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讓地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一堂好的課究竟是什麼樣子?從《灰姑娘的故事》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通過教師創設學生分析、討論的探究性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師生互動中解決問題,共同來落實教學中的知識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使課堂成為歡樂的課堂。
通過《灰姑娘的故事》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得到很大啟發,我們應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改變的教學方式,轉換師生角色,讓學生充當學習的主人。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讓課堂更精彩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有益探討。
首先,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作為教師我們應明白一堂課為什麼教(學生成長)、教什麼(知識和技能)、怎麼教(過程和方法)、什麼用(價值)、得什麼(情感)。注重落實三維目標的過程和方法教案設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目的是使教學內容能有效的傳達,加強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之間的聯動,突出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的引導。
其次,創設情境、喚起熱情
創設一種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使地理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愛學了。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給學生建立一個溫暖的、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創設問題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在地理教學中,聯系生活,獲取情境。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讓學生扮演角色,融入情境,拉近學生和新知識的心理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全部主動參與能力、掌握各種地理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我用POWERPOINT製作《旅遊景觀審美特徵》多媒體課件插入大量風景名勝圖片,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講解旅遊景觀特徵,同時案例分析了石阡旅遊景觀特徵,使地理知識得以延伸。只要我們留心找情,精心設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境交融,渾然一體,就會使地理課堂更加精彩。
其三、探究問題、抓重攻難
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探究點」,設計探究層次,選擇的「探究點」應是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我在旅遊景觀審美教學時,為了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通過問題導航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落實目標,釋疑解難。讓學生帶著石阡有哪些著名景觀,請說明景觀特徵,讓學生去看書讀圖,查找資料,努力完成目標要求。對學習目標中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師生、生生互助解決,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問。
其四、滲透德育,引領做人
我在旅遊景觀審美教學時,轉換角色,讓學生做一個導游,我緊緊抓住教育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要求學生守時,要求學生注重自己的儀表。這種有針對性的即時引導比乾巴巴的說教效果肯定要好。這樣做,很好地體現了地理教學要滲透德育的要求。並且,學生的表演,也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增進教學趣味性的效果和目的。教師最後引導學生作為一個主管縣旅遊領導如何發展石阡旅遊業,問題設置思維含量高,探究價值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通過旅遊業成功的事例,一步步地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能放棄機會,要敢於爭取,要給自己創造機會。只要愛自己不懈奮斗,就會達到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自我意識,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從容應對挫折、堅強不屈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樣的教學,對於完善學生的人格,加強學生的品格修養,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我通過師生齊唱「歡迎你到泉都走」歌曲,城招天下客,投資石阡,建設石阡,將石阡變得更美麗。話外有音,耐心細致的引導,循循善誘的啟發,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得到交友的重要性,從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增進了學生的交友意識和交友願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樣的教學,突顯了新課改重視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提高學生行為能力的理念。
在運用新課改理念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課變了,變得鮮活而富有生機。每次走進課堂,看到學生們如花的笑臉,聽著他們發出的由衷的掌聲,我的心是甜的,是課程改革的春風帶來了地理課堂的春天。
②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論文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對初中生來說,地理這門科目是很重要的,但其知識點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比較多。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地理教師就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減少甚至杜絕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使用多種類型的新型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最終達到提高效果的目的。情境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會、掌握地理知識。本文主要針對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運用新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使用情境教學法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問題結合起來,使整個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系統化、具體化。
