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在生活中學地理

如何在生活中學地理

發布時間:2023-06-02 14:53:38

⑴ 如何學習地理

如何學好地理
地理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國將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定位為:通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地理課對於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為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例一:在「經緯網圖」上我們觀察到的知識就有:
①我們在這幅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線,其中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是經線,與經線垂直相交的線是緯線。
②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並相互平行;緯線圈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極點。
③指示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④經緯度的變化規律是:0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經線以西為西經度;自西向東,東經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逐漸減小。緯度以赤道為界,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自北向南,北緯的度數由大到小,南緯的度數由小到大。
⑤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
例二: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為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里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

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可以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國、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
例: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無論是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還是在生活習慣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果我們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那麼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諸多的差異便一目瞭然。

糧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屬礦產 人們
主食 傳統
交通
工具 運動
項目
北方地區 小麥 花生 甜菜 蘋果
梨 煤、石油 鐵 麵食 馬車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區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屬 大米 船 游泳
賽龍舟
我們不僅要明確兩個地區或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且也要思考這些差異是怎樣形成的。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導致了自然環境的差異。
我們不僅通過對比梳理找到差異性,我們還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兩個國家,雖然位於不同的大洲,但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將兩個國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徵知識點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三、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
關於地理位置影響自然環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較,西北地區具有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徵。如沙漠廣泛分布,人煙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和內陸湖,動植物具有明顯的耐旱特徵,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灌溉農業發達……等,這些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這里的大陸性氣候顯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根本原因又是這里「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當然,「地形閉塞」也對西北地區乾旱的氣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區域地理特徵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為主要因素的,有些區域的地理特徵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國的青藏高原是一個特殊的區域。其特殊就在於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較高的海拔,給這里帶來了與眾不同的低溫和強日照,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變化。

圖解:由於「地高」導致氣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連綿,積雪冰川廣布,成為大江和大河的發源地;由於氣候寒冷,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為主;農業以河谷農業和高寒的畜牧業為特色;高原上廣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綿羊、藏山羊和藏氂牛;由於氣候惡劣,這里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交通運輸也比較落後;但太陽能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奇異的雪域高原風光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里成為我國的旅遊勝地和科研基地。
四、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
許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就是不好記」。的確,教材中有許多的地名、數據、物產,要把它們記住確實很不容易。這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標中對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須記住的,還是可記可不記的,還是只要理解不必記憶?在明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探討記憶的方法。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如何記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其實,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復習,一周至10天左右再復習一遍,兩個月內再復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師、學校安排的單元檢測、期中或期末考試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調動感官,增強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由多種感官(眼看、耳聽、口誦、手寫、腦想)參加的學習活動,其記憶效果最好。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腦。在學習中,應當盡可能多地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和做一做並將其結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記憶方法。
例如,在讀圖時,不僅僅是觀察地圖,還可以根據需要用彩色筆進行勾畫塗抹。
在「非洲氣候帶分布圖」上就可以將熱帶沙漠氣候區用紅筆塗色,將熱帶草原氣候區用黃筆塗色,將熱帶雨林氣候區用綠筆塗色等。又如在「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上將>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區域塗上不同的顏色,那麼關於非洲氣候分布特徵和我國年降水量分布規律的知識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中。這樣記憶肯定是深刻的。
3.適當聯想,趣味記憶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除了進行重復記憶、感觀記憶之外,還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聯想、理解增強記憶。
比如,將一些內在聯系並不緊密的地理事物編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語或句子,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
如南亞所包括的八個國家:
南亞八國家,海上斯與馬,
內陸錫尼不,臨海孟印巴。
在學習中國政區圖,記憶我國省區輪廓時,同學們可發揮自己的想像進行形象地記憶,把黑龍江形象地看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廣東像一頭大象的頭部,而台灣省又像一葉正在駛向祖國懷抱的小舟……等等,這樣記憶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此外,在學習地理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來學習和領會知識,加強記憶。例如:對於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電視、畫報中不同膚色人們的觀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說出他們的膚色、頭發、面部等特徵。其它的象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長過快所產生的社會問題等內容,我們不要去死記,而是依據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去理解地記憶。
4.把握聯系,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只要我們理解了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並把握住這些聯系,縱然知識是千頭萬緒,我們也會記憶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一方面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丟三拉四,背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地理學科知識紛繁復雜,千條萬緒。學會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對於我們學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處。
例如:關於日本,課本介紹的內容是很多的,這么多的知識單憑機械記憶是不行的,應當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但這些豐富而紛雜的內容之間具有什麼樣的聯系呢,我們能不能根據這些聯系進行記憶呢?電視機前的同學可以和我一起試一試:

