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初中地理教學怎樣有效銜接
地理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它以地理科學知識為基礎,結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於一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它與高中地理知識的聯系十分密切;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它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難度上跨度大,而地理學習能力不強成了大部分學生高中地理入門的最大障礙,造成了初、高中地理教學的脫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與融合,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結合教材內容,找准銜接點,轉變教學思路
提高初高中地理學習能力的銜接,首先要從「教」開始,也就是轉變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思路。因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銜接,初中教師不僅要吃透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同時要對高中新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做到充分研究,直到精準地找到相關銜接點,做到因材施教,突出重難點。初中地理課程的目標,側重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進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高中地理則更側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學習,「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認知活動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將新知納入舊知的結構而逐步演化提高的過程,因而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就可以為學生接受高中新知識鋪設一個台階,從而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二、明確學習目的,樹立正確觀念,培養學習興趣
許多的初中學生和家長認為地理是「副科」、地理不重要,因此學習地理也就是應付了事。要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就要切實轉變學生對地理學習不正確的看法,明確學習目的,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掛圖、詩歌、趣事等多種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藉助實驗和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從感官上誘發學生興趣。
三、注重學法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初中生由於年齡較小,學習知識喜歡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歸納,學習地理的方法不得當;高中地理的學習對學生的抽象概括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要求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實現從初中到高中的銜接與融合。
1.利用地圖,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
對初中學生而言,讀圖和析圖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初中學生對課本上的圖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靈活地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高中地理對學生析圖的能力和利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要求則是考察的重點。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在進行初高中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填圖、析圖甚至繪圖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第一,填圖,把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位置填在地圖上,為形成知識體系提供空間平台;第二,析圖,通過一圖多用、圖圖結合等方式分析地圖中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分析地理事物的因果關系,形成空間概念,形成空間思維能力;第三,繪圖,將一些地圖根據其輪廓特點,可以繪製成地理簡圖,把與其相關聯的地理事物繪制在同一幅地圖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形成空間知識體系。
2.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高中地理學習階段側重於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更高層次思維的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同時要使學生養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情感品質。如在探究黃河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試分析黃河發洪水的原因,假如你是水利專家,你打算怎樣治理黃河?」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各小組學生代表發言,教師認真傾聽,點評學生的發言,注意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梳理分析問題的思路並記錄主要觀點。這樣引導學生由現象看本質,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交流、探究問題的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總之,要想學好初中地理,正確處理初、高中知識的關系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際中遵循初高中教學規律和特點,最大程度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從而實現初高中地理的有效銜接與融合。
⑵ 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地理老師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時,一定要注重相關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本文我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一、 學習新課程標准,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重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分層教學,展現學生個性風采。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這批學生在初中沒有系統的學習地理,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不重視。對高一的學生來說,由於地理是綜合文科目,在會考之後,多數選學理科的學生極不重視地理學習。選學文科的學生由於在初中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在課堂上通過激趣使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初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准,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結合安順市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0分鍾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准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一方面,充分藉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另一方面,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環境污染、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破壞等等。
