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文章如何被中國國家地理

文章如何被中國國家地理

發布時間:2023-05-31 05:26:12

『壹』 如何評價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內容為王」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踐行原則。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文並重,版面達到1:1。以顛覆常識來吸引讀者目光是招牌戰術。但並非是噱頭,而是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雜志在文風定位時強調要文章以第一人稱「我」來講述,令讀者有帶入感。雜志圖片選用上,要求精選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的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文字量和空間。雜志首先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讀者視覺,其次通過詳實圖片文字說明引導讀者進入文章內容。缺陷是圖片有片面性的缺陷,僅僅讀圖是無法完全讀懂文章。縱使再好的圖片,如果不能結合文字內容,最終讀者只能浮光掠影。

『貳』 中國國家地理的版權輸出

2001年6月,授權台灣牛頓出版股份公司發行《中國國家地理》台灣中文繁體版。
2001年8月25日與日本Asia Ceo公司在北京鑒定版權合作合同。2002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中國地理紀行》創刊,這是全國期刊界第一次對外版權輸出的雜志。
2008年7月,港澳繁體版誕生,主要發行香港、澳門以及台商密集的沿海地區。
2009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創刊,面向歐美市場以及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外國人。
2004年1月,《博物》正式發行,定價10元。它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歷史雜志,其發刊詞為: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2009年6月《博物》雜志入選新聞出版署向全國少年兒童拿世推薦的「優秀少兒報刊」第一名。
2008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中華書局合辦《中華遺產》雜志,該雜志辦刊宗旨為:叩擊歷史星空,梳理華夏文明。 宗旨: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
每月1日出版,定價:人民幣10元 作為中國大陸首開先河走向國際的主要期刊之一,《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聚焦中國地理和文化,面向渴望尋根的海外華人、頻繁往來於中國的國際商業精英,以及所有熱衷於中國豐富多彩文化和地理的人群。該月刊為權威雜志《中國國家地理》的衍生產品。《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暢銷中國大陸,每月發行量達80萬份。
1949年以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一直是中國地理和文化信息的權威來滑敏知源。該雜志於2005年推出的《選美中國》特別版迄今累計銷量超過200萬份。
雜志編輯團隊來自中國最優秀的研究機構之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他們是聲譽卓著的科學家,在地理和文化領域撰寫獨特、權威的文章。自1978年以來,這批科學家共獲得231項國家、省或部級獎項。
雜志創刊號於2009年1月1日問世,首次發行量6萬冊,在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信消大陸和美國等主要市場發行。另外在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紐西蘭、中國台灣和泰國等地區也將有銷售。 透過這本雜志讓台灣民眾不僅了解中國5000年的歷史,而且了解祖國大陸、以及幫助分析中國的未來。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夏鑄九認為,過去台灣對大陸地理知識了解不足,透過這本雜志,可以打開台灣民眾的視野,認識大陸甚至全世界的資訊。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說,這本雜志在台灣的出版,能以中國人的角度介紹這類人文地理資訊,無疑會有深遠的意義。《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繁體中文版創刊號主要內容包括世界九大奇跡「三星堆」專題報道和難得見到的布達拉宮藝術寶藏圖片、以及展現黃山之美的各種照片。 2008年7月8日,《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香港隆重上市。作為一個對外傳播中國及其品牌的平台,該雜志覆蓋香港、澳門地區以及來華經商居住的港商、台商、華商等具有繁體字閱讀習慣的人群,從地理人文的角度詮釋中國,淡化港澳台及海外華人華僑與中國大陸的文化差異,分享中國地理自然景觀之大美,感知人文歷史之博大,填補港澳地區自然、人文類時尚雜志的空缺,為港澳人士、海外華人華僑提供一個認識中國的起點。
中文繁體版現每月發行量為7.9萬冊,每本雜志平均傳閱10人,每期抵達79萬人。覆蓋香港3300個零售點,海外地區40間書店有售,100多間五星級酒店展示。
自創刊以來,該雜志便成為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地理學會及觀鳥會的推薦讀物。2009年,中文繁體版更閃亮亮廣州國際旅遊展、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深港澳車展及香港國際旅遊展,廣受與會嘉賓歡迎。
2009年7月,《中國國家地理》攜手中國移動、香港PEOPLES,隆重推出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香港繁體版。多年來,《中國國家地理》引領與推動大中華文化向縱深方向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止。
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香港版與大陸版一樣,也是以每天一條彩信的形式下發,立足於人文地理的大視野,深入地理科學、自然風光、中外民俗、歷史軍事、旅行探險等多個領域,結合熱點事件的地理及社會背景,以生動風趣的語言風格,為讀者奉上鮮活精緻的地理資訊。
由中國國家地理新媒體團隊精心打造的手機報,2012年在大陸手機報高端用戶訂閱排行榜上獨占鰲頭。香港版上市後,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將一如既往地以創新、發現為理念,為全球華人提供掌上閱讀盛宴。
結合多種形式的廣告及中國國家地理特有的科學考察、地理大講堂和品牌戶外線路等,通過中文繁體版所打造的宣傳平台,使廣告客戶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覆蓋至集中分布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東南亞及歐美等城市的華人小區,以及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等商業發達的城市的讀者群,有效起到品牌宣傳的目的。鑒於雜志的品牌優勢,中文繁體版成功與國內移動公司、銀行、政府機構及各地旅遊局成為合作夥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日文版分期介紹中國國家風土地貌、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物產資源等情況。對於日本人民而言,這本圖文並茂的雜志不僅能夠引領他們領略一衣帶水的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燦爛文明,更能夠引領他們認識改革開放後的新中國的騰飛。文章除了可以根據當地的語言習慣進行修改外,其他全部將遵循雜志的原貌。