日本是亞洲東部的位於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這種地理位置決定了日本的氣候是海洋性的季風氣候,海洋性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加上國土狹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資源豐富;在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區分布著廣闊的森林;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但利用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大量地進口工業原料和燃料,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大量的工業品需要出口,所以工業集中分布在多優良港灣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群島國家的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日本的漁業發達。象這樣是不是好記一些了呢?
5.抓住異同,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如果你在學習或復習長江和黃河時,也象我們設計一個表格進行比較的話,肯定有助於你的記憶。
例:長江、黃河水文特點及開發利用狀況的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流域 水系特徵 流經省區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開發利用
長江
黃河
五、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我們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去,使所用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可以增強你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同時,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個勤於思考的頭腦,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1.注意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天象觀測。我們知道月亮有時象一個圓盤,而有時又呈現月牙形。我們就可以親自觀察一下月相是怎樣變化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當然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進一步探究月相產生變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觀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們所說的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北極星在哪裡?哪兒有銀河?晚上8點鍾與9點、10點,我們頭頂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氣象觀測,我們可以觀測雲的形狀。課本中所講的晴、多雲、陰等天氣狀況下,天空中的雲量有什麼不同?雨天的雲是什麼樣的?出現什麼樣的雲天會下雨?出現什麼樣的雲又預示著大晴天?
氣溫觀測:首先,設計一個表格,確定觀測的時間,然後將自己在這些時間測得的氣溫記錄下來。

觀測時間 2時 8時 14時 20時
氣溫(℃)
日平均
氣溫
分析測得的氣溫值:氣溫的日變化有什麼特點?日平均氣溫是多少?為什麼氣溫最高值沒有出現在正午?你認為一天中氣溫最低值是出現在子夜嗎?你所測得的氣溫與氣象台播報的一致嗎?哪些因素影響了你的觀測結果?
2.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現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莊是華北地區的高溫中心,天氣又干又熱,這是為什麼?我們學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氣溫就會升高0.6℃,石家莊位於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來自西北方向的氣流在順太行山東坡下沉的過程中增溫,同時濕度越來越小,空氣越來越乾燥,這樣就使正在初夏增溫過程中的石家莊更加乾熱。
細心觀察也會發現,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飲食:南甜北咸,東酸西辣
服飾:西藏居民習慣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牆體厚,屋內有火炕,南方人習慣睡木床或竹床。
還有,日本人愛吃魚;中東的一些國家把旅館建在了屋頂上;東非高原上出了許多優秀的中長跑運動員等,這些都有著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諺語、成語、詩歌等與地理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諺語:
天上積雨雲,地上雨淋淋——雲與降水的關系;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降水與冷鋒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陣春風一陣暖——春季降水與暖鋒之間的關系;
春雨貴如油——我國春季降水少的特點。
如成語: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蝕作用
飛沙走石——沙漠地區的風力搬運作用
滄海桑田——地殼是不斷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我國古詩詞中也有許多詩句與地理有關。
反映長江三峽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自西東流的地理現象: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人口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農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我們所熟悉的二十四節氣也有許多與地理關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正午太陽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別是全球晝夜等分的兩天。
5月21日是小滿,俗話說:「小滿大滿江河滿」,它反映了河流汛期與節氣的關系。這一節氣預示著我國的河流特別是南方河流開始進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種,這一節氣正好是我國北方夏糧收獲、秋糧播種的最佳時節。
世界各地和我國發生的一些具有較大影響的事件也有著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戰爭時機的選擇:3月開戰,5月戰事基本結束(6月之後熱帶沙漠地區進入非常炎熱的季節,生活在溫帶的美軍和英軍很難適應在高溫條件下的戰斗——強調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賓、阿爾及利亞的地震:5月中下旬,這些國家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有
這么頻繁的地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
特殊的長假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各種媒體,看電視、聽廣播、上網、讀書、看報的時間增多了。各種媒體中,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如中央和各地方電視台播放的一些知識性、趣味性欄目如《開心辭典》、《幸運52》、《探索與發現》、《人與自然》、《環球》、《天氣預報》、《探索時代》等,都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地理知識。
例一:將下列節氣按時間早晚的順序排列:寒食、重陽、端午、元霄、春節、中秋和清明節
例二:「柴達木」在少數民族語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鹽澤 D.石油
這兩道題目就是在我們在近期的《開心辭典》欄目中看到的。在觀看這些欄目時候,除了娛樂,還要與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相聯系,學會運用我們學到的地理知識來解釋欄目中介紹的一些現象。
3.活動與探究
這個長假,同學們還可以補做一下平時學習中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小製作、小實驗,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問題。比如:
1.在乒乓球上繪制經緯網
通過這個製作,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經線緯線的含義、經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經緯度在地球儀上的分布規律,將課本中的知識加以鞏固。
2.繪制家庭的平面圖,學會自己設計圖例、標明注記,選擇適當的比例尺等。
3.通過繪制生活小區的平面圖,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區有哪些基礎設施,與你的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設施有哪些,你認為哪些設施在設計、布局和管理上存在著不足,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進,還應該增設哪些新的設施?等等。並把你的設想和建議與小區的管理部門進行交流。
4.體驗生活中辯認方向的方法:比如樹冠、年輪、房屋朝向(農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樓房主卧室一般位於南面)。
5.嘗試辦一期地理小報
同學們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將自己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和國內外地理大事以及學習地理的心得和體會等編輯起來,出一期以地理為主題的小報。等到開學後,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6.鄉土地理調查
我們每個同學都對自己家鄉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鄉的一切。利用我們所熟悉的環境開展地理活動,開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會調查活動,既幫助我們了解家鄉,也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鄉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近年來有什麼變化?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變化對周圍環境有什麼影響?為使保護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議等等。
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家庭、家鄉的實際情況,做許多地理調查活動。如家庭用水情況調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廢棄情況調查、家鄉人口流動情況調查、家鄉環境情況調查等等。
地理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學好地理,必須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究,只有平時注意對地理現象的觀察,把握地理現象發展的規律,才能不斷積累有關的地理知識。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身邊的地理環境是時刻變化的、也是生動有趣的。只有留心身邊地理環境的變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去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從身邊的地理現象中去發現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自己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學們能夠將地理知識學懂學通,活學活用。

