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有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首先我們需要將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這就要求地理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
第二就是課程教學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中,不能要求一時的成績,更多是培養學生獨立的性格,學習習慣。
第三課程內容及實施要為學生打下走向社會的基礎,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夠去應對這個世界的問題,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成績僅僅是很簡單的一個方面,更多的是讓學生知識與技能共同發展
Ⅱ 地理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與評價
窗外,淅瀝瀝的秋雨下個不停,100位來自河南省各個縣的農村教師聚在大合教,聆聽國培專家楊蕙如老師的娓娓道來。
楊老師強調,地理核心素養一定是解決復雜的問題情境時所表現出的綜合思維品質。
接下來,楊老師帶我們從課標開始,如何認識地理教學。課表從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對我們提出了要求。
首先是,教學目標的敘寫。楊老師先為我們展示了目標敘寫中存在的問題,使我們明白了學生是行為主體,教學目標陳述大而空泛,把課時目標等同於課程目標。三維目標不能割裂開來,三維目標是一個目標的三個維度,不是三個目標,不是三件事。具體應該表述為:在什麼樣的情感態度之下,遇到什麼樣的過程,以何種方法,獲得何種知識技能。在教學目標敘寫中避免使用「了解、理解、懂得、學會」指向不明的行為動詞,因為這樣不具體,不可測評。
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落實「目標——教學——評價」。確定目標,圍繞目標基於真實的問題情境進行教學,評價要考察學生的思維過程。堅持「教——學——評」一致性,即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以及評價和目標的一致性。首先根據課程標准、學生情況、教學資源確定教學目標,接下來制定評價任務,開展教學設計,實施教學活動,最後評價學生表現。
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路徑是按照能力層次要求逐步提高:了解-理解-應用-分析-評價-設計。了解認知維度:記憶。(運用材料)說出,記住,描述,列舉。在地圖上指出、辨認、識別等。理解認知維度:解釋、歸納、概論、闡述、舉例說明:識(判)別、量算、估算。應用認知維度:執行、實施、運用、設計、解決、計劃、總結。分析認知維度:比如展示氣溫和降水分布圖,氣候直方圖讓學生分析。
教學設計要用自學,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豐富的活動,把課堂和現實生活連接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
評價設計題目讓學生用知識點解決問題。比如講解地勢特徵時,先告訴學生地勢特徵的分析工具:河流、剖面圖、氣溫、等高線、等溫線,然後再讓學生基於這些要素分析地形。
楊老師以《地理概念的教學》為例,為我們示範如何進行地理概念的教學。活動一、找出描述氣候的詞語。活動二、必須分類。兩個活動,讓學生抽取特徵,自己定義概念。關於概念的教學,腦中有了思路。概念教學,一定不是讓學生自己背書上的概念,而是讓學生經歷學習的真實情境,自己總結概念。
關於地理規律的教學,楊老師教會我們,從感性認識——局部規律——整體規律。此外,還有地理原理的教學,地勢特徵的教學,氣候特徵的教學,河流特徵的教學。每一類都有本身的教學規律,這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努力鑽研。
楊老師以一個中招出題人的眼光,指引著我們教學應該走向何方,理念懂得了,還需去實踐和運用。
Ⅲ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怎麼寫
目前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課程目標;
二是課堂教學目標;
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Ⅳ 教學目標中的素養目標怎麼寫
教學目標中的素養目標怎麼寫:
「讓核心素養落地」是本次課程標准修訂的工作重點。核心素養導向,既是課程標准文本的主旋律,也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基本方向和依據。
(1)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其經過學習後在核心素養方面的達成度,避免以單純識記知識作為教學目標;
(2)確定核心素養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目標,改變以往機械地分別列出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表述;
(3)教學目標的制訂要以課程目標、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標准為依據,聚焦問題解決的實際程度,尤其是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4)教學目標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使之指向學生通過學習表現出來的進步程度。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2022年版)》也同樣指出: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充分體現地理課程不同階段核心素養培育的側重點,避免機械套用核心素養的名稱;各項目標之間既有層次,又有聯系,做到具體、可測。
此外,我們還可以借鑒《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相關表述: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尤其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以問題解決的水平程度作為教學目標的核心內容,避免將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機械地分離;
二是所制訂的教學目標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通過教學能夠達成;三是教學目標要有可檢測性,能夠衡量出學生通過學習所表現出來的進步程度。
Ⅳ 怎麼在把地理核心素養作為一個方面寫進說課稿
1、《教育部課程改革綱要》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
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
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
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
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 口號: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戰略主題
3、《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
一個「抓手」————課程改革
五項任務(五個統籌)
統籌各學段、統籌個學科、統籌教育教學的核心環節、統籌各方面優勢力量、統籌校內外陣
地
二、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證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國家提出立德樹人、高考改革高中階段普及率達到了85以上,高中教育成為了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更加重視培養國民基本素質。國際上,高中教育改革也成為共同趨勢。
2、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實踐力(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
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