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以上就是我帶來的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希望本文介紹的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可以給大家一些好的啟發!
⑶ 如何學好初中地理
問題一:如何學好初中地理? 首先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要學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讀圖和學習繪圖,用圖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做到「心中有圖」。
其次,要用聯系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有密切的關系,礦產和工業有密切的關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環境有關系。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系,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語文、歷史、數學、理化、生物等等學科。例如時區的運算、土壤的改造、氣候和天氣都和其他學科知識有聯系,在初中階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識基礎打牢,才能更快的進步。
問題二:談談學好初中地理必須具備的幾種方法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它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見長,內容涉及地理、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根據調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學科難學。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掌物學習的方法。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物了方法,是很容易學好的,根據我的幾年教學經驗,特推薦幾種學習方法。
一、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有缺少連貫性,學習時往往記得慢、忘得快,如果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在學慣用NSWE幾個字母分別表示經緯度時,學生對這幾個字母很容易造成混淆,張冠李戴,可編為北N南S、西W東E。也可讓學生自行編順口溜,將較好的順口溜在班上推廣應用。
二、學會概括
有的章節內容繁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亞地型復雜,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四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我國季風氣候的優點可概括為:預熱同期。
三、對地理的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抓住重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就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業產品。例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才是自然資源。例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資源。
四、有效地體現地理的特點:地圖和理論的結合,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存在嚴重的錯誤認識,認賣頃野為背背成績就會很好,那是大錯。因為地理是地圖和理論的結合,也就是說要在理解好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養成看地圖、記地圖、畫地圖的良好習慣,使所學內容有效地落實在地圖上。
1.看地圖學習時首先要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並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於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象平行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粉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陝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的方法學習其它省乎州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2、記地圖記地圖也是學習地理的重要環節,一旦記下了圖就能達到胸有成竹的效果,例如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要記下這幾個國家的圖形也不難,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中國的圖形象一隻高昂著頭的雄雞,澳大利亞象騾駝背,加拿大象被綁著腳而背朝地的山羊,巴西與南美洲圖形相似。
3、畫地圖如西亞石油輸出的路線,同學們可以在一張草紙中喊上繪制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這類圖不需要繪製得多麼精準,只要能說明問題就行。
五、要善於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首先必須問為什麼?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麼,為什麼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系起來了。
六、與生活聯系起來
地理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問題三:如何能學好初中地理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在新的世紀,我們每個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那樣只注重課內而輕視課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識的輸入而輕視能力的培養。否則,把考試內容練了又練,考了又考,資料如山,題目如海,學生不堪重負。在教學中,我們應立足學校教育,密切聯系社會和家庭,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在師德、師愛、師識、師藝方面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祿,提倡奉獻,學習好、掌握好新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進行知識更新,堅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教育觀念,適應新的課程設置,適應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這是教好課的重要一環。
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結合學生實際,嘗試和開拓新的教學方法,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
1.注重教法,教學方式多樣、靈活。應努力做到,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教法改革與學法發展相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傳統的教育手段與現代化教育手段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研究學科之間的關系、章節之間的關系,探索「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摸索「負擔輕、質量高」的新路子。
2.准確地把握學生的地理現實。地理現實就是每個學生所接觸的客觀世界中的地理規律以及有關這些規律的地理知識結構。如:地理課講些什麼內容,地理教科書的結構,怎樣學好地理這門課程等。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地理這門學科研究的問題既有全球性的、全國性的,也有區域性的,但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以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 *** 。
3.學習目標明確化。有目標,才有動力。目標具有誘發、導向、激勵的功能。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地理課本每單元後設有「自學園地」的閱讀篇、技能篇、練習篇三部分內容,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目標和任務。