⑵ 如何將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要想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地理知識
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把這方面的知識運用到課堂上,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於七年級的初中生而言,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他們的生活中,也會觀察到許多生活現象,如,日常的衣、食、住、行等,這些都與我們的地理學科息息相關。因此我在教學《讓地理走進生活》這一節課時,讓學生從穿衣風格、飲食習慣、民居特色、出行等舉例說明與地理的關系,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把已有的生活知識運用到課堂上,如,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在自己家裡的衣櫃里一般放著適合春、夏、秋、冬四季穿的衣服,比如夏季的短袖、襯衫、裙子,春秋季節的休閑裝,冬季的棉衣和羊毛衫等;本地的主食是米飯,與這里種植水稻為主有關,那麼種植水稻又與本地高溫多雨的氣候有關;本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大,牆體相對單薄,門窗開得較大,並有完備的排水系統,這是受當地夏季高溫多雨的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當今人們在購買商品房時,也考慮很多地理因素,諸如商品房的地理位置,周邊配套設施,周圍空氣環境質量,房屋的朝向、採光度、通風、樓高、樓間距等等地理因素都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在出行方面,出門看天氣,出差或旅遊之前,都要了解天氣預報,做好出差、旅行的准備,合理選擇出行的時間、交通方式和旅遊線路以及隨身攜帶物品的多少,事先了解目的地的基本情況,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些最普通、最常見的例子是課堂教學上活生生的地理素材,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時時有地理,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使學生認識到地理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好地理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生活。
二、充分利用鄉土資源擴充地理知識
家鄉的地形、土壤、河流、氣候、民情風俗、歷史沿革都可以納入學習地理的大課堂。教材要求學生會用地理的思維和方法看待身邊的一些現象和事情,安排生產和生活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初中生大多好奇、求知慾望強,引導他們學會觀察身邊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鄉

⑶ 學習初中地理的好方法

學習初中地理的好方法:一、歸納法

是對某些知識總結分類,串成一條線。如我國有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歸納後可知可知①它是我國一月份0℃ 等溫線通過的地方。②是800MM等降水量通過的地方。③是暖溫帶與亞熱帶通過的地方。④是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⑤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線。⑥是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學習初中地理的好方法:二、生活體驗法

只有將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機聯系起來,才能學得樂、理解透。例如:學習「季風」時,可聯系教室南北窗口所刮的風向來作為攻克「季風風向」這個難點的突破口;學習「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時,可從當地地形實際出發,坡度大於25度的地區,適宜發展林業,避免水土流失,坡度小於25度的地區,可開墾為梯田,發展種植業,河、塘、水庫地區適宜發展漁業;學習「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特點」時,可從平時的生活觀察入手,夏季降水多,河塘水量豐富,冬季降水少,河塘水庫枯水。

學習初中地理的好方法:三、字頭法

是在記憶一組知識時,把字頭排成一段文字,從而記住此內容.如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陸地面積世界前七位的國家:俄加中美巴澳印;全球人口過億的國家按由多到少排列:中印美印巴巴俄,孟日尼。

學習初中地理的好方法:四、重復法

根據《心理學》中講到的遺忘規律,知識要及時必要的重復幾次記憶,這樣才能提高記憶效率。具體的做法如下:新課內容講述完畢後,留點時間給學生識記,加強學生瞬時記憶,下節課上課前提問,把存在的問題再點拔。其後一個周再重復提問一次,講完一章內容後,再把知識內容串一遍,再重復記憶一次,並強調學生多看地圖,這樣反復記憶遺忘的概率就大大減低了。

⑷ 怎樣把生活地理案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怎樣把生活地理案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在素質教育年代,地理知識成為了社會主義建設者所具備的必不可少的知識內容之一,應用性廣泛,實用性很強。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也更加註重了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更加貼近生活。那麼教師如何做到把生活地理案例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課堂中呢?
1對教材要掌握透徹
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知識體系和教材結構都很好分析,但是使用什麼教學方法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是教師認真准備的。對新課程標準的掌握又是分析好教材的基礎。教師還應該能夠對這些後備的信息資源進行分析、篩選,知道應該給學生什麼,學生應該得到什麼。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的學習狀況對教材能夠再創造,重新進行最佳組合。只有對教材熟練得掌握,才能知道去捕捉哪些有用信息資料。
2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喜好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個體的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中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因素是興趣愛好,教師如果提起不了他的地理學習興趣,成績就很不理想。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研究,了解學生的不同階段的思維活動特點和成長的需要,投其所好,用他們關注的焦點把它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課堂中來。對教師來說,要與學生多交談,多接觸,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進行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新動向,並能夠在課堂上甚至課下運用教材涉及到的知識原理及時地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3要有目的性的進行信息的收集,做好分類,歸納
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該針對教材設計的內容去收集信息資料,並把這些資料通過不同的方法保存。可以按照教材的教學順序把資料插入到課本中,也可以對其進行分類存放。要注意及時地更新,及時地總結。要加大對這些信息資料的利用率,否則,這些信息會被遺忘掉。此外,還可以從學生那裡獲取信息,即使學生的網路游戲中的信息也可以。因為在很多的網路游戲中都涉及到地理知識,以次引導學生學習地理,因為如果不學好地理連游戲都玩不明白。
4要發動學生,師生之間建立互動平台
為了使地理課成為生活中更有用的課,更能夠解決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師生之間要建立橋梁,互相溝通,可以利用網路,在家隨時建立地理課堂,互通有無。無論什麼時候學生發現了問題都可以到網路中與老師聯系,互相探討,解決問題。
5在教育界,建立共享資源網路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可能讓一個教師去完成這么繁重的任務,為了提高效率,集縱家之精華,有必要建立一個共享資源網路。教師不僅要為這個網路提供及時的資料,更是這個資源網路的受益者。

