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中國三篇內容是什麼

地理中國三篇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30 02:46:21

A. 求《地理中國》每集簡介

地理中國,每集簡介。
1柴河地質探秘【哈拉哈河火山群支脈發現】

2巨洞之謎【格凸河暗河洞穴】

3鄱陽湖的奧秘【鄱陽湖】

4解密遠古之花 上【達爾文討厭之謎的破解】

5解密遠古之花 下

6黃土中的秘密【洛川黃土剖面】

7太行山中的奇觀【贊皇縣赤壁長牆】

8石林傳奇【路南石林】

9赤水觀瀑【赤水丹霞地貌】

10黃龍的訴說【黃龍鈣華】

11沙海的奧秘【巴丹吉林沙漠】

12鴨綠江神韻【鴨綠江】

13天露池之謎【豐寧第四紀冰川遺跡】

14嵩山探秘【嵩山五世同堂地質奇觀】

15山中奇境【樂業 大石圍天坑】

16會飛的山峰【葛仙山】

17神奇的小島【南碇島六邊形石柱】

18深藏的美麗【九寨溝】

19走進龜峰【龜峰丹霞區象形石】

20紅岩石瀑【大洪山琵琶湖紅岩石瀑】

21洞穴奇觀 上【武隆芙蓉洞喀斯特】

22洞穴奇觀 下

山河探秘第一部

23神秘的巨洞【同第二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一集】

24探索長崖之謎【同第七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二集】

25少林傳奇【同第十四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三集】

26大漠尋奇【同第十一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四集】

27山中奇觀【同第九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五集】

28石林億萬年【同第八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六集】

29好大一個湖【同第三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七集】

30塔里木河探秘【塔里木河】

31龍虎山探奇【龍虎山洞穴和古火山口】

32游歷地心【天柱山超高溫高壓變質帶】

33生命之石【延慶縣千家店盆地硅化木群】

34萬柱迷谷【臨海市六邊形流紋石柱群】

35塘中的發現【海口雙池嶺 羅京盤瑪珥式火山群】

36峽谷行【大渡河金口河大峽谷】

37水下的博弈【治理黃河】

火山的奧秘

38巨災後的反思【馬提尼克島聖皮埃爾培雷火山大爆發】【火山的奧秘第一集】

39險象環生【夏威夷火山空難救援】【火山的奧秘第二集】

40零距離接觸 上【火山專家考察活火山】【火山的奧秘第三集】

41零距離接觸 下【火山的奧秘第四集】

42感知火山脈搏【火山專家研究火山噴發】【火山的奧秘第五集】

43破解火山密碼 上【火山專家檢測火山噴發】【火山的奧秘第六集】

44破解火山密碼 下【火山的奧秘第七集】

B. 《地理中國》每集知識點是什麼

《地理中國:百年地理大發現》每集知識點:

1、鳥之謎

鳥類的特徵不在於翅膀和飛翔,而是羽毛,自然界中只有鳥類有羽毛;當時沒有鳥類的過渡性化石,鳥類是由其他物種進化而來。

1861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第三年),德國生物學家馮·邁耶在德國索倫霍芬小鎮發現距今1.45億年侏羅紀晚期的始祖鳥化石。

他提出假說,始祖鳥長著翅膀,而且還有羽毛,但是翅膀末端有發達的爪子,長著長長的尾椎骨以及整齊的牙齒,都呈現出爬行動物的特徵,證明這是一隻具有爬行動物特徵的過渡性的鳥。

1868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提出鳥類恐龍起源假說,他分析出始祖鳥後腿與獸腳類恐龍後腿有35處相同特徵,但是其他科學家認為這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2、風吟大漠

地球上約有1/5的陸地是沙漠;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從新疆喀什向東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尋找喀拉墩,樓蘭、米蘭、且末、尼雅、丹丹烏里克,喀拉墩,公元七世紀之後就沒有了。

一五計劃修建包蘭鐵路,中間穿過騰格里沙漠,在沙坡頭治理流沙,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撰寫《向沙漠進軍》。

1959年,29歲的朱振達被竺可楨委以重任帶領中國第一支沙漠考察隊隊長。

中國西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柴達木沙漠、庫姆塔格沙漠、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

乾旱地區的稱為沙漠,半乾旱地區的稱為沙地;以賀蘭山為界,賀蘭山以西的沙漠面積廣闊,但形成已有已有百萬年的歷史,是由於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擋了細潤的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原因;而賀蘭山東部,數百年時間內大片草原變成沙地。

蘇聯專家傳來了草方格沙障,中國改良從5米見方改為1米見方,麥草長度20厘米;草方格內沙子表面出現一層薄薄的殼狀物,麥草腐爛,藍藻結皮的生物土壤結皮,以後會發展成為更加穩定的蘚類結皮,地衣結皮。

