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七上地理第三章內容是什麼

七上地理第三章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29 02:07:20

① 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2) 第三節 世界的地形 一、陸地地形 1、地形的定義:地表各種( )的形態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
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晝夜交替現象,太陽東升西羅,時差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四季的變化,影子的長短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
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於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基督教:流行於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第六章: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②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知識要點的背誦劃線部分

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地圖記住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名並攜吵詞短語就行,沒有必要背誦哦。
-------教材的四個部分【標題】是要記住的;
天氣和天氣預報裡面應該理解【天氣與氣候隱裂的共同點與不同點;衛星雲圖與常用天氣預報符號;大氣污染指數】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裡面應該知道【氣溫的測量與統計(變化):日變化-日平均氣溫-日較差,年變化-年較差;天氣中的氣溫與氣候中的氣溫;世界氣溫的地理分布(地區之間的氣溫變化):不同緯度之間的差異,不同海拔之間的差異,海洋與陸地之間的差異)】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裡面應該知道【降水的測量與統計;年降水量的季節變化的五種形式;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規律】
氣候的地區差異裡面應該知道【十一種氣絕侍候類型的名稱,它們的氣溫降水特徵,說得清楚在某個地方有某種氣候類型的存在】
-----------------建議你把自己知道的用筆列出來,然後看有哪些遺漏,把遺漏的搞清楚就行啦!

③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境界。那麼,一些有關讀書的詩句,從古人對讀書這件事的感悟上,來體會讀書的樂趣之所在。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 七年級地理 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1

專題一 地圖(第一章第二節)

地圖的三要素:

①比例尺(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a、比例尺的大小,如1:10 000>1:100 000 ;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如北京地圖,內容詳細;

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如中國地圖,內容粗略(P9 圖1—16)

b、比例尺的轉換:厘米變千米,去掉5個0

如1:5 000 000即表示圖上一厘米等於實地距離50千米

②方向 :a.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看指向標(P10 活動題圖1—18)

③圖例 :P10 圖1—17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2

專題二 地球和地球儀(第二章第一節)

1、地球的大小: 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坐地日行八萬里,專指赤道)

2、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緯線:赤道及與赤道平行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橫著),呈圓形;長度不等,赤道(即0°緯線)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成為一點。 赤道以北稱北緯,「N」表示North;赤道以南稱南緯,「S」表示South。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且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半圓),指示南北方向(豎著);呈半圓狀;長度都相等。 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西稱西經,「W」表示West;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東稱東經,「E」表示East。

口訣一:南緯S 北緯N,西經W 東經E

口訣二:向北增加為北緯,向南增加為南緯,

向東增加為東經,向西增加為西經(P19圖2-11)

4、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東西半球分界:160°E, 20°W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3

專題三 地球的運動(第四章第三節)

1、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 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3、與地球公轉相關的地理現象: (南北半球的季節和晝夜長短情況相反)

氣節 日期 北半球季節 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

春分 3月 21日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 6月 22日 北半球夏季 北回歸線 北半球晝長夜短

秋分 9月 23日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日 北半球冬季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短夜長

4、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地球繞著地軸自己轉)

5、公轉的意義:(地球繞著太陽轉)

a、一年中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b、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北極圈內極晝;冬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短,北極圈極夜;南北半球情況相反)

C、四季和五帶的劃分: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寒帶(66.5°—90°);有太陽直射現象的是熱帶(南北緯23.5°之間);熱帶與寒帶之間是溫帶(23.5°—66.5°)。 (五帶劃分參考P70圖4—22)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4

專題四 大洋和大洲(第二章第二節)

1、七大洲(按面積順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 歐洲、大洋州;赤道穿過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亞洲的東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島。

2、四大洋(按面積順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緯度最高且跨經度最多

3、「水球」:三分陸地(29%)、七分海洋(71%),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北美洲與亞洲----白令海峽 ;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5、半島: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東半島、印度半島)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5

專題五 地形(第二章第三節)

1、區分:海拔高度指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兩地間的海拔高度之差。

2、五種陸地地形:地表起伏較小的3種——平原(海拔一般不高於200米)、高原(海拔高、邊緣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平);地表起伏較大的2種: 山地(海拔高>500米) 、丘陵(海拔較低)

3、海底地形:從岸邊向遠洋依次為——大陸架(較淺,200米以內)、大陸坡、海溝(較深, 如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洋盆、大洋中脊

4、地形圖:將等高線圖塗上顏色,一般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棕、黃色表示高原

5、世界地形之最: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 (P32圖2—45)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6