一、情境教學的優點
從定義的角度來分析情境教學,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造一些比較具體的情境,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點。情境教學具有比較高的使用價值。使用該方法傳授相關知識點時,教師需要認識情境教學包含的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視頻、多媒體等,並有效融入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學好初中地理這門科目的一些比較枯燥、難懂的知識點,更直觀、深刻地了解教師所教內容。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不斷提高地理知識水平。[1]
二、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在如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已開始進入大數據時代。學生利用各種各樣的軟體,如QQ、微信、微博等所能獲取的知識越來越多。如果教師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那麼,即便使用了情境教學模式,原本枯燥又乏味的教學內容也還是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總而言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初中地理情境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情況,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比如,在講解地形地貌的有關知識時,教師通常只會用教材上的一些圖片來輔助講解。這會讓學生對地理失去興趣,並產生視覺疲勞,最終的教學效果相對較差。甚至有部分教師連續好幾年都使用同一個PPT來教學,PPT上的內容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當然,除了情境模式單一之外,目前的初中地理課堂還存在課堂體驗不足等問題。
三、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合理地進行綜合教學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都採用了各種新技術。在教育領域,教師也可以應用這些新型的科學技術,將教材上的知識點變成另一種形式,便於學生了解和學習。例如,初一上學期人教版「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觀察並了解地球是如何運動的,掌握地球基本的運動規律,讓學生清楚晝夜交替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分析、比較太陽在二分二至日的照射情況。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到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
(二)利用活動進行情境創設
利用活動來進行情境創設是改變傳統教育觀念的一種情境教學方法,也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和興趣的方式。比如,在教學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大小適中的球體或鐵絲等多種材料來製作簡單的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標注地球的赤道、南北回歸線、兩極及其他的內容,並引導學生將這個地球儀轉動起來,模仿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地學到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知識了。
(三)利用問題進行情境創設
其實,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並不是很成熟。初中階段正是對其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最好階段。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會出現他們的腦海中。如果教師能在該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他們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培養。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效率。很多初中生在學了部分地理知識後,會認為自己對這些知識已經完全掌握了。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來創設情境,讓他們掌握更全面的知識點,並發展自己的思維。[3]
當然,除了使用以上三種方法來進行地理情境教學之外,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還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新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將地理知識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起來。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這門學科包含的內容非常多,涉及范圍很廣。教師必須認清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在此基礎上,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將情境教學模式融入課堂教學,將知識生活化、生活知識化,將抽象的知識點化為具體使用問題情境的方法,或是創設活動情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五、參考文獻
[1]田彩霞.情境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林區教學,2003(12):52-54.
[2]楊荔.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2013(18):37.
[3]刁佩芹.情境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4):124-125.
;③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因而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從生活出發,從中發掘素材與文本知識的融通之處,將教學內容納學生的生活之中。
一、充分挖掘教材,提煉生活因素,感悟生活化的地理
新課程強調「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分析教材,幫助學生找到課本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在講清知識點的同時,通過生活實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講地圖概念時,我首先問學生:「你在哪裡見過地圖?」馬上就會有許多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我再問:「你什麼時候用過地圖?」同學們答的更起勁了。再問:「那麼什麼是地圖?」這時候學生全盯著我,此時無聲勝有聲,可以意味,難以言全,如何表達這個概念,等待我的點撥。
於是我拿出一張准備好的照片,要學生比較:「地圖與普通的照片有什麼異同?」(都有方向、都縮小,但地圖上有符號、有注記),這時地圖三要素水到渠成。然後引導學生繪制從家到學校經過的主要街道,標出主要的標志性建築物位置,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地圖在生活中的作用,自覺地去學會閱讀地圖,應用地圖。可見教學過程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還原生活」的過程。