3、問天冷暖

19世紀末,阿爾卑斯山上奧地利氣象學家漢恩,提出氣候穩定不變理論,在一定的時間尺度內,氣候是一種穩定不變的常態。

20世紀初,美國人霍普金斯用物候現象,提出了霍氏生物物候定律,北美溫帶區域,維度每向北移動1度,經度向東移動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將延遲4天,秋季相反。

北美是一個比較標準的大陸,沒有高山峽谷的阻斷,適用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中國由於佔1/4領土的青藏高原而有改變。

國學功底深厚的竺可楨研究中國古籍上記載的物候現象梳理歷史氣候演變規律,主要是《四庫全書》,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的歷代主要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時任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負責《四庫全書》在戰爭時期的轉移。

亞洲象,5000年前在燕山(京津冀一代)腳下,3000年前在秦嶺一帶,1500年前在長江中下游一帶,500到1000年前在廣西廣東一代,現今只在雲南邊境有。

4、黃土天書

1870年,寫就了《中國》這部巨著的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在黃土高原上遭遇到沙塵暴,提出「風成假說」。1950年前後,蘇聯學者帕夫林諾夫依據故鄉伏爾加河洪水泛濫的研究經驗,提出黃土高原的「水成假說」。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發建設黃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劉東生來到黃土高原研究。黃土紅土交替,紅土成因:土壤中的CaCO3隨雨水溶解並在在紅土層下方沉積成鈣結核,俗稱料姜土,相對堅硬,而土壤中的Fe被氧化使得土壤逐漸變成紅色,形成紅土層。

紅土層下半部分由於鈣結核的沉積堅硬結實,成為能抗壓的重要的支架層,建造窯洞時被利用在窯洞的頂部,所以窯洞頂部大多都為紅土層。

黃土各處厚度相同,上下層顆粒大小沒有明顯區別,並沒有洪水沖擊淤積的厚度不一,大塊顆粒在下層的特點,而且太行山上也有黃土存在,所以「水成假說」不對。

劉東生在黃土高原考察了東西走向4條,南北走向6條的10條大剖面,得出黃土顆粒大小區別,並根據黃土帶的方向推斷出風來的方向在西北方,提出了「新風成說」。

紅色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所以推斷紅色土和黃色土的交替可能是沉積層形成時氣候的濕潤程度不同;黃土層中的蝸牛殼是乾冷型的,紅土層中的蝸牛殼是溫暖型的。當時學術界普遍認同第四紀有四次大冰期的觀點,但是黃土層紅土層的交替卻有32層,因此第四紀有32次冷暖交替。

做出黃土高原的岩心的古地磁的磁化率分析,海洋科學家用深海鑽探技術提取海底沉積物的有孔蟲化石並進行氧同位素研究繪制出對應遠古地質時期氣候冷暖變化曲線,與黃土高原岩心古地磁曲線相符,推翻了經典的第四紀四次大冰期學說。

黃土高原、極地冰芯、深海沉積並列成為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三大支柱。劉東生2002年獲得國際環境科學的諾貝爾獎「泰勒獎」,迄今為止是唯一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中國大陸人。

5、遠古奇花

在地球上迄今為止找不到從無花到有花,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過渡性物種。有花植物化石應該最早出現在熱帶,但是找不到更早的化石,只有一億年的化石。孫革在黑龍江找到了1.25億年的被子植物化石,星學花序。與一位美國學者在以色列找到的化石「以色列古花」相同。

1.25億年前中東和遠東都有相同的植物,植物的傳播需要時間,那麼一定還有更早的被子植物。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克拉西洛夫在蒙古發現了比星學花序早幾百萬年的「古爾萬果」化石可能是被子植物。

古爾萬果的底層也產狼鰭魚,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早的真骨魚類,肯定是比星學花序的底層早。遼西也產狼鰭魚,孫革去了遼西,1996年發現了1.3億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遼寧古果;而且在地層中發現了古爾萬果是裸子植物。

遼寧古果的莖枝太細,不足以支持沉重的上部分,猜測被子植物起源於水中。2000年在遼西發現了中華古果化石,被子植物,莖枝細弱,葉子細而深裂,根部不發達證明不用很深吸收水,證明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起源於水中。

6、地心烈焰

世界上四大陸地斷裂帶:東非大裂谷,東亞大裂谷(安徽山東渤海黑龍江西伯利亞),萊茵河裂谷、盆地山嶺省。中國國內活火山很少,近百年只有昆侖山有一次爆發。劉嘉麒師從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寫就了《中國火山》一書。