⑸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因而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從生活出發,從中發掘素材與文本知識的融通之處,將教學內容納學生的生活之中。

一、充分挖掘教材,提煉生活因素,感悟生活化的地理

新課程強調「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分析教材,幫助學生找到課本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在講清知識點的同時,通過生活實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講地圖概念時,我首先問學生:「你在哪裡見過地圖?」馬上就會有許多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我再問:「你什麼時候用過地圖?」同學們答的更起勁了。再問:「那麼什麼是地圖?」這時候學生全盯著我,此時無聲勝有聲,可以意味,難以言全,如何表達這個概念,等待我的點撥。
於是我拿出一張准備好的照片,要學生比較:「地圖與普通的照片有什麼異同?」(都有方向、都縮小,但地圖上有符號、有注記),這時地圖三要素水到渠成。然後引導學生繪制從家到學校經過的主要街道,標出主要的標志性建築物位置,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地圖在生活中的作用,自覺地去學會閱讀地圖,應用地圖。可見教學過程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還原生活」的過程。

二、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在生活中學習的氛圍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只要善於創設新穎別致的問題情境、巧妙設疑,從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例如在《地球和地球儀》的內容中講到了經緯線和經緯網定位的知識,學生需要較強的空間想像能力與思維能力才能理解與把握。而對於初一學生來說,空間想像能力是一個難點,至於虛擬的立體圖像,那就是難上加難。為幫助學生突破此難點,我的方法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多媒體電腦大屏幕顯示:一艘正航行在大海中的輪船,在狂風暴雨的夜晚,波濤洶涌的海面被陣陣閃電撕碎。在狂風巨浪中喘息的豪華巨輪被翻天巨浪吞噬。傾斜不定的船艙里是一片狼籍,船長拚命地呼救:「星球號遇險,我是星球號,請求支援,我們的位置是……」。國際救援總部內一片忙碌的身影,牆上喇叭里傳來船長嘶啞的聲音:「東經105°,南緯35°,請求支援,請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員迅速地圍在一個大型地球儀前,通過一番熟練的點畫後果斷地說:「它們位於南半球A國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國救援分部立即行動!」。
提問:救援部怎樣迅速地判斷出「星球號」的位置 自然 進入經緯網教學中,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一個具體形象的經緯網現場——教室。具體實施步驟是把標有經緯度的標牌放置在課桌上:1、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內的准確位置。2、讓學生用經緯網說出自己的位置。3、找朋友:找一位你的朋友,並說出其經緯度位置。4、搭快車: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反應,看誰又快又准(位於赤道、本初子午線、東經20°、西經30°的同學等)。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帶到一定情景中去,用感性的、生動的、豐富的生活世界去滿足學生的需要。把抽象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具體鮮活的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有話可說,讓學生自己想說,積極主動。這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思維,而且也保證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從而達到師生相互促動,教學相長。

三、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地理的用途並增強社會責任感

鄭州的學生對農業沒有感性的認識,「同學們都聽說過,鄭州要努力發展成一流的大都市,第一產業——農業要不要發展呢?」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們都認為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業及第三產業上。「鄭州的近郊種植了大面積的大棚蔬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通過分析讓學生知道農業與城市、工業有著內在聯系,在城市和工礦區周圍,為滿足城市人口日常的大量需要,多形成以乳、蛋、菜等農產品為重點的農業基地,這就是經濟地理位置對農業的重要影響。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也是對學生地理規律和原理的應用能力直接的檢驗,讓學生更自覺地在生活中應用地理。

學習長江之時,當提到「就在我們重新審視母親河長江的時候,另一條河流也同樣孕育了另一個優秀民族,聽說那裡 歷史 悠久,是迄今為止歐洲最早人類的發源地;聽說那裡文化燦爛,從科學到藝術 ,許多學說推進了世界的進程。那裡是人類最早進入工業文明的大河流域,相信同學們都知道——這就是萊茵河。這兩條大河有很多話要說,今天就在這里實現他們的願望——讓長江與萊茵河對話。」學生都非常踴躍,立刻就分成了兩大組,分別代表長江和萊茵河。代表萊茵河的同學提到: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它是歐洲的大動脈,可以見到很多國家的航船。代表長江的同學們提到:逶迤的長江,浩浩盪盪,與萊茵河有著不同的景緻。壯麗的河流賦予兩地相同的內涵。培育出了「蘇湖熟,天下足」、「日出萬匹,衣被天下」、「十朝都會」等燦爛文化,但是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切忌變成第二條黃河,這樣長江才能繼續參與競爭。