二、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在生活中學習的氛圍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只要善於創設新穎別致的問題情境、巧妙設疑,從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例如在《地球和地球儀》的內容中講到了經緯線和經緯網定位的知識,學生需要較強的空間想像能力與思維能力才能理解與把握。而對於初一學生來說,空間想像能力是一個難點,至於虛擬的立體圖像,那就是難上加難。為幫助學生突破此難點,我的方法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多媒體電腦大屏幕顯示:一艘正航行在大海中的輪船,在狂風暴雨的夜晚,波濤洶涌的海面被陣陣閃電撕碎。在狂風巨浪中喘息的豪華巨輪被翻天巨浪吞噬。傾斜不定的船艙里是一片狼籍,船長拚命地呼救:「星球號遇險,我是星球號,請求支援,我們的位置是……」。國際救援總部內一片忙碌的身影,牆上喇叭里傳來船長嘶啞的聲音:「東經105°,南緯35°,請求支援,請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員迅速地圍在一個大型地球儀前,通過一番熟練的點畫後果斷地說:「它們位於南半球A國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國救援分部立即行動!」。
提問:救援部怎樣迅速地判斷出「星球號」的位置 自然 進入經緯網教學中,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一個具體形象的經緯網現場——教室。具體實施步驟是把標有經緯度的標牌放置在課桌上:1、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內的准確位置。2、讓學生用經緯網說出自己的位置。3、找朋友:找一位你的朋友,並說出其經緯度位置。4、搭快車: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反應,看誰又快又准(位於赤道、本初子午線、東經20°、西經30°的同學等)。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帶到一定情景中去,用感性的、生動的、豐富的生活世界去滿足學生的需要。把抽象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具體鮮活的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有話可說,讓學生自己想說,積極主動。這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思維,而且也保證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從而達到師生相互促動,教學相長。
三、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地理的用途並增強社會責任感
鄭州的學生對農業沒有感性的認識,「同學們都聽說過,鄭州要努力發展成一流的大都市,第一產業——農業要不要發展呢?」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們都認為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業及第三產業上。「鄭州的近郊種植了大面積的大棚蔬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通過分析讓學生知道農業與城市、工業有著內在聯系,在城市和工礦區周圍,為滿足城市人口日常的大量需要,多形成以乳、蛋、菜等農產品為重點的農業基地,這就是經濟地理位置對農業的重要影響。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也是對學生地理規律和原理的應用能力直接的檢驗,讓學生更自覺地在生活中應用地理。
學習長江之時,當提到「就在我們重新審視母親河長江的時候,另一條河流也同樣孕育了另一個優秀民族,聽說那裡 歷史 悠久,是迄今為止歐洲最早人類的發源地;聽說那裡文化燦爛,從科學到藝術 ,許多學說推進了世界的進程。那裡是人類最早進入工業文明的大河流域,相信同學們都知道——這就是萊茵河。這兩條大河有很多話要說,今天就在這里實現他們的願望——讓長江與萊茵河對話。」學生都非常踴躍,立刻就分成了兩大組,分別代表長江和萊茵河。代表萊茵河的同學提到: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它是歐洲的大動脈,可以見到很多國家的航船。代表長江的同學們提到:逶迤的長江,浩浩盪盪,與萊茵河有著不同的景緻。壯麗的河流賦予兩地相同的內涵。培育出了「蘇湖熟,天下足」、「日出萬匹,衣被天下」、「十朝都會」等燦爛文化,但是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切忌變成第二條黃河,這樣長江才能繼續參與競爭。
④ 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無意識的心理特徵,靈活、有效地創造具體、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激發、保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學習的疲勞程度,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與過程,另一方面能夠縮短教師、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經驗,接受能力之間的距離,降低教學難度,便於學生准確、快捷地感知、理解、運用教學內容,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非常積極地意義。那麼,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呢?
一、創設想像情境,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讓笑聲與教育同行。
想像情境是通過學生的想像活動,在已經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將表象重新加以組合的情境。學生的情緒往往在想像中得到高漲,想像力也隨之而發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的引入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聯系、想像,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
例:在學習《七大洲》的內容時,可利用生活經驗和諧音把食品「八寶粥」引入七大洲的教學:教師走入教室時可帶一罐「八寶粥」放在講台上,問:同學們認識這種食品嗎?這是什麼?生:「認識!八寶粥!」學生異口同聲地喊道。師:吃過的請舉手。(學生齊刷刷的把手都舉了起來。)師:我想你們對「八寶粥」的味道都很熟悉了,可你們知道八寶粥有好多兄弟嗎?(學生愕然:有嗎?)教師故作神秘地說:「八寶粥」為何排位在「老八」呢?因為「八寶粥」前面有「七大粥(洲)」,也就是有七個哥哥。(教師邊介紹邊把他們書寫在黑板上)大哥叫亞洲,二哥叫非洲、、、、、、七哥叫大洋洲。學生們都釋然地笑了:竟然可以這樣解釋!(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事物聯系起來,形成了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對新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師接下來因勢利導,要求如下:這七個「哥哥」分別住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請大家打開「世界地形圖」並找出來,完成下面內容:
1觀察:請觀察他們的地理位置和面積的大小。
2想像:哪兩個兄弟的名字最像雙胞胎?(北美洲和南美洲)哪幾個兄弟關系較好,喜歡在一起?(亞洲、歐洲、非洲)哪個兄弟最不怕冷,最不歡迎客人串門?(南極洲)
3練習:「一筆畫世界」課堂練習,畫出輪廓並填入大洲名稱。
4歸納:根據面積的大小,編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的順口溜,並讓學生在課堂上記住。