1997年,劉嘉麒來到雷州半島的廣東湛江湖光岩,湖光岩是一個瑪珥湖,瑪珥式火山噴發是指岩漿上涌的過程中,遇到地下水發生爆炸,巨大的水蒸氣噴出地表,使地面塌陷形成低平火山口,然後逐漸積水所形成的火山湖就是瑪珥湖。

湖光岩的瑪珥湖與德國西部艾菲爾高原的瑪珥湖並成為姊妹湖。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大陸斷裂帶,南起莫三比克中部,在希雷河口分為東西兩支,一路北上刺穿紅海,直到歐亞大陸,長度將近赤道六分之一周長,擁有世界上四大火山帶之一,東非裂谷火山帶。

世界上四大火山帶:環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東非裂谷火山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地中海-印度尼西亞火山帶);世界上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劉嘉麒認為東非大裂谷最終將走向平靜,不會繼續裂開。

C. 求《中國國家地理》上的三篇文章中每篇涉及的地理規律和原理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把讀者帶入現場,設立編輯規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標題、小標題、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識融於話題中,提出了「由頭+知識」、「事件+知識」、「人物+知識」的模式和「記者+學者+詩人+哲學家」的文體。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片與文字並重,版面達到1︰1。要求精心選取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的文字量和空間。地圖是雜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圖和暈渲圖外,大量採用三維地形圖、衛星影像圖和高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圖以及手繪圖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專輯中贈送大幅單張地圖區域綜合性原則:以自然為核心的選題必須揭示其對人類的影響,而人文類選題的命脈則是梳理其興衰傳承的自然背景;差異演替性原則: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無論是「以今證古」還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維,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時空變化;原創首發原則:研究性的選題制度以及專家型的製作隊伍,確保雜志內容的原創性;而互聯網檢查制度,又保證了發表內容的獨家性。一是要求雜志整體視覺設計風格的完整一致,保證雜志視覺形象的協調統一。二是強調信息傳達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設計要有信息的切入點,要第一時間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自改版以來,逐步引入國際上行之有效的網格設計理念,遵循視覺規律,通過理性的設計將大量信息進行有效的規劃和梳理,從而使編輯意圖表現更加充分,讀者閱讀過程更加流暢。三是版面設計追求簡約、靈性,有意味的設計形式,強調設計形式對內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傳達與閱讀趣味之間的平衡,通過設計閱讀的延展,拓展想像的空間,豐富閱讀的體驗。2005年10月號選美中國特輯:「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達550頁,專輯累積發行突破300萬冊,國家外文局將該期翻譯成英、法、德、俄、日、韓、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發售。2006年10月號「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410頁,中文簡體字發行突破100萬冊;英文版版權由境外公司取得,並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發行超過20萬冊;2007年10月號「塞北西域珍藏版」專輯366頁;2008年10月號「東北專輯」386頁;2009年10月「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400頁。「中國最美的地方」專刊2008年7月成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社長李栓科說。「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版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志。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發達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網站功能為每期雜志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道。雜志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川藏線培訓。《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青藏線培訓。2-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3月,讀者見面會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北京站。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跡,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南疆培訓。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志廣東移動全線推出。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志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跡。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北疆培訓。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3月,與中華書局合作發行《中華遺產》雜志。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推出《地震專輯》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版創刊號上市。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12月,《中國國家地理》與《遼沈晚報》、《生活報》發起了徵集最佳旅遊線路的活動1月非著名山峰頒獎典禮在貴州舉行,並得到了貴州日報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出席了頒獎典禮。3月,中國國家地理與致遠協創達成合作共同推行「綠色工作」4個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LAMER海藍之謎共同主了「珍愛海洋」攝影展。4月舉第二屆「飛羽瞬間」攝影大賽。6月雜志社與Jeep共同完成「極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時代」,對中國的冰川現狀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系統考察。7月《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系列活動啟動:收藏創刊號尋找傳讀世家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徵集改變最大的地方首屆「校園行知客」挑戰賽10月推出雜志社耗時1年製作的「海洋中國」專輯聚焦海洋。該期也是雜志總第600期。12月,中國國家地理IPAD全新客戶端上線,用戶可看到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博物雜志、行天下、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地理周報)等產品,《行天下》還增加了中國國家地理影視公司提供的視頻延展內容。1月9日舉《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國貿大酒店隆重舉行「中國國家地理六十周年慶典典禮」。與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學院及京城各大媒體的領導、院士專家、攝影師作者以及常年支持這本刊物的讀者、廣告商、發行商等近400位嘉賓共度60華誕。馬艷麗和胡海泉出現在盛典現場。他們不僅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忠實粉絲,也是熱愛自然,關注生態環保、提倡綠色出行的積極倡導者。此次他們接受邀請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榮譽會員」,將以的實際行動影響公眾,共同珍愛我們的家園。2月,該刊刊發的關於千島湖水下古城的報道引起各方關注。3月,社長李栓科獲第一屆優秀出版人物;雜志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3-4月,該刊推出上下兩輯《鹽專輯》,用精美的大圖片展示了「鹽是一種景觀」和「鹽與健康」的主題,其間恰逢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搶購鹽的風潮,該專輯選題被網友贊譽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6月,聯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動。9月16日,舉最美山河水60年經典攝影作品展。12月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先進單位」稱號。4月,中國國家地理「百年追尋」圖片展在倫敦舉行5月,在香港舉「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圖片展11月,「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南極1月8日舉「我們的2012」嘉年華6月6日「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北極