4.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識結構。所謂地理知識結構,是指基本統一的地理觀點,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觀點、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間是怎樣相互關聯的。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揭示地與理的概念是不斷發展的觀點,通過知識內容小結掌握知識、了解其整體性和系統性,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總結所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並通過教學較為完整地向學生展示知識間局部與整體、縱向與橫向、正向與逆向的網路結構。
三、緊密聯系人們的生活環境
實際地理教學要有成效,教師必須緊密聯系我們的實際生活環境開展教學。如在教學中以生活的實際問題設問舉例,用生動的語言講些有關的趣味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積極調動學生的自我需要、興趣和情感因素,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畫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與產生過程編排得情趣盎然。讓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萌發求知動機,獲得情感的滿足,並進而利用情感的力量來使學習深入和持久。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通過地理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抽象、歸納、整體優化等思維意識,使學生從地理課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觀規律的習慣和態度,培養學生從整體把握事物,由地理領域向非地理領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向發展。
問題四:如何學好初中一年級地理 其實比較重要的是經緯線以及東西半球判斷。其它的基本上都是背誦。
一、東西半球判斷
我們老師有教過我們一個很好的口訣:
「小小為東,大大為西,余東為東,余西為西」
解釋一下就是:
小小為東――小於20°的經線都是在東半球
例:【19°E――東半球】【19°W――東半球】
大大為西――大於160°的經線都是在西半球
例:【168°E――西半球】【168°W――西半球】
余東為東,余西為西――在20到160之間,直接通過是東經還是西經就可以判斷
例:【150°E――東半球】【150°W――西半球】
----------------------------------------------------------------------------------------------------------------
二、經緯線
東經――往東增加
西經――往西增加
根據這個規律,填經緯線神馬的就很容易了。
----------------------------------------------------------------------------------------------------------------
恩好吧就是這樣。我很厚臉皮的告訴你其實很我才初三來著,初二我們這里已經把地理中考完了。(不過不同地方不一樣吧……我們是人教版)
然後我又很厚臉皮的說我初中的地理【A】其實還可以吧。> 問題五:初中,怎麼學好歷史和地理? 歷史吧!我自己曾學歷史專業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適合你否。歷史嘛,多背是應該的,但要有技巧,平時要將知識點歸納起來,列成樹狀圖,先背好主幹知識,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時間就要看書,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憶起當天所背過的內容,回憶不起的第二天就馬上看書。不過一定不要死記硬背,否則你就一定會討厭歷史的.因為死記硬背有很多弊端,意思費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張時間,也沒有記住多少東西。二是記不準,易混淆,張冠李戴,錯記漏記,把觀念或原理弄得支離破碎,殘缺不全。三是記不牢,容易忘,費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記住的東西,沒有多長時間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歷史就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忌死記硬背。 下面來介紹地理學習的方法: 首先要把初中的地理基礎知識打扎實,這樣才能在後來的地理學習中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要做好這一項,最好的辦法就是死記硬背,這沒有別的捷徑。 有了基礎知識,然後就是提高能力。這些能力主要有看圖能力,從題目中獲取知識點的能力,和分類總結的能力。然後我來一項一項給你解釋。 1.看圖能力:首先要有一本很好的地圖冊,比如說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學地理學習地圖精編》、《中學地理圖文詳解》。前面那本比較便宜,適合中學生用。後面那本比較貴,適全大學地理專業的學生用。我高中用的是前面那一種。在高中的四年裡(本人復習了一年)我翻破了兩本這樣的書。可以說只要你能翻破一本這樣的書,你的地理讀圖能力就有很大的提高。為什麼我把看圖能力放到第一點來講,就是因為這項能力對地理學習是最重要的。 2.從題中獲取知識點的能力:為什麼有的題你看懂了,但是做不好呢,其中有一點,就是沒有把題中給你的知識點完全的提取出來。這種能力需要你從長期的地理學習中來培養對地理詞彙的敏感度,見到一個詞你就能想像出它要考你什麼。 3.分類總結的能力:首先你要准備一改錯本,稍微大點。然後把每頁從中間分開,一邊寫你曾經做錯的題,一邊寫你怎麼改錯的,還有和這題有關的知識點。最好每一頁上記的是一類題,或者是和一個知識點有關的題。把這些寫上之後並不意味著你的工作做完了,這只是一個開始,後面的就需要你每天去翻翻看看、背背。 我相信,只要你能做到上面這三點,你的地理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我也相信我的這種方法是正確的,因為我以後還可能是位地理老師。 希望你能按照我的這種方法來做下去,最起碼不要浪費我這一中午給你打這篇文章的時間。 記住!堅持就是勝利!
問題六:初中地理怎麼能學好了 初一時主要把七大洲四大洋搞清楚,然後是東西半球分界線搞清楚!還有地球自轉公轉啦等等!初二主要時中國各個省的簡稱省會,還有其省的地形!還有秦陵淮河一線是各個區域的分界線還有黃河和長江的地圖和各個沿途城市和水電站!多看地圖!在腦海中時刻有幅地圖
問題七:《初中生怎樣學好地理》 多背書,地理的話涉及計算就是時區。其他的就是上課聽講。下課習題。然後閱讀與地理相關的趣味課外書籍。也可以增強記憶。
問題八:如何能學好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的重點劃分。 如果要學到高中輕松一點,建議你多看看地圖。記錄一下大致的國家位置和世界地形
問題九:如何學好初二地理? 我是地理專業的,根據我自己對地理學習的過程來看,要學好地理,最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沒有興趣對地理學習影響很大。然後就是要努力,不放棄。這種方法在我最好的朋友上面實現了,她和我是高中同學。起初她地理很差,但是我地理一直很好。她學習很用功,讓我教她學,然後我就是大體上按照下面這種放法教的。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很有效,她的地理最後學的和我差不多,有時候成績比我的還要好。下面來介紹地理學習的方法:首先要把初中的地理基礎知識打扎實,這樣才能在後來的地理學習中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要做好這一項,最好的辦法就是死記硬背,這沒有別的捷徑。有了基礎知識,然後就是提高能力。這些能力主要有看圖能力,從題目中獲取知識點的能力,和分類總結的能力。然後我來一項一項給你解釋。1.看圖能力:首先要有一本很好的地圖冊,比如說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學地理學習地圖精編》、《中學地理圖文詳解》。前面那本比較便宜,適合中學生用。後面那本比較貴,適全大學地理專業的學生用。我高中用的是前面那一種。在高中的四年裡(本人復習了一年)我翻破了兩本這樣的書。可以說只要你能翻破一本這樣的書,你的地理讀圖能力就有很大的提高。為什麼我把看圖能力放到第一點來講,就是因為這項能力對地理學習是最重要的。2.從題中獲取知識點的能力:為什麼有的題你看懂了,但是做不好呢,其中有一點,就是沒有把題中給你的知識點完全的提取出來。這種能力需要你從長期的地理學習中來培養對地理詞彙的敏感度,見到一個詞你就能想像出它要考你什麼。3.分類總結的能力:首先你要准備一改錯本,稍微大點。然後把每頁從中間分開,一邊寫你曾經做錯的題,一邊寫你怎麼改錯的,還有和這題有關的知識點。最好每一頁上記的是一類題,或者是和一個知識點有關的題。把這些寫上之後並不意味著你的工作做完了,這只是一個開始,後面的就需要你每天去翻翻看看、背背。我相信,只要你能做到上面這三點,你的地理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我也相信我的這種方法是正確的,因為我以後還可能是位地理老師。希望你能按照我的這種方法來做下去,記住!堅持就是勝利!