反饋:「當笑聲與教育同行時,一切都成為可能」,孩孫遲子們在享受樂趣的時候才能學得更好。課後不僅七大洲的名稱和在地球上的位置學生記得牢,順口溜「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八寶粥!」竟變成了一些學生與地理老師之間打招呼的特有方式。
二、創設激活需要的問題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凸顯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現實之間的反差或不協調,使學生關注,進而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學生往往受現實的迷惑,不能清醒地認識這種反差或不協調,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巧妙地挑明,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教師根據學生情則此李況和教材內容而創設的問題情境,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點燃思維的火花。
初一的第一堂地理課,針對大部分農村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地理知識方面學習和了解都較薄弱、知識面比較狹窄的現實,可創設一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生很少思考過的有趣的而且容易吸引注意的問題情境,教師適當追問,與學生交流他們現在所知道的和以後所要學習的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
例1:大家知道現在是白天還是夜晚?為什麼是白天?為什麼有白天和夜晚?(對於白天和夜晚,學生已司空見慣,但很少有學生去思考,突然遇到這個簡單的問題,學生既奇怪又很想知道。這樣容易誘扒搭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例2:大家知道地球的形狀如何?地球處於天空中的什麼位置?我們生活在天上,還是生活在地上?(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既生活在地球上,又「飛翔」在天空中自豪情感。)
例3:大家瞧瞧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無袖、短袖還是長袖?為什麼這樣穿?一年四季都這樣穿嗎?(從學生身上的著裝談起,通過一年四季的氣溫變化,說明天氣和氣候知識屬於地理課程的范圍。)
例4:大家的膚色是什麼顏色?有誰知道地球上有哪些主要人種?我們應屬於哪種人種?為什麼地球上會有這些不同的人種?(通過外國人鼻子、頭發的不同特點,簡單交流不同人種的差別,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5:大家可觀察太陽的運動軌跡,並根據太陽東升西落的特點,判斷教室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然後判斷我們學校的大門朝向是哪個方向。(新生越了解自己新的教室和學校,越容易對新的教室和學校產生感情)
反饋:創設問題應該堅持興趣第一的原則,學生對不感興趣的問題,不能積極投入精力和情感,也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新穎、有趣的問題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經過第一堂課輕松的師生交流互動,課堂氣氛顯得生動活潑,而學生的心態放鬆,對新學科知識的心理憂慮得到緩和,就對今後的地理課產生了一種「企盼心理」。
三、創設師生合作情境,可以營造創新氛圍,共同創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創新思維只有在自由與寬松的空間中才能孕育、誕生,因為沒有寬松的環境,學生就沒有自主性,而沒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創新行為。情境教學特別強調寬松的學習情境的營造,讓教學情境中的師、生、境諸因素產生互動,從而形成有利於創新、易於創新的良好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在寬容的情境中自由馳騁。
例:《長江的開發》 在學生欣賞完《長江之歌》歌曲後,我拿出預先准備好的小黑板,上面只畫有一條長江主幹線及標注幾個重要的城市符號。開始時我先填出長江源頭和注入的海洋名稱,然後請學生在課本「長江流域水系圖」上,找出宜昌和湖口,並做記號。為了促使加深印象,與學習黃河河流一樣,我請一位同學到黑板前標注宜昌、湖口,並在黑板上標注出上游、中游和下遊河段。
當我把眼光目視全班同學時,發現舉手的同學當中,最愛動腦筋的洪宗達同學把手舉得老高。我很奇怪:這道題不難,他爭什麼,為何不把機會留給別人呢?但為了不打擊其積極性,我還是把手一指:你來!洪宗達同學一得到允許,馬上竄到講台上來,接過白色粉筆,又在彩色粉筆盒裡取了紅色和藍色粉筆各一支。我心裡一愣:這道題習慣上只要用一支粉筆在圖上填注各河段就可以了,他拿三支不同顏色的粉筆到底想干什麼?疑惑中,只見他先拿起紅色粉筆,在黑板上的宜昌與湖口之間的河段上塗上紅色,接著拿起藍色粉筆在湖口與長江入海口之間的河段塗上藍色。這時,我已徹底明白了他的意圖,內心激動不已。然後他在圖的右下側用白、紅、藍三隻粉筆分別畫出一小線段,旁邊相對應地寫上上游、中游和下游。整個解答過程直觀、清楚,令人記憶深刻。
當他還未坐定,我已率先鼓起掌來。同學們見我激動,也鼓起了掌。我說:「這么多年來,還沒有哪個同學能用這種創新的想法來完成這道題,所以今天我特別高興。它是我們一直提倡的運用地理頭腦與數學知識的正遷移能力共同結合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希望其他同學也能有所啟發,善於創新。讓我們感謝洪宗達同學為我們所做的表演!(再次鼓掌)
反饋:求知慾和好奇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學生更強烈。在求知慾和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往往不滿足於書本上的結論和問題的現成答案,而會積極地去思考、探索,試圖發現新問題,作出新解釋。
看來,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積極引導,還需要教學的主體——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充分發揮求異思維,共同創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四、創設模擬真實情境,增強直觀感受,易於學生理解消化
模擬情境是在相似原理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運用一定的手段進行復現,達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點就行。
巧妙的模擬情景創設,往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演示。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但若經教師指導,由兩名同學來表演,效果就不同了。具體操作如下:讓兩個同學上講台,其中一人站著不動並把頭充當「太陽」,另一人手拿地球儀充當「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太陽轉,同時另一隻手也要自西向東輕輕地撥動地球儀自轉。學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時,也把「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著太陽公轉」這部分地理知識理解消化了。
教材中的事例和內容、事件的背景等一般都平鋪直敘,缺乏生活氣息,較為平淡,如果對其大膽創新,創設情境,賦予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情景和鮮活事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並使教學內容具有
⑤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
⑥ 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優化高中地理教學