⑹ 地理,該怎樣學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地理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國將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定位為:通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地理課對於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為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例一:在「經緯網圖」上我們觀察到的知識就有:
①我們在這幅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線,其中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是經線,與經線垂直相交的線是緯線。
②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並相互平行;緯線圈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極點。
③指示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④經緯度的變化規律是:0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經線以西為西經度;自西向東,東經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逐漸減小。緯度以赤道為界,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自北向南,北緯的度數由大到小,南緯的度數由小到大。
⑤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
例二: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為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里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

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可以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國、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
例: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無論是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還是在生活習慣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果我們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那麼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諸多的差異便一目瞭然。

糧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屬礦產 人們
主食 傳統
交通
工具 運動
項目
北方地區 小麥 花生 甜菜 蘋果
梨 煤、石油 鐵 麵食 馬車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區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屬 大米 船 游泳
賽龍舟
我們不僅要明確兩個地區或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且也要思考這些差異是怎樣形成的。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導致了自然環境的差異。
我們不僅通過對比梳理找到差異性,我們還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兩個國家,雖然位於不同的大洲,但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將兩個國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徵知識點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三、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
關於地理位置影響自然環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較,西北地區具有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徵。如沙漠廣泛分布,人煙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和內陸湖,動植物具有明顯的耐旱特徵,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灌溉農業發達……等,這些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這里的大陸性氣候顯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根本原因又是這里「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當然,「地形閉塞」也對西北地區乾旱的氣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區域地理特徵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為主要因素的,有些區域的地理特徵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國的青藏高原是一個特殊的區域。其特殊就在於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較高的海拔,給這里帶來了與眾不同的低溫和強日照,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變化。

圖解:由於「地高」導致氣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連綿,積雪冰川廣布,成為大江和大河的發源地;由於氣候寒冷,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為主;農業以河谷農業和高寒的畜牧業為特色;高原上廣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綿羊、藏山羊和藏氂牛;由於氣候惡劣,這里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交通運輸也比較落後;但太陽能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奇異的雪域高原風光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里成為我國的旅遊勝地和科研基地。
四、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
許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就是不好記」。的確,教材中有許多的地名、數據、物產,要把它們記住確實很不容易。這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標中對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須記住的,還是可記可不記的,還是只要理解不必記憶?在明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探討記憶的方法。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如何記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其實,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復習,一周至10天左右再復習一遍,兩個月內再復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師、學校安排的單元檢測、期中或期末考試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調動感官,增強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由多種感官(眼看、耳聽、口誦、手寫、腦想)參加的學習活動,其記憶效果最好。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腦。在學習中,應當盡可能多地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和做一做並將其結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記憶方法。
例如,在讀圖時,不僅僅是觀察地圖,還可以根據需要用彩色筆進行勾畫塗抹。
在「非洲氣候帶分布圖」上就可以將熱帶沙漠氣候區用紅筆塗色,將熱帶草原氣候區用黃筆塗色,將熱帶雨林氣候區用綠筆塗色等。又如在「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上將>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區域塗上不同的顏色,那麼關於非洲氣候分布特徵和我國年降水量分布規律的知識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中。這樣記憶肯定是深刻的。
3.適當聯想,趣味記憶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除了進行重復記憶、感觀記憶之外,還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聯想、理解增強記憶。
比如,將一些內在聯系並不緊密的地理事物編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語或句子,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
如南亞所包括的八個國家:
南亞八國家,海上斯與馬,
內陸錫尼不,臨海孟印巴。
在學習中國政區圖,記憶我國省區輪廓時,同學們可發揮自己的想像進行形象地記憶,把黑龍江形象地看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廣東像一頭大象的頭部,而台灣省又像一葉正在駛向祖國懷抱的小舟……等等,這樣記憶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此外,在學習地理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來學習和領會知識,加強記憶。例如:對於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電視、畫報中不同膚色人們的觀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說出他們的膚色、頭發、面部等特徵。其它的象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長過快所產生的社會問題等內容,我們不要去死記,而是依據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去理解地記憶。
4.把握聯系,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只要我們理解了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並把握住這些聯系,縱然知識是千頭萬緒,我們也會記憶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一方面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丟三拉四,背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地理學科知識紛繁復雜,千條萬緒。學會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對於我們學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處。
例如:關於日本,課本介紹的內容是很多的,這么多的知識單憑機械記憶是不行的,應當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但這些豐富而紛雜的內容之間具有什麼樣的聯系呢,我們能不能根據這些聯系進行記憶呢?電視機前的同學可以和我一起試一試:

日本是亞洲東部的位於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這種地理位置決定了日本的氣候是海洋性的季風氣候,海洋性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加上國土狹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資源豐富;在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區分布著廣闊的森林;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但利用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大量地進口工業原料和燃料,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大量的工業品需要出口,所以工業集中分布在多優良港灣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群島國家的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日本的漁業發達。象這樣是不是好記一些了呢?
5.抓住異同,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如果你在學習或復習長江和黃河時,也象我們設計一個表格進行比較的話,肯定有助於你的記憶。
例:長江、黃河水文特點及開發利用狀況的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流域 水系特徵 流經省區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開發利用
長江
黃河
五、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我們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去,使所用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可以增強你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同時,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個勤於思考的頭腦,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1.注意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天象觀測。我們知道月亮有時象一個圓盤,而有時又呈現月牙形。我們就可以親自觀察一下月相是怎樣變化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當然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進一步探究月相產生變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觀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們所說的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北極星在哪裡?哪兒有銀河?晚上8點鍾與9點、10點,我們頭頂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氣象觀測,我們可以觀測雲的形狀。課本中所講的晴、多雲、陰等天氣狀況下,天空中的雲量有什麼不同?雨天的雲是什麼樣的?出現什麼樣的雲天會下雨?出現什麼樣的雲又預示著大晴天?
氣溫觀測:首先,設計一個表格,確定觀測的時間,然後將自己在這些時間測得的氣溫記錄下來。