問題十:初中生如何學好地理 你好!
一、首先,不要有畏懼心理;其次,應該多看地球儀和地圖;再次,多做題,再把同類型的題歸納一下,形成體系,與此同時,在上課時要有做筆記的習慣,題記結合;最後,再在課余時間做一些典型練習題,做到學以致用。
二、多看地圖,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動手寫(或表達),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間分布的學科,地圖可以容納無數的地理知識(或叫地理信息),學會用地圖,會使你的地理學起來很輕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學們必須理解地理原理,然後學會應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問題,這好比做數學題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樣;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點,要求同學們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地理問題,所以平時要勤動手寫,要學習課本語言和老師的地理語言;地理試題是有一定的答題規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績,必須總結答題規律和答題技巧。下面我展開講一些地理試題的答題技巧。
1.要有答題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試題,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識、原理或技能解決它,否則,它就不是一道好題。這一思想是要告訴你,做地理試題時,不要東拉西扯,胡編亂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響因素,比如,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組成要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駭因素等,這類知識容易出問答題,我們可以用「要素分析法」來解決。第一,好好審題(用咬文嚼字的態度去審題);第二,寫出做題理論(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選符合題意的信息(信息從材料中來,從學過的知識中來);第四,表達(用專業術語回答;若是簡答題,分條回答;先主後次;要注意是簡述還是詳細分析等等)。
3.另外,要學會不斷總結答題技巧。如果你經常對某種類型的題目很苦惱,難道你就不想想辦法解決一下嗎?可以與同學們交流對策,也可以與老師交流對策,而不是,這次錯,下次錯,以後還錯。
三、上課要認真聽講。
不要指望著上課睡覺而課下背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績,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課堂上認真聽課了,真正理解了,課下就不用再費大力氣去自學了。況且很多重要的知識和原理隱含在「活動」中,課本中根本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須認真聽課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課堂上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課堂任務。
老師上課設置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老師讓你在書上劃一下,你就沒有必要非把它寫下來;老師讓你必須動手用自己的語言去寫答案,你就不要只劃課本的原話;老師讓你們分組討論完成任務,你最好先不要單干;老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你最好不要與其他同學討論......總之,不要自作聰明地偷懶,對老師布置的任務大打折扣,這樣結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對平時的練習題有所取捨,不要搞題海戰術。
我們平時做的地理試題,充斥著大量的怪題、舊題、偏難的試題,對同學們「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師,我們要擦亮眼睛,看清這些地理試題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資料編寫的很厚,內容總結的很多,其實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看似給人「很專業」的印象,其實是為了增加頁數,編書人和書商的利潤就增加了。
2.很多題目中的圖、表製作十分粗劣,根本經不起科學考究。...>>
⑷ 初中地理如何教學
一、更新教學觀念,將知識學習要求的程度降低,是開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條件。
初中地理作為次科存在教學時間不足,學生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的實際情況。地理科要求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雖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實際上一些知識點還是比較難於掌握,遺忘率非常高,如資源中礦產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規律等,如果硬要學生去死記硬背,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做到教學上使學生通過「悟」來學習,就必須要求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放下包袱,對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只要求學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也即是開發學生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就能更好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對地理科的好感,為將來高中地理的高層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的學習方法是「悟」的要決。
各學科的學習基礎都是興趣。地理作為次科,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其教學更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否則學生會放棄地理這一科。但地理課本的知識編排過於嚴肅,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開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和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觸類旁通,做好引導,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
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得較為緊密的,很多的理論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不應單純講應如何做,更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黑水河的可怕、廢氣嗆人的滋味,同時讓他們寫上一份調查報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講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時,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番禺地區的自然特徵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是比較可用的。如講述到沙漠地貌時,讓學生從一張清晰度高的實物景觀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氣候乾燥特徵,其效果比老師講一萬句有用得多。又如講述南北氣候異同時,用兩張南北方特色景觀的圖片進行對比,再加上表格練習,學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講西歐和北美氣候和地形關系時,運用寥寥數筆的簡筆畫畫出兩個地區的差異,再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效果更好。
3、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來使學生有所「悟」。
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知識間帶規律性的東西,如說到南方地區時,可讓學生用北方地區來對比,找出南方地區獨有的自然特徵;又如講到北美的氣候與地形的關系時,可用歐洲氣候和地形的關系來比較,就能使北美的氣候特徵鮮明突出。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比思維的培養,就能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自覺進行知識的橫向或縱向聯系,樹立地理知識的全局感。
4、合理的討論是啟發學習的好方法。
過去,我們的教學一直強調提問、講授、嚴肅的課堂紀律,卻從來沒有安排學生討論,其實這是個誤區,其實,只要教師調控得當,預留一定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討論的時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述南極大陸的氣候特徵時,列出幾個引導性的提綱,如:對氣候影響的四大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對南極氣候的影響等,讓學生討論其成因,通過過去積累下來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推導出正確的結果。