專題六 海陸變遷(第二章第四節)

1、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2、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版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

3、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在板塊交界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活躍,拉伸可能形成海洋(如紅海),碰撞擠壓則可能形成山脈或造成火山地震,所以火山地震帶、山脈帶的分布帶與板塊邊界相近(參考P35圖2-48與P36圖2-54)

兩大山脈帶/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亞歐大陸南部山脈帶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 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 7年級地理上下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下冊復習提綱

★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重點歸納

★ 部編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識點

★ 部編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單元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④ 201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書的目錄

第一章 地球與地圖 ,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第三節 地圖 。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第二節 氣溫和氣候的分布、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第三節 人口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後面是附錄)

⑤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目錄

七年級地理 教材目錄中的內容有豐富的 文化 價值與 教育 價值。我整理了關於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目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目錄
緒言:與同學們談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第三節 地圖的閱讀

第四節 地形圖的判讀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第三節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附錄一:本書主要地理詞彙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二:本書常用地圖圖例
初一上學期地理 教學 工作 總結
本學期又要結束了。回顧本學期的工作,初一上學期地理教學工作總結有得也有失。在擔任初一班的地理教學工作中,我能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後的教學工作,初一上學期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 教學 方法 ,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並認真搜集每節課的課件和課外知識,保存在電腦中。初一上學期地理教學工作總結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組織學生自創地理 手抄報 、畫地理事物輪廓圖等,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初一上學期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因為七年級上冊地理,理解的內容多,知識的空間概念強,根據初一學生求知慾強、好奇心大的特點,我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學中都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積極認真參加集體備課活動。研究探討課程教法、學法,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工作。

五、做好課後幫輔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特別是在復習階段,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幫輔,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幫輔力度。對後進生的幫輔,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課後 反思 不夠及時,對個別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督促不夠,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目錄相關 文章 :

1.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目錄

2.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材目錄

3.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目錄

4. 2017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目錄

5.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知識點歸納

⑥ 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知識點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來源:學*科*網Z*X*X*K]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來源:學科網ZXXK]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敏虛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⑦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⑧、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經線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羨爛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來源:學科網]
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來源:Z+xx+k.Com]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來源:學科網]
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也叫絕對高度。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兄拿漏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人們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
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
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來源:學+科+網]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5.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Zxxk.Com]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6、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7、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內力作用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源:Z|xx|k.Com]
外力作用 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來源:學科網]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8.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9.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10.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特點
天氣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多變、不穩定
氣候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相對穩定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來源:學科網][來源:學科網]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世界氣溫的分布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來源:Zxxk.Com]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②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來源:學科網ZXXK]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5、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6、自然資源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土地的利用類型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7、土地資源的分布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8、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9、大自然的總調度室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來源:學科網ZXXK]
阿拉伯語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③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學科網ZXXK]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來源:Zxxk.Com]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來源:Z_xx_k.Com]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來源:學_科_網]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來源:學+科+網Z+X+X+K]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來源:學。科。網Z。X。X。K]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⑦ 七年級地理上冊天氣與氣候復習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一、描述大氣狀況的兩個概念:天氣與氣候
天氣與氣候
概念 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同一時間不同地方天氣差異可能很大 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對長時間天氣的綜合
特點 短時間;經常變化 長時間、變化不大