D. 《地理·中國》2019 各期主要內容

主要講述了中國的地征地貌和風土熱情。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徵、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系等,是一門復雜學科體系的總稱,並在各層次學校開設相關課程。

E. 中國地理概況要背的東西

中國東西南北的四至~中國行政區劃及幾個重要的天然界限如太行山什麼的~多看看地圖~幾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像季風非季風區~三級階梯什麼的....其實說來說去就是熟記歷閉地圖~!不知道你參加哪個省高考~但是一般中國區域地理不容易單獨出題,都是與其他部分結合空餘出題的沒有具體考綱~所以無法專攻~最好鬥爛滾就是經常看地圖零碎的知識見一個記一個多多益善~...還有~!一定要看看各省的簡稱~像晉~豫~皖~什麼的~題上如果用簡稱千萬別不知道是哪~!祝你好運

F. 急求三篇cctv10的《地理中國》的摘要(每篇300字)

《神奇的硅化木》1月9日播出
上個世紀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慶縣的山區被當地農民發現,引來地質學家的關注。由此,專家們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科考,最終確定,硅化木孕育於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而它的形成,則是億萬年復雜地質運動和外力作用的結果。本片將跟隨地質專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謎
《大峽谷的奧秘》1月8日播出
四川大渡河大峽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之一。正因為深,在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質時代的岩層,從谷底向上整齊排列。岩石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及生物衍變的教科書」,厚達數千米的完美地質剖面,記錄了十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的歷史。
《走近瓊海火山群》1月7日播出
上個世紀90年代,地質專家白志達在海南瓊海地區考察時,偶然發現了海口附近分布著大量古火山遺跡,而且火山的形態種類非常豐富。通過十餘年的考察,白志達和海南的地質工作者,確定瓊海、湛江地區在新生代曾有過大規模火山噴發,並繪制出該地區的古火山分布圖,為進一步研究瓊州海峽的演變提供了翔實的依據。
《紅岩石瀑之謎》1月6日播出
在湖北省隨州市大洪山琵琶湖,有一處寬度達50多米的瀑布,令人感到十分驚奇的是,構成瀑布的並非是水流,而是紅褐色的岩石。這一地質奇觀吸引了中國地質大學李江風教授一行前來考察。伴隨著考察的一步步深入,紅岩石瀑形成的奧秘一步步揭開,而大洪山數億年間滄海變桑田的地質變遷也隨之浮出水面。

G. 中國地理的內容

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段正分布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坦梁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一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握信悔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H. 初二地理上冊知識點【三篇】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一、地勢和地形

1、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⑴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迅余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⑵三級階梯概況

階梯名稱海拔高度主要地形類型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②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③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2、地形復雜多樣(P24中的圖2.4)

⑴四大高原的特點: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黃土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布區,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崎嶇不平。

內蒙古高原:我國第二大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垠。

⑵三大平原特點:

東北平擾困原:我國面積的平原,地勢坦盪,黑土廣布。

華北平原:我國最完整的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魚米之鄉」。

⑶四大盆地特點: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盆地,有我國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我國內流河——塔里木河。准噶爾盆地:我國面積第二大盆地,相對濕潤。

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也稱「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⑷主要山脈(P26中的圖2.6)

①東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陰山;中列:昆侖山——秦嶺;南列:南嶺。

②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長白山——武夷山;東列:台灣山脈。

③西北——東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爾泰山;中列:祁連山畝李滾;南列:巴顏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賀蘭山;中列:六盤山;南列:橫斷山區。

⑤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

⑥中國五嶽:東岳泰山(山東),西嶽華山(陝西),南嶽衡山(湖南),北嶽恆山(河北),中嶽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3、山區面積廣大

⑴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⑵山區的開發利用:

