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本主義地理學與人文主義地理學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1、人文地理學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階段,對未知區域的探索和描述構成了古代人文地理學的主要內容。2、西方人文地理學的近代時期的研究是不斷探索的時期,這一時期相繼產生了從不同角度探討人文地理學的學派。3、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西方人文地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出現計量地理學,60年代引發理論地理學,70年代傾向於人本主義。由於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空間科學的發展以及自動化制圖的進步,現代人文地理學進一步加強了地理學學的理論創新及其實踐應用能力。研究趨向傾向於以下幾點:(1)科學理論與方法論的建立,如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等等。(2)新的研究方法,如計量方法的應用、心理學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資料收集手段的變革。(3)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態觀點且傾向於社會化、人文化、實用化。而邊緣學科的分支也顯示出勃勃的生機
❷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中國地理的關系
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屬於地理學的大分支學科,理論知識豐富,是每一個學習地理的學生的必修課,中國地理屬於專注研究中國的應用地理學分支,在掌握了必要的自然地理知識和人文地理知識後,才能快速理解中國地理。
簡單來說,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是學好中國地理的基礎,所以包括初中地理,高中地理乃至大學的地理專業,都是先學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等,讓學生打好地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後,再學中國地理。
❸ 誰知道人文建設與地理有什麼關系
相輔相成,人文建設是依據地理而興建的,而地理又賦予了人文建設特定的色彩。如
深山藏古寺
,延安沿河而建。
❹ 人文地理怎麼學啊 人文地理如何學
1、人文地理學是個綜合性學科。想學好這個學科,首先要了解地理學的框架。做了一個簡陋的框架,通過這個你會發現地理學絕對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學科,他包含萬物,與幾乎所有學科都有交集。地理學下分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兩者旗下又有好多分支。要學好人文地理學這些分支都要有所涉獵,當然不可能說什麼都懂,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就好
2、實地考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沒什麼比這句話更適合地理學了。對於地理學,你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更需要在現實中去體會書本上的知識。不去北京老胡同聽不到最正宗的吆喝;不去山東見不到那麼大的蔥;不去安徽也不知道處在中國南北中間有多尷尬。
❺ 人文地理如何將生活實際融入課堂
在平常的地理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好多學生學不好地理,埋怨地理太難學了,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缺乏地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其實地理知識充盈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空間,教師如果能及時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各種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之中,通過組織和引導把地理知識與生活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它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這樣學生就會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價值,從而增強學好地理的信心。那麼,怎樣使地理教學貼近生活,讓生活走進地理,讓地理為學生們的生活服務呢?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利用多種手段提升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
地理學內容包羅萬象,教師可以根據專題內容選擇,也可以將提綱交給學生獨立搜尋完成。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發現過程,關鍵在引導,給同學多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如可以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圖片、影片、虛擬實境)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有助於學生學會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包括搜集、梳理、甄別、解釋、應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習效果。
也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老師可指導學生,通過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制圖各要素應用、觀察地理事象,製作區域地理模型及調查等等。例:讓學生對縣324國道交通情況了解,促使他們學會動口動手動腦,不斷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實際問題。如在道路兩側按事先制訂好的表格,讓學生填寫二小時內對來去方向的各種車輛、機動車型號、本市與外省車輛、時流量等作統計。直到交通隊調查324國道工程建設及投資,道路長寬及經濟效益等情況資料,將實地調查與統計資料匯編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小論文,提供給縣有關部門參考。這樣無疑對訓練他們各種能力有極大好處,從活動中迎接困難挑戰創新不斷發展自己的才能智慧,從而使熱愛科學、求實創新的精神等科學素質得以培養,科學的世界觀逐步得以形成。
也可通過鄉土地理的思考,讓學生分析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生活化地理教學有效途徑---地理教材「本土化」
對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才能使地理課程具有「鄉土元素」和「地方特色」,變得豐滿而鮮活,既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探究真理奠定基礎;又可大大激發學生探求真知的願望和熱情。從而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如何對地理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呢?