觀測時間 2時 8時 14時 20時
氣溫(℃)
日平均
氣溫
分析測得的氣溫值:氣溫的日變化有什麼特點?日平均氣溫是多少?為什麼氣溫最高值沒有出現在正午?你認為一天中氣溫最低值是出現在子夜嗎?你所測得的氣溫與氣象台播報的一致嗎?哪些因素影響了你的觀測結果?
2.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現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莊是華北地區的高溫中心,天氣又干又熱,這是為什麼?我們學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氣溫就會升高0.6℃,石家莊位於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來自西北方向的氣流在順太行山東坡下沉的過程中增溫,同時濕度越來越小,空氣越來越乾燥,這樣就使正在初夏增溫過程中的石家莊更加乾熱。
細心觀察也會發現,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飲食:南甜北咸,東酸西辣
服飾:西藏居民習慣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牆體厚,屋內有火炕,南方人習慣睡木床或竹床。
還有,日本人愛吃魚;中東的一些國家把旅館建在了屋頂上;東非高原上出了許多優秀的中長跑運動員等,這些都有著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諺語、成語、詩歌等與地理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諺語:
天上積雨雲,地上雨淋淋——雲與降水的關系;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降水與冷鋒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陣春風一陣暖——春季降水與暖鋒之間的關系;
春雨貴如油——我國春季降水少的特點。
如成語: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蝕作用
飛沙走石——沙漠地區的風力搬運作用
滄海桑田——地殼是不斷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我國古詩詞中也有許多詩句與地理有關。
反映長江三峽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自西東流的地理現象: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人口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農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我們所熟悉的二十四節氣也有許多與地理關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正午太陽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別是全球晝夜等分的兩天。
5月21日是小滿,俗話說:「小滿大滿江河滿」,它反映了河流汛期與節氣的關系。這一節氣預示著我國的河流特別是南方河流開始進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種,這一節氣正好是我國北方夏糧收獲、秋糧播種的最佳時節。
世界各地和我國發生的一些具有較大影響的事件也有著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戰爭時機的選擇:3月開戰,5月戰事基本結束(6月之後熱帶沙漠地區進入非常炎熱的季節,生活在溫帶的美軍和英軍很難適應在高溫條件下的戰斗——強調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賓、阿爾及利亞的地震:5月中下旬,這些國家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有
這么頻繁的地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
特殊的長假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各種媒體,看電視、聽廣播、上網、讀書、看報的時間增多了。各種媒體中,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如中央和各地方電視台播放的一些知識性、趣味性欄目如《開心辭典》、《幸運52》、《探索與發現》、《人與自然》、《環球》、《天氣預報》、《探索時代》等,都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地理知識。
例一:將下列節氣按時間早晚的順序排列:寒食、重陽、端午、元霄、春節、中秋和清明節
例二:「柴達木」在少數民族語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鹽澤 D.石油
這兩道題目就是在我們在近期的《開心辭典》欄目中看到的。在觀看這些欄目時候,除了娛樂,還要與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相聯系,學會運用我們學到的地理知識來解釋欄目中介紹的一些現象。
3.活動與探究
這個長假,同學們還可以補做一下平時學習中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小製作、小實驗,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問題。比如:
1.在乒乓球上繪制經緯網
通過這個製作,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經線緯線的含義、經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經緯度在地球儀上的分布規律,將課本中的知識加以鞏固。
2.繪制家庭的平面圖,學會自己設計圖例、標明注記,選擇適當的比例尺等。
3.通過繪制生活小區的平面圖,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區有哪些基礎設施,與你的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設施有哪些,你認為哪些設施在設計、布局和管理上存在著不足,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進,還應該增設哪些新的設施?等等。並把你的設想和建議與小區的管理部門進行交流。
4.體驗生活中辯認方向的方法:比如樹冠、年輪、房屋朝向(農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樓房主卧室一般位於南面)。
5.嘗試辦一期地理小報
同學們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將自己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和國內外地理大事以及學習地理的心得和體會等編輯起來,出一期以地理為主題的小報。等到開學後,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6.鄉土地理調查
我們每個同學都對自己家鄉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鄉的一切。利用我們所熟悉的環境開展地理活動,開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會調查活動,既幫助我們了解家鄉,也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鄉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近年來有什麼變化?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變化對周圍環境有什麼影響?為使保護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議等等。
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家庭、家鄉的實際情況,做許多地理調查活動。如家庭用水情況調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廢棄情況調查、家鄉人口流動情況調查、家鄉環境情況調查等等。
地理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學好地理,必須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究,只有平時注意對地理現象的觀察,把握地理現象發展的規律,才能不斷積累有關的地理知識。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身邊的地理環境是時刻變化的、也是生動有趣的。只有留心身邊地理環境的變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去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從身邊的地理現象中去發現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自己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學們能夠將地理知識學懂學通,活學活用。