『叄』 求《中國國家地理》上的三篇文章中每篇涉及的地理規律和原理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把讀者帶入現場,設立編輯規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標題、小標題、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識融於話題中,提出了「由頭+知識」、「事件+知識」、「人物+知識」的模式和「記者+學者+詩人+哲學家」的文體。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片與文字並重,版面達到1︰1。要求精心選取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的文字量和空間。地圖是雜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圖和暈渲圖外,大量採用三維地形圖、衛星影像圖和高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圖以及手繪圖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專輯中贈送大幅單張地圖區域綜合性原則:以自然為核心的選題必須揭示其對人類的影響,而人文類選題的命脈則是梳理其興衰傳承的自然背景;差異演替性原則: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無論是「以今證古」還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維,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時空變化;原創首發原則:研究性的選題制度以及專家型的製作隊伍,確保雜志內容的原創性;而互聯網檢查制度,又保證了發表內容的獨家性。一是要求雜志整體視覺設計風格的完整一致,保證雜志視覺形象的協調統一。二是強調信息傳達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設計要有信息的切入點,要第一時間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自改版以來,逐步引入國際上行之有效的網格設計理念,遵循視覺規律,通過理性的設計將大量信息進行有效的規劃和梳理,從而使編輯意圖表現更加充分,讀者閱讀過程更加流暢。三是版面設計追求簡約、靈性,有意味的設計形式,強調設計形式對內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傳達與閱讀趣味之間的平衡,通過設計閱讀的延展,拓展想像的空間,豐富閱讀的體驗。2005年10月號選美中國特輯:「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達550頁,專輯累積發行突破300萬冊,國家外文局將該期翻譯成英、法、德、俄、日、韓、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發售。2006年10月號「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410頁,中文簡體字發行突破100萬冊;英文版版權由境外公司取得,並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發行超過20萬冊;2007年10月號「塞北西域珍藏版」專輯366頁;2008年10月號「東北專輯」386頁;2009年10月「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400頁。「中國最美的地方」專刊2008年7月成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社長李栓科說。「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版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志。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發達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網站功能為每期雜志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道。雜志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川藏線培訓。《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青藏線培訓。2-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3月,讀者見面會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北京站。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跡,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南疆培訓。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志廣東移動全線推出。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志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跡。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北疆培訓。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3月,與中華書局合作發行《中華遺產》雜志。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推出《地震專輯》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版創刊號上市。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12月,《中國國家地理》與《遼沈晚報》、《生活報》發起了徵集最佳旅遊線路的活動1月非著名山峰頒獎典禮在貴州舉行,並得到了貴州日報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出席了頒獎典禮。3月,中國國家地理與致遠協創達成合作共同推行「綠色工作」4個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LAMER海藍之謎共同主了「珍愛海洋」攝影展。4月舉第二屆「飛羽瞬間」攝影大賽。6月雜志社與Jeep共同完成「極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時代」,對中國的冰川現狀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系統考察。7月《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系列活動啟動:收藏創刊號尋找傳讀世家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徵集改變最大的地方首屆「校園行知客」挑戰賽10月推出雜志社耗時1年製作的「海洋中國」專輯聚焦海洋。該期也是雜志總第600期。12月,中國國家地理IPAD全新客戶端上線,用戶可看到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博物雜志、行天下、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地理周報)等產品,《行天下》還增加了中國國家地理影視公司提供的視頻延展內容。1月9日舉《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國貿大酒店隆重舉行「中國國家地理六十周年慶典典禮」。與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學院及京城各大媒體的領導、院士專家、攝影師作者以及常年支持這本刊物的讀者、廣告商、發行商等近400位嘉賓共度60華誕。馬艷麗和胡海泉出現在盛典現場。他們不僅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忠實粉絲,也是熱愛自然,關注生態環保、提倡綠色出行的積極倡導者。此次他們接受邀請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榮譽會員」,將以的實際行動影響公眾,共同珍愛我們的家園。2月,該刊刊發的關於千島湖水下古城的報道引起各方關注。3月,社長李栓科獲第一屆優秀出版人物;雜志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3-4月,該刊推出上下兩輯《鹽專輯》,用精美的大圖片展示了「鹽是一種景觀」和「鹽與健康」的主題,其間恰逢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搶購鹽的風潮,該專輯選題被網友贊譽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6月,聯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動。9月16日,舉最美山河水60年經典攝影作品展。12月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先進單位」稱號。4月,中國國家地理「百年追尋」圖片展在倫敦舉行5月,在香港舉「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圖片展11月,「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南極1月8日舉「我們的2012」嘉年華6月6日「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北極