有利條件:山區在發展旅遊、采礦和農業多種經營等方面優勢較大,森林、礦產、生物資源、山區水能豐富。

不利條件:地形崎嶇,交通不便,易發生自然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的發生。

二、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1、南北氣溫的差異

⑴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北方比南方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溫低;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南方由於山嶺的阻擋,受到的影響較小。

一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⑵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大多數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南北獲得的太陽熱量差不多。

⑶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最熱的地方:x疆的吐魯番。

⑷我國溫度帶的劃分:①依據:A、農業生產的實際;B、將≥10℃持續期內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氣溫總和,稱為活動積溫,它是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針。②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P33中的圖2.15)

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高原氣候區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兩年三熟到一年兩熟一年兩熟到三熟一年三熟一個一熟

2、東西干濕的差異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⑵我國降水最多地方是台灣省的火燒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⑶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類型。(P36中的圖2、17)

地區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干濕狀況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多荒漠

3、我國氣候特點

⑴季風氣候顯著:①季風: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②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③季風氣候的特徵: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④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其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P39中的圖2.21)⑤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區別:季風區降水豐富,主要集中於夏季;非季風區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較乾旱。⑥我國東部地區主要的降水形式:鋒面雨。

⑵氣候復雜多樣:(P42中的圖2.26)①東部: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②西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4、我國氣候的影響⑴氣候復雜多樣,有利於發展多種農業經濟,使我國的農作物和各種動植資源極其豐富。⑵季風區最突出的氣候特徵是雨熱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時候,也是氣溫的時候,這時也正是農作物生長時期,雨熱搭配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⑶容易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冬季風活動強烈,會爆發寒潮;夏季風活動不穩定,也會導致水旱災害的發生。

主要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寒潮、台風、旱災、洪澇等。其中水旱災害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三、河流和湖泊1、眾多的河湖

⑴外流河、外流區:最後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外流區。

⑵內流河、內流區: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內流區。

⑶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的比較:

流域名稱佔全國總面積主要大河

外流區域2/3流入太平洋:長江、黃河、珠江、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境外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稱薩爾溫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我國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內流區域1/3流入沙漠深處:塔里木河

⑷外流河與內流河水文特徵的比較: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東南部外流區內,受季風氣候影響,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來越短,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結冰現象。②內流河分布在西北內陸,水量較小,季節變化大,河水主要來源於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國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運河

京杭運河是世界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全長達1800千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3、長江與黃河(P48中的圖2.32、P53中的圖2.36)

長江黃河

長度6300千米5500千米

發源地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

特點呈「V+W」字形,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呈「幾」字形,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的河流。

注入海洋東海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宜昌、湖口河口、孟津

流經省區青、藏、川、雲、渝、鄂、湘、贛、皖、蘇、滬(11個)青、川、甘、寧、內蒙古、陝、晉、豫、魯(9個)

流經地形區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湟水、汾河、渭河

開發①「水能寶庫」,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水電站:三峽、葛洲壩。②「黃金水道」,幹流橫貫東西,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①中上游利用水能發電。水電站: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②引黃灌溉:塞外江南——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華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憂患①長江上中游湖泊面積縮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岸的漢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

③川江灘多流急,荊江河段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泥沙淤積。①上游:氣候趨於乾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寧夏、內蒙古境內初春時節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成為世界含沙量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變寬,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沉積,使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河」,洪水威脅嚴重,水污染加重。山東境內初春時節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①興建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保持水土;興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還林。(導)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復林草植被,改善生態環境。修建水庫、水電站。

②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打壩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黃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4、主要的湖泊

我國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鹹水湖。

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類:

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能夠循環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資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礦產資源。

3、特點: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不足,相對短缺。

二、土地資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2、各類土地構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

3、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⑴優勢:總量豐富、類型齊全,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⑵劣勢:人均佔有量少、比例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種土地資源破壞嚴重。

4、分布地區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和低緩的丘陵地區;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這里難利用土地多,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低,牧業在該地區的農業生產中佔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與南方水田的差異: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為主。

5、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等。

6、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三、水資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國水周)

1、水是寶貴的資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資源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是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佔全球淡水資源的0.3﹪。

⑵水危機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費。

2、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⑴時間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際變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均,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工程(如: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⑵空間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我國水、土資源的配合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

⑶措施:①解決季節分配不均——興修水庫。②解決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如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等。③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調工程的三條計劃線路:①東線方案:在江蘇揚州市把長江水抽進京杭運河,用閘控制,逐級提升,過黃河後,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達天津市。②中線方案:首先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到華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峽巨型水庫建成後,利用高峽出平湖,築渠輸水自流進漢江。③西線方案:計劃提高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的水位,再開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長江水引入黃河上游,補充西北的水源。