詞語判斷 夜裡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柳來掛絲。
描述內容:陰晴、降水概率、風向、風力大小、氣溫 氣溫、降水、氣壓、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為0,表示肯定「無雨」。氣溫是大氣叢汪冷熱的程度。風向是風的來向,有「北、南、西、東」四個基本方向。風向為「北」,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0-12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二、天氣預報圖
1、氣象預報圖(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其越濃說明雲層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氣符號圖:(識別常用天氣符號)
3、天氣預報圖: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知道:(1)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2)溫度是大氣冷熱的程度,氣溫的單位一般用℃表示,讀作攝氏度。(3)風力和風向的表示方法。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力指風的大小。(4)污染指數與空氣質量等級等:指數小質量好,級別大,質量差。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氣溫的測量是用放在百葉箱里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計放置高度離地面1.5米。單位:℃(攝氏度)。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
二、氣溫的變化:(見P51圖3.12、3.13,會做活動題1.2)
1、日變化:指一天內的氣溫變化。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南北半球一樣)。
2、年變化: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三、氣溫分布規律:(見P53圖3.17)
1、等溫線: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連在一起組成的線。
2、影響因素A.緯度因素: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B.海陸因素:同緯度氣溫隨著海陸的不同而不同。夏季:陸熱海冷;冬季:海暖陸涼。C.地形因素:同緯度的氣溫隨著海拔的不同而不同。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兩地溫差=兩地相對高度/100×0.6℃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從大氣中降落的雨、冰雹、雪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
二、降水量的測量:測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單位以mm(毫米)計算,一般每天8時和20時各測量一次,測量結果之和為日降水量。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赤道地區多雨,兩極少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少雨、東岸多雨;中緯地帶沿海多雨,內陸少雨;山地迎風坡多雨,悉畢背風坡少雨。
四、世界「雨極」是亞洲印度的乞拉朋齊,世界「干極」是南美洲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曾91年未下雨。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讀58頁地圖)
1、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①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②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③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④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2、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①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睜鄭芹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地中海氣候: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3、寒帶氣候 分布在南極洲和北冰洋沿岸;終年寒冷。
4、高山氣候 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區;氣候復雜,有垂直變化。
二、影響氣候的因素
1、緯度:緯度高氣溫低、緯度低氣溫高;低緯降水多、高緯降水少。
2、海陸:距海近多雨、距海遠少雨;距海近溫差小、距海遠,溫差大。
3、地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5、人類活動:植樹造林、修水庫則風調雨順旱澇災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溫室效應,冰雪融化、水溫上升,引發洪澇災害。

⑧ 七年級地理思維導圖上冊: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識重點是什麼

重點如下: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⑨ 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知識點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來源:學*科*網Z*X*X*K]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來源:學科網ZXXK]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⑦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⑧、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經線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來源:學科網]
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來源:Z+xx+k.Com]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來源:學科網]
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也叫絕對高度。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人們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
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
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來源:學+科+網]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5.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Zxxk.Com]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6、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7、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內力作用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源:Z|xx|k.Com]
外力作用 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來源:學科網]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8.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9.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10.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特點
天氣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多變、不穩定
氣候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相對穩定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來源:學科網][來源:學科網]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世界氣溫的分布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來源:Zxxk.Com]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②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來源:學科網ZXXK]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5、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6、自然資源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土地的利用類型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7、土地資源的分布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8、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9、大自然的總調度室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來源:學科網ZXXK]
阿拉伯語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③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學科網ZXXK]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來源:Zxxk.Com]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來源:Z_xx_k.Com]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來源:學_科_網]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來源:學+科+網Z+X+X+K]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來源:學。科。網Z。X。X。K]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⑩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目錄

七年級地理 教師與教材的關系應該為夥伴關系,雙方有共同的目的,並且為了此目的雙方各自付出努力。我整理了關於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的目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材目錄
與同學們談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第三節地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第二節海陸的變遷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人口與人種

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附:本書主要地理詞彙中英文對照表

附:本書常用地圖圖例

世界政治地圖 世界地形圖
七年級上冊地理 教學 工作 總結
因為工作的需要,地理老師的緊缺,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三個班的地理科的教學工作,現將一學期的工作作以下幾個方面的總結:

一、認真分析,制定合理的 教育 教學計劃

本學期七年級所使用的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主要內容是“地球和地圖”“陸地與海洋”“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希望該年級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地理學習的基本 方法 和基本技能,但由於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這一次是直接接觸,而七年級的學生是剛剛由小學升上初中,對“地理”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地理又是中考的會考科學,分數帶入總分,所以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就要求我,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及間接了解,對他們的 學習態度 ,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 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為本學期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把好目錄,明確本學期的教學重點。

二、認真備課、上課,細致批閱作業

(一)、備課質量的好壞決定一堂課的效果,為了上好每一堂課,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閱資料,學習各種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手段。由於第一次參與地理教學工作,第一次接觸新的教材,對教材的思想內容, 教學方法 等方面把握不夠,所以,為了備好一節課,不厭其煩地向同學科老師請教吸取他們的 經驗 。

(二)、教學中我力爭做到精講

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視讀圖訓練,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訓練題做到精選、精煉,對出現問題的學生及時地指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三)、認真對待每個同學的作業

每一個班級有六十多位學生,每批一次作業就是一項沉重的工作,但我覺得是一種使命,深感責任之重,因為作業是體驗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對作業完成得較好的學生,我都給他們以很好的鼓勵表揚,對完成得不好的學生,我不是打“x”完事,而是在旁邊給予正確的解答。在課堂上還進行講評,這樣作業便成為我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平台。使得他們認識到作業不能敷衍了事。

(四)、積極參加校本研究

閱讀全文

與七上地理第三章內容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