5、培養外展思維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學的感悟還在於舉一反三。地理課本的知識內容與一些時事問題密切相關,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熱點問題,在增加地理知識的可用性的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講到西北地區時,就可由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延伸至開發大西北的熱點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有關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徵,討論研究開發西北地區要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通過討論,學生紛紛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6、開展多種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如果設計安排得當,則會極大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我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觀星,面對滿天繁星,細聽星座的動人傳說,通過高倍放大望遠鏡觀察月亮上的環形山,學生的興致未曾如此高漲過。雖然,對於星座的知識,他們不一定會懂,但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都被激發起來。
7、動手製作效果更佳。
自己設計並動手製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標本、地理小資料,會使學生從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識。如講到南方的水稻土、紅壤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標本並進行觀察記錄,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講到經緯線的分布時,在課前讓學生動手製作一個小地球儀,再進行觀察後完成表格練習,效果比教師費力講解效果好。
8、讓學生設計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學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學中,有一些本來很有趣的知識內容卻被課本講述得非常枯燥,此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圖片、聲像資料或文字資料,進行自己設計的演示,效果也不錯。如講到旅遊時,課本的風光圖片非常有限,文字內容太過嚴肅,會做成學生感到難記的現象,這時可由學生擔任導游的角色,讓他們自己收集資料來講述祖國河山壯麗的風光和旅遊名勝分布的位置(可聯系交通中鐵路的分布),又或者讓他們製作相關內容的手抄報,以及風光照片進行演示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感悟知識。又如講述廣州地區「三年一中變」的成果,就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自主編輯,進行演示性講解,教學效果比老師講授好得多。
9、增強學生的閱讀機會,讓他們學會發問、懂得看書、學會查找資料,成為學習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讀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動、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如《少年科學》、《世界奇觀》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書、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述課外所學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悟性。
三、要「悟」關鍵在於教者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地理知識之間帶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和規律性,學習上要悟,則要求教者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懂得知識間一般的聯系,引導他們去發掘課本上的知識,不要包辦一切。如在區域地理中,氣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響,氣候和地形等又決定了區域的自然特徵,而經濟特徵、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環境(包括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交通和資源分布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講課的基礎上,總結出區域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綜合法),為他們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好像講述青藏地區的特點時,由於前面已講述了多個區域特點,學生已大概掌握了區域特徵分析方法,此時,就不應再由教師講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幾個提綱式的引導問題,讓學生分小組研究解決,再由教師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設立一個地理主題,讓學生按小組收集資料進行講解,效果也好。
小結
前面所講述的只是個人的粗淺見識。在實際教學當中,還需要對地理的教學要求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革,特別是考試制度和內容的改革(現在有關部門已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使教師擺脫教材的困擾(初中地理教材編排過於嚴緊,缺乏輕松)以及作為次科的制肘(教學時間不足、課外活動時間和資金嚴重缺乏,教學用具欠缺等),做到教者放心、學者輕松的良好局面,只要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真正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就可以了。
⑸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學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地理老師
1、趣味導課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可以運用一些風趣幽默的謎語導入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可以用「紅麵粉」猜謎底「丹麥」來導入,使學生們在測謎語過程中,學習到地理知識,從而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興趣。
2、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
眾所周知,圖畫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而且學生們也更加喜歡去研究圖畫,而不是去讀文字,因此,教師根據學生們這一心理特點,結合多媒體技術,將一些課本上的圖畫通過多媒體技術放映出來,這樣可以使課堂顯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們也會覺得好像身在其中一樣,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比如,教師在將兵馬俑時,可以將一些有關的圖片和視頻播放出來,教師可以在講台上以便播放以便講課,這對吸引學生們上課注意力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地理知識,這對培養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起著重要作用。
3、利用互助合作激發興趣
對於大多數初中生來說,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們的這些特點,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學習地理知識,在相互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能夠親切感受到同學們身上的優點,這對很多學生們來說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對提高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師在講「我們臨近的國家」這一章中的「日本」這個國家時,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然後讓這幾個小組去准備有關的材料,在這個准備的過程中,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才華的發揮,使學生們在相互鼓勵、合作的氛圍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地理知識尋找的過程中,使學生們對這個學習過程中充滿興趣,並且能夠促使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這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採用游戲化教學模式