3、我國水資源的特點:⑴水資源短缺;⑵時空分布不均。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先行官」

1、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運輸: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

⑵運輸工具: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等。

⑶運輸方式: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和管道。

⑷現代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運輸方式優點缺點

公路運輸方便、機動靈活、速度快運費較貴、運量較小

鐵路運輸速度快、運費低、運量大、連續性好靈活性較差、短途運輸成本高

航空運輸速度最快、舒適、安全運量最小、運費

水路運輸運費最低、運量速度最慢、受天氣影響較大

管道運輸方便、速度快運量大、運費低、損耗小、安全可靠、連續性強、管理方便靈活性差

⑸歷的四大米市:無錫、九江、蕪湖、長沙。

原因:①雨熱同期的氣候使得這里的農作物以稻米為主。②這里位於長江幹流和許多支流以及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水運條件非常優越。③長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區,有很大的市場。

2、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

南北向的鐵路線(自東向西排列)1、京滬線

2、京九線

3、京哈——京廣線

4、焦柳線

5、寶成——成昆線

東西向的鐵路線(自北向南排列)6、京包——包蘭線

7、隴海——蘭新線

8、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

⑴我國交通運輸的分布特點:分布不均,東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鐵路運輸。

⑶我國主要鐵路線:「三橫五縱」(P91中的圖4.6)

3、轉換靈活的交通運輸樞紐

項目所在省(區)交匯的鐵路

北京北京京哈、京滬、京九、京廣、京包

成都四川寶成、成昆

徐州江蘇京滬、隴海

株洲湖南京廣、浙贛、湘黔

蘭州甘肅包蘭、蘭新、隴海、蘭青

杭州浙江滬杭、浙贛

鄭州河南隴海、京廣

⑴在若干條交通運輸線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分為單一型和綜合型。

⑵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

4、選擇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

⑴客運:根據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進行選擇。

⑵貨運:①貴重或急需的貨物且數量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②易死亡變質的活物、鮮貨,短程可由公路運送,遠程而又數量大的可用鐵路上的專用車;③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盡可能利用水運或鐵路運輸。

二、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基礎產業

1、農業與我們

⑴概念: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

⑵地位: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⑶主要部門:依據勞動對象的不同,分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個部門。

2、農業的地區分布

⑴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表現為東西、南北和垂直三個方面的差異。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把我國分為東部農耕區和西部牧業區。

⑵東部地區農業分布:①種植業: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②林業: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③漁業: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⑶西部地區農業分布:①天然草場廣布,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綠洲。②我國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x疆牧區、青海牧區、x藏牧區。

⑷南北差異: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

耕地類型作物熟制主要農作物

北方地區旱地東北平原:一年一熟

華北平原: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小麥、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南方地區水田長江中下游平原:一年兩熟

華南及海南島: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⑸我國三大產棉區:x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3、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⑴宜林則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

⑵宜糧則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於耕作的地方,適宜種糧。

⑶宜牧則牧:降水較少,但是牧草生長良好,適宜發展畜牧業。

⑷宜漁則漁:河湖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區,適宜發展漁業。

4、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⑴問題: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

⑵對策:①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種草。②科技興農,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③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業。④建立穩定的商品糧基地。

⑶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⑷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方向的差別及原因。

①「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的地理條件:地勢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豐富,熱量充足,水熱配合較好;交通發達,便於運輸,臨海,進出口方便,適於發展對外農業貿易;技術設備先進,信息來源廣;居民眾多,市場大。

②「西部地區之所以要實行退耕還林,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主要是因為西部自然條件在發展耕作業方面處於劣勢,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已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形勢嚴峻,所以必須根據西部特點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三、工業的分布與發展——主導產業

1、工業與我們

⑴概念: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⑵分類:

重工業以生產生產數據為主的工業采礦、冶金、電力、機械、化學工業、核工業等。

輕工業以生產生活數據為主的工業紡織、食品、皮革、造紙、鍾表、家用電器等。

2、工業的空間分布(3沿)

⑴沿鐵路線: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許多工業基地。

⑵沿河: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⑶沿海:集中了4個工業基地、5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⑷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

工業基地遼中南地區京津唐地區滬寧杭地區珠江三角洲

工業中心大連、沈陽、鞍山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珠海

工業特色我國的重工業基地我國北方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⑴涵義:以新的科學技術為基礎,電子和信息為龍頭,產品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

⑵特點:科技人員比例大、研究開發費用高、產品更新換代快。

⑶布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88年)

⑷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地區發展方向差導:沿海——科技園區型;沿邊——貿易導向型;內陸——國防軍工型。