⑺ 地理怎樣才能學好(初中)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例一:在「經緯網圖」上我們觀察到的知識就有:

①我們在這幅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線,其中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是經線,與經線垂直相交的線是緯線。

②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並相互平行;緯線圈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極點。

③指示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④經緯度的變化規律是:0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經線以西為西經度;自西向東,東經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逐漸減小。緯度以赤道為界,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自北向南,北緯的度數由大到小,南緯的度數由小到大。

⑤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

例二: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為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里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可以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國、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
例: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無論是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還是在生活習慣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果我們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那麼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諸多的差異便一目瞭然。

我們不僅要明確兩個地區或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且也要思考這些差異是怎樣形成的。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導致了自然環境的差異。

我們不僅通過對比梳理找到差異性,我們還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兩個國家,雖然位於不同的大洲,但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將兩個國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徵知識點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三、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

關於地理位置影響自然環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較,西北地區具有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徵。如沙漠廣泛分布,人煙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和內陸湖,動植物具有明顯的耐旱特徵,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灌溉農業發達……等,這些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這里的大陸性氣候顯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根本原因又是這里「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當然,「地形閉塞」也對西北地區乾旱的氣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區域地理特徵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為主要因素的,有些區域的地理特徵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國的青藏高原是一個特殊的區域。其特殊就在於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較高的海拔,給這里帶來了與眾不同的低溫和強日照,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變化。

圖解:由於「地高」導致氣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連綿,積雪冰川廣布,成為大江和大河的發源地;由於氣候寒冷,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為主;農業以河谷農業和高寒的畜牧業為特色;高原上廣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綿羊、藏山羊和藏氂牛;由於氣候惡劣,這里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交通運輸也比較落後;但太陽能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奇異的雪域高原風光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里成為我國的旅遊勝地和科研基地。

四、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

許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就是不好記」。的確,教材中有許多的地名、數據、物產,要把它們記住確實很不容易。這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標中對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須記住的,還是可記可不記的,還是只要理解不必記憶?在明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探討記憶的方法。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如何記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其實,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復習,一周至10天左右再復習一遍,兩個月內再復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師、學校安排的單元檢測、期中或期末考試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調動感官,增強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由多種感官(眼看、耳聽、口誦、手寫、腦想)參加的學習活動,其記憶效果最好。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腦。在學習中,應當盡可能多地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和做一做並將其結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記憶方法。
例如,在讀圖時,不僅僅是觀察地圖,還可以根據需要用彩色筆進行勾畫塗抹。

在「非洲氣候帶分布圖」上就可以將熱帶沙漠氣候區用紅筆塗色,將熱帶草原氣候區用黃筆塗色,將熱帶雨林氣候區用綠筆塗色等。又如在「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上將>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區域塗上不同的顏色,那麼關於非洲氣候分布特徵和我國年降水量分布規律的知識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中。這樣記憶肯定是深刻的。

3.適當聯想,趣味記憶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除了進行重復記憶、感觀記憶之外,還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聯想、理解增強記憶。
比如,將一些內在聯系並不緊密的地理事物編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語或句子,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

如南亞所包括的八個國家:

南亞八國家,海上斯與馬,

內陸錫尼不,臨海孟印巴。

在學習中國政區圖,記憶我國省區輪廓時,同學們可發揮自己的想像進行形象地記憶,把黑龍江形象地看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廣東像一頭大象的頭部,而台灣省又像一葉正在駛向祖國懷抱的小舟……等等,這樣記憶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此外,在學習地理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來學習和領會知識,加強記憶。例如:對於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電視、畫報中不同膚色人們的觀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說出他們的膚色、頭發、面部等特徵。其它的像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長過快所產生的社會問題等內容,我們不要去死記,而是依據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去理解地記憶。

4.把握聯系,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只要我們理解了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並把握住這些聯系,縱然知識是千頭萬緒,我們也會記憶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一方面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丟三拉四,背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地理學科知識紛繁復雜,千條萬緒。學會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對於我們學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處。例如:關於日本,課本介紹的內容是很多的,這么多的知識單憑機械記憶是不行的,應當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但這些豐富而紛雜的內容之間具有什麼樣的聯系呢,我們能不能根據這些聯系進行記憶呢?

日本是亞洲東部的位於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這種地理位置決定了日本的氣候是海洋性的季風氣候,海洋性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加上國土狹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資源豐富;在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區分布著廣闊的森林;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但利用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大量地進口工業原料和燃料,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大量的工業品需要出口,所以工業集中分布在多優良港灣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群島國家的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日本的漁業發達。像這樣是不是好記一些了呢?

5.抓住異同,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如果你在學習或復習長江和黃河時,也像我們設計一個表格進行比較的話,肯定有助於你的記憶。 例:長江、黃河水文特點及開發利用狀況的比較

五、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我們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去,使所用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可以增強你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同時,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個勤於思考的頭腦,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1.注意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天象觀測。我們知道月亮有時象一個圓盤,而有時又呈現月牙形。我們就可以親自觀察一下月相是怎樣變化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當然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進一步探究月相產生變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觀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們所說的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北極星在哪裡?哪兒有銀河?晚上8點鍾與9點、10點,我們頭頂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氣象觀測,我們可以觀測雲的形狀。課本中所講的晴、多雲、陰等天氣狀況下,天空中的雲量有什麼不同?雨天的雲是什麼樣的?出現什麼樣的雲天會下雨?出現什麼樣的雲又預示著大晴天?