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離開游戲的陪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顯得是非常快樂,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徵,使學生們可以通過以游戲的方式來認識地理,學到地理知識,這樣將會使學生們對學習地理充滿興趣,心理對上地理課堂也是充滿希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兩組之間進行猜地理知識游戲,其中一個組的成員來描述,讓另一個組的所有成員來猜,學生們在這個游戲過程中,一方面會使學生們學到更多地地理知識,另一方面還能開闊學生們的眼見、發散思維,不斷進行思考,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們在輕松、愉快氛圍中學到更多地地理知識,這對學生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使學生們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興趣。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滲透,有助於學生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有效地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的學習,並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和諧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應積極研究符合實際環境情況和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鄉土地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積極自主的學習地理知識。
1、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意義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中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師在講解一些抽象知識時,可結合鄉土地理知識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存在的事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意識到地理學習聯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學習水平。雖然我國近年來,經濟不斷進步和發展,但是我國很多地方還屬於貧困落地區,面對當下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家鄉的現狀、所存在問題,進而使學生思考、分析當前家鄉發展前景,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策略
2.1.教師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師要對當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質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鄉土地理教學。一些學校中很多教師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鄉土地理,就必須熟悉當地環境,收集本地地貌特點、風景名勝等地理資料,還有一些鄉土文學、鄉土歷史等方面的資料。不僅拓展教師的視野,加深對當地地理環境的認識,也能夠在進行鄉土教學時,對學生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用自身的知識和對本地環境的感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2.2指導學生進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將地理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
⑹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
一、精彩導入,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台灣省」 》
同一課題,三節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台灣省」時,採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鼓浪嶼之波》,展示鼓浪嶼日光岩圖片。)
教師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思鄉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鼓浪嶼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這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於哪裡呢?
學生回答:台灣省
教師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祖國寶島——台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台灣》導入,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教師3:以《反分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它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備。「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的課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當然,課堂導入的用時要恰當,一般是3~5分鍾,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師課堂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優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節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台,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拋出後的「後續處理」。
(一)問題設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界線,用藍筆描出印度半島的海岸線,再用紅筆描出北回歸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後,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於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餘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於什麼山脈和什麼大洋之間?」那麼學生選擇回答的內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於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
(二)問題提出後,要學會等待、善於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台灣省」 》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台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台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台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並已做出要站上來發言的准備。可惜這位教師並沒有給他發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台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後,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三、不可或缺的教學承轉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講授: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那麼,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概括總結: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區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這樣的教學承轉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聯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講授: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麼,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回答:印度河和恆河。
教師講授: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南亞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南亞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一個個發現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節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終究不是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四、合理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一些學習任務或活動,也是課堂教學落實基本知識點、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是對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教師分發布置的課堂練習材料應該是在「活動」模塊里的題目順利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切忌喧賓奪主。
