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國地理空間擴張的表現主要在哪些方面

中國地理空間擴張的表現主要在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3-06-02 02:31:26

❶ 地理國情具備的空間分析包括有哪些

地理國情是國情的一部分。狹義來看,是指與地理空間緊密相連的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基本情況和特點的總和;廣義來看,是指通過地理空間屬性將包括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科技教育狀況、經濟發展狀況、政治狀況、社會狀況、文化傳統、國際環境和國際關系等在內的各類國情進行關聯與分析,從而得出能夠深入揭示經濟社會發展的時空演變和內在關系的綜合國情。
地理國情監測的具體內容方方面面,也正在實踐中探討。例如,重要地理信息的監測,土地資源利用監測、環境監測、農情監測、森林和濕地監測、災害動態監測、水文監測、海洋監測、礦產資源監測、氣象監測等。下面舉一些具體的內容供參考。[1]
1. 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監測
重要地理信息數據是地理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嚴格的政治性、嚴密的科學性、嚴格的法定性。依法測繪、公布國家重要地理信息數據是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的職責。
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了第一批名山高程測量。2007年4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第一批19座名山和高程數據,2008年9月28日又公布了第二批31座名山的高程數據。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新疆測繪局開展重新測定中國陸地最低點新疆吐魯番艾丁湖窪地海撥高程工作.2008年9月28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經國務院授權公布中國陸地最低點高程新數據,成為繼承2005年發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新高程後的又一重大數據發布。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與國家文物局聯合啟動長城資源調查與測量工作。2009年4月18日,兩局在北京八達嶺長城腳下,聯合公布了首次獲得的明長城長度精確數據:8851.8千米。
2008年青海省測繪局負責實施了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工作,利用測繪高新技術,科學確定了長度、黃河、瀾滄江源頭地理位置,准確測定了坐標和高程等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建立了國家地理標志
邊界測繪是地理國情監測的重要內容。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先後參與了中巴(基斯坦)、中阿(富汗)、中蒙(古)邊界勘界,歷時18年完成了中越(南)陸地邊界勘界測繪保障任務,目前正在開展中尼(泊爾)邊界聯檢測繪工作;為劃界談判,邊界管理等提供了及時、精確、可靠的地理信息數據支持。
針對我國西部200餘萬平方千米的國土沒有1:5萬地形圖,嚴重製約西部大開發的現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實施了西部測圖工程,並在五年時間里圓滿完成了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地形圖測圖及數據建庫任務,為服務西部大開發,開展我國西部地區地理國情監測儲備了豐富的數據資源。
對地區的重要地理信息統計分析方面,如「十一五」期間,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開展了多項地理國情監測工作,包括:全省國土面積量算,運用現代測繪技術量算出浙江省陸域面積、全省不同高程分級和不同坡度分級的面積、內海面積和領海面積,界定了主要河流的省內流域邊界范圍,並量算了流域面積,單獨量算了八大水系的水域面積、長度,以及四大名湖與千島湖的面積,同時對全省11個設區市、90個縣(市、區)的面積進行了量算和統計,全面清查了全省灘塗資源總量、近期可圍墾的資源數量以及地理分布情況,建立了灘塗資源資料庫和圍墾管理信息系統,並分析、總結了全省不同區域的灘塗淤漲規律,為制定灘塗圍墾規劃和年度計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又例如,山西省為了大幅度提高煤炭資源執法監察效率,該省遙感中心建設了山西省煤炭資源執法監察遙感動態監測系統,於2010年12月正式運行,該系統可對全省非法採煤活動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測,並通過全省范圍的衛星遙感監測及不定期的重點區域航空攝影及無人機遙感監測,實現了由傳統人工監管向信息化監管的轉變,為煤炭開采監管部門指揮決策提供了平台。
2. 資源生態環境監測
為了評價三峽工程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通過採用先進測繪技術,結合生態環境綜合監測站網,提供了三峽庫區土地利用、植被覆蓋、水環境、滑坡等生態環境的現勢性地理信息。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2010年6月,青海省測繪局建成了青海湖面積遙感動態監測地理信息系統,本系統利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影像,每年在5月(枯水期)、9月(豐水期)分兩期對青海湖面積進行監測,定期將監測成果向全社會公布,並提供多年數據的查詢統計、面積及水位變化對比、影像變化對比、湖區動態變化展示等服務。此外,該局還建立了三江源區生態環境遙感動態監測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三江源區生態環境監測成果發布、快速查詢與綜合分析,為宏觀決策提供依據,並在三江源生態環境監測及應急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
2007年,江蘇省測繪局組織開發太湖藍藻水華遙感動態監測預警系統,並於2009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此系統主要基於衛星影像,對太湖藍藻水華的發生、發展與空間分布變化實施動態監測,為農業、漁業生產、人民生活用水等提供預警信息。
甘肅省政府辦公廳和省測繪局聯合實施了甘肅省退耕還林還草監測應用系統建設項目,該系統實現了精確監測的目標,監測對象是上一年度確定的退耕規劃圖斑,監測內容包括圖斑的上報面積退耕前作物種類、退耕與否、同一區域重復上報情況,荒山育林誤報為退耕還林等情況,促進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信息化管理。
