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課堂如何培養學生能力

地理課堂如何培養學生能力

發布時間:2023-06-03 15:56:35

1. 理解地理學科中培養學生的五大關鍵能力要求分別是什麼

1.地理形象思維。地理形象思維就是藉助地理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者說表象),按照描述邏輯的規律進行的思維活動.其具體的思維形式是表象、聯想和想像.地理事物的表象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描述的形式獲得,也可以通過地圖和其他地理圖象的形式獲得.但有時單憑表象還不能獲得對地理事物本質的認識,這就需要在表象的基礎上,再通過聯想和想像,來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地理形象思維不僅是生動的文字描述和圖象顯示,也包括了地理空間想像.因此,充分運用地圖和其他地理圖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與空間觀念,是發展地理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
2.地理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一種抽象思維.地理邏輯思維就是藉助地理概念,按照形式邏輯的規律進行的思維活動.一般來說,它的具體思維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就是藉助地理概念,通過判斷和推理,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質,揭示其內在聯系,從而獲得對地理事物的規律性認識.但有時僅憑簡單的判斷和推理往往是不夠的,甚至還會出現錯誤.因此,在地理邏輯思維過程中,還要運用概念進行因果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綜合得出地理特徵,這就是分析、綜合的思維形式.此外,抽象、概括和比較、歸納,也是地理邏輯思維中常見的形式.
3.地理辯證思維。地理辯證思維就是按照辯證邏輯的規律進行的地理思維活動.由於地理環境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間關系的復雜性,地理辯證思維就顯得特別重要.在地理教學中,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觀念到概念的思維規律,在地理事物發展過程中體現出的對立統一規律,由量變到質變的規律;以及在人地關系中體現出的人類生存與發展,資源利用與保護,環境污染與治理等等關系,都是地理辯證思維的具體體現.教師要善於發掘和運用這些規律,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地理辯證思維能力.
三.地理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
由於地理知識的不同邏輯屬性,在學習過程中就需要採取不同的思維方式.許多地理事實材料的描述和地理觀念的形成,都需要運用形象思維;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發展與變化的過程,需要運用邏輯思維;闡明地理事物之間和人地之間的聯系與關系,則要運用辯證思維;此外,凡涉及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結構的內容,都要運用空間想像與空間思維的方式.然而在這些思維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是地理邏輯思維,所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要以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為主.地理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分析綜合,它們都離不開比較.
1.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是形成地理概念的基本方法.抽象就是把地理事物的非本質屬性加以舍棄,而將其本質屬性抽取出來;概括就是在頭腦中把抽象出來的地理事物本質屬性再推廣到具有同類屬性的一切事物中去,從而獲得地理事物的普遍概念.地理概念是對地理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和抽象概括,然後用定義的形式表示出來.此外,在邏輯上減少概念的內涵,擴大其處延,也是一種概括.
2.判斷推理。判斷和推理是地理思維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高級認識階段.所謂判斷就是運用已有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去肯定或否定某種地理

2.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

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是我們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被動學習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質的回歸。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我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和積極狀態。新課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協作下通過自我嘗試、自我體驗、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自我實踐等學習方式,去獲取知識和認知總結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新教材無論從知識的編排上,還是從插圖的設計上、活動安排順序及活動方式上都體現出對學生能力培養、學法指導、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視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全力激發學生上地理課的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
重要原因,學生要麼是感覺地理知識過於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麼是覺得知識過於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慾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二、動手畫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時空和地域因素的復雜事物表示出來。「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看圖、填圖、畫圖、用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像力,使地理課更加充滿「地理味」。所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現象來自己畫示意圖,實際上就是先讓學生在頭腦中把所閱讀的東西變成表象,然後將頭腦中的表象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學生要把語言描述變成表象,就必須對學習材料進行積極的加工。這種加工,不是簡單地記錄和記憶信息,而是要改動對這些信息的知覺,把自己所學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產生一個理解。很顯然,學生畫圖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畫出的示意圖,就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例如,在講《地球公轉與季節》一課時,我先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再根據多媒體演示地球公轉的現象,在白紙上畫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側視圖和極地俯視圖。然後用視頻展示儀展示學生的作圖,找出錯誤,有針對性地講解。這樣,既能鍛煉學生觀察和組織材料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讀圖看圖作圖能力,加深了印象。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地圖中往往包藏了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規律,地理圖片在地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採用繪圖訓練教學法,從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與繪圖能力入手,引導學生在讀圖時挖掘地圖中所包含的知識點,通過繪圖練習來掌握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
自主學習不同於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於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如學會提煉規律。在高中地理有關地理規律的內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分布規律、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日變化、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規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海水溫度和鹽度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陸地自然帶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地質演變規律、城市演變規律等,如果能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分布、時間分布或演變方面的規律提煉,則有助於學生歸納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如學會學法總結。要善於對習題進行歸類分析,細心揣摩答題思路,精心總結解題規律,認真解剖思維障礙,從而能夠得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從中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超越。
四、啟發思維方式
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於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節的先後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生原因分辨不清,從而產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又比如在一幅經緯網的地圖上,由於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地球自轉方向和判斷某地點准確的經緯度。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於學生的思考。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如果還能夠對地理思維能力和各種地理思維方式進行有意識的訓練,並不斷地引導學生思考,則能夠促使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分析問題,在這種思維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發現思維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夠得到很快得提高,進而還有助於學生逐步擺脫僵化的思維模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3.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是非常關鍵的問題。以下是一些實踐性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地理實踐能力。