I. 七年級地理中國讀後感三篇

地理中國觀後感(一) 肖文浩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因為它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的貢獻,是大自然的功勞。使一個個生態系統得以維持。昨天我看了一期關於冰川的《地理中國》節目。 冰川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就很熟悉,顧名思義——冰川就是用冰匯集成的河川,它帶給了河西走廊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國在研究這方面時,是在1958年開始的,人們克服了一切困難在祁連山這個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條透明夢柯冰川,是專家研究對象。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點和地貌。為我國研究冰川動力學和極大陸型氣候有著重要意義。但生活條件不足,被迫放棄了。 但時隔46年後,我國冰川學家重新殺了回來,一切條件都具備,研究工作開始進行了。來到他的末端,專家們發現冰川已融化了許多。經過專家分析,從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約20年時間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約20年裡,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後從九十年代末到現在,十幾年時間里退縮了100米,這意味著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漸加快。從二十年變為十年,透明夢柯冰川每退縮100米,融化的時間就越來越短。在這樣的融化作用下,透明夢柯的末端,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裡的水充滿著,不斷的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著固定狀態,為河西走廊地區人們支撐著經濟和作物的來源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代表大自然的傑作,我們應盡力保護。 作者:肖文浩 地理中國觀後感(二) 在看了《地理。中國》後,了解了火山。 講的是地理學家盧老師帶領地理小組探究潿洲島的事。在探究中困難重重。 當我看到"在斜陽島的海岸,到處是懸崖峭壁,探究小組……其中還有一位女性"時,我欽佩不已,想著:懸崖下面是一望無盡的大海,若稍不留神或有恐高症,就一定會掉下大海。還有,一位女性竟然也有勇氣來
攀懸崖,一路一定困難重重,天下有幾個女性能有這樣的膽量與勇氣,太令人欽佩了。 當我看到"這是火山灰,是由火山噴發落到地面形成,在潿洲島距離不遠的地方,有一……一幅千年的潿洲島最大的火山口出現在眼前"時,我太佩服盧老師了,佩服盧老師的膽量和智慧了,竟然利用一絲絲平常人無法發現的線索,根據一點線索可推理出潿洲島旁的斜陽島的中心是一個火山口,()更令人我不能相信的事是在潿洲島這個小島竟有兩個小火山口,一個大火山口,而且最大的火山口竟然是現在平靜的整個南灣。這樣一個答案令人出乎意料。沒想到這么個小島還有這么多秘密。 也許千年以前的地球會更難以想像,以後要多了解地理知識
地理中國觀後感(一)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一體性
自古以來就存在著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的觀點,特別是到了近代社會,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往往把自己擺在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針對這種觀點,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之中的」。隨著自然科學的大踏步前進,「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並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遠的自然後果。但是這種事情發生得越多,人們就越是不僅再次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而那種關於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來,人不是處於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產物和組成部分。他講的人與自然的一體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為自然的產物並始終歸屬於、依存於自然的屬性。
事實上,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的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的生命活動始終遵循自然規律。在自然界的長期演化中,人類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種的智能,並建立起極其復雜而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雖然人類同其他生物和無生命的物質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徵,特別具有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但是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而且始終同自然之間保持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沒有人類,自然照樣存在,即自然不依存於人類;但是人類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才能生存,即人類始終依存於自然。 理解人與自然的一體性,有助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定位。
二、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恩格斯認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強,是因為人「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的習常過程所作的干預所引起的較近或較遠的後果。」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是人類力量的源泉,也是人與其他生物最本質的差別。
在現實中,人們往往只是注意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近的後果,而對較遠的後果缺乏認識;等到這種較遠的後果經過積累而變得相當嚴重時才引起關注,最終造成巨大損失,甚至難以治理和挽回。這個問題在近代社會已經暴露,歐亞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災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富有遠見的關注,告誡人們要學會預見和控制生產行為干預自然所引起的較遠的後果。聯想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重溫恩格斯的教誨和告誡,人們應當有所啟示和感悟。