高中地理新課程用課程標准取代了過去的教學大綱,不再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程和方法,只規定期望學生所能達成的學習結果。統一的課程標准,多版本的教材,這樣的改變就更加突出了教學的實踐性和探究性,教材中的多種學生活動和案例探究就能更多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僅如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所選教材,運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來指導學生活動,讓學生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怎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呢?我們有以下幾個選擇。
一、就事論事——挖掘和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地理設置情境
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其實教學也是如此。
創設地理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會用智慧的雙眼去探索發現生活中真實的、鮮活的地理,讓學生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認識到地理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教學取材於生活,升華於生活,就更能體現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思考身邊地理事件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全球氣候變化時,就可以引用島國吐瓦魯舉國搬遷的事件。由於吐瓦魯大部分土地已經被海水淹沒,導致很多居民流離失所。為此,吐瓦魯政府不得不向紐西蘭政府發出請求,希望紐西蘭政府能夠接受3000名吐瓦魯居民前往定居。
其次,教師在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接知如接枝」。有效的教學應當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習新的知識,讓地理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卻又高於學生生活。例如,在講解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投影儀顯示一張著名的新聞圖片,講述關於水資源不合理利用的故事,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每8秒就有一個兒童因喝不到飲用水而死亡,引導學生思考人類與水資源的關系,讓學生了解水資源對於人類發展的意義。
二、關注問題——合理創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情境。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創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情境,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教學藝術。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問題,不僅能夠體現地理教學情境的價值,還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是,什麼樣的問題情境才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問題時,注重問題的目的性、適應性、創新性和層次性。
目的性要求提問要帶有一定的目的,問題應與教學目標相結合,不能隨意而盲目。適應性需要問題的難易程度能夠適合全班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水平,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則無需動腦;如果過於深奧,學生則無從動腦;如果不痛不癢,學生就無意動腦。創新性是指問題的設計要奇特、新穎對學生有吸引力。層次性要求問題要有一定的延伸度,通過層層遞進啟發學生思維,深入探討地理問題的核心內容。比如在講解自然災害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用「5.12」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海嘯、北京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示各種自然災害產生的巨大破壞力,讓學生在震驚的同時進一步思考自然災害的成因,主要的分布地區和有效的自救措施。
三、不拘一格——運用多種形式創設地理教學情境
除了提問,在地理課堂中還可以採用搶答、競賽、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課堂教學是一個變化萬千、充滿活力的過程。
多樣的教學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與團結協作精神,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講授陸地自然帶時,教師在課前收集一些比較常見的具有特色的陸地自然帶景觀圖片,在上課時一一展示出來讓學生搶答每張圖片上的自然帶類別,並說出分布地區和判斷依據。又如在講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時,將學生分組進行積分競賽,說出自己所記住的氣候類型的名稱、分布、特徵和成因,按照積分多少排列優秀學習小組。在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政府官員、當地居民、商業伐木公司老闆,從多種角度展示不同利益下各種人士對雨林開發的不同看法。這樣的地理課堂充滿了活力,呈現出勃勃生機,學生才能對當堂知識的理解、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四、物盡其用——利用多媒體創設地理教學情境
多媒體一直是教師們的教學利器。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人會拒絕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採用。它能將教材中靜態的文字、圖片轉變成動態的視頻,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充分發揮想像思維,拓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強調了情境教學的形象性,促進學生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轉化,幫助學生實現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如在講授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時,教師可將教材中圖片「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用flash製作成動畫,將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位置,方向,節氣名稱和日期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觀察動畫的同時,自己總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總之,地理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新課程教學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其方法是多種多樣、形式豐富多彩的。當然,要創設有價值、有意義的地理教學情景,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能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必能使情境教學在地理課堂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