4.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導讀] 當代教學改革的主題是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教師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引路人和領航員。
郭丹
摘要: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總結 出五個方法,希望與同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法
當代教學改革的主題是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教師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引路人和領航員。任何時候都需要教師的適時有效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和積極狀態。
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新教材無論從知識的編排上,還是插圖的設計、活動安排順序及活動方式上都體現出對學生能力培養、學法指導、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視和推崇。教師應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醍、鼓舞。」所以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個能動的過程。這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構建民主和諧、平等參與的師生關系。
2.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增強課堂的感染力。
3. 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靈活地應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必修一中,筆者經常穿插演示法,在講到自轉運動產生晝夜交替時,學生用發亮的燈泡表示太陽,用地球儀演示晝半球和夜半球,並在地球儀上標出晨昏線。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地理學習的趣味性。
在學習完地球的運動一節後,筆者請學生說出自己的生日,然後利用多媒體描述當天太陽直射點的大致位置、運動方向、晝夜長短的情況以及變化趨勢。這樣的演示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及時鞏固了學習內容。
5.聯系最新地理學科的研究信息或地理現象。???
6.聯系國際國內時事政治材料,突出學科的廣泛性和實用性。
7.運用一些巧記的方法,引發學生的興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動手畫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時空和地域因素的復雜事物表示出來。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地圖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看圖、填圖、畫圖、用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像力,使地理課更加充滿「地理味」。所以,教師要想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的現象畫出示意圖,學生就必須對學習的材料進行積極地加工,把所學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這樣,他們手中的圖,就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如在講地球公轉與季節一課時,筆者先帶領學生讀課文,再根據多媒體演示地球公轉的現象,在紙上畫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側視圖和極地俯視圖。然後用視頻展示儀展示學生的作圖,找出錯誤,有針對性地講解。這樣,既能鍛煉學生觀察和組織材料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讀圖、看圖、作圖的能力。?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
自主學習不同於自學。自學是沒有教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於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1.學會提煉規律?
在高中地理學習中,有關地理規律的內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分布規律、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陸地自然帶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等,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分布、時間分布或演變方面的規律提煉,那麼,將有助於學生歸納能力和思維水平的提高。?
在講授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與晝夜長短變化的關系時,筆者帶領學生總結出以下規律:(1)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當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時,全球晝夜平分。(2)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轉移,哪個半球的晝就變長。?
2.學會學法總結
學生要善於對習題進行歸類分析,揣摩答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掃除思維障礙,從而找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
例如,日照圖圖形變化多,情境變化大,知識跨度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提煉和實際的應用,那麼,日照圖也可以變得很容易。學生通過討論,最後歸納出日照圖解題時應該抓住以下幾點進行思考:(1)圖中隱含條件的判讀: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2)晨昏線和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的判斷。(3)日期界線的判斷。在解題中,學生如果能夠抓住以上幾點作為思維的切入點,解題的思路也就很容易打開了。
四、啟發思維方式?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地理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的訓練,並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則能夠促進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或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分析問題。在這種思維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發現思維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其思維品質能夠得到很快的提高,進而幫助學生逐步擺脫僵化的思維模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例如,筆者在講恆星日和太陽日時,是這樣啟發學生思考的:(1)為什麼太陽日大於恆星日?(2)每一個太陽日,地球都是自轉360°59′嗎?(3)若其它條件不變,而公轉(或自轉)方向與現在相反,恆星日和太陽日的大小關系將怎樣?
五、整合知識,建立地理認知結構
學生能夠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地理認知結構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是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靈活地運用知識,建立知識線索,搭建知識間暢通的渠道,是建立地理認知結構的必要步驟。
在具體操作時,教師可以在每一單元學完之後,幫助學生總結本單元知識結構,逐步實現知識向技能化、能力化發展,加強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總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有很多,還需要教師的努力與探索。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第二高級中學 124100)