三、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頭頂的天空不像以前那麼蔚藍了,腳下也再不是一方凈土了。水龍頭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干?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於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自然媽媽她太慷慨了!我們習慣了索取,一旦這位慷慨的媽媽無法提供給我們生活的資源,或者我們的行為激怒了她,她要給我們顏色瞧瞧!那我們的下場只有是滅亡!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的生存須要依賴自然,我們是否該給她多一點關心,愛護呢?我們和自然必須平等對待,必須和自然結成一體! 馬克思說過:「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
說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砍一棵樹就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
有人說「人類創造和發現科學,最終毀於科學」!這句話說的也不無道理,想一想,我們天天想者要怎麼來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來做實驗,這樣是生活的好了,那——咱們的子孫後代怎麼辦呢?
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就得和身邊的朋友打好關系,以前欠別人的,要趕緊還一還。而這種事情光靠一人是絕對不夠的,這是你我的責任。最後,還是記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吧: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觀《地理中國——武陵源之「幽潭魅影」》有感
——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1210班江雨萱
今年暑假,屈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任務,就是看《地理中國》。一開始認為老師布置看的東西都沒什麼好看的,只是與學習有關而已。就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看了一次。不過,事實並不如此。它並不像我想得那麼死板而很有趣。一次便讓我愛上了這個節目 在科考隊員的帶領下,我領略了神秘的幻彩奇湖;欣賞了美麗的沙漠的綠洲;了解了奇幻的湖底森林;神遊了神奇的天神南北,一處處勝景都讓我難以忘懷,這不只是地理的解說,它更是一本網路全書,有許多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
最令我難忘的是《地理中國——武陵源之「幽潭魅影」》了,它一共分為兩集。其實,所謂的「幽潭魅影」,就是指生活在溶洞中的大鯢——娃娃魚,又名人魚、孩兒魚、狗魚、啼魚、臘狗等,它和恐龍同時繁盛於3億5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盤紀時期,被譽為「游動的活化石」,是世界級瀕危兩棲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上集中,我跟隨著科考隊員,了解了王國興的大鯢養殖基地,王國興被尊稱為「中國娃娃魚之父」。他進行了人工養殖,目前數量已經達到了400多條。科考隊員對養殖基地進行了檢查,包括水中礦物質含量、溫度、光照。隨後,科考隊員對泉河進行了科學考察,這可是大鯢野外生存基地。 在下集中,王國興突然告訴記者,說珍藏有一條完整的長達3.5米的娃娃魚化石,科考隊員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至今還沒有見到過這么長的娃娃魚。他們走進大鯢生物科技館,想要探求問題的真相。在這里,他們了解了無脊椎兩棲動物的知識,並查到大鯢和蠑螈中的其它動物生活習性及骨骼化石的區別。蠑螈類的動物,骨骼並不是完全相接,可是,王國興的這尊化石骨骼是相連接的,而且,顴骨有細微的不同,所以判定,這並不是娃娃魚的化石。 在考察期間,科考隊員在大鯢生物館里,還聽見了導游介紹說模擬娃娃魚的叫聲和娃娃相似,而並不是因為娃娃魚長得像娃娃而得名的。模擬娃娃魚的叫聲,引起了科考隊員的疑問,這真的是娃娃魚的叫聲嗎?它和嬰兒的叫聲區別?通過娃娃魚叫聲和嬰兒哭聲的頻譜圖對比,發現現實並非如此,兩者間存在很大的差異。
看似柔弱,行動遲緩,穿越上億年時光的動物,見證了地球的滄桑巨變,卻沒有發生太大的變異,是什麼使大鯢不受傷害?是什麼使大鯢停滯變異的呢?科學家又對此展開了系列
的調查,在確保大鯢不受傷害的情況下,科學家找到了一塊塑料當武器,戳了幾下大鯢的背,發現大鯢背上會分泌出一種白色的粘液,來導致襲擊者行動變慢!大鯢的保護色與它生活的環境色融為一體,也為大鯢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經過第第四世紀冰川時,因為大鯢的新陳代謝十分慢,可以兩到三年不進食,這也對大鯢的生存非常有利!
看完這集後,我感觸很深,大鯢這種和恐龍同時代的繁盛的動物,能延續至今,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可是,隨著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對大鯢的傷害,導致大鯢數量銳減,被列為瀕危動物。多麼希望世間的人能夠有意識地環保一些,節約一些,為這些珍稀的動物創造一個舒適美好的生存環境!
我對科考隊員的求真意識與求真精神也十分欽佩!對他們那種不道聽途說,不人雲亦雲的做法非常欣賞,每個問題的背後都是已科考為證據的實事求是。特別是在科考的途中,還差點發生意外,我們要向科考人員學習。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努力一點就可以讓世界跟美好!

J. 地理中國隨便一期內容概括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在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石峰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峰林奇觀。這里樹茂林峰,峽谷幽深,山谷橋洞相映成趣,珍禽怪獸出沒其間,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花」。張家界如夢如幻的景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引起世界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地理中國 2012年 第172期)

channelId 1 1 《地理中國》 20120822 懸浮的山峰 2 本節目主要內容:張家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在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石峰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峰林奇觀。這里樹茂林峰,峽谷幽深,山谷橋洞相映成趣,珍禽怪獸出沒其間,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花」。張家界如夢如幻的景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引起世界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地理中國 2012年 第172期)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閱讀全文

與地理中國三篇內容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