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是什麼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對應四大地理分區的分界線分別是:南方與北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與西北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大致走向為界;西北與青藏以昆侖山脈、阿爾金山、祁連山為界;青藏與南方以橫斷山脈為界。
三大自然區界線: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我國氣候分界線: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800 mm年等降水量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1月份0℃等溫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青藏高原區的分界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3、400 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分界線):大興安嶺西側——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4、200 mm年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分界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2. 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是什麼
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是:
1、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北方地區地勢坦盪,耕地以旱地為主,多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所以人們主食以麵食為主。東北和華北平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產區。
2、南方地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南方地區耕地以水田為主,氣候較溫暖,降水豐沛,為發展種植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水稻是本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人們主食以米飯為主。南方還有很多河流、湖泊、魚塘等水域,盛產淡水魚等水產品。因此,南方地區有很多的魚米之鄉。
3、西北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受水資源的制約,在具有灌溉條件的河流附近和綠洲,可以發展種植業和栽培業而多數地區由於降水少,只能發展牧業。
4、青藏地區
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氣候寒冷。
青藏地區的農業以牧業為主,這里分布著世界上最大的高寒牧場。主要牲畜是世界上其他地區沒有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在青藏地區的一些谷地,分布著一些種植業。那裡的特色作物為青稞,它是當地居民傳統食品糌粑的原料。
3.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主要分界線是哪六條
我國六條重要的分界線
一、地勢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地勢總的特徵是西部高,東部低。因此,從青藏高原向北、向東,我國地勢大致呈三級階梯狀逐級降低。 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大致以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為界;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大致以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為界。 第一寬稿級階梯以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高原上有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第二級階梯主要有其他幾大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盆地和山地等。第三級階梯主要有三大平原,如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和山地。
二、秦嶺—淮河線
秦嶺—淮河線大致沿33.5oN分布,是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是溫度帶中的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是干濕地區中的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是南方水田農業區與北方旱地農業區的分界線,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分界線。
三、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經過大興安嶺西側和東南側、內蒙古高原南部、黃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東部,其主要穿過的省級行政斗老區有內蒙古、黑、吉、遼、冀、晉、陝、寧、甘、青、藏等地區。 這條界線大致與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較為相似。
四、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慎銷孝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除青藏高原地區以外)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風有顯著變化,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從而也形成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習慣上,我們把自東北向西南的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等作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季風區是指受夏季風(東南風和西南風)影響很明顯,降水豐富,主要集中與夏季的地區;非季風區則是指受海洋影響小,受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約,夏季風很難到達,降水較少,全年都比較乾旱的內陸地區。
五、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界線
受西高東低的地勢和氣候等影響,我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流,最終注入太平洋,但也有河流不注入海洋的。因此,我們把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河流的集水區域)稱為外流區,反之叫內流河和內流區。 內外流河的分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一線。 但西北地區也有外流區,如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最終注入北冰洋;東南地區也有內流區,如大興安嶺以東地區就有一小部分地區為內流區。
六、人口分界線 亦稱吳煥庸線
以黑龍江省黑河市至雲南省騰沖縣為界,此線東南部人口稠密,面積僅佔全國總面積的43%,但人口卻佔94%以上;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還不到總人口的6%。
4. 中國4大地理分界線的意義是什麼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8.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早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9.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5. 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是什麼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界線(秦嶺、淮河)、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界線(大興安嶺、長城)、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是指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其中, 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 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的影響因素:
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與400mm等降水量線一致。
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0℃等溫線、800mm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
界線C:主導因素是降水和地勢地形,是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 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6.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什麼
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的影響因素:
界線A北方及西北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與400mm等降水量線一致。
界線B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降水)。
界線C西北青藏及南方分界線。
(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即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
根據我國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徵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氣候因素,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降水量,青藏地區與其它三大地區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和地勢因素。
故答案為:根據我國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徵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氣候因素,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降水量,青藏地區與其它三大地區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和地勢因素。