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怎麼把中國地理環境

怎麼把中國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2023-05-31 11:51:02

⑴ 中國地理的環境治理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從中國國情出發,中國在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在中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而環境質量基本避免了相應惡化的局面。實踐表明,中國實行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方針是有成效的。
中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中國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正處在迅速推進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加上粗放的生產經營方式,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相當嚴重。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這個問題可能更加突出。解讓悶決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和控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仍穗備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將繼續認真貫徹執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坦族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力爭使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⑵ 簡述中國地理環境基本特徵

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文,植被,動物等方面進行簡述。比如中國的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等

⑶ 分析一下中國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

我國自然環境的特點,最突出的是: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笑坦族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碰弊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但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復雜的,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由於帶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例如信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產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歷史上砍伐森林、濫墾草原、破壞植被等人為因素也直接關聯。嚴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黃河下游的河流演變與洪水泛濫,造成華北平原的旱、澇、鹽、鹼、風沙的危害。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和渾善達克、科爾沁等地沙丘的出現,也是人類活動破壞草原使草場退化,風沙漫延的結果。不合理的砍伐,過度的捕獵,使森林資源、野生動物大為減少,甚至絕跡。二三百年前祁連山「野牛出飲,數以千計」的情景,已不復見。大興安嶺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絕跡。我國林木種類豐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許多國家相比,和經濟建設對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⑷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是怎樣塑造中國文化的

1 、地理環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別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層」,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三個方面.(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從人文中分出經濟和社會文化)
2 、地理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環境與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嚴格區分越來越難.
3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的意識或精神的基礎.
4 、地理環境對人類和人類社會所起的作用有四個方面:一是為人類的生產、生存、發展、消亡或離開這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二是決定這個環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動,決定其產生、發展以至消亡的過程.三是在這個環境中的一切物質和由物質產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會減少,只能是以各種形式轉化或傳遞.四是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順應這一環境的內在規律.(注意:這一條很可能考簡答題,簡記:為人類決定一切生物能量守恆一切活動)
5 、盡管地理環境提供給人類的條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類的活動沒有超越這一限度,就能夠擁有相對無限的活動餘地.因為第一它沒有規定人類從產生到消亡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第二它沒有確定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傳遞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第三,人類只要不違背它的內在規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利用這一環境,實現對自身有利的物質轉化和能量傳遞.
6 、同樣的地理環境,在不同的生產方式或生產力條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二是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不同的地區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對中國文化開放程度的影響.
8 、黃河中下游一帶是是中國歷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地區.
9 、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化的延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地理障礙對人類活動、特別是交通運輸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來文化影響.
11、地理障礙對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也使中國的不同地區所受的外來文化影響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環境對開放與封閉的影響是相對的,首先,不存在絕對的開放或封閉的地理環境;其次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環境也不是決定開放與否的唯一條件,海洋並不是開放的唯一途徑.(注意,江蘇卷2001年專門考了簡答題)
13、中國歷史上確實長期缺乏開放的動力,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國的地理條件過於優越.

⑸ 為什麼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縱觀世界,山川地貌最特殊的地方無疑就是中國。中國地理環境可謂之得天獨厚,全世界僅此一家。也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山川地貌,讓中國中國在世界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

縱觀歷史,大中華文化圈的范圍可謂之無比廣闊,西到鹹海,西北到阿爾泰山脈以北,西南到緬甸、尼泊爾,東到大海以及日本朝鮮,東北到庫頁島,白令海峽,北到貝加爾湖畔,南到南海以及東南亞諸國。總面積約2000萬平方公里,當然中華核心區也就是北到燕山陰山一代,南到南沙,東南到台海澎湖,西到橫斷山脈,新疆,東到大海的近500萬平方公里土地,拓展區則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北三省以及俄羅斯侵佔中國東北西北的領土。今天中國,雖然飽經風霜,但值得慶幸的是,基本繼承了大中華圈核心部分,也為中華民族重新崛起提供了堅實基礎。

中華文明起源於陝西河南兩地,伏羲女媧、三皇五帝活動范圍基本在河南陝西一帶。到秦始皇時期,中華文明圈大幅拓展,東到到海,西到河西走廊,西南到四川雲南,東北到遼寧,北至陰山山脈。當然,秦始皇死的太早,如果能再活20年,或者說其後代子孫能有像秦始皇這樣的,估計秦國疆域還會繼續拓展。到唐朝,中國領土面積拓展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到大清乾隆盛世,中國統治這約130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但從地形看,這可能是冷兵器時代中華帝國疆域拓展最大限度,原因很簡單,以當時人類發展條件,中國獨特的地形限制了疆域進一步拓展。