5.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下面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任務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任務情境就是通過教師有目的的設置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激起學生的興趣,誘發其求知慾,從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探索中增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使他們准確掌握知識,熟練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努力培養他們勤動手、勤動口、勤觀察、勤思考的良好習慣,把感知與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營造氛圍,使其樂於傾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師需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讓每位學生都擁有真正寬松自由的表達環境。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自主討論等平等、民主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樂意傾聽、學會傾聽,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大家都能自由表達的「群言堂」,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開放心靈,創設平等對話的自由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創設良好氛圍,激勵自主學習;提供自主形式,關注自主過程;鼓勵「人自為學」,培養自主精神。教師應組織、幫助、激勵、指導學生去學習,發掘、發展學生的潛能,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具有自主學習願望、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方法,以達到自主學習的有效性,這對地理教師的課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在地理課堂中,讓學生自始至終地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也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

6.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地理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7. 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

一、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基礎點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基於學生主體性需求及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並通過地理教學中一系列實踐活動所獲得,課程標准對地理課程教學有指導性作用。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
1.以課程標准為基礎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其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闡述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高中地理教材、指導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及高考命題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必須以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為基礎。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將地理實踐力素養作為地理課程理念之一,並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多個方面滲透了地理實踐力培養要求,即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搜集和處理各種地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備科學精神;能夠獨立或合作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方案和計劃;能夠設計不同的地理實踐活動目標,並選擇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2]。課程標准中學業質量標准進一步對地理實踐力學科素養水平劃分為五個等級,便於地理實踐力培養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層次性。
2.以學生需求為基礎
學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現自我的需求等深層次需求,也有希望輕松學習的淺層次需求。從需求本身看,有學生的內在實際發展需求,即在一個特定階段的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情感態度基礎上的最近發展區。還有課程總體目標、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能力發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實踐力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遵循學生的需求。
地理實踐力培養應從學生興趣出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體會到實踐活動的樂趣,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地理實踐能力。所以,地理實踐力培養宜從學生興趣出發。同時,地理實踐力培養還應注意學生年齡特徵,高中階段學生相比初中階段已達到更高發展水平。其一,感知覺目的性和系統性增強,觀察力大有提升,並且趨向精確;其二,注意力更加穩定,思維表現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實踐活動設計和實施應遵循學生年齡特徵,體現出彈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感受體驗,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觀察、行動、思考,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同時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二、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結合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還需更為真實的情景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操作、觀察、探究實驗等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其中充分結合校內外資源搭建實踐平台,是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結合點。
1.充分結合校內資源
依據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可將其劃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地理校內資源指學校范圍內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校內教材、設施、地理師生等。豐富多樣的地理校內資源,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提供充足的條件。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如模擬實驗、教具製作、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天文觀測等。
室內課程實施過程中,可通過儀器演示、音像圖片等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如在講授「晝夜交替和時差」時,視頻演示或地球儀演示,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地理知識,還有助於提升地理觀察能力。通過學校地理實驗室、地理活動室,充分利用相關設備也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如「模擬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在借鑒各版本教材優勢基礎上整合教材,為學生構建基礎性模擬實驗活動。充分利用地理園等地理場館或校內自然環境也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如結合氣象站觀測氣溫和降水,在地理園觀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地理觀測能力,還有利於提升問題探究能力。
2.積極結合校外資源
校外資源即學校范圍外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研究機構、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天文台、有關政府部門、工廠、農村等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3]。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外資源為學生的地理觀測、調查、考察等實踐活動提供廣闊平台,是培養學生實踐力的有效途徑。
利用課余時間到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研究機構參觀,如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參觀,可通過「山水都市」、「地球奧秘」、「生態家園」等場館線路,豐富學生地理知識同時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培養。利用國家地質公園、地方自然或人文資源環境供學生參觀學習,如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等考察,可彌補學校實踐場地不足,促使學生體驗學習、拓展思維、提升能力。利用到工業園區、農業園、科技園等參觀學習機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獨立行動、主動思考、自主認知。如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可到學校附近工廠實地考察,增強學生社會實踐體驗。學生將實踐中所獲得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個人發展所需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落腳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應充分結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具體還要落實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會調查和地理模擬實驗等各項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學生對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直接觀察,一般包括地質地貌、氣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專項觀察與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觀察;還包括農業、工業、環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綜合觀察[1]。通過地理野外考察,可促進學生地理觀察觀測能力提升,培養學生獲取地理信息的意識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學生能夠運用遙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術和其它地理工具,對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關現象,進行觀察、識別、描述、解釋;能夠觀察比較不同區域的特點,掌握歸納區域特點的方法;能夠在野外觀察、測量和分析地質地貌基本形態,推斷其形成過程。
2.提升社會調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會即學校」,突出體現地理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社會調查就是通過參觀、訪問、查閱資料、展開調查等多種方式,對學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等,進行直接的、有計劃的、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動。社會調查能力是地理實踐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三峽庫區移民」問題調查中,學生自主合作性設計方案,搜尋該區域統計信息及發展規劃,進而參與調查,並對相關問題及成因作出簡要解釋,有理有據提出可行性策略。調查結束後,撰寫調查報告並展開交流評價。
3.提升地理模擬實驗能力
地理模擬實驗即使用一定實驗器材及設備,人為地把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及其變化過程表現出來,以獲得和驗證地理知識的方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學生地理實驗能力的提升具體體現為能夠設計和實施地理模擬實驗並作出解釋;能夠解決高考地理試題中相關問題。如模擬實驗「模擬山前洪(沖)積扇的形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實驗,利用白紙和細沙等實驗材料進行模擬,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理解其中科學道理,獲得地理知識,還能夠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認知和情感等素養提升,發展地理實踐力。