3. 災害動態監測
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0年甘肅丹曲山洪泥石流災害、2011年雲南盈江地震發生後,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快速獲取和集成災後最新影像數據,通過與歷史資料進行比對,確定了受災范圍、受災面積、道路房屋等設施的損毀程度、地形地貌變化情況等,為搶險救災、災害評估和災後重建提供了及時准確的測繪地理信息成果。
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通過對汶川地震災區的52個堰塞湖進行持續監測,為堰塞湖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提供了測繪地理信息保障。
2010年6月,內蒙古、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發生歷史罕見的火災。在撲滅林火戰役中,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向省委省政府、軍區、武警總隊提供各類圖件50多套,研製了黑龍江森林防火電子沙盤指揮系統,火場前線測繪人員隨時利用無線網路獲取衛星拍攝的火場信息,做好火點標繪標注,及時更新電子沙盤指揮系統,為撲火指揮決策提供了保障。
2010年6月,貴州省關嶺縣崗烏鎮大寨發生特大地質災害。貴州省測繪局利用無人機航攝系統,快速獲取了清晰的低空航攝遙感影像資料,並在1小時內提供給搶險救災指揮部,滿足了搶險工作的急需。
2010年8月,雲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縣突發泥石流災害。雲南省測繪局立即派出無人機航攝應急小分隊,拍攝了148張7平方千米的0.3米高解析度影像圖,及時、全面、真實地反映了災情。
4.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
及時准確掌握土地利用變化情況,是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必要前提,為此,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長期以來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9年以來,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配合國土資源部門,大范圍大批量應用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數據,對全國66個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進行了監測,佔全國土地面積7.4%。通過對全部直轄市、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城市的監測,全面了解了20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這些城市的擴展規模、用地面積等,並分析了這一擴展過程的時間特點及區域差異。
遙感監測還是土地執法監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與土地執法動態巡查相結合,可以及早發現土地違法行為,特別是能夠及時發現因執法監察工作不到位而遺漏,以及因交通不便不易通過巡查發現的土地違法行為。
5. 城鎮建設管理監測
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採用遙感等技術,快速、持續地監測城鎮建設的宏觀發展情況,包括城市擴展規模、擴展方向、配套設施建設等。通過持續不斷的影像監控成果和分析成果,實現對城鎮化發展情況的總體把握,預測城鎮化發展趨勢,從而推動城鎮的科學規劃與管理。
「十一五」期間,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連續多年開展了重慶主城區城市建設用地動態監測工作,找出了重慶城市建設發展特徵,有力支持了城鄉總體規劃實施評估、規劃編制及城市管理。中心還開展了重慶主城區內森林資源監測,每年為重慶市規劃局提供監測結果,及時掌握城區內森林資源的變化情況,保護好城市「肺葉」。
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中,北京市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配合相關部門,利用「北京一號」小衛星和航空遙感技術,開展了全市地表河湖水系及濕地動態監測,水土侵蝕調查,森林資源統計調查等工作,准確掌握了城市地表資源現狀和發展趨勢。
6. 農林水利監測
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配合農業部門,對全國小麥、稻米、玉米、大豆等農作物進行估產及長勢監測,為國家掌握糧食生產、糧食儲運、糧食調配和糧食安全情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多年來,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配合林業部門,通過綜合運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對國家級和區域級林火監測和管理進行了系統研究,特別是在森林火險預報、林火衛星監測、林火信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科技成果,在歷年林火監測、防治與撲救中提供了技術服務,在2011年4月發生的威脅泰山安危的濟南長清區山火撲救中,山東省國土測繪院採用無人機遙感技術,對火情進行實時監測,並將最新影像疊加到三維地理信息系統中,用於領導指揮決策。
2010年9月至10月,海南遭遇49年不遇的強降雨,引發大面積洪澇災害。災情發生後,海南測繪地理信息局迅速以災區進行航空攝影,實時獲取災區最新影像資料,製作並提供了高解析度影像圖,有力保障了防汛救災工作的急需。
地面沉降監測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發生地面沉降現象最具典型意義的地區之一。為應對地面沉降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影響,上海、江蘇、浙江等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建立了覆蓋長江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監測網路,實現了監測數據自動採集、傳輸。區域地面沉降每年監測一次,中心城市每年至少監測一次,從而為城市規劃、建設提供了及時、准確的地面沉降信息,為制定科學的地面沉降防控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❷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徵