從長安出發,往西祁連山,阿爾金山、進入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當時的條件,基本沒有通過可能,如果往北,則進入天山山脈和阿爾金山谷口,面對這兩座長達2000多公里的高聳大山,冷兵器時代軍隊也很難通過,即使過去了也回不來。如果繼續往西近3000公里的昆侖山則將消滅任何一支強大軍隊的夢想。往西南,橫斷山脈則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天險,縱使僥幸通過,進入青藏高原,面對喜馬拉雅山脈,也基本是死路一條。

古代打仗,打得是錢糧供給,大山巨流則是錢糧供給天然掣肘。當然,中華雄主往西往西南都攻不出去,那麼西方強大的霸主(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也攻不進來,即使他們有心進攻,估計實力也大多消耗在雪山峻嶺,嚴寒荒漠中,不僅糧草無法供給,嚴酷的自然條件也讓這只軍隊消耗殆盡。僥幸到達中原,或許已經不是軍隊,而是難民,也只能沿街乞討,淪為笑柄。

西南,西北的崇山峻嶺,荒漠乾旱,基本滅絕了西方大國入侵中國的夢想。東南到遼東半島,茫茫的大海,冷兵器時代也沒有任何一支強大力量能通過廣闊無垠的海洋來進攻中國。東西南都有天然屏障,如此一塊得天獨厚的寶地僅此一塊,這是上天賜予中華的寶地。而縱觀世界其他文明古國,則沒有中國如此幸運。印度基本屬於無險可守,自己處於一塊肥沃的大平原上,而西方的波斯,阿拉伯帝國的騎兵基本可以長驅直入進入。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希臘文明也是如此,基本處於無險可守地步,戰爭頻發,民族爭斗不斷,這無疑讓文明如曇花一現,始終無法像中國那樣幾千年持之以恆的積累。

當然,但從中國地形來看,中國敵人可以從西南穿過雲貴高原進入中國。假設一支來自印度的入侵者從西南出發,進入雲南,廣西、貴州,則有可能進入中國。但也僅僅是進入而已,這里做一個推斷,一支10萬人印度軍隊從西南進入雲貴廣西,走了近2000公里崇山峻嶺,相信這支軍隊或許得損失一半。再往前走,他們往北則會面對巨流長江,假設他們沿著長江東進,則會遇到大巴山脈和武夷山阻隔,如果中國軍隊在大巴山和武夷山扣設防,或許就是西南疲憊之師的滅頂之災。當然,僥幸有5000人沖出重圍,他們也只有兩條路,一是往正東方向走,因為北面的雪峰山和南嶺是到難以逾越的屏障。二是沿著珠江東進,繞過南嶺武夷山脈,則進入江浙地區。這條路倒是可行,問題是,這一趟下來差不多有5000多公里,這支5000人的軍隊沿途被圍剿,疾病天氣消耗,到江浙估計也幾乎全軍覆沒。到了中國,卻已經成了一隻病鳥。

當然,歷史上中國也並非完全沒有敵人,中國歷史上來自北方的敵人異常兇殘。雖然中國北方有南北走向長達1000多公里陰山,還有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呂梁山、太行山、燕山阻隔。但相對西南,這些山脈略顯單薄。每每在漢民族為主的中原政權因內耗力量削弱時,北方游牧民族便開始突破賀蘭山與陰山,陰山與燕山,祁連山與賀蘭山的重要關口,進入河套和京津地區,中原政權則不得不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強大騎兵。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路線一般為三個方向,一是東北方向,突破燕山,從燕山和太行山口進入華北平原,或者突破山海關,從遼東走廊進入中原。二是西北方向,經過河西走廊,穿過祁連山賀蘭山口,進入黃土高原,進入關中,威脅長安、洛陽。三是正北向,經過陰山與賀蘭山口,進入河套地區,騎兵直奔關中平原。

雖然歷史上中原政權大多數時間基本可以成功抵禦來自北方敵人,但北方游牧民族依然能時不時也能進入中原,將中華文明擠壓到江南一禺,甚至如蒙古、女真那樣完全統治中國。但每每當他們入住中原建立政權後,就自覺不自覺的融入到中原文化中,成為中華文明一部分。而這則正是中華文明綿延5000年經久不息的原因所在。中華文明獨特魅力具有無比強大的感召力和親和力,讓北方游牧民族主動融入。