『肆』 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中國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刊,雜志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於1950年1月創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是國內目前最具權威和影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遊、探險類雜志。該刊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8年7月,港澳繁體版以「中國名片」的姿態直卷全港。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2009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伍』 如何向中國國家地理投稿

去中國國家地理的官網,查找他們的聯系方式,多留意官網上面的信息。

中國國家地理其實是不接受投稿的,他們都是找作者和攝影師約稿。

『陸』 國家地理中文網里的文章怎麼才能轉載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中國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較為出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環球人文地理》雜志(學術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學和21世紀人才報合辦,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雜志,是國內第一本以全球為視野、專門研究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文地理科學的中文學術精品期刊。

側重不同,風格有異,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中國國家地理》的。

『柒』 成為《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編輯或記者的條件

招聘職位:編輯、策劃

招聘人數:1名(至2019年10月有效)

工作地點:北京


崗位職責:

負責文章的策劃與編輯、活動創意和執行,完成雜志社交給的相關工作。

任職要求:

1、人品正,有執行力,綜合素質強;

2、本科及以上學歷,新聞、地理、生態等專業優先;

3、.兩年以上媒體編輯或深度報道記者相關工作經歷優先;

4、有良好的交流溝通及文字功底和編輯能力,有一定的專家、作者資源。

5、能獨立策劃選題,熟悉編輯流程,有活動策劃及品牌運營能力。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部

招聘職位:活動領隊

招聘人數:全職領隊1名;實習生1名(長期有效)

工作地點:北京

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

任職要求:

1、自然、人文地理類相關學科背景;

2、具備優秀的英文書面溝通及口頭表達能力;

3、優秀的文案寫作功底;

4、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策劃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和服務意識;

5、熟悉境內外高端旅行產品;

6、高度的責任心及團隊協作精神,能承受工作壓力;

7、有活動組織、帶隊經驗者優先;

8、應屆畢業生優先。

(7)文章如何被中國國家地理擴展閱讀

中國國家地理校園行知客比賽

2019校園行知客再度起航,邀你共同記錄那些難忘的青春足跡。

參賽方式:

通過校園行知客專題頁面上傳原創圖文/vlog,記錄酷炫青春,就有機會將作品展示在中國國家地理官方媒體平台上,十強選手將受邀參加科考探險之旅。

參賽規則:

1.參賽者須填寫完整真實的個人資料,應保證上傳作品的原創性,不得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等其他知識產權或專有權利。