一、點狀地理事物的描述
試題通常以某一區域圖為背景圖來呈現點狀事物的分布
狀況,在讀圖時要注意從點的大小、疏密、組成的形狀來觀察點狀事物代表的含義.
描述的角度:疏密+數量+極值+方位.具體描述:①總體分布特徵(疏密狀況,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極值區位置名稱(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帶在哪,沿什麼線分布,或者說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區的地區名稱等.)③點組成的形狀——反應什麼規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義(如城市等級),點的動態變化等.當然,描述時要看圖說話,突出重點,因題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線狀地理事物的分布
線狀地理分布圖,常用線狀符號來表示交通線、河流、山脈、等值線等.帶箭頭的表示動態,不帶箭頭的表示靜態.線段的長短、粗細表示量的大小(或標上數值).具體可分為兩類:
(1)描述一條線(通常為等值線)的分布情況
這類試題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線條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線、等溫線等,可從走向、延伸方向去考慮.讀圖時注意觀察曲線「拐點」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這類題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國一月0 ℃等溫線」分布,可描述為:東段大致東西走向,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西段大致東北——西南走向、近似於與青藏高原東緣山麓平行.
(2)描述多條線狀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漸變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體分析如下:①總體分布及疏密狀況:通過觀察閉合線數值,說出最大區和最小區的位置在哪;通過觀察等值線疏密,說出疏密分布位置.②變化趨勢:由某方嚮往某方向逐漸變大(變小);③凸凹變化(等值線彎曲情況——凸高為低,凸低為高):說出凸點沿線數值高低的情況.
三、面狀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在描述面狀地理事物的題目當中,相對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較大.
描述角度:范圍(方位)+面積(大小、面積的變化)+伸展方向+極值區的分布.

❸ 中國地理有哪些優勢

我國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雖然現代化戰爭已經可以忽略傳統意義上的地形、環境等因素了,但單從傳統戰爭角度考慮,我國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完全可以納為易守難攻的典型。
我國的東、南兩面均被太平洋環抱,如果不是海上力量非常強的國家,基本沒有能力跨越太平洋搶灘登陸來侵略我國。所以在古代,乃至於近代史上,我國針對沿海防禦的投資也遠遠少於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投入,東南沿海地區大體上來講一直還都是很平靜的,沒有遭受過太多外來入侵,充其量就是防範一下來自日本的海寇罷了。

而在我國西部和北部,幾乎都是被群山環繞,由世界第一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組成的青藏高原幾乎將我國西部保衛的嚴嚴實實,即便是在近現代,也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穿過青藏高原的復雜地形大規模向我國發動進攻。
而位於我國西北的昆侖山、天山等山脈組成的崇山峻嶺就像一把保護傘一般成為守衛我國北部的重要屏障,這樣就使得我國四周均有天險可以依託防禦。
所以在歷史上除了漠北和東北地區的游牧民族外,幾乎沒有什麼外來力量可以對我國構成威脅,而這些游牧民族也在歷史的長河中與中原人慢慢融合,逐漸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❹ 中國發展有什麼地理優勢

1、中國領土面積遼闊,發展有資源環境等空間方面的經濟縱深優勢。

2、海洋資源豐富,魚米蝦鹽較為富足,為內陸居民提供了生活保障。

3、海岸線長,沿海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便於對外貿易的發展,便於同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4、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更方便了陸地邊界貿易。

5、南北跨度大,東西距離長,地域地形差異大,形成不同的景觀和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6、氣候復雜多樣,有利於發展多種農業經濟,生產特色農產品,豐富人民的物質生活。

(4)中國地理空間擴張的表現主要在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是世界第三大國家。中國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東西相距約5200公里,在地圖上的形狀像一隻雄雞。

中國大陸疆域遼闊,海岸線長達18000公里,沿海島嶼數量眾多,台灣島是最大島嶼。中國有許多河流湖泊,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疆域遼闊,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❺ 我國地理位置優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



2、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3、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部地區降水豐富,利於農業生產,沿海多良港,利於發展海洋事業和加強海外各國的交往。