(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從標題到內容,都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新穎有趣、富於變化而又難度適中。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的「填空題」改為 「這些知識你記住了嗎?」,「單選題」 改為「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連線題」改為「找搭檔」,「讀圖題」改為「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嗎?」,僅僅幾個字的變化有時能於無形中激發學生做練習的興趣,並通過練習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除了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外,還可布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發揮空間的題目。
(三)先小結後練習: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育成長期,接受知識容量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更別說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獨立做練習前,教師對作業做適當的解釋並先復習幾個和課堂練習里相關的例子;學生開始做練習後,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講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在專業實踐歷練中不斷加以鍛造;樹立「開放性」課堂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究舞台,用創造性的「教」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⑺ 怎麼能夠有效的學好初中地理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到了初中涵蓋的知識面比較廣,所以想要學好初中地理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
一、歸納法
是對某些知識總結分類,串成一條線。如我國有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歸納後可知可知①它是我國一月份0℃ 等溫線通過的地方。②是800MM等降水量通過的地方。③是暖溫帶與亞熱帶通過的地方。④是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⑤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線。⑥是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二、生活體驗法
只有將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機聯絡起來,才能學得樂、理解透。例如:學習「季風」時,可聯絡教室南北視窗所刮的風向來作為攻克「季風風向」這個難點的突破口;學習「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時,可從當地地形實際出發,坡度大於25度的地區,適宜發展林業,避免水土流失,坡度小於25度的地區,可開墾為梯田,發展種植業,河、塘、水庫地區適宜發展漁業;學習「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特點」時,可從平時的生活觀察入手,夏季降水多,河塘水量豐富,冬季降水少,河塘水庫枯水。
三、字頭法
是在記憶一組知識時,把字頭排成一段文字,從而記住此內容.如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陸地面積世界前七位的國家:俄加中美巴澳印;全球人口過億的國家按由多到少排列:中印美印巴巴俄,孟日尼。
學好初中地理的建議
一、帶著興趣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會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絡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
只要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聯絡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另外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絡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只有培養起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學生學習地理才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才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抓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
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當然也給非升學考試科目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適應教育、教學形勢的變化和新大綱教材的變革精神,重新構建課堂結構。
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多是圍繞「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新課―總結鞏固―布置作業」的模式。建立新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一定要考慮如何把教材中的課文、影象、訓練三部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適時、適當地加以處理。
1.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內容,精心設計建立教學提綱、教學綱目,它包括板書提綱,指導學生讀書的提綱等,並做到簡潔明了,線索清晰,綱舉目張。
2.在教師的策劃下,讓學生有目的、靈活地讀書、讀圖,較准確地勾畫、標注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和影象中的重要界線、范圍及注記等。
3.學生在課堂上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各種活動,它包括上述讀書、讀圖,勾書、勾圖,教材中的「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課堂上的問答、討論、填圖、作業訓練等。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恰當安排,將活動內容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鍾之內,使學生積極、充實、愉快、有興趣。
4.教師對重點難點、易混易錯知識的講解,對地理規律性的概括總結,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教師講的著力點應在於「畫龍點睛」,在於釋疑解惑,在於精講精練,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不感興趣、不歡迎,教學效果也不好。
5.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包括答問、填圖、讀圖、「做一做」、完成作業等口頭的和書面的練習。教師應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6.學生或教師對學生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所作的認真、仔細地評析、評價、評講。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所答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順利達到學習目標。
三、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資訊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型別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
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後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為地圖一旦記住了就經久難忘,便於運用,所以學好地理一定要學會掌握用圖的方法。這需要持之以恆的訓練。
1.熟練掌握地圖的基礎知識,明確地圖構成的基本條件及要素。用圖時,能准確地認清圖中文字、符號、點、線、面所表示的地理含義。
2.要認真讀懂在教材中出現的各類影象,理解,認識影象所反映的地理意義及地理規律,解決有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等問題。
3.多動手勾畫和繪制重要的示意圖、剖面圖、分布圖、折線圖、地理簡圖等,以便加深印象和記憶。如月相成因示意圖、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形成及天氣圖、世界洋流模式圖、工農業布局圖等。
4.盡可能地表示在圖上,能在地圖上反映出來的地理事物地名、資源、河流、山脈、城市、交通線等,並用地理術語或規范的語言解釋影象,說明原理。
5.充分利用填充圖冊,認真規范地按要求填寫地理事物,將所學知識鞏固在地圖上。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並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資訊,發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
學好初中地理的技巧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資訊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麼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絡。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絡,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麼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麼有些地區又很相似?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資訊,鍛煉我們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1.初中地理的高效學習方法