8. 怎樣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隻有20%歸於智商,而80%則受情商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如學習的信心、恆心、毅力、樂觀、忍耐、直覺、抗挫折能力等一系列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反應程度。凡是情商低的學生,主要表現出缺乏理性認識,意志不堅強,難以控制情感,經常容易沖動、悲觀、孤僻,導致學習成績不好等。這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自我激勵,發揮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意識。教師要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尊敬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
二、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
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最新發現證實,人類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人類大腦是效率最高的信息處理系統,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中,要善於開發學生的潛能。凡被壓抑的個性,不能表現出創造性自我,在不同的場合下,教師的暗示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優勢,增強信心,打開心靈大腦的「活閥」,引導潛能在動機上產生行為,形成高效的催化劑。
三、應用創新能力教育的機制
地理創新教育要實現學生的能動反映機能,發展他們的心理素質,取決於創新教育自身的教育優化機制。
1.對學生進行潛能的訓練,能喚醒個性自我創新的魅力
在地理教學中要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個性,支持獨立創新,探索地理科學的未知部分,這樣才能突破「應試教育」的樊籬,轉軌為「創新教育」。
2.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好奇心
在地理教學中要克服程式化的教學法,要設置問題的情境,「引疑釋難」,開拓視野,引進現代先進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做到讓學生「親其師」、「樂其學」。
3.改革現有的地理教材內容,逐步實現具有創新性的地理教材
要多增加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實踐的內容。