4、我國的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便於同中亞、西亞和歐洲往來。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土地資源有四個基本特點: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地區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中國水資源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4.2%,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29萬立方米。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第6位,人均佔有量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排在第88位。

❻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特點有哪些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

地理環境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地理環境具有復雜性。中國東部地區形成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降水集中,降水豐富。自然環境以濕潤半濕潤的森林環境為主。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不受夏季風影響,形成乾旱半乾旱的草原和荒漠景觀。青藏地區海拔高,形成高寒為主的地理環境。
中國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受地形和氣候影響,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差異明顯。
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一個區域的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主要的。自然環境特色與氣候一致。自然環境各因素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
地形地貌對地理環境影響明顯。高山地區形成垂直分異的自然環境。高海拔地區形成高寒氣候和高寒植物區。

中國的自然條件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 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

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❼ 第八章 城市地理學作業 中國城市的空間分布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長期以來我國城鎮分布由於歷史、地理和社會經濟發展多種因素的影響,其空間分布形態一直呈現自東而西,由密到疏的擴散發展特徵。建國後國家盡管加強了中、西部地帶城鎮的建設,但其分布的地域差異仍然具有如下特徵:
(一)城鎮分布東密西疏
從我國目前城鎮網密度看,城鎮體系內城鎮密集東部的格局基本沒有改變,表現為東密西疏的空間分布總特徵。
據1985年統計資料,我國現有城鎮7928座,平均每萬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鎮。由於我國正處於城鎮經濟大發展時期,城鎮網密度的分布既繼承了歷史上城鎮分布的基礎,又受到了國家生產力布局自東而西推移的影響,表現為代表歷史遺存主流的城鎮網密度密集於東南的格局基本未變;同時作為新城市(鎮)迅速崛起的「三線」建設地區,其城鎮網密度正在發生根本的改變這兩大特徵。
1.城市網密度
從1985年全國城市網密度看,台灣省是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區,每萬平方公里有5個城市;上海、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遼寧、浙江等省、市,是我國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區,城市網密度為每萬平方公里1個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廣東(包括港、澳地區)、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寧夏、北京等11省、市、區城市網密度居中,達每萬平方公里0.5個城市以上;廣西、陝西、貴州、黑龍江、四川、甘肅、雲南、內蒙古等8省、區城市網密度較低,在每萬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間;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區城市網密度最疏,每萬平方公里還不到0.1座城市。採用中位數法將各省區城市網密度分為四級並繪成「中國城市網密度示意圖(1985年)」,可以明顯地看出我國城鎮體系的城市網分布表現為西疏東密,城市網密度從東向西逐漸遞減(除河北、北京地區為低谷外)的規律。
2.鎮網密度
從全國鎮網密度看,就省區而言,也存在著較大的地域差異.位居東部沿海地帶的上海、浙江、山東三省、市,是我國鎮網密度最高的省區,每萬平方公里鎮數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帶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區,鎮網密度也達到了每萬平方公里20個鎮以上;再次是遼寧、江蘇、廣東(包括港、澳地區)、台灣、福建等沿海省區和陝西、貴州、雲南、四川、江西、吉林、廣西等中部地帶.

❽ 中國地理位置有什麼優勢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勢:

一、緯度優勢

南北緯度相差 約50° 大部分在溫帶, 小部分在熱帶 南北氣候差異大 利於發展多種有利於農業發展,中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既適於人類生活,又使溫帶、亞熱帶的各種動植物在我國都能繁殖生長,給我國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海陸優勢

東臨海洋,海岸漫長,港口眾多,能方便與世界各港口交流與聯系。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加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有利於海洋水汽的進入,給我國帶來充沛的降水。


三、資源優勢

中國西邊是巍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這是我國西邊的天然屏障。而且,正是因為這些高原的雪山,才會有長江和黃河這兩條母親河。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等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等等.


四、軍事優勢

戰略縱深很大,且多面臨海,內地地形多樣化,比較適合海陸空三軍的配合。中國還是個靠海國家,但中國南有海南島,東有台灣島,天然的兩艘航空母艦.而且是不沉的航母.地理防衛優勢環球可占第一.東北地帶有朝鮮半島,如果中國能和古代一樣處理好和朝鮮族朋友的關系,可以說海疆基本是安全的.將來台灣完成統一,海南島必將成為中國海軍的第一大軍港,南海利益,石油通道,全要依靠此來保衛.台灣將成為遏制日本,保衛東海,防衛華東的任務.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地理空間擴張的表現主要在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