2.參賽作品須圍繞主題展開,並保證畫面清晰、內容連貫及敘事完整。

3.從不同角度出發,參賽者可多次上傳作品,但只享有一次獲獎機會。若遇傳輸問題,可直接附作品鏈接。

4.主辦方的有權將上傳作品再次編輯整理,用於活動相關傳播。

『捌』 中國國家地理

一、《中國國家地理》簡介
《中國國家地理》是一本關於地理的期刊,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另外,該刊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現任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為李栓科(1997年至今),執行總編為單之薔。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於2003年榮獲第七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的稱號。
[編輯本段]二、《中國國家地理》發展史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整本雜志祗有8頁,一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1998年,該雜志全面改版,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編輯本段]三、《中國國家地理》發展思路
192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記者梅納德·威廉斯在給主編的信中說:「最痛快的事情莫過於能夠通過照片和文字,帶領125萬國家地理學會的會員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這段話,成了《國家地理》雜志所有記者為之驕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國,《中國國家地理》的記者們也帶著類似的激情跋涉於祖國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號雜志以「318國道——中國人的景觀大道」為主打,其主辦者稱發行量突破100萬冊。 在雜志社社長李栓科看來,這是他們在互聯網時代的夾縫中,雜志發展再一次強力突圍。
內容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辦公室內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其辦公室靠著經營部門,編輯部則在另一棟樓辦公。「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李栓科說。 「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 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 「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 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去年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學的真實
雜志在近幾年獲得高速成長,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時地利人和有關」,「改革開放使國力增強,中國人對未知世界有發現的慾望,同時對已知世界也有再發現的願望。《中國國家地理》就定位於此——講述社會難點、熱點、疑點地理故事,並對科學上的新發展進行前瞻性的報道。」 據了解,《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從1950年創刊開始,一直是以傳播基本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這一定位在當時來說是合理的,也曾有過鼎盛時期。但從1982年開始,在讀者市場分化以後,《地理知識》與其他老牌紙媒一樣,面臨相同的命運轉變。 1998年,《地理知識》變身為《中國國家地理》。在改版後的幾年時間里,雜志發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繁體版在中國台灣創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說:「我們的選題,就是要向讀者傳遞真正的科學知識。比如沙塵暴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其實很多媒體是在妖魔化沙塵暴。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沙塵暴還能減輕酸雨的危害。這是因為沙塵暴裡面的氣溶膠物質顆粒,中和了酸雨當中的絕大部分東西。」 「另外像全球變暖,正是因為有了沙塵暴的作用,從而大大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對於沙塵暴來講,靠植樹造林來解決更是一個謊話。因為沙塵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氣層輸送,帶到很遠的地方。」 「而這些也就是我們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學的態度去解讀熱點問題。把這些內容做好了,發行和廣告自然就很輕鬆了。」李栓科告訴記者,「最關鍵還是內容,獨家視角的內容才是王。我們80%的精力、物力和財力,都是用在編輯部。」
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
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是創刊於1950年的《地理知識》,1997年月發行量約為1萬冊。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現名,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 這一思路還大有進一步具體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內容都要經過被關注、認知和解讀,其內在價值才能被受眾所認識和接受。而受眾會注意什麼又受到他們既有認識的影響。媒體傳遞的內容如果既可以歸屬到他們所熟悉的領域,同時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 受眾的既有認識是諸多觀念的有機結合,各種各樣的常識是他們構建自己觀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實常識原本就是既為公眾普遍知曉,又被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 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

『玖』 怎麼在中國地理雜志投照片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是科學傳媒,是一本提供科學話題和談資的雜志。她用精準、精彩、精煉的圖文語言講述社會熱點、難點、疑點話題背後的地理科學故事、
首先,到中國國家地理官網:http://www.dili360.com/ ,進行用戶注冊。
然後在首頁點擊「投稿」
注意事項:
1投在這里的稿件,是向中國國家地理網投稿!我們審核通過並錄用後,將呈現在您的個人專欄里,也可能將推薦到中國國家地理網的相關頁面及中國國家地理新媒體各平台上(微信、微博、手機報等),會註明來源和作者,但不支付稿費。

2對於投稿,我們若要對標題、內容、說明等進行編輯和修改,將會與您取得聯系,並且徵得您的同意和認可。所以請在下面留下姓名、電話、QQ等聯系方式,便於中國國家地理網能在第一時間聯繫到您,和您溝通稿件情況。投稿稿件一般會在10天內完成收錄,並通知且認證該稿件作者。對於沒有被中國國家地理網收錄的稿件,我們不一一通知作者。
3如果中國國家地理旗下三本紙刊《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和《博物》對您的選題感興趣,相關編輯人員會主動聯系您。
4我們會定期對部分優秀稿件予以獎勵(分500元、300元、200元/篇三檔),並會不時對優秀作者提供各種贊助獎品。需要說明的是,能獲得獎勵的投稿畢竟是少部分。
5沒有體裁限制,但要求原創,抄襲、轉載、軟文一律繞道。我們不排斥一稿多投,但更歡迎獨家首發稿件。
6如果需要就文章、圖片等被忽略、被編刪事宜需要與中國國家地理網編輯直接交流,郵件:[email protected] 或致電:010-64865566-209/230。

『拾』 中國國家地理和國家地理有什麼區別

一、創建時間不同

1、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2、國家地理: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於1888年10月,它由美國的一家非盈利科學教育組織「美國國家地理協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創辦。

二、內容不同

1、中國國家地理: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

2、國家地理:涉及到環境,森林砍伐,化學污染,全球變暖和瀕危物種,一系列的主題遠遠超過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雜志發表的一些文章還重點涉及到歷史和新產品,新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比如說一種金屬,基因技術,食物和農產品或者是新的考古發現。

三、發行狀況不同

1、中國國家地理:各種版本累計銷售300萬冊。發行量及讀者分析由世界權威BPA認證機構誠證國際傳媒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國官方唯一認可的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提供第三方監測。

2、國家地理:雜志總體品牌多種版本的審計數據(包含印刷發行量和電子發行量)為3090萬,總體包括主要版本如印刷版發行量、電子版本、應用程序、社交媒體、網站和NewsLetter,以及國際、全球和旅行者版本。

閱讀全文

與文章如何被中國國家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