當歷史進入19世紀,冷兵器時代結束了,中國真正的威脅終於來了!雖然中國地形地貌得天獨厚,但正是這塊得天獨厚的土地,讓18世紀的中國人變得故步自封,盲目自大,視天下諸國為蠻夷,自視天朝上國。而正是這種盲目自大使中國錯失了與西方同步發展機遇,大清帝國雖然能平息陸地上敵人,但面對西方大炮利艦,大清帝國一敗塗地,割地賠款。淪為西方國家凌辱的對象,甚至連一直對中國奉若神靈的倭國,棒子國也對中國虎視眈眈,踏上中國土地便狐假虎威其凶惡甚於西方人。可惜,既然上天能賜予中華世界上最好一塊土地,這塊土地能在人類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創作最璀璨的文明,那麼這塊土地上人民也絕非他人魚肉,只要這塊土地上人覺醒,團結,外來的敵人就必敗無疑。

世界5000年文明史,中華至少4800年處於世界之巔,而今經歷了百年風雲的中國已經重新崛起。1949年到今天,中國經過68年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軍事實力也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今日之中國依然以西方三倍速度快速前進。放言中國周邊,聚集了世界一半人口,世界1/3的經濟產能,中國周邊依然是當今世界人氣最旺,經濟最活躍,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沒有之一。雖然,歐美日一些國家對於中國及其周邊的崛起充滿敵視,並利用歷史上他們留下的一些邊界糾紛不斷挑撥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但只要中國這個核心依然穩固,以目前中國之國勢,沒有任何一個敵人可以打敗中國。

中國最大的敵人只有自己。如果中國能夠在現代工業飛速發展的前提下,處理好內部問題,解決好發展與環境、發展與民生的問題,執政黨自身建設問題,在民主、法制建設上有更大突破。20年之內,中華將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

⑹ 中國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徵

中國地理環境具有復雜性。中國東部地區形成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降水集中,降水豐富。自然環境以濕潤半濕潤的森林環境為主。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不受夏季風影響,形成乾旱半乾旱的草原和荒漠景觀。青藏地區海拔高,形成高寒為主的地理環境。
中國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受地形和氣候影響,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差異明顯。
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一個區域的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主要的。自然環境特色與氣候一致。自然環境各因素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
地形地貌對地理環境影響明顯。高山地區形成垂直分異的自然環境。高海拔地區形成高寒氣候和高寒植物區。

⑺ 為什麼說我國地理條件十分優越

1.地形多種多樣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2.山區面積廣大 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3.地勢西高東低 呈階梯狀分布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中國有三大平原,它們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由於位置、成因、氣候條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連,土壤肥沃,是中國最重要的農耕區。除此以外,中國還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灣西部平原等,它們也都是重要的農耕區。
中國有四大盆地,它們多分布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由於所在位置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此外,著名的吐魯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勢第二級階梯上,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155米)。
中國有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各異。
中國丘陵眾多,分布廣泛。在東部地區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區林木茂密,礦產豐富;有些丘陵被辟為梯田。或蘊藏水能,還有的丘陵峰巒競秀,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中國水系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這些河流、湖泊不僅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引
河流中國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有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
中國的河流,按照河流徑流的循環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與海洋不相溝通的內流河。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引
外流區域的湖泊都與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進也能排出,含鹽分少,稱為淡水湖,也稱排水湖。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引
內流區域的湖泊大多為內流河的歸宿,湖水只能流進,不能流出,又因蒸發旺盛,鹽分較多形成鹹水湖,也稱非排水湖,如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較高的納木錯湖等。
中國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跡湖(如湖北境內長江沿岸的湖泊)、海跡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蝕湖(如雲貴高原區石灰岩溶蝕所形成的湖泊)、冰蝕湖(如青藏高原區的一些湖泊)、構造湖(如青海湖、鄱陽湖、段滑歲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長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鏡泊湖)等。
中國氣候
1.冬季氣溫的分布 從1月等溫線圖可看出:0℃等溫線穿過了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此線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內陸及青藏高原)的氣溫在0℃以下,其中黑龍江漠河的氣溫在-30℃以下;此線以南的氣溫則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亞的氣溫為20℃以上。因此,南方溫讓慎暖,北方寒冷,南北氣溫差別大是中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徵。引
2.夏季氣溫的分布 從中國夏季7月等溫線圖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勢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區在20℃以上,南方許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魯番盆地7月平均氣溫高達32℃,是中國夏握睜季的炎熱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勢高的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差別不大,是中國夏季氣溫分布的特徵。
3.中國的溫度帶 中國採用積溫來劃分溫度帶,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氣溫連續≥10℃的天數叫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平均氣溫累加起來的溫度總和叫積溫。一個地區的積溫,反映了該地區的熱量狀況。根據積溫的分布,中國劃分了5個溫度帶和一個特殊的青藏高原區。不同的溫度帶內熱量不同,生長期長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種類也有明顯差別。
中國山脈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閱讀全文

與怎麼把中國地理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