鄰山背、山脊之間的低凹部分。圖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線以山頂或鞍部為准,等高線向里凹入(或向高處凸出),各等高線凹入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合水線。
③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連兩山頂間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馬鞍狀,故稱鞍部。圖上是用一對表示山背的等高線和一對表示山谷的等高線顯示的。
山脊,是由數個山頂、山背、鞍部相連所形成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線叫山脊線。
④斜面
從山頂到山腳的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在地圖上明確斜面的具體形狀,對定向越野有一定價值。斜面按其形狀可分為:
1)等齊斜面。實地坡度基本一致的斜面叫等齊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基本相等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等齊斜面。
(2)凸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緩下陡的斜面叫凸形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稀、下面密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凸形斜面。
(3)凹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陡下緩的斜面叫凹形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密、下面稀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凹形斜面。
(4)波狀斜面。實地坡度交*變換、陡緩不一、成波狀形的不規則斜面叫波狀斜面,若乾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表示該狀斜面的等高線間隔稀密不均,沒有規律。
3、圖上起伏的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圖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判定起伏時,首先要對判定區域進行總的地勢分析,在該區域內,找出明顯的山頂,分析山頂間的聯系,找出山脊以及主要分水線、合水線的走向,然後結合河流、溪溝的具體位置,判定出總的升降方向。總的地勢分析之後,進行具體分析時要注意基本一點,即在地圖上,凡屬運動路線與某條等高線近似平行是平路外,其它現象(與某條等高線越來越近或越來越遠或相交)則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具體分析時,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②根據示坡線判定
示坡線與等高線連接的一端為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③根據河流符號判定
當一組等高線在河流一側,*近河流的等高線低,遠離河流的等高線高,即當離開河流一側作橫方向運動或成一定角度運動時,就是上坡,相反方向運動時則是下坡。當一組等高線橫穿河流,上游等高線高,下游等高線低。
❷ 初一地理怎樣分辨地形類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
等高線地形圖所表示的地理范圍比較小。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類型有:陡坡、緩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種。
如果是大范圍的地形圖則屬於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判讀:——結合插圖理解吧
1.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
等高線之間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緩,稀疏處坡度緩(水平距離大),上山、開地、建築易,河流緩;密集處坡度大(水平距離小),上山、建築、開地難河流急。如圖中甲線路坡度緩,上山頂容易;乙線路坡度陡,上山頂難。
2.等高線與山地和盆地:這兩種地形的等高線都成
閉合的不規則的圈,等高線數字內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間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頂;等高線數字內低外高的是盆地(窪地)。
3.等高線與山脊和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處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線與鞍部:等高線兩邊高且有山頂,中間等高線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線與陡崖:2條或2條以上的等高線重合處就是陡崖。圖中b處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對高度)的計算:
陡崖高度=(重疊的等高線條數±1)×等高距
註:有「以下」「不高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則+;有「以上」「不低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則-。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線地形圖順口溜:閉合山頂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線重疊,河流只在山谷中,線稀坡緩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難。地形剖面最直觀,分層設色一目瞭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徵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員遼闊,地面坦盪(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較大,邊緣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員遼闊,地面坦盪或起伏不大,一望無際。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對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頭,延綿的山峰形成的帶狀山脈。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頭,相對高度不大,坡度較緩,山間多有平壩河谷相間。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環繞,中間低。
❸ 怎麼識別山頂、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1、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的方向彎曲;
2、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的方向彎曲;
3、陡崖:兩條以上等高線出現重合;
4、鞍部:相鄰的兩個山頂之間;
1、山脊
山脊最高點的連線就是兩個斜坡的交線,叫做山脊線;
山脊線是由高處向低處凹出的部分,是水流的分水嶺;
山脊線兩側的等高線略呈平行狀,等高線穿過河谷時,向上游彎曲,呈反v字形;
2、地形圖識別法
(1)山頂
在地形圖中一般用三角形符號予以標記。看海拔高度也比周圍的高些。
(2)山脊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看等高線的彎曲方向。如果等高線從海拔高處彎向海拔低處(即從數字大的地方向數字小的地方彎曲)的部位,即是山脊。
(3)山谷
山谷的判別正好與山脊相反。等高線從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處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時,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
(4)鞍部
它與山坳的區別沒有明顯差異。一般看其相對高度。鞍部的相對高度較高,兩側陡峭,不容易發育成河谷地貌。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
(5)陡崖
陡崖比較好識別,就是等高線不斷重合或者最為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斷定為陡崖。
❹ 地理中怎樣分辨山脊(谷)和陡坡(緩坡) 那是不是山脊或山谷不是閉合的,而陡坡緩坡是
1.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
3.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均勻一致,是均勻坡;
4.自下而上,等高線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較陡,山上部坡漸緩,是凸形坡;
5.自下而上,等高線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較緩,山上部坡較陡,是凹形坡.
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
②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❺ 怎麼區分山峰,山脊,鞍部,徒崖
等猛拿高線指的是地形圖上高程相等的各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枝知搭.
需要了解等高線反映的幾種典型地形地貌,就能夠看懂等高線地形圖了:
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
②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猛叢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⑥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等高線越密集處,地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