2.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細心觀察會發現,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飲食:南甜北咸,東酸西辣

服飾:西藏居民習慣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牆體厚,屋內有火炕,南方人習慣睡木床或竹床。

還有,日本人愛吃魚;中東的一些國家把旅館建在了屋頂上;東非高原上出了許多優秀的中長跑運動員等,這些都有著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諺語、成語、詩歌等與地理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諺語:

天上積雨雲,地上雨淋淋——雲與降水的關系;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降水與冷鋒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陣春風一陣暖——春季降水與暖鋒之間的關系;

春雨貴如油——我國春季降水少的特點。

如成語: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蝕作用

飛沙走石——沙漠地區的風力搬運作用

我國古詩詞中也有許多詩句與地理有關。

反映長江三峽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自西東流的地理現象: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人口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農村人口稀少分散: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我們所熟悉的二十四節氣也有許多與地理關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正午太陽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別是全球晝夜等分的兩天。

5月21日是小滿,俗話說:「小滿大滿江河滿」,它反映了河流汛期與節氣的關系。這一節氣預示著我國的河流特別是南方河流開始進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種,這一節氣正好是我國北方夏糧收獲、秋糧播種的最佳時節。

世界各地和我國發生的一些具有較大影響的事件也有著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戰爭時機的選擇:3月開戰,5月戰事基本結束(6月之後熱帶沙漠地區進入非常炎熱的季節,生活在溫帶的美軍和英軍很難適應在高溫條件下的戰斗——強調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賓、阿爾及利亞的地震:5月中下旬,這些國家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有這么頻繁的地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

特殊的長假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各種媒體,看電視、聽廣播、上網、讀書、看報的時間增多了。各種媒體中,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如中央和各地方電視台播放的一些知識性、趣味性欄目如《開心辭典》、《幸運52》、《探索與發現》、《人與自然》、《環球》、《天氣預報》、《探索時代》等,都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地理知識。

例一:將下列節氣按時間早晚的順序排列:寒食、重陽、端午、元霄、春節、中秋和清明節

例二:「柴達木」在少數民族語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鹽澤 D.石油

這兩道題目就是在我們在近期的《開心辭典》欄目中看到的。在觀看這些欄目時候,除了娛樂,還要與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相聯系,學會運用我們學到的地理知識來解釋欄目中介紹的一些現象。

3.活動與探究

這個長假,同學們還可以補做一下平時學習中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小製作、小實驗,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問題。比如:

1.在乒乓球上繪制經緯網

通過這個製作,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經線緯線的含義、經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經緯度在地球儀上的分布規律,將課本中的知識加以鞏固。

2.繪制家庭的平面圖,學會自己設計圖例、標明注記,選擇適當的比例尺等。

3.通過繪制生活小區的平面圖,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區有哪些基礎設施,與你的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設施有哪些,你認為哪些設施在設計、布局和管理上存在著不足,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進,還應該增設哪些新的設施?等等。並把你的設想和建議與小區的管理部門進行交流。

4.體驗生活中辯認方向的方法

比如樹冠、年輪、房屋朝向(農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樓房主卧室一般位於南面)。

5.嘗試辦一期地理小報

同學們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將自己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和國內外地理大事以及學習地理的心得和體會等編輯起來,出一期以地理為主題的小報。等到開學後,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6.鄉土地理調查

我們每個同學都對自己家鄉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鄉的一切。利用我們所熟悉的環境開展地理活動,開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會調查活動,既幫助我們了解家鄉,也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鄉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近年來有什麼變化?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變化對周圍環境有什麼影響?為使保護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議等等。

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家庭、家鄉的實際情況,做許多地理調查活動。如家庭用水情況調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廢棄情況調查、家鄉人口流動情況調查、家鄉環境情況調查等等。

地理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學好地理,必須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究,只有平時注意對地理現象的觀察,把握地理現象發展的規律,才能不斷積累有關的地理知識。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身邊的地理環境是時刻變化的、也是生動有趣的。只有留心身邊地理環境的變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去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從身邊的地理現象中去發現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自己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⑻ 中學地理教學生活化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

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藉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地圖,課本插圖,地理掛圖組織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化。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廣,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使用地圖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記。

認真設計地理板圖滲透於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地理滲透於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等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化教育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以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知識容量大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採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地理教學中滲透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新穎而有趣地表現出來,為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創造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適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誘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 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可先打出繪有黃河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接著課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 ,年復一年的的沉積,不斷抽動繪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積帶投影片,說明河床不斷抬高,進而造成水位不斷升高。這時可向上抽動繪有河水橫斷面的水位線投影片,於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漲的水位而不斷加高堤壩,再向上拉動繪有不斷加高的堤壩投影片,這樣,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畫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師的講解,就把「地上河」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2開展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
3 在地理教學中地穿插地理趣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地理要領、地名、地理數據、地理規律及其成因,要求學生記住,這些抽象的內容,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是很難記住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與一些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地理趣聞加以驗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4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
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面馬兒跑
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生活中學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