2.初一新生如何才能學好地理
3.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4.初中地理快速學習方法
5.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精選
⑻ 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
初中地理受考試形式,學科地位的影響,普遍不被重視,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有效教學的真正發生,我談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地理教學優質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方能有效
學生的素質是多層面、多方向的,並且學生間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學必須強調個性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個體的發展需求,就拿「中國的行政區劃」一課來說,由於學生存在明顯的個體化差異,這時在教學時就要因材施教,要讓學生們融入到這堂課中,對於基礎知識薄弱的孩子,可以巧設情景,引起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在課堂中可以利用中國政區圖拼接模型,將一些具有特殊輪廓的省區,進行聯想,找到與實際生活相近的事物進行聯想記憶;對於基礎掌握較好的孩子,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語言魅力和個人風格,為這些學生搭建平台,讓他們主動的拿著模型訴說自己的收獲,釋放成功的喜悅,讓其自始至終感受到地理給他帶來的快樂;相對於想要提升的孩子,則可以藉助課外拓展延伸知識,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利用一切資源調動他們的進取心,最後再回歸到課本中來,落實到練習檢測、課後輔導上,學以致用。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找到了歸屬感,找回了自我,學習上有了持久的動力,隨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也實現了。這樣針對學習個體的能力、志趣等具體情況實行不同的教育,才能顯現其教育價值的最大化和進行效率的實質化。
二、愛學樂學,方顯有效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不能整天想著灌輸知識。如果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多半。培養學習興趣是「照亮路途、指引行動,讓學生向前跑」的必要條件。如進行「南亞」教學時,先播放在生活中喜聞樂見的《西遊記》視頻片段,這樣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興趣,產生共鳴,對整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投入到學習中。學生興趣濃濃,躍躍欲試,教師順勢引入新課,整個課堂就像「春風又綠江南岸」一般豁然展開。只有將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才能夠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知識,讓學習成為沉重的負擔。
三、把握學情,事半功倍
心理學研究認為,5—6歲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15分鍾,7—10歲約為15—20分鍾,10—12歲約為25—30分鍾,12歲以上能持續30分鍾以上。40分鍾的一節課,學生的注意力隨教師講課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開始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強,中間有一段時間學生的注意力保持較為理想的穩定狀態,隨後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可見,人的注意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的,教學上通常每節課只安排40到45分鍾,就是這個道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讓老師連續聽一天的課,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總是「打折」的原因就會心知肚明。為此,在教學時要把握好教學的黃金時間,合理控制課堂節奏。科學的安排40分鍾的教學時間。每節課的前5分鍾,溫故知新,創設情境,激趣設疑;中間25分鍾是課堂教學的黃金時間,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時間,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學重點應以講為主,突破重點和難點;後面10分鍾,是學習的消極時間,教學重點應以練為主。同時智慧型的教師更加註重創設愉快的氣氛,這樣可以適當延長黃金時間。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例如,在教學《美洲》一課時,對比分析完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之後,學生的注意力開始下降,我播放了一段關於「巴拿馬運河」的視頻資料,厚重而富有磁性的聲音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學習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認真的觀看視頻資料,把課堂氣氛又推向了下一個高潮。原本消極的學習時間又變成了黃金時間,使學生高效地完成了整節課的學習。除上述之外,教師的提問也可據學情設置。教師的課堂提問除了針對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同時也要關注到課堂中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置提問。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察其色,聽其言,見其行」,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設計相應的課堂提問來調控把握課堂,起到檢查、鞏固和促進知識運用的作用。
四、學有所需,方見有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很實在,不能要求每個學生去掌握全部的知識內容,進行大容量的知識儲備。從學生的個體差異來說,這也是萬萬不能的。在學生之間,存在著對地理知識的不同需求,有對稀奇地理事物的「追隨者」,有對地理非常感興趣的「狂熱者」,有對地理知識求知好學的「進取者」,也有對地理深入探究的「渴望者」,種.種這些,就決定了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知識拓展、練習檢測、課後輔導等方面,要做到統籌兼顧,教學生之所需,授學生之樂享,謀學生之發展,這樣的課堂才能是有效的、愉悅的、輕松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比如,在學習「中國的地形」一課時,可以先描畫中國山脈的分布簡圖,這樣就有效的調動了地理事物「追隨者」的主動性,可以讓他們親身體驗到地理事物的存在;同時要求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描畫出此圖,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要求,如「不看書自主速畫」「同桌間pk」等形式,這樣做可以得到「狂熱者」的青睞;在輔導畫圖時,提出一些中國山脈分布簡圖的描畫技巧、側重的考點等,這也讓「進取者」和「渴望者」在地理的學習道路上披荊斬棘,如獲珍寶,將他們的所需收入囊中。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所需的「秘籍」,地理教學何愁有效!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崇尚因材施教,只有建立在學生學情之上的教學才是有效的,當學生學有所需,學有所成、學有所樂時,學生就會進入有效學習狀態。教師才能進入有效教學狀態。所以,開展有效教學研究必須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
1、看地圖玩,不要刻意去記了。如果你找不到動力,就可以以一個現實的問題切入,比如說去自助游,那就把地區的交通狀況的大致搞清楚(不一定準確,但要有個整體概念)千萬不要去背文字描述!養成一種形象的直觀感覺
2、愛上旅行…(又是個燒錢的東西)好處不說了。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自己規劃,(千萬不要跟團!千萬不要跟團!千萬不要跟團!除非當地旅遊服務非常薄弱,必須要旅行社來幫你)這期間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比如坐在海邊發一個下午的呆也是很有趣的,不停吃東西也可以(雖然我個人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你自己計劃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很多發現!!!【像交通問題啊,路線選擇啊,不止是上網搜那麼簡單了,更要綜合自己個人的分析,慢慢來吧】
3、多看地理方面的課外資料比如《中國國家地理》啊那就買唄…,《地理中國》也可以拿出來看看(有的時候這個節目會有點水……),紀錄片就看著耍嘛。(補一個,個人認為(航拍中國〉一般,技術還可以,但少了好片應有的氣質)這些東西不好說是培養什麼能力或者教你什麼知識,(老實說吧95%都不考)。有些東西潤物細無聲……(到時候自己都不曉得自己怎麼懂那麼多的( ´▽`) )比如喀斯特地貌,課本當然不會講那麼細,但像豎井、天坑、落水洞這些都可以了解的。比如天坑旁邊壁上一般都有溶洞而且有兩個,一個水洞一個旱洞,之間有個豎井連接(當然都是一般)。如果搞懂了這個那成因還有什麼問題呀!【補:天坑也有不同成因】
4、整體、關聯的意識!!!整體、關聯的意識!!!整體、關聯的意識!!!對世界要有高度的理解。不要局限!!!面廣一點,鑽深一點。個個學科都有聯系。這個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自然是一個系統(人也是自然一部分哈),萬物皆互聯!探尋這種關系是一個美妙的過程,會上癮,至少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