4.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地理教學的創新活動
地理教師要有「創新素質」和「育才觀」,成為勇於探索創新的「雙師型」和「復合型」教師。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校不但早已形成「三大地理板塊」,年級地理「課題群」、「個性群」,營造了濃厚的地理學習氛圍、民主氛圍、個性氛圍和情感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想像、洞察力和意志等情商因素,激活和驅動認知和實踐活力,發揮超常規的創造能力。
5.要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開放性研討會
這是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的一種形式,提高學生動腦積極參與討論,增強識別地理科學發展過程的素質和辯證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如上海改革開放10年以來,建設了高樓大廈,對地層及生態環境的影響,讓學生主持研討會。在學生的發言中提出了一系列有科學價值的問題,如:
(1)高層建築的增多對沖積地層的承壓力?
(2)水泥地面面積對氣候的影響?
(3)開采地下水對上海市地層有何影響?等等。
6.加強對學生進行地理技能的訓練
除了平常地理作業訓練、讀圖、填圖、繪圖、素描、攝影等外,應著重培養創造性的地理技能。通過實踐,讓他們把學過的物理學、化學、勞技課的知識運用自如,培養了學生地理知識的綜合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主動參與能力。
四、搭建多媒體現代化地理教育網路
1.影視地理教育,要發揮其獨特的素質教育功能
影視教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優化了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受到學校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喜愛。充分利用豐富的地理影視資源,拓展了影視教育的功能,使影視與課堂教材改革相結合。影視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的途徑。影視教育的確使學生加深了對地理教材內容的理解,又獲得了情感的陶冶。影視教育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掛鉤,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塑造學生「自強、自立、自主、自信」人格的一種良好形式,也強化了地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提高了地理教學質量。
2.多媒體地理教學網路的優勢
多媒體地理教學可以做到師生之間的談話能夠即時反饋和情感多向交流。多媒體網路應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共享多媒體信息,增強了地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地理圖像可以放大、縮小的互動性,在直觀性上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多媒體網路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加以處理篩選,開展社會調研,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9.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創新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地理教育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已成為地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筆者結合近年中學地理教學經驗及對創新、創新思維概念的理解,談談對此問題的認識。
一、創設探究合作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創新
教師要善於創設適宜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講授「黃赤交角」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放開手腳討論,大膽發言。很快就有學生發現黃赤交角的度數同回歸線的度數是一致的,聯系初中的知識,也很快能發現極圈的度數與之是互余的。在初步肯定學生的發現後,教師設置問題:如果黃赤交角為20°,將會有什麼其他要素的改變。學生通過演示地球儀、思考討論後,很快也能得出結論:回歸線、極圈度數相應變為20°、70°,緊接著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從中是否還有進一步的發現,這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得學生能總結出黃赤交角決定了極圈、回歸線存在的規律。最後教師再進行拓展性的引導:這是否只是簡單的數字變化,鼓勵學生繼續觀察地球儀,找出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點季節位移、極晝極夜范圍的關系。這樣,整個課堂充滿了熱烈的討論和積極的討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在創新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從而能很好地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
二、運用地圖,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創新性
要充分利用地圖,引導學生認識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培養思維的深刻性。要在專題地圖的製作上為學生開拓思維空間,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發展思維的創造性。如,以同一緯度不同地區作比較,教師指導學生分析閱讀各專題地圖,進行以下思維活動:赤道、南回歸線、南緯40°緯線通過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大陸的位置,各處在什麼氣壓帶風帶?沿海有哪些洋流?海陸位置、地形及洋流對氣候有何影響?各大陸分別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哪些反映出地帶性分布、哪些屬於非地帶性?最後得出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氣候的主要特徵。教師繼續運用地圖提出假設:若安第斯山脈呈東西走向,南美氣候會發生什麼變化?若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移,沙漠面積、氣候將怎樣變化?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氣候,為何非洲東部卻是薩瓦納氣候?若馬達加斯加島移至南緯30°—50°之間,島上氣候會有什麼變化?學生從這類具體事例中受到啟迪,激發出思維的創造性。
三、合理選材,豐富學生想像
地理教育要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鍵在於教師,即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學習選取充分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有事想做。比如在講中國分區地理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分別代表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分組討論自己所代表的這個區的地理特徵和發展優勢。接著就讓學生分別來指出對方區域的發展的局限並要求對方回答解決的措施。頓時,教室里是熱火朝天,此起彼伏,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思維也完全放開了。在學生辯論結束後,教師又安排學生為對方所代表的地區地理特徵進行總結,使學生感到別開生面,印象深刻,加強了思維的發散性和深刻性。同時,很多同學打開了創新思維的閘門,新思想、新觀念不時涌現,讓教師和學生都大有收獲。 四、巧「問」互動,引發學生思維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造思維的開始,也是創造思維的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設置情景,巧設疑問,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啟發和引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啟發、誘導學生在課堂中主動進行創新性活動。例如在地球運動一節關於地轉偏向力的'教學中,教師在介紹了一般規律後,話鋒一轉,設問「北半球的河流河岸會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嗎?」,引發學生思考。當學生給出肯定的回答並說明河流右更易受水侵蝕時,繼續提問,如果你是長江大堤防洪總指揮,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應優先保證南岸還是北岸的防洪兵力?要求學生討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有很高的熱情,經過研討,南岸為防洪重點的觀點很快就達成共識了。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南半球的情況,除了河流以外,看看大氣運動是否存在類似的情況,如果有,在北半球向北運動的風將如何變化?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給出答案後,教師又請學生將教材翻到後面大氣運動部分,讓學生自己感受思維創新的成果,享受學習的樂趣。一節課下來,知識學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思考,知道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五、加強集中思維訓練,強化思維的綜合性
集中思維是通過觀察、找資料、找規律,將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綜合的思維活動。分析和綜合是矛盾的統一體。分析就是把對象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各種要素;綜合就是把各個部分或各個要素聯接成整體,從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間的聯系。分析是綜合的前提和基礎,綜合是分析的提高和結果。分析綜合這一思維活動的特殊功能就是在於它能夠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從而把握事物的整體性。根據地理學科綜合性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教學實踐證明,要搞好地理創新教育,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健全創新人格。這需要教師及時轉變觀念,順應科技發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嶄新的教育模式來培養和造就有用人才。 ;

閱讀全文

與地理課堂如何培養學生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