1、替換
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地理教材進行「本土化」處理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地理要素、景觀、事物等,優化教材、活化課堂,以達到教學過程的合理要求。例如:教學關於城市化」有關內容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採取投影我們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城市------自己的學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靠學校最近的城市其用地面積變化的地圖來導入新課,然後再以點帶面,探究城市化的本質規律。那麼,「替換」與未替換相比,不僅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親切和具體;課堂上,他們的注意力將更加高度集中且探究學習「城市化之因」與城市化之果「等熱情高漲、精神專注,甚至還可能促使一些同學產生了」利用課余假日時間到實地去訪問、調查、考察等,進一步了解「自家」城市的發展變化的歷史,並展望未來(城市規劃)「的沖動到行動等等。而這樣的熱情、專注、慾望、沖動和行動等,的確又是非常寶貴的。
2、參照
「參照」是地理教學的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重要途徑。在地理教學中,無論是教學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文地理內容,我們都應時常與學生熟悉的學校所在地區的相應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內容進行並立對比,與教材中對應的內容進行並立對比,發現異同,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相關的地理事物和規律形成深刻而透徹的認識,而且有利於學生認識家鄉,有利於學生熱愛家鄉情感的養成。
例如:關於「地球上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分布和特點」教學後,告訴學生我們家鄉(如「的緯度約為北緯26度,惠安應處於什麼風帶:(西風帶),那麼,我們惠安是否常年吹西風呢?(否)為什麼:這樣通過比較對照,發現了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
又如,對「農業地域類型」中的水稻種植業教學時,考慮到我們學生就是以大米為主食且我們家鄉就屬於水稻種植業,於是我讓熟悉水稻種植的同學介紹水稻的生長習性、種植季節和方法、產量與消費等情況,供學生們「參照」,為學生分析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和區位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
再如: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時,考慮到我們惠安的交通發展很快,現在不僅有發達的公路、鐵路交通,海運等,而且對惠安城市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明顯,因此,教學中讓學生以惠安不同時期的交通條件下城市形態和商業網點分布為「參照」的案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巨大影響。
3、補充
我們身邊總是有生動鮮活的內容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來加以完善,也就是與我們的學生一起對教材的進一步建設。「補充」主要是對教材中缺乏生動感性材料和案例支撐的部分內容,結合並利用學校所在地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進行彌補、充實。
例如, 「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城市功能分區逐步明顯」敘述,但教材中沒有相關例證。但是,現在我國正處於城市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各個功能區正在由「混雜」布置「向」分區逐漸分化明顯」發展,如商業區里商業單位越來越多----商業集聚,而設立的開發區內工廠越來越多---工業集聚,這是「城市功能區形成」的生動實例。據此,在教學相關內容時及時把發生在我們學生身邊的這些變化補充到課堂上來,可以使教學變得「充實」和「豐滿」,這樣對學生了解城市功能區形成的現象,進而探究提示其變化的本質規律很有益處。
4、拓展
「拓展」是發揮學校周邊地理環境中突出的、具有優勢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發地理事物等,對教學內容的拓寬提高擴展。
例如,對我們地處沿海地區的惠安地質演變可加以拓展。把這一生動鮮活的地理事實引進到課堂上來,引導學生發現、認識家鄉地表滄海桑田變化,進而探究其主要成因、海岸變化的趨勢及其影響到等,這樣就拓寬了教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趣味,從而產生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教學應注意的幾方面
課前的預習准備
課前預習是運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的極其重要的准備階段,老師將導學「生活中的地理」精心設計和編寫好後,課前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地理案例」中的中心問題看書預習,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預習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
課堂教學討論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
開展課堂討論時,要步步為營,層層深入,讓學生深入進行思維,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及時給出解答。以體現教師以導為主,學生學習為主的教學理念。
課後應注重鞏固落實
對於一些問題學生未能完成理解,教師布置與「地理案例材料」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課後進行再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達到鞏固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積極轉變觀念,結合地理教育的實際特點,引領學生從生活中走進地理課程,從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地理知識的學習應作為認識現實世界,適應未來生活的經驗准備, 要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具體認識和理解。」教師必須善於捕捉生活中的信息, 及時將它轉化為教學材料, 及時融人地理課堂中,同時也要關心學生需要,打破原有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 與課外、校外、與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體驗